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被扔了下来。在马上抛出的重显然扔不了多远,可是如果算上在快速骑战中在地面上让敌兵难以做出有效反应的距离,却足有三十到五十米左右,略超过骑射追击的有效射程了。

    当逐步转入反扑的奥斯曼人骑兵队伍遭遇到那如同地雷一般时不时炸起的硝烟和弹片的时候,不少有经验的将领们就已经知道:想要反杀这些强敌似乎是不可能了。

    不过为了让奥斯曼人损失两万多匹马还有几千名官兵,新军主力部队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五百多名在敌骑箭雨与骑射之下被打落马下或因此丧失了马匹。这些掉队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几乎免不了被追敌最终杀伤甚至是出现了零星的被俘。

    当五万余名敌军再反扑之中于连绵不断的排与重的攻击之下伤亡超过一成,并且损失了两成左右马匹的时候,不得不放弃了全面反扑。打算以部分兵力继续追敌而另一部分主力打扫战场后撤退。

    暂编第五师的新军主力部队在高海量等人的指挥下则展开了最后一轮的排与迎击,终于迫使反攻的奥斯曼主力骑兵暂时放弃了连续反击。

    也就在这短短数分钟的时间内,大部分打空的燧发排轻待发铳重新填装好了火力。战局终于开始向着有利于新军主力部队的方向发展。平均每人重新有了三十管左右早已填装好的弹药的时候。高海量命令队伍专入反攻,甚至逼近到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向奥斯曼人展开火力。当然,攻击的目标还是奥斯曼人的马队而不是失去马匹的敌兵。

    这次反攻给予奥斯曼人的杀伤并不多,毕竟从六十步外射来的小口径铳弹丸很难给负责迎敌的奥斯曼其宾带来多大威胁,却最终又让万余名奥斯慢人失去了马匹。

    三万左右的奥斯曼人残余力量还是最终在断后部队的掩护下撤出了战场。双方骑术和骑兵交战经验乃至兵力上的明显差距还是让高海量的人想要歼灭这股敌军终究是要付出不少代价。

    而因为丧失马匹而被迫留下来的敌步兵绝望的聚集起人手,展开了一次自杀性的突击,却最终连连第二旅一个旅以下马步兵队伍为主的两千人所进行的围剿也无法打破,落的如同那些在之前的战斗中陷落入敌群的新军官兵类似的命运。

    解决完敌军步队之后的暂编第五师官兵重新展开了追击:就这样,在不惜代价的袭扰与鏖战中第五师机动部队终于赢得了对残敌的全面优势,并最终将分路突围的奥斯曼人于天黑之前围困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几个渡口之上,只有一些零星的残敌逃亡了南面那并非土耳其人核心聚集区的地方。

    奥斯曼人骑兵主力的这次集中兵力的突袭,最终以穆拉德四世所率领的少数主力最终渡河突围,而大股力量最终被歼灭而告终。在这次作战中暂编第五师付出了将近三千人左右伤亡的代价,并且还损失了数千匹优良的马匹,是伊斯法罕城以来的又一次恶战,不过战前的预期目的还算初步达成了。

 第130章 突击先锋

    快速的通信联络还有靠谱的前出侦察人员其实是新军主力部队在无形中相比这时代大多数队伍所拥有的优势。在数百里外南翼暂编第五师群同奥斯曼主力骑兵集团作战结束刚刚不到两昼夜,率军行进在中路马拉蒂亚一带的张海所率领的队伍就已经收到了有关南路战事由人员亲自传输的文书情报。

    马尔达临近地区的会战暂编第五师在连续多次大规模作战中伤亡减员三分之一左右,还损失了过半数的马匹,但终究以还算顽强的战斗作风给奥斯曼人集结起来的主力集团以歼灭性的打击,留下了对手三分之二左右的有声力量。

    穆拉德四世虽然率领几万人马逃了出去,但给可能将要展开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压力终究不那么大了。

    马尔达附近的几次会战之后,奥斯曼人丧失了与新军主力部队交锋的勇气。在大军的扫荡过程中所遇到的抵抗也比以前少了不少。

    更多已经了解到新朝远征部队之强悍的土耳其人滚滚向西而去,形成了依旧壮观的逃难大军。

    而此时的张海也有些改变了注意:主力按常规行军,先锋部队执行突击任务的想法显然有欠周全的考虑。要给予敌人以无法承受的损失,就必须加快进军的脚步,而不能让这奥斯曼心腹地带的土耳其武装聚集到伊斯坦布尔附近的海峡地带,以免给先锋近卫部队带来过啊的压力。

    “全军要加速前进了!我们不能比那些逃难的人都慢。”张海最终下定决心道。

    “要全军各路主力像暂编第五师那样以马队展开前进么?”承担期管理日常业务的小慧兰问道。

    “对!全军轻装前进。中央纵队没有携带过多的炮兵,考虑的也是这点儿。老营由暂编第一师群担任护卫就可以了。其他几路人马都要像暂编第五师那样的灵活运用骑兵机动力量!”

    张海确信:在歼灭了土耳其人的主力骑兵之后,土耳其人已经暂时不太可能集结起更大规模的机动力量用于对运动中的新军进行反扑了。只不过处于谨慎起见,还是在以辅助部队和工匠营为核心的老营附近留下一个暂编师的力量

    在新军主力部队以骑兵机动力量为核心展开前进的时候,不过数天的时间就逼近了曾经奥斯曼帝国的心腹要地安卡拉附近。

    此时的安卡拉虽然因为远方传来的消息而陷入了惊恐之中,可是却没有料到新军主力部队竟然以这样快的速度赶到了。

    最先抵达安卡拉一带的正是刘洪涛所率领的近卫先锋旅主力。精悍的近卫先锋旅主力尽管没有携带太多攻城炮火,但还是在得到张海派出的通信联络人员默许的情况下闪电般的攻占了这个并不算太大的心腹要地。

    攻城的过程没有多少波折,就像当年起事时的那样。整个近卫先锋部队以不过三十余人伤亡约十余人战死的代价就攻占了城头并杀伤了企图富裕顽抗的上万名守敌攻占了整个安卡拉。

    近卫先锋部队的强悍、此处已不在是奥斯曼人的防守重点仅仅是一个方面,在另一个方面,远离新朝也从未接收过多少新朝四年前后的叛逃人员的奥斯曼帝国在守城准备上与波斯人遥远的距离也是重要一个方面。在多年未受到战争威胁的安卡拉一带,城头上就是连当年对明军作战时的那些临时的城头堡垒都少见,让在精确而猛烈火力的掩护下攻上城头的近卫先锋直接以抬炮兵往往就能轻易的将整个一个城头方向上的守敌击溃。至于部署的城墙内侧兵力与火力,缺乏与新军主力部队交锋经验的土耳其人就更加没有这个意识了。

    率领近卫先锋部队的刘洪涛却没有对此感觉到怎样的欣慰,因为在近卫先锋部队已经暴露行踪的情况下,必须尽快的对向海峡方向展开推进了。

    刘洪涛在攻下安卡拉之后仅仅是简单的对俘虏的守敌进行了甄别处理,销毁了缴获的大部分装备并处决了不少的土耳其军官,甚至连对整个城池进行彻底的搜剿也做不到。只是强征了数千匹民马之后就不惜马力的以最快的速度向西展开了急行。

    近卫先锋旅的马队在并不算平坦的山间进行不计代价的急行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连队掉队并遭到了残敌的伏击。不过因为近卫先锋部队优良的防护装具和强悍的战斗力,缺乏足够准备的伏兵并没有给队伍带来太大的威胁。

    在近卫先锋旅自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出发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急行之后,全旅官兵终于临近马尔马拉海。在队伍集结兵力向伊斯坦布尔海峡所濒临的要地展开最后的行进的时候,终于遇到了还算有点儿规模的土耳其人的阻击。那正是穆拉德四世所率领的队伍。从马尔达附近的战场渡河突围之后,穆拉德四世所率领的三万余骑兵主力几乎是连夜西逃,可却在抵达海峡附近休整不到一昼夜时间刚刚开始准备渡海返回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就遇到了近卫先锋主力的追击。

    “陛下!快上船吧!”经历了马尔达一带的大败,土耳其人已经知道那远征而来的新军是拥有怎样令人恐怖的战斗力了,就算这些人是轻装而来,可数千规模的新军主力绝不是三万土耳其骑兵主力与两万多刚刚临时拼凑起来的地方步兵所能应付的。

    “这是海边儿不是内陆,敌人没有远征的舰队跟随而来。。。”性格一向强硬的穆拉德四世还想说些什么。不过身边几名亲信却苦劝道:“我们先暂时撤到岸边不会给大军带来怎样的动摇的!这些追来的敌军必然是强敌之中的精锐,我们绝不可轻视。。。”

    这时不少几名探马飞快的从前方返回到了临近海边的土耳其大军营帐之中。

    “不少让你们这队人先撤回来么?怎么只回来了这么点儿?”见到亲自负责侦察的亲兵们在并非轮班的时间返回,穆拉德四世问道。也预感到了有什么不妙的事情将要发生似的。

    “陛下快撤!前来的敌人是远非马尔达一带我们遇到的那些强敌的精锐。。。”逃回来的亲兵急忙的说道。

 第131章 滩头敌阵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人造船业的中心,在马尔马拉海至伊斯坦布尔附近的海域一带时刻停留着规模不小的船队。有民船也有大量军用舰船。

    新军抵达这连同大西洋的水域之前,就是张海的印象里也曾觉得这距离欧洲比较近的土耳其人文艺复兴时代一定在各方面的近代化程度上高出东亚一筹,造船也不会例外。

    可是当负责侦察的热气球升空兵用望远镜仔细的看到那些土耳其人的船队的时候,之前的忧虑一下轻了不少。

    虽然距离很远,不过有着丰富经验的空中侦察员们也大致能判断那些船的型制和大小。土耳其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连福船都不如的桨帆船。只能说在桨帆船这个方面,土耳其人相比明或许强不少,然而这些船中似乎就没有多少适合远洋航海的,比较大的也不过民料**百料折合二百吨左右的级别。在航海技术上,土耳其人明显的落伍于西方了。当年同荷兰人交过手的张海知道:这种桨帆船即便各方面的性能和规格完全不差于同规格的帆船,在防护水平和火力安排上也会明显逊色于西方军舰。不会有多少的剩余空间和船体坚固度用于安装有威力的火器或是专职的战士,在火力和机动性上明显不能坚固。凭借这样的水师居然没有像当年的大明那样被西方人航行到家门口挑事。不得不说这和伊斯坦布尔附近的海缘地势有很大的关系了。

    土耳其人的船只虽然不适合水战,不过似乎在登陆运输方面多少有些独到之处。上百料的船只可以随意的靠近到岸边的很近的地方。地面上土耳其人溃败下来的残兵骑着马匹分奔到船队比较聚集的一处海滩附近。

    这样,在伊斯坦布尔海峡以东的一处滩头就形成了以百余艘百料到八百料左右的土耳其人战船为核心,连绵四五里、纵深不过六七十步左右的蜿蜒曲折的滩头阵地。

    上百艘土耳其人船只上大约有万余名水手和士兵,也都以重火器摆开了阵势随时准备应对新军精锐部队的挑战。

    按照已经撤退到船上在远处观战的穆拉德四世的看法:就算那些新军主力部队再为强大,在海滩上依靠水上船队的强大火力也是可以有效抵御来袭之敌的威胁的。因为那坚固的船体可以抵御绝大部分铳弹和霰弹的攻击,对于陆上的敌人来说实际上相当于可移动而难以攀越的堡垒。可以毫无顾及的展开射击,而敌人的铠甲再为精良和坚固,恐怕在那些船头之上火器手们的重火绳开火射击之下不死也会被打的伤残。

    就这样,在新军主力部队逼近到距离残敌盘踞的海滩大约二百步到一里左右距离上的时候,停泊在海滩之上的土耳其人船只上的重火绳手与炮手们就开始展开了射击。因为在停泊的情况下有陆地为支撑点,在不算太大的船上将人员集中在东侧的一边也无需担心船体失衡。万余名土耳其人的船只犹如连绵数里的堡垒,不断把重霰弹和重火绳弹打了过来。在接近一里远的距离上这些猛烈的流弹也能飞溅起阵阵的土花烟尘。

    而在靠近海滩的船舶后面,还有不少土耳其船只从两翼展开抛射的火力,而在海峡内并不算宽阔的海面上靠近对岸的方向,还有不少船只准备随时增援过来,或是做为后备队或是登陆反击。

    刘洪涛却并不为敌军的阵势所威,官兵们也娴熟的按早已布置好的几种情况和应变方案在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后就展开了作战队形。尽管敌军的重霰弹和重流弹在这个距离上也不能对身船精良而又轻便铠甲的近卫先锋旅的官兵们带来多少威胁。

    在逼近到距敌前沿阵线大概二百步约三百米距离左右的时候。先锋旅第一梯队的官兵首先前出并匍匐前进。近卫先锋旅的官兵们因为比一般主力部队更为强大的战斗力,迎敌时的标准队形甚至不是单列或双列的散兵线,而是相隔不超过三丈左右的三人制战术小群,以三人为一战斗小组。后方梯队则在十丈以外的地方上,总的战术队形更为分散。而且整个队伍摆开的阵势似乎如同十数万大军一般。

    连绵不断的远距离开火中,土耳其人打出的数万枚重霰弹和重火绳弹大概只造成了先锋旅官兵约十来人左右伤亡。主要是远距离被流弹命中头部造成的伤亡。不过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就算是这种性质的伤亡也不是致命的了,而近卫先锋部队也在这个距离上展开了还击。

    西征以来经历过多次战斗的张洋不仅仅经历过像这样的场面,还经历过不少近战与肉搏冲击。排除对于死亡的态度不说,在真实的战场上也逐渐了解了什么样儿的情况可能面临难以承受的危险,什么样儿的情况是相对安全的。远处的敌人打出的阵阵火力看似猛烈,只要在这个距离上有效压制住敌兵就没有什么威慑力。此时的张洋也获得了自己的“后装线膛胎炮”,不再担心在这个距离上火器弹丸的威力不够了。张洋侧着身子完成了给后装胎炮的装弹之后就把炮口瞄向了敌船上方大概不到两丈远的船帆高度上。在扣动扳机的时候,猛烈传来的后坐力几乎把张洋的整个身体都向后推了一寸。在平时训练和过去的实战中张洋就已经了解到:这后膛胎炮相比那种特制弹丸的线膛其实在这个距离上的精度上依然要逊色不少,也就比一般弓**的精度略好些,可这后傥抬炮巨大的威力完全弥补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抬炮在命中一里以内的敌船或是城头的时候会打出明显的窟窿或崩飞一些东西,使得自己能够有效的估计自己到底有没有命中目标,即便在群战中也是如此。

    在三四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土耳其人的铳炮难以给铠甲精良并且还是依托掩蔽物卧姿开火的近卫先锋带来多少威胁,可抬炮手们发射的几两重的弹丸却几乎弹无虚发的钻入了敌船之中。

 第132章 滩头敌阵(二)

    在一线展开的近卫先锋官兵包括张洋等二百余名后膛抬炮手与五百名线膛抬炮手,还有负责掩护的七百余名神箭队官兵。主要攻击敌船的是抬炮兵,而神箭队官兵主要负责应付敌陆上残余还有海上增援过来的敌军可能的反扑。

    包括实战射速明显较高的后膛抬炮手在内。整个一线的近围部队官兵打出了相当于千余门抬炮的火力,在第一分钟内的多轮齐射之中就把近三千发线膛重弹射入了滩头上的敌船之中。几乎每艘敌船都遭遇到了多则四十余发少则二十余发线膛抬炮的轰击,这些弹丸还大多命中在射口附近的位置;猛烈的火力一下就让岸边敌船上喷吐着烟雾的重火铳和轻炮沉默下来。

    不少土耳其人在远处的敌人第二轮猛烈的开火就选择卧倒在船板上等待则命运的裁决,可即便如此也不能避免在后面几轮猛烈的抬炮火力中几乎每一次都有人被透过那刚刚可以当住普通火绳弹船板飞入进来的重弹打的血肉横飞。

    见敌船上的炮火被立杆见影的压制下来之后,整个近卫部队先锋毫不犹豫的展开了向前快速而有序的逼近,并没有多少迟疑和犹豫。当掩蔽中的残敌打算趁此机会攻击的时候,就遭遇到了负责掩的线膛抬炮手们精确而猛烈的还击。

    相互掩护之下的近卫先锋部队很快就逼近到了距离前沿之敌大概百步左右的距离上。第一梯队负责掩护的神箭队官兵在这个距离上可以精确的射中那些在前沿站起身来展开冲击的敌人了,就算是一些灵活的散兵没有被来袭的第一箭射中,也躲不过整个战线上身箭队官兵们在自己射程控制区内的联射。而在一线的线膛抬炮手与敌船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就算是射击精度明显有限的张洋等后膛抬炮手也可以把弹丸准确的射在不超过窗户散布范围内的区域内。在经过了几轮试射之后,就通过随着海风而来的隐隐惨叫声确定了船内的敌军是不是主要分布于桨窗附近的甲板之上。在这样精确的轰击之下,不过短短的几轮开火就让船内的敌人重新混乱起来,不少人甚至躲避到了压舱物所在的船舱之内而放弃了随时准备开船或反击的打算。

    就这样:在近卫先锋部队的线膛胎抬炮手的掩护之下,一线的神箭队官兵也开始战起身来展开向前沿之敌的最后攻击,直到逼近到距离一线之敌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在这个距离上虽然还不能确保以很高的命中里有效直射头靶,可是连绵数里范围内的数百名神箭队官兵可以保证在每十丈左右之内只要有敌军冒头就会遭到精确而猛烈的多张弓集射。

    在这个时代对于一般训练有素且武器合格的官兵来说,火器的实战效用已经超过了弓箭。可这却是在双方军事软实力乃至训练差距不大、防护装具也没有太过**水准的队伍来说的。而对于此时的奥斯曼人与近卫部队先锋来说:从防护到实战心理素养政治觉悟再到训练水准,多各方面累乘起来已经形成了压倒般的优势。

    此时滩头敌阵两翼上的土耳其人似乎远远的看到了战机,一名土耳其将领不由的暗骂这些滩头上的胆小鬼、竟然在拥有当面之敌十几倍到几十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胆量发起一次冲击。

    “像这样奇怪单薄的散阵?怎么那些人就不知道反击一次?既然他们被吓破了胆,这个机会就交给我们好了”说着就让身边的旗手下达了准备登岸出战的命令。

    土耳其人在两栖作战方面还算是有一定的底蕴,在平底的船支靠近岸边的时候,长长的板子搭上了岸。船内做好准备并且有过海训的马匹甚至可以直冲上按。就这样:早已准备好从两翼展开冲击的奥斯曼骑兵就这样展开了突击。企图给那些岸上极为自大的东方恶魔一个清醒的教训。

    负责突击的土耳其人主要由四十余艘在原有登岸船队两翼继续展开的船只来进行。一次形的就登岸多达两千余骑从左右两个方向上展开了包抄。直接进攻那似乎看起来毫无戒备的侧面。

    可是当上岸的敌骑逼近到侧翼百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连绵不断的箭支就如飞蝗一般射了过来,虽然并不算密集。但仅仅两翼在有效射程内临敌的不到二十名官兵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六七十支箭射想了飞驰而来的敌骑。很短时间内就把两翼的各五十名敌骑放倒在敌。不少负责掩护后膛抬炮也开始从很远的方向上展开了还击。虽然无法保证弹无虚发,但对于这种冲击中的对手几乎在第一轮开火中就以百余枚线膛重弹打倒了左右方向冲过来的二百余名敌骑兵乃至更多的马匹。土耳其人的大队人马就这样为之一顿。

    少数勇敢强悍的土耳其精兵还是冲到了三十步以内的距离上。但在这个距离上,神箭队官兵在数秒之内就能连续将三支箭射出去,继续给予冲过来的敌骑以猛烈的杀伤。

    在伤亡损失多达两成并有更多的马匹被威力强劲的箭矢所命中之后。整个气势汹汹的进攻一下因为马匹的混乱在距离近卫部队官兵们不远的距离上停滞下来。而接下来的,就是这些土耳其残敌的彻底崩溃。两翼的数十名近卫部队官兵仅仅以数人负伤为代价就让土耳其人在两翼的袭击崩溃了,损兵将近千余。

    几乎与此同时:中央位置上的近卫部队官兵也向滩头上的残敌在掩护之下展开了最后的扫荡。中间位置上的百余门后装线膛抬炮和其余前装线膛抬炮手负责压制逼近过来的敌船,而第一梯队的弓箭手负责压制卧倒掩蔽在滩头的残敌直到很近的位置上。而第二梯队负责投掷重的和近战的近卫先锋旅战士开始对数里滩头上的残敌进行逐一的清剿之战了。

 第133章 决战海峡

    残敌盘踞的滩头之上,近卫先锋旅的神箭队官兵与重手的相互配合几乎使得清剿的战斗边的一边倒起来。不少卧倒在海滩上的残敌想要站起身来投降或者喊什么话,也会被二十步外射来的重箭精确的贯穿整个头部或****;又或者在如同飞蝗一般的重爆炸之后不得不躲避的情况下伤亡于近射的重箭之下。

    而海面上土耳其人的舰船在遭受到不小的打击之后,被近卫先锋旅的抬炮兵基本驱逐到了两里以外靠近对岸的位置上,再也不敢轻易的逼近了。最多只是象征性的在那个距离上抛射出一些并没有多大威慑力的炮火。这些炮弹中的实心弹速度慢到松散的官兵们可以直接躲避。而那些在这个距离上飞过来的轻霰弹即便命中在头盔之上往往也不能将人打晕。

    张洋在重新的编组之后已经成为了一名近卫先锋旅战斗小组的组长。虽然神箭队官兵在不小的领域能起到的作用不小,可综合作用也无法与后膛抬炮手相比。在作战任务上则以后膛抬炮手为核心了。

    即便是在新军最精锐的部队中,上下级之间也远远没有同届兵之间那么融洽。不过从社会底层走来,在新朝的直接影响下才逐渐成长起来的张洋却是个例外。

    对于下级,他觉得自己还没有摆谱的必要,而况自己加入新军精锐部队的时间比经过长期教育的神箭队官兵们小多了,同配属过来的神箭队官兵也更像是平级的战友。而且身为近卫先锋旅的官兵,如同前苏联的特种部队一样,平日里的日常生活管理也并没有针对新兵那样的严格了。因为战争的考验已经证明了每个士兵已不在是那种需要用强制力来进行塑造才能成为勉强堪战炮灰一类的人。

    “没有想到那传闻中火力猛烈的西洋一带的水师竟然是如此的不堪。”战斗结束后,张洋不由的笑道。

    可身边其中一名神箭队的老战士却叹道:“真正意义上的西洋水师到没有弱到可以轻易被我们的地面轻装部队击退的地步,而是这土耳其人的水师太为不堪,连当年大明水师及亚洲附近的那些海盗的实力都没有罢了,竟然连一艘远海的船也没有。”

    “听说你当年跟随王新盟在南征北战的时候参加过南洋之役,同那些远海大船交手过。后来还去过万里之外的东洲?”张洋有些兴趣的问道。虽然相处时间还不算长,不过对于这两名战士张洋也多少有一些了解。

    “去过,还跟西班牙人的水师激战过。”

    “那西班牙水师还有那些海盗同这些土耳其人有什么区别?”张洋饶有兴趣的问道。加入新军部队以来张洋在远征路途中逐渐成为优秀的近卫部队战士,可在新军一般主力部队都是必修课的战史研究教育方面却缺客很多了。

    “那些海船首先的特点就是防御力坚固而不容易摧毁。我想:如果今天这一仗我们面对的如果哪怕是当年那些海盗,恐怕就不会这么轻松了。没有威力更大的火炮,那些敌人在遭到压制的时候就有可能躲避在压舱物之中,火炮在我们的压制下无法近距展开也会利用弹洞进行还击。同时如果是那些远洋中规模庞大的舰队,他们哪怕是在两里之外以霰弹进行覆盖性的压制,都不会是像这些土耳其人那样的毛毛雨。。。”

    “换句话说:如果那些远洋中的敌人赶到了,我们可能就要丧失渡海的机会了?”张海听到这些话有些忧虑的问道。

    “很有可能是如此,所以我估计渡海之战可能今天夜里就要展开了!做好夜水战准备吧!”组里的另一名神箭队战士提醒道。

    的确如预料的那样,在太阳还没有落山、战饭还没有最后饱餐的时候,张洋所在的先锋突击部队的官兵们就在哨声中集结起来。

    刘洪涛亲自对包括张洋在内的五百名新军近卫部队精锐展开了最后的训示。没有故做高调或是摆出怎样郑重的态度,而是说道:“你们实际上是整个新军最优秀的官兵了。也经受过战场的检验,所以我也无需说多少鼓舞士气的壮胆话,只是要把一些情况和要点再重复,希望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这次行动实际上很早就有过预案和准备了。因为我们先锋旅在快速的前进或隐蔽行军之中携行能力终究受到局限。所以全旅携带的渡海工具只有一百艘钢制小船,每艘只能携带五六个全副武装并带有不少辎重物资的人大概七百公斤人与物。为什么用钢制?因为要用最轻的空船重量达成携带最多的人员货物。在方便运载的情况下整个船的空船重量不能超过三百公斤,必须四个强壮的人可以抬着过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次也只能运五百个人过去。你们是全军的精锐,选拔出来的第一匹战士,相关的训练之前也进行过不少了。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编:你们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知道么?”

    “速度,火力。。。”不少人回答道。

    “不是火力,是速度!”刘洪涛继续叮嘱道:“土耳其人的水师虽然很差,我们的抬炮都可以打穿他们大多数整个船体;有的船连神箭队的箭都当不住,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战舰都没有。但是我还是不希望你们用那些一千斤空重都不到的小船在夜间去和敌人的水师硬拼。要随时保持两名战士左右侦察,发现有敌船逼近的迹象、有敌船逼近过来的声音和开火的迹象要利用你们的航速优势迅速的躲避,明白么?我们未来将要面对的战局有可能是严峻的,你们身上每一发铳弹和箭矢乃至重都是宝贵的。我不希望在渡海的过程中有太大的损耗,交战只是迫不得已的手段,你们记住没有?”

    “我们记住了!”无数声音低低的回答道。

    “还有,如果遇到几种没有把握应对的意外情况要怎么办。我想做为新军最精锐官兵的你们应该是能够记住的!”刘洪涛继续叮嘱道。

 第134章 决战海峡(二)

    做为第一批将要渡海参战的先锋,张洋等不少从未参加过类似作战行动的官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