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不出我所料啊,主力大军一走,周边有些势力就不安分了。”张海不由的笑道。
我们新朝能培养出绝世强兵,而如今一般的公安军面对那些不入流的武装来说自然也早已非夕日吴下阿蒙。”李千兰没有太多的自豪,而是多少有些感慨的说道。
张海又看到这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的一件事:“三个月前藏地的那些人主动请降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了这倒是第一次啊。过去的时候,都是扫除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总有人以为我新朝的力量再强也就是个过去意义上的强兵而已。
“其实前年冬季远征吐鲁番叶尔羌诸部的消息传过去的时候,那些人就没有过去的自以为是了。我们能以一个旅群灭掉一个拥有数万兵力的政权,那么很多看起来山高险阻的地方就不再是问题。”
新朝十一年,在青海不少势力于规模浩荡的西征后续大军面前纷纷被清理之后,藏南一带的势力担心会成为新朝“捎带脚”灭掉的下一个目标,终于成为第一个在新朝没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主动请降的政权。
朝鲜和东瀛等不少地方这一年多时间以来开始有些不太安分起来。不过在少年义勇军开始能够堪当大任的情况下不少地方部队的面貌都涣然一新,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就稳定了当地。
1339第1339章政事概览二
虽然刚刚回到宫中的时候还没有来的极细看这一年来积压的奏报,但是从这归途上的一路了解的情况外加一些有关大事的奏报来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发生什么有危机的大事。两广云贵等地发现过一些三十万两数额以上贪赃枉法的大案,这就是最为严重的一些事情了。落后的政权组织机制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的情况下,过去没有暴露出来的一些事情开始浮出水面。不过这些数额结合犯罪的性质及职位,还不是乾隆嘉庆那种胆大点儿的科级吏员都能捞几十万两的局面,算不上十分严重的问题。当时代政的张林等人都做了必要的处理。替换选用的人员也都是南京府学班中的一些优秀分子。
“我们新朝说是革新天下,其实在很多制度的完备方面连前朝都不如,更别说和两宋相比。在所谓的宫里,我们不过是相当于从一家小康之家的小门小户进化到了大族家规水平而已。还不是那种特别有规矩的大族。完全是靠了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殊优势才赢得前所未有的局面。千兰,我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可按照我以前的粗略构思草拟比思考出了什么规划了没有”
多年的为君经验让张海不像少年时那样自以为事了。自己拥有的优势只是理念上的优势,一些具体的政务方面可能还不如包括李千兰在内的身边一些小女孩儿。
李千兰没有多言,而是把文件柜里一份百余页足足一本书,估算字体和规模大小约数万字的册子拿了出来。
以张海对身边孩子们的了解明白:这些东西绝不会是自己前世写一些那样的凭空杜撰,最多稍有参考,必然是建立在不少的与弟子们之间的讨论交流还有对大量政务工作进行的总结的基础上的。如果说古时一步律法和史书的出台需要几年的时间,那么恐怕这本册子酝酿的时间也完全不算短了。至少应该是自新朝开国之初的时候就开始筹划了。
“过去的政权乃至各种势力和组织,最大的问题其实也同我们现在的新朝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重品级与等级而不种责权和分工。以一个大族家里的规矩举例来说:虽然名义上也有一些分工,但是一件事情,往往大当家之外二叔能说的上话三叔也能说的上话,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以人为核心的派系林立,我新朝这样有理想和朝气的政权往往也不能免俗。所以我不希望我们新朝的组织是一种人身依附型等级制的翻版。”张海的这些话记得对李千兰等人提醒过,虽然这有可能让孩子们的不少心血白费,但张海还是这样提醒道。一开始仔细思索后觉得这种事情还是等西征大军的不少人回来之后再做商议也不迟。可是之前与李千兰先交换下看法,看看身边孩子们的大致思路也无不可。
想到这里,张海就首先翻到了行政区化这一基本构想。
&
nbsp; 重州府而弱省,减少行政区层级化是张海很早的想法了。现在的新朝政治构架,实际上是强大的中央武力与少数核心地带直领县一级的单位,即便以张海及身边的孩子们这种相当于几十个勤政君王的奏报处理效率,仍然感觉到很多方面力所不能及,控制的了“块儿”就管不到“条儿”,在监管能力方面拥有巨大软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也是捉襟见肘。
义务教育体系和集中就学的机制推广之后,学校的主要集中地因为现实的种种制约,一般是局限在州府,这就导致钱粮工商也是以州府为核心,那么行政区化也就必然以州府为核心。北宋五百军州,依据现实及历史因素进一步简化,包括东北等一些新兴聚集地及新开拓的朝鲜半岛北部与越北等地还有新疆等不少地方在内,实际上可以简化为四百个左右州府。相当于后世地级市一级的单位。
中央直属四百个左右的单位,这在后世看来也是有点儿多了,不过对于新朝旺盛的中央集权能力来说,这却不是太大的问题。后世的中央要考虑每一部委不少官员的领导能力,而张海所主张的“中央集权”并不是通过制度上的叠床架屋条块划分来实现就,因此有效监管四百左右州府的能力是具备的。以州府为核心,实际上就确保了在行政能力完备的情况下,整个政治机制有像后世那样管到乡或公社一级单位的能力。
在书册的附录里,李千兰等孩子们还给出了并少精心绘制的图册地形册,这些毫无疑问是整个新朝包括刘栋马辉田彦等人花费了不少的精力甚至是血汗才最终得出的结果。与古时不同的是:县一级单位也有效的实现了边界相临水准的划分,而不是像旧时那样,县往往只包括城郊的一些地方,而其他地方归于上级单位,实践中实际上是出于“三不管”的状态。
当然内,依照张海的思路,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一些备用的行政单位,比如大区。大区无疑是一个大到对中央集权多少有些威胁的单位,但张海以为:这是制度缺乏名正言顺的法理基础,也缺乏领导靠谱武装力量的条件下才会有的事情。即便是这样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川陕或陕甘总督”在历史上也是存在的。在这个层面上只要不是财权法权军权一把抓的节度使,并且也遵循流官制的原则,那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大区的设想李千兰等孩子们和弟子们不敢提,如同兵制一样,这些工作显然还是需要自己来规划拿注意的。不过对于这些事情张海也早有一些大致的腹案,并不是太大问题。
州府之下如果越过县管到乡镇一级单位,那实际上至少平均每个府下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个下级单位,同样是不小的压力。不过张海却觉得:在行政人员认真负责的情况下,下属单位不超百个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这不同于军队组织。
1340第1340章政事概览三
“管的松些也无所谓”张海想到。在张海的看法里,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集权”也并非追求绝对的宰执力与严密控制,有些事情也并非必须通过“宰执”的办法来解决。
行政区化的问题只是一个宪法概述式的开篇,一个组织真正的制度内涵其实应该是权力构架和人员选拔。
张海曾经不知道为什么前世的有些国家在人事制度方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法制可遵循,非选举非科考,这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人治与人身依附那套么可是也觉得这套人治中的“民主集中”也并非全是橡皮图章。不然有些情况下为何暂停正常的组织会议如果是百分之百的橡皮图章,那么像中东某些国家那样搞百分之百或百分之九十九的投票率不就好了么
张海仔细的回忆着一些东西,包括一些现代组织机制等等。不过精通实务了解过不少实际案例的李千兰可并没有这么想。李千兰甚至认为:奏报权的扩大化反而给组织机制的有效运转带来不少的问题。不少情况下,这不并不能阻止一些事情的发生,这不过是让上级更要照顾下级的利益,行动力更差罢了。”也就是如果对上负责变成对下负责,最终的结果是政治体系的本地化、松散化;从而最终政府仅仅论为议事之地的下属机构。最终:控制社会就只能通过资本与传媒乃至一些非政府组织了。
李千兰对于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也没有隐瞒:“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同马辉他们也组织过不少会议。对于一些民间大族的管理经验,官营单位的管理经验也多少有些心得:有些事情如果想要了解的透彻,掌控的面面具倒有可能事得其反。如果我们只看一些治政和经营的效果,以此为基础来定赏罚。把管理权一定程度的小而集中式的下放,反而可以带来更好或者至少上最不坏的结果。只要做为家主的一方能有自己的依仗,能有对局势的足够影响力,而不是像传统帝王那样连真正意义上的嫡系都没有,只能通过太监掌握政权与最基本的宫中武力,能够有效的影响赏罚并且能够保证家主最基本的见识与智慧,那么整个体系其实就能够有效的运营下去。
“你是支持按我们过去那种原则再有一定的改动了”张海询问道。
“可以增加一些非职业性的官僚试试看吧。”李千兰也在这方面讲出了自己的大致打算。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只有流动的水或人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利益集团和派系关系的固化,现代不少西方国家在军队内部的军官关系方面是通过这种办法。旧时的流管制也是通过这种办法来最大限度的遏止官僚自身的问题,只是旧时代的官员体系并没有包括进吏员这个阶层罢了。
张海听到李千兰的
一些话之后也觉得有些道理,就没有按照自己以往那些打算自做主张了。至少在现在,在中央权力体系对地方还有足够操控力的情况下什么机制更好,还有很大检验与调整空间的。
这本经过不少精力的书册也大致圈定了官僚体系的大致规模:旧时的官僚体系下涉及到县一级单位,七品以下官员是整个官僚阶层的主体。一般官员总数规模大概为一万五千到两万人左右。实际上旧时的县衙规模只不过相当于一个人员非常精简的乡级办事处,要把政权扩展到乡镇这一级。并且在基本行政体系之外还把司法体系分离出来,教育体系也当分离出来,那么整个官僚体系的规模就必然着百万人左右的规模了。也就是占人口百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也就是如今新朝经济财政能力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层次性的不同的情况下才第一次有可能维持一个这样儿水平的官吏体系。不计隐性成本,至少也要占用每年六七千万两的开销。
同新朝过去的行政体系相比,当然并不是颠覆性的改动,不过最大的变化是要把司法体系分离出来。这有可能给基层的治政带来一些麻烦,不过张海也觉得至少这样儿的尝试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司法体系的分离筹划我们从新朝四年初的时候就在准备了,至今已大概有七年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负责审判的法官,这方面我们的人才准备已经足够。至少在素养上不会低于那些民间绝大多数水平的讼师,而且能够保证这些人没有太庞大的家族关系,标准形同我们的近卫军主力一般。按照传统的习俗,可以满足县级单位及以上的司法身审判,人数的规模定在三千人左右的样子。我们的筹划是这是个终身制的职业,大概七年一届。这样少则三十年多则五十年的时间就能实现把司法体系从县一级扩展到乡镇一级,并最大限度的增加民众的法律参与度。此外,关于陪审团。。。”
张海没有想到,李千兰等孩子们竟然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提过的陪审团制度。这项制度当然也不是近现代的西方才有,而是古典时代的西方就有一些雏形了。据说古典时代西方曾经采取的办法是直接从三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抽签,张海觉得这个办法还算可以。当然更好的办法是受过新学教育的群体中,义务轮流制。这要不选举或考试之类的办法更能有效的避免其中的弊端。收买或形成利益集团的成本与难度显然也大了不少。让张海更有些惊讶的是,关于陪审团来源的想法,李千兰与自己竟然也是不谋而合。在不少规章制度的草案方面也想定的比较具体。
古罗马时代以来的西方司法制度当然没有从集权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些问题。因此李千兰也建议,这项制度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无限制的全国性推广。而且一些暂时不适用的范围与情况也都大致一一列出。
1341第1341章政事概览(四
首先是“主权在君”的政治理念,身为新朝天帝之使的开国之君及其所授命的第二代君主有权否定任何层次上的司法审判结果,即便立法也是“由君所出”。制定游戏规则却没必要自己遵守,“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权”说起来虽然不好听,但这却是集权政权影响固化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
主权在君的政治理念当然也延伸出:内外情报及一定级别以上的中央官员的司法审查由直属君主的特别庭来进行。包括近卫部队在内民事刑事等非安全范畴案件并不在特定的保护之内。
一般内外情人员及广大军队基层的违反犯罪案件按照现代一些国家的规矩来说也可以超脱司法系统之外,不过张海却觉得那样并不合适,也没有那个必要。拥有明确法统并且地位还相当巩固的君主社会,并不需要收买拉拢整个行政层面的“体制内”。至少要做一个军队有可能衰败带来危险的评估。
一个现代国家,甚至是一个第三世界政权,用子弹喂出特等射手级别的“近卫部队”外加一定的技术兵种就可以保证军队拥有最低限度的战斗力。然而在这个时代,军队战斗效率要是衰败起来那是很没有底线的。单靠炮兵也未必能够解决全部问题。因此张海并不愿意让整个公务员体系及军队体系成为一个独立的民间法制系统以外的体系。
张海也对身边的孩子们提过后世诸如“三权分立”之类的概念。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在政事经验上已经不在理想化的很多小女孩儿们却都明白:至少立法权还不能与行政权分离,否则,整个“主权在君”的集权政治体系都会发生动摇。司法与行政权一定程度上的分立,已经是在权衡各种利弊之下所能的最大妥协了。
确定了“两权分立”的行政区化与政治构架之后,就是流官制的一些原则了。
比如:谁去那里当官,考核的规矩和原则是什么,几年轮换。
在旧时,一任地方官少则三年多则九年,不会在一个地方很长时间。这显然是脆弱的君权之下为了防止地方的做大不得已的一种手段。李千兰等孩子们结合这些年来的治政经验,认为三年的时间其实只够地方官熟悉一个地方的基本情况,刚刚建立起个人的势力范围,要真要有所做为,没有五年以上的时间是很的。如果任期只有十年,那也会在稍有一些权势的情况下就存在“知道你要走”的问题。
因此确定考评以年计、末位淘汰制、中央机构的民意调查也是重要辅助性参照依据。一知府知州在不犯错误不被处理或者有特殊情况调动的情况下通常为十年。削弱“熬资历”这个说法和对中间官僚体系的替代。
这样的前提当然是君权或中央层面的调查能力及政务处理能力非常强才有可能。张海有信心在自己在位乃至自己下一任君主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新朝旺盛的
中央权力。其实不少古代王朝也都能做到这一点。古代王朝要考虑几百年的长治久安,而就张海的看法来说:如果半个世纪或一个甲子整个社会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就证明自己在这世的目标失败了。
这些事情就不像之前那样基本构架那样简单,而是花费了李千兰等人不少的经历来确定规则。
最重要的人事选拔与安排上:张海和李千兰等人都没有打算过多的冒进。依然最终坚持新朝四年的时候所确立的两个原则:第一,官僚体系不能成为宗族势力把持的对象。大族背景不得入官。必须由海外的军功并且是南京特选班的成员才有资格成为知府及以上官员。如果不这样决绝而仅仅是改革下科举制度及内容而已,那就不能从根本上革新数百年来的政治格局。第二,张海不迷信西方,也不迷信中国传统中集权体系那套原有的原则。在坚持整体中央集权和流官制的基础上,也不忌讳吸取其他体系好的一面。比如一定程度上的司法独立和极为有限的民众参政。比如州府一级的行政掌官虽然受到种种约束而不是封王,但实际上也拥有更大的权力,要比旧时的知府知州更强一些。比如拥有州府以下非要害领域的人事权。
近现代警察体系在理论上属于司法体系的一类,不过李千兰等人其实还有张海在内并不完全迷信这一套。在这个时代,行政工作和警察体系是很难分开。特别是对于政府要起到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来说,在司法审判独立出去的情况下如果也把检查权和警察权也独立出去,那一系列政务的落实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就会面临问题,恐怕又会回到“黑社会理政”的路子上去。
而警察真正脱离与军事需求的关系,在这时代也显然不具备条件,因此李千兰最终还是没有打算对公安军体系动大手术,张海也同意这一观点。
至于新朝的军事力量体系,在回师之前张海就早有规划,稍做修正后也对李千兰等人谈出了看法:用于野战和做为中枢的近卫部队大概维持在七万到八万人的规模。并且可以分成一百个左右的营战斗队。如果近卫体系的兵力太少,如牙兵牙将或早期奥斯曼近卫军那样,后患实际上是不小的。而如果太多,君主层面就难以有效的控制。因此以最大规模的投资武装起来的数万左右的近卫部队外加炮兵海军等独立技术兵种构成中央军体系,在不缺马匹和机动能力的情况下实际上也已经足够了。
至于旧疆以西的西域还有复员辽阔的新占领地区,此时新朝还没有真正巩固的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相关情况显然要靠刘洪涛那里送来更多的情况与资料才能进一步的做决定了。
就这样,在回宫之后的连续几天时间内,张海暂时没有如一些人预料中那样松懈下来,而是花了不少的经历把这一年多以来积压下来的一些重要事物进行了核实与批准,确定了新朝未来少则二三十年多则五六十年内的组织框架。
1342第1342章无缘枭雄
宋子悦等人的料想其实也没有太大的误差。张海回到西院之后因为有一年以来不少要事要等着处理和最终决断,着实忙碌了数天,可也就是仅此而已。仅仅五六天的忙碌之后,张海就体现出这次西征之后对待生活的想法和态度同过去大不一样了。
最寒冷的冬季过去,南京城的早春似乎也比北方来的早些。二月的时候天气虽然还有一丝凉意,但也已经没有给人以严冬时那种湿冷的感觉了。
忽然有一天张海召集了这一年多时间以来留守在西院的四十余个孩子们来到了宫城以外的杀破狼谷,说是有什么要事想商。
多年理政也外出接触过一些人办过一些事情的情况下,李千兰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心思单纯的女孩儿了。不知怎的,她似乎从张海的身上感觉到了一丝异样与危险的气息。也不由的做了一些并不算太妙的遐,想。
西征结束了,整个国家也将要走向正轨,自己这些陪伴着张海多年的小女孩儿们按这个时代的规矩来说也大多到了要出嫁的年级了,不再是过去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小女孩儿。怎么处理与李千兰等人的关系实际上也曾经是张海颇为烦恼的一件事情。
平心而论,李千兰曾经设身处地的想过一种比较坏的可能:自己了解有关新朝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就算张海乃至整个新朝更注重“阳谋”,对于一些不必要保密的东西没有那么高的保密意识,那么让自己与这些姐妹们安静祥和的去走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当然,这只是得到消息之后的其中一个念头而已。
而当李千兰得知这四十多个姐妹都是新朝元年以前跟随张海已有不少时的那些“战友”们。对那些新朝五年左右才入宫的新一代的小女孩们宣布等老一批的姐姐们在宫中期满,要出宫妥善安排,并且这些人还不包括自己的时候,这种猜测虽然没有确定为事实,也引起了更大程度上的怀疑。
最初的时候李千兰有些悲伤不与甘,可是想起了当年的一些事情,特别是西征之前张海临走之前的那件隔阂之后,李千兰却平静了下来。回想起自己与其他姐妹们这短暂的一生虽然还未及成年,却拥有了历史上绝大多数名将重臣都不可能拥有的传奇经历,并且为新军与新朝立下了累累的功绩,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越是这些年来跟随在张海的身边见到种种事迹,女孩儿们越是相信,圣主“天帝之使”的身份并非一种虚言。
“圣主,让我也跟随姐妹们一起走吧我知道这件事情对外不太好解释,其实这件事情我也早已有所准备。。。”不仅仅是这样说,李千兰在通向杀破狼谷的地道内,也最后一次向张海坦白了这些年来的一些事情,包括对张海的真心。
让李千兰没有想到的是:张海竟然直面而且承认了一切:“这十余年来,我也经历了少的事情。这样做,是实在不想希望今后亲眼见到我不愿意见到的一些悲剧。你放心,我不会让那些女孩儿们走的不
明不白的。。。”
听到这样儿的话,一向坚强的李千兰也再也忍受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杀破狼谷内,当那四十余个孩子听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绝大多数女孩们都感觉到前所未有悲伤,还有一丝遗憾。低低的哭声布满了杀破狼谷西北之地小小院落。
不过,也有一名女孩儿在哭过之后却勇敢的站了起来,目光里没有其他人那些依恋,只有一丝气愤与决绝。不过这种神色也就是稍纵即逝。那个女孩儿重新低下了头,鼓起勇气来到了张海的面前跪到在地抱住了张海的腿部似乎想要哀求些什么。
张海一开始也有些悲伤,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有些过分了,不过此时的张海在某些方面久病成医,自从归来的船上那件事情之后对于不少此方面的危险都有了下意识的反应。因此,当这个女孩儿的手摸向自己那依旧还有些旧痛的敏感的时候反应迅速的一把抓住了那个女孩儿的手腕,没有用太大的力气,就让那个女孩儿一阵痛苦的呻吟,过了许久之后才缓解过来。
“张海姐妹们当初真是瞎眼看错了没有想到你竟然是这样儿一个人我不知道天帝选你这么一个人几是怎么打算的,却后悔没有在过去早一点儿趁你不备送你上路”
这骂声可让李千兰在内的不少女孩儿们都有些惊慌失措起来。
“杨莉你再说什么”
“对,我们其实早就知道有这样一天,我们愿意”
这时的张海似乎心中也有些愧疚的坚持不下去了,如同逃离什么地方一样飞快的跑出了院子,却没有什么人跟来。
“不要哭了我们姐妹们一起上路吧再耽搁下去只是徒增伤心烦恼而已,没有必要这样。”说着,李千兰看向院子里的桌子上早已准备好的茶具,端了起来。包括在之前杨莉在内的女孩们这时也都反应了过来。因为除了这种选择以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大概也就片刻功夫之后,几十名女孩儿们就感觉到了一丝腹痛,并且意识也开始模糊起来。
“没有想到,死亡的感觉也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痛苦。。。。。。”
大概也就不到一刻种左右的时间,一些勇气差一些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自尽的女孩儿也不得不做出了最后的决断。整个杀破狼谷的院子里就此再也没有了哭声。
这件事情也让张海不由的心有余悸,使张海明白:自己永远也成不了某些戏文和中那种心狠手辣的反派,自己同样永远也成不了一个承担天下重责的枭雄。
“我不是没有想过要你们的性命,可是我却不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我也只能做出这种退而求其此的选择了。绝不可能让你们在这样儿的年纪就死去。。。”张海在事后自言自语道。
第1287章 海上对决三)
见到本不是爆炸弹丸的重霰弹在积累到一定的火力密度和数量的情况下竟然如同打出了连成一片的扬尘,甚至把不少地方的地形地貌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了,本来没有排并上岸打算的一些法国人也有一些心动。
“在这前所未有的火力面前,敌军不管在这连绵十余里之内的范围内部署了多少兵力,都一定会遭到重创的!”一名法军舰队指挥官在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一阵岸上的情况之后说道。
“我们还是小心一些吧,新军主力在之前的不少胜利,就是因为出忽意料的强悍。而且我觉得在天黑之前我们应该远离。”
“他们的这次远
征根本没有舰队伴随而来,自陆上而来的这些敌人难道还会有内河临时征集来的船只来给我们这全所未有的舰队带来威胁么?”在西班牙精锐核心主力遭到严重失败的消息传来之后,法国人对于西班牙人也没有之前的那种恭谦的态度了。
“我们排小部队上岸看看吧,如果残敌依旧暴露出惊人的战力,我们就用猛烈的火力继续来把这片土地翻耕一编就可以了!”此时一名英国舰队指挥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却严肃的说道:“当然这样的行动也应该由各方共同承担。。。”
就这样,拥有十几万海上大军的庞大舰队还是能够轻易的凑出大概四千人左右登陆兵力执行这种岸上任务。在这个水手与陆战队并没有太过严格区分的年代,这些“陆战队”就算遇到较大的失利甚至是做为弃子也不接受的,
而且这四千人往往也是对舰队战斗力影响最差却也勉强合格的一些备用步兵中抽调,法国那虽然规模庞大然而海军素养却比不上西班牙与英国的海军舰队就成为了承担这方面任务的主流。
在此时的欧陆也普遍出现了人力螺旋桨的情况下,西班牙人也在决战前为其他国家的海军配备过一些小型的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