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么突然“风雨飘摇”,要么突然“富贵荣华”,平平安安和风细雨的时候极少。
  要说平淡,还不如蒋国公府。
  同样都是行二的小子,张大素和屈突诠比起来,也是个劳碌命。而且张大素要拼一个富贵出来,比屈突诠难多了,他姓张,走仕途天然会遭受排挤和打压。
  可要是走武汉这个系统,官位又太低。
  最后演变成这个局面,成为波斯湾的大“塔巴”,即是意外,也不意外。
  “婶婶属意何处?”
  老张也没有废话,自己人无需客气。张公谨也没有矫情,便道:“大象和大素,跟东宫亲善,也就不必老夫筹谋。原本你婶娘也想让大元先做个侍读之类,现在看来,这行市还是有些不明,不若入股一处,置办个产业。”
  “那就‘天竺地’最好,侯君集五服亲族,手中攥着西天竺最少十个邦国,丁口十数万,每年收的麻料、粮食、香料,都已经赚得流油。最多一二年,那老匹夫的债务,应当也能结清。这光景,凡是借钱给他的,怕不是都想着赖账。”
  债主讨债,倘若对方没钱,便要落井下石逼债;倘若对方有钱,那自然是巴不得再借上三五六七八笔,这是细水长流的人情,锦上添花的功劳。
  早先侯君集日子也不好过,哪怕他是顶级权贵,可债主们也不差,不敢说逼死这个豳州大混混,让他身败名裂是不成问题的。
  房二郎都能让魏王李泰斯文扫地,何况侯君集还不是李世民的儿子。
  “老夫如今也不想恁多。”张公谨摇摇头,“算是留个退路吧。”
  以前穷的时候,张公谨在长安城的定远郡公府,一下雨还内涝,现在不缺钱了,偏偏日子也未必好过到哪里去。
  他自是半生潇洒,可续弦的老婆想法多,当不了老板做不了主,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话。
  也难怪李蔻要督促着他来张德这里讨个出路,实在是皇族中人,说不好就被株连。
  碰上改朝换代的时候,死谁不是死?你说你不姓李就有用的?
  李蔻也是经历过几次政治动荡的,加上本身也在战场上厮杀过,凡事都是走一步看三步。
  她也没指望儿子继承邹国公的爵位,从皇帝那里讨来几个伯爵侯爵,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张家的牌子在这里,万一张氏子孙不肖,结果还是惨。
  所以,李蔻琢磨的,就是将来万一中国有变,自己的儿子孙子,能够远离是是非非就行。
  如今还不明朗,但三五十年后,天竺虽远,亦是中国。
  “也罢,正好要处弼去了天竺之后,就要开始修路。沿途有甚膏腴之地,便问土著买上几十万亩。”
  “此事不妨碍程三郎吧。”
  “一点职务便利,本就是要占了那些地的。眼下的计划,就是盯上了之后,看中的土地都圈下来,顺着官道两侧延伸出去,将来早晚都要修建铁路。铁路修到哪里,地就圈到哪里。至于天竺土著,如今在‘昆仑海’,鲜有说天竺人的,而是‘身毒人’。”
  天竺和身毒,发音差不多,但后者绝对是贬义。
  这个贬义,唐人不会主动去用,但对“昆仑海”那些南下之人来说,就是要时时刻刻在用。
  与其让唐人直面“天竺地”的风险,还不如把风险转嫁出去。恶人嘛,能不做就不做,只是这唐朝路政的触手伸到哪里,减丁的政策,也就开展到哪里。  。顶点
  


第七十五章 南苏州
  “大人,‘苏河’的船工都到了,等着大人训话。”
  虽说是冬月,但在“天竺地”,人们也就是穿了个长衣,高原上下来的武士,更是有不少还穿着短褂,若非规矩让他们必须穿鞋,脚上的芒鞋早就不知道甩到了哪里去。
  王符此时有些疲惫,“昆仑海”那里传过来的消息,大抵上就要在明年迅速“减丁”,几个大部族,都已经抽了不少男丁前往西天竺修长城。路上死得人很多,消息是瞒不住的。
  不安分的高种姓武士阶层一直在煽动叛乱,王符虽然挂着官身,但手中掌握的力量,还不足以稳住局面。
  这是个比较头疼的事情。
  若非投献在他门下的象雄人不少,这些象雄人是常年生活在“象泉河”一带,本就和天竺人极为熟稔,否则也没办法这么快在“象泉河”南岸站稳脚跟。
  本地最大的两个部族,一个叫“尤德哈”,一个叫“拉其普特”,但因为政治动荡互相攻伐的缘故,衰败得很快。
  不过“象泉河”南岸有其特殊性,神庙密布,上百个宗教流派的圣城,就集中在这里。顺着“象泉河”往东,进入坡地,也就是喜马拉雅山,就是“狮泉河”,这里是各大宗教的圣地,地位相当的特殊。
  只是这几年因为“太昊天子”凌驾诸天,伐山破庙的李淳风已经干掉了最少五百座大大小小的寺庙。大量的金银铜器被熔融重铸,整个“象泉河”最大的人造“圣遗物”只有龙骸,以及寄存龙骸的“斩龙台”。
  天竺人口中的“苏河”,实际上叫做苏雷雅吉河,不过唐人觉得绕口,直接以“苏河”称呼。象雄人原本称呼它为“象泉河”,但如今也不管圣河不圣河的,汉人怎么称呼,他们也怎么称呼。
  因为汉人说了,只要都是唐朝人,那就都是唐人……
  “有多少船工?”
  “纤夫有十五个队,船伙有五个队,一共二十个队。”
  “一千人……”
  能够组织起一千人的船工队伍,已经相当的不错。这一片广大地区除了高产麻料作物之外,还高产水稻和小麦,甚至在坡地上,还能有亩产一石半左右的大麦,运气好的话,碰上雪水恰到好处,亩产甚至能到两石半。
  整个地区的粮食产量,王符估算过,养活三四百万人不成问题。
  不过很可惜,因为各种动荡,战争、瘟疫、减丁、贸易……整个地区的巅峰人口从两百五十万,锐减到现在的四十万不到。
  而且不出意外还在减少,北地原本有十几个佛国,现在一个都没有留存,尽数灭亡。
  佛国的上层统治者已经换了三四茬,不仅仅是底层流离失所,哪怕是中间的武士阶层,也大多变成了赤贫,不得不流浪在“苏河”流域寻找工作机会。
  为了巴结唐人,不管是“尤德哈”人还是“拉其普特”人,不仅仅出卖财富、土地、美女给前来“天竺地”谋生的唐朝权贵,整个地区最大的粮食商人群体和奴隶贸易群体,就是他们本身。
  而王符这种“外来户”,则是中间商、物流商,把“商品”输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实际上,不管是尤德哈人还是拉其普特人,低种姓的贱民,每天都只能勉强一餐,而劳动强度,则是变着花样地提高。
  占据最多人口比例的低种姓,大量劳力在三十岁左右就会死于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
  这种极端压榨劳力的行径,在唐人看来是行不通的,只是天竺本土自有一套运行的逻辑在,并且普遍低种姓贱民都能够接受这套思考逻辑。
  死亡并非是终结,死亡仅仅是开端。
  这一世的低贱,是为下一世的富贵作积累……
  王符初到此地的时候,整个人都为之而几欲绝倒,这种极尽愚昧的手段,在王符看来根本骗不到几个士大夫,而士大夫也不信能够骗到多少愚夫愚妇。能骗个一二百年,差不多就要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动荡。
  偏偏天竺地这地界,大动荡居然并非来源于低种姓,而是不同的外来户高种姓在互相打出狗脑子。
  “把罐头、肉干、粮食,都拿出来。”
  “是,大人,小的这就去吩咐。”
  象雄武士嘿嘿一笑,忙不迭地小跑过去,手按腰刀刀柄,然后用本地的方言大喇喇地说了一通,呼吼了一番之后,二十队船工立刻爆发出惊人的欢呼声。
  只有这欢呼声,才让王符刮目相看。
  在“苏河”这一带,低种姓贱民能够有这种精神头的,也只有“苏河”上给唐人干活做工的船工。
  皮肤黝黑,眼球有点向外鼓着的船工们都是兴致勃勃地簇拥在一起,若非有象雄武士用棍棒维持着秩序,他们大概是要一拥而上。
  乱糟糟的人群中,有的船工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跪在地上用极为滑稽的口音,喊着“太昊天子在上”,听得王符一愣一愣的。
  “入娘的……这叫个甚么事体!”
  念叨了一声,不多时,有一辆马车远远地奔驰而来,“苏河”上是有浮桥的,马车过关之后,立刻到了南岸。
  很快,就看到了马车上的标志,有着新的符号,还有程处弼原先在西军时候用的五星旗。
  “大人,是‘冠军侯’的使者!”
  “蕃人喊大人,你也跟着瞎喊?!”
  王符瞪了一眼兴冲冲的亲随,然后道,“你去接人,我先在这里把奖赏发下去。”
  “是!大人。”
  “……”
  也谈不上入乡随俗,自从鲜卑人和契丹人把“大人”这个称呼用烂了之后,连带着中国奴婢,也都跟着这样喊。
  “广交会”中更是“大人”声泛滥,尤其是根脚不济的商人,见了官员,张口闭口就是“大人”,有心劝诫,谁曾想商人用一句“君为地方‘百里侯’,视治下百姓之亲,犹如子女,百姓亦视君为老父母,称呼‘大人’,实乃拳拳之心”,让地方官还真是没什么好反驳的。
  你总不能说我没有把治下百姓当子女一样呵护,而是想要刮地三尺,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吧。
  建立了这套逻辑之后,那么治下百姓既然像子女……给老子来点孝敬,也就是应该的。
  劣币驱逐良币,这个“劣”为什么会胜出,绝非是因为“劣”的本身,而是有便宜不占……特么的不是王八蛋是个啥?
  贞观朝的二零后,现在虽然最大的也就五六岁,但“父母官”这个词儿,却是已经知道了的。
  中国的纲常伦理还算略有压制迟滞这种变化,但在中国之外,尤其是东海、南海、河中、漠北、辽东、朝鲜等地区,土著们的生活水平实在是低到令人发指,他们根本没有去建立纲常伦理的物质基础。
  哪怕是王符现在所在北天竺精华区,除了人口稠密区,在很多自治的乡村级土邦中,有些部族至今还维持着高频的近亲繁殖行为。
  究其原因,就是为了保证资源的集中,以求更多的资源再分配。
  船工们原先的排列顺序,是按照身体的强壮程度来排,但是唐人来了之后,则是按照长幼秩序。
  此时在“苏河”河畔,准备领“奖金”的船工们,排在最前面的,除了队长之外,就是白头发的年长船工。
  说是年长,但年纪最大的,也四十岁不到。满头花白的头发,唐人初到见了若是不懂,便会以为这是耄耋老者,不仅仅是须发皆白,还身体佝偻。
  “肉干!”
  象雄武士拿起一挂肉干,不大,但也有半斤重,提起来之后,用奇葩的“洛下音”高声喊道。
  船工们听得懂,他们也都非常羡慕地看着肉干,然后领了肉干的队长或者长者,就会跟着用古怪的口音,念叨着“肉干”“肉干”,然后美滋滋地离开。
  他们住得地方都紧靠“苏河”,只不过唐人来了字后,严禁随意把排泄物排入河流之中,所以低种姓贱民们的住处,也就从脏乱差的窝棚,转移到了唐人修建的大通铺中。
  条件依旧恶劣,但已经有了公厕,简直的卫生秩序,只要是在唐人手中干活做工的,都会认真执行。
  而教育这些低种姓贱民学会听话的方式不是棍棒,而是王符想出来的一个损招。
  王符跟低种姓贱民们说,你们现在讲卫生,来世就会成为唐人……
  嗯,很有道理,很接地气,很“天竺化”,哪怕王符自己听了都想吐。
  “罐头”
  象雄武士自己都有点兴奋地高喊了一声,“罐头!八队一!”
  “八队一!八队一!”
  所谓“八队一”,就是第八队的队长,他原先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但是现在,他姓八队,名一。然后整个第八队五十个人,分别是八队二、八队三……八队四十九、八队五十。
  这是姓名,唐人作为高种姓,自然有这个权力赐予低种姓姓名的权力。
  每次听到这些奇葩的姓名,王符自己都觉得尴尬。等到各种“奖金”发放完毕之后,程处弼的使者这才上前,将一封信递交给了王符:“玄策公,这是将军的亲笔,不日正式公文就会下达。不过将军希望玄策公能够尽快在‘苏河’先行建制,附近诸国英才,都可遴选为我所用。”
  “噢?!”
  王符顿时一惊,他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把信打开之后,王符微微一愣:“本地是要设置一州?”
  “不错,将军建议玄策公自行命名,上报敦煌宫之后,明年就会定下。”
  “唔……既然在‘苏河’之南,就叫南苏州好了。”
  “……”
  “怎么了?”
  “玄策公,下走……苏州虎丘人。”
  “……”
  


第七十六章 为国献身
  提前让王玄策准备好设置州县的原因,就是天竺都护府很有可能就会安置在“苏河”两岸。
  一般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诚,方便王师入驻,朝贡邦国的王庭、都城,往往都是安置在便于帝国军队出入的道路上。如果帝国的军队经过的时候,会遭遇一条河,那么往往都城就会在河流的北岸。
  所以举凡羁縻州的都督府或者刺史府,大多都是当地土族豪帅的驻地,随着羁縻州的消失,也就演变成了建制州县的驻所。
  于是如果王玄策要建设南苏州,一期工程的主要土木营造,都会集中在北岸,而不是南岸。
  除此之外,程处弼选择王玄策委以重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王玄策在北天竺诸国走了一圈之后,跟玄奘老法师一样,居然搞了不少拥趸出来。
  只不过玄奘老法师的随行者大多都是僧人,而王玄策则是效仿“榻上苏武”,搞了一堆的土邦“公主”……
  就现在“苏河”上那帮听话的船工,有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一个叫“妮吉雅”的女大君投献。
  这些船工,是“妮吉雅”的“嫁妆”,除了低种姓的船工之外,还有十五万亩的耕地,都是可以通过“苏河”灌溉的上田。
  围绕着十五万亩耕地,大概有十几个村镇,是“妮吉雅”的附庸、仆从。其中有个镇子,属于“妮吉雅”世代管家家族所有,基本上“妮吉雅”的意志,就等于这个镇子的意志。
  而现在,王玄策理论上就是唐朝来的新大君,当地人称呼王玄策为“苏河阿贾德”,意思就是“苏河”的主人。
  这事儿吧……王玄策不敢认账,不是说拔鸟无情这种。而是他是带着唐朝官身的,过了勃律山口,就是敦煌宫的地盘,北方蕃人南下,又都是唐朝的鹰犬爪牙,他别说没那个贼心,就算有,也没那个贼胆。
  只不过想要给皇上尽忠,给朝廷效死,你得有所牺牲不是?
  王玄策失去的只是肉体,获得的,却是皇唐天朝的声威!
  壮哉,长孙……王符!
  原本蒋师仁差点中招,要不是老蒋灵醒,差点就被天竺娘们儿给睡了。反应过来之后,蒋师仁就寻了个由头,说是要前往“黄冠子”真人那里领点罐头尝尝,这便跑去北面坡地招募雇佣兵。
  戒日王朝解体之后的事情,那是军阀、反王四起,而且这些个军阀、反王、土公当真是菜鸡互啄,人死了不少,却一块像样的地盘都没有搞出来。
  唯一占据河流开拓生存空间的,居然还是远道而来的唐人。
  “太昊天子”这个概念在加强之后,“天命”这个说法,也逐渐在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国之间有了认识。
  而李淳风几次“伐山破庙”,把诸多圣地打造成了一种形态之后,斩龙台上的龙骸,当真是震惊各方。
  各大流派信徒不管原本多么狂热,见到斩龙台上那巨大的龙骸之后,立刻匍匐在地瑟瑟发抖。
  “圣遗物”造假这个事情吧,李淳风还真说不上熟练不熟练,毕竟就算是他自己,看到一堆巨大的骨骸时候,也是差点吓尿。
  而中国来的雕刻家们,把巨龙头骨被利刃斩断的痕迹,做的当真是活灵活现,完全瞧不出PS痕迹,这如何不让人震惊呢?
  要知道,骨头是真的……而伤口既然也是真的,必然是有顶天立地的大能,手持斩龙剑,把巨龙一剑斩杀。
  狂信徒对未知的大恐惧,自然可以从原本的宗教中寻找答案,但很可惜,他们原本信仰的神,打不过“太昊天子”。
  “黄冠子”真人的伐山破庙,倘若包装得好听一点,大概就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思想管理,建设对大唐帝国主义事业有益的思想基础。
  当年编排“李真人三戏白牡丹”的根脚,那也是李真人把某个以“牡丹”为标志的符号的淫祀给灭了三回。
  编排成故事之后,画风有点歪,传唱度却很高。
  但本质上就一个意思,“李真人”……牛逼!
  那么“李真人”能三戏“白牡丹”,就能两戏“黑牡丹”。今天能戏牡丹,明天就能戏个莲花荷花什么的。信度河的河口有金合欢树,那李真人砍几棵金合欢树,镇杀几个天竺金合欢树变成的精怪,也是实属正常。
  眼下在“象泉河”给“苏河阿贾德”当差的象雄人,不是真服气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王玄策,而是服气“太昊天子”,还有“太昊天子”麾下手持六道圣旨的掌教真人李淳风。
  阿罗本老神父领会精神然后来一出“西游记”,那也是发现拜了这“太昊天子”啊,这江湖险恶也没那么险恶嘛。
  因为江湖险恶就是我,我就是江湖险恶啊!
  只不过“伐山破庙”之后,那么多的“善男信女”想要收拢起来再教育,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天竺这个地界,族群极其割裂,没有哪个部族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唐人的突然到来,才彻底改变了本地区的政治生态。
  随之而来的,不过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天竺几百个国家的事实主人,唐朝黑手要下,但义务也要担。
  十几二十万失意教众哪怕突然全员暴毙,产生的瘟疫也足够让人喝一壶的。
  所以哪怕王符再怎么不愿意,为了帝国,该献身的时候就得献身。献身一时爽,一直献身一直爽。
  而且只要“苏河阿贾德”没有公开造反,没有学着这个那个豪帅,去唐朝朝贡,那就屁事儿没有。
  还是帝国主义事业中的一个好同志嘛。
  至于说“妮吉雅”这等天竺土著大贵族的想法,根本不重要。事实上戒日王朝解体之后,军阀们也在寻找出路,其中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获得唐朝的支持,然后完成北天竺的再次统一。
  只可惜找人打架也得看情况,就算现在找上了“西秦社”的好汉,东天竺那些个军阀,也不是省油的灯,照样找上了“广交会”。
  现在东天竺境内,不但有“广交会”“苍龙道”的势力,还有巴蜀豪强以及“茶马道”的地方豪强。
  尤其是像剑南龙日天这种特殊存在,因为是张德学生的关系,他能够轻松地借贷到大量资金,同时还能从汉阳钢铁厂直接赊欠一批优质武器装备。
  “茶马道”上的护卫团体,目前是东天竺战斗力最高的。
  毕竟,能够从剑南道流窜到东天竺,探险本身就已经是“九死一生”,而维持沿途的据点,除了要收买大量沿途土族之外,还要有一定量的军事存在。
  这其中又涉及到了诸爨的合纵连横,后期力量的不断锻炼,很考验发起者的统筹能力。
  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一个都不能少,甚至还要学一点气象学、地质学、考古学以及语言学。
  除此之外,对于山地作物要有认识,山区养殖要有概念……一个超大型的系统工程,需要的后方支撑,可不是什么区区钱粮二字可以支撑的。
  为了吸引一定量的汉人进入这片地图,哪怕再怎么不喜欢,张德还是帮助龙日天同学打造了一系列的“翡翠”饰品进入上流社会。
  老冰种起胶放强光满苹果绿飘正阳绿翡翠A货……赞。
  至于给河流改个名字,叫作“金沙江”“金沙溪”,基本操作。反正骠国以北,被称作“大金山”“小金山”“满金山”“金多山”的地界,不知道有多少,反正一听就特别能发财的那种。
  三旬老汉大大地坏,不过好歹龙日天同学,享受到了这种便利。
  人在剑南喝得是“剑南春”,但“剑南春”能卖到东天竺去。
  帝国的各方势力以不同的角色,在天竺粉墨登场。这种情况下,天竺本土的精英或者有识之士们,期望用唐人来斗唐人……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唐人不是不可以跟唐人斗,但要承担其中的风险。以“西秦社”“广交会”这个层面,还没有这个资格在一片膏腴之地上玩黑吃黑。
  只有最顶级的中央大贵族,才有下场的资格。
  而“妮吉雅”忙不迭攀附的王玄策是个啥?在皇唐天朝的政治版图中,就是个弟中弟。
  所以实际上王玄策就是白嫖,不但搂了一只天竺美女,还搞了一堆“嫁妆”。
  当然了,为组织献身,王符同志是不求回报的,一应所得,都上交给了组织。
  很快,组织上就对王符同志进行了考察,认定王符同志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帝国主义战士,于是“南苏州刺史”一职,就落在了王符同志的脑袋上。
  “妮吉雅”吃了没文化的亏,她要是好好地学一门外语,就知道“刺史”其实不是皇唐天朝的王公,那就是个高等级公务员。
  不过有一说一,“妮吉雅”觉得自从跟皇唐天朝的高级公务员睡了之后,隐隐间“苏河”以南的十几个部族,都以她为尊。
  可见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七十七章 利好
  “漕渠结了冰,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今年冰月也不甚冷的,又有恁多烧炭的,老夫看城南好些坊里,居然还有穿着秋衣做事的汉子。”
  在京城的宅子中闲聊,李芷儿正用勺子挖着甜口的熟芝麻粉往嘴里送。这芝麻粉不会太细,特意研磨的粗粝一些,因为这种口感刚刚好。要是细细密密犹如面粉,反而吃起来缺了点口感。
  芝麻粉混合核桃酥,加一些橙皮丁,然后用白糖拌匀,隔着瓦罐加热,香气扑鼻不说,更是一等的零嘴儿。
  再略作加工,就能制作成芝麻酥,只不过李芷儿不爱吃,反而这种粗加工的物事,最合她的口味。
  “天竺也修了信号机?”
  “修了也是无用,运气好才能快点传讯。运气不好,大雪封山,那是两三个月的事情。”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敦煌宫为了方便管理“昆仑海”,在北庭投入了大量资源。整个“昆仑海”地区,要不是程处弼自己的关系硬,根本没想有太多的世家成员被流放到碛西州去。
  朝廷在贞观二十四年额外设置了一个“府”,比照河南府、京兆府、太原府这样的特殊地位,只不过要降一级。
  这就是“轮台府”,并非是军事机构,而是一个正式的施政布政的衙门。只不过想要做轮台府尹,却没有那么容易。
  当年能够成立河南府,然后陆续成立太原府、京兆府,是因为杜如晦的缘故。但不管如何,这些府的府尹,说到底是和都城息息相关的。
  而这个轮台府,却是地位有点特殊。
  要说敦煌宫的阉人没点想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哪怕是平壤宫,好歹当初也是高句丽人的后期大本营不是?在平壤宫当差的地位,内府中的位置,在东宫后面。
  这年头,做一个阉人,也是要有点上进心,才能做一个好阉人。
  为了让轮台府和敦煌宫合二为一,郭孝恪也收了不少好处,倒不是说内外勾结,而是西军的大本营略作改变,对控制“昆仑海”还有西突厥故地,都有莫大的好处。
  军事上的事情,是很直观很简单粗暴的。
  不过想要让两者合二为一,没点成绩给朝廷看,也是妄想。所以一咬牙,敦煌宫在“昆仑海”四周,修建了大量兵站。
  说是兵站,其实就是信号机站,既是通传驿站,也是兵站,合二为一的地方。而原本风餐露宿的卫士,因为信号机站的特殊地位,待遇相较传统,高了不是一点半点。而这笔钱,兵部、工部甚至是礼部,咬牙都要撑下去。
  治理万里大国,对效率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而信号机带来的收益,又岂是一点半点?
  以往一个月的消息传递,现在最极限的情况下,一天就能通传,这使得帝国的核心,能够轻松地掌握万里之外的消息。就算有叛乱,以往要半年左右的准备期,现在可能只要半个月,而平叛,可能都不用等到冰雪消融或者大雪封山的特殊时节。
  除此之外,京中大佬以往未必会关心一些底层变化,但是现在,南市的股票交易这么火,韭菜要是不噶……那还是人吗?!
  “说起来,今年腊八又不回去?”
  “祭祖在哪里祭不是祭?”
  江南因为梁武帝这个逗逼的缘故,腊八是三祭合一,江南百姓是没有被恶心到,但光头们都挺恶心的。
  因为原先冰月,也就是腊月里,主要就是祭祖和祭五神,但梁武帝说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所以得加钱。
  老百姓寻思着反正都是祭,给个觉悟者祭祀一下,也没什么,于是腊八就带了点佛门意味。
  可这个事情吧,瞧着好像是梁武帝陛下崇敬佛祖,可问题来了,老百姓祭佛也就是顺带。
  祭祖祭神之后,再整了点猪头肉,搞点醪糟,爽快爽快就完事儿了。
  要啥鸡鸭鱼?!
  这事儿吧,佛门中人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捏着鼻子念叨一声“我佛慈悲”,然后就把故事裱糊裱糊,显得特有仪式感。
  总之,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跑铁杖庙整个冰糖大猪头,再来二斤老白干,不妨碍自己对佛祖的崇敬之情。
  当然了,佛祖得保佑。
  “你上一回主持腊月祭祖,都是甚么辰光的事情了?如今我也不在江阴,这算个甚么事情?”
  “老二老三不是在苏州?让他们走一遭。”
  “他们连流程都不知道,没得被几个老人家骂上一通。”
  “不妨事。”
  老张摆摆手,根本不在意祭祖的事情,反而拿起手边的文件看了起来,这是“昆仑海”传来的信件,扫了一遍之后,老张眉头微挑:“这天竺的消息要是传出去,怕不是股票又有大涨。”
  “又怎么了?”
  “王玄策这厮,居然把一个天竺土邦,取名叫做‘南苏州’。临近各家的庄子,都是凑在一起,有的打算叫‘南常州’,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