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惺裁春糜∠螅衔抢兔裆瞬贫依朔咽奔洹

陈淮清和天道庄的总管屈华杰一前一后走下船只跳板,发现这码头上面意外地冷清。只有一些正慢慢迎上来的钢甲将士,比起他们俩离开泉州、舟山时候的热闹场景,真是天差地别呢。看来这北地真的不如南边那么繁华,就连官场仿佛也受了影响?不过两人转眼就看见了穿着白色道袍的陈德兴和墨影娘了。

这两位仿佛也太不讲究排场了吧?一个马上就是皇上了。一个是首席天道使,天道教中仅次于陈德兴的大人物,麾下教众怎么都有数十万了!

陈德兴几个大步就走到他们的面前,满脸都是抑制不住的笑容,看着他的亲爹陈淮清。现在北地大局已定,这天下将要姓陈啦!

陈德兴站直了身体,然后向陈淮清抱了个拳,大声道:“大伯,您可算来了!南边家里一切都好吗?”

“好,都好!”陈淮清哈哈大笑,“老夫还有你伯母(陈德兴的亲娘)的身子骨都硬朗的很,大哥儿也当了爹,你大嫂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老夫也添了一双儿女!”

老陈的年纪其实不大,不过五十来岁,又是从小打熬的筋骨,整个一老肌肉男。在陈家发达以后,他就一连纳了六个小妾,这几年已经给陈德兴添了七个弟妹了。

这个时候,又从船上下来了不少人,都是陈淮清、屈华杰的随从。其中还有一个戴着面纱,穿着厚厚的天竺式锦袍,还披着貂皮斗篷的番女,走到了陈淮清身边,双手合十冲着陈德兴行了个佛礼。陈德兴瞅着她有几分眼熟,不过一下子记不起来她是谁。

陈淮清笑着指指身边的女人,“这是和老夫双……呃,这是达玛波罗空行母,唔,你们在三佛齐见过面的。”

什么是空行母?

“是密宗高僧用来双修的女人……”还是墨影娘了解各派宗教的事情,凑在陈德兴耳边低声提醒,“这个达玛波罗是波罗王家的女子,不仅容貌美艳,而且血统高贵,据说还从小训练双修技巧,是空行母中的极品!看来老爷子的艳福不浅啊。”

原来是陈德芳的第七小妈!陈德兴心说,自己不让老陈当太上皇是对的!要不然老陈还不得给自己弄上几十号小妈?

不对啊,这达玛波罗从小训练双修技巧的事情,墨影娘咋会知道的?陈德兴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墨影娘,墨影娘只是压低声音道:“那个鸠摩智波罗原本想让达玛陪明王您双修的,来和臣说,臣知道明王您不好这口,而且这空行母毕竟是修密宗的,臣就替您推辞了。没想到竟然便宜了太公……”

还有这事儿?!陈德兴暗自埋怨,这个鸠摩智波罗也是糊涂虫,这种事情怎么能去问墨影娘呢?她是首席天道使,怎么能让个佛教密宗的空行母入自己这明王的房闱,万一有什么“法术”来害自己咋办?陈明王就算要广纳妃子,也得在贵族之女、藩国王女和天道教的年轻道姑中选啊。这事儿,墨影娘的确没有做错。

而且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了,他尴尬一笑,牵着墨影娘的手,低声道:“你做的很对。”

然后他又扫了那个达玛波罗一眼,这女人仿佛很怕冷,裹得跟个狗熊似的,真心看不出美在哪里?再说,一个印度阿三嘛,能有多漂亮?

陈德兴又冲陈淮清点点头,笑道:“伯父真是好福气……这码头太冷了,孤王习惯了塞外寒风,您和空行母都是南方过来的。走,咱们到行宫(就是海军基地里空着的官衙)再细细谈去,这一次我来塘沽是微服,也不视察什么,也不见什么客人,就想和伯父你说说南边的事情,还有《陈礼》。”

“《陈礼》?”陈淮清眯了眯眼睛,他是中过进士的人,可以算是大儒了,自然知道“礼”是个什么东西——这可不是繁文缛节,不是迎来送往的假客气,那些都是后世的大儒们故意不提“礼”的实质,用些礼节、礼仪来忽悠人的。

真正的“礼”,是华夏的根本之法,是用来规范国家和国际秩序的原则,还是区别华夷的标志——守“礼”才是华夏之人。而非“礼”,便是入蛮夷的标志!

第609章教化全人类

在北洋舰队塘沽基地的提督公署——就是陈德兴的临时行宫里面,陈淮清正负手打量着四周。陈德兴现在好歹是个明王,马上就要当天下之主了。可是他下榻驻跸的行宫,真可以称得上是茅茨不剪,书法里面,除了书桌、书架等等,墙上别说字画了,连一点装饰都没有。

身边伺候的人也少得不像话,没有宦官,只有三个上了些年纪的宫女,其中两个是大妈,负责干些粗活,还一个是贴身伺候的杨婆儿,似乎还兼任贴身保镖,晚上可能还要……真是够忙的!这陈德兴使唤起女人来还真是一点不知道怜香惜玉啊!

陈淮清信步走到了陈德兴临时使用的书桌面前,歪着头打量着上面一叠文书。文书的第一页上面,赫然就是两个大字——陈礼!

显然这是一份《陈礼》的草稿。陈德兴把这份草稿带在身边,看来是为了随时修改的。这些日子,他的主要精力一定都用在这上面了。

“大人,坐!”陈德兴已经拉出书桌后面一张椅子,拂了拂衣袍,坐了下去。然后指着放在书桌对面的一把椅子,也让陈淮清落座。

陈淮清坐下来,拿起那叠文书,翻了起来。

“二哥儿,你还真的……真的在制定礼啊!这是圣人都不敢做的事情……”

孔子只敢说“复礼”,不敢制定《孔礼》去替代《周礼》。而陈德兴现在却在制“礼”。

这消息在北地当然没什么——北人已经叫胡虏统治了一百多年,有些地方都有三百多年了。特别是蒙古人的三十多年烧杀抄掠,早就让一个个士大夫之家变得破败不堪,已经不是礼崩乐坏可以形容,简直和末世无二。

陈德兴却犹如神人天降,还练出一支钢甲雄兵,只是几年就将北地人民从胡虏铁蹄下救出来了。这份功绩,在北人眼中,完全可以和武王伐纣相比。武王伐纣之后,可以实行一套完全不同于殷商的制度、礼仪和文化,断了殷商的传承。那么可以和武王相比肩的陈德兴,自然有资格制定《陈礼》,将华夏的传承变成陈德兴的传承……

可是在江南,《陈礼》一出,几乎是群情激昂了。这《陈礼》兴,《周礼》必废,虽然《周礼》根本无法适应当今的世道人心,而且《陈礼》很可能是《周礼》的与时俱进版。但还是不可避免捅了马蜂窝。

现在《陈礼》还没有正式公布,江南儒林已经是一片喊打了!那个在泉州之战中闹了个没脸儿的贾似道,更是借着这股虚火,喊出了“保卫圣人道统,保卫华夏衣冠”的口号,号召江南儒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陈德兴这个入了蛮夷的万古逆贼战斗到底!

虽然在军事上,南宋已经停了战。但是经济上的海禁还在继续,对天道庄、天道票的禁令也没有解除。

“孔子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了,他那时候复礼便可以了。但是如今世道和当年不同,已经是沧海桑田,因而不是复礼,而是在《周礼》的基础上制定《陈礼》,用以兴华夏而亡蛮夷!”

陈德兴侃侃而道,这话倒是说的在理,只是霸道了一些——兴华夏而亡蛮夷……礼,居然还有这样的功用!

“《陈礼》,天下大同篇……”陈淮清翻看《陈礼》,第一页赫然入目的,居然是“天下大同”。这是“天下大同”的思想是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原词陈淮清是能倒背如流的。只是不知道陈德兴的天下大同是什么样的?

“大明受命于太一,有教化天下万邦之责,当使万邦之民大同于华夏,守《陈礼》而遵天道……”

陈淮清才看了个开头,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个是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就是要把普天之下所有的国家都变成华夏的分号?还要普天之下所有的百姓都和汉人一样?

陈德兴郑重地点了点头,大声道:“当今天下有数百国,其中唯有我中华富庶文明,实乃是列国之典范。因此我华夏之人,是有义务领导列国,传播华夏文明,教化愚昧蛮夷的。我当使蛮夷之国移风易俗,同于华夏,入我华夏。当使蛮夷之民,也得以沐浴于华夏天道之下,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当使普天下之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以建立地上天庭。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这个陈德兴的前世到底是受党教化多年的,而且还保留了一部分党的最原汁原味的理想——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这是全世界最壮丽的事业啊!在后世有九千万同志为之奋斗终身,身为他们中的一员,陈德兴又如何会将之忘记?

未来将要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美国人民、德国人民、日本人民,还有沙特阿拉伯的人民,还有其他各国人民,现在都等着他陈德兴去解放呢!

哦,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祖先,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他陈德兴去教化呢!

只有先把蛮夷教化了,让他们先入天道,再守《陈礼》,入了华夏,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自己的使命,然后才有被解放的可能。

“大人,这个天下大同可好?”

陈德兴盯着陈淮清的眼睛道:“想当年,西周之先民应该就是带着这等理想和信念,踏上漫漫征程,去教化千里万里之外的蛮夷。我华夏今日之疆界,便是因此而奠定的!

如今,我们这些后人难道不应当循先民之足迹,扬华夏之风帆,伸张《陈礼》于四海吗?”

陈淮清轻轻点头。陈德兴这番话,道理是不错的……昔日华夏的基本盘不过在河南、陕西一隅。如今得以扩张如此,还真是西周先民教化四方蛮夷的功劳。

而陈德兴要伸张《陈礼》于四海,还真是在步西周的后尘啊!

只是四海如此之广,蛮夷如此之多,真的能教化的过来?

“能的!”陈德兴信心满满,放沉了语气,“我大明是一手横刀,一手天道!愿意入天道,守《陈礼》,入我华夏者则教化之!不愿意的……自有横刀对付!或严加管束,或一了百了!”

……

“你们这些蛮夷听好了,我是奉了上天之命,来明洲教化你们的。你们都听我讲,你们的故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叫奇奇梅克人给灭亡了,所以你们才成了他们的奴隶……”

文天祥这个时候,就站在太阳金字塔下,手里拿着个树皮卷起来的喇叭,正扯着嗓子用纳瓦语教化蛮夷呢!

在他的头上大约二三十尺高的地方,还漂浮着一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挂着个篮子,里面还有个印第安八旗兵,正是文天祥的得意门生虾学道。

这个虾学道的眼珠子也瞪得老大,傻愣愣看着下面将近两万个正在接受教化的蛮夷——这些人大多是奴隶,是墨西卡谷地各国遵照约定送来的。和他们一起到达的,还有不计其数的谷物和火鸡还有狗(火鸡和狗是墨西卡谷地中诸城邦饲养来吃的)。

这墨西卡谷地还真是个宝地,虽然这里的土著不大会种地,但还是不大需要为吃饭发愁的。而且谷地中的大约四十个城邦的统治者,其实也是外来的征服者。

他们是来自北方的奇奇梅克人,征服了谷地中拥有较高文明的托尔特克人。而托尔特克人也是征服者,不过比奇奇梅克人文明,被他们征服的是玛雅人。

现在被当作奴隶送来的,大多都是托尔特克人和玛雅人的混血,也称纳瓦人。大部分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在墨西卡谷地,他们是最多也是最不值钱的奴隶。

不过蒙起却不想让这些奴隶去种玉米,因为他想要尽快征服整个墨西卡谷地,将这里的四十个城邦,都变成大明谷地总督府管辖的属地。

为此,他需要更多的士兵,越多越好,而且也不管男女!因为在他看来,墨西卡谷地中诸邦皆弱,军队装备极差,而且毫无纪律。只要有几万真正组织起来的军队,哪怕全是女兵也足够荡平诸邦了。

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把武器交给奴隶多少都是有些风险的。在这么做之前,总要给奴隶们洗一下脑,或者是教化一下。

而教化蛮夷的使命,当然就落在了文天祥和杨阿过身上了。为此,文天祥出使玛雅的计划,也被推迟。这些日子就是整天在太阳金字塔下给蛮夷奴隶们讲道理,让蛮夷知道华夏不是来奴役他们,而是来解救他们出苦海的。

而杨阿过的办法就简单多了,就是神迹加迷信。又是热气球又是火药,然后才是天道教的神仙论——太一大神法力无边,知识无限,无所不能。想要死后上天庭,只有诡异太一。而墨西卡谷地原有的神,都是伪神,不能再相信了。

第610章一部《陈礼》治天下

琴声荡漾而起,平和中正,让人听得如沐春风。

窗外,也是春意盎然,草绿花开,波漾荷碧。十几个穿着儒服或道袍的男女坐在昭明宫中荷塘的花厅当中,一脸肃然,静静的听着崔月儿在厅中抚琴。一个个都神色俨然,点茶的清香,同时在花厅当中幽幽飘动。

崔月儿的歌声也响了起来,优雅而动听:“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她唱起的是一首上古时代的诗歌《卿云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此歌。

大禹治水,陈德兴治虏,倒是有同工之妙,只是赵家天子却不肯当舜帝禅让天下给陈大明王。

琴声嘎然而止,崔月儿神色淡淡的,轻轻点头为礼,然后飘然退去。

这次在昭明宫内,来的都是天下英雄,或者是自以为英雄了得的人物。连当过大唐天子的李璮都来了。现在北地的战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郭侃和杨阿喜的大军,在三月初的时候就占领了被蒙古人放弃的京兆府、凤翔府、平凉府、巩昌路等地。陆虎和刘和尚指挥的另外两路大军,也在三月份和四月初接连占领了开封府、河南府(洛阳)、南洋府、归德府等地。还和北伐响应陈德兴的夏贵、高达两军在顺天路和南阳府实现了会师。

至此北方汉地,已经基本上被光复。虽然陈明的直接控制区域仍然不大,但是已经拿下了北地大部分战略要地和有象征意义的大城市。俨然是中原之主了。

自古,得中原者有天下!

拥有了中原的陈德兴,已经有了称帝建国的资格。

不过陈德兴一直是比较有想法的,便是当个皇上也弄得与众不同。是不肯随便搞几个祥瑞,然后来个黄袍加身,百官劝进就把皇帝老子给当了的。

而且他一直标榜复礼,要当天子自然要向武王姬发同志学习,大会天下诸侯。先定礼乐,再接受诸侯拥戴登基称帝——这样看上去更像是个合法皇帝而非篡位的奸贼。

这一套东西,在中国古代叫得天下之正!就是这天下是不是从正路上得来的。大禹治水,武王伐纣,始皇帝一统六合,汉高祖平秦灭楚,都算是以正道得天下。而赵家老祖宗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则是得天下不正的典型。所以当了皇帝之后整天不放心这,不放心那个的,最后想出了自废武功的办法,反正当个缩头乌龟不去招惹蛮夷总行了吧?谁知道最后还是让蛮夷得了中原,历史上还造成了一场华夏天倾的巨祸!

而陈德兴的天下得的仿佛是极正,逐蛮夷,复中原,功劳比起周武王也不逊色分毫了。但是他也有不正的地方——他是宋朝的臣子出身,而且还是叛臣,在临安做乱,祸害了大宋天下。

而且他也不能指望宋朝的那个傻儿皇帝自己退位让贤,就算赵禥肯让,一干大宋儒臣也不肯退让分毫。现在的临安,可是众正盈朝,誓保大宋的时候!

既然大宋不肯禅让——在大明甲子年之前,陈明一直在用赵宋年号,这表明了陈明是以赵宋为天下正统的——那陈德兴就只能用合诸侯,会英雄的办法来取得正统地位了。

这个就和后世红朝开国之前先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意思。不过,陈德兴版的“政治协商会议”还要讨论制定一部华夏民族的最高行为规范《陈礼》。这事儿仿佛比登基做皇帝更加重要!

因为陈德兴建立的大明,可不是朱元璋的那个关门锁国的大明朝。而是一个立志要将华夏文明布于四海,建立华夏大同世界的大明朝——就如同昔日的周朝一样。

如果没有一部《陈礼》来区别华夷,教化四方。那么陈德兴最多能将华夏的基因散播出去,而不会有一个天下大同的华夏世界。

另外,《陈礼》对于当下的大明,也是极有价值的。因为大明还没有在中国各地建立直接统治的力量,军阀诸侯和豪强,还大量存在。而且陈德兴也不打算把他们统统剿灭——这些力量也是属于华夏的,完全可以用于开拓四海!

而且,陈明的统治天下的模式也不同于之前的历代。陈明走的不是秦朝以来集权中央的路线,而是周式分权自治的路子。因而在地方上建立巩固统治的过程比较复杂,是和分封士爵、扶植士绅同时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陈礼》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因此,那些千里迢迢被请到燕京的各路英雄,这些日子天天都会在昭明宫御花园的这个花厅里面和陈德兴议论一下《陈礼》的内容。

这《陈礼》既然要用来教化全人类,也不能陈德兴一个人闭门造车,集思广益还是很有些必要的。

而且《陈礼》第三篇“君君臣臣”就是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的,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各路英雄的切身利益的——目前《陈礼》已经拟定了七大篇章。

第一篇是天下大同。讲的是教化全人类,建立华夏世界的远大理想。陈德兴准备将之变成整个华夏的理想!

第二篇是天道唯一。讲的宗教,当然是要将天道教置于诸教之上,确立其华夏国教地位。

第三篇是君君臣臣。讲的是君臣关系和上下秩序。包括天子和封君的关系;天子和直臣(没有封地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直臣的关系;天子和封臣(有封地但是没有建国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直属或封建)的关系;中央和封国的关系;君主和士绅的关系;君主和普通民众的关系等等。

第四篇是父父子子。讲的是华夏世界的家庭秩序。比如男子可以娶几个老婆——这个当然是要有限制和分等级的,依照天子、封君、封臣、直臣、士绅(士爵属于直臣)、平民、农奴、奴隶的等级排序决定数量。其中最多的是天子,最多可以拥有三十六个妻妾。另外,家产继承和侍奉父母也是“父父子子”篇中的重点。确定了嫡长优先和嫡长责任两大原则——陈德兴的思路就是权利和义务对等!

嫡长子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和全部封地、爵位,但是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侍奉父母、照顾弟妹、守护祖坟和贵族兵役。

至于没有继承资格(爵位和封地)的儿子们,对于父母和家族的责任就轻多了。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开支散叶,打拼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家族,以确保在嫡流衰弱之时可以保持家族传承。实际上就是鼓励非嫡长子离开父母去远方闯荡,这是华夏开拓世界的需要——要是都呆家里当大孝子,世界人民谁去教化解放?

第五篇是士农工商。这是讲民众的,首先是“四民平等”和“绅爵平等”。就是只要是华夏之民,是平民身份,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是平等的。而且平民只要购买了士绅身份,便能和贵族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利(主要就是选举权)。其次是民众包括士绅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当然还是权利和义务相等。平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权利不如贵族,没有选举权,没有田庄。那么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比贵族少,没有强制的兵役,只需要依法纳税。

而士绅在拥有选举权以及和贵族平等的同时,就有责任缴纳更多的税。所以士绅是有最低纳税限额的,对于士绅逃税的处罚也比平民和士爵更重。

第六篇是衣冠礼乐。是管头管脚管唱歌管说话管写字的——管得很宽,不过也很有必要!实际上,这是华夏世界的教育和洗脑制度。语同音、书同文、人同俗、衣同制等等的原则,都要得到最坚决的贯彻。所有入华的国家,都必须从语言、文字、风俗、衣着等各方面华夏化!

第七篇是教化育才。这是管教育事业的,全民义务教育当然是目标。不过也得分阶段实现,首先是贵族和精英教育,然后再逐步普及。而且教什么也是要规定的。参考现在天道书院的课程,以华夏文化、自然科学、天道经典、军事体育和手工制作等科目为主,建立初等和中等教育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等和专科教育。

可以这么说,一部《陈礼》,七大篇章,包罗万象,将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全都浓缩在内。这是一部可以治天下的礼!在刚听说陈德兴要“制礼”的时候,北地南朝的各路英雄,还都有点将信将疑。比较礼乐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普天下那么多的大小儒生说穿了不就是搞这个的吗?陈德兴居然想用一己之力来做数十万儒生千百年都没有做好的事情,还真有些不自量力。

可是当他们真正拜读了《陈礼》,却忽然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原来华夏的礼乐制度,是可以用简单明了没有歧义的语言,一条条说清楚讲明白的。

一旦说清楚讲明白了,这礼乐制度就有了可操作性。陈德兴的礼就能在普天下推行了。

一部《陈礼》是可以治天下的!

第611章陈礼出,烽烟起

《陈礼》的初稿已经下发给了所有抵达燕京的“英雄”,今天来昭明宫的诸位,都是人手一部。其实也不是很厚的一大本,不过寥寥数万字,七大篇,四十九章,三百余条。谈理想,谈人生,谈权利,谈义务。将华夏国家民族个人的方方面面都大致做了规范。

拿到《陈礼》的诸人,花了个把时辰就已经拜读过了几遍。自然都是有些想法的。只是现在坐在昭明宫内,看着容色严肃的陈德兴,一时无人开口。

《陈礼》的确可以治天下,和儒家千百年来推崇的礼相比,《陈礼》最大的优点是有可操作性——儒家讲的礼太复杂,太古老,而且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分封和贵族民主以及对君王权力的约束,都被拿掉了。因此儒家的礼乐徒具其表,而没有灵魂,完全成了装点门面的东西。

而《陈礼》是陈德兴这个“周武王”新立的,不是用来装点门面,而是真正要实行的礼。所以其条文清晰,且具有可行性,完全符合如今的世道。

但是,《陈礼》并不完全符合华夏如今的风俗习惯和早已经深入人心的某些东西!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如和中国古代的神灵神话传说,和中华传统的宗族、孝道体系,都是格格不入的——中国传统的神灵恐怕会在天道教的世界中变成类似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一样的存在!而且《陈礼》对华夏宗族体系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对嫡长继承制的推崇实际上就是对“义门”的否定!

而在宋朝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华夏的强宗大族往往是以不分家的义门的形式存在的。

可以说《陈礼》是华夏文明的修正主义!而且是大幅度的修正!其力度真的可以和昔日西周代殷时候的剧变相比了。

另外,《陈礼》还恢复了西周封建,重建了华夏的贵族体系,提高了农工商三民的地位,降低了士人的社会地位。更关键的是,《陈礼》大幅削减了寒门士大夫考试做官的权利——考试做官当然还是有的,但是不能一步到位就是县局级大官,只能先考个跑腿办事的小官吏。

而且,《陈礼》上面的规定和陈明当局正在实行的政策可不是一回事儿。陈明朝廷的政策是可以随时变更的,而一旦成为了“礼”,那可就是华夏文明的根本,那是不能随便改动的。

哪怕陈德兴死了,他的继承人也不能改变《陈礼》,否则就是“礼崩乐坏”!这会直接威胁到陈家王朝的政权稳定。

和只在贵族间实行的周礼(礼不下庶人)不同,《陈礼》是整个华夏的礼,《陈礼》的原文,是要作为教材,让每一个华夏子民都知晓的。或许,将来华夏子民会人手一册《陈礼》。这《陈礼》就是陈家王朝和华夏子民的“约法”,还是公开的“约法”,还是开国大帝,降世明王立下的祖制。是陈家王朝神圣性的体现,未来的陈明帝王除非发疯,否则绝不会改变《陈礼》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说,《陈礼》一旦成为华夏之礼,士大夫们的利益就要永远受损了。那些世世代代靠科举维持门第的士大夫豪门,将会不可避免的衰弱下去。

而士大夫这个阶级在南朝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在座诸公又有谁不知道?

“《陈礼》好是好,就是变动太大太急了,如今天下不安,江南还有赵家天子,如果强要实行,就怕烽烟再起。”

第一个说话的是夏贵,他是安丰系将门的前辈,和陈德兴的爷爷是一辈儿的。前一阵亲自带兵攻打蒙古控制的顺天路,和陆虎率领的明上军会师。还提供了大批粮食用来救济河南的难民。之后更是头一批赶到燕京,一入城就代表淮西几百万庶黎劝陈德兴早日登基做皇帝。还把自己的宝贝孙女带来燕京,想要送入陈德兴宫中为妃。

拥戴的态度是很鲜明的!而且这位和陈德兴的关系一直很不错,昔日保障河边如果没有他的兵马射箭相救,陈德兴早让蒙古人杀了。事后他也没出来争功,让陈德兴有机会做了一军之主。这份恩德,陈德兴自然不能忘记。

所有夏贵的孙女夏莲儿已经预定到了一个皇妃,就等陈德兴一登基便可以入宫了。

至于夏贵本人,凭着保障河相救和两度以粮秣相助的功劳,一个公爵是稳稳的。而且夏家军也会和李家军一样,在海外得到封国——夏贵本人是不会出国的,他都快七十岁了,须发皆白,虽然身子骨还健朗,但也不是能飘洋过海行万里路的年纪,就安安稳稳留在燕京养老吧。

听了夏贵的规劝,陈德兴只是嗤的一笑:“烽烟再起有甚好怕?这《陈礼》是华夏千年盛世的根基,岂是那等伪君子可以阻挡的?”

夏贵只是叹息:“那些伪君子是没有什么,只是可惜江南的花花世界了……”

满屋子的“英雄”,互相看看,眼神里面满满的都是无奈。

本来可以毫不费力取江南,大家伙儿只要跟着去就能大捞一票。可是《陈礼》一出,江南士大夫的团练军怎么都要拼命了吧?说不定还会把江南打烂!

虽然陈德兴也可以把这些士大夫封去海外。但是海外封国是长期的利益,那些地盘初期只有投资没有收获——那种初期就有大笔收入的好地盘,陈德兴也不会给外人,不是自己直辖,就是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