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工科生-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有识字的僧侣,告诫着那些月氏后人,汉朝的时候,中原皇帝的手,伸的比现在要远。
  城中有驼队首领决定去敦煌,然后去长安朝贡,就算见不到皇帝,最少也要表明自己是无害的。
  他们想要完全打开丝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除了要承担大漠风霜雨雪狼群强盗的风险之外,还要承受几个城邦的盘剥。
  “弩支城……”有个中年人,他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整个人都哆嗦了起来,“那里的人都死光了。”
  七嘴八舌,操着各种语言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在那里紧张地讨论起来。于阗人听到了这个消息,脸色都非常的难看,就像龟兹人听到焉耆王被杀一样。
  “唐人要在弩支城重新筑城,还和那些勃律野人做交易,萨毗泽如今有了唐人储君的榷场。”
  “有军队吗?唐人的军队。”
  “有,很多。”
  “很多是多多?”
  “最少有三百人。”
  三百人,是唐军体制中的一个满编团。一般一个团是两百人,如果用到三百人,这说明这里面有问题,不是水深,就是火热。
  “三百人也叫多?”
  “你们没见过唐人的精锐!”
  有人挺高了音量,那人高眉深目,虽然是黑发黑瞳,却显然有塞种的血统。他说话的时候,偶尔冒出坚昆人的词语,来历不言自明。
  “难道还比波斯近卫还要厉害吗?”
  没人会提此刻的西域霸主西突厥,因为所有西域人都知道,中原皇帝把突厥人的祖庭都占了,王庭直接铲平。阿史那咄苾沦落到大庭广众之下给唐人皇帝跳“胡旋舞”,每一个金山以东的部族,都会高呼中原皇帝一声“天可汗”!
  所以,那些不服气的西域人,不会再用突厥人来壮胆,而是选择了波斯人。
  “波斯都要亡国啦!”
  有人嘲讽了起来,“弗林国都丢了和平城,波斯人连粮仓都丢了,也配跟唐人比?”
  接着,似乎有人摸了一把红枣出来,撒了出去大家分食,那风尘仆仆的汉子将头巾解下,然后兴奋地叫道:“唐人愿意在蒲桃城设官员,要建市场了!”
  “什么?!这么快?!”
  于阗人震惊了,但是那个汉子搓着手,“他们什么都要,什么都有。你们看这个,还有这个!”
  他说的是萧尔斯尼语,手上挂着佛珠,是个信众。只是看他模样,虽然头发有点卷曲,仿佛和胡人差不多,却还是黑瞳黑发,五官并不似杂胡。
  显然,这应该也是月氏后裔,并且还是北天竺一带的月氏后裔。
  有人听得懂他说的,于是在那里翻译,接着有人追问:“唐人要什么?”
  “这里,很快就有唐军过来,披甲的五百人!会有一个校尉!”
  披甲的五百人,这句话是最有杀伤力的。于阗人瞬间脸色惨白,且末城的七嘴八舌中,已经有人打听到了消息。
  伏允临死之前,在弩支城中,唐人的军队向他射了五万支箭……
  五万支!
  然而更加残酷的是,唐人那是一支末流的杂胡联军,带了整整四十万支箭。
  那不是唐军精锐,唐军的精锐,只在攻克鄯善的时候,稍稍地打了一场。然后,唐人皇帝的元帅,就占领了鄯善。
  “我还有一个消息,非常重要,对你们都有用!”
  北天竺人拍了拍钱袋,叮当响的不是开元通宝,而是银元,华润银元。
  “蒲桃城的将军,和突厥的一个王,告诉我,只要反对突厥人,皇帝将会很高兴,就会给赏赐。丝绸、瓷器、琉璃,都可以……”
  他指了指刚刚拿出来炫耀的货物,一个白瓷水瓶,一个玻璃杯。
  “突厥的王,怎么会让我们反对突厥人呢?”
  “他虽然是突厥的王,但是他是唐人皇帝的猎犬,他为唐人皇帝猎杀自己的族人,而且杀了很多。鲜卑人的天柱王,人头是他亲自割下来的,我亲眼所见……”
  众人的脸色越发难看,但同样有人眼睛一亮,很是兴奋。
  种种消息看来,唐朝一定会重开丝路,一定会让西域重新恢复秩序。西突厥的盘剥,西域诸国的暗中捣乱,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唐人确定会留下来吗?”
  北天竺人是个信众,他读过书,所以他很肯定地点着头,“就和汉朝一样,会留下来。”
  “呼……”
  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似乎终于解脱了,终于可以得到放松。
  “唐人什么都要吗?”
  “真的什么都要?希尔木叶奴隶要不要?阉割的黑奴呢?从西波斯渡海运来的黑奴,有很多。”
  “都要,蒲桃城中现在已经有了临时的市场,但是市监还没有任命。听说唐军攻打鲜卑人的统帅还要继续作战,在鄯善,战后的唐朝商队同样有很多。突厥的王自己就有驼队,上万头的骆驼,装满了货物!”
  “唐人的商队已经到了鄯善?”
  “是的,还有商队从敦煌过来,听说以前走金山以北的商队,以后都会走这里。你们看这个。”
  他终于掏出了一枚华润银元,闪亮而做工优良,有少量的已经在西北流通。有些在西突厥吐屯手下混迹过的奸商,此刻看到了那熟悉的华润银元之后,神色更加复杂起来……
  


第二十九章 请客吃饭
  灭亡吐谷浑这件事情并没有让长安的百姓如何兴奋,因为连贩夫走卒都知道,如果我们的铁蹄继续前进,像吐谷浑这样螳臂当车的歹徒,难道阻挡得了吗?
  大唐正义的铁拳,是一定会让这些目无法纪的叛乱分子,得到天罚。
  对此,长安中央已经决定,放假三天。
  放假的目的是为了举办庆功宴会,虽然侯君集还没有回来,但这并不翻盖“天可汗”二世陛下向小弟们炫耀自己的牛逼不解释。
  “打扫干净屋子,请客吃饭。”
  老张在汉阳收到了一份驿站发来的官报。
  功德无量的宣纸坑的皇帝背了《长安日报》的黑锅,虽然恶心到了李董,让李董一毛钱也没赚到还倒亏几千贯,但作为历史上排得上号的优质宰相,房乔还是很好地利用起了眼下的资源。
  突厥灭亡又嚣张地设置了安北都护府,“忠义社”在关洛地区又开办了大量的造纸作坊,优质纸张虽然还是贵,但普通纸张价钱还是降低到了朝廷能够大规模采购的水准。加上突厥灭亡后富余的大量马匹,地方府兵这帮废物们又没什么正经事,于是宰相就给他们一起找了点事情干。
  虽然老张自己对这样的政策还是很满意的,但是万一哪天中央政府为了节省开支,裁撤了这些邮递员,难保不会有个邮递员怒吼一声“吃他娘,传他娘,老铁来了不纳粮”……
  真到了那个地步,想必农民兄弟们很乐意回应一句:老铁,走心了。
  不过这跟老张没啥关系,反正真到了那个地步,他肯定死的不能再死,墓碑上已经写好了自己留下的名言警句,激励着后来狗继续为小霸王学习机而奋斗。
  “郎君,说这话是甚么意思?”
  白洁挺着肚子,坐在软垫上给自己将来的孩子做衣服和鞋子,每次想到自己有了孩子,她都笑的很开心。
  坐在椅子上的张德微微欠身,好使郑琬能更好地按摩自己的后颈。
  “我的意思是,边陲以内的大唐,就好比是一个家。原先呢,有吐谷浑突厥这等有类微尘的杂物。大唐是个体面人,如果家里还没有收拾清爽,哪好请客人过来赴宴吃饭呢?现在突厥吐谷浑都被打扫了干净,那么大唐就能请波斯、天竺这些客人,过来吃顿好的……”
  兴许是他说到这个时候,神色略有猥琐,让白洁差点把猛虎刺成了病猫。
  不过老张说的并没有错,皇帝在放假三天之前的大朝会上,和重臣们讨论了这件事情。连温彦博都觉得,虽然眼下还消化不了扩张出来的地盘,但因为处于扩张期,唐军对外一直是攻势,那么一切危机都能掩盖在这种扩张**之下。
  “时至今日,终能言比肩前汉。”
  杜如晦适时发言,一句话,却引来帝国精英们的无尽感慨。
  突厥强不强?强,但突厥再强,却没有凌辱过隋唐,甚至突厥吃下西域,还从波斯借过兵,南北夹击。
  唐朝帝王将相要比肩的前汉,他的敌人是什么?是匈奴。
  这不是什么部落,而是一个庞大帝国,并且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帮手的庞大帝国。时下的龟兹、大小勃律、北天竺十二小邦,都有月氏血统,而月氏巅峰时期,都只是匈奴的坐便器、马桶、尿壶……
  给铁勒人打工的契骨,其黑发黑瞳者,自来自称李陵之后。
  甚至突厥人自己,也很清楚祖先是给匈奴的狗冶铁的。
  衣冠巨室翻开自己的藏书,对两汉的评价,只有扑面而来的两个字――牛逼!
  而现在,出敦煌而设沙州,一只脚踩在了西域的背上,手中握着的剑,已经斩断了突厥残党的一条胳膊。
  于是帝国的精英们,终于可以由帝国的宰相说出这句话:时至今日,终能言比肩前汉。
  也仅仅是比肩,离超越,还差得远。
  不过杜如晦的这句话,让李董很高兴,不管怎么说,他的“天可汗”头衔,显然要比杨广的要牌子硬。
  贞观三年,虽然有傻叉部落早早地喊他“天可汗”,但像老张这样不算蠢的人都知道,李董和杨广装逼时候比,那就是阿迪王之于阿迪达斯。
  但现在,贞观九年的当下,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终于甩开了“杨花落李花开”的别扭,甩开了玄武门械斗的恶劣影响,君臣百姓男女老少,都具备了更强的自信。同时也有自信的实力来维持这种自信!
  杜如晦一句话让大朝会变得意外昂扬起来,一向精于搞小动作的温彦博,也出列正色道:“彼时保陇右凉州,是保关中;今出关西进,亦为保陇右。陛下承天命讨逆臣,三军振奋,西贼亡之不远。”
  穷山恶水的陇右为什么要经营?那是为让关中让中原更加太平,环境更加优渥。这个道理每个君王都懂,但更加有进取心的,则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时时保持对外攻势。
  这时候的战场,宁肯压制在丝路、西域、沙漠,也不会拖到腹地来关门打狗。关门打狗固然轻松一些,可狗一旦进了门,家里的瓶瓶罐罐,难道就不要了吗?投鼠尚且忌器,何况野狗?
  西州、伊州、沙州设立,不管是建刺史府还是都督府,其本质一定是军事存在来加强政治威慑。
  已经吃到了焉耆、鄯善、且末,难道还能眼睁睁地看着疏勒、龟兹而岿然不动?侯君集都知道效仿李靖,在京城的君臣,又有哪个是省油的灯?
  但是一系列的动作,是需要中枢研判,比较情报之后,再下决心。过去可能是积攒力量一鼓作气,可今时不同往日,因为某条工科狗的兴风作浪,长安君臣们对西域的情报收集的极为精细。
  以至于李皇帝对西域诸事不说了如指掌,但了然于胸是完全没有问题。此刻的李世民,他不仅仅是知道阿史那泥孰玩脱,更知道阿史那处月、处密已经疯了。西突厥在西域诸国诸邦设立的吐屯,现在都是混吃等死的肥猪。
  不仅如此,他知道北天竺纷纷乱乱思想始终不能统一,他知道西方大国波斯,竟然已经烽火四起内乱频发。他更知道弗林国皇帝丢了的不仅仅是一座名叫和平的城市,而是犹如突厥失去祖庭、中原失去黄帝陵的无上耻辱。
  棋局清晰,作为国手的李世民,又怎么可能干事倍功半的事情。
  八月,鸿胪寺的后辈一哥,在他爸爸长孙无忌的坚持下,向皇帝揽下了出使西域的差事,同时,还兼了一个波斯安抚使的头衔。
  


第三十章 配合
  九月,新修太极宫二期工程收尾,正式进入装修阶段。南北土贡进献的珍奇异宝,陆续进入库房,随时要装点皇帝的大屋子。
  还是九月,皇帝的大舅哥一脸愁容地在冰室跟皇帝说道:“围圩造田之法已见成效,只是多余新田,地方豪强颇有强取手段。百姓不能争,獠民莫敢抗,还需中枢干臣震慑,效仿武士彟旧例。”
  “围圩造田”的目的是为了灭掉云梦泽这样的湖泊群沼泽地,让耕地不足的荆襄地区,可以增加数百万亩耕地。
  此时南方水稻培育已经相当成熟,加上张德在入京之前,就通过自身的社会地位,影响了芙蓉城一带的种植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育,即便是新垦生地,通过底肥深耕等等手段,能保证生地也能亩产三石半以上。
  而实际上,荆襄地区,也就是一千多年后的两湖,经过开发的一半耕地,中晚稻产量就超过三百亿斤。
  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呢?就是贞观九年的当下,大唐触手能摸到地区的所有人口,可以啥也不干尽吃一年。
  但这样的数字,需要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需要开辟更多的山区,填埋更多的湖泊,疏浚更多的水道。最后,需要化肥、农药、科学的农业管理、优质的高产良种  老张在贞观九年,为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砸进去的开元通宝,可以把李皇帝新修的太极宫塞满。
  仅仅是“围圩造田”背后的水利设施工程,就涉及到大量的官帽子和开元通宝。这原本应该是德政,原本应该是政绩,但对混吃等死的上年龄基层官僚而言,他们并没有这样的需要。
  泥腿子们能多活一点,他们不会增加收益獠人能够从山里走出来种地,他们不能多收一份租子朝廷要赏罚分明,然而他们已经老了,而且是作为荆襄南方士族老了。
  这种顽固的无欲无求的聪明的上了年纪的衣冠巨室,张德能够做的,不是让“忠义社”砸这些人的家门,而是让比他们更顽固更无欲无求更聪明同样也上了年纪的新贵去碾压。
  下岗待业的长孙无忌,他很清楚,除非自己的外甥当皇帝,否则,自某条江南土狗入京后就很奇怪的大唐气象,没有他的就业岗位。
  所以,耐得住寂寞的老阴货,他选择了安静地等待,而等待的过程中,他不介意为将来的复出夯实基础。
  他曾经是大夫曾经是尚书,他门生故吏多的是,碾死一两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荆襄土豪,作为四大天王之首,这根本不算什么。
  长孙无忌知道张德在利用他,他也知道张德知道他知道,但既然两相契合,这就是缘分呐。缘分!
  老张在挥着锄头挖帝国主义的墙角,长孙无忌不是没有察觉,当年马车问答,张德张操之给了一个“忠信孝悌礼仪廉”,于是长孙无忌就抬了抬手,没有为难张德在大河工坊玩的猫腻。
  开私学不算什么,五姓七望哪家没有家学?治农治商这等手段一个个无比精通,尽管他们自己嘴上跟着朝廷狂喷商贾,但范阳卢氏被李皇帝一巴掌从辽西扇的半身不遂是因为什么?
  嘴炮什么都代表不了。
  但张德在大河工坊的私学,足够让门阀世家们挖坑埋他。
  可以说,当李皇帝的威凤赋抬出来,也没办法让长孙无忌重新在朝堂占个位子的时候,老阴货是张德天然的盟友。
  眼下拉帮结伙组团让长孙无忌因“外戚”名头而不得不吃瘪的人,在将来长孙无忌的外甥上台之后,他们的后辈,乃至他们的门生,未必不会喊出“无忌不出,苍生奈何”。
  但眼下的长孙无忌想要和这些贱人们比拼未来猛虎架不住群狼。
  所以,在权衡了再三之后,老阴货拿出了当年甩出一只妹妹豪赌妹夫的霸气。他赌那条江南土狗背后的“忠义社”,比五姓七望比关陇门阀比江南士族的后人更有实力。
  他不是在养望,他也不需要养望,他要做的,就是活的比别人长。
  元老重臣死光了,他就是霸主!
  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做的是两手准备,在外暗助张德,在内推出儿子。万幸,长孙冲原本一个只会和狐朋狗友玩弄诗文的文青公子,在遭遇曲江文会的史诗级打脸之后,终于洗心革面龌龊做人。
  大表哥在鸿胪寺的外交工作上,已经不能用可圈可点来形容,而是掌控全场!
  唐军出关西进,克鄯善斩伏允,兵临焉耆威震西域。在节节胜利的背景下,配合着外朝的国家政策,他一个外戚,此时此刻顺水推舟进一点点“谗言”,为自己的儿子谋个上等差事,连神也阻挡不了。
  更何况,长孙冲的履历堪称完美!
  但是,长孙冲西行,靠履历是不行的。在辽东勒索金银珠宝的底气,那是因为长孙冲的背后有张公谨叔侄以及唯利是图的华润号!在河东做官倒的自信,那是因为安北都护府大都护是尉迟恭,河东将领是李靖的部下,太谷县县令王中的是给奶就是娘的狗!
  这些,只靠长孙无忌的脸,是吃不下去的。
  出使西域,需要熟悉西域的人,更需要能在西域纵横的武力,或许还会常备一些官方武力之外的有活力社会团体。
  能一次性拿出这些的人,长孙无忌知道一个,而恰好,这个人正当着工部员外郎的差,协理水部  张公谨是李世民的心腹爪牙,还是姐夫琅琊公主是李世民的亲姐姐,还是女将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正宫老婆,还很能生。
  不管从长孙无忌还是张德的角度出发,照理说,他们的富贵都系于皇族,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折腾。
  但老阴货和江阴土狗却狼狈为奸一拍即合,甚至连正经的密谋都没有过,纯粹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完全就是心领神会不需多言。
  老阴货的人生价值实现,在皇帝身上不假,但不是这个皇帝。张德身上的光环最犀利的一道是张公谨夫妇也不假,但张公谨不会喜欢小霸王学习机,琅琊公主更加不会喜欢。
  于是乎,当张德需要有人解决荆襄那些杂七杂八的人形垃圾时候,老阴货恰好需要给西域走一遭的儿子配一只活生生的哆啦梦  “荆襄非寻常之地,南北对立甚久,如武士彟这般无畏干臣,又有何人?”
  李世民何尝不知道其中的干系,关于武士彟,虽然是李世民别有用心,但毕竟人家干得漂亮。
  但武士彟现在死里逃生,而且还重病一场,随时可能要嗝屁的样子,他又怎么可能再用他?
  “有!”
  长孙无忌眼眸好不波澜,语调却铿锵有力,他微微拱手,低头沉声道,“相州张亮,可以一用。”
  李世民一听是张亮,顿时想到他竟然敢离婚!
  但是很快他就从了长孙无忌的建议。
  只听长孙无忌说道:“一个在陛下形势不如人时,严刑拷打之下尚且不吐露半点口风的人,难道还会畏惧区区地方豪强的威胁吗?一个明明有妻子,却为了陛下的功业,却再娶如赘婿,子孙被虐待,难道还不能证明他的忠臣吗?一个因门风丧尽遭受同僚部下时人耻笑,面对恩主的忿怒贬斥,却依旧欣然赴任的人,难道还会害怕州县的嘲辱,拒绝陛下的任命吗?”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作为帝国的元首,李世民沉默了,他心中不由得的感慨:你他妈说的是张亮而不是张良?
  


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
  “朕欲避暑九成宫,诸卿可同往。”
  当初李董想翻修的其实是洛阳宫,然后试探试探山东士族是啥反应,而且还安排好了崔氏的非著名龙套崔弘道,他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把自己的女儿崔珏贡献出去。
  高了不敢说,一个才人是肯定有的。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崔弘道自从跑去萧二公子那里捞了一回外快,事情就一下子因为一首“床前明月光”,跟脱了缰的野狗一样,完全失了控。
  主要不是李董的问题,主要是崔弘道女儿的问题。
  当然了,崔弘道到现在都没搞明白自己女儿到底咋想的。就好比萧二公子也没搞明白自己的两个女儿,怎么就突然跑去萧氏祖庭了呢?
  “陛下,秋粮入京在即,汉水上月暴涨。臣以为可令工部司员外郎张德就地处置,州县征发民夫,以防秋汛。”
  工部老大段纶忧心忡忡地上奏,工部下面几个司,最省心的就是工部司,当然了,水部司也省心,不过省心的原因和工部司一样。
  其实老张不怎么喜欢段纶,倒不是说因为在长孙无忌府上见过他。而是跟张叔叔有点小关系,想当年发生“车震门”事件后,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跟城北徐公比美胜出的张公谨要尚公主。
  当然结果自然是尚公主,好像是没错。
  然而实际上,过程略有小波折,皇帝在震怒之余,更是冲到禁苑找李渊谈心,说你闺女妖啊,当街拉着汉子就往马车里钻,大庭广众之下就开干啊,爹啊,你帮忙说道说道吧,不然咱们老李家的脸可就丢完啦!
  老董事长是什么人?是“杨花落,李花开”的牛人,是经历“玄武门”还能小日子过着的强人。
  于是当时李渊就说:段文振的儿子你记得吗?当年你哥跟他关系好,还说要把蔻娘嫁给他,要不就让他接盘好了。
  老董事长嘴里的“你哥”不是别人,就是李建成。当年李建成也的确跟段纶关系好,因为段纶当时在隋朝是左亲卫,基本上李建成的关系网,在高层很吃得开。
  可世事难料啊,哪里能想到李世民不按套路来
  所以当李渊说完这句话,李董整张脸就黑了,乌黑乌黑的,比看张公谨脱衣服脸还要黑。
  张公谨脱衣服看到的是他姐姐在张叔叔背上抓出八条血痕,在李董的爸爸这里,生理上是没有什么伤,可这小心脏,当时就被捅了一刀。
  于是李董转身回宫,跟老婆嚷嚷道:就段纶那衰样,还想接盘我姐姐?他也配!呸!
  然后么,李董的姐姐就下嫁给了张叔叔,天天挠张叔叔的背。
  当然老董事长一瞧儿子又不按套路来,心中有点闷气,不仅仅是宝贝女儿被魏州穷酸上了的恶心感,还有儿子总是给他添堵,然而他又没有什么办法,索性就敲诈了女婿三十万贯彩礼钱  这,就是为什么张德不怎么喜欢部门一把手的原因。
  不过总的来说,段纶整个人是不知情的,他对张德还算爱护有加,基本上办公室政治的那点小把戏,是玩不到老张头上的。
  原本马上就要回京述职的张德,因为部门老大的一句话,工部的水部司差事,正式扶正。
  也不知道算不算是老张目前为数不多的好事之一,好歹自己小老婆要生崽,自己能从旁伺候。
  “准。”
  李董本来是心里犹豫了一下的,毕竟像老张这种含金量高的年轻人,只有给自己做牛做马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老是放在外面,有点不放心啊。可是李董又想了:入娘的张亮都要南下的,朕怕个毛?张亮是朕的忠犬,让他咬谁就咬谁!
  这样一想,李董整个人都放松了起来。
  得了准信,段纶下班的时候就签了个命令,拿给了温彦博盖章。温家堡出来的宰相同志一看内容,心说这小畜生在瘴痢之地多待几天是几天,最好拉肚子拉死在南方就好了。
  于是中书令毫不犹豫地盖了章,让段纶带着属下一起去死好了。
  老张收到调令的时候,正准备前往长安,乌篷船里连冰块都准备好了,丝绸蚊帐里面,还躺着一丝不挂洗的干干净净的的好姐妹郑琬。
  结果事到临头,特么的不走了。银牙欲碎的郑大娘子只好把自己脱光了的衣服,再一件件地穿起来。
  “真是没想到张公在工部竟是如此受重用。”
  李景仁感慨万千,虽然一直都知道“忠义社”带头大哥心狠手辣,可对张德的政治势力,李景仁还是没有太大的概念。
  然而老张只想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质量不过关倒塌的砖混高层建筑,就是他奉了御旨搞的。
  想当年,长安人民群高呼一声“孔圣显灵了”,那是相当的给力,相当的长脸。
  后来因为一场地震,孔颖达孔祭酒差点想把张德剁碎了喂狗,如果他能打得过张德的话。
  “拿我当苦力罢了。段尚书也是个懒散人。”
  能这么吐槽自己部门老大的人,整个大唐不多见,吐槽老板的倒是特别多。
  “如此倒也不错,张公留在汉阳,我在想探望一二,从江夏过来,也容易些。若是回转长安,再要想见一面,可就不容易了。”
  “兼差个水部司,真是个苦去处。这差事做好了,可不全是我们工部的好,还有都水使者的便利。”
  老张对这里头的猫腻,心知肚明,双重管理带来的结果就是有好处自己少一半,有黑锅直接互甩,实力弱的最后背定。
  更何况,贞观九年的大唐,只要跟江河湖海灌溉渠大运河沾上关系,那就不是一两个部门,而是五六个部门。
  眼下荆襄大搞“围圩造田”,涉及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利益一条龙。荆襄土豪们想要兼并土地隐匿田产,难道中央就不想多抽一分税,多收一石粮?就凭多出来的土地可以让獠人从山林中走出来种地,中央就不会随随便便让政策流产。
  而中央要想为地方政策保驾护航,必须得胡萝卜加大棒,中央巡查组一旦成立,那又是一个衙门来张德头上做婆婆,搞不好内府还会扔出来几只阴阳人死太监。
  对付绿茶婊心机婊,老张很擅长的,用钱砸到她们爱上自己。对付这些人,总不见得上演“粗大海绵体大战直肠括约肌”吧?
  因为给李景仁带来了不明觉厉的观感,以至于让李景仁只看到了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老张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不过大概是为了继续团结在以张德为核心的“忠义社”领导班子,李景仁想了想,就准备先给老铁拍拍马屁,总归是没错的。
  于是李景仁便道:“张公,舍妹素爱文字,恰逢萧氏女在江夏。本月菊月登高会,不若张公亦出席,权当散散心。”
  “菊月是甚么?”
  “”
  看老张一脸略带猥琐的好奇,李景仁心里有点堵。
  


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
  “郎君!长安急件!”
  将竹筒递给张德旋即退去。
  蜡封完好,去了蜡封,张德打开了纸条,先翻译密码。第一个数字是“9”,于是随手从案桌上拿起第九本书册,这是一本传奇,的是鲁提辖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一串的数字对照完毕,终于译完。
  抄起纸张一看,老张很是讶异:“老阴货好大的魄力,竟然让嫡长子出使西域!”
  内容很丰富,长安生的事情也提到了。皇帝西巡凤翔,摆驾九成宫避暑,九月份要避个鸟的暑。
  长孙无忌是要赌明天赌未来,别的不敢,他只要活的比李世民长,江湖庙堂都不会缺了他的影响力。将来的皇帝上台,只有求着他防着他,却绝对不会不用他。他不是李绩,需要吃皇帝的帝王之术。
  “长孙无忌这是想要让长孙冲一步到位啊。”
  屋内有蜡烛,袅袅燃烧,张德将那张纸点燃,看着烧完之后,才坐在躺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