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氏在旁边笑道,“既然这位李三郎做诗写朝为朝舍郎,暮登天子堂,那陛下何不召他入宫登上天子堂,亲自召问呢?”
  “昭仪说的极是。”李治大笑道。


第101章 折腰
  皇家夜宴上,李逍的名字再一次上达天听。
  而武氏,也是头一次对一个小小的田舍郎起了兴趣。
  一个乡下田舍郎,却能让堂堂右领军中郎将替他进献霜糖脱色秘方,一个乡下田舍郎,还能跟高阳公主接触,甚至谈论起军国大事,尤其是一番平辽之策居然还如此的有见地,更别说,这样的一个乡下田舍郎,还能做出一首很不错的诗来。
  武氏现在对李逍,十分好奇,她甚至心里隐隐觉得,高阳对她态度的转变,或许正是与这位李三郎有关。
  今日宴会,出尽风头的不是一向引人注目、众人焦点的高阳公主,也不是在宴会上发难的越王李贞,更不是被皇帝逼的答不上话的吴王李恪,而是那位连面都没有露过的李逍。
  在满殿皇亲国戚面前,这个卑微到泥土里的李三郎,却成功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宴会结束,李治与武氏坐在床上,还聊起这位李三郎。
  “爱妃真的相信高阳的话吗?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人才却遗落乡野?偏偏还如此年轻?”李治一边享受着武氏替他按摩肩膀,一面说道。
  “陛下,臣妾觉得高阳没有必要欺骗我们。今天她是当着大家的面说的,况且这种事情也骗不了谁,只要陛下把这李三郎召到面前,一番召对,他的底就一清二楚,有没有本事才能,就完全知道了。若是假的,肯定就得露马脚。况且,高阳为何要骗陛下呢,这对她又有何好处?”
  武氏细细为李治分析,高阳的转变,让她很喜欢,如果以后高阳真能转变态度,甚至支持她,那她也愿意替她说些好话。
  李治点点头。
  “现在朕对这个李逍是真的非常感兴趣了,你说,若李逍真有那般才能,朕是不是应当赏识重用他?”
  “用贤任能,这是当然。不过按高阳说的,这李逍只是个乡野小地主,虽说身家清白,可毕竟出身寒门,若是冒然提拔重用,却也有违制度。陛下不如找个机会,先给他个一官半职,然后慢慢提拔任用。”
  李治突然皱眉。
  “你说这李逍怎么跟高阳认识?李三郎好像年纪不大,莫不高阳和他······”
  高阳的名声向来不太好,若这李逍也是高阳的裙下之臣,那事情就不太好办了。李治虽也想任贤用能,可如果这李逍是高阳的面首"qing ren",那就·······
  “让人先查查看吧。”武氏在旁边道。
  今天的高阳心情很好,出宫的时候,三哥吴王特意叫住了她,对她很感激的说了谢谢。“那个李逍是个人才,有时间你替三哥引荐一下。这样的人才,不能埋没了,有机会,三哥愿意帮他一把。”
  “今天谢谢你了,多谢你替三哥解围。你以后也莫再耍性子了,遗爱马上要外放出京,你若留京,多保重身子,少出去胡闹·······”
  高阳眼眶有些红,皇家的兄弟姐妹们虽然多,可也有太多的勾心斗角,真正关心她的也许就只有这位三哥了。
  “三哥,你也要多注意些,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办法出京吧。”
  许多事情,其实大家都明白。
  新皇不喜欢吴王越王,这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的。尤其是现在当朝柄国的是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他更是视吴王为眼中钉。离开长安,也许能够保全吧。
  李恪长的高大英武,与太宗皇帝年轻时十分想象,三十多岁的他眼神里已经有些风霜,他笑了笑,“三哥知道,只是三哥就算想出京,又谈何容易呢。本朝自立国以来,虽然开始也有皇子公主们统军掌兵,可自玄武门后,又还有哪个宗亲真的能够拥兵呢,就算是外出任职也不可能,这与前朝杨隋之时根本不同了。”
  隋朝时,虽然几位皇子没有分封就国,可实际上都是担任一方的大总管,各统军州数十,拥兵无数。虽不分封就藩,可实际上亲王们的权力却远比汉晋分封时的还强。
  到了本朝,尤其是经历了玄武门之后,太宗皇帝对于宗室的态度就谨慎了许多。
  宗室虽然封王,可不再有封国,连采邑封户也不能直接管理,更别说拥兵了。哪怕朝廷授封官职,但也基本上都是虚的,不管是授封都督也好,还是授封刺史也罢,都是遥领,还没有哪个宗室能够出京到地方上真正任职视事呢。
  李恪就算想出京,也不会有机会的。
  他就如同是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鸟,其实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曾经极得宠的魏王泰,去年死了。
  而曾经的太子承乾,更是早在数年前就死了。
  朝廷对李泰的死,说是因心情抑郁,病死。可李泰被贬废十几年,早不死晚不死,去年却死了,年纪却才三十五,这个结果李恪是不相信的。
  他更愿意相信一个传闻,李泰其实是被皇帝派人害死的。
  也许下一个就到自己了。
  这就是身为皇子的悲哀吧,尤其是如今自己还是皇兄,一个在朝野百姓心中威望很高的皇兄。
  他笑着摇摇头。
  “你跟这个李逍很熟吗?”
  高阳扑哧一笑。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三郎确实是我的情郎。”
  李恪听了面色不太好看。
  高阳又道,“曾经的。”说完,她加了一句,“现在我正要让他再回到我身边。”
  李恪摇头,“我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也不想知道了,不过以后收收心吧,我知道你也很抑郁,可再放纵自己,也并不能改变什么,这样做贱自己,又有何用呢。有时我也想学学那几位兄弟,飞马斗犬,从此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日子,可是我做不到,我做不到像他们一样,不管是本性如此,还是只想自污,我都做不到。”
  “哥,我明白你。”
  “十七娘,三哥也明白你,我们都不自由。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纵自己。”李恪说完,望着宫外的长安城,叹声一声,“有空把李逍带来见见我。”
  “可以,不过李三郎这人有些特别,他并不热衷权势富贵,虽说他是个小地主,可有时却又洒脱的让人惊叹,就算你贵为吴王,可也不能让他折腰下拜。”
  李恪听了大笑几声。
  “有意思,真的有意思。不过越是如此,我却越喜欢这人了。他不愿意来见我,那我就亲自去见他好了。”


第102章 小辣椒
  蓝溪。
  溪里结着一层厚厚的冰,溪边山下的一片梅花也怒放着。
  李逍并不知道两仪殿夜宴上发生的事情,对他而言,冬日的生活很平静也很顺畅。
  蓝溪边的二亩鱼塘已经挖好,排干了水,清光了淤泥,堆起了围堤,甚至还用挖出的淤泥在围堤下弄出了一行行的芋田。他还计划在堤上,明年种上桑树和柳树,到时绿柳成萌,可以坐在树下钓鱼。
  李家在镇上开的两家铺子生意也越发兴隆。
  大彪管的饭馆因为独家的炒菜,已经打出了口碑,远近闻名,路过的客商许多都会选择在这里吃饭,虽然价格贵些,但却能吃到不一般的菜式。甚至如今名气都传到了长安,有些长安的客人专门跑到蓝溪街上来吃饭。
  这让大彪越发信心十足,已经跟李逍提出准备开分店,第一家分号,就准备直接进军长安,要在东市开一家炒菜馆。
  赵大夫管的医馆如今一样的红火。
  得益于药酒的美名远扬,如今完全就是不愁卖,赵大夫现在整天愁的就是李家庄酒坊的药酒供应跟不上。
  老赵天天往李家庄酒坊跑,跟女儿抱怨供应太慢。可婉娘也没办法,虽然说糯米酒糟不缺,每天蒸出的酒汗也不少,可要把酒变成药酒,却不简单。不说各种药酒药材的炮制加工需要时间,而且有了药材,最后浸泡成药酒也还需要不少时间。
  老赵跟李逍提出,要自己再建一个专门的药铺,专为药酒坊收购和炮制各种药材,这样既能减少药材的成本,同时也还能节省药材加工的时间,这个提议李逍自然也是同意的。
  不过药材浸泡依然需要时间,药酒供应量依然提不上去。
  好在李逍不急。
  如今药酒名气大,但也不急于赚这个热钱,反正名气已经打出去了,药酒供不应求,那搞点饥饿营销也好。
  他还是比较看重品质的,虽说药酒应当归类于保健这一类,但也能算是药品,所以马虎不得。
  与薛程柳刘几个兄弟的金创药酒坊也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筹备之中,有他们几家的人脉关系,进展顺利。
  而且因为这个药酒坊只种专供军队的金创药酒,所以倒是简单的多,李逍只提供药酒方子,和供应白酒,其余的诸如药材供应,包装生产,雇佣工人伙计这些,统统都有几家包揽了,他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倒是大大方便。
  虽说各处生意红红火火,但李逍都各交给了别人打理,自己倒其实挺闲的。
  空间里的黄瓜藤已经枯萎,最后一茬黄瓜也早就摘完了。
  这些黄瓜藤一共摘了十二茬,为李逍赚了第一桶金。
  拔去这些老藤的时候,李逍还有几分不舍,将几条特意留种的老黄瓜摘下取出黄瓜子,剩下的瓜藤一把火烧成了灰,重新又成了灵土上的肥料。
  当最后一点瓜藤也都化为灰烬后,李逍发现空间突然涌出许多的浓雾,雾浓厚的遮住了视线,伸手不见五指。
  这场大雾足有一柱香的时间才散去。
  当浓雾散去之后,李逍发现这片拔掉了瓜藤的空间土地好像变大了些。他仔细的打量观察,发现确实变大了点。
  原来灵土四周被茫茫白雾围绕着,根本出不去,而现在那层雾似乎退后了一点。
  新露出的土地荒芜着,还长着不少的杂草灌木。
  想不到空间土地还能扩增,李逍思索着,难道是因为那些黄瓜藤的原因。
  难道以后这空间还能不断的扩大,一想到这种可能,他不由的兴奋起来。这空间可是非常的神奇,这灵土更是极为神通。
  种什么都长的好长的快,不但增产还能加速生产。
  一边想着,李逍一边巡视着新增的土地,不算多,大概扩增了十分之一左右。
  地上野草丛生,还偶尔夹杂着一丛灌木。
  有空的时候,得好好的把这地给翻一翻了。
  打量着,突然发现几点红色。
  那红色是那么的熟悉,让他一愣。
  他几步过去,走到近前,蹲下,仔细打量,越看越激动,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那细长细长,火红火红的,不正是红辣椒吗?
  再看那树,到膝盖高的一株,翠绿的叶子,可不就是辣椒苗吗。
  天啊。
  想不到这新增的荒地里居然出现了一棵辣椒树。
  来到唐朝这么久了,李逍对这里的一切都还是不太习惯,尤其是饮食。他费尽心思打造了炒锅,弄出了炒菜,但没有辣椒,好多菜还是少了味道。
  唐朝人吃辣,但用的是茱萸提升辣味,有时也把姜蒜来提辣。可以说,唐朝人味觉里的辣,其实跟李逍认知里的辣是不一样的。
  茱萸虽然也有辣味,可完全不同。
  辣椒的辣味,那才是真正的辣啊。
  伸手摘下一颗红辣椒,饱满,火红。
  随手擦了几下,就放进嘴里咬下一截,然后用力的咀嚼起来。
  一股熟悉的辣味立即在舌尖爆开,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火辣。
  好辣,火辣辣的,嘴里马上就涌出了许多口水,甚至辣的不由直吸气,可李逍却很兴奋。
  辣椒,真正的辣椒。
  以后在唐朝也能吃到辣椒了,也能吃到真正的辣味了,唐朝人的味觉里,也要多一味真正的辣味了。
  辣椒炒肉,辣椒粉、干辣椒、辣椒红油·······
  这棵辣椒苗一定得好好呵护,这些辣椒得让它们长老成种,这样就能拥有更多的辣椒种子,种出更多的辣椒来。
  至于唐朝人会不会吃的惯这些比茱萸更辣,味道完全不一样的辣椒,李逍不担心。
  关中人爱面食,而面食配上辣椒绝对是好搭档,不说别的,这油泼面,若是有辣椒红油,这味道肯定就不一般了。
  我的红油火锅,我的辣子鸡丁,我的水煮鱼·······
  一时间,无数离不开辣椒的好菜都在他的脑子里浮现,嘴里火辣辣,口水更是止不住的流了。
  新增的地上居然出现了唐朝没有的辣椒作物,这让李逍震惊之余,连忙到处查看了一遍,若是再出现点土豆、番薯、玉米啥的,那可就不得了了。
  不过仔细的转了好几圈,眼睛都有点看花后,他最后只能无奈的承认,新增的土地上,除了这株辣椒,其余的都是些大唐本就有的野草杂树。


第103章 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人称对王之王
  永徽四年,大年三十。
  午后的阳光微热。
  李逍披散着头发,上面还带着些湿汽,三十除夕过年。一大早,李逍就让家里的伙计架起锅烧水,灶膛里的火从早上起就没有停过。丫头烧火,伙计挑水,烧了一锅又一锅。
  过年了,李逍给大家一个福利,全庄上下老少男女都有份,人人可以尽情的洗上一个热水澡。等到了傍晚,还有一顿有酒有肉的除夕大餐,晚上还可以换上一套新衣裳呢。
  关中寒冷,尤其是秦岭山腹里。这里的百姓平时冬天很少洗澡,有的人甚至整个冬天都不会洗一个澡,就算爱干净的人也顶多是十天半月的擦洗下。
  冬天洗澡,这不仅关乎爱不爱干净,其实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大冬天的洗个澡,烧水就很麻烦和费力,烧水了洗不痛快,烧多了挑水烧火既累又浪费柴火,一家五六口人要是天天洗澡,那啥也不用干了,整天挑水烧火和砍柴就没其它空了。
  再说了,冬天身上结层灰,还能防寒抗冻呢,这洗澡要是洗出个伤害发烧的,那可就完蛋了。
  不过李逍早说过了,人人得洗。
  李逍很讲卫生,平时就要求家里的仆佣们勤洗手。
  他还专门建了一个不透风的浴室,里面有冲水的淋浴,也有泡澡的澡堂子以供给家中的部曲仆佣们,他还让人在自己的上房里专门建了一个独立的卫生间。
  有了独立的卫生间浴室,李逍基本上两三天就会洗个澡。今天除夕,他中午就把澡洗了,洗完后浑身舒畅,不过没有吹风筒,长长的头发一时不得干,只能用毛巾擦过后披散着晒太阳。
  “字写的不错,有长进。”
  李逍看着院里长桌边上正写福字的妹妹李贞,打量了下红纸上的福字,很满意的点头,这丫头以前就读过书,能写会画些,如今在杨大眼的教导下,功课又有精进,尤其是一手毛笔字,写的非常的秀气。
  “哥,你也来写点啊。”李贞被夸奖了很高兴,把毛笔递给李逍。
  “我啊,也行,那就写几个。”
  李贞看了看桌面上栽好的红纸,栽的都是方块,这些是写福字和门头的,却没有载春联。
  他一下子想起来,这个时候还并没有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用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按惯例,是正月初一,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鬼畏桃木,估计这也是后来道士桃木剑的由来了。
  挂桃符的传统,要一直到唐后的五代十国之时,才有人在宫廷的桃符上题写联语,这也是春联之始。
  现在这个时候的唐初,还没有出现过春联呢。
  想到这,李逍觉得自己可以发明下春联了。
  “婉娘,咱们家买桃符了没?”李逍问一边的赵婉。
  “三郎,早已经买好了。”
  每年正月初一,新桃换旧符,这是传统,不管家里有钱没钱,每户人家总不会少的。
  “把桃符取来。”
  婉娘还以为李逍要看看今年买的桃符质量,忙叫人搬来。
  今年李家翻身,所以桃符买了不少副,大院门,学校门等这些都是不能少的。买的桃符都是上等的桃木,而且很大。
  “花了不少钱啊。”
  “讨个好彩头啊,过年嘛。”婉娘笑道。
  “嗯,说的不错,过年嘛。”李逍点头,说完,他把一副桃符摆在长桌上,然后提笔蘸墨,就在那新桃符上挥墨提笔写下了大唐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李逍的毛笔字写的还算工整,但算不上什么大家,只能算一般水平。不过大家这个时候目光都盯着桃符,倒不是惊叹李逍的书法,而是他们还头一次看到有人居然在桃符上写字。
  桃符,那是桃木板上刻着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啊,怎么还在上面写字呢,这不是对大神的不敬吗?
  杨大眼刚好过来,一眼扫过桃符。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好,这个对句好。”
  春联出现在五代之时,但对联却出现的更早,据说最早的对联是出现在三国之时。对联又称对偶,对子,讲究的就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这也算是一种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诗词歌赋其实本质相同。
  杨大眼毕竟是读过许多书的,一下子觉得李逍的这句对子写的很好,尤其是写在桃符上,非常的应景应时。
  “那我再写几副。”
  李逍笑着拿来还没裁完的红纸,熟练的几次折过后,裁下几副对联。
  再次挥墨,这次大家已经从惊讶变成期待了,尤其是杨大眼,他很期待的想看看李逍究竟还能写出什么好对子来。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一副对联一气呵气。
  杨大眼捋着胡子,“这是写的灶王爷?”
  “没错,让灶王爷帮着在天上替我们多说几句好话,回来后多带点吉祥来。”李逍答道。
  “哈哈哈,这个好,吉祥。”赵大夫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已经挤了进来。
  李逍再写,“土中生白玉,地里长黄金。”
  虽然通俗,但却易懂彩头好。
  赵大夫抢先道,“这个一看就是写给土地公公的。”
  “对。”
  “天高载万物,地厚载群生。”
  “天地爷!”杨大眼扳回一局。
  “爆竹声声除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又是一副对联写就。
  “好,应景,咱家的红梅正艳,合着爆竹声声极佳。”杨大眼一边念着,一边如喝了老酒一样,面色发红,他想不到李逍居然还有这样的才情。
  知道李逍不简单很厉害,可从不知道,李逍却有这么的有才啊。
  “再来一副!”赵大夫也如痴如醉。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好!”
  “一家各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春意盎然华夏山河千载秀,东风浩荡神州大地万年新。”
  ·······
  大院门口,一身便服的李治扭头对着高阳不信的问道,“这个出口成章,笔走龙神的小子,真的就是你说的那个乡下郎李逍?”
  “是的,陛下。”高阳眼里泛着光,嘴角带着笑答道。


第104章 皇帝微服私访
  李治旁边的武氏今日一袭黄裳,打扮的清丽脱俗,看到皇帝的茫然表情,在一边笑道,“陛下莫要忘记马周。”
  马周,太宗朝宰相,一个寒门士子,却最终做到了朝堂宰相,深得太宗皇帝的信任。可以说马周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有些人虽然出身普通,但一身才气却无法掩盖,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已。
  当年马周为一小吏,受上官为难,便辞职而去周游天下,最后在关中落脚,成为玄武门中郎将常何的门客。一次太宗让百官写奏折对朝政发表建议,常何大老粗不会写,便让马周代为写一篇。
  结果第二天这篇奏章呈到御前,李世民看过后却大为惊叹,叫来常何一问,常何不敢隐瞒,道出是自家门客马周代写。李世民弄清马周身份后,并没有看不起这个身份卑微的人,而是破格启用他,甚至最后让马周成为了宰相。
  太宗与马周的故事,可谓是君臣相知的佳话。
  李治闻言微笑,马周的才情他也是曾经目睹和钦佩的,不过他觉得武氏的话有些对那小子过赞了,世上又有几个马周那样的人才呢。
  受限于出身,许多寒门士子普遍都能有宽阔的眼界,更别说那些乡下的小地主了。
  “是否真才,陛下试试不就知道了。”
  ·······
  高阳公主一行的突然到来,让李逍很是意外。
  虽然他已经接受了这位曾经的旧"qing ren"变成新邻居,但婉娘却是非常不喜欢她的,她的到来,也让院里的气氛有些变化。
  本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结果高阳带着一行明显就是贵族的男女过来,不免让气氛不那么轻松了。
  对于李治和武氏两人,高阳对李逍的介绍是自己的朋友,一对夫妇。
  具体的并没有过多透露,李逍倒也没有发现什么。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对看起来十分年轻的夫妇,居然会是李治和武则天。
  “桃符上写对子,这倒是头次见。”
  李治观看着李逍写满桌的对子,有几副是写在桃符上,其余的则是用红纸裁成写在上面。
  “这些对子都十分喜庆吉祥,应时应景,好对,三郎好才华。”
  被人这么夸奖,李逍倒有些不太好意思了,不过是些春联而已,而且这些春联都是后世常见常用的春联,他不过是随手拈来,并不是自己原创。
  “回去也在家里今年的桃符上写上对子。”
  “桃符上写对子,我称之为春联。”
  “春联?这二字贴切,春节之对联,好。”李治大为赞叹。
  想起之前高阳说的平高句丽攻略出自此子之手,一开始李治是很不相信的,他心里倒更认为那攻略可能是李逍在薛仁贵或程咬金那里听到的,但为何薛仁贵和程咬金没亲自向他奏呈,他觉得也许另有隐情。
  可是现在,看到这些对联,他觉得也许这小子还真的能说出那样的一番话来。
  “嗯,好香啊。”
  一阵香气袭来,李治不由的嗅起了鼻子。
  高阳在一边捂嘴轻笑,“肯定又是三郎家在做什么好吃的了。”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准备点年夜饭。”
  “什么年夜饭这么香?”李治做为天子,有天下顶级的御厨团队为他做饭,可他的胃口却向来不怎么好,经常吃不下什么东西,所以人也长的比较销瘦。不管御厨们用尽了多少心思,总是不见得有什么改善。
  今天皇帝在这乡下小院里,却说小地主家的年夜饭好香,这无疑让皇帝身边的许多人都十分的疑惑。
  甚至就连武氏都大为惊讶。
  做为皇帝身边如今最得宠的后妃,武氏平时也是想尽了办法为皇帝调理膳食,可也难讨皇帝欢心。
  “做的什么,带我们开开眼界啊。”武氏笑问。
  “可以啊。”
  李逍觉得这些贵族们估计是平日里各种山珍海味吃多了,所以反而对于乡下的这种简单的饭菜有些兴趣,这就好比后世城里人喜欢去乡下吃农家乐,吃柴火饭一样,吃的就是种不一样的感觉。
  今天除夕,李家大院的年夜饭准备的很丰盛,杀了猪宰了羊,除了没有牛肉,鸡鸭鱼肉都有。
  今天蓝溪街上和附近庄里的院里人都会回来过年,人多热闹,因此李逍定的年夜饭是以火锅为主。
  眼下时间还早,那边飘来的香味,其实是在做火锅底料。
  因为空间里发现了辣椒这样神奇的东西,李逍早就忍不住开始尝试做正宗的四川火锅底料了。
  辣椒、花椒加上牛油,再配上数种调料,就能做出极好的红油底料。这种辛香麻辣味,一经调制出来,就让李家庄的人又爱又怕。
  爱的是这种味道独特无比,又麻又辣,辣的过瘾。可怕的却是辣的能让人流眼泪鼻涕,辣的浑身是汗。
  但奇怪的是,辣归辣,可辣过后,那股子爽快劲却别提有多爽。
  甚至有人头痛脑热的,吃上一顿这种辣火锅之后,顿时神清气爽,浑身舒畅,哪也通畅了。
  “此物怎么如此辛辣,火红火红的,是在炼药吗?”李治疑惑的看着那口大锅里的红色底料。
  “这可不是炼丹制药,这是在做火锅的调味底料。有了这底料,吃起火锅来可就非常方便,先吊一锅汤,然后加上这底料,就可以涮火锅吃了。”李逍有些得意的解释道。
  有了辣椒的麻辣火锅,可是非常爽的。
  没有了麻辣,那火锅就没灵魂了。
  好的火锅底料配方各有不同,但总离不开牛油、花椒、辣椒这几样,然后葱姜蒜也肯定得有的,其它的甚至还会加诸如桂皮、八角、茴香、胡椒、月桂、孜然等几十种香料。
  李逍现在做的简易点,但关键的几样都有了。
  “那边锅里是在吊汤吗?”
  李治觉得那底料锅靠的越近越熏人,刺鼻却又点让人有精神。他离开一点,指着另几口大锅道。
  “哦,那确实是在吊汤,吃火锅不单得有好底料,还得有好汤。正所谓无鸡不鲜,无鸭不香,无骨不浓,所以吊汤的时候一定要有好的原料搭配,才能保证汤鲜味美。”
  那锅里的汤已经煮的颜色乳白,香味扑鼻。
  “这锅里放的什么?”
  “老母鸡一只,老母鸭一只,另外猪大骨十五斤,还有鲜鲫鱼五斤。”
  “想不到鸡鸭鱼同煮,居然如此浓香啊,可为何不用牛羊骨肉却要用猪骨呢?”李治又问。
  李逍笑笑。
  贵族眼里,猪肉始终为贱肉的。
  “羊肉有膻,牛肉有腥,猪肉虽为贱肉,但搭配鸡鸭鱼来炖猪骨却正合适,十分浓香。至于牛羊肉,其余切薄片在火锅里涮着吃味道更鲜美。”
  “哦,原来如此,想不到还有这么多搭配讲究,那我今日就要试一试,看看你所言是否属实了,就是不知三郎是否愿意招待了。”
  “来者是客,你们是公主的朋友,自然也是我李三的朋友,只要不嫌弃草堂破旧,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治呵呵的点头,还特别交待,“不需要再另准备其它的什么酒菜,今天就吃你这火锅。”


第105章 价比黄金的辣椒
  李治头次知道原来辣是这样的一种味道,不是姜蒜的那种辣,而是一种能够辣的人满头冒汗,辣的人哈喇子直流,但却又让人欲罢不能。
  “这只是微辣。”
  李逍看着不停喝水擦汗的这位九郎,也不知道姓什么,肯定又是长安哪个关陇集团家的勋戚公子哥。不过管他姓郑王还是李杨萧陈,在这火锅面前一样是辣的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