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抚相公,大蒙古国的大汗,是由黄金家族的宗王推举的。而在大汗驾崩之后,有机会角逐汗位的,就是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大王和掌控汉地的忽必烈大王。而且根据蒙古的传统,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大王还将在新大汗被选举出来之前担当监国,直属大汗的中央兀鲁思将由阿里不哥大王管辖。而目前顿兵四川的蒙古军,多是来自中央兀鲁思,也就是由阿里不哥大王所控制的力量。这些军队,也是阿里不哥大王主要的力量。除了他们,阿里不哥大王只拥有托雷兀鲁思的五个千户,可用之兵不过万余,根本打不过掌控汉地,有权动用北地汉侯兵马的忽必烈大王。而要将数万败兵带回蒙古草原去,阿里不哥大王在军中的党羽就需要大笔的财货。如果忽必烈大王能拿出大笔财货,同样可以把这些军兵揽入麾下……”
李翠仙滔滔不绝说出来的,都是蒙古帝国权力斗争的内情——这些事情对益都李家和宝音公主而言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但却是贾似道、江万里和廖莹中等人所不知的。
江万里忽然咳嗽一声,打断道:“公主殿下,您刚才说打?这蒙古汗位不是由库里台大会推举的吗?怎又要打了?”
李翠仙苦笑着摇头:“话是这么说,但是……忽必烈大王和阿里不哥大王却没有办法共存。”
“何故?”江万里问。
“因为蒙古帝国中枢不能没有北方汉地!”
李翠仙侃侃而道:“蒙古帝国虽然辽阔,但是并不统一,乃是由八大宗王分治的。其中钦察草原和斡罗思属于术赤一系,西域之地由窝阔台一系和察合台一系共有,辽东之契丹、女真故地属于东道四宗王所有。而拖雷一系除了蒙古本部的守灶之地,还开拓了波斯、大食之土。大汗直辖之地,除了蒙古本部就是北方汉地了。
……但是蒙古气候寒冷,物产不丰,人口稀少,如果没有汉地的财富支持,根本不足以压服一众宗王。因此无论谁当蒙古大汗,都要直辖汉地。否则蒙古帝国就将分崩离析!所以对忽必烈大王来说,蒙古大汗的宝座是志在必得的。否则他就将失去一切!
而对阿里不哥大王而言,也同样如此。如果他无法登上大汗宝座,就只能一辈子守着5个千户的拖雷兀鲁思受穷!要知道,蒙古崛起已经数十年,凡是宗王都是奢侈惯了的人物……”
“公主您和我们说这些,意思是……想让我们做什么?把岁币交给阿里不哥吗?”江万里已经听出了门道,皱着眉头反问。
李翠仙淡淡一笑,点头道:“不瞒学士,在下所属的是窝阔台一系,我们窝阔台一系都是亲近阿里不哥大王的。而且我也认为,你们南人也一定是支持阿里不哥大王的。因为他的地盘离你们远,忽必烈大王的地盘离你们近……”
……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开庆元年的十二月了,按照公历来说,已经是1260年1月。时间真是过得飞快,让人来不及抓住什么,就一溜烟的不见了踪影。
这些日子,还是发生了不少事情。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驻军四川的末哥首先退出了成都府路,退到了更加容易防守的利州路。其中蒙古大军主力更是撤到了六盘山,并且正式对外宣布了蒙哥汗因病逝世……
不过忽必烈的十万大军依旧驻扎大胜关,虽然留守漠北和林的阿里不哥已经遣使到达大胜关军前,请忽必烈速往漠北去参加推选新大汗的库里台大会。但是忽必烈却迟迟不肯动身,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在等待南宋方面的答应预支的三年岁币——150万贯铜和150万匹绢。
“郝经,南蛮什么时候能把岁币送到?”
“回大王的话,昨日南蛮使者来报,南蛮官家已经动用了封桩库。不过三百万岁币不是小数,需要小心押运,不敢用船,就怕翻在江里,只得用御前军走陆路运来。估计还得个把月才能到大胜关……大王,不如且先回师去和林争位吧。”
听到郝经劝自己尽快北上和林,忽必烈只是沉默不语。贾似道明显在拖延岁币的支付,忽必烈才不相信对方是怕运岁币的船沉才让人慢慢从陆路运来呢。这300万说不定已经到了鄂州,就是压着不肯送!
忽必烈猜想,这贾似道一定是知道这300万岁币对自己,对蒙古帝国的意义有多大!有了这300万,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和林。东道、西道宗王们收了贿赂,自然会支持自己当大汗——虽然大多数宗王都是拥护阿里不哥的,忽必烈在他们看来,实在和汉人走得太近,受到太多影响了——所以忽必烈用和平手段取得汗位的唯一办法,就是贿选!
如果贾似道一直扣着岁币不给,那么他就只能采取下策,在燕京接受诸将和部分宗王的拥护,就任蒙古大汗。然后用武力解决阿里不哥……而这,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场蒙古人杀蒙古人的战争!
一想到蒙古可能会在一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中走向衰弱,忽必烈就是不寒而栗。可是要他去向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低头,却又是万分的不甘心。
这些日子,除了主持和南宋的和谈,忽必烈就在计算着双方的实力对比。阿里不哥是留守和林本部的幼弟(拖雷的嫡出幼子),继承了整个拖雷兀鲁思,同时还能依据蒙古传统,在蒙哥死后管辖中央兀鲁思,实力不可小觑。
(注明:在成吉思汗分封诸子诸弟时,他的五个弟弟和侄子一共分得30个千户。他的嫡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不过各自分得了九个、八个和五个千户,蒙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父亲拖雷也得到了五个千户,不过依照幼子守产的传统,拖雷还得到了管辖成吉思汗直属的“中央兀鲁思”的权力,因此在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中拖雷的实力最强。)
但是自成吉思汗死后,作为黄金家族公产的中央兀鲁思就不断被削弱——窝阔台、贵由、蒙哥等三位大汗,都不断的将中央兀鲁思所辖的部民分封给自己一系的兄弟子侄。现在除阿里不哥之外的拖雷系宗王的直属部民,都是来自中央兀鲁思而不是拖雷兀鲁思的。此外,蒙哥汗、忽必烈和西征大食的旭烈兀所部蒙古兵马,也大多出自中央兀鲁思。
因此,阿里不哥控制的中央兀鲁思的力量是要狠打一个折扣的,只有拖雷兀鲁思是实实在在的。
而支持阿里不哥的西道诸王,虽然都拥有辽阔的封地。但是由于他们带去的本部蒙古人有限,因此在自家封土上的统治不是很牢靠。根本抽不出多少力量去支持阿里不哥。
至于东道诸王,其中实力最强的塔察尔是明确支持忽必烈的,其余东道诸王也肯定不会和忽必烈为敌。因为东道诸王不似西道诸王拥有富庶的土地,他们的封地在东北,根本无法扩张。因此,窝阔台、贵由和蒙哥汗就将中原的一部分汉民分给了东道诸王——不过这些汉民并不是直接归东道诸王控制,只是向他们缴纳赋税。在这些被“分”给蒙古宗王的汉人头上还有汉军世侯和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
因而忽必烈实际上是捏着东道诸王的钱袋子——当然,西道诸王在汉地也有些民户,不过他们的财路多,可以不在乎汉地的收益,但是东道宗王却不行。因此,东道宗王无论是否认同忽必烈,为了自己的口袋,最终也只有站在忽必烈一边!
此外,忽必烈手中控有的北方汉地,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是人口数量就足够碾压阿里不哥了——在窝阔台时期,北方汉地的户口一共是110万左右,也就是1100个千户。到了现在,人口数量又有所增长,户数估计有150万,人口应该超过了1000万。和南宋相比,固然不值一提,但是却远远超过阿里不哥所掌控的部民,可以动员的汉军步卒数以十万计!
拥有这样的力量,击败阿里不哥是不成问题的。可问题一个靠内战夺取汗位的大汗能不能服众?术赤系、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还有领兵攻打波斯、大食的旭烈兀会不会脱离蒙古大汗而各自独立?他们的地盘距离蒙古本部和中原太过遥远,在解决南朝之前,忽必烈根本不可能抽调大军去讨伐,将蒙古帝国重新统一起来。
一声长叹,忽必烈从胡床上起身,蒙古帝国会不会分崩离析是将来的事情,眼下就只能想尽办法去夺取汗位了。
因为忽必烈控制的北方汉地实在富庶,阿里不哥无论如何,都不会容许北方汉地变成忽必烈兀鲁思的……
所以忽必烈别无选择!
“大王,大王妃的书信到了。”刘秉忠急步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双手递给了忽必烈。
忽必烈接过书信,打开扫了几眼就猛地从胡床上站了起来,脸色阴沉地道:“传令,准备回师燕京!”
“大王,岁币还没有……”
忽必烈猛地一摆手,咬着牙齿道:“岁币已经给了!只是没有给我们,而是送去了四川!现在西路军已经全部退出了四川,把利州路还给南人了!本王……竟然被贾似道给耍了!”
第二卷九扶汉鼎赖元动
第214章好一份富贵
北地干戈将起,临安太平依旧。
隆冬时节,西湖之上,稍显萧瑟,浩淼水面,只有半塘残荷,还在苦苦支撑。
此刻的临安,正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庆幸当中。蒙古大汗挥军涪州,将要顺江东下消息传来时的举城惶恐就在眼前。理宗皇帝甚至在崇政殿上提出要迁都庆元府(宁波)以避蒙古,还给主持枢密院的丁大全按了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当成前方战败的责任人,一脚踢出临安。整个朝廷内外顿时乱成一团,有人附和迁都之议,有人忙着告老告病。当然还有不少“正直之臣”在喊打喊杀——不是要去杀蒙哥汗,而是要诛杀败坏国事的奸臣……
可转眼间,奸臣们还没有诛杀,前线又是露布报捷,蒙古大汗被陈德兴、吕文焕所部击败于川江南沱场一带。不多日,又传来了蒙古大汗阵亡于南沱场前线,蒙古大军再败于泸州磨石岭,蒙古宗王忽必烈、末哥遣使军前议和的好消息。
临安四下,都大松口气。然后无数人又开始竞相上书,或是替主持前方军务的贾似道、蒲择之歌功颂德,或是替立下不世之功的陈德兴邀功请赏。民间舆论也是沸沸扬扬,街头巷尾,全是在议论这些事。而临安宫中,却在保持着一种诡异的沉默。
此次胜利来得如此突然,几乎一夜间就让临安的人们从深渊升上的云端,多少人都觉得是天佑皇宋。可谁也不能否认一点。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功臣陈德兴,以区区两万(其实只有9500人)舟师,击破蒙哥汗十万大军,甚至击杀大汗本人这一战果,已经证明了大宋再一次拥有了一支不亚于岳家军的强兵和一员不亚于岳飞的大将。
而这样的强兵悍将,又该得到怎样的对待呢?陈德兴会不会步了岳飞、余玠或是孟珙的后尘呢?
另外,蒙哥汗已死,蒙宋已经议和,还有传闻说蒙古内部也出了问题,要起内讧了!想来这天下总归是要太平一阵了。这大宋还用得着那么许多飞扬跋扈的武人吗?这削武人兵权的事情,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了?
……
“官家,微臣虽然是陈德兴生父,但是霹雳水军之事,臣从不过问,真是不知道吾那不孝子竟然如此贪鄙不堪,实在是有负圣恩……”
陈淮清穿着绿色的曲领大袖官服,下裾加横遥В涫愿锎飞洗麽ネ罚砀诶碜诨实酆竺妫诹侔不使械漠L池水边亦步亦趋的走着。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看也不看官家周围跟着伺候的宦官宫女一眼,好一副有德之臣的模样。口中说的,都是替他儿子陈德兴请罪的话儿——就在南沱场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前。临安的几个御史言官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霹雳水军参与走私的事情,于是上了折子弹劾,好一阵喊打喊杀的。不过理宗皇帝却没有功夫理睬……那时候他正忙着迁都避祸,哪儿有心思管这事儿?
没想到转眼陈德兴就成了大大的功臣,而功臣贪财好色,从来不是罪过!往往是贪污的越多,家里的姬妾越多,皇帝老子就越放心的……
所以,陈淮清今天嘴上跟理宗皇帝请罪,心里却在夸儿子有手段——在大宋当功臣就是要贪鄙才行啊!
而理宗皇帝仍然是那副样子,脸色青白的虚胖身子。背着手垂着脑袋,萎靡不堪,满身满心的都是疲惫。南宋这副重担,说句真心话,根本就不是这位理宗皇帝能够挑起来的。
甃池的水面,一片萧瑟的冬日景象。浩淼水面,只有半塘残荷,还在苦苦支撑。水面泛着青黑的颜色,北风一过,一圈圈水波缓缓荡开。
理宗穿上了厚厚的裘皮袍子,脖子上还裹了狐狸皮的围脖,两只手还笼在袖子里面。这么多衣服加在他身上,还是不住打着寒颤。他的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泛着的都是灰败的色彩。两只眼睛也没有什么神采,只有仔细观察,才能隐约发现一丝病态般的锐利。
他低低的咳嗽了一声,摆摆手,跟着他的大宦官卢允升发出来呼哧的声音,十几个宫女宦官一起躬身又退了远一些儿。理宗这才转过头来,看着身后这个在官场考场上面混了半辈子,除了养育出一个岳武穆一样的儿子,啥正事儿都没干过的陈淮清。
理宗目光一闪,多了一丝温情:“陈卿家,你这儿子朕还是很喜欢的。私贩些北货没有甚了不起的,又不是铁器、焰硝、硫磺……前方带兵的武臣谁不是如此?你家的家境我是知道的,自打陈虎山殉国后就一直苦哈哈的,你也没有什么好差遣,陈德兴当个都统制也不迟空额不扣军饷,不捞一点怎么够一大家子开销?而且过不了多久还有一场大婚也办呢,可有你们陈家花钱的时候。要是实在不够,就和朕说一声。朕富有天下,怎么都不会让女儿、女婿受穷的。”
陈淮清眼圈微微一红就噗通一下跪倒在地上:“陛下,微臣替犬子叩谢天恩,如此厚恩,微臣粉身碎骨也难报一二……”
理宗皇帝淡淡一笑,转回了头:“厚恩?……若是没有德兴在南沱场、磨石岭建功,大宋江山能不能保住都难说了。你去告诉德兴,言官的弹章他不必当回事儿……至于钱财的事儿也不用担心,朕就这么一个女儿,还能让她受穷?这次他又立了大功,也别加什么遥郡了,一级级升的多麻烦?直接跳过去当个正任官,封个承宣使,再加个左金吾卫大将军,爵位也该有了,先封个开国侯,食邑400,实封100户(其实没有几个小钱钱)。另外,琳儿再加双公主的衔儿,食邑、俸禄都是双份的。
至于田宅也不用愁,嘉会门外的宅子已经已经在建了,城外西湖边上还有赐第,还有浙西、福建的田土一万顷。另外,德兴既然喜欢做生意,朕再赐他几十间临安的铺子就是……”
理宗皇帝唠唠叨叨说着预备给陈德兴的好处。真没有一点亏待功臣(其实是女婿、女儿)的意思。
光是一个正任承宣使是武官官阶的第三个等级,上面就是节度使和太尉。这样的官位寻常武官极难得到,不过驸马属于亲贵,无论多高的官都不会有什么实权。因而得个高官就容易多了——如果陈德兴不当驸马,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在二十来岁年纪就当上正任官的。当然,非亲贵的正任,通常情况下只要不奉祠(就是提举宫观之类的养老官)不入朝,就有知府、知州甚至一路安抚的差遣,实权是亲贵官无法比拟的。
虽然得不到什么好差遣,但是公主的陪嫁还是成色十足的,公主府建筑豪华,飞楼阁道,比宫苑还要气派。西湖边上的大宅子同样不亚于城内的公主府,再加上赏赐的处于浙西、福建的田土,总价值不亚于百万贯。另外,公主下嫁之时还会带去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价值亦不低于百万。如此恩宠,也的确对得起陈德兴的功劳了。
唠唠叨叨,说了一堆女儿婚嫁的事情,理宗皇帝目光轻轻一扫,见陈淮清脸上都是感恩的表情,才淡淡一笑,转过话题道:“贾似道和王坚近日都上奏说应该模仿霹雳水军训练新军,贾似道还提议在就在霹雳水军的基础上建新军。王坚则提议按照霹雳水军随营武校的样子来办临安武学……陈卿家,你怎么看这些事儿的?”
听到在霹雳水军基础上扩建新军的事儿,陈淮清的眉头就微微皱起了,他虽然是陈德兴的爹,但是知子莫如父这个话,在他们这对父子之间却不适用。至少陈德兴从扬州再回临安之后,陈淮清就觉得自己不大认识这个儿子了。
“回禀官家,微臣官卑才浅,编练新军一事,该由朝廷重臣议商……”
“陈卿家不必如此,”理宗皇帝摇摇头,“朕只有一女,很快就是你陈淮清的儿媳了……还有谁敢说你官小?至于你的才干,能教出陈德兴这样的麟儿,普天下又有几人能及?朕的意思,若是真要办好临安武学,这学正还得你来当……你要替朕,替大宋多教些陈德兴这样的虎将出来,何愁天下不太平啊?”
这个……陈德兴的本事真是自己教的吗?陈淮清一肚子的狐疑,不过面子上还得附和:“微臣必殚精竭虑,不负圣恩。”
理宗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用带着一点期待的声音说道:“不急的,不着急的……等琳儿和德兴的婚事办好以后再折腾武学的事儿也不迟的。”
他也不等陈淮清回话,又自顾自往下说:“对了,现在川江水浅,霹雳水军的大船一时无法东下。不如先让德兴回临安来吧,琳儿有些日子没有见到他了,官家说她整日都在念叨。”
第215章炮
“德芳再哪里?快唤他到吾的书法说话!”
才回到安宁坊的宅邸,陈淮清立即就吩咐家人把自己的长子从《光复》报的报社中叫了回来。
“大人,不知急忙唤孩儿前来有何吩咐?”陈德芳一走进书房,就看见笑得快合不拢嘴的陈淮清正兴奋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喜事,喜事,大喜事!”陈淮清拍着巴掌大笑道,“德兴尚升国公主的事情有眉目了,官家今日已经亲口许诺了,当不会再有什么变故。”他扭头看了儿子一眼,“德芳,你辛苦一下,立即跑一趟四川。”
“大人,是要孩儿去给二哥儿报喜吗?”
“报喜只是其一,快点把德兴唤回来才是要紧事情……四川那头已经打完了,他也该回来了,这门和天家的亲事可是比什么事情都要紧的!”
陈淮清言语之中,已经满满的都是迫不及待了,恨不得陈德兴立马插上翅膀,从四川飞将回来。
“对了,到四川后你再和德兴说一说,让他千万检点一些……现在和鞑子议和了,武臣可就没有过去吃香了。已经有不少言官瞄准了机会,预备要弹劾一二统兵大员出名了!”陈淮清的语气一下凝重起来了。现在已经有御史台臣上疏弹劾陈德兴用水军战船走私了!虽然皇帝没有过问,但是这事儿总归有些蹊跷……陈德兴总归是贾似道使出来的人,怎么会有御史恁般不开眼呢?
“总之,现在是关键时期,一定要谨慎……只要把公主娶到了手,怎么捞钱都行,但是现在绝不能让人抓住把柄!要不然这场泼天富贵,搞不好也会弄没的。”
……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汉人文官身上!这些汉人文官除了会写几篇狗屁不通的文章就百无一用了!想要除掉陈德兴,还是需要我们真神的勇士!”
说话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大食番商,满脸乱蓬蓬的大胡子。皮肤晒得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经常在海上奔波。
听他说话的,却是泉州富豪蒲寿庚和大蒙古江南招抚使刘孝元。他们俩都是一副汉人文士的打扮,坐在一间可以俯瞰西湖的高阁里面,扶着膝盖静静的听着。
“现在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只要陈德兴的霹雳水军出海,我的船队就可以出击,在海面上没有什么人是我们大食人的对手!我们的三角帆船是海洋的霸主!他们汉人的帆船,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他们的水手同样比不上真神的勇士!”
蒲寿庚赞同的点头:“招抚,这位尤素福是我们蒲家最好的船头,他带领的船队是整个南番和天竺海上最强大的。无论是海盗,还是三佛齐、朱罗(印度诸国之一)的水军,都不是对手,何况是弱小的汉人水军?”
前文提过,蒲家海商是拥有武力的——这个时代的海上可不是一个能够和平通商的地方,都是要靠一刀一枪搏出来的!蒲家海商集团可以垄断大宋的香料进口,成为最强大的海商集团,当然拥有强大的海上武力!谁要敢和他们抢生意,那可真是刀口舔血了!
而南宋水军的作战重点一直都是长江、淮河和汉水,沿海虽然有一点武力,但是和拥有2000艘海船的蒲家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的。
另外,在海上纵横六代的蒲家还和南洋、中国沿海地区所有的大海盗头子都有不浅的交情。只要舍得花钱,几千几万的海盗他们都能招来!如果不是忌惮南宋陆上的武力,他们早就把富庶的泉州夺取了变成自家的地盘了——类似的事情,阿拉伯海商在南洋和东非可没有少做!
所以这些阿拉伯海商,当然不会把还没有真正走向海洋的霹雳水军太当会事儿!
刘孝元却冷笑一声:“若是他不出海呢?他的霹雳水军不过是长江里面的水军!而且以他立下的功劳,很快就会成为一州一府之主,到时候如何还会出海?”他眉头紧皱,盯着蒲寿庚道:“海云兄,这个陈德兴暂时不需要你们去对付了……你帮我安排一个名士身份,我亲自去临安交游士林,到时候总有办法替大汗报这一箭之仇的!”
……
有人想要陈德兴赶紧回临安去结婚,也有人想方设法要他的小命。围绕着这位大宋冉冉升起的将星的暗流涌动。远在四川的陈德兴本人,却是一点儿也不知道。
毕竟对于他而言。只要知道历史的大概走势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就足够了。他现在要做的,只是好好练兵,同时尽可能牢固的把部队抓在手里。
另外还有,要早点将自己的后院安排好了。
广阳岛上一处新建起来的兵器作坊里面,陈德兴又一次换上了粗布衣服,带着几个木匠、铁匠在那里鼓捣着什么东西。刚刚从扬州赶来的黄智深、齐塔和刘道士,还有一直跟着陈德兴来四川作战的任道士、刘和尚,也都聚集在这里,他们倒是军服整齐,战靴锃亮,簇拥着刚刚干完活的陈德兴,仔细打量着两架奇形怪状的武器。
这两架武器都有一个圆粗的木桶,桶壁很厚,由两个半圆形的木柱一样的部分拼接在一起。然后又用几道熟铁圈将这两个半圆木柱紧紧箍在一起——就像大木桶一样。所不同的则是这个“木桶”有些细长,“木桶”中间中空部分又很小,直径不过一寸半,和厚厚的“桶壁”形成鲜明对比。而在这“木桶”的底部,又开了一个小孔。这“木桶”被架在了一台发石机的轮式底座上面,远远看去就好像是一门滑膛炮!
实际上,这就是一门滑膛炮!不过却不是青铜或是铸铁的,而是一门木炮!
几名炮手,正满头大汗的在给木炮填装火药和铸铁炮弹,琼花楼兄弟之中的王陆飞、王水飞也在当中。他们俩都是霹雳水军中第一代的炮队队将,现在是军校炮科教官,不过这木炮他们还是头一回摆弄。
“大哥,照您的吩咐弄好了。”王水飞指挥的炮组首先完成了装填,随后王陆飞的炮组也完成了任务。
“陆飞、水飞,把两门木炮拉远点再放,用引线点火,点火之后人都退到掩体后面!”
陈德兴大声下达着命令。这种木炮的实战价值当然是有限的,这玩意使用起来太危险,一个不留神火药装多了就成炸自己人的炸弹了!所以陈德兴并不打算拿木炮来凑合。他打造这两门木炮,只是为了实验……这是开发青铜大炮的必要步骤。
和之前制造发石机、三层浆座战舰一样。陈德兴的大炮开发工作也是从模型开始,木炮就是青铜炮的模型——青铜铸造陈德兴是不懂的,只能交给专业的铜匠负责,铸炮的工艺和铸造大钟的工艺有点类似。只要肯花本钱和时间去开发,还是能造出来的。之前陈德兴没有时间和金钱去折腾这些,现在倒是时候了。
王陆飞和王水飞指挥手下,已经将这两门炮推到了几十步开外,一个临时开辟出来的靶场上。两门大炮,各自对着一个三十步开外的巨大木靶。两兄弟拿出火折子,几乎同时点燃了引线。然后就看见一群人飞快的奔跑进了十几步外一个简易的防炮掩体里面——就是一条壕沟上面加个圆木沙袋垒成的顶盖。
陈德兴和身边的几个人,则蹲在了作坊外面一道结实的夯土矮墙后面,很不顾形象的抱着脑袋。只听见轰隆隆的两声巨响,所有人都是一震,然后就是两门木炮向后倒退,炮口喷出火焰!
“坑坑”的两记闷响过后,两个大木靶上,都是木屑飞溅。炮弹的威力撕扯得木条木块四下乱飞,木靶上面赫然出现两个四五寸直径的孔洞!
“成了!大哥,两门木炮的炮身完好无损!看来还可以使用!”
王陆飞兴奋的吼声传来,陈德兴却只是轻轻点头。
“大哥,看来这木炮是可用的,造价又低,要不要……”
任道士轻声的道。
陈德兴摇摇头,木炮是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木头承受膛压的能力毕竟不如金属。在勉强使用木炮的情况下,只能用减少装药的方法换取安全系数。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木炮的有效杀伤距离尚不及弓箭,更不如床子弩。把木炮拉上战场,还不如用三弓床子弩实在。
“铁匠,”陈德兴回头叫着齐塔的绰号,“怎么样,能用青铜铸造出这样的火炮吗?”
“没有问题!”齐塔思索一下,“就是贵了一些……若是要筑一门一寸半口径的大炮,估计要几百斤铜,那就是上百贯钱啊!”
“一寸半哪里够?”陈德兴一笑,“起码要三寸、四寸,若是能铸造出五六寸的大炮就更好了。将来到了海上,俺们的战船就要靠这大炮克敌制胜了!”
第216章和亲
江水平缓,缓缓流过。也许是春雨下来了,横贯东亚大陆中部的那条长江的水位也开始涨了起来,卷动着翻腾着的浪花,一直东流入海。
在江陵府城左近,长江北岸,一个穿着紫色公服的男子,正带着一群大宋官员模样的人在江边散步。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亲卫。长江两岸都是葱绿的稻田,汉家农夫都带着竹笠在田中插秧,赶着春雨前后的季节,完成播种。哪怕是大宋的朝廷命官儿们经过,也不能打扰这些卑微的农夫。否则就等着被御史们用潮水一样的弹章给淹没了吧。
那紫袍男子,正是特进(正二品散官位),观文殿学士,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卫国公的贾似道了。
他在江边缓缓而行,低头背手若有所思。不多时,就站在一处青松翠柏环绕之下的坟地之前,呆呆地看着这处埋骨之地。
这坟是新立的,有牌坊,有石道,有碑亭,有小小的祭殿,规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