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此时,见敌人已经在张家队伍的强悍战力勉强萎缩不前,张海迅速下定决心传达了各弓箭兼近兵中队向敌发起反击的信号。

    弓箭兵相比弩手或火器手经常做为近战兵使用不仅仅是因为弓及箭支都比较轻,能为携带近战武器乃至铠甲盾牌等提供方便。还因为通常在战场上敢于应敌射箭的人也兼需不少力量和勇气。

    随同张海出阵的弓箭兵中队只有两个中队一百几十人,但在三个火器中队打出的猛烈旧铳曲火力掩护下似乎还未接近到敌战兵营的有效射界范围内就彻底的压制了那些敢于集体站起身来的敌精锐弓手。

    大约在四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张海示意各弓箭中队停了下来,仅以小队下的两个组前面的人以盾牌掩蔽防护住正面敌人可能射来的箭弹。仅依靠张海及几名做为核心的领头人在举着盾牌的新军战士掩蔽下向那些趴在地上的敌兵展开了精确的射击。在这样的距离上几乎不需要那些一石以上能够确保威胁敌人简单防护的弓箭了。但张海以优秀弟子所用的一石二斗新弓在协助的弟子不断将箭送到弓弦中央的右手边的情况下以每分钟三四十箭的速度向远处以盾牌倾斜着掩蔽着头部的人展开了精确的箭击。

    大弟子刘洪涛及几个核心弟子也分别以每分钟十余箭的向四十步外的敌人精确的点名。

    旧铳和精确可射头部的箭矢联合夹击之下伤亡了三百多人的敌战兵营已经开始有瓦解的迹象,不少忍受不住重点射击压力的人开始不顾风险的逃离阵线。在督战压力下被迫将火箭车和虎尊炮推上前来的人也遭遇到直袭面部并且盾牌也当不住的强箭袭击。

    正在这时,再一次从河口处传来的隆隆炮声似乎鼓舞了战兵营的明军,远处的敌船头再一次接连不断腾起开炮的烟雾的时候,两个弓箭队负责警戒的战士迅速发出了信号。大部分人也不得不趴在地上掩蔽起来。只有张海和刘洪涛等少数几个人以跪姿警戒着敌人。

    一二百发炮弹至少有两发打中了打在了弓箭中队的战士身上,还有三发打在了火器中队的成员身上瞬间造成了数人伤亡。

    如果不是三个火器中队的核心弟子及战士也跟随逼近到进前展开了对敌人一轮有威胁的射击,那些战兵营的敌人似乎又要重新跃跃欲试准备发起冲击了。

    当敌大船开始自持着拥有几寸后的船身做防护不太畏惧这些没有铳炮的岸边之敌,开始开进河口的时候。

    巨大的爆炸烟雾从河口岸边腾起,精制黑火药在掩蔽好的坑中将二百斤上下的巨石不断抛向空中砸在了河口之处的敌船队中在浅水中溅起一朵朵巨大的水花。

    这些投石雷尽管在百米以内的距离,精度虽然不佳却刚好随即覆盖整个十数米宽的河面。虽然对于驶入河水中的大船至少也要四到六发才有机会命中一枚,仅仅迫使敌船搁浅就消耗了过半的弹药。但二三十发直径两尺左右的巨石和三四手沉船却一时间堵塞了河口,使得敌人的主力船队进入河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此时,部署在河口东岸**、张万勇所率领的连队也越过不足腰深的河水从西岸不远处敌战兵营的北翼包围了对手。

    对凭借强悍的箭弹火力自信,五个主战连队的正面展开明显超过了敌人一个战兵营许多。压力之下再对抗信心的参与一千几百名敌战兵开始逐步向河边剩余大船的方向抛弃了辎重爬行着退去。

    。。。

 第93章 法式炮车

    在击退了自济宁而来的在河口西岸上岸的明军战兵营后,大部战士撤退到距离岸边半里之外的位置上,只留少数人负责监视可能继续上岸的敌人。

    那些排量可能多达十余吨的“大船”又接连向河口的东岸发射了数轮共计千余发炮弹,终究没有再次发起进攻的决心了。

    战斗在对峙中最终以水师带领残存的数百名敌军撤退而落幕。

    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说,以数百战兵击败几千敌军的袭击、以二十多人的伤亡毙伤敌近两千人都可以算的上一场完胜。

    然而不仅是张海,就连大弟子刘洪涛却不知怎的毫无胜利的畅快和喜悦。

    这场战斗损失的不少人都是优秀的骨干。一名做为弓手小队长的核心弟子战死,两名做为火器小队长的学塾弟子战亡,负伤的人中不少都是极为严重的伤残,全部损失中至少有多一半的人不是牺牲就是再也不可能参加战斗了。

    同张海手下的不少核心弟子一样,韩金星平时是个沉默寡言但又严守纪律、对下面的弟子严格要求的人,武艺与学识表现也并不是最为突出的。可当他牺牲后,入伍大半年的少年们并没有像平时所设想的那样:要是队长死了,换一个对大家更为宽容的该有多好。韩金星平日里点点滴滴却引起了战友们深深的敬意。

    张家新军队伍里的确有亲疏之别和等级之分,但除了那些最初跟随而来后又溃散的临时跟随而来的武装,对于牺牲的所有精锐之士而言却没有亲疏之别。通常是马革裹尸选隐秘处而下葬并做好下葬处的定位并按顺序做好纪录。

    除了自幼跟随张海已经行成新的世界观的那些弟子,这时代的人们还难以接受火葬。而且张海也有信心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尽可能把己方损失人数减少到最少,并尽可能的避免在夏季或者边远南方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并无后世土葬带来的种种压力。

    “当年在盐山第一次作战并以寡击众获得胜利的时候,战场压力解除之后我感到的是喜悦和兴奋。然而如今却再难有这种兴奋之情了。至少在今天冬春季节朝廷不在乎付出几万伤亡十万以上的损失,大不了关外不要了,南方的叛乱不平了。可我们这些人难道还要再付出几百人的损失么?”夜晚于梁山水泊与北段大运河的河口宿营的时候,刘洪涛在作战总结研讨的时候有所深思的说道。

    “大家现在详细的想想看,我军相比敌人的最大优势在哪里?又为何不能零伤亡的取得胜利呢?”张海问在场的不少核心弟子。

    打仗当然要死人,哪有敌人伤亡我不伤亡的道理似乎是一种思维定势。然而在场经过张海多年教育的弟子们当然不会拘泥于此。

    “要说起我军相比敌人的优势,首先当然是在于我们的火器规划恰倒好处。用鸟枪也未必能够威胁某些披甲的敌人前锋。而相当于优秀投石兵用投石索抛出的铅弹那种威力的钝杀伤武器可以用不大的铳口能量就有效的杀伤马匹或持盾甲的对手。我们的士兵素质足够优秀和在战场上坚定的开火,还能使一次携带多件武器杀伤对手成为可能。弓箭手就不用说了,戚继光当年的练兵法,一天只内只是下午一个半时辰的时间用于自由训练。而我们是是每日三四个时辰有监督有规划的训练。我们优等的七斗弓就可以发挥出一石弓的效能,更是让训练周期不算太久的弓箭手成为可能。我们的箭弹武器都可以有些威胁对手的铠甲,敌人的装具不太优良,盾牌的许多部位连同铠甲一起也挡不住,而不是碰运气才能杀伤。”李峰并不忌讳的总结。

    “而我们的战士负伤一般是手部和面部,累计起来不过方圆四五寸的面积。在防守的情况可以有效的用盾牌加铠甲抵挡住对手的绝大部分进攻。能不能破防,这是我们能同对手打出悬殊伤亡比的根本原因。”刘洪涛也简明的直接说道。

    “如果面对同我们一样火器的对手呢?比如我们在东昌城遇到的那些对手。我们并不知道装备这些臼铳的对手是仅仅普及到大名府那个战兵营还是在南面的敌人那里已经广为装备。”张海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如果是那样,我们与可能多达几万敌兵交战有没有胜算?”

    弟子们沉默了许久,虽然结论很简单,大弟子刘洪涛也是心算了一边才说道:“完全没有,就算这种臼铳弹道不直,需要在战斗中坚定的认真用标尺瞄准才能发挥作用。我们只靠勇气与纪律上的优势在对射中最多也就是一比十的效率对比。我们的战士在作战中至少用火器杀伤两倍敌人的话,对手只需要五倍于我们的兵力并且采用我们一样的作战方式再配合其他部队就能使我军遭受严重消耗。”说到这里的时候刘洪涛似乎感觉有些奇怪:既然东昌之战就表现出这样大的风险,为什么当初在东昌商讨作战任务的时候师傅依然有信心南下?想到这里,便忽然问道:“师傅,是不是早就已经有什么办法或者新发明来应对这种威胁了?”

    张海并不隐瞒:“在东昌城头之战后我就思索了很久,直到我们临出发之前才想出了短时间内简单可行的办法,明天早上第一批赶制过来的新装备应该送来了。”

    “是当初东昌城头上用的那种圆通铁皮盾?”有弟子问道。

    “当然不是,那种东西的成本不菲。也只有在城头的小规模狭窄战斗中可以排上用场。如果是大规模成线型的野战,光是足够掩盖队伍的圆筒盾在行军中的携带就是麻烦事。”张海笑道。

    夜里回到各小队处野营的张家弟子们心情喜悦而不安,不知道天亮时从东昌城送来的是什么新鲜玩意。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制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太过机巧复杂。

    天色放亮的时候沿着河道的李师傅带领东昌一些辅兵和临时征集来的人手终于送来了所需要的东西。

    原来仅仅是在临时制做的马车甚至是连轮子都没有“桌子”上面经过改装后可以加装带支架板条防盾。在三尺宽左右的车盾上可以并排安装二十五支装好弹药可以接连发射的连环臼铳。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缩短发射时间增加火力密度,同时安装在“车盾”上的铁板被覆的盾牌再加上人员的披甲就可以避免手脸等部位遭遇袭击,还可以抵挡主要靠钝杀伤、穿甲火力并不强的臼铳火力。

    “这火器既然是师傅发明的,就给起个名字吧!”李峰笑着问道。

    张海前世今生都是个比较诚实的人,并不善说谎:“我可不愿做冒名顶替的事。这类火器本来并非我们中土所发明,是二百七十年前的泰西有个叫做法兰西的地方的人发明的。他们同拥有强悍弓手的英格兰打了一百年的仗,想到了一切可以对抗长弓手的办法。却屡战屡败,在百年战争的最后的几年才想到了克制长弓兵的办法,就是这种带防盾的排铳炮车。”

    近几百年来的世界历史经过多年教育的张海弟子们并不陌生,当初师傅说到百年战争末期的神奇逆转的时候很多习弓的核心弟子都有些不信。如此优秀的职业弓兵是那些早年火器就可以击败的么?还是从大战中一比一百的损失比逆转为法军以轻微伤亡靠火器击败英军?要真是如此,以后同火器众多的官军作战有何胜算可言?直到今天才得知其中决窍。

    “这兵器若被对手所仿相比师傅已有破解之策?”有弟子忽然问道。

    “当然有,这个就让为师以后再卖个关子吧。”张海当然知道这种炮车只是火器早期时代专门为了对付拥有强悍投射力量的敌兵所布置的权益之计,并非火器火炮发展史中的最终方向。

    。。。

 第94章 大战前夕

    梁山水泊河口之战无疑给了时任山东总兵的杨肇基等人当头一棒,水师与先锋的残部败退回来之后即便是赵彦也没有了出战取胜的把握。(。)

    “眼下我们在邹县附近还有大军十万,精兵三万左右。围困好徐部残贼的同时准备应对强贼可能的南下方是正途。”赵彦叮嘱道。

    卢象升等人也只得沉默不语,除非短时间内能够有上万精兵来援,否则就是全面放弃邹县对付北边的强敌也没有把握。

    从山西临时调到山东出任战时总兵的杨肇基当然也并非军务上的外行,迅速从周遍的曹州济宁等地抽调兵力在损失了一个战兵营后可以堪战的战兵依然多达三万五千人。除以一万精兵协同大量的辅兵约五个营的力量继续在邹县等地附近负责围困徐鸿儒残部外集中起十个营五万军队约两万五千战兵的力量集结起来构筑向外方向的防线随时准备应变。

    此时已经被围困几月之久的徐鸿儒似乎陷入了绝望之中。

    “算日子外出求援的人也应该有消息了,官军还没有解围的迹象么?”这位中兴福烈帝又向右丞相陈灿宇询问道。

    “这些天来城外的官军照常袭扰,似乎同之前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粮食再这样下去也只能坚持十几天了。如今跟随的将士多是靠的住的心腹,并不同寻常。臣想适当节省些口粮也不会生太的变故,或许能拖到下月。”陈灿宇也一愁莫展的说道。

    而此时负责城头防务的总兵魏七却忽然发现城外的官军有些不太寻常。到了现在,城外敌人的兵力围困我军于狭隘之地已经完全足够。怎么这几日来却有在离城一里之外修建营垒的迹象?

    “魏大人,难道还没有缕顺下面的人么?”一个负责联络的锦衣卫头目似乎以这些天来变的有些强硬的口吻嘲讽般的问道。

    魏七本以下定决心,可观察到城外的动向后又有些犹豫不决。但还是恭敬的说道:“这城中的人徐家的耳目众多。不过现在我已经有至少六成的把握可以控制西门。只要城外的大军配合,没有意外的话就可以一股而下。”

    这位锦衣卫的头目怎么听怎么觉得有些不对:“六成把握?你什么意思?难道城头的守备不归你管?”

    “不瞒来使,最近徐逆派了不少亲信安插在各城门。小的要解决这些人虽有把握,但还毕竟不敢保证万全,不过只要城外的大军攻的猛烈些我就可以将这些人调到别处,把握当然更大一些。”魏七笑着保证道。

    送走来客之后魏七心神不宁的过了**,最终还是下决定心:如果不是粮尽的绝境时候朝廷发起进攻,那么就不会去配合城外的官军。

    张海等人自然没有在河口之战后就迅速南下。马车甚至**板改装的带盾排铳车虽说制作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打造足够的数量也依然需要时间。直到四天之后的阳历十月十二日才完成作战准备带着从东昌赶来的二百余名辅兵南下。

    “东昌府会不会为敌所趁?”想起当初的盐山,刘洪涛有些忧虑的问。

    “府城不比县城,若是敌人能在我军南下这数天到十天的时间内迅速集结起足以围困府城的兵力并攻克之。山东之乱就不会能闹到现在了。”张海其实也有些忧虑,但行军作战之中想获得必要的生活又怎能不冒险呢?当初盐山是带有有意放弃而的意味,如果有足够的青壮负责守城城墙也足够高大的话也不至于会在短时间内被攻克,何况在攻占东昌之后也做了数天防守准备。

    往往是忧虑什么就来什么,就在张海等人集结了足够的器械和辅兵带着七百多人南下行军两天多接近邹县附近的大规模敌群的时候。东昌失守后十天内从北直隶新增援过来的辽东兵为主的战兵营却抵达了力量极为空虚的东昌城下。

    这些年来在关外与后金军队的交战中辽东兵中几乎没有人能积累起什么“实战经验”,但与此相对的,守城和守城准备的经验却是有不少,虽然没有足够的器械却被认为适于攻城。

    “我听说这北直隶新起来一伙悍贼,官军每战必败。这让我们南下的差事会是什么好事儿么?来的时候我看北直隶那些地方军看我们的眼神似乎总有些不坏好意的笑。”一名亲兵家丁在行军时陪主将喝酒的时候颇有些忧虑。

    “你懂什么?咱不说别的,我就问你:你从当年从军到现在也十多年的时间了。可还记得刚来军队里的时候队伍上是什么状态?东虏起事这些年我们虽然没有与东虏大规模交手过,可这些年里队伍上又是什么状态?”

    “小的刚入营伍的时候,每五日一次的检阅从未有认真的考核过。即便是当初的亲兵和家丁也不过是在校场上玩玩而已。不过是为了避免在营中受人欺负才时常注意练些拳脚力量,不少人还嘲笑小的是挨箭的命。东虏起事这些日子以来,至少正兵营中的战兵每日都不敢松懈,检阅考核的时候赏罚也是分明的。”

    “这就对了,想我们当初的边军都是如此。这些内地直隶所谓的兵又会是些什么货色?想当初的响马都能成为这些窝囊废的所谓强敌也就不足为怪了。”从辽东先锋营的主将有些感叹的继续说道:“如今这些混球以为是送我们去死,而实际上这却是我们一个难逢的立功良机,让那些朝里指责我们的人看看究竟是东虏太强还是我们太弱。”

    “要是朝廷上那些人觉得我们能打,又让我们出关去送死怎么办?”

    “到了关外就是我们总兵说了算了,朝廷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指手划脚又如何。”

    虽是这样鼓励身边的人,可从大名府出发后向东昌前进的路上新来的辽东兵却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花了数天的时间才赶到了东昌府城之外。

    “大名府的人留下来的这些玩意儿好用么?听说贼寇就是靠这玩意儿才屡胜官军?”看着那些连鸟枪都不如的火门臼铳,接手这些火器的辽东战兵营火器队的人不由的摇头。可经过测试才发现,因为做工简单,这些火器的质量要比寻常接手的鸟铳强出不少。装药无需过多也不会炸膛,而且因为足够的弹重在远处也不发飘。虽然一样没有打穿做为靶子的木板却被打倒了不少,信心才开始强了起来。

    。。。

 第95章 东昌守战

    在杨秋霞的记忆里这虽然不是自己第一次带领队伍独当一面,上一次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不过盐山之战并没有给其他的人留下怎样的阴影。

    经过攻占东昌以来**天时间的准备,虽然张家队伍的大部分力量已经随张海南下,但东昌的守备也远非像张万勇守盐山时那样仓促。

    在东昌城内临时征集来的青壮战队多达两千余人,被分成了四十多个临时中队由杨秋霞和柳香还有没有随张海一起南下的张家家匠二十多人、刘子云等人及其手下的十数人分别带领,并用东昌之战缴获来的装备还有府城武库里的器械全面武装起来。

    这些临时征集起来的府城里的年轻人虽然经过针对成分不好的人必要的淘汰,也经历了数天时间的训练,可连当中的大部分人连府库里打了折扣的五斗都拉不起来,也无法有效运用弓箭。幸好那些三眼铳等火门武器给了这些人勉强还堪一战的战力。

    “敌方的箭矢弹雨袭过来的时候大家不要乱动,轮休的人在城垛下的木箱和桌子下面睡眠也没有多少危险。值守的看见敌方的梯子搭在城头上要听各队队正的话迅速移动,明白不?如有人胆敢惊慌失措畏缩不前的,各队队正可是当场战杀的!如有集体抗命不从的,我们若是失败也就算了。如果我们守住了城头,战后必以军法从事!”虽然经历过多次战斗,柳香并不是个性格多么强硬的女子,可大敌当前也不得不按张海林走前的丰富对临战前募集来的青壮威慑到。

    经历了不少城池攻防战,如今张家队伍也大致明白了守城应该怎样布置兵力。不是把有限的兵力在整个城头上撒胡椒面………除非兵力相对城头异常充足,而是以中队为单位并以城垛下面搭起来的临时工事为掩蔽集中起来分段把守,并时常变换位置。对于那些登上城头的敌人或搭上梯子的敌人可以做到集中攻击。

    四十多个中队的防区在整个七里左右的东昌府城头分别负责近六十步左右的防区,遇到敌人的攀登器械搭在城头上的情况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至少集结起二十人以上的力量攻击二十步范围内的目标。

    这次前来的辽东兵见城头的守军似乎早已严阵以待,探头向外观望的人虽然有不少却极有规律就知道这一仗不太好打,没有展开仓促的进攻。

    “大名府给留下来的那些臼铳和鸟枪没有什么瑕疵吧?”李参将问手下的副将道。

    “抽检了几批,都没有什么异状。火药的品质也算良好,按规定的药量发射的两倍试射也没有炸膛的。就是上月大雨后的路不太好,云梯车等大型的攻城器械还要两天之后才能从大名府运达城下。”

    “传令全军先锋随我一起出动,先抵达城头试试敌人的斤两再说!”李参将迅速下令到。

    赶来的辽东战兵营以车盾做为掩护逼进到最为薄弱也早在上次攻城中早已破旧不堪的西城门下对城门展开了接连不断的炮击。

    此时军中火炮的威力虽然远不能和后来末代滑膛炮相提并论,在数以百计的炮弹轰击之下也仅仅是在城门的上方轰开一个缺口,却根本无法看见城门之后瓮城的内城门。最终李参将没有下令直接从城门展开进攻。

    紧接着,盾车的掩护下全身披挂的先锋战兵抵达城头三十步以内的距离不断以鸟铳,臼铳对城头上冒头观察的青壮展开射击。

    这样距离之下的抵近直射对不城头上的不少临时征集而来不过经历数天训练的青壮产生了不少的威慑,几乎数十步的城头之上都看不见多少敢于冒头或侧上向外观望的人影了。

    按照张家队伍几次作战的经验教训,示弱于人更有利于取得最大的战果。张家核心弟子经过长期的纪律和价值观训练已经不拘泥于古代军队那样对士气极为敏感的带兵范畴了。可西城以带却多半是是由刘子云及其手下人带领队伍分段把守的,怎能打这样的憋屈仗?

    “再这么下去,士气非跨掉不可!”刘子云想到这里,左手举起最近防制而成的带观察缝的板条盾牌站在城垛的后边向外轻轻扫了几眼城外明军的大致位置,右手抓起临时制成的四百多克左右的铅弹,没有用投石索而是直接向城外抛砸而去。

    异于常人的技巧和力量带来三十多米的出手速度,加上城头几十焦尔的势能二百多焦尔的能量虽然比不上精锐的投石兵用投石索抛出的能量,却依然能给城下那些仅有简单防护装具的敌兵巨大的威慑。接连三枚抛下来的铅弹至少带来不远处一声被砸成重伤的哀号,带起身边的人部分士气。

    “还看着干什么?等着对方登城不成?给我向外面的官军射击!”刘子云一边说着一边严厉的向身边那些畏缩不前的人们督促道。

    他当然知道这些临时征集而来的士兵就算依靠城墙也无法把石块徒手投出五十米远,更不可能有效的使用投石索,杀伤不了多少敌人还会给对手提供弹药。不过发射那些早就在城垛甚至工事的掩护下装好弹药的火铳却多多稍稍的给城外的明军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威慑。

    见刘子云如此,附近的施彬和王巍等人也分别带领身边的人向城外的敌人尽可能的展开还击。

    初次的交锋让前来的李参将心中有了大致的谱:看来,至少在西门这一段城墙上并不存在敌人的精锐主力。张贼的精锐主力的确就像南面传来的军情那样早已南下了。可要在此时展开强攻虽然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付出的代价乃至必然随之而来的破费却是他不想付出的:“传令后先锋的队伍后退五十步扎营轮休,准备简单的投石器械骚扰城头之敌。两天后云梯成赶来的时候再准备展开夜袭强攻!”

    白天相互试探性的对射交锋让负责不远处城头的杨秋霞也看的出来袭敌人的经验之丰富和战力之强远在一般关内明军之上,没有展开全力的攻城不过是还没有准备好充足的器械不准备随时太多的人命而已。

    可此时的杨秋霞与柳香最为牵挂的还是很可能正在此时开仗的张海等人。

    。。。

 第96章 邹县决战

    天启二年阳历十月十五日黎明,就在东昌府的杨秋霞和柳香等人准备迎击云梯车抵达后辽东兵前锋营准备展开的决定性攻势的时候。张海率领张家新军主力已经抵达邹县以东的平阳寺镇附近。

    这一带运河两岸都是方圆十数里不止的一马平川,又是秋收季节之后草木开始凋敝的时候,实是大规模军队会战的理想战场。

    然而对于人数不过七八百人的张海众人来说,这样的地方意味着拥有庞大兵力优势的明军可以充分展开兵力实施有效的合围,可以利用骑兵优势在任意方向上快速投入精兵给予队伍严重的威胁。

    在天色还暗淡的时候亲自负责侦察十余里外敌情的刘洪涛赶回来的时候也有些愁眉不展:“远处的敌人早已严阵以待,外围游骑密布,我不敢带着弟子们靠的太近。不算那些用于牵制县城的兵力,仅仅是用于针对我们的兵力就能不会少于万余战兵。

    “万余战兵我们对付过,不惧。上限大约是多少?往多里说。”张海认真的问道。

    “堪战的力量三万战兵六万大军,敌人不太可能超过这个规模的力量集结在一两个总兵的明下,不可能再多了。”结合明军省镇营兵的兵制乃至当前的形势,乃至前面的敌情刘洪涛沉默许久大致判断道。

    作战之前依据实战历程的兵推进行了不止一次,这个规模的敌人虽说有可能给队伍造成不小的伤亡,但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如果赢得这次会战取得一个比较大的胜利,则很有可能给队伍赢得又一个成军周期大概大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敌前潜伏既然不可行,我们就过河后准备光明正大的前进!”张海终究下定了作战决心毅然道,他坚信近现代化的军队与古代模式下军队的不同,如果这个规模的明军都可以在不轻的伤亡下而士气不衰战力不减,东虏根本不可能如此猖獗。

    河口之战数天之后临近枯水期的运河水已经不及两尺深,刚刚过膝而已。已经无法容的大船安全的在河中行驶。

    借着朦胧晨光,明军负责在城东轮换侦探的游骑在距城十余里的运河边发现了那整齐而单薄异常的队列。

    “这么点儿人就敢来撒野?还排成个这么单薄的一行半散兵横队前来,又没有多少马匹?”直到负责侦察城东的明军骑兵头目亲自前来的时候才确认之前不久下面报来的敌情,其实也早就风闻过这伙北方悍贼。在他看来,以少胜多的例子无非是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以有备攻不备进行奇袭而已,又或者像东虏那样利用精干马匹组建的骑兵抄略后勤而已。这么点儿车步为主体的队伍在天亮的时候从平川旷野而来不是送死是什么?

    “让我们就教训教训这群毛没长全的娃娃们组成的所谓‘悍贼’吧!”城东明军骑兵先锋的头目集结好百余骑的队伍后笑道。随后这一百名左右的精锐其并散开了队形悠闲自在的散着步子逼近到距离张家队伍不到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并随后利用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