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爆破响了起来。更确切的这种声音既像是爆炸声又像是炮声。
那是通过城墙内侧轨道而逐步从攻城敌军所占据城头的两段集结起来的二十余门两千斤重的巨型臼炮开炮的声音。巨型臼炮起源于张海根据20世纪七十年代民兵教材中抛石雷的投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圆筒型。而是一个如同抛石雷发射坑一般的斜切下来的方体一般。这样,炮身就无需承担太高的压力,整个臼炮更像是一部定向爆破的地雷。
这样的臼炮利用城内动员起来的工匠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利用常见的石材赶制了二百多门,不过对于整个京师八十里的城头来说仍然显得守备十分稀松。
于是沿着数十里的城头陈勇等人又按照事先的安排制出了方便重臼炮、配重投石机在城头上及城头下两侧移动的木制或石灰制成的轨道。这些重型守城工具在接力推动之下能够以每半个时辰二十里左右的速度快速移动,迅速集中到要支援的地段。
二十多门如同抛射坑坑壁一般型制的抛石雷臼炮一次把两万余枚几斤重的石块如同定向雷破片的一样打了出去。南面和北面向敌群夹击开火的投石雷在夜晚以密集的弹雨覆盖了百丈城头上的敌群,一次就将上千名身披重甲登上城头的后金主力埋葬在石雨之下。城下不少顽抗的后金军士兵及几十名与之交战的新军壮丁也受到波击。
还有二十部集中起来的配重投石机不求射程只求投重和精度的把二十多枚近二百千克的巨型泥弹投到了两侧投石雷臼炮覆盖不到的城头上。在黑夜里人们很难发现从空中飞来物体的情况下又杀伤几百名中央处登城的敌兵。
突如起来的震慑和巨变让残余的后金士兵也不由的慌乱起来,纷纷向外堡处逃里,又有不少人死于从黑暗的空中飞来的石块打击之下。
白天全面展开的连续强攻不成之后,夜晚的突袭也便这样的失败了。
渗透入城内的二百余后金士兵依靠完全不逊色于新军主力旅弓手一般的箭术及远强于新军守城部队的近战战力,还是在顽抗中给守城的官兵带来了近两千人的伤亡才最终被歼灭,这些人还险些破坏和引爆藏在城墙内侧藏兵洞内的不少火药等守战物资。
不过王鼎却并不为这略略吃亏的交换比感到悲伤,反而在之前的一些紧张和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虽然城外敌军不仅在质量上,就是在数量上也多于城内所有可用于守城的青年男性。但显而易见:城外的敌人不会同京师内的守军进行这种长期以命换命的消耗战的。如果京师之战真能在这样的消耗战中消耗掉后金过半的主力并重创投靠后金的辽东军。那么即便京师没有坚守到入秋的时节,也同样起到了应尽的作用。
第333章 守战收获
**激烈的守战之后天亮的很晚,阴沉天空下的微风带着硝烟和血腥的气味吹过城头。城外的联军为数虽然不少,却终究退出城下一里距离之外。
“看这样子随时有可能下雨,把城上的敌方尸体抛在城外去!”王鼎下令道。
这一昼夜以来激烈的战斗中京师的新军守军伤亡也不少,但在城头上死伤于弹丸箭雨的并不多,几千死伤大部分是围剿渗透城内的强敌时所遭受的。而城外敌人攻城时的伤亡,尸体大部分留在了城头上或城里。
算上人员差距及装备差距,后金官兵的平均战斗力十倍于包括青壮在内的京师十五万守军。就是城外的辽东明军也强于陈勇王鼎手下那些兑了水的守军。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同城外的强敌打出差不多的损失比,显然是一场胜利了。
以古以来处理尸体的方法是掩埋,就是对待敌军的尸体。古代打了胜仗的军队也习惯将对手的尸体埋在高高的土堆上以为“京观”。而张海在新军中立下的规矩却是焚烧。不仅对敌军或者在乡间要清洗的“敌民”也是多数如此,就连自己的士兵也是如此处理。
面对部分战士们的顾虑及疑问张海说道:“人死之后如果灵魂不是立刻离开躯体,而是要停留在尸体内。要么选择片刻之间被大火烧死,要么忍受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乃至更久全身被虫蚁病患侵蚀,大家会怎样选择?”在见识过不少被抛开的坟墓之后这个问题已经并不难回答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古代贵族那种优良的下葬条件,普通人家不论棺材多好或者包裹的多好终有腐烂的一天。
病毒细菌之类的概念此时代虽然还没有光为普及,不过这腐烂的尸体有可能终究污染水源之类也是并不难理解的事情。
新军之中如同所有有朝气时代的军队一样,记功不论首级,缴获的意义更为重要一些,尤其是缴获铠甲。缴获的铠甲物资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伪造,通过其样式和质量还能看的出敌军的精锐程度及内质实力怎么样。
战士们在城头上收拾敌人的那些首级,并处理掉没有死掉的伤者的时候不由的对攻城的这些敌军之装备大为开眼。一昼夜以来登上城头并战死的后金官兵几乎每个人都是外挂的明铁甲外加内衬的包铁棉甲外加皮内衬。
严格的来说相当于一人三甲或者说双铁甲。两千名战死或负伤后被杀的后金官兵一下就让城内增加了四千套铁甲。
审讯俘虏之后才知道参加战斗的这些后金军队并不全是挑选出来的精锐,仅仅算是寻常意义上的披甲主力。另外一千多留在城头上的辽东军拥有铁甲的战兵才算是被抽选出来的精锐。
“难道后金军队的情况居然是披甲战兵全都是双铁甲,就是跟随大军出征的一般男丁也往往有皮内衬外加铁甲?”见惯了明军,张海那里也有所口风,不过当确实这个消息的时候陈勇等人还是有些让人震惊。
这些在城头上乃至城内战亡的敌人多半伤亡于抛石炮和投石机所释放的弹雨之下,部分遭到一寸口径重火绳枪射击而伤亡的敌人也是在铠甲没有被明显破坏的情况下所遭受的钝伤。铠甲明显比人体更坚固也更容易修补,这一昼夜以来的城外敌人猛烈的攻击一下就为城内的守军赠送了六千余福铁甲,这些铁甲的质量还明显强于从关内明军缴获物资中挑选的那些。
这些物资缴获给战斗力带来的提升甚至远远大于数千人员伤亡带来的临时性减员了
进攻的后金军队在战斗有二百人左右被俘,其中近一半是在城头上挖出来的装死的人乃至不致命的伤亡下特意留下来的人。另外也有不少是在城内的战斗中被喷筒炸弹释放的爆炸火光及碎片而导致失明的人。
防护装具颇为强悍的后金军队在近战中的死伤大多是这种面部负伤或种种原因的手脚部负伤。
由于守城的新军主要是靠器械战术外加防御优势赢得了胜利,在近战肉搏中的表现甚至还不如辽东军中的不少人。被俘的后金军尽管都是战场上的淘汰者,但还是不少人颇为不屑。
“这二百多俘虏留着有什么意义?”不少基层的官兵并不理解,为了俘虏一些尚算健全的后金官兵,在城内和城上的战斗中守城的部队额外付出了至少数十伤亡。
不过陈勇做为张海的弟子之一却知道这是师傅在临走时落在纸面上的相关要求之一,便向负责看押这些俘虏的战士问道:“这些人的状况怎么样?失血过多么?影响不影响战斗或者活动?”
留俘虏不奇怪,可听到这些话不少战士就更奇怪了。几名负责警卫的战士问道:“是圣上这么要求的么?难道这些汉话都讲不懂对我们又是这样一副态度的夷人真能这么快的为我们所用?他们战力就算颇强我们也不需要这一二百人?”
“白纸黑字乃至大印你们都看了,这还有假,快去准备!”
当陈勇详细的吩咐之后人们才知道将要做什么。
张海在前世层听说过这后金在获得了起兵后的一系列大胜后缴获过近三十万明军的作战物资,起兵前又有长期的准备。所以几乎所有的战兵均能做到一人双甲。而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火力,燧发排枪的口径却不得不做的仅仅有十余毫米。就算采用了硬质而且密度更大的黄金子弹也终究不知道对这种双铁甲目标的杀伤效果究竟如何。
这二百多名俘虏就成了最佳的研究标本,在将这些人单独关押纷纷以曼佗罗花粉及其他一些药物制成的昏迷药物使其昏迷后。没有受重伤的俘虏被重新的按照缴获过来的双铁甲外加皮内衬的标准披挂起来,并用铁索绑在京师城内一处临时开辟出来做为靶场的小广场如同单杠一般的木杆之上。
这些后金士兵之所以能被俘还算是当中稍微老实些的,面对自己将要被处决的情况没有人胆小的难以站立,却也没有几个人破口大骂。
第334章 后金坚甲
第182章后金坚甲
天启四年或新朝二年秋季主力部队南返的时候给陈勇配备了五十件亲卫连才有配备的精钢制成的五管燧发排枪,还有一百件普通近卫部队及新兵开始装备的四管燧发排枪。
这些排枪普遍使用十毫米直径的十克左右黄金弹丸,枪口动能在近一步压缩枪械寿命的情况下达到上千焦尔。
不过,首先对那些全身披挂的后金俘虏们展开射击的却是明军当中挑选出的少量比较堪用的十三毫米口径鸟枪。因为口径略大,使用铅弹的情况下弹重也有三钱左右。
一名经验丰富曾在主力旅部队服役过的副连长携带着早已填装好弹药并压实的几支鸟枪逼近到距离其中一名俘虏大概十五米远的地方先是瞄准那名俘虏的右胸开火,接着用第二支装要弹药的鸟枪对那名俘虏的腹部开火,接着用第三支鸟枪准确瞄准那名俘虏的大腿处开火。
三发鸟枪弹丸在极近的距离上命中了那名身材并不算高大被锁着的后金士兵。
结果在查验的时候发现这几发鸟枪枪弹竟然没有一发击破那厚实的双层铠甲。当这个俘虏的铠甲乃至内衬被士兵们完全扒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只有命中右胸的那发弹丸因为身体上的缓冲小而砸起了一个小肿包,可根本没有见血,也没有发现骨折的情况。
这个结果让不少的战士都为之忧虑。虽然材质不怎么样样,但是依靠足够长的枪管和枪重。优质的三钱弹丸鸟钱在枪口动能方面同燧发排枪的小口径枪管其实差距不大。使用铅弹在十步左右的距离上都难以对后金主力战兵构成威胁的话,那么燧发排枪的有效射程也不容乐观。
打靶实验让不少被铁链锁起来的后金俘虏都恐惧不已,不过此时依然只有少数几个性格比较硬朗的似乎在叫骂着什么。这些人被做为了接下来的重要实验对象。
十毫米口径燧发排枪发射的黄金子弹在十步左右的距离上终于打穿了那些后金俘虏身上的厚重防护,不论是精制的亲卫连武器还是准备配备给普通部队中的燧发排枪均是如此。终于在那些俘虏身上右胸弹洞中有鲜血渗出。毫无疑问,即便在近距离,黄金子弹的穿甲能力也明显比铅弹强了不少。
不过在用这些弹丸近距离的射击腹部、大腿等有比较柔软的**做缓冲的部分的时候,依然还是只能透过铠甲打出小小的血包。根本做不到弹丸入肉。
又用填装好弹丸的两种燧发排枪在其他几名俘虏的身上按照标准装药做了射击测试,结果令人震惊:新军主力部队开始装备的燧发排枪竟然不能有效对后金主力战兵的防护在五十米外造成哪怕临时性减员的威胁,除非打中头部等特殊部位。
后金战兵们的箭术及肉搏能力身为各连营军事主官的一些人也都领教过,没想到在防护上这些敌兵也如此的强悍。不论在进攻还是防护能力上,几乎完全不逊色于张家新军主力旅的步兵了,甚至可以说还有所超出。
“也就是因为炮兵实力的相对不足,外加对于弱目标的杀伤输出不够,才显得在同辽东等地明军交战的时候或许没有张海等人的主力部队那样强的威势”
“测试结果一定要以妥当的方式送出去!”陈勇焦急的说道。
京师虽然算是全国数的上的大城,周长足有八十里。要在城外五里外扎营包围圈势必更大。可是对于拥有足够的骑兵也不像青州之战时战斗力相比守军落后的情况下,城外的包围网十分严密。不要说是负责突围的人,就是寻常的信鸽也不一定能突围出去。而且信鸽的问题在于容易被人利用或是泄密。
出城的手段就只能有两种了,一是选择可靠的人乘热气球在夜间起飞,沿风向自然飞行的情况下逃出京师的包围圈。还有一种事先准备好的方法就是类似于青州之时那样的“炮弹传信了”
为了更为可靠的把消息传递出去,两种手段几乎是同时运用以免意外。
城外规模庞大的敌人所拥有的骑兵足以在广阔的范围内警戒十五里范围内的动向。加上敌军大营距离城池本身的距离,要是得传信的炮弹相对安全且不容易被发现那至少得有三十里射程的大炮。而且这炮的抛射误差还不能太大,只有落点误差在半里的范围内负责搜索的潜伏情报组才有可能在凌晨的暗夜里以拉网搜索的方式以最短的时间找到从城中抛射出来的炮弹。
用于发射传信炮弹的大炮当然是早在去年秋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铸造了。在16世纪的欧洲,拥有十一米长巨型炮管的要塞炮可以把重弹发射到十一公里大约二十多里的射程上。
为达到要求并尽可能的节省成本,城内的铜匠和炮匠们铸造了重达万斤左右的铜炮。这样重量的铜炮还要在以精确测量过的方位与角度的情况下埋入石灰砌好,以进一步增加承受膛压的能力。
为使这样的火炮在抛射的情况下克服空气带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二百毫米直径的弹丸用一千八百余两黄金及包夹在中间的精钢制成,精钢的内部才是有关这此后金铠甲的测试报告。
张海并不担心这一千八百余两的黄金会给信息的传递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先不说实际的奖励可以比这个价值更重。张海在东南等地的一系列行为也让不少人对未来张家对社会的控制程度会严密到什么程度多少有些了解。至于这一路上可能的土匪豪霸之流,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运河沿线展开的作战和清洗中已经大部分不存在了。
按照事前的约定,在敌军展开大规模进攻第一次停歇后的夜里为了掩护向预定地区发炮的重炮带来的巨大炮声,除了火炮发射阵位位于接近城墙一公里的距离外,还在距离重炮最近的那一段城墙以十多门四百斤身管的中型青铜炮对敌营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按照在青州之时的经验,明军对于没有把握拿下的城池也会展开长期的围困,除非在作战中被击溃。
不过后金军队的作战风格及原则还是超出了陈勇乃至张海在事前的估计。
当猛烈进攻一昼夜过后的白天,城头上那些被拔光了衣服的尸首被扔在投落城下的稻草中并城头上的守军扔下来的火把被点起熊熊大火的时候,从奴尔哈赤到皇太极等人都知道继续在京师城下展开围攻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
在认识到城内守军守战物资的丰厚乃至器械战术之精良后,具备十分丰富战争经验的后金上层当然没有如张海等人所预料的那样像个赌徒一般输了就还要赚回来,而是像另一位面上的宁远之战一样:在尽全力的猛烈进攻中拿不下,就果断爽快的决定“割肉止损”。
“这京师的守军留给辽东那些人看守着么?然后让我们在春夏之季南下江南去走那‘烽火扬州路’”各旗旗主当中阿敏忧虑在大战的关键时候自己可能成为危险的牺牲。有人提出来的南下江南之意并不以为然。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合理的决断和选择并不难做出。
“依靠我们就应该有依靠我们的觉悟,让辽东那些人去光复中原的失地去!我们后金的大军不过黄河。在粮草上有什么需要支应的告诉我们便是了。淮河以北,如果有拿不下来的硬钉子,也可以先知会一声让我们再做决定。我们的主力不南下,各旗派遣出一些负责侦察的骑兵帮助那些辽东明军打探消息倒也不是不可以。还是原来的老办法:让各旗抽签决定派谁去。”仅仅是思索了片刻,奴尔哈赤就做出了决定。
经过辽东与后金联军进一步的商讨,针对京师和南下的具体安排也最终确定下来:辽东明军沿运河南下,在过黄河之后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逼苏北,一路收复中原。而后金集团的主力云集于大明府至保定一带。
对于京师城中的新朝守军,经过这一天**激烈的交锋皇太极及奴尔哈赤等人也从对战场的观察乃至个别逃回来的士兵那里了解到了一个大概:城内算是比较正规一些的军事力量也就数万人左右。其余都是训练时间并不算长的壮丁。就算包括上这次城头的缴获,这数万人的披甲率也不可能同后金主力相提并论。而且这么年轻战斗力又不怎么样的队伍也必然在城中没有多少马匹。就是张海等人的主力部队也向来不以骑兵闻名。
这样一来:奴尔哈赤便有自信以蒙八旗外加两黄旗主力,再加辽东军留下来偏师在京城十里以外的郊外大营负责监视,主力驻防在保定府至大名府一带。由南下的辽东军一路重点进攻另一重地青州城,另一路对河南等地展开反扑。
在攻城的战斗中王在晋也了解到守城的新军数量虽然不少,专门用于守城的各种机关火器也很犀利,但近战野战的能力算不上强。以此看来:那些新军中贯以“治安”之名又是分散部署到各地控制地方的武装还真未必算的上什么大的挑战。
第335章 轻铳极限
后金与辽东提前的撤围行动让京师城内派出去送信的少年一路上遭遇到不少波折。搜集到传信炮弹后南下的侦察班战士面对敌军大股兵力的南下不得不谨慎小心的绕路南行。从热气球趁夜间空降的战士倒是摆脱了后金集团的骑兵因此更顺利些,找到盐山县约定的岸边又在接应下乘船南下也累计花费了十几天的时间才抵达扬州一带。
随着集中在东南一带的工匠们对于精度匹配要求很高情况下军制作的逐渐熟悉,也因为对水力机械和钢铁冶炼的熟悉乃至不惜成本的碳材供应。如今新军六个准备投入战略决战的步兵旅超过一半的普通战士完成了换装。一万两千名基层主战步兵共配备了一万八千件七万两千余管燧发排枪步枪。如果加上近卫部队里原有配备的及新增的标准更高的精制五管燧发排枪,此类火器的总数已经多达近两万两千余件。
虽然主力部队同后金主力还未曾交战过,张海却按照最坏的情况做了打算:很显然,如果仅仅是为了消灭某一个对手或准备某一场战争,这些已经比西方火枪或寻常鸟枪增加了一倍标准的“标准装药”还有近一步增加的空间。尤其是在运用黄金子弹并不担心过高的温度式裸露的铅弹烧融的情况下。
扬州城开辟出来来的射击实验场上,张海也以传统中制作比较优良的明双甲外加皮内衬大概五六十斤标准的顶级防护套在了在清乡作战中俘虏乃至不少罪犯的身上。进行着与京师类似的模拟测试。
当以排枪开枪的时候巨大的震动从枪管传递到射手的肩膀,枪声再也不那样清脆,似乎是如同大号的爆竹炸开了花。枪管喷吐出的烟雾也飞喷到几乎一人之远的距离上。迅猛飞出枪膛的那金灿灿的十毫米弹丸飞到七十步外的时候依然没有多少弹道下落的征兆,终于将两层铁甲外加一层皮甲的防护打穿之后让滚烫的金弹入射到被试验目标的**内,远远的传来如同上刑一般的惨叫声。
连续使用同一支枪械的情况下射手不断的更换射击目标,可却发现即便是这种程度的强装药也只能对八十步以内的双铁甲的厚重防护之敌构成威胁。再远就会是如同后世的镇暴弹那样打个大肿包。而到了百步大概一百五十米以外,连明显的肿包也难以给敌人早成了。
很显然:在重防护目标面前,这种十克弹丸的燧发排枪想尽了一切办法挖掘潜力提高威力也只能做到如此。
“敌人没有我们那么多的火器负担,除了比较轻的近战冷兵器乃至并不算重的弓箭之外可以把大部分负重都加在防护上。而我们的板甲虽然精良,在负担了这么多排枪火器之后就不能像欧洲的骑士们那样再加那么多的内趁了。二十余千克的铠甲及衣物对于大部分士兵而言其实已经很沉重。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满足数量上的要求,张海新军主力步兵们的全身甲达不到张海及亲卫们那样优良,仅仅是比普通的铁质铠甲强不少低碳钢而已。一石二斗力的优等清弓在八十步的距离以内依然有不小的概率能够穿破铠甲给战士们带来威胁。
“我们的战士可以在卧倒的情况下展开射击,或者利用临时散兵坑御敌。”刘洪涛在对张海这样说后还是有些沉重。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后金军队中能拉开一石二斗力弓箭的有多少人。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外加严格的训练,并且在资源上没有匮乏之忧,理论上绝大部分普通人都能通过长期的训练达到这个“门槛”水平。如果真的是按“料敌从宽”做为原则,那么八旗主力的几乎所有人都能运用一石二斗力的优良清弓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于中远距离上大部分箭支命中不了目标,或者命中目标时因入射角度问题多数给战士们造不成太大伤害,可剩下的箭矢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相比面临敌军大股骑兵的冲击,我还是更忧虑在与敌军步骑的对射中怎么办的问题。以前我们面对明军的时候不担心这个问题。可如果我们以卧倒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枪械火力,那就意味着丧失同敌军展开长期对射的效率了。如果敌军在我军的射程之外。”正在张海边说边思考着的时候。忽然身边不远的地方一声与众不同的爆破声穿了过来,那是正在运用燧发排枪的一个战士手中的枪管炸膛了。好在自铁护手开始到头盔的全面防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射击时的要领注意乃至枪械瞄准装置的改进也使得火枪光火烟雾对眼睛的威胁几率降低到最低。
新军兵器的锻造乃至黑火药的选拔过程中,标准化的要求一向较高,不过即便如此因为枪管冷缩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在比标准装药再增加一倍的情况下仍然普遍的发生了炸膛的状况。一千一百余次强装药实弹试射,炸膛一共二十多次,六名战士尽管有从护手到全身铠甲带防护可还是有七名战士因此失明或眼部受伤。
对于这种强装药对枪管寿命乃至士兵带来的危险,张海还是忍受了。最后敌军这股势力是队伍前所未有的对手,军工备战时间又不算太充裕。杀伤近百名敌人才有一人非战斗减员的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从江面之上穿来了周松等人的消息:京师陈勇那边儿已经有人传信回来了。
燧发排枪的实验报告张海并不完全担心,自己所准备的双铁甲外加内衬的厚重防护应该是这时代寻常亚洲士兵所能够承受的最强防护了,结果不会比已知的情况更坏。不过后金集团士兵的普遍体质如何,能够承受什么样儿的钝杀伤却是值得关注的了。
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开始队伍上就有一种意见:曾经广泛装备在过去的主力部队,现在的治安军各部中的那种轻臼铳存在威力过剩的问题。以铅弹钝击那些没有全身甲防护的目标时,尤其是抛射杀伤,根本无需五六百焦级别的动能。
第336章 决战筹备
京师方面送来的报告让不少人悬着的心都安了下来。以被俘的后金士兵进行的测试,同扬州等地依靠不少俘获的比较强壮的敌乡勇及罪犯所进行的测试差不多。
如同优秀的投石手发射的投石索一般的圆型石弹才需要数百焦尔的能量和超过一磅的弹丸才能有效的杀伤那些传统披重甲的目标。
而如果采用铅弹,因为受力面积大大减小和风阻带来的能量损失减少,能够把二百克一寸口径铅弹抛射到二三百米级别的大概二百多焦尔的能量就能给那些没有金属板甲的目标以重创了。
在实验中,即便是一百五十米左右抛射距离,大概四十米每秒初速级别的六两铅弹,在命中身披重甲的后金士兵腹部、大腿等承受能力较强的非要害部位的时候虽然没有给那些人造成骨折或内脏受重创等立即丧失战斗力的重伤,却也使其在长达几分钟的时间里都难以恢复战斗力。即便是在给那些人以反抗机会的模拟战斗中也是如此。
人在高度紧张的临战状态的时候的确会因为注意力的转移和激素的分泌使得对痛感的敏感程度小的多,因此会出现很多“战斗到流血而死”的事情。但这仅限于面对箭矢或轻小低温弹丸等等性质的杀伤时。而在钝杀伤面前,即便是高度紧张情况下的人也会感觉到无法掩盖的伤痛。
自去年秋季开始,炮坊的兵工单位新加农炮铸造的任务逐渐减轻后,就开始按照当时提出的要求生产一种工时同九斤弹四百斤身管加农炮差不多的“筐形铜炮”。
这炮的炮身并非圆柱或圆筒的形状,而是很像略长一些的开口大底部小的方形竹筐,更确切的比方是更像一个又长又扁的青铜方鼎,更像一个方口的喇叭。
这种形状的火炮因为比加农炮更容易加工一些,身管的全重就达到了四百公斤左右。原本的打算:张海准备新制出一些一斤重的重型铅弹,这种“铜鼎炮”在装好了足够的弹药后可以如投石雷发射坑那样一次把四百多枚一斤重的铅弹发射出去。
不过这样算起来,在面对十排左右敌兵袭击的时候一次只能干掉三四十余骑而已。面对松散的精兵或是敌骑,十几发杀伤抛射的弹丸命中一人就是很高的效率了,更多被杀伤的还是马匹而不是人。
可如果弹丸的需求只有二百克重的六两铅弹,不仅能应付大量原来辅助部队本来就拥有的弹药及其模具可以继续利用,可以在一轮时间之内发射的铅弹数量从四百枚提高到一千二百枚。一轮开火面对松散冲锋的敌人也至少能杀伤近百人。
这数个月来所生产的“铜鼎散弹炮”已经多达近一百五十门,可以配备到包括独立近卫部队在内的二十五个营级作战单位,每个营级单位都至少拥有六门“铜鼎霰弹炮”
如果像新装药标准的燧发排枪那样允许一定炸膛风险的进行“双份强装药”,每门炮足可以发射足足同铜炮重量差不多的两千四百枚六两铅弹,以覆盖一个营三百米米左右的作战正面近百米杀伤纵深内的近半目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