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坟是新立的,有牌坊,有石道,有碑亭,有小小的祭殿,规格不低,不是寻常人可以享用的。坟前还立有石碑,上书“大蒙古国公主宝音特穆尔之墓”。贾似道忽然一挥手,身后跟着的众人全部退后。只有一名书生打扮的俊俏青年凑到他身边。

这书生正是李翠仙假扮,她低声道:“世伯不必担心,蒙古方面不会过分追究的,黄金家族的公主郡主成百上千,根本不值什么钱的,这个宝音又是贵由的种,而且还有一半斡罗斯血统,更是不受重视。要不然也不会被末哥抛弃在磨石岭了。”

贾似道冷笑:“老夫会怕蒙古人追究?要不是为给你脱身,老夫用得着花那么大周章?你毕竟是寿松兄的女儿,要是让上面的人查明了身份,再想回益都就难了。”

“上面的人?”李翠仙蹙了下秀眉,突然道,“若是我家大人在益都举兵,您的那位上面会怎么样做?”

上面,当然是指大宋官家赵昀。这位爷已经做了35年的天子,有点什么本事和毛病,全天下还有谁不知道?指望他北伐中原,真的是在白人做梦!

贾似道只是尴尬一笑,半晌才道:“此事终须谨慎……北地不比四川,山高水险,不利于骑兵发挥。吾大宋精锐几番扫北,都折在没有可用的骑兵上面,即便一时得逞,也难以持久。”

李翠仙斜睨着贾似道,淡淡道:“世伯,您真不知道南沱场大捷是怎么打出来的吗?”

她不等贾似道说话,就自顾自往下道:“我在霹雳水军的军营中呆了一阵子,真是见识到那位陈将主练兵带兵的手段了。其实也不甚难,就是朴实、蛊惑、严明……军中风气朴实,不求奢华,官兵同苦,也少和外界接触。这样才方便用民族大义和战死成仙的说法蛊惑人心。人心一旦被蛊惑起来,就不再怕苦、怕死,就能忍受严格的训练和纪律,也不会过分追求财货。这样的兵,和我所知的成吉思汗起家时的蒙古精兵其实是差不多的,虽然武艺骑士不如,但是辅以天雷、强弩,如何不能硬抗蒙古?”

道理是这么回事儿,可是要做到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在300年陈规陋习拘束下的大宋。

贾似道沉沉一笑,轻轻的点了点头:“你知道就好,霹雳水军练兵的什么《操典》、《条令》吾这里都有,你带回去给寿松兄看看,让他也选两三万青壮,找个僻静的岛子封闭起来练兵。若能练出三万霹雳水军这样的精锐,就能立于不败了。老夫也会在江南练兵,就在霹雳水军的基础上扩军,至少练出五万精锐。如此,我们两方联手,可有八万精兵,纵然不能恢复中原,也能让齐鲁之地归于大宋。”

“练八万精兵……那得多长时间?”李翠仙容色有些犹豫,虽然霹雳水军训练的时间也不长,但那是陈德兴亲自训练的,换成别人恐怕没有他的本事吧?而且霹雳水军毕竟还是水军,南沱场之战也是以水战为主,就算是陆上的交锋也是步兵对抗步兵……还是在蒙古汉军士气几乎崩溃的情况下开打。这样的胜仗,到了北地平原,是根本打不出来的!所以,在李翠仙看来,起兵反蒙的制胜关键还是时机!

一定要趁着蒙古内讧的机会举兵,决不能拖到新的蒙古大汗产生。

贾似道哈了一声,似乎在掩盖心中的什么想法。只是眼神当中那点无奈,怎么也消退不掉:“翠仙,这事儿……还是不能急的!再多准备准备吧。”

急也没有用!贾似道不是大宋官家,而大宋这家300年的老店也早就没有初兴时候的朝气了。

……

马蹄声轰隆隆如雷一般响动。数百铁骑,只是簇拥着大蒙古国总领漠南军国庶事的忽必烈大王走在前头。

在他们身后,是无数白色的旗帜翻卷,更有无穷无尽的铁骑步卒跟随。忽必烈的大军,终于回到了燕京城。

在忽必烈身后,除了忠于他的属于蒙古中央兀鲁思名下的漠南蒙古各千户的兵马,各路以探马赤军为名的大蒙古精兵猛将,更有北地各路汉侯的精锐步卒。大蒙古国最强的武力,现在就集中在忽必烈的麾下。步骑足足十二万,军资由北方汉地竭力供应,虽然谈不上充裕,但是足以支撑一场长期的战争。

每名蒙古将士,脸色都是沉沉的,金鼓号角声中,更增添了几分肃然之气。谁都明白,他们的主公忽必烈已经是腹背受敌,北面有和他反目的亲兄弟阿里不哥,南面有刚刚战胜了大蒙古国三十几万南侵大军,阵毙蒙哥大汗的汉人国家——大宋!若然不能速战速决,忽必烈大王就会被南北两路强敌合力碾压,哪怕他再有雄才大略,也只有粉身碎骨!

无数人的目光,只是追随着走在前头的忽必烈的身影。高大魁梧的身躯在马上挺得笔直,头也不回的直看着北方。仿佛要带着他的十二万大军一路北上,直扑和林而去,将大蒙古国的汗位从他弟弟阿里不哥手中夺走!

看到他们的主公如此坚定镇静,众人心中的忐忑顿时化去了不少。

忽必烈大王,一定可以打败阿里不哥成为大汗,然后再带领大家去抢江南汉人的花花世界!

在队伍前头,无数游骑只是往来奔走,将燕京四下的情形,不断的带过来。

“大王,燕郊扎营之地已经踏勘完毕,四下没有发现阿里不哥所部。燕京总管府已经准备好了扎营所需工料,大军一到,就可以立营!”

“大王,塔察尔大王的大纛已经过了黄河故道,正往燕京而来,兵马约有两万,都是东道诸位大王的蒙古军,没有发现益都汉军跟随!”

听到回报,忽必烈只是一笑:“塔察尔安答不是来和我为敌的,否则他一定会请益都李璮相助!”他的语调突然放沉,“这李璮素有贰心,就是无胆。若我是李璮,必发精锐数万击塔察尔,便可先斩吾大蒙古一臂!”

他身边的汉人谋士姚枢插话道:“大王,李璮必先联络南朝而后才敢作乱,若南朝遣霹雳水军北上益都,则大事危矣。如今还需先北后南,示好于南朝。”

忽必烈淡淡的扫视他一眼,笑道:“奈何南朝有贾似道!若不是他把300万岁币给了西路军,阿里不哥凭什么和吾争斗?若吾身边也有贾似道这样的谋臣就好了。”

他看了看身边一群儒服幞头的儒生,笑问道:“你们谁能当我的贾似道?”

北地名儒郝经就在马背上叉手道:“属下愿意为使,去南朝再会南朝君臣!”

“哦?郝经,你想去和贾似道说什么?”

听到忽必烈的询问,郝经笑道:“臣想去替真金少主提亲。”

真金是忽必烈的嫡长子,现年十六岁,是由姚枢、窦默、王恂等北地汉儒教育长大的,彬彬有礼,熟知儒家经典,被一票北地汉奸认为是最适合基础忽必烈王位的人选。

“向谁提亲?”忽必烈迟疑一下,追问道。

“向南蛮官家提亲,”郝经笑道,“臣听说南蛮官家只有一女,年方十五,尚未许配人家,若能求来侍奉真金少主,大王便和南蛮结成婚姻之好,便可专力于北方了。”

“让真金娶一个汉女做正妻吗?”忽必烈的脸色微微有些阴沉,蒙古宗王的后宫当中当然不乏各族艳色,但是正妻都无一例外是蒙古贵人之女。而且蒙古的传统是嫡子继承制(不是嫡长子),一般只有正妻所出的嫡子才有资格继承汗位或是王位。如果真金迎娶了南宋皇帝的公主,那么蒙古大汗之位就有可能落入一个拥有一半汉人血统的王子手中。

甚至,这个南朝汉人的公主还有可能如乃马真后和海迷失后一样监国称制!

面对忽必烈阴沉的目光,郝经只是微微一笑:“大王,汉人女子身体柔弱,恐难以适应北地风寒,若是水土不服而早夭也是不奇怪的……”

第217章朝气暮气

如果说一个300年的衰弱帝国最缺少的是什么?那无疑就是向上的朝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漫长王朝的末年,都是暮气沉沉,犹如人之将死。但是在这一片暮气深沉当中,有时候也会存在那么一点如星星之火一样的朝气。

这种朝气,就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就是另一次兴起的开端。

现在,陈德兴所在的广阳岛,就是这么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无一不展现着蓬勃向上的精神。

不间断的思想教育还在发挥着作用,人人都相信……或者假装相信大汉民族高于一切,相信只有消灭鞑虏,恢复北地,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这种为民族而战的军队,在它的诞生初期,自然拥有着非凡的精神力。

而精神力又转化成了物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支被某种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可以接受较低的物质待遇和非常严格的纪律。而节省下来的物质待遇,就会转化成为火药、盔甲、长枪、弩机、发石机、战船、粮食补给,还有铜和铁,还有高价搜罗来的工匠。这一切,都源源不断的采购运输而来,或者就在广阳岛上的作坊里面进行生产。

陈德兴现在正在储备各种物资——为不久以后的离去做准备!离去,是必须的!并不是因为娶了公主以后就不能掌权那么简单。而是南宋整个国家都暮气沉沉,南宋的军队和官场更是腐朽到了极处。

来自后世的陈德兴知道,这种暮气,这种腐朽,都是会传染的!别看现在霹雳水军军心如铁,众志成城。只要他们真正融入到南宋官场、军队这两个大染缸中去。不用一年,就会开始朽坏,最多三年,就会把南宋官场、军队的坏毛病全部学会。甚至连民族军队这个底线都守不住——因为现在发生改变的仅仅只是霹雳水军军中的气氛,在整个南宋社会,君臣大义才是最主流的思想,民族大义仅仅是补充……在蒙古南侵的时候调子高一些,等蒙古人一走,调子就放低一些。哪怕陈德兴上窜下跳的鼓动,也不可能将整个南宋社会变成法西斯德国或是军国主义日本那个样子。因为,他不是大宋官家,拿整个暮气沉沉的官僚集团没有一点办法!

因此,他只能在自己的团体成长到一定程度后离开,去北方某地建立自己的国家——一个属于大汉民族的国家,一个民族国家!后世的历史一再证明,这个世界上的各种鞑子最怕的就是近代民族国家,无论是统治亿万人鞑靼王朝,还是成吉思汗的各种子孙,或者是土耳其和北非的真神教鞑子,遇上一个被煽动起来的,狂热的民族国家就只有挨打的苦命。

而作为北上建立民族国家的准备之一,研发青铜火炮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可是13世纪的大杀器!而且也是陈德兴目前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的科技金手指。

毕竟铸造青铜器的技术,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比较成熟了——看看后世出土的商周时期的各种大型青铜礼器、祭器就知道了。至少那些东西的形状比起大炮可复杂多了!理论上,商周时期的中国,就能铸造出青铜大炮了!

“……铸铁炮暂时不要想了,就用青铜吧!这玩意周朝的时候就在用了……七成半的黄铜加两成半的锡。”

一个铸造作坊外面,一身粗布衣裳的陈德兴站在一门木质的大炮模型前面,对负责主持霹雳水军右军(工匠部队)的黄智深、任道士和齐塔三人交待着铸炮的事宜。

“这配方俺知道,铜加了锡以后容易融化,铸造起来方便。”齐塔是铁匠出生,但是铜匠的活儿他也懂一些。“不过……生铁应该也能拿来铸炮的,生铁可比铜便宜多了。”

“还是由简入难吧,青铜容易铸造多了……等把青铜炮铸好了,再搞铸铁炮吧。”陈德兴摇摇头,否定了齐塔的意见。

他知道,历史上直到19世纪之前,青铜都是欧洲人铸炮的主要原料的。

因为青铜的熔点只有800摄氏度,而铁的熔点高达1500摄氏度以上!对于13世纪的工匠们而言,这700摄氏度的差距由如一道鸿沟!而且青铜的硬度和韧性也好于生铁,不大容易炸膛。

另外,耐腐蚀性同样超过生铁。在盐分和湿度都很大的战舰上,铁炮很容易就搞得锈迹斑斑,而青铜铸造的大炮则不会有生锈的问题。

“铸炮这事儿还是得一步步来啊!”

陈德兴轻轻拍了拍那门木炮,思索着道:“虽然木炮帮俺们解决的大炮外形和炮架的问题,不过俺们还是不能一步到位就上一寸半甚至三寸的铜炮。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试验的,比如炮壁要多厚才不容易炸膛——这个炮壁厚度和大炮口径该有一个大致的比例。再比如炮身多长才合适?木炮试验的结果表明,炮身越长,炮弹打得就越远。还有就是铸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比如气孔会不会太多?大炮的内膛怎么处理?火门怎么开?要不要在炮身外面加铁箍?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不知道,只能用反复的试验找到答案。

所以,我的意思是专门成立一个炮作,由老七(齐塔)亲自负责,上面由我直辖!专门搞大炮,先做小的、短的,然后再慢慢放大做长。几个月之内能拿出几门可用的青铜大炮就行了。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地盘,再大量生产不迟。另外,这个炮作里面的兄弟都必须执行最严格的保密纪律,没有我的批准,不得离开军营!”

其实陈德兴的军队暂时也用不着青铜炮,有发石、天雷和强弩配合,再加上被洗了脑的民族军队,就足够和蒙古人周旋了。但是大炮的技术储备还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陈德兴前世不是冶金方面的专家,虽然知道青铜炮的外形大约是什么样子,但是却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铸造出来,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因而他现在只能给齐塔等人指明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怎么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摸索了。

除了大炮之外,另一个急需技术储备的方面就是航海!是的,陈德兴的前世虽然是高级海员,但是他熟悉的可不是帆船!对于依靠风帆航行,他只是懂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比如洋流的大致走向,季风的方向和时间,还有帆船逆风航行的方法。

当然这些仅仅是理论知识,实际上陈德兴并不会驾驶帆船!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了落后的桨帆船出海,而不是用高大上的多桅软帆船去纵横海上的原因!而且这个时代在中国沿海活动的海船多是硬帆,只有阿拉伯海商会使用三角软帆船。所以要雇佣会操控软帆和三角帆的水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陈德兴真的让人造几艘软帆船,多半连海都出不去。

所以陈德兴给自己未来的海军选用的船型是大型桨帆船。这种桨帆船的载重吨比目前霹雳水军所装备的三层浆座战舰要大好几倍,船体也宽大了许多,而且使用了尖底设计,适航性能大大增加。虽然仍旧是174桨,但是每支船桨都长大了不少,需要两名桨手同时用力才能划动!

在使用船桨作为主动力的同时,陈德兴还选用了中式硬帆作为辅助动力的来源。根据他的估算,如果单用硬帆航行,在5到6级顺风的情况下,这种桨帆船可以跑出4到5节的航速。再同时使用船桨并且全力划动,航速就可以增加到12节以上!远远超过了眼下航行于东方海上的任何一种船型。若是再能给这种高速战舰配上一层甲板炮,就足够它们在东方海上横着走了!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不是没有缺点,因为桨手太多,在航行中需要消耗的物资也就多了一些,续航能力自然下降。作为战船当然没有问题,可要用来运货就不行了。

好在陈德兴也不是什么好人,从来没打算老老实实做生意,东亚、南洋海上那么多阿拉伯土豪,抢都抢不过来,还做什么生意……

布置完了开发青铜大炮的事情,陈德兴又向黄智深询问了一番桨帆船的情况——十五艘桨帆船都已经完工,而且还通过黄家商行雇佣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船工。只要给这些桨帆船配上桨手,立马就能出海了!

一想到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脱离暮气沉沉的南宋去开创一番帝王伟业。陈德兴的心情变非常愉快,一路哼着小曲儿回到自己的在广阳城内的宅子。才踏进院子,就看见刘和尚和陈德芳从屋子里迎了出来。两人都是一脸的喜色,才一见面,就听陈德芳大声嚷嚷起来。

“二哥儿,大喜啊,大喜……官家已经亲口将升国公主许你了!大人让你感觉回临安去,早点儿把喜事儿办了!”

第218章凯旋需要仪式

“二哥儿,二哥儿,你在想什么?”陈德芳的俊朗面孔凑了过来,关切的问。陈德兴这时才发现自己握着酒杯,酒水都泼到了台面上,居然在今晚的酒宴上走了神。和他一个台面上的霹雳水军高级将官都笑呵呵的看着他的痴样……他们都以为陈德兴这会儿满脑子都是升国小公主呢!

今晚上的酒宴就是用来庆祝陈德兴将要迎娶升国公主的——霹雳水军上下都有一顿好食,主要的军官都聚到了陈德兴的都统司衙署里面用餐。现在的霹雳水军有两万军额,又是双长官制,军官数量自是不少,衙署节堂里面坐不下,又在院子里面搭了棚子,还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这场面几乎赶上了南沱场大捷和磨石岭大捷后的两场庆功宴了。

不过热闹归热闹,酒水却不大丰盛,就是鱼啊肉啊的一堆再加上军中自酿的烧酒——只是烧热的酒,不是蒸馏酒,陈德兴只是知道这概念,自己并不会酿,也没有功夫弄这玩意儿。

陈德兴放下酒杯,摸着自己才蓄起来的胡子:“我不能随随便便回临安,得要一场凯旋仪式!”

“凯……凯旋仪式?”

同桌的几个人物都互相看看,陈德芳则眉头微皱:“二哥儿,这怕是不妥吧,现在朝廷和蒙古在议和,虽然没有最后敲定,但是听说希望蛮大的,临安有不少人都把这次的议和比成绍兴议和……”

这话说得婉转,但是陈德兴却明白话外音。绍兴议和开始后,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大将,大多失去兵权成了闲人,和议达成后不久,宋高宗就杀掉了岳飞!再往后,南宋就彻底步了以文驭武的老路,由中兴诸大将带出的精兵,也再之后数十年中慢慢朽坏。

“无妨!”陈德兴却摆摆手,“官家连独身爱女都肯许配给我,难道还舍不得一场雄兵凯旋的献捷大典?而且这场大捷也不是我们霹雳水军一家的,贾相公、吕太尉他们也有份儿。大哥,麻烦你先回临安,把我的意思告诉大人和文文山,请他们想办法运动一二。吾再亲自去一趟江陵府和贾相公说说,他不日也要返回临安了。若能有一场献捷阙下的大典,今后在朝中的地位才能巩固啊!”

贾似道的地位是不是巩固和陈德兴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献捷阙下却是打响霹雳水军名头,在临安大肆宣扬大汉族主义的机会,陈德兴如何会放过?他这次如果真的劫了公主去北地开疆,和大宋朝廷的关系可就要僵了。到时候再想操控临安的宣传恐怕不易,这次凯旋仪式说不定就是最后打响名头的机会了。

如果能利用这场凯旋仪式,在临安掀起一股民族主义旋风,那可就再理想不过了。

陈德兴的意见一出来,台面上的几个霹雳水军重将,全都眉飞色舞的附和着。

“对!就该好好宣扬一下!要不然谁知道俺们陈家军的大名?”

“就是!得让临安的老百姓瞧瞧,鞑子不是不可战胜的!俺们陈家军不仅败了鞑子的十万大军,还毙了鞑子的蒙哥汗!”

“俺们还虏获了鞑子大汗的九游白纛,这次一并扛回临安去!好好显显俺们的威风!”

陈德兴笑眯眯的一口咽了杯中之酒,目光一转,扫过了自家大哥的脸孔,看到的却是满面的忧容。

在他想来,眼下大宋又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武臣们最好能夹起尾巴做官,谁要是一味高调,准保当了出头鸟儿!虽然自家弟弟得了公主青眼,回去临安就是官家的乘龙快婿,但是太过高调总归不好。毕竟当今官家年事已高,要是哪天龙驭宾天了,可就没有人罩着他了!

……

“凯旋仪式一定要办!要不办……我怎么把兵调进临安城?”

酒宴已经结束,陈德兴的书房里却是灯火通明,复兴社的几个高层,刘和尚、陆虎、高大、黄智深、任宜江、刘阳、朱四九、孔玉还有离开江陵后就潜行回了广阳岛的李翠仙全都聚集在此。

陈德兴在桌子上面敲了敲,说出自己的全部真实意图。

“宣扬俺们的军威只是其一,更要紧的是带兵去临安!虽然官家许某婚姻,但是防人之心始终不能没有!某在军中,有两万精锐护着,谁都伤不了半根毫毛。若是空身入朝,一道旨意就能要了某的性命。这样的险,无论如何是不能冒的。所以我必须带上兵去临安!”

说句真心话,大宋官家在这方面的信誉真不咋地。昔日的岳飞,数年前的余玠都已经自解兵权了。可还是逃不了风波亭和毒酒一杯!虽然岳飞的话多了些,余玠在四川也跋扈了一些,但是……陈德兴现在的话好像比岳飞还多,行事比余玠更跋扈,岂能毫无防备就傻乎乎的把自己送去临安?

谁他娘的知道在临安等待自己的是公主府还是大理寺啊!

听到陈德兴要带兵去临安,陆虎顿时就来了劲头,吸了口气道:“大哥,俺在扬州时就听说临安的御前军兵虽然有几万兵,但都是酒囊饭袋……只要有3000精锐就能把临安的天翻过来!”

高大也点点头:“大哥,给恶虎3000人陪您一起去行在,俺将着35条战舰锁住长江,不让两淮大兵渡江,再让二哥(刘和尚)和四九各带3000人打下建康、镇江。这江南的锦绣河山就在大哥手中了!有了这份基业,要恢复中原就不难了!”

刘和蹙着眉头思索道:“20000人拿下江南……少是少了些,不如全伙去临安,大哥带3000人走运河去,俺们兄弟带大队走海路!”

几个兄弟的表态,陈德兴非常满意——这些兄弟的脑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不一样了——他微笑着点头:“这事儿不能这么操切……虽然20000人拿下临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拿下以后怎么办?两淮、京湖、四川的几十万大军不可能无动于衷。到时候少不得一场浩劫,没准还会有人引狼入室,把北面的蒙古人请来和咱们为难!”

他的声音已经放沉:“不过临安政变的准备一定要做!道士,你来做霹雳水军的军师,成立一个参谋处给你来管,挑选一些最可靠的随营武校学生当参谋……临安政变的备案就是参谋处的第一个任务!”

任宜江皱皱眉:“庆之兄,这个临安政变……政变以后怎么办?要挟天子令诸侯吗?”

“有可能!”陈德兴笑道,“也有可能抢一把走人!北地海阔天空,比临安这个酱缸子好弄多了。”

“那就做两个方案?”

“做四个……一个是我被抓去大理寺了!还一个是我被害了!”

虽然这样的事情不大可能发生,但是作为一个参谋部,就应该考虑到所有的可能,不能只想着好事情。

任宜江皱皱眉:“那样的话……3000人很难打下临安城啊!要不再多带些兵去?”

陈德兴摇摇头:“最多3000……名义上只能报2500,再多就带不进临安了。”他认真地看着任宜江,“道士,要对我们的士兵有信心!他们是打败过蒙古怯薛军的精锐!而且我们手中还有黑火药,可以用火药炸开临安城墙!”

“炸开?”

“对,穴地攻城!”陈德兴道。“明天开始摸索战术,以后咱们纵横北地,就靠火药把城墙崩塌掉!”他冷冷一哼,“如果朝廷想对咱们下手,那第一个被崩塌的就是临安的城墙!”

……

同一个夜晚,在江陵府城的宣抚大使衙署之内。

贾似道正舒舒服服的伸腿伸腰的坐在一张锦塌上,身边几个美姬伺候着,正一边饮宴一边欣赏歌舞。他的宣抚大使已经不做了,正准备启程去临安当右丞相兼枢密使。所以这几天,天天和京湖地方上的大员饮宴——喝送行酒。往往一喝一个通宵,到白天日上三竿才睡,下午又要准备迎来送往的各种交际,天还没黑就接茬吃酒。

这宋朝的公务宴请比后世还夸张!喝起来就没完,不到天亮不罢休!而且还有官妓歌舞助兴,这官做得真是惬意。所以陈德兴才不肯让他的一般弟兄和学生去混南宋的官场,否则不出三年都得荒废了。像贾似道这样在没完没了的歌舞饮宴和斗蛐蛐之余,居然还有时间把公务军务料理的井井有条的本事,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有的!

正在众人喝到兴头上的时候,就看见贾似道的幕僚梁崇儒急忙忙走了进来,到了贾似道身边,挥手让陪酒的美姬退开,才俯身到贾似道耳边,低声说道:“相公,扬州的急脚递,北虏那个叫郝经的使臣又来了,人已经到了淮河北岸,李安抚问要不要让他南来?”

“什么?郝经又来了?知道是什么事儿吗?”

梁崇儒道:“好像是来谈和亲的,忽必烈似乎想要让他的长子娶大宋的公主。”

第219章南北一家三等汉

淮北亳州的小南门之外,一处长亭之中,此刻正设了酒宴。酒席之上,就是轻袍缓带的寥寥几人。在亭外垂手肃立等候的从人,却有不少。其中还有不少皮甲战袄,刀弓在身的北地汉军武士,足有两百多人的规模,都是镇守此处的顺天路军民万户张柔的手下。还有十几名儒服幞头的儒生模样的人,坐在长亭之外的芦席之上,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份酒菜,供他们享用。此外,还有十数辆马车,健壮骡马几十匹列在一旁的大路之上。

不用说这里正是一处送别酒宴,做东的是此地的主人,大蒙古国顺天路军民万户张柔——就是那位大汉复兴社社员,霹雳水军随营军校教习,部将级大义教官张九张弘范的老爹。身为北地三等汉中最顶尖的人物,大权在握,拥兵治民的张柔却没有多少意气昂扬,眉宇之间却多有郁郁之色。

坐在将要远行的客位上面之人,衣袍萧然,正是北地名儒郝经。他原是张柔的门客,张弘范的老师,被张柔举荐到金莲川幕府,现在俨然是忽必烈跟前的红人。这回更是奉了忽必烈之命,出使南朝,替真金王子求娶宋国公主。亳州正是郝经一行途经之地。

相陪的一人,却是从南面日夜兼程而来的刘孝元。在泉州蒲家的帮助下,他现在已经落籍广东梅州,在临安号称岭南名士,交游士林,出手豪阔,很是耀眼,不久之前还通过了太学试,成了一名受人敬仰的太学生。他这次北来,一方面是迎接南下的郝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正席地坐在长亭外面吃酒吃菜的这些亳州当地的落魄儒生。

亳州张柔其实也是崇儒的,在亳州修复孔庙,设学授徒。这些儒生都是亳州官学的学生。但是北地毕竟不是南朝,张柔再怎么崇儒,也不会把读书人抬举到武者之上。这些亳州儒生的前途,不过是张家万户的门客小吏而已。前途不过如此,自然没有南朝名士的傲气,被人安排在长亭外的芦席上吃点粗劣酒菜,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看到长亭外头这些儒生落魄的样子,在临安充了一阵名士的刘孝元突然长叹了口气。

正皱着眉头在喝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