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自然就不用担心海盗的威胁了。

在麻六甲以东,护航船团是自愿参加,而是海盗猖獗的麻六甲以西,护航船团制则是强制在汉人海商中实行的。眼下吉大港内的汉商海船,就是在吉大港被占领后,由南洋舰队的战舰护送前来的,运载的也不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而是大队大队的侵略军和补给物资。

看看吉大港内的各国商船数量,就知道这座港口在征服天竺之战中的重要价值了!

现在已经是“英军”攻占吉大港的第四十二天了,四十二天前的登陆战简直可以用兵不血刃来形容。守城的阿拉干军队不过两千人,都是阿拉干王国的封建军队——所有的封建国家的军制其实都差不多,不是地产支持(武士、骑士、府兵、军户或是别的什么,都是将兵役和土地挂钩)就是佣兵(收钱打仗),阿拉干也不例外,这个位于天竺和缅甸之间的小邦实行的是土地支持的封建兵制。因为历史比较悠久,所以兵制也腐败的可以,没有什么战斗力,大炮一响,一帮阿拉干老爷就逃之夭夭,去找宗主国大缅甸了。

大英国王陈淮清也没有让自己的军队向东去追击,他认为蒲甘国王的象牙——就是大象兵——多半会自己送上门来的,毕竟吉大港是个非常富庶的海港。如果蒲甘国王的军队不来,英军只要继续攻占阿拉干和蒲甘的沿海港口,彻底封锁住蒲甘的出海口就行了。没有了海贸收入,蒲甘王国就只能在财政危机中慢慢地死去。

这些日子陆续抵达吉大的英军、宋军、吕军也没有闲着,他们陆续占领了吉大港西北属于阿拉干王国的各个据点,还占领了孟加拉湾内梅克纳河口地区的不少岛屿。

同时,英军还在吉大河(戈尔诺普利河)西岸构筑起了三个大型星型木堡,作为屏护吉大港口的要塞。

另外,陈淮清还通过吉大府知府鸠摩智波罗(他在吉大港有些基础,第一任知府自然由他担任)征集到了两三百头大象(大象还是一种生产工具,因此数量不少,并不难搞到),组织起了一只侦察象兵部队。在吉大河西面搜索警戒,等待大缅甸帝国的象兵到来。

……

“有没有什么发现?”

已经升任中尉连长的李三发大声吼叫着。他骑在一匹驴子上,只着一件单衣,外面套着钢甲,头上没有戴钢盔,汗水不住地从额头上、面孔上往下流淌着,头发已经剃掉了。不是因为出家当和尚,而是因为长了太多的虱子,被随军的医官勒令剃发以免传播疾病——在天竺和南番作战,最大的敌人不是拿着刀剑骑着大象的土著,而是各种各样的传染病!

自从大军下了南番,军中各种各样的疫病就没有停止的时候!幸好英军传承明军,拥有最严格的防疫条例,任何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因素都被提起控制。染病的士兵则会在第一时间被隔离起来,还训练了大批对热带疫病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土著女奴担任护士,这才没有造成太多的非战斗减员。

不过英军各旅的随军病院里面还是躺满了病号!各连队的非战斗减员都超过了两成!

李三发所在的刀盾连的连长现在就在病院里面奄奄一息,所以他才当起了一连之长。

在李三发就任连长后不久,他的连队里面就来了三头大象和六个饲养大象的吉大土著,都是大乘密宗的教徒。虽然英军的军官们都看不上象兵的战斗力——在爪哇岛的作战中,他们发现大象的胆子很小,太容易受惊——但是在从林侦察行动中,大象还是不可替代的。

赖蛤蟆这会儿就很舒服地坐在象背上的轿子里面,手里托着望远镜,东张西望,还不时用脚踹两下前面的土著——踹左边是向左,踹右边是向右。

望远镜里面望出去的,就是一片绿油油的森林。阿拉干是热带雨林的地形,也没有什么官道,原先蒲甘王国的军队进出都走海路。如今海路被大明海军切断,蒲甘军队自然只能走陆路,穿越丛林而来。

而大军穿越丛林,在这个时代没有别的办法,就是用大象开路,生生撞出踩出一条通道。而且也不是什么季节都能通过丛林的,必须在一年一度的雨季到来之前。也就是农历三月、四月之前。一旦雨季到来,就算有大象开道,蒲甘大军也难以抵达了。

陈淮清的英军是一月初占领的吉大港,如今已是二月中旬。最多再有一个月,如果蒲甘大军不来,那么就得等到九月份雨季结束了。

森林静悄悄的,仿佛连风都没有,只是一片无边的绿色海洋。那里是疫病、老虎、大象和毒蛇还有土著蛮夷的世界。

赖蛤蟆现在的气色不是很好,又黑又瘦的,看上去苍老了不少。他刚刚得了一场疟疾!上吐下泻了好一阵,在旅部医院里面躺了四天,才算挺过了鬼门关,又休养了几日,才归队继续替英王陈淮清打仗。不过这身子骨并没有彻底恢复,总有些虚弱。泼皮李就给他找了个轻松的差事,坐在大象背上侦察。不过一天绿油油的森林看下来,眼珠子也发晕。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当上传说中的老爷?赖蛤蟆没有听见泼皮李的喊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了。从小到大都没生过病的蛤蟆,这回在旅部医院里面,他可是狠长了一番见识。

这人命,真是跟层纸一样的薄!说没有就没有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打摆子上面了!

这贵人,还真是不易当啊!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命,可以熬到功成名就享福的那一天?

就在这时,望远镜里面看出去的森林突然晃动了起来,仿佛有几棵树木被撞倒,还惊起了不少飞鸟。

赖蛤蟆猛地惊醒,深吸了口气,聚精会神地看过去。远处的动静越来越大,被惊飞的鸟雀也越来越多,沉寂的森林仿佛活过来一般,隐约还传来了嗷嗷的野兽叫喊声。

这是大象的叫声!赖蛤蟆听得分明,这些日子他天天骑大象,最熟悉的莫过于大象的吼叫声了。

敌人来了!蒲甘国的“象牙兵”来了!

第761章很快就能享受教化了

向南!向南!

烈日骄阳之下,大队大队的军队在滚滚向前运动。一片人喊象嘶的声音。这不是大缅甸帝国的象牙兵,而是从大理府日夜兼程南下的宋军。他们应了大缅皇帝那罗梯诃波帝的邀请南来的——那位大缅皇帝虽然心气挺高,也挺能说大话,但也不算特别鲁莽,以为靠自己的一千多头大象和十万象牙兵就能踩死陈淮清。大象这种动物高棉国也有,可是高棉军队这段时间却节节败退,据说现在已经退守都城吴哥了。高棉的大象没有挡住唐军,大缅的象牙兵也未必能挡住英军。

所以在那罗梯诃波帝率兵南下之前,他就遣使大理,请宋军派兵南下,同讨暴明。不过他派出的使节并没有抵达大理,在半道上就遇上大宋平章军国事江万里亲自统帅南下的宋军了……也不知道这些宋军怎么那么快就得到英军入侵阿拉干的消息的?

反正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就一路南下,只用了一个多月就穿过了景眬府和果占壁国的地盘(后世掸邦高原一带),开到了伊洛瓦底江畔的缅中平原。在听说大缅皇帝已经统帅十万大军南下之后,这支来援的宋军也顾不上休整,只是加快脚步,日夜兼程就沿着伊江南下,只往大缅帝国首都蒲甘城而去。

大宋平章军国事江万里坐在大象背上,和大缅国的使臣还有果占壁国的诏弄(大约是国王的意思)混南安一起前进。这个果占壁国在蒙古入侵大理的时候顺手就叫忽必烈给灭亡了的,设了金齿总管府。不过在大理国复国以后,果占壁的傣族王族也趁机复国,照例还是一仆二主,同时向北方的大理和南方的蒲甘称臣。不过在大宋灭亡大理后,果占壁国并没有向大宋称臣,现在仅仅是蒲甘也就是大缅帝国的属国。好在江万里也不在意,还是邀请果占壁国的大军一块儿南下,说是大军其实也就是几千人,也没有什么好武器,就是藤甲竹枪,看着和被诸葛亮一把火烧光的藤甲兵有点像。

江万里坐在大象背上,冷冷地看了一眼乱纷纷行军的藤甲兵,然后又将目光转向自家的江西团练兵。说是团练兵,其实早就已经“封建地主化”了。进入大理之后,所有的江西兵都分配了至少150亩土地,还帮他们娶了大理当地的女子为妻,也算是有田有家,也就能安心替朝廷卖命了。正是靠了这几万“地主兵”,大宋朝才在大理站稳脚跟,眼下还有了些中兴的迹象。

看来给官兵授田,就是激励将士的不二法门啊!昔日强秦的军功爵,隋唐的府兵制,还有陈德兴的士爵、军户,还有大宋自己的忠顺军(孟宗政、孟珙父子创立的强兵),都是这样来的。可惜朝廷在江南的时候无田可授,朝廷也就没有强兵得用,最后让陈德兴夺了家国!

江万里轻轻叹了口气,军功授田的办法谁不知道?可是天下的田土有数,实行起来太难!以往在江南要士大夫拿自己的田授人,断无可行。如今到了大理,那是夺他人的田土分给将士……

烈日之下,几个骑兵快马疾驰而来,看到江万里的节旗,就策马过来,几个骑兵都汗淋淋的,在江万里的大象前勒住了马。敬礼大声报告:“平章公,前方二十里就是蒲甘城了!大缅国皇太子交斯华帅百官在蒲甘北门外迎候平章公大驾!”

就在北门口?这个皇太子也不知道是小心过头,还是架子太大?江万里只是冷笑。大军都已经到了平原上了,小小的蒲甘城还能挡住大宋的五万大兵?在哪里迎接又有什么打紧?哪怕闭城死守又如何?

昔日暴明轰杀贾似道的那种臼炮,如今大宋也已经造出来了。就连暴明火药的秘密,大宋也已经知道了——颗粒火药而已,只要经常出现火药受潮的事件,自然会发现其中奥妙。宋军深入湿热多雨的大理后火药就经常受潮,自然不舍得丢弃,晒干再用,次数多了就知道颗粒火药是怎么回事儿了。

这一次南下,江万里就带来了四门仿造的10寸臼炮!

他朝后招呼了一声,几个心腹将领立刻策马靠上来。

“大军压后缓行,老夫就带十营钢甲兵和炮营去会会那个什么太子!”

是的,宋军也有十个营的钢甲兵了!由于三大天道书院都开设了冶金学课程。炼钢技术不可避免的开始扩散了!低硫磷的熟铁和坩埚钢越来越容易取得,其中高质量的熟铁根本不是出口管制的商品。大宋自然可以得到,然后也不用炼坩埚钢,直接进行渗碳处理(这个早就发明了),就能得到表面硬化的金属了。历史上欧洲15世纪、16世纪时候的高质量板甲也是用这种办法打造出来的。

有了十营钢甲兵加上四门臼炮!蒲甘城是不可能打不下来的。哪怕不是投降,强攻也攻下来了!江万里心里盘算着。大缅国的十万大军,估计也跑不出陈淮清的手心,大缅的蛮夷这下可有福气了,很快就能享受到大宋的教化了……

……

“嗷嗷嗷……”

地动山摇的吼声,“象牙”们开始进攻了!

就在江万里大发慈悲,准备勉为其难地教化大缅国蛮夷的时候。在吉大河西岸,一场决定两千多根象牙归属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了。

大明一方,出战的是四万五千英宋联军,十三旅步兵(都有不少病号,因此不满员)、两个火枪兵团和二十七个火箭小队。这四万英宋联军取了个背水列阵,右侧是吉大河要塞(三个星型木堡),背后是吉大河。

面对一千二百头大象组成的战阵,居然背水相迎!看到这样的阵型,所有的大缅国勇士都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了。象阵的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几千头大象踩踏过去,这几万暴明军队还不得统统给辇到河里面淹死?

而且更让他们忍不住发笑的是,暴明军队不是以长枪阵对敌,而是把盾牌摆在了第一线!这是什么意思?要和大缅军对射弓箭?大缅军可不是北方那些喜欢射箭的蛮子,大缅军的象阵冲击天下无敌!

觉得自己胜券在握的大缅皇帝那罗梯诃波帝不再犹豫,大手一招,下达了进攻命令。也不分什么层次先后,一千头长牙上绑了尖刀的大象一字排开,直接踩踏过去,后面再跟上三万大缅精兵一块儿掩杀。想来只要这一阵,便可获全胜了。

“又是杀大象,这帮蛮夷怎么那么喜欢用象牙兵啊?”

看见一千来头嗷嗷怪叫的长鼻子怪物,站在盾牌兵后面的泼皮李却是一脸轻松地嘀咕着,他手下的兵士也没有谁显出半分慌张。

不就是来送象牙的嘛!在爪哇岛上可没少见这种胆小如鼠的畜生。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点害怕,到后来大家知道怎么对付了——扔几个小天雷吓唬一下,或者用飞天火箭轰一下,或者找几支火绳枪放个响也行。这种畜生一吓唬就发疯,一发疯就乱窜,踩死自己人比敌人还多!所以操控大象的象兵都带着铁锤,一旦大象失控,就要用锤子砸碎大象脑壳,把大象弄死,以免大象冲乱己方阵型。

所以这一次,英宋联军出动了两团火枪兵,准备在七八十步距离上射击操控大象的象兵,然后再用火箭和小天雷吓唬。

“火枪手!架起!”

各个火枪兵连连长的口令声响了起来,一千几百支上好了弹药,点燃了火绳的火枪,立即就架在了藤牌上,枪口全部瞄准前方奔驰而来的象群。

列在火枪兵背后的则是长枪方阵,站在第一排的长枪手都把长枪交给了身后的伙伴,自己则手持着点燃的火绳和小天雷,就等着前方的火枪打响!

“祥甫,此战之后,阿拉干和蒲甘的大局就算定了。江古心这会儿该在蒲甘城得手了,蒲甘一国总算是能受我华夏教化,这也是他们百姓的福分。咱们该谋一下取天竺的事情了。”指挥这场战役的陈淮清,此时望着战场上嗷嗷乱叫的大象,却已经在和李庭芝讨论战后的安排了。

“英王殿下所言极是,打完这一战,咱们就该进兵天竺了。”

“天竺是大国,德里苏丹又有强兵,恐不易取。”陈淮清道,“老夫的意思,还是要几路并进,东西南北一块儿下手,叫德里苏丹首尾难以兼顾。”

“东南西北一起下手?”李庭芝思索着道,“英王殿下自是从东面下手,苏王和法王会从北面而来,我宋国是要绕过天竺大陆去西面的信度河下游?”

“对,就是要绕过去!便是大兵不方便去,也得选万余精锐绕去信度河下游入海口,构筑一城。吾再令吕文焕选精兵万人,在天竺大陆西海岸登陆……”

就在这时,“砰砰砰”的连声枪响从前沿传来,被后世戏称为“象牙会战”(战后英宋联军缴获了两千多根象牙)的战役已经全面打响了。

第762章蒙古、天方教、东罗马同盟

“阿拉胡阿克巴……”

悠扬的诵经声从“天方教力量”真神寺中传出。这座位于德里郊区的真神寺,华丽、肃穆、雄伟,处处彰显着天方教特有的充满力量和征服欲的美感。就如它的名称,这座真神寺象征的就是天方教的强大力量——修建这座真神寺和临近的顾特卜塔的建筑材料,是来自20座婆罗门教寺庙。

为了纪念德里苏丹国在天竺的胜利,为了向天竺的婆罗门教徒们显示自己的力量,德里苏丹们下令拆毁了德里附近的婆罗门寺庙,用它们的材料建起了天方教的寺庙和高塔。

现任的德里苏丹,吉亚斯丁·巴勒班此时就在“天方教力量”真神寺中,做着每天例行五次祈祷中的第二次——“撇什尼”。

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虔诚的苏丹做完了撇什尼的全套动作,然后默默地念叨着,“万能的神,至大的神,唯一的真神啊,卡菲勒要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比可怕的蒙古白死魔更加强大,他们打着魔鬼的旗帜,拥有魔鬼的力量,击败了蒙古白死魔,现在有将贪婪的利爪伸向了印度——已经沐浴在真神荣光下的土地。作为您的虔诚信徒,受哈里发哈基姆之托,统治五印度之地的德里苏丹,我应该如何打败您的敌人,将他们统统送进永恒的火狱呢?难道真的要同杀死哈里发穆斯台尔妥姆,还不时袭扰印度安宁的蒙古白死魔结盟吗?”

哈里发哈基姆和马木鲁克苏丹拜伯尔斯的使臣蒲寿庚已经到了德里,带来了哈里发和马木鲁克苏丹的亲笔信,要求德里苏丹国和蒙古人的伊利汗国握手言和。还说明了原因:天方教和大蒙古国的战争已经结束,哈里发的都城巴格达已经收复,而且蒙古和天方教已经有了共同的敌人——来自东方的大明帝国!

这个帝国如奇迹一般崛起,仿佛就是昔日蒙古崛起的重演,只这个国家拥有文明的力量,而蒙古拥有的是野蛮的力量。然而强大的文明和强大的野蛮,在对待落后和弱小方面似乎没有任何不同。

被蒙古人用血与火洗涤过灵魂的中国人,似乎不再坚守他们几百年来与邻为善的原则。而是爆发出了和蒙古人一样的想要征服世界的欲望。而且已经付诸实施!东方传来了可怕的消息,先是三佛齐,然后是爪哇国和占城国,现在又轮到了高棉国和蒲甘国、阿拉干国……这些国家都先后遭到了大明帝国的入侵,或者亡国,或者沦为附庸或者将要灭亡!

大明帝国的军队仿佛所向无敌!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他们的步伐,甚至连高耸入云的雪山也不行——北方的尼波罗传来了可怕的消息,大明帝国的藩属吐蕃人和一部分汉人军队,打着佛教的万字旗越过了喜马拉雅山口,攻入了加德满都谷地,尼波罗国危在旦夕,不得已向他们的死敌德里苏丹送来了求援信。

同样送来求援书信的还有孟加拉总督易卜拉欣。和孟加拉接壤的阿拉干王国在不久之前遭到了来自海上的明军入侵,紧靠孟加拉的吉大港很快沦陷。询问从吉大港逃出的婆罗门教商人后得知,从海路抵达吉大港的大明军队都打着佛教的万字旗,数量约在十万人。他们对婆罗门教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但是对天方教却展露出了敌意,吉大的天方教社区已经被包围,士兵们挨家挨户搜查武器,著名的宗教领袖被软禁在真神寺中成了人质,所有的天方教商人都被禁止离开。很显然,这些打着万字旗的大明侵略者是将信仰天方教的德里苏丹国当成敌人了!

易卜拉欣总督还在书信中提及了一个模糊不清的消息:明军在吉大港以东的某地和蒲甘王国因为争夺象牙发生交战,最后大获全胜,抢到了两千多根象牙,已经全部装船运回大明去发卖了。

吉亚斯丁·巴勒班不大明白“象牙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但是一点可以肯定,东方的大国蒲甘已经被大明击败,估计会放弃阿拉干的宗主权。这样一来,大明帝国就获得了一个从东方入侵德里苏丹国的跳板。

富庶的孟加拉很快就会遭到进攻!

另外,入侵的明军没有打出他们的日月旗而是高举起佛教的万字旗,说明他们很可能同印度这里没落的佛教徒勾结在了一起。

大明入侵印度的战争,也是一场宗教战争!和天方教对印度的征服一样!

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知道,佛教诞生于印度,是从婆罗门教中分裂出来的一个教派,某种程度上是对婆罗门教的改良。因此婆罗门教诸王和佛教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不可调和的。历史上印度就出现过孔雀王朝和波罗王朝这两个君主信奉佛教的王朝,信奉佛教的君主和信奉婆罗门教的人民和官僚还是可以马马虎虎相处的。这一点比德里苏丹国强多了。

巴勒班苏丹很清楚自己统治的社会基础就是信奉天方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而且人也不是很多,就是以四十个军事贵族家族为核心,领有“伊克塔”封地的天方教军事贵族不过2000多家。再加上几万名从外国雇佣来的信奉天方教的突厥或阿富汗士兵。就是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的基础了——谁能想到,控制了大半个印度的德里苏丹国,竟基础竟然如此薄弱!

很显然,单单依靠2000多家“伊克塔”贵族和几万外国雇佣军是维持不住德里苏丹国的。

同大明帝国的全面战争一旦开始,天方教勇士的生命会向流水一样消耗,或许在几场会战之后,几万名战士就会死伤殆尽。而要补充损失,就只能去阿富汗、去两河流域和高加索山区雇佣。天方教最好的战士都来自那里,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本人也不例外。

“看来只能用印度的财富去雇佣草原、大漠和高山上的勇士了!”

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深吸口气,他终于有了决断。德里苏丹国面临着灭亡的危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源源不断来自国外的天方教雇佣兵。

而那些出产雇佣军的地盘,目前都被大蒙古国所控制!所以,德里苏丹国只能和蒙古人联手!

“传我的命令,”苏丹用威严地声音喊道,“请马木鲁克的使臣蒲寿庚进来!”

……

“苏丹陛下,整个天方教世界都会永远牢记您的英明和睿智,您的正确选择,在将来会让真神的真理传遍世界。”

“天方教力量”清真寺内,蒲寿庚说着流利的波斯语,冲着长相威严,面色平静的德里苏丹说着言不由衷的恭维话。不管怎么说,这位蒲寿庚算是为了反抗大明帝国主义的扩张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他的斡旋之下,一个旨在反对大明帝国的同盟已经形成,这个同盟包括大蒙古国、马木鲁克苏丹国、德里苏丹国、马林苏丹国(摩尔人)和东罗马帝国等五国。拥有上百万精锐战士,统治着将近一万万人口,土地极为辽阔,东西纵横超过万里,足以对抗罗马大公教会和大明帝国的联手。

“光是恭维话可帮助不了我的德里苏丹国!”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微微摇头,“德里苏丹国需要实实在在的援助,因为印度已经遭到了暴明的入侵,阿拉干已经沦陷。尼波罗很快也要易主。在印度西北山区,拉达克人也打出了万字旗。我的国家,三面受敌,急需援助!”

“哈里发已经宣布了神圣之战,很快会有天方教神战士来印度……”

“没有用!”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一挥手,打断道,“当年神战士就没有挡住蒙古人,今天他们就能挡住暴明?我要的是真正的战士,来自高加索、阿富汗或钦察草原,经过严格训练,笃信真神。就像我一样!需要很多,越多越好!”

蒲寿庚早就得到了忽必烈和阿八哈的许诺,他笑着点点头,“没有问题,大汗和阿八哈汗允许您在阿富汗招募勇士,至于钦察草原和高加索山,您的人也可以立即前往。另外,我还带来了一些能够克制暴明军的火药武器,可以给您的工匠充当样品。火药的配方我也带来了……”

“哦?还带来了火药武器和火药配方?”吉亚斯丁·巴勒班苏丹的面孔上终于露出了笑颜。火药武器的威力他早就已经耳闻过了,而且还透过特殊渠道弄到过一些。但是却没有搞到火药配方。

“没错,火药其实是非常容易配制的,只需要硝石、硫磺和木炭三样东西就行了。”蒲寿庚一笑,弯腰行礼,“有了火药,苏丹陛下的军队一定会更加强大!在下预祝陛下早日击败入侵的暴明,并且一统五印度诸国!”

第763章罗马——北京轴心

大明和蒙古的战争,现在已经升级成了一场世界大战。大战的一方是以大蒙古、马木鲁克苏丹国、德里苏丹国、马林苏丹国和罗马帝国(东罗马)为首的同盟国阵营。而和这个同盟国阵营相敌对的则是罗马——江都轴心。

为什么是轴心呢?“轴心”这个看上去有点反动的词儿其实不是陈德兴提出的,而是罗马教宗西利修斯提出来的。

“轴心!”拉特兰宫内,大餐厅内,罗马教宗西利修斯二世用日益流利的中文解释道,“车轮中间不是有根轴吗?轮子就是绕着轴转的。如今的基督教世界和天道教世界也有两根这样的轴,一根是罗马大公教会,一根是北京天道宫。罗马和北京就是两个轴心,周围各自围绕着一个世界。所以罗马和北京的结盟,就是两个世界的同盟,将足以击垮蒙古、马木鲁克苏丹国、德里苏丹国、马林苏丹国和东罗马帝国所组成的邪恶同盟!”

西利修斯二世说的头头是道,不过梁崇儒却很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是想通过罗马——北京轴心的形成,巩固大公教会在基督教世界中的统治地位。罗马大公教会将能代表所有的基督教国家!这也就等于将大公教会凌驾于诸国之上了。

不过这对大明来说也没有坏处。梁崇儒轻轻转动手中的酒杯,心想:“欧罗巴土著的国家实在太多了,恐怕有好几百个……多到了连他们自己都快要记不住的地步。大明帝国怎么可能一一和它们交往?还是让大公教会来代表它们吧。只是北京天道宫可没有资格代表大明,大明可不是天道教在当家作主。”

“陛下,我想您已经看过《陈礼》的拉丁文译本了吧?”

梁崇儒抿了口葡萄酒,淡淡地道:“《陈礼》君君臣臣篇中说的很清楚,天道教众道人当忠君爱国,天道诸使及各大教方主持任命之权皆操于皇帝和教方所在国之国君。”

陈德兴虽然是天道教的“先知”和“基督”,但是他从来没有打算建立一个神权国家。而且在世俗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也不可能建立起神权国家。所以他就在《陈礼》里面规定了天道教附属于国家和君主,而非君权得自天道教的神授。

当然,大明变成神权国家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因为《陈礼》是可以修正的——《陈礼》实际上不是一部经书,而是一部宪法。宪法当然可以修正,但不能随意修正,需要经过一个严密的程序。这在《陈礼》总篇中有明确规定,需要三分之二的咨议会议员,一半以上参加天道使团会议的天道使和皇帝本人批准,才能通过《陈礼修正案》。修改《陈礼》的难度很高,但也不是不可能。

教宗西利修斯二世微微有些尴尬,搞两教轴心当然是为了压制刚刚在士瓦本建立朝廷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阿尔方斯一世。如果代表东方的是大明皇帝,那么与之结盟的仿佛应该是神圣罗马皇帝才比较合适吧?如果神圣罗马皇帝代表欧罗巴和东方的大帝结盟,那么皇帝的权威必然会高于教宗——虽然西利修斯二世一直口口声声说要加强神圣罗马帝国,但是要他将世俗权力交还给皇帝和各国君主,那是不可能,也做不到的。

教宗扫了一眼大餐厅中几个穿着红袍的枢机主教。就算教宗本人愿意交出世俗权力,这些红衣主教也不会答应的,整个大公教会也不会答应的。如今的教会早就是个拥有自己独立思维的庞然大物了。哪怕基督本人,也很难和教会的意志对抗了吧?

将这个有点渎神的念头从脑海中驱走,西利修斯二世微微一笑,点点头道:“大使阁下,您提醒的很对,并不是双教轴心,只是罗马——北京轴心。”他指了指年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