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海上的敌人来的是如此快速,而且在海战中拥有出色的表现。不过驻守在这里的西班牙军事长官对于坚守直到南方的援军赶到还是多少有些信心的。这里距离新西班牙总督首府乃至南方的港口都不算太过遥远的距离。每个月都有新到来的船只进行联络,虽然那些敌船看起来能够携带数千人的样子,但只要坚守最多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支撑到援军赶来。而在这里:棱堡里准备的火枪和火炮已经十分充足远非荷兰人在台湾那些兴建不久的堡垒可以相提并论。
“你去过东方么?对这些人了解多少?”堡垒里一名西班连长向身边一名临时武装起来的退伍军官问道。
“这一仗我们一定可以赢的,说不定可以将来袭的敌军彻底击溃。那些人没有什么值得可以顾虑的。”这名曾经到过东方的老兵似乎信心十足。
可是当第九旅的官兵们从数里之外的远处展开登陆的时候,西班人从望远镜里远远的观察到那些似乎盔明甲亮的新军部队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了先前的那种轻视,而是郑重起来。有人在这之前提议在对方登陆的时候展开进攻,可如果那样一来,用于防守的人就太少了,最终守卫小镇据点的人们只是利用百余匹马和少部分人针对远处的新军部队展开骚扰。
港口附近的新军海船舰炮配备数量虽然不多,仅仅不过百门上下的样子,但是很快让那些逼近过来打算袭扰的敌人明白了炮兵的用法和意义。
仅仅是首轮开火下打出的近万枚五十余克的霰弹,就将三四百米距离上队形十分松散的敌骑在瞬间吞没了绝大部分。装备第九旅先锋部队的百余支线膛枪也几乎在紧随其后的时间内开火,彻底扫平里一里范围内还在骑着马的人。
从马上摔下来那些幸运之中没有负伤的西班牙人则最终没有逃过逼近到海岸很近距离上的舰炮第二轮展开的火力。港湾内比较深的水深还有大片十分适合海船靠岸的陆地让第九旅几乎没有花费多少工夫就完成了全旅主力的上岸。队伍从望远镜里见到远处堡垒内的敌人似乎没有逃跑的打算就稳步的向前推进并分成多路从各个方向上逼近到了距离敌城大概一里左右的距离上。
新军主力部队在几年以前也曾经有过同荷兰人的交手。同西方军队的交手纪录也写在战斗详报和总结里共新军主力部队大部分官兵学习。
陈勇当然也了解:己方军队之所以对传统军队拥有远不止一个数量级的压倒性的战斗力,一是靠远非一般军队可以做到的沉稳射击和众多资源堆积起来的多件待发火器,另外的就是靠几乎可以免役绝大部分东方火器威胁的精良铠甲了。
而在这时代的西方,火枪与全身甲的较量至少持续了两个世纪,广泛装备部队的火枪即便在有效射程边界上无法穿透优良的全身甲,也有可能带来减员性的钝击伤害。而且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守军的配备的火炮也并不算少,远非一般的东方对手所能并论。这让部队不得不在一里之远的地方停下来,并且各营步兵的首要任务就是展开第一道阵地的土工作业。
“这新大陆上的敌人真有这么邪乎?”曾经见到那些前来的敌骑在舰船的炮火中灰飞烟灭的不少新战士却有些疑问。
“上面这样安排自然就有其道理,做好战斗准备一会儿不就清楚了?”一名班长骨干低声回道。
在轮番的忙碌之下,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上岸的各步兵就就在敌堡垒三面临时构筑好了简单的火炮阵地。
城堡内的火炮也在这个距离上展开了炮火,但因为队伍尽可能的分散,加上这个距离本来就超出了城堡内火炮的有效射程。因此堡内的二十余门火炮打出的几百发炮弹仅仅造成了十余名战士的伤亡,敌人射出的霰弹也难以在这个距离上威胁战士们的铠甲。
第697章 东洲首战(二)
前哨接触战中新军第九旅的舰炮火力乃至望远镜里那不逊色于西方标准全副武装的军队带给了西班牙守军巨大的震撼。当陈勇下达首先在城镇外围展开土工作业的时候守军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在己方炮火的威胁下,来敌想从很远的距离上开始挖城掘壕了,这必然是一件代价巨大且极花时间的行动。撑到下一轮南方的船队抵达的时候似乎不是问题了。
毕竟在这时代的西方观念中还没有专职工兵的概念,精制的镐铲一类土工作业工具也并不是一般部队的必备拼。低水平火炮时代的城防战,棱堡可以发挥巨大的效用。
可此时的陈勇却并不打算开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他依然决定围城的队伍在以炮火扎稳脚根之后就迅速展开一次对城头的猛烈进攻击垮对手的方向。
上岸的五十余门火炮部署到位后,陈勇将其中三十六门火炮都集中第一营的炮兵阵地上瞄准对手堡垒其中两个突出部展开了轰击。
棱堡的意义在水准差距多达两个世纪之远的精良滑膛炮兵面前体现出了时代的局限性。这时代的火炮往往要部署到二三百米的距离上才有可能对城墙进行命中率较高的打击。而在经过精确的测距后,新军火炮从一里的距离上打出的炮弹几乎大部分都可以命中方圆不过数米大小的敌军堡垒。
仅仅大概十几分钟内的七百余发炮弹就将五角棱堡中的两处并不算坚固的外堡彻底轰塌下来,形成了可以上城的通道。而城内的枪炮对于拥有了基本战壕工事掩蔽的战士们却再也没能构成多少危害。
沃邦攻城法一般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从守军射程边缘沿着与敌城平行的原则挖掘坑道逐渐逼近城头。配备了百余支线膛枪的第九旅则最终还是选择用线膛枪的压制能力代替了负担不小的大部分土工作业。
陈勇首先命令普通步兵和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直接逼近到了距离敌堡垒大概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展开了卧姿土工作业。用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几百个散兵坑,在这个过程中堡垒内炮火发射的霰弹还是给负责掘壕的士兵带来了十余人的伤亡。
但随后以最快速度逼近到壕沟内的线膛枪手在突击方向上展开的火力瞬间就压制住了城头内的敌人。在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新军主力部队的线膛枪手虽然还没有南北战争时代的狙击手能在这个距离上打头靶的水平,但也能把大部分子弹的散布误差控制在方圆不到两尺的范围内。
当城头上的敌人几分钟内的较量之下,就有三四十人在累计射来的数百发子弹的威胁之下伤亡之后就再也没有多少人敢于探出头来了。
此时的各处炮兵则在一里的距离上以减装药发射的跳弹来破坏棱堡城头上的被覆堡垒,而步兵的主体则以最快的速度趁此机会逼近到了距离敌城城头大概八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二百人左右的火枪手就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出数千发已填装好弹药的猛烈火力掩护着线膛枪手逼近到同样的距离上。而城头上的守军终于明白了在这样猛烈而精确的火力威胁下展开还击是一件得不尝失的事,不少临时征集来的武装民兵在这巨大的压力面前不是抬不起头就是开始有了向城内退缩的迹象。
当新军步兵和线膛枪手逼近到百米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巨大的火力压力下负责防守的西班牙指挥官不得不将至少一半左右已经开始动摇的人撤退到堡内。
而恰恰在这时候,逼近到近距离的新军主力部队义无返顾的对城堡首先沿着被轰塌下来的坡段展开了冲击和进攻。
数量不少的推杆雷的压制之下秦涛所率领的步兵营做为第九旅的主攻首先登上了城头。
而在这时候,冷堡内侧的堡垒屋顶射孔内却传出了大型火枪的射击声。不少进攻中的战士们被打倒在地,刚刚攻上城的战士们在压制之下不得不低下身子利用掩蔽展开还击。
幸好新军主力部队步兵主要利用事先填装好的火器展开射击,倒也一时之间遏止了堡内对手可能的反扑。当线膛枪手也逐步登上城头的炮兵也逼近到更近距离用低装药展开曲射掩护的时候,攻城战的主动权终于被第九旅的官兵们所彻底夺取了。
城内的西班牙守军在单方面的炮火打击与线膛枪及联装枪铳的猛烈压制之下终于彻底丧失了原本还有所期望的抵抗。不少人在攻势的压力下选择了主动投降并放弃抵抗。
这场进攻新大陆上西班牙人第一个军事据点和堡垒内小镇的战斗从发起到结束大概用了三个半时辰左右的时间。在新军攻城战战史中已经算是花费时间比较长的了。可就是这样,全旅也有大概四十名左右的官兵伤亡、十五人战死。西班亚守军的伤亡大概在三百人左右,另有几百名以临时动员起来的武装平民为主的士兵见到战斗的绝望之后最终在这里官的倡议下选择了投降。
对于这场战斗,包括陈勇和秦涛在内的不少官兵们都并不怎样满意。按照众人在战例学习中所了解的资料:其他部队就是比较困难的攻坚战也可以做到一比几十的伤亡比,而且还往往是进攻兵力相对守军不占优的情况。可拥有七到十倍兵力的这场东洲大陆首战针对不过数百人的据点伤亡差距却还不到十。
“这守军的火器的确同中原周边大有不同。我提议以后的战斗,除了线膛枪射手外负责机动进攻的战士仅仅装备胸甲和头盔就足够了,这样可以携带其他一些弹药。”
“推杆雷似乎不利于集中火力。如果选择马尾雷或者能够手投的炸弹,火力密度应该更好。”
“我们选择的进攻时机也不好,如果是在夜间或凌晨,很多在城外土工作业中的伤亡就可以避免。”
第九旅的军官们在战后临时进行的讨论中总结到。可不论怎么总结,都有一个结论:这些新大陆上的西方人战斗力非同小可,并不是能够轻视的对手。
第698章 强力侦察
陈勇在出发前又回想了整个美洲大陆首战的过程,更感到了不少问题:“陆地上的突击战很容易,可在海上过往的船只乃至海上的塔楼往往在白天于数十里外就能发现我们。可是要把突击选定为凌晨,把航行选择在夜间,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岸上的目标并有效展开战斗部署又成为了一个困难的问题,我打算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必须事先展开足够的侦察。”
第九旅在组建的时候虽然抽调了一些战斗骨干,但不论是战斗经历还是训练时间,在新军各主力部队当中都是属于比较薄弱的。这也使得陈勇的指挥习惯要比恰主力部队保守的多,不像很多部队的指挥官甚至包括张海本人那样习惯凭借强横的战斗力优势来应对战场上各种可能的风险。
“可惜这处据点内的西洋帆船在战斗中损毁了,不然我们就能够光明正大的对沿岸的敌港口展开侦察了。”旗船的水师指挥还是有些无耐的叹道。
因为在队伍内毕竟经历过不少研讨和对抗演习,陈勇并不把希望寄托在化装侦察这方面,化装侦察毕竟受运气和意外因素影响太大了。新军的主力部队都不喜欢这种把命运托付给运气的作战习惯。
“我们从营各抽出一个排利用小船展开前出侦察。人力螺旋桨动力的小船沿海岸在夜间航行,大船随后在白天航行。这样就算在水天线附近发现其他不明船只需要回避,我们也可以通过小船在夜晚的侦察得到必要的情报,并决定是否选择连夜突袭。就算我们的登陆点错过了目标,相信也不会差的太远。”陈勇思索片刻后说道,可是在讲述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所在。
在陆地上,新军主力部队自信对岸上的敌人有依然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应对大股的敌人。虽然西方军队的战斗力明显比以往的敌人强出了不少但也是如此。可是在海上,这种优势就不那么大了。不要说遇到上百艘规模配备两三千门炮的西方大型船队,就是遇到几艘主力舰都有可能给船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侦察着向前推进,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大型船队颇于敌人海上的威慑和迟滞同前方侦察部队脱节。
“让我们整个先头营担任强力侦察任务!”秦涛显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就主动提了出来。强力侦察在新军的术语中就是侦察部队也用有偏师一般的强大实力,可以直接灭掉发现的敌警戒部队。但实战中往往因为新军部队的战斗力优势十分明显,强力侦察任务的部队往往就能独自承担牵制、围困、甚至歼灭主要任务之地的目的。
秦涛这样讲要是在传统关系的组织中颇有些争功并且不给领导面子的意味,不过因为新军中的人事体系乃至顶层监管能力同一般军政组织大不相同,又有张海当年所树立的良好风气,因此秦涛的话倒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反感,派遣先头营执行海上攻击侦察任务虽然也不可能万无一事,但显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除了先头营外,还从其他营抽掉了两个连进一步加强先头部队,使先头部队真正成为了一支拥有必要火炮,可以独立承担重大战斗任务的队伍。
就这样,第九旅群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大同乡和安乐谷两处远方的基地留下了七百名驻守军队外,又在第一处攻陷的西班牙据点内留下了五百名炮兵为主的官兵组成的留守部队。其他四千可以投入地面作战的官兵以三千人做为整个队伍的基干随时准备投入后续进攻。而一千名左右的先锋队主要选择则夜间展开沿岸航行,装备二十四艘拥有人力螺旋桨的小型海船形成六个先锋连队在夜晚的时候沿距海岸线不远的方向上准备出发了。
陈勇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叮嘱道:“为了最大限度的达到主要目标避免意外,如果没有过南方的大湾,也没有遇到有华人大规模定居的大型港口城镇,就不要过于惊动目标。这次出征任务只要能够达到抄掠对方核心地区,并在少数几个要点建立坚固堡垒并运送一部分硬通货”
新军主力部队用于新大陆攻略的部队只有一个旅群,陈勇乃至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不少官兵最初的时候觉得这已经绰绰有余了。
可是当见到整个大陆的广袤乃至了解到西班牙人在整个大陆上的势力之深以后,陈勇就放弃了扫荡整个美洲至少是西海岸西班牙人据点的打算。而是集中主要的力量直奔主题:墨西哥与秘鲁的核心矿区,暂时不对广袤大陆上的所有西班牙人据点展开全面扫荡。
正月十五月圆之夜的夜幕刚刚降临,第九旅主力完成了在新大陆上第一个攻克的据点小镇附近初步的管制与布防后,进行了充足准备的二十四艘渔船板的小型海船就趁着夜色展开了向南的航行。
出发的小船上每人配备了大概一个月左右的给养还有至少十五天左右的淡水,但是相比之下,给养方面的人均吨位负担并不像大船那样大。人力螺旋桨在这种小船上的功率密度也能够更大。
操作船帆的水手们调整的船帆,而大部分战士们在并不宽阔的小船船舱内展开了火热的蹬桨作业。小船以便以飞快的速度向南方的海域沿海展开了航行。
作战计划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经过大海上的长途航行之后其中的风险也是众所周知的了。如果面临海上的风暴,战士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让小船靠岸做好掩蔽,可是在这陌生的地区,还是有可能出现船毁人亡或者丧失给养的风险。毕竟把这么多的给养和水在岸上妥善的保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部新大陆的西海岸线上,远处的大陆上似乎更多的也是荒芜的群山,给人以特有的孤独感。
“我们们的地图和海图不会有错!”有个军官还是有些忧心的向秦涛问道。
“不会,这一带其实也算不上世上从未有人走过的海域了。”
第699章 强力侦察(二)
第九远征步兵旅的船员水手并不算多,但很多都在前年的“南征北战”中经历过福建或广东附近沿海的实战,新朝四年的时候又在后来的台湾海峡或琼州海峡附近进行过时间不算少的海训。
经历了那些远东海峡海流海况复杂环境下的考验,这中部新大陆西海岸一带的海域似乎变的那样风平浪静。不仅仅是风平浪静,还似乎顺风顺水。
因此整个船队的桨帆并用并且也很少受洋流阻碍的情况下小船船队的速度达到了训练中也少见的航速。
当夜晚来临的时候,船队全提成员几乎没有换班的全力赶路,而在天亮之前就选择把小船移动到岸上并用准备好的伪装网进行尽可能的掩蔽。
就这样,携带了千余名官兵的第九旅先头部队利用夜色尽可能的避开白天可能遇到的意外向南航行。
在船队航行的路途中,也曾经遇到过一些小镇和港口乃至过往的海船。但在这新大陆的西海岸,似乎北面那个第一个遇到的据点就是最大规模的了。之后连续几天的时间里在队伍白天于岸上的侦察中都没有发现值得一提的目标。并且船队也没有经过地图上所表示的大型海湾,因此在经过向导的确认后就放过了这些目标。
直到正月下旬来临的时候,整片大陆似乎真的向南走到了尽头一般,再向南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为了确保万无一时,秦涛最终还是下令对位于这里的一处西班牙人的据点展开突击。
先头部队几乎配备了百余支左右的线膛枪,尽管进攻部队的规模没有上一次战斗中那么大,但是利用夜色,队伍巧妙的回避了大海与陆上敌军的侦察,成功的潜伏到了距离这一带的据点大概七十步远的地方并在夜间构筑好了必要的散兵坑掩体。
天色刚开始放亮的时候,针对这里敌人的攻击战斗就迅速展开了。百余支线膛枪在第一时间就彻底的压制住了原本就没有多少防备的城头,而新备制出的“手榴弹”成群的扔到了筑垒之上。配属给加强营的十八门长炮也展开低装药的曲射以跳弹压制城头。
就这样:看似乎坚不可摧的准棱堡式防御体系在绝对的战斗力和技术优势乃至恰当战法的压力下,依旧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攻克了。身穿胸甲与头盔的战士们利用钩索迅速攻上了城头,并用集中起来的每人至少七套二十八管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向在城头上展开反扑或利用内堡和城头堡垒仓促之间进行还击的敌人展开猛烈的压制。
当城上的战士们将待发的弹药消耗待尽的时候,新一批的部队又登上了城头,而在城头上战士们的指引下,炮兵部队又以低装药的曲射向敌军的内堡展开了轰击。
攻上城头上的战士们越来越多,逐步控制了整个外堡并完成了新一轮的装药调整线内堡展开了猛烈火力压制并用不太熟练的西班牙语向内堡的敌军进行劝降之后不久,这处仅仅只有四百守军,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动员阵内武装平民协同防守的堡垒就在巨大的威慑面前选择投降了。
整个作战参战的先头部队伤亡十七人,杀伤的守军多达二百三十余人。这个伤亡比仍然十分沉重的压在了战士们的心头:配备了足够的火炮及重火绳枪的守军依旧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以至于整个部队用这么巨大的技术优势和突袭优势也才刚刚达成略超过一个数量级的损失比,而且这些西方对手在这样的突袭之下于防守中依然能坚守到大部分成员伤亡才崩溃。
“如果有人协助攻城,我军的伤亡或许就不会这样大了。听说南边儿那处重要的港口有不少中原来的人。”秦涛见到不少人的心都有些沉重,至少这不像以往战例中那样一边倒,就这样安慰道。
“小镇里的西班牙人怎么办?我们留下一个连来看管这些俘虏么?”先头营的一名连长问道。
这处规模不算太小的堡垒虽然守军只有四百人,但也有近三千西班牙居民。
秦涛也是曾经参加过新朝三年北征作战的军官骨干了,对于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怎样的纠结:“我们不可能在东洲西海岸的每个沿海城镇里都分兵留守,那样就会犯同敌人一样的错误。把男人同妇女与孩子分开,男人锁在教堂里看他们的造化。女人和孩子关在另一处仓库里并留下必要的食物和水,看看他们能不能撑到后面的大部队到来并收留他们。这里的火药和弹药质量比东方的那些敌人强上不少,大多对我们有用,全部带上替换掉我们消耗船内给养做为压舱物。”
“堡垒外似乎还有一些黑人与印地安人,他们怎么办?”
“他们暂时不是我们要管的事,如果这些当地白人对待这些人亲如子女兄弟,那么里面的人德解救的可能性当然要大一些。”
就这样,秦涛没有打算在这一带分兵留守,而是在天色暗淡下来之后迅速率领穿队向东展开了航行。
或许是顺风的缘故,真个船队从黄昏的时候出发终于在天色亮起来的时候看见了远处的陆地,这证明了队伍所携带的地图和海图是大致准确的,更使不少官兵们的心都宽慰了下来。
就这样:小船群组成的沿岸船队又独自攻克了一处据点之后继续昼伏夜出的展开艰险的航行。
有一天,天色将要亮起来的的时候队伍发现了远处的大船,上岸躲避之后依然没有逃脱掉海上之敌在岸上的追击搜查,船队在岸上同海面上追击而来的千余敌兵展开了交火。这些敌人根本没有料想到先头部队拥有实质上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强横的火力,在战士们展开的第一轮火力中就损失殆尽仓皇而逃了。这场对西方人第一次一边倒的战斗鼓舞了官兵们的信心,但是接下来的局面也显然更加艰险:因为船上的敌人一定会通知更南方向上的重要港口做好迎战的准备了。
第700章 近海夜战
秦涛所率领的沿岸先锋船队继续昼伏夜出的向东南方向展开前进的时候,沿岸遇到的西班牙船只和小镇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好在只要不是攻坚而是在野战中遇敌,即便是聚集起来的一两千规模的岸上武装也会被先头营轻易的击败。对小船队构成威胁的只有西班牙人的海船,好在官兵们的小船白天基本不下海,利用夜晚的快速航行还是在数天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逼近了预定的目标。
当船队抵达海岸线向东拐,一个叫做曼萨尼约的沿海小镇时,远处巡逻的舰船骤然间增加起来了。不在是过去的两三艘或顶多五六艘,而是三十艘船组成的船队即便在夜晚也在沿海所有适宜上岸的地方展开广泛的巡逻,船队在夜间的航行也变的不安全起来。
“这里距离那个叫做‘阿卡普尔科’的港口已经在步兵给养的行军攻击范围之内了。”一名跟随侦察连的西班牙语翻译说道。
“消息可靠么?”秦涛确认般的问道。
“这处略向东南拐弯的地方不少来过中美的人也有印象,距离目标港口的确不超过千里。”
秦涛思索片刻最终下令道:“千里还是太远了,我们再向东南行进一个夜晚的距离整个船队上岸再。”
在南征北战中有过不少经历的秦涛当然知道在战时地图并不完全可靠,但越向东南方向越密集出现的人烟还是使其下定了决心。这说明地图上的方向大致没有错误,即便距离标算有误会,这规模并不算大的千余军队也可以类似于在中原时作战中那样就地获取一些给养。
船队再一次展开夜间航行的时候,刚刚一出海就遇到了在连绵几十里的漫长海岸线外展开独截的西班牙海船。
海船大多只是临时增加了一些火力和士兵配备的小型海船,并没有三桅以上的主力舰估摸吨位按官兵们白天的估计也就在一二百吨左右,但这样的船如果在近距离发射重霰弹仍然对满载不过十几吨排量的小船有可能构成严重的威胁。
“让那两艘集中装运西班牙人的海船走在前面!船队降低速度准备突破封锁!”船队并没有配备专门制作的火箭爆破船,但秦涛终于下定决心采用白天已经准备好的杆雷爆破战术来应对可能逼近过来的大船。这种战术给官兵们带来的误伤危险是不言而喻的,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能在夜间战和近战中最有效的对逼近过来的敌船构成立竿见影的杀伤。
月光给小船队的航行带来了方便,可也引起了不远处的两艘敌船的警惕,船队虽然利用人力螺旋桨带来的航速优势从敌大船之间的空隙之中钻了出去,却没有摆脱那些西班牙武装商船的追击。至少在天亮之前很难拉开能够争取展开整个船队上岸登陆所需要的时间。
“船队继续前进,让我们连留下!敌船的样子似乎并不很大,也应该没有专门准备合适的霰弹。”一名连长忽然说道。
秦涛仅仅是片刻的思索后就做出了决定:“船队降低速度准备迎战,击退这些来袭的敌船。”
必要的断后在一般意义上的军事行动中是正常的,可是对于新军主力部队来说,在作战中尽可能的避免被俘却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秦涛并不打算冒损失上百人和大量火药的风险,而且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他还是并不认为这里的西班牙人还有新军主力部队一样专门应对小型船只的相关弹药和手段,在近战中压制敌船的炮火是有可能的。集中的船只越多,成功率就越大。
整个船队的速度降下来只后,远处的敌海船累计三四十门舰炮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就展开了对小船队的猛烈轰击。
暗淡的夜色中从后面的方向上闪烁着的炮火火光乃至在船队中飞溅起来的巨大水柱提示了敌人的逼近。
各小船降下了帆,在阵阵海浪的掩蔽下敌船于夜间的炮火更为不准确起来。让新军官兵们欣慰的是那些跟过来的西班牙海船似乎并没有准备专门的葡萄弹或霰弹。
当同敌船的距离估计在二百米上下的时候,从大船上射来的火力开始准确起来。在累计上百发炮弹的轰击之下还是有一艘小船被十来斤的炮弹命中,三四名战士在瞬间被打死,之后的炮弹则迅速的钻入了船底把船底大了个比碗还大的洞,海水猛然间漫了进来,但船体恰恰是因为防护力过于薄弱了,反而没有遭遇到想象中那种船体损害。
秦涛随后则命令第一批燧发排枪射手们针对暴露出来的炮火火光位置展开环击。短短的不到两分钟时间内,四艘距离敌船最近的小船上的战士们打出了三千多发燧发排枪弹丸,八十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又是颠簸摇晃的大海之上,弹丸远远没有白天地面战中的那样准确,但对敌船上射来炮火的压制却是显而易见的。
大概在接近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早已准备好的几艘炮船以船头炮和链弹展开了射击。即便只配备两门火炮,但开炮时巨大的后坐力开始使负责开火的炮船猛烈的摇晃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