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条政村说的没错,千百年来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学生,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学生。大谷觉信、北条时茂和北条光时这些日本的天道教徒只是早一步认识到日本需要再一次做个虚心学习的好学生而已。

北条政村顿了一下,又道:“而且,实时要访问的不仅是宋国,还应该包括明国!”

“明国?”

“是的!”政村道,“明国不是还没有向我们宣战吗?现在的敌人只是日本的天道武士,并不包括明国……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争取明国不直接派兵介入日本国的战争。只要明国不出兵,我们总有办法和平安京对抗下去的。在日本,天道徒毕竟只是极少数!”

第624章财政危机?

日本国内有人准备派出遣宋使、遣明使来向中华上国学习封建主义先进经验的时候。给中国的封建社会重新注入活力的陈德兴,正准备登基做皇帝。

他的这次登基,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篇章,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所以必须相当郑重,可不能学赵匡胤马马虎虎来个黄袍加身就把事情办了。

所以,陈德兴登基称帝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之多。

首先当然是把大明变成一个真正的帝国!之前的大明或是北明,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割据政权。作为一个国家的各项制度都极其不完善。在陈德兴称帝之前,必须要将这一切都完善起来。

需要立即完善起来的,是大明帝国的行政区划。在中原大战前,明国是一个地盘和人口都不很大的割据政权。只设有州府——县市——乡镇等三级行政区。

现在大明已经是拥有中原和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国,自然要建立管辖范围更大的行政区。在经过反复研究和措施之后,陈德兴决定采用他在后世所习惯的称谓,将州府之上的行政区命名为“省”。

设立了河北、河南、山东、陕西、陕西、辽东、辽西、辽中、辽北、福建(目前仅有台湾、澎湖、泉州)、浙江(目前仅有舟山群岛)等十一个省。

此外还有燕京、明都两个直辖朝廷的府。还有海东、海峡两个总督区——前者包括江华岛、济州岛、珍岛、巨济岛、釜山港,还有虾夷岛、窟说岛(库页岛)等地理论上也归这个海东总督区管辖,不过只是地图开疆罢了,现在的大明忙于争霸中原,没有太大的余力去料理油水不多的地盘。

而海峡总督府的辖区现在就是淡马锡岛,巨港租界地。最近还强占了和淡马锡岛隔海而望的麻六甲半岛上的一片陆地,修建了城堡,命名为海峡城。另外,南洋舰队这段日子还在不断探索海峡殖民地周遭的大小岛屿,凡是“无主”之岛,都一律插上日月旗帜,算是大明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此外,还派人登上了渤泥岛(婆罗洲)西岸,修了个木堡,起名“大港城”——因为和巨港隔海相望,所以就叫大港,意思是要发展的和巨港一样兴旺,不过这事儿现在也就是想想罢了,因为海峡总督府压根没有钱去开发。

由于南宋最近实行的海禁,造成海上贸易出现萎靡,虽然走私猖獗让海贸易依旧得以维持。但还是让海峡总督府和整个大明的财政都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紧张。

……

六月的燕京城已经迎来了雨季。暴雨在燕京的街头连成了一片,和大宋的那些有着良好排水系统的城市不同,女真王朝修建的这座燕京城,哪儿哪儿都是马马虎虎和偷工减料,排水系统如果曾经存在的话,那现在也早已经失去作用,城内到处都是污水横流。街头也没有几个行人,只有被大风卷起的垃圾四处飞扬。

整座城市,显得空空荡荡而又安安静静的。只是偶尔有几个戴着斗笠,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的百姓,艰难地行走在燕京的街道上。

一辆有着政务司徽记的马车,在一片污水当中穿过。车夫穿着蓑衣,用力的控驭着被暴雨淋得有些烦躁的马匹。马车后面还跟着几个披着蓑衣挎着横刀的骑士。

车子里面坐着的正是脸色有些难看的政务司判官黄智深,作为陈德兴的好友和“后勤部长”,一直以来黄智深都没有让陈德兴为财用操过什么心。

但是今天,在这个暴雨倾盆的恶劣天气中,在陈德兴很快就要登基称帝的时候,黄智深的心情却比天气还要恶劣。中原大战的胜利,仿佛就是大明财政由良好转向恶劣的标志一样!

新夺取到手的地盘到处都一片破败,说是百废待兴,其实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兴起?曾经生活着几千万人的土地,现在的人口大约只有一千万,而且历经战乱,土地荒芜,豪强林立,民生更是苦到了极点。到处都需要政务司撒钱去安抚赈济。十一个省的省督衙门要建立——陈德兴管他手下的一省之长叫省督,或者督某某省事,省督和省督衙门并不是省议会选举的,而是来自朝廷的任命,大明的地方自治目前只到州府。其中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辽西、辽中、辽北等七个省还要建立大量的州府和县市的衙门。

每一个衙门,都需要政务司拔下一笔款子作为开办经费。除了河北、辽东、浙江、福建四个富裕省份,和山东这个暂时由李彦国全权掌握(山东省督由李彦国担任)的省之外。其余六个省和下面的几十个州府、数百个县市,还需要政务司连续提供至少五年的补助,才有可能实现收支平横。

另外,军费的开支也在中原大战后暴涨起来。首先是战胜后的赏赐——土地固然可以免费获得,但是由于北地人口的稀疏,大量的士爵田庄便是赐下,在很长时间内也只是抛荒。为了让这些田庄尽快开垦起来,也为了让麾下劳苦功高的将士们得到一些实惠,现钱的奖励还是不能少的。参加作战的十几万明军(包括藩军)一共得到了超过一千万贯的奖励!加上军事行动的各种开支,还有收买北地豪强的开销,中原大战差不多花掉了两千万贯军费,说是用钱砸出来的胜利也不为过。

幸好在中原大战前贾似道和蒲寿庚闹出个迟约风波让陈德兴的天道庄狠赚了一笔。这笔飞来之财没有留在天道庄的账面上,而且被提出来作为支撑中原大战的军费。

要是没有这笔钱,黄智深的头还得再大上十倍!

可是现在飞来横财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中原大战之后整军的费用,就得政务司想办法了。

所谓的整军,就是扩编明军陆军。明军陆军计划扩充成四个军外加十二个都督府(包括十个省级都督府和两京都督府)和两个总督府直辖队。都督府都是军级机关,人员配备起码上万,这就等于一下扩军十二万几千!光是招募、训练、装备和各级衙门的开办费用,就是几百万贯的支出!往后还得给这多出来的十二万人发饷发粮,当然还得出钱支持他们在地方上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剿匪和镇压不法豪强)。

这几百万贯一出去,政务司可就囊中羞涩了,累年的积蓄花去了大半。在天道庄的账户上,属于政务司的存款已经不足八百万贯了!

这笔钱不仅要应付接下去陈德兴的登基大典,还要留出一部分作为特别费,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灾害或是战乱。财政只能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了。

而南宋恰恰又在这个时候来添乱子,实行什么海禁!虽然南宋朝廷的执行能力很成问题,下面一票团练头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真的禁了海。但是这道禁令,还是不可避免的转化为了成本——临安府和庆元府的海港就在南宋朝廷眼皮底下,怎么都能禁了。

临安府和庆元府的手工业品就只能长途运送去别的港口,沿途的关卡的税费就不说了,到了地方还得大把掏钱摆平各种衙门和团练头子。

更可恨的是,在很多时候花钱也不一定有用!海贸的利润太厚,那些控着海港的团练头子还有他们背后的势力,都打着垄断的主意——入港的货物只能卖给他们,想要买入货物同样要通过他们。

如此一来,海商们利润顿时大降,全都叫苦不迭,还联名上书给陈德兴请求减税——他们实在交不起一年一千多万的各种税收给陈明朝廷了。

黄智深自己家里就是海商,如何不知道这减税的要求是合理的?可问题是,这一千多万的开支是早就定好了的。如今大明的财政收支,也就是刚刚平衡而已,再没有几年前盘子没有做大时候那样的宽裕了。

这盘子大了,开销也大,但是收入却根本没有办法跟上。大明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税,在黄智深的整理之下,如今大明的中央税有关税、船税、矿税、盐税、酒税、茶税外加一个士绅捐(出售士绅身份)。田赋和市税都是地方税,免役钱全部摊入田赋和市税,不再另外收取。另外,如明都、塘沽、江华、沈家门、泉州、巨港租界地等富庶的商市,还要向政务司缴纳贡赋。

但是毫无疑问,大明朝廷最重要的收入还是关税和船税,扣除这两项,大明朝廷一年的进账大约就是三四百万贯上下。另外再加上军务司管辖的兵器局和军务司持股的南芬铁行、明都船行、塘沽船行的分红,最多就是六百万贯……

如果关税和船税减半,大明朝的财政立即就要陷入危机!

这个时候,马车突然猛地一震,然后就听见马匹的嘶鸣,接着就停止不动了。黄智深也从自己的思绪中醒来,耳边传来了亲随的声音:“官人,已经到了昭明宫。”

第625章要打仗,先筹钱

黄智深这个大明朝廷的财政总管兼民政总管带着满肚子忧愁赶到昭明宫的时候,雨幕中的宫殿也一片宁静。昭明宫是女真旧宫,占地面积并不太大,富丽堂皇的程度更不能和临安的大宋皇宫相比。而且陈德兴不用太监,宫中使女也都是上了年纪的寡妇,数量也不多,只有二百零五人,都归杨婆儿总管。并没有表演歌舞演奏音乐的美人儿。

陈德兴也没啥艺术细胞,对歌舞根本没兴趣,最喜欢的娱乐是观看相扑——通常由杨婆儿和宝音下场表演,李翠仙有时候也愿意亲自下场。

宫中的女使稀少,妃嫔数量就更少了。《陈礼》中规定的三十六后妃,可是连三分之一的编制都没有满。有后妃名分的就是李翠仙、赵琳儿、宝音、崔月儿、王蓉儿、柳珍、庆安宫主,还有一个马上要进宫的夏莲儿,拢共就八个人。另外还有三个没有正式名分的女人,杨婆儿、墨影娘和小爱。加在一块儿就是十一人。

在陈德兴崛起过程中,被当成礼物或是抵押品送到他身边的女人,除了柳珍和庆安宫主,其余的都没有被陈德兴碰过,就在军中给她们觅了良配。

二百零五个女使(就是女仆)加上一个总管、一个太后、八个后妃,还有陈德兴的几个子女,还有陈德兴本人,就是昭明宫中的常住人口——墨影娘和小爱通常住在昭明宫隔壁的天道宫(天道教总部)内,陈德兴在那儿也有住处。

除了后宫的这些人,昭明宫中还常驻了一营近卫军,负责宫中的安全保卫,还有十几个秘书官也在昭明宫中有房间。

诺大的宫殿,就是这么不到六百号人在居住。不仅比不了金朝的时候,就连忽必烈主政燕京时,昭明宫也比现在热闹。

天空中布满了浓密的乌云,雨中的昭明宫一片昏暗,只有被命名为紫宸殿的主殿,才有几点灯火,将这大殿之内照得半明半暗。大殿之内,十几二十条汉子端坐成了一排,都在大殿的右侧。每个人虽然都穿着锦袍,但身上那种百战淬炼出来的武将气度,却说什么都遮掩不住。这群汉子,就是陈德兴最基本的班底,所谓的琼花楼兄弟。原本是二十二人,却有两人在早年殒命沙场。如今还有二十人,现在都集中到了燕京,其中的十九人现在都在紫宸殿上,还有一人就是陈德兴。

这些昔日一起冲锋陷阵的兄弟,现在个个都是人物了。最起码也是师帅一级的将领,而且还是近卫军的师帅。余下的人不是军将、副军将就是舰队提督或是都督府的都督,又或是军务司兵器局、造船局的头头,都是大明陆海两军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这些老兄弟的地位日隆,却都天南海北各一方,少有会面相聚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的大哥陈德兴要称帝了,他们这些人恐怕都没有再次济济一堂的机会了。

这些老兄弟聚集在一块儿,自然少不了高声笑谈,这些人平日在军中或衙门里面,都是板着张面孔,摆足了架子和威风的。今天都是肩碰肩的兄弟,聚集在一起,自然是无话不讲了。不过他们的话题很快就集中到了平灭南宋,一统天下这桩大事上面去了。

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带兵的将军,当然是伸长了脖子想要在战场上面建功立业的。而且在他们想来,灭南宋就是他们这些人的最后一战了。等打完了南宋,他们一个个都赚足了功劳,怎么都够吃一辈子了。

至于去海外封国,说实话,他们的兴趣并不大高。海外,容易摆平的地方必是人少地瘠,去了也是吃苦。而人多地肥的好地方,哪里那么容易打下来?就是打下来也很难治理。

他们这些陈德兴嫡系的将领可不是史天泽、夏贵、李彦国那样的军阀,是没有自己一套人马班底的,就算有些军中腹心和子弟,也无论如何凑不出镇压治理一个王国的班底。

所以一个公爵加上三万亩、五万亩的田庄,再加几所豪宅和几十万贯铜钱,就是他们眼下的人生目标了。

这伙人正议到兴起的时候,就听见外间传来脚步响动之声。大殿门被推开,就看见陈德兴和李翠仙换上了帝后的朝服。旁边还有军务司判官任宜江和参谋司军师张世杰。一同大步走了进来。

诸将虽然和陈德兴是把兄弟,但是君臣名分还是在的,而且陈德兴转眼就是皇帝了。殿中诸将全都起身,单膝跪地。朝陈德兴和李翠仙行礼。陈德兴和李翠仙都是满脸的笑意,笑着吩咐诸将落座。他们二人和任宜江、张世杰也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

根据《陈礼》君君臣臣篇的规定,君臣见面议事时,都是有座位的。而且皇后或王后可以参与朝议,在御殿之中有专门的“后座”,就在“御座”的右侧。

看到陈德兴和李翠仙都坐好了,陆虎突然又站了起来,冲着陈德兴一抱拳:“大哥,等您的登基大典结束,是不是就应该要讨伐江南了?俺陆恶虎能不能讨个头阵啊?”

恶虎是陆虎的绰号,他自己也喜欢自称陆恶虎。而这陆虎此人的性子也和恶虎类似,好出头好逞强好争抢,除了陈德兴谁他都不服,整个就是老子天下第二。不过最近几年的大出阵,都没有给他太多表现的机会。燕云之役中陆虎的上军留守后方,没有轮到出兵。中原大战他倒是跟着去了,憋了鼓劲儿想要立个头功,结果却被李翠仙和王陆飞抢先。这回眼见着征宋之战就是“最后一役”,他如何肯让别人抢先?所以陈德兴还没有提及,他就先开了口。

他这一番言辞勾引,在座的琼花楼兄弟们,除了几个一直不带兵的,都纷纷起身请战,七嘴八舌说个不休,一个急切赛过一个。

“大哥!俺王威也要请战,上回打忽必烈没过瘾,这回南征可不能少了俺!”

“也不能少了俺顾大力……南洋舰队一万几千兄弟,成天呆在麻六甲无所事事,不如一并北上,这广州城、雷州城,就交给南洋舰队去占领吧!”

“也不能少了北洋舰队!大哥,小弟高大建议由海路伐宋,先取临安、庆元、绍兴三府!”

“大哥,还是分路伐宋吧,南洋舰队取两广路,北洋舰队运送陆师取两浙路,陆上再来一路取淮东路……”

这些琼花楼兄弟一个个都早就和自己的幕僚反复研究过取江南的办法了,现在要他们提出南征计划书都没有问题。

陈德兴听了这些言语,只是淡淡笑着。对于琼花楼兄弟们的想法,他自然是清楚的,平南宋很可能就是他们这些“老将”最后一次建立功业的时候了……至少刘和尚、高大、陈硕、陆虎、顾大力、王威这几个都上了点年纪的兄弟,是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就算将来要给他们封国,也该让他们的儿子们去海外。

等到大家都说完了话,他才点点头笑道:“这次请你们回燕京,除了参加孤王登基大典和受封公侯爵位之外,自然是议平南宋了!这次平南宋……是咱们琼花楼兄弟衣锦还乡啊!大家都要去!孤王带大家一起去!甭管这些年有没有带兵,都得跟着!”

“对!都得跟着去!”

众兄弟都附和着道。陈德兴的话说的不错,这次不仅是打仗,还是衣锦还乡!大家都是从扬州出来的,昔日一条命不值几贯钱的厮杀汉,如今就要封公爵封侯爵啦!

陈德兴大笑道:“大家都去……去扬州,去建康,去临安的花花世界!”

“不过……”他的语气微微一沉,众兄弟们就立刻肃然,谁也不敢乱说乱动,竖起耳朵,唯恐漏听了一个字。

“不过这次出兵也不能草率,须得有万全之备!咱们要备什么呢?”

陈德兴自设一问,然后又掰着手指头自答道:“第一当然是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出兵,连战士带民夫,起码三十万众,至少要做攻占一年的准备,还要考虑临安、庆元、扬州、建康这些南朝大城的口粮,至少要准备上几个月。军务司和参谋司已经做了估算,五百万石粮秣须得筹措到位。

第二是兵甲器械,包括兵士们的钢甲、长枪、横刀、弓箭等等,还有攻城野战用的大炮……不仅有三寸炮,还要有四寸、五寸乃至六寸巨炮!孤王都已经命令军务司准备。

第三自然是犒赏三军的钱物,雇佣民夫的钱粮……这三点加在一块儿,其实就是个钱字!”

陈德兴哈哈一笑,“平南这一役,其实就是比钱!孤王预计,南宋也没什么好指望的,不过就是个拖字,把咱们拖穷、拖垮,拖到孤王的府库空空,或许就不得不退兵了。”他的语气凝重起来,“而孤王的府库之中,现在仿佛没有多少钱……待会儿黄百万就要来和孤王说这事儿。弟兄们都一起听听,有什么主意,都可以和孤王说。咱们无论如何,都要凑出灭宋国的军费!”

第626章借江南的钱去吞江南

黄智深打着把油纸伞快步行走在紫宸殿外的廊上。这个一向以笑脸示人的财神爷,现在满脸都是忧愁的表情,脚步声沉沉地敲击在长廊上面,好像要将满腹的心思全部发泄出来似的。

徐子元站在紫宸殿的大门口,看到黄智深打着伞过来,先向他拱手行礼,然后低声道:“圣人正在和诸将饮宴,您请随某来吧。”

黄智深抬头看了眼紫宸殿门内,灯火昏黄,也没有人奏乐伴舞,纯就是吃喝。这陈大皇帝的用度,真是节省到了极点,每年从政务司支取的年金不过五万贯,这可是包括了太后和七个后妃还有一堆皇子皇女在内的整个皇家的全部年金啊!堂堂天子,居然连舞姬和乐队都养不起,说出去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当然,陈德兴还有别的财路,一个是郭芙儿负责的皇室产业运营的收益。另一个更厉害,就是越来越富有的天道教。

黄智深叹了口气就要往紫宸殿中走过去,突然又回过头来问道:“圣人在酒宴上都谈了些什么?”

徐子元道:“还能谈什么?当然是南征的事情了……登基大典之后,南征图宋就是最大的事情了。”

黄智深点了点头,“宋国是一定要灭掉的……不灭掉宋国,国用总是不足啊!”

如今大明的财政危机,说穿了就是人口危机!北方汉地的人口太少,支撑不起诺大的国家和那么多的军队!陈德兴本人固然节俭,但是三十多万军队和十几万官吏,都是要靠北地的一千余万人口来养的。

而北地能提供的,不过是牲畜、粮食、钢铁、木材、毛皮、药材、煤炭、船只、车辆、马具、甲器等物品。其中手工业品几乎都和军用有关,如丝绸、漆器、瓷器、纸张等等,还有杂七杂八的手工制品,包括黄智深使用的雨伞都要从江南进口……毕竟江南有七八千万人口,可以为发达的手工业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而北地的人口太少,全部的手工业从业者,估计只有三四十万。

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北明就是个落后的农业国,而南宋才是个发达的工业国啊。

所以不吞掉南宋,大明就算从新大陆和日本弄来金山银山,最后也会通过贸易流入南宋,没准还会刺激南宋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百万来了!不用行礼了,坐下一块儿吃点吧。”

黄智深才走进大殿,陈德兴洪亮的嗓音就响了起来。“这劳什子天气,雨下个不停,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在家里整点好吃的,今天可是杨婆儿亲自下的厨!”

黄智深是阁臣之首——根据《陈礼》君君臣臣篇,君王不必亲自管理政务,那种每天忙到深更半夜,批奏折批得头晕眼花的皇帝,陈德兴才没有兴趣当呢!所以他是主张设立内阁统管政务的,现在虽然没有设立宰相(北明政府就是北地招讨司的底子,当然没有宰相了),但黄智深这位政务司判官就是实际上的宰相。

而在陈德兴登基称帝后,大明就要设立内阁。黄智深将会担任丞相,统管内阁事务。另外,内阁之下还会设立财政部、民政部、国务部(外交)、工务部、商务部、殖民部、法务部、邮传部、交通部、农林部等十部和一个负责全国事务官管理的内阁人事司。

此外,陆军部、海军部、陆军参谋部、海军参谋部等四军部还有暗探局、宫内局等衙门,都由皇帝直管。不过陆海军军费开支,还是由皇帝命令内阁筹措,而且还要和内阁各项支出一样,编列收支预算,交咨议会审议和皇帝批准。

陈德兴现在虽然还没有登基,但是内阁和咨议会已经开始筹建,黄智深也已经开始承担起丞相的职责了。而南征作战的预算,也由军务司(尚未拆分成陆、海军部)开始编列。根据计划,南征作战将从大明天道元年开始——根据《陈礼》,大明及其属国将从明年开始用天道纪年,年号不再变更。

黄智深的座次在大殿左侧第一,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而已。桌子上面摆了几个小菜和一壶烧酒,宫中的膳房是杨婆儿和郭芙儿还有王蓉儿三人一起调教出来的,据说陈德兴本人还给了不少做菜的建议。酒食弄得非常可口,也很有特色,许多菜品都是宫中独有。唯一的不足,在黄智深看来就是太过简朴。每餐不过冷热菜十味,酒一壶,饭管够,也无歌舞助兴。

黄智深到达的时候,大殿内的诸人已经吃了不少,又开始讨论筹措南征经费的事情。黄智深是未来的丞相,大明的财赋都归他管,自然也没有心思品尝宫廷菜肴。坐下之后,就加入议论了。

“圣人,内阁已经和军部反复研究过南征军费了,”黄智深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酒杯,斟酌着用词,“军费当从宽计,花不完不要紧,要是仗打到一半钱没有了,可就糟糕了。因此内阁和军部认为要按照二十万大军、十万民夫,在外征战一年到两年,伤病亡超过十万,补充人员十万,组织五次会战,并且要赈济三百万难民的标准筹措军费和粮秣……”

陈德兴已经对南征提出了“少杀”和“全取”两大要求,军务司、参谋司和内阁,就是根据这两大要求制定计划的。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因为陈德兴是将南征灭宋当成内战来打的,南宋之民在战后会自动成为大明百姓,而且还是一等汉;一方面也是为了战后可以立即从江南这块宝地上攫取财赋。

经过燕云之役和中原之战,北明上下已经充分了解了打烂很容易,建设很困难的道理……在一场灭国之战中消灭敌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很容易的,屠杀和饥荒很容易消灭人口,但是要生产出新的人类去填补空缺,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是不行的。

所以用烧杀抢掠的办法在江南本地筹集军费、军粮,把江南打成一片焦土是极容易的事情。可是打完以后的苦日子可就没边了……大明的国用主要来源于海贸,而海贸又要依托江南!

把江南打烂了,大明统一以后的财政恐怕也不会改善多少。

如果能全取江南,那么凭着陈德兴和黄智深理财的本事,年入万万贯也不是什么问题!

为了以后年入万万贯的好日子,这南征就得多筹钱,多做准备。

黄智深顿了一下,又往下说道:“不计算可能从江南本地筹措到的粮食和军费。内阁至少要在开战之前准备好粮秣500万石,战时军费四千万贯,另外还需要在战前支出两千万贯用于添购或租借甲械车船。此外,战时还需要再筹集至少一千万贯和至少500万石粮秣用于善后……”

真是天文数字!大殿内的诸将都嘘溜溜倒吸凉气儿。

平个江南居然要花出去七千万贯和一千万石粮食……这开支够打三场中原大战了!

不过投资巨大的背后,收益也是不小的。

黄智深又道:“如果咱们能顺利取下江南,那么夺取江南后的第一个整年,朝廷的财入至少可以增加六千万!其中关税至少能增加一千五百万,盐税、酒税、茶税可增加两千万,士绅捐会增加一千万,矿税增加五百万,江南商市(商业城市)的贡赋会有一千五百万。另外,咱们还能取得宋国的官产、官田价值至少一万万贯!”

听到这话,大殿中的诸将顿时就眉飞色舞起来。

“他娘的,这江南原来就是金山银山啊!”

“花七八千万,一年就能回来一亿六千万,这买卖……大赚啊!”

“买卖是好买卖,可是这七八千万本钱从哪里来?黄相公手里有多少?”

听到问题,黄智深苦苦一笑,道:“只有八百万。”

“才八百万?”

“还差七千多万……这买卖做不成啊!”

“这可怎么办?”

诸将都把目光投向了陈德兴,如果说普天下有什么人能凭空变出七千多万贯铜用来打仗,那也只有这位天降的明王殿下了。

“借!”陈德兴的办法倒简单。没有钱做生意,可以去借本钱!

黄智深却连连摇头,道:“圣人,借不到那么多的……若是一两千万,或许有办法。七千万……若是宋国没有禁止天道票流通那还好,现在就是天道庄也拿不出多少。”

天道票现在已经有了可兑付纸币的功用,但是天道票的发行量不大,因为大宋已经禁止天道票在其境内流通,没有了大宋这个大市场。靠北地和高丽国吸收消化的纸币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滥发天道票,就很有可能造成天道庄的信用破产。

陈德兴沉沉一笑:“百万,这事儿你就不用操心了……七千万战费,一千万石粮秣,你得帮孤王搞到一千万贯和一千万石粮食。剩下的六千万,孤王想办法。等孤王登基之后,就亲自去舟山去泉州,和江南豪商见面!孤王要借江南的钱去吞江南!”

第627章儒道可合一吗?

金鼓声动,车马如云。

临安中人,满布御街。临街商户,家家香案,无数百姓,就沿着长长的街道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