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八自然不成,但官人肯定可以。”平时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女强人要是铁了心撒娇,敷衍都没法敷衍,因为她们撒娇的时候也把前后左右都算计清楚了。
  “……这个吧……到时候再说,不是每个产妇都适合剖腹产,而且生产也不是很疼。莲儿,你说……你又吃什么呢?好啊,怪不得本官让你锻炼非但没减重反倒更胖了,站住,给我看看兜里装的什么!”
  说自己不会吧,恐怕周一日不信,吹牛吹到这个份儿上也真令人无奈。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岔,躲开这个话题不聊。
  洪涛做的更绝,借口追莲儿人都跑了。刚刚那些悯人悲天的感触也顾不上了,河道上爱堵多少船就堵多少,全忘了。
  通济渠,连通了汴河与淮水,从东都洛阳到江都扬州两千多里,是漕粮和大宗货物北上、西进的唯一通道。
  它也是后世称为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一直到解放后依旧担负着南北货运重担,可以说几代王朝都在靠它维持。
  只是建造它的人隋炀帝却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让洪涛非常想不通。他是丢了皇帝宝座,可在任时建造的大运河使用了上千年,不管是统治者还是百姓都应该念他的好才是,怎么可以因为丢了皇位就评价为昏君呢?是皇位重要,还是运河重要?
  说得极端点,有了这条运河,哪怕隋炀帝天天吃人脑子,那也是对民族、国家有大功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皇帝弄出过惠及千年的工程?
  至于说运河也是人民挖的,和皇帝关系不大,这种说法简直就是扯淡。从古到今干啥事和领导没关系,领导不点头人民没事儿挖运河玩?
  要是这么算的话,世界上绝大部分发明创造都不是科学家的功劳,也别弄什么诺贝尔奖了,因为这些发明创造都是由人民造出来的。
  历经几百年,通济渠除了官方名字改成汴河之外,大部分主体结构依旧还是隋朝的基础,唐代经过修修补补,到了宋代基本沿袭,顶多就是清清淤泥。
  几百年下来,由夯土堆砌的河堤明显老旧了,很多地方被河水侵袭发生了垮塌,不仅影响河道通畅,还容易在水量丰沛时溃决。
  “爹爹,情况不太妙,需要修缮的地方太多了,水泥不够用、人手也不够用……”为了沿途考察河道情况,洪涛特意把王七从明州调了回来。
  船队刚到应天府,王七就拿着本子登船诉苦。以他的标准,这条运河就没啥存续的必要,应该从头到尾全部大修。有条件的用石料铺设河岸,没条件则用木桩固定。
  “这一段不归咱们管,大概看看就成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一点没事,务必考虑周祥。这是流芳千古的大工程,起步就要奔着五百年不坏。材料的事情我来解决,你只管勘探。另外去和你十姐说,让她联络以前的工程兵,能召回多少算多少。”
  对于王七提出的难题洪涛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修建石灰窑可以、召回部分工程兵也不难,但都无法快速把这条运河修好。
  不过王七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修河制置使只是个幌子,挂羊肉卖狗肉用的,从皇帝到大臣怕是都没指望凉王能把淮水乃至汴水治理得如何,所以洪涛心里也不着急,每年有点成绩足矣。
  应天府,北宋的南京陪都,大概就是后世的商丘附近。问题来了,南边那么多繁华的大城市,为啥要把南京定在小小的商丘呢?
  说起来还真不过分,宋朝的宋字来自哪儿?就是应天府的前身。在唐代商丘这片地区叫做宋州,宋太祖赵匡胤当时官拜殿前督检点,就归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管辖。
  也就是说宋州这块地方是宋朝的龙兴之地,所以才取了宋州的宋字作为国号,到了真宗朝才改名兴庆府并定为南京。火神阏伯也是商丘人,所以宋朝属火,也叫火宋或者炎宋。
  原本洪涛不打算在沿途任何一个城市登岸,船上的居住条件一点不比岸上差,要论起卫生条件来,大宋皇宫恐怕都要差半截。对于一个有轻度洁癖的人来讲,去睡别人准备的床褥需要咬好几次牙。
  但应天府他是非上岸不可,究其原因还是这张破嘴惹的祸。庞皇后来府上串门有次穿了一套金光晃晃的褙子和襦裙,远看布料上缀着金片,近看才知道是金色的纹饰。
  长公主不光心地善良,还是个不怎么讲究吃穿用度的持家女人,一年到头就那么几身出门衣服,大部分还都是神宗皇帝和高太后赏赐的。
  洪涛在甘凉路任职时给自己媳妇弄了几件裘皮大衣,结果都被长公主送给亲戚朋友了,说不怎么出门,放在家里虫吃鼠啃也浪费了。
  以前是自己忙顾不过来家,现在不忙了,洪涛决定好好打扮打扮自己的媳妇。凡是开封城里流行的高档料子每种颜色必须来两套,找最好的裁缝做,哪怕是在家里穿的衣服也得光鲜亮丽上档次。脏了不怕,咱有钱,再买新的!
  可是吧,比来比去,长公主所有的衣服料子都没庞皇后这身好看,洪涛动心了,私下问了问庞皇后才知道,原来这种布料叫做金锦。
  上面的图案不是用金线绣的,而是用金箔切成细丝,再和丝线一起织成锦缎。光听这套制造工艺肯定就不便宜,但有钱还没地方买去。
  金锦是皇家特供,只能由内宫作坊制造,民间根本没有。且由于工艺太复杂,每年就那么点产量,皇后、皇太后都不够分的,怎么轮也轮不到已经出嫁的长公主。
  其实以神宗皇帝对妹妹的疼爱程度,弄点金锦过来也不是大问题。可惜神宗皇帝不太喜欢奢靡,一上任就把金锦织造坊给废了。
  这玩意制造起来又费钱又费力,折腾一年废品占了八成,花费颇大收效甚微。按照皇帝的意思干脆就别弄了,把钱省下来干点正事不好么。
  赵颢和他哥哥性格不太一样,登基时想穿件金锦典服,结果翻遍了内宫别说成衣,连块布料都没找到。当下龙颜大怒,下旨恢复金锦作坊,依旧在南京内宫织造,庞皇后这套衣服就是用第一批成品赶造出来的。
  本来洪涛已经死心了,总不能去和皇帝抢布料吧,就算想抢也没希望,内宫织造的玩意根本流不出来,除非派山川督查院到南京内宫作坊里抢。
  但临出行前几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庞皇后过府看望小姑子时私下里给了洪涛一个人名。对方是南京留守内官头子,姓历,手里有少量金锦成品,价格虽然不低,但驸马绝对买得起。
  皇后为啥这么上赶着帮忙呢?她不是为了什么金锦,而是在给洪涛安排以后的事儿。作为皇后总不能没事儿去扬州找妹夫商量事儿,这位历中贵就是皇后的代理人,负责接洽一切有关事务,这几匹金锦权当见面礼。


第652章 金锦
  兴庆府的规模和开封内城差不多,小也小不到哪儿去,结构布局几乎就是开封城的复刻版,还是A货级别的,区别就是宫城里没那么多大殿。
  从码头开始到宫城的南门一路上铺面不少,商户也不少,多一半都和粮食有关,少一半和纺织品有关。基本就是个货物转运和农业集散地的模式,没有这条运河立马就得半死。
  人口嘛,比开封差远了,还不如大名府,倒是和析津府差不多,十多万人的样子。至于说城外居民多少,洪涛就没功夫去看了。
  他是夹道里赶猪直来直去,从码头直奔宫城,见到历中贵一个字废话不说,四百枚湟州新币交出,一匹金锦拿到手。真尼玛贵,一千二百贯四十尺布,还是窄幅的!
  神宗朝每匹绢的价格在一贯五百足陌左右浮动,其它如绸、帛、纱、缎的价格也不超过三贯足陌钱。唯独锦比较贵,而且不是论匹卖而是论两,按照花色、织工、官造还是私造不同,价格也不同。
  便宜的一两八百钱,贵的一两好几贯,但一匹下来顶多不过百十贯。这一匹金锦顶十多匹上好官造蜀锦,可见其工艺复杂和产量之少。而且还别嫌贵,这是皇后的恩典,别人给多少钱还买不到呢。
  再会持家、再没有虚荣心的女人也禁不住这堆金光闪闪还带着暗纹的漂亮布片诱惑,长公主的声音都软了,居然也会撒娇抛媚眼了,电力十足。
  “……妾身是不太喜欢龙纹,却也不讨厌。这是夫君的心意,哪怕上面是只虫子也是好的……放手!都是本宫的,谁都不许碰!”
  绿荷与紫菊偷自然也喜欢这些布料,刚偷伸手摸摸就引来了长公主的强烈反应,伸手就打,咬牙切齿,平日里温顺贤淑的样子全没了。
  “对,都是公主的,莲儿帮夫人收着,免得让她们惦记,谁也不给!”
  莲儿虽然最喜欢吃,可见到灯光下烁烁发光的布料眼珠子也瞪圆了。不愧是公主的贴身丫鬟,很了解主人的脾气,打算曲线救国,保不齐就能蹭件罗裙呢。
  “你也放手,本宫自己收着!”可惜这次长公主眼睛里一点沙子都不搀,看莲儿的眼神也全是戒备,一把抱起金锦,连丈夫都不管了,腾腾腾的向自己舱房跑去。
  “官人……”几秒种后,愣在当地的三个女人一起把脸转向了洪涛,全是委屈、期盼、哀怨的神情。
  “莫急,让公主先高兴几天,本王已经有了主意,到时候一人一件,都会有的!不过晚上不许来公主舱里捣乱,谁来就不给谁做新衣服!本官去也……嘿嘿嘿……”
  在回来的路上,洪涛抱着一堆布料就想好了它们的用途。这种有厚度、有质感和垂感的布料做褙子和襦裙太浪费了,一匹做不了两套,要是能做成旗袍效果应该更好。
  以前住在驸马府里,守着满朝文武和皇帝自然不能太过随意,那些御史真不是白拿工资,啥都管,光是为了自己留短发、穿新军军服的事儿,就快把神宗皇帝的耳朵磨出茧子了。
  但现在不同了,扬州虽然不是山高皇帝远的甘凉路,也离开封城一千多里呢,整点幺蛾子出来,就算当地官员看不顺眼也管不着。
  说实话,对宋代女人,尤其是贵族女人穿的衣服洪涛意见很大。上衣啥的还好说,裤子和内衣就太麻烦了。
  宋朝贵族女人基本都穿裙子,但裙子里面不是空的,还有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没裤腰,上面有三根布带,一直提到肚脐眼以上绑在腹部。
  为了防止裤子因为肢体运动而乱跑,裤脚下面还有两根踩带,和后世的健美裤一个道理,用脚踩着。
  这还是夏天,到了冬天裤子外面还得套上一双长袜。这种袜子和裤腿是一体的,长度到大腿根,没有裤裆和裤腰,用两根布带掉在里面的裤腰上,特别像后世的吊带袜。
  穿着这么一堆玩意,外面再套上至少两层裙子,她们连走路都不能太快,动作一大裤子和吊袜带就往下秃噜。
  古装武侠电影里那些穿着裙子的女侠,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女人,根本就没法踢腿,能跑起来还不被裤裆和裙子绊倒就是高手!
  只有劳动人民,需要整天下地干活的女人,才穿真正的裤子和上衣。为了防止弄脏衣服,前面再戴个类似围裙般的短裙。
  女人们嫌不嫌麻烦洪涛不管,主要是他嫌麻烦。每次想亲热都要像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的往下扒皮,还别着急,万一有个布带没解好弄成了死扣,拿剪子直接剪了的心都有,太耽误情绪了。
  假如能换成旗袍美女,洪涛觉得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都很有利。等以后再把富姬叫回来,左边三个、右边三个,都能办个宋朝的时装秀了。
  旗袍的牌子都想好了,就叫洪老鼠。老鼠一出,必须引领大宋女人的流行时尚,进而辐射周边国家。说不定几百年以后欧洲人还得专门买回去当奢侈品呢,许他们弄个驴牌就不许咱弄个老鼠牌?
  但这个事儿直接和长公主提她肯定不乐意,强逼着她也不肯穿。怎么办呢?得找个机会,比如现在。借着女人心花怒放时,平时看来不太可能的要求往往能被答应。
  不答应也没关系,以后再慢慢磨呗。这次也不白费心思,旗袍不答应,解锁几个平日里不肯做的姿势也成。反正里外都不亏,这一千多贯不能白花,现在想起来洪涛的肝还隐隐作痛呢。
  事实证明长公主还是太软弱,再碰上洪涛这么一个赖皮赖脸、熟知女人心思的妖怪,她是丢了夫人又折兵,不光旗袍没扛住,还把姿势也都解锁了。
  第二天直到午饭时分才勉强下床行走,但坐的时候依旧很别扭。其他四个女人对这种状态很陌生,还以为长公主身体不舒服,一顿嘘寒问暖更让人面红耳赤,吃了半截就跑回舱房躲着再也不肯露面。
  “嘿嘿嘿,当然是家法伺候了。身为大妇,却一点不知道谦让,把布料全部占为己有。此例不可开。本官略加惩戒,夫人已经知错,答应把布料让出一部分为每人做一条裙子。不过本官有言在先,裙子做好之后不管样式如何都不许推辞,否则也要家法从事!”
  光解锁一个长公主洪涛显然不太满意,他打算把坑再挖大一些,顺势把四位小妾也一同拉下水。这样以后就谁也别说谁了,更利于家庭和睦。
  “全凭官人做主!”莲儿一听说自己也能有件金锦裙子,肉片还没塞进嘴里就抢着拥护组织决定。
  “只要是官人许的,奴家姐妹怎敢推辞……”绿荷还是比较矜持的,哪怕得低着头才能掩饰脸上的笑意,依旧把话说得不急不缓。
  “……奴家不想要新裙子,也不想挨家法!”只有周一日很不捧场,居然不上当。
  “荒唐,作为一家人就要同进退,她们都有新衣服唯独你没有,难不成还分三六九等!这是家规,谁也不可违背。”胡萝卜不管用就上大棒子,必须压服周一日,否则让她一搅合其他女人也得醒。
  一千七百多里水路,白天走晚上停,每日行进一百里就算很快了,到扬州少说得五月底。这半个多月洪涛啥也干不了,正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不光有儿子哄,还有一堆女人要哄。
  哄着她们穿上由自己设计并亲手缝制的旗袍,当然了,具体的裁剪细节还得找专业人士来做。绸缎类的布料非常不好剪,要分清经纬线和确定图案的位置,洪涛心里明白但手上没准儿。
  裁缝很好找,应天府就有,乐不乐意来就由不得她了。乐意就是正常的高价雇佣,不乐意会半夜被几个蒙面人入室绑架,结果一点活儿也不少干还没钱拿。
  幸好这位姓刘的裁缝婆婆觉得到凉王的船上去挣一大笔钱没什么可担忧,高高兴兴的来了。只是想不明白为啥有人用这么金贵的锦缎去做小衣,穿在里面给谁看呢,真是搞不懂有钱人的思维。
  但这不影响她对财富的渴望,当听说有机会留在凉王府专职裁剪还能拿到一笔巨款时,立刻就应允了,还愿意带两名不拿工钱的小徒弟,只要能派人去应天府把她们接来即可。
  不光刘婆婆认为旗袍是内衣,妻妾们也是这种感觉。莲儿眼眶里都渗出了泪水,朝思暮想的罗裙变成了小衣,这也太让人失望了。
  “这不是小衣,本官在梦里梦到天上的神仙如此穿戴,在本官眼中你们都是仙女,此处又没有外人,如此穿戴有何不妥?”
  衣服都做出来了,说啥也得让她们自愿穿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洪涛也是豁出去了,脸一抹,把能想出来的甜言蜜语玩了命的往外扔,只要能砸趴下一个就是胜利,有了榜样之后才好个个击破。
  最终的结果比较出乎意外,第一个站出来试穿的不是一向二百五的莲儿,也不是胆大心细的周一日,反而是看上去最保守、最胆小的长公主。
  在这方面她确实做到了夫唱妇随,估计也琢磨出来了夫君的意思,只要夫君想的不管对不对,必须第一个支持!
  “乖儿子,你说娘娘美不美?”放下鹅髻改成坠马髻的长公主换上旗袍之后确实更符合洪涛的审美,皮肤白、脖子长和与生俱来的气质,完美诠释了这件八分袖水滴领斜襟琵琶扣直摆旗袍。
  洪涛觉得光自己赞美还不足矣让长公主百分百相信,俗话讲童言无忌,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做这个工作。
  “仙女……”长公主确实美,但王飞羽小朋友肯定不是由衷赞叹。他懂个屁的美不美,更不知道啥叫仙女,这么讲全完是看在吃肉的份上,再加上老爹的威胁。
  “……羽儿,到娘娘这儿来!”是个人就知道王飞羽不是有感而发,但长公主依旧美不自胜。为了让自己别笑得太轻浮,只能借抱孩子来掩饰。
  “我也穿!”然后莲儿就忍不住了,她和王飞羽一样根本看不出来这件小衣哪儿美,但并不妨碍追随榜样。既然夫君和公主都觉得不错,那就必须不错,别人爱说啥说啥。
  “啧啧啧……真是人不可貌相,这裙子穿上都让本官有些把持不住了!”这句话真是发自肺腑,别看莲儿比长公主微胖一点,却更符合旗袍圆润、内敛的设计理念。
  五件旗袍五种样式,五个女人五种风格。看完了她们的时装秀,洪涛觉得买金锦的一千多贯好像也没那么心疼了,换成买别的恐怕换不来这种享受。
  还不是光自己享受,五个女人挨个被夫君品头论足一番之后也都心满意足,独乐乐不如群乐乐嘛!
  “记得提醒本官,到了扬州之后把格朗调来开一家皮具店。穿旗袍不能配平底鞋,靴子也不成,要穿高跟鞋。”
  有了赏心悦目的衣服洪涛还不满足,老话讲脚下无鞋穷半截,一双半高跟皮鞋必须是点睛之笔。即便这身衣服不能出去穿,只能在后宅自娱自乐,那也得尽量做得完美。


第653章 大大的良民!
  淮水,后世的淮河,古代人不知道为啥对自然河流通常称作水,对人工河流则叫沟或者渠,很少称河,这一点是洪涛在都水监查看历史水文资料时发现的。
  中国古人认为中原地区有四个最重要的水系,长江、黄河、淮水、济水,所以有五岳四渎之说,可见淮水的重要性。
  后世的淮河比较古怪,到了洪泽湖之后分成三叉,一支经高邮湖入长江、另外两只从洪泽湖东岸分别注入黄海。
  但在宋朝淮水是条单独注入黄海的河流,和长江没半点关系,倒是和黄河有点纠缠不清。到了南宋时期,黄河一生气抢了小弟淮水的河道入海,史称夺淮入海,且一抢就是几百年。
  在江苏响水县有个云梯关,始建于唐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海关,同时也是淮水的入海口。到了后世的地图上,云梯关距离海边至少有一百里远,难道是唐朝人修建海关的习惯怪异?
  不是,这就是黄河干的好事儿。几百年间,黄河裹挟着大量泥沙入海,硬生生把海岸线向东推移了一百多里远。后世里的村镇、港口在古代其实都是海水,真所谓沧海桑田,大自然的力量不可小觑。
  现在洪涛的船队就从盱眙转入了淮水,景色一转眼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通济渠不算太宽,十多丈,但河堤整齐种满了柳树,行驶在河面上就像走在林荫大道中。
  淮水比通济渠宽几倍到十几倍,水流也更急一些,但重点不是这些,而是它的河岸。能称得上河堤的地方不多,即便有也被水流冲刷得一塌糊涂,不仔细看都找不到人工雕琢的痕迹。
  现在还没到雨季,几个月前仅仅是河冰开化就让河堤决了口,这要是雨季一到,两岸的百姓还得惴惴不安的过日子,天知道哪天洪水就会奔涌而来,想跑都没机会。
  即便知道洪水早晚有一天会来,两岸的百姓大多数也跑不了。他们的家在此、土地在此、社会关系也在此。俗话讲人离乡贱,到了陌生地方他们就是没土地、没房子、没生计的流户。
  大部分人宁愿被洪水淹死在家乡,也不想过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他们也愿意相信朝廷是不会看着不管的,总会派下官员来救他们脱离水深火热。
  朝廷确实也没忘,每年都会修整最危险的河堤,为此花费了不少钱粮,但是效果不好。这里有主持工作的官员能力不足、经费被挪用贪墨的主观问题,也有技术手段达不到的客观原因。
  “他们真是我大宋子民?”看到岸边双目无神、衣不遮体、骨瘦嶙峋的灾民,长公主有点错乱。
  她是头一次出京,没见过开封城之外的情景,对大宋的一切了解皆来自听说,大部分还是听官员和皇帝说,很难马上理解这种和她认知相差太多的眼见为实。
  “扶夫人回舱,一日,你也跟着去。”怎么解释呢?洪涛也不知道,这种反差只能慢慢适应。
  幸亏当初她没跟着自己去湟州,那里的民众生活比这里更苦。他们不光要对付饥饿,还得应付能冻死人的气候。
  好在莲儿、绿荷、紫菊和周一日都见惯了这些场面,有她们陪着长公主多少能宽慰几句,不至于瞎想。
  “吩咐船队靠北岸,把罐头准备出来一些。”拐入淮水不到五里路,岸边一处高地上影影憧憧的出现了大片低矮的窝棚,还有一些人蹲在水边看不清捞啥。
  不用问洪涛也能猜到这些人怕都是洪水的受害者,即便洪水退去暂时也无法归家,还要等地面的淤泥干了才成。
  家和田地都淹了,朝廷的赈济也不可能到位的这么快、这么普及,这段时间吃啥是个大问题。洪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但可以尽量缓解。有时候一个馒头、一个罐头,说不定就能救活一家人。
  “别跑、别跑!我家官人是来给你们送吃食的。看到没,这是朝廷凉王,又不是盗匪,还能害了你们不成!”
  这么大一支船队突然靠向岸边,让人群有些慌乱,像是一群受了惊的猫鼬,连滚带爬的上了高地,缩进窝棚里人影都看不见。
  王三作为护卫头子带着特种兵率先上岸,扯开大嗓门就是一顿数落,同时还不忘在附近派驻哨兵,把这段河岸都监控住。
  “你们都来看看这是什么?”
  洪涛算是第二批里最先上岸的,怀里还抱着王飞羽。上岸之后他就走到了那群人刚才捞东西的地方,拿起被遗弃的树枝在水里搅了搅,带起来几条绿油油的水草,这才向后面跟着的妻妾们招呼。
  “像是水草,大名府也有……”长公主自然不认识,莲儿和绿荷姐妹也不认识,周一日经常去造船厂巡视,有所得。
  “……呸,苦的。你们也都尝点,他们捞这个恐怕不是为了清理河道,应该是用来果腹的。”
  洪涛也认识这种水草,天一热它们就玩了命的生长,很碍事,捞上来之后被太阳一晒还特别腥臭。味道嘛,咬一小口嚼了嚼没敢咽,又苦又腥又涩,有没有毒不清楚。
  女人们连同王七、王十八和高俅也都咬了一小口,只有周一日被拦住了,她有身孕,暂时不用体验这个。
  “此物怎能下咽……”长公主连嚼都没嚼就给吐了。
  “饿几顿怕是就能下咽了,走吧,我们上去看看。做好心理准备,场面怕是有些凄惨,味道可能也不太好。不要过于接近,更不许触摸任何物品和人,只需要带着眼睛就够了。老七,把本官的命令传下去,禁止一切接触,上船之前用酒精消毒手和鞋底。”
  洪涛不算真的挨过饿,顶多是小时候吃不太饱。但他听父亲讲过年轻时挨饿的感受,也确信父亲不会骗自己。因为姥姥、姥爷比父亲挨饿的次数还多,感受基本差不多。
  人要是饿极了,味道、口感、营养之类的需求会直线下降,只要能让肚子不饿的东西就可以吃,草、树皮、甚至土都是果腹之物。
  他们捞水草显然不是打算弄个草缸养殖,很大可能是当做食物。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洪涛不免再往更坏的方面引申一下。提供食物帮助可以,可千万不能染上疫病,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在论的。
  这群人确实是灾民,他们的村子就是淮水北岸三里的地方,现在那里已经全被淤泥掩埋了。据村长说有一人多厚,根本无法落脚。
  好在有这块高地躲避,否则村子里的人没几个能逃脱被洪水卷走的命运。食物早就断了,这几十口人算比较幸运,从洪水里捞起来几头死牛,宰杀之后风干成肉干坚持了一个多月。
  可惜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又没有足够的盐来腌制,肉干也保存不了太久,吃光之后就只能抓老鼠、采野草、剥树皮充饥,再不成就吃水草。
  “路过的船只没有接济你等的吗?”洪涛有点怀疑老头夸大其实,这条河道即便因为洪水断行了一段时间,但洪水过后马上又恢复了,至少会有槽船经过,总不会见死不救吧。
  “官府的槽船有槽丁押送,闲杂人等靠近会被射杀……”老头怕是压根儿也没想到去向槽船索要食物,躲还躲不及呢。
  “……你们就活该被饿,死到临头都不知道反抗,活的真窝囊。这些食物省着点吃还能坚持一些日子,朝廷的赈济很快就会来了。如果没来试着劫一艘槽船吧,被射杀总比活活饿死舒服点,大人死了,总不能眼看着孩子也死吧!”
  老头的回答让洪涛无可奈何,又体会了一次啥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能怎么办呢?人的思想不会马上进步,几百上千年养成的习惯更难转变。


第654章 古人的智慧
  “大人……”老头更不明白这位凉王说的是啥意思?朝廷高官鼓动百姓去抢朝廷的槽船,怎么听怎么不像好话啊。
  “走吧,我们继续赶路……”洪涛不想再和这个老头掰扯到底应不应该抢的问题了,多说无用。
  “官人,咱们船上还有地方……去后面的镖船也可……”长公主不像洪涛这么冷血,很想把这些人救下来。说起来她也确实该伸出援手,那都是她家的子民。
  “一个也不许带走,这里是他们的家,带走之后就是流民了。今日救得他们,明日若是再遇到呢?后日如何?娘子,光靠施舍救不了全天下的穷苦人,倒是速速赶到扬州,尽快把修筑河堤的事儿落到实处,避免此等惨剧再发生才对。”
  洪涛也没长公主那么多愁善感,善与恶、好与坏都没固定之数,怎么做对这些百姓帮助最大,不是靠善良和同情,得靠理智。
  “爹爹,他们里面有些人很虚弱,还有小童……”王十八也没修炼到养父的水平,想帮长公主一起求求情,不都带走,几个小童也可以。
  “十八,作为医生,这种想法以后最好不要再有。假如疫病上了船,死的就不是几个人、几十人,说不定会沿途带给下游所有城市,到时候你是在救人还是杀人?赶紧去做消毒准备工作,所有人,包括本官!”长公主可以这样想但王十八不应该,如果不是看在她年纪小,就该交给王三好好教育教育。
  半个时辰之后船队离开了岸边继续航程,但长公主的情绪明显发生了变化,窝在船舱里闷闷不乐,连晚饭都没吃。
  不光长公主的情绪不太好,一向没心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