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官人(狗尾)-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家跟你学了那么久的破玩意儿,现在好不容易解放了,你作为本姑娘的姐夫兼未婚夫,难不成就不带我到处玩玩儿?”

“玩个蛋!老子压箱底的东西你竟然说是破玩意儿?你有认真听过一节课么?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上课都在走神。”

李芙尴尬地红了脸:“额……人家不是想着反正以后都跟着你,那些害人的伎俩我学来又没用,以后有人欺负我,我就找你呗。”

看着李芙可爱模样,李权哭笑不得,捏了捏她嫩嫩的脸蛋:“就你嘴巴甜。哄老爷真有一套。”

“臭美!谁叫你老爷了?”

“哎!本来说带你去夜市吃小吃的。既然这样就不去了吧?”

“啥?小吃?”李芙眼睛一亮,“怎么就不去了?我要去!”

“谁叫有些人连老爷都不叫?”

“坏蛋!你坏死了!”

“叫不叫?不叫我走了。”

“好啦!人家叫还不成?好老爷,好姐夫。”

……

……

京城夜市很多。

带着李芙带了较近的香茗街,这是一条以产茶叶出名的街道。八成以上的住户都靠制茶为生。但茶叶的收入很低,故而到了晚上还要摆夜宵赚零钱。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夜市。

但古代的夜市不如现代这样热闹,夜里出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夜市的品种也不多,就是些寻常的东西。

依照李芙的性子随便选了一家面摊。

因为在宴席上光顾着说话去了,其实没吃多少东西,两人都有点儿饿。

李权狼吞虎咽地吃了过后便呆坐着等李芙,时不时再跟小丫头调笑两句。

不知不觉,夜渐渐深了,摆出夜市的摊位都点起了油灯。

星星点点的微光像天上的星星落下来一样,组成了香茗街的独特风景。

李权所在的桌位顶上正好有灯,故无甚影响。

此时,一个比李权年纪稍长的男人移到了李权所在的桌位上。

此人穿着一身不太整洁的青衫,握着一本书,书本备齐卷成筒状摊开,借着头上微光吃力地看着书中内容,感觉一双眼睛都要掉在书上了。而且身子有些佝偻,看着极为刺眼,而身上发出的淡淡酸味让人实在受不了。

李芙立刻捏住了鼻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如此动静立即引起了店家注意,恶狠狠地冲了过来,对着中年书生驱赶:“走走!让你借光已经不错了!没看到有客人么?到一边看去!”

那书生似乎也知道自己身上有味儿,被呵斥之后朝李权和店家抱拳告罪,然后默默无闻地走到背风口,找到一个有点儿光的为之,蹲在地上就这么看了起来。似乎除了手中的书,再没有别的事情能引起他兴趣。

第546章:味道的主人

书生走了,店家一个劲儿给李权赔不是:“哎呀!两位多担待担待,现在春闱还有几天就要开考了。复制本地址浏览%%%%e%%%%%e%D%这些个穷书生各个都跟发了疯似的看书,拦都拦不住。又穷又没本事,连个灯油钱也舍不得出。要不是看他是街坊,而且又考了二十年,怪可怜的。”

“二十年!”李芙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李权惊到:“这莫不是范健?”

店家一惊:“哎唷,没想到这位夜还认识他?想想也对,这厮考了那么多年,在京城也有了点儿臭名气。”

几人谈话的声音不小,却没让蹲着的范健有丝毫分心。

李权回头看了看,心想该不会是要上演一场货真价实的“范进中举”吧?

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范进比这范健还要好过一点儿,因为范进至少不用像范健这样看书吧?

想想,科举实在有些坑爹,只叹能力不够不能改变,李权也只有在背后默默地为范健叹息。

有了这样一个插曲,李芙食欲全无,剩下大半碗面离开面摊。

李权旧事重提,想让李芙回家,李芙百般抗议无果后,只能不情愿地答应。不过条件是要李权送她回去。

至闲山庄在京城外,此时送李芙回去实在有些折腾人,不过为了丫头,这点儿折腾也是受得起的。

时候不早,两人赶路很急。

香茗街除了夜市的味道之外,还有一股股茶香从街道两旁的民居中飘出。这本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但各家制茶手法不同,茶香也有些许不同,就在这一路急走的时候,李权忽然嗅到了什么味道!一种熟悉的茶的味道!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道细小的电流从脑中划过,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

李权赶紧止步,回头看了两眼,正香回头再确认一下的时候,身边的李芙催促起来。

无奈,只好带着一丝疑惑离开了。

离开之后,那种淡淡的熟悉感挥之不去,直到第二天……

李权最终决定再去香茗街确认一番,不然总觉心里膈应得慌。

白天的香茗街跟晚上截然不同,在没有其他味道参杂,只有纯正的茶香,各种茶的味道都有,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香气,让人神清气爽。

但这样的味道却让李权皱起了眉头。

茶香混在一起,实在难以分辨出昨日给自己带来熟悉感的茶香源于何处。

李权只有凭借记忆到了熟悉味道出现的地方,仔细分辨片刻之后,任没个定数,便想了个笨办法,那就是挨家挨户地去买茶,对着茶叶闻总不会被其他的味道影响了吧?

这里是民家,不是专门的茶店,故每家人所制茶叶顶多两三种,每样买了一两倒也不是很麻烦。

没多久,李权便提上了好几包茶叶。只可惜,还是没找到给自己带来熟悉感觉的。

到了一户人家门口,此间明显比其余民居破烂不少,出现在京城有煞风景的感觉。但这户人家任在李权排查的范围内,李权没多想,过去敲了敲门。

正看着手中越来越多的茶叶而有些犯愁的时候,门开了,不但出现了令人熟悉的味道,同时也出现了熟悉的人!

“如如如如……如花!”李权揉了揉眼睛,嘴巴跟机关枪一样包不住话,噼噼啪啪地扯不清一句话。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李权做梦都没想到会在这地方遇见如花!一时间,千丝万缕的会议如瀑布一样从脑海中坠落。

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一句略微有些颤抖的“认错人了”。

“不好意思,你认错人了。”

简单的一句话后,如花关上了门。

“认错人了?怎么会认错人?”李权敢保证屋里的就是几年不见的如花,肯定不会认错,虽然时隔已久,但李权不可能不记得那个在小茶摊叉着腰对自己喝骂的如花,这个第一眼就让李权感兴趣的成熟女人就是化成灰也不会认错。况且,屋里还有那令人无比熟悉的味道!

李权彻底明白了,感觉熟悉的茶香就是碧州小茶摊的粗茶味道!有了这种味道做证明,李权更加不会信自己认错了人!

“砰砰砰!”

“如花,你就是如花!还敢骗我,你就是这样接待老朋友的?”

屋内没有回音。

然而,李权定然不会就此放弃,已久孜孜不倦地再外面敲门,不断地唤着如花的名字。

多了片刻,里面终于有了回音:“都说了,你认错人了!我不是如花。”

李权心里有气,恼道:“不是如花为何不开门?”

“你……你走吧!我不想见你。”

“我哪儿得罪你了?自从天灾之后就杳无音讯,我可不记得当时咱们有什么矛盾。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反正你不开门我就等在门口不走了!”

屋内的女人心“砰砰”直跳,她跟李权的心情一样,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之前还觉得是在做梦,那么现在对方使出了那人惯用的无奈手段,如花知道这一切肯定是真的。

虽是许久不见,但外面那人的脾性如花是知道的,既然说要在外面等那肯定是要一直在外面等。

如花恼得不行,却又有些欣喜,纠结着开了门,故作冷脸道:“我怕你了!换个地方说。”

这么多女人,就数如花最爱给李权冷脸,偏生李权还对她念念不忘,可能人的本性就是贱,本来还很生气的,可见着如花熟悉的面容后,怒火自然而然就消失无踪了。

不知为何要换地方,如花没说原因,也没说去哪儿,李权懒得多问,就将她带到了自家老宅院中。

摆明了是要告诉她自己现在的住处。

从香茗街走时,李权还不要脸地让如花带了一包茶叶,想要回味下当年小茶摊的味道。

小茶摊的味道是回忆的味道。

到了老宅院,两人没急着说话,倒是先冲好茶,然后慢慢地抿了一口。

那种感觉似乎瞬间让李权回到了几年前,老怀大畅地眯起眼睛。

秦棉觉得奇怪,尝了一口,很粗糙的味道,劣等的品质,可老爷为何如此享受?不仅心疑,看着如花的目光变得有些不同了。

第547章:决定迁居

时光如梦,阔别已久的伊人虽是容貌不见,但两鬓些许银丝如夜幕中划过的流星,细小却又显眼,验证着光阴匆匆。

想来此女这几年过得有些艰苦吧?

李权不晓两人之间隔着什么,交谈随时平和却总少了几分感动。

在这简短的交谈中,如花告知李权自己在天灾后就到了京城做起了茶叶生意,日子虽然艰苦,但有街坊相伴倒也过得安心。让李权不要牵挂。

交谈中,如花很少提到自己的近况,李权问她为何躲着自己,如花也不曾言明。

茶凉杯空,如花便走了。

看着杯壁残留的茶叶星子,李权总觉得少问了点儿什么,让人感到不安。眼见如花就要出门,李权急忙追了出去,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你……你一个人吗?”

如花愣了愣,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还思考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

李权安心了,看着如花渐渐远去的背影嘴角挂起了一丝笑意。

“老爷,你喜欢如花姑娘?”不知何时,秦棉到了李权背后,也望着如花的背影试探着问道。

李权想了想,没有否认,同时留意到秦棉脸上的些许不解,开口问道:“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奇怪老爷为何会看上这样的女子,论相貌她不及你和其他夫人,论才学也不及你和其他夫人,论修养更不及你和其他夫人。”

秦棉低下头,柔声道:“妾不敢乱想。”

李权没注意秦棉的话,反而看着长街连天之处,在层层白云之下,自己的思绪也变得模糊了,感叹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喜欢她什么?可能是心之所向。”

“心之所向?”

李权点头:“就是心之所向,老爷我对每个女人都一样,不在乎相貌之类的东西,但本心,只要心里觉得舒坦就够了。秦棉你也是如此,老爷喜欢你可不是喜欢你的相貌,而是你这个人还有你这份情。”

平淡地话让秦棉大为感动,正要柔情似水地腻到李权身边,却听李权又补充了一句:“当然,相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话到此,感动变成了嗔怪,腻到老爷身边的动作变成了好笑的一个白眼,心想老爷就是好色还死不承认。

这没脸没皮的性格真是让人恨又让人爱。

跟秦棉在屋子闲坐着,该说话都说过了,屋子里显得很安静。

李权无聊地望着窗外,总觉得自己今天少做了什么事,可又想不起来。

“学生都已经散了,我还有什么事要做呢?”

忽然,李权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虽不用再教学生了,但身上还肩负着翰林院侍讲的职位呢!学生不用教是不假,但翰林院还是要去的啊!

一看时辰,都已经下午了!

李权跟秦棉交代了两句撒腿便走,急急忙忙地往翰林院而去。

李权知道,马上就是春闱开考,翰林院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自己这么半天不在岗肯定要被人拿来说事儿。

是人都不想被当作批评的对象,李权心头还有些不安。可到了翰林院,有人见着他的时候却没半句怨言,反倒各个都对他点头哈腰,尽是阿谀奉承之态。

李权一看,这有些不对劲儿啊?

直到找到吕方,想假惺惺地找点儿事情做的时候。连吕方都一反常态,对李权热情得很,一边嘘寒问暖,一边说没什么大事儿。

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皇上传来口谕,让李权任春闱主考,还要协同阅卷。传口谕的公公等了好久不见李权来,实在等不及就先回了。

吕方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多年,有关科举的事情可说了如指掌,但似李权这样在开考之际临时受命的还是第一次,更关键的是,名义上还只是侍讲。

侍讲去担任主考兼阅卷虽没太大问题,却总觉这层级似乎差了一点点。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李侍讲不对劲!为什么皇上会钦点他呢?

吕方不知更深层次的意思,却也能猜到这姓李的以后估计要成贵人!

吕方能猜到,翰林院众人也能猜到,才有了今日的笑脸相迎。

如此一来,李权便没事儿了。

直到一日后林轻尘带来消息。

最近,刘文生跟南宫晋方等京城的公子哥走得很近,留恋烟花柳巷,一起饮酒作乐,经常通宵达旦不知疲倦。而且林轻尘还说了,据他观察,刘文生花钱的手笔不小,大有挥金如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南宫晋方等一众公子哥似乎称呼刘文生为刘爷,在几人之中似乎担任带头人。

刘文生不是李权的儿孙,对方怎么生活他插不上嘴。可刘文生给李权的感觉应该不是这样的才对,看来问题就出在似南宫晋方这些公子哥身上。

其实李权已经有了类似的猜测,因为那日遇袭就是刘文生的主谋。

刘文生肯定是被人利用了,他肯定不会对李权下手,唯一的可能就是刘文生不知道自己要动什么人。现在,直到刘文生跟南宫晋方混在一起,李权一下便明白了,自然是南宫晋方想借刘文生之手来报复自己,因不晓得自己的实力,故而找了些不靠谱的人。

李权推测,刘文生一直以为事成,故定然要跟南宫晋方报喜,而南宫晋方在学堂看见自己没受伤,肯定能猜到事情变故。

“难怪南宫晋方最后一段时间老躲着自己,原来是知道事情没办成有些心虚!”

此事的对错,李权已不想多想。因为刘文生不知道李权的身份而对他出手,李权也犯不着怪罪于他。但是,刘文生这样的做法多少让李权有些寒心,而且听了林轻尘说,刘文生虽照李权的话在京中买了房,也把陈佩和孩子接了过来,但房子很小,陈佩跟那明月楼的凤栖相处也不好,日子过得有些不和谐。

看来刘文生来京城变了,李权不想再在他身上浪费心思,更不想去做那个让人厌的说教之人。

李权相信,到了一定时候,刘文生自然会知道对与错。

听了这消息,李权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生气,可免不了是个俗人,就算不予理会,可还是有些恼火,毕竟李权曾把他当兄弟一样看。

因在翰林院中没事,黄昏之后便回到了老宅陪秦棉。

晚饭之后,李权还想着刘文生的事情。

正想着,刘文生竟然来了。

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问李权要点儿钱,说了一通不着边际的理由。

刘文生像是下了一番功夫,要不是之前李权才听了刘文生的近况怕真信了他的鬼话。

李权并没有点破,也给了刘文生一些钱,却只有一千两。

一千两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寻常人家过一辈子,但刘文生见自己说了老半天,李权才拿出一千两银子,不禁有些发愣,心想这可不是老大的出手啊!于是张口就想再说点儿什么,却被李权打断道:

“先拿着这点儿吧。最近我没让碧州捎银票上来,故剩下的银子不多,一千两已经是我能拿出来的极限了。”

李权的话冷冰冰的,听不出是真是假,倒是秦棉很好奇地看着李权,心想上次家书不是夹着一万两银票么?老爷怎会如此说?

刘文生信也好,不信也罢,反正话以出口。刘文生纠结老半天,还是将银票收下,道了声谢谢,然后匆匆离去了。

刘文生刚走,秦棉便走了上来,被李权抢先道:“是不是要问我为什么那么说?”

秦棉点了点头,她是知道老爷对这个刘文生有多好,这次的情况跟以前截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刘文生这人骨子里终究是贪图享乐,罢了罢了!算我走了眼,以后少与之往来。”

秦棉更不解了,听老爷这口气,似乎要与刘文生绝交啊!

很快,秦棉被李权另一个话题给吸引了注意。

“若闲着没事,可以去京城的繁华街上看看,看哪儿有足够大的府邸能容下咱家。”

秦棉稍微犯怵,一时没明白李权的意思:“看府邸?老爷要买府邸?”

“嗯。”

“难道……”

秦棉忽然明白了,吃惊地长大了嘴。

没错,李权的确动了让家人迁来京城的念头。

“老爷,您怎么突然就?”

“皇上待我李家不薄,为追究我擅自离职之责,又暗地里帮助我家生意,这次教学生不利他也没怪罪,反而又让我做春闱主考,享受文人追捧,估计是为了让我在文界有所名声。皇上如此周全地为我铺路,虽然我不是很赞同,但可以相信皇上是不会害我李家的。你也知道,老爷之所以迟迟不肯让夫人都来京城,全因担心惹来杀身之祸。皇上如此厚爱,想必在京中也安全了,一家人住在一起终归是更好。老爷要主持春闱,近两天你到处多看看,春闱之后再带老爷去看一遍如何?”

“嗯。”秦棉想也没想,脆生生地答应下来,平淡的俏脸上忽然烧出了两团火云,柔美至极。她心里开心得紧,一是能见到生活了许久的姐妹,二来自然是离正式嫁入李家又进了一步。

第548章:开考之前

阴历二月七,春闱开考的前两日,一切该准备的都已准备好,只等各地考生入场便是。

和秋闱一样,春闱也有三场考试,分别在阴历二月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

若跟李权以前见识过的秋闱相比,秋闱就是中考,春闱则是高考,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若问最后一次殿试,李权估计额该是奥数竞赛之类的场面。所以,这春闱三场考试中最重要的一场,一旦通过,便能进入殿试,面见皇上,就算在殿试中没有个好成绩,也很容易分到一官半职,再不济到了翰林院那也是下半辈子吃穿不愁的节奏。

春闱便是众多文人身份地位的转折点,似泥流入海,似鱼越龙门。这时期,京城所有目光都聚焦于此。

科举是古代的标志,在本不该存在的庆朝也是一样。而且,庆朝是以武立国,之前年月都是重武轻文,随着四方平定,武者的用处渐渐减弱,整个大庆都在朝倾斜。就是崇尚武力的皇帝也意识到蛮子不能治国,需要更多有学之士来辅佐朝政。故而,科举受重视的程度是一年比一年高。

如此风气也刺激了各地青年学习的热情,参考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但真正能通过秋闱来到春闱的少之又少。

在这春闱开考之际,不仅有皇上的口谕,京城一切活动都要给予参考的文人便利,客栈住宿对考生降价两成,全城民居要夜不熄灯,供考生看书。

在民间,科举也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任何能通过春闱成为贡士的文人都是年轻才俊,是上天选中的富贵之人,甚至有些人家的女子都想借此机会找到一个良配。

总之,每一届春闱都会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传出。

似现在,据说京城有户富贵人家有女代嫁,变传出要“榜下捉婿”。

所谓“榜下捉婿”就是从皇榜的名单上选女婿,不论出身,也不管是谁,只要能金榜题名便有资格成为“捉婿”人家的女婿,只要男方愿意,女方无条件答应,而且是先到先得。

春闱期间,趣事还不止于此,更有人那今年成绩开局设赌等等。

而最热闹的地方自然是在考场附近的客栈,里面住的全是参考考生。

考试尚未开始,各个考生已经是唇枪舌弹打了起来,谁都想在考试之前为自己造势,名声响了,阅卷先生看到面熟的名字时定会有所偏袒,故斗文之风在客栈中一直挥之不去。

按照官方传统,春闱前两日,春闱的主考官都要到考生最多的客栈去做一次动员,简单的说就是为所有考生加油打气,让他们放松等云云。实际上就是以文会友,背地里就是收一点儿考生给的好处。

春闱的主考官有两人,一个是李权,另一个则是礼部侍郎福忠。

照理说,春闱是由翰林院准备,礼部主持。主考官两名,副考官数名,而翰林院只有资格出一人任副考官。似李权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不过因为是皇上钦点,自然没傻子站出来提什么意见。

当日,李权和福忠在考场门口约定见面,准备一同前往考生居住的客栈。

孔武有力的侍卫有的握刀,有的举牌,有模有样地站了两排,街道旁的百姓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等着看热闹,心想官爷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

李权一个侍讲猜六品官,人家福忠侍郎是正二品,且不说有没有实权,光是品级差距十根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这样的两个人聚在一起都是以春闱的主考官身份见面,实在有些不伦不类。

就连福忠自己也不晓得该如何面对这个……这个侍讲。

福忠,光看一名服“福”字就知道该是个胖子,果然是人如其名,除了胖之外还有点儿呆萌的感觉,看不出什么高官模样。

李侍讲的实际福忠有所耳闻,由于没专注地调查过,所以不知道李权的真实身份,只当他是个有门路的后生,当下也不敢怠慢,见面之后没有一丝上官之威,对李权很是客气。

李权和福忠在前,侍卫在中,百姓在后,一行人一路走着总觉得少了点儿严肃感觉。因为中间的侍卫有些膈应,他们好多人的官位都比李权高,现在却要给李权保驾护身,实在是有些别扭。

然而,皇宫正对的皇城街早已被考生占据,街道两边早已是彩旗飘飘,鞭炮齐鸣表示对主考官的欢迎。

今日是主考官第一次路面,没有说哪个考生会放弃这次跟主考官亲近的机会。

所以这七八米宽的皇城大街人满为患,想要往前一步都很艰难。

鞭炮声、喊叫声混成一片,李权根本听不见身边之人在说些什么。估计应该是考生在激动中自爆姓名相让主考官有个印象。

此时,同行的福忠见李权表情精彩,笑着说道:“李侍讲,咱们走咱们的,难不成还有考生敢挡路?此番景象本官见得多了。”

说着,福忠挺着大肚子走在了前面。

正如福忠说的一样,街上虽然拥堵却无人敢拦在考官之前。人群就像蚂蚁遇见水很快就走出了一条通道。

要问京城哪家客栈的考生最多,自然要数御笔斋!

这是意见转为文生设立的客栈,只接待文人雅士,而且房间众多,占地极广,与其说是一家客栈倒不如说是一处府邸。在此处住宿的费用极高,平常时候基本无人,即说开销都是用国库补贴,目的就是为了给有学之士创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名名次。

而御笔斋有个别名,叫作状元楼,相传历代状元都是从这御笔斋出来的。所以考生们为了图个安稳,不管这里收费都多高都要住进来,自然是为了给自己高中作铺垫。

而那些没钱的考生就只有住在附近,越靠近御笔斋的客栈收费越贵,就算有皇上的口谕搞特价,也不是一般考生能承受的。

考生遍布全城,此刻却全往御笔斋聚拢。

遥望御笔斋门庭高处的牌匾,两侧挂着炮竹就响了。

鞭炮声一声赛过一声,声声震天。

李权还第一次受到这种待遇,脸上不免露出了得色。然而,刚到门口,从御笔斋的二楼窗户上就掉下一幅上联,上面写道: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李权不明此为何意,一名御笔斋的小二上前笑着解释:“两位考官大人,这是咱们万余学子给两位大人出的题,就是一个玩笑,还请两位对出下联再进楼。

福忠也是第一次见这等阵仗,不由得看了看李权:“李侍讲,你来么?”

“这个,还是大人来吧。”

福忠没有推辞,别看大腹便便,对这对子倒是没有丝毫停顿,带鞭炮停歇,开口就道:“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能担任主考官可不是浪得虚名,福忠言罢,立刻引来一众欢呼。

考生都知道考试是礼部主持,众人对礼部有所了解,自然知道福忠。而李权来自翰林院,少有露面,故没人认识。顿时所有人都对李权很好奇,心想究竟是什么人够资格跟福忠大人共同担任主考官呢?

有好事着叫嚷道:“既是两位考官大人,自然要伊人对一遍。”

话出,万人附和,声势震天,看来是跑不了了。

福忠还有些担心,心道这人只不过是一个侍讲,万一出了篓子可不好。正要提点,李权却已经对了出来。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考生们是目瞪口呆,心道他们为了出一题考考官可是煞费苦心,没想到两位考官只言片语间就将对子对出,还工整得很。

心中瞬间把两位考官当成了奋斗之目标。

福忠还好,已有些名气,可那面生的考官是何许人也?竟也有如此高才?遂有人问道:

“福忠考官,您身边的考官大人何许人也?”

李权听闻朝众人稽首:“翰林院侍讲。”

翰林院侍讲……

这下可有得议论了!都知道翰林院侍讲是什么货色,虽说有才学,可毕竟官职有限,就算要翰林院出人来当考官也不该是一个侍讲吧?至少也要大学士之类的才行吧?

考生们议论纷纷,不管李权的官职如何,刚才那一手已经让人佩服。

可李权没有考虑周全,他不觉得自己的官职有问题,但福忠心里不舒坦,心想李权这么一说岂不是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跟一个六品官平起平坐,面子上如何好看?

事已至此,已无力挽回,福忠只得换一个办法找点儿面子回来,故开口朝考生们大笑道:

“尔等可千万别小看了李考官,人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别说尔等,就是我也自愧弗如。”

此话一出,众人不信,李权也觉得奇怪,心想这人也太好了吧?损己夸人?

这时,福忠又道:“尔等别不信,要不我帮尔等出一题考考李考官?”

第549章:展示才学

这种提议哪有人会拒绝,就算想拒绝也不干不给考官大人面子不是?

李权不知其用意,一脸茫然。

福忠已笑着说了出来:“方才尔等的上联是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本官对的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而李考官对的是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为求方便,本馆索性将三句合在一起成为上联,请李考官对出下联。诸位看是如何?”

考生们一惊:“合在一起?岂不成了……”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