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手-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原虽被日军占领,但民众并未屈服,有良知的中国人,依然在抗日。特别是今年以来,时常见到各种抗日活动。
  张晓儒指了指右手边:“刚才没留意,好像是朝这边走了。”
  段质夫拱了拱手:“多谢。”
  他带着手下,朝着右边的路口跑去,张晓儒等了一会,则朝着左边走去。
  没走多远,张晓儒发现,这是一个死胡同。张晓儒马上转身,他不想跟那个贴抗日标语的所谓抗日分子碰面。
  张晓儒的身份是新民会的受训人员,与抗日分子碰面会让他左右为难。在平时,张晓儒都是以一名“汉奸特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如果真的碰到抗日分子,张晓儒肯定得抓。如果周围有外人,他就更得表现。在太原,他没有上级,也没有其他同志可以协助,一切只能靠自己。
  然而,已经晚了。
  就在张晓儒转身要走时,后面传来一个带着北方口音的声音:“谢谢。”
  张晓儒停下身子,却没有回头,淡淡地说:“不用。”
  那人却很坚持:“救命之恩,一定要谢的。”
  张晓儒无声地叹了口气:“好吧,你想怎么谢我?”
  他不想让对方看清自己的着装,故意走到边上的暗处。这是个死胡同,只能靠外面大街漏进来的灯光,才能勉强看个大概。
  “这个……”
  张晓儒劝道:“回去吧,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了。”
  那人振振有词的说:“你还是不是中国人?我这样做错了么?日本人占了咱们的国土,全国同胞不应该联合起来抗日吗?”
  张晓儒的语气突然冷了下来:“你叫什么名字?在哪工作?”
  “我叫田子光,在济民大药店当药剂师。”
  张晓儒喃喃地说:“药剂师?”
  田子光说:“对,我在北平药剂专科学校毕业,鬼子就占了北平,想南下抗日,没想到太原也被鬼子占了。先生,我看你也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咱们一起行动吧?”
  张晓儒问:“刚才贴的是抗日标语吗?”
  田子光点了点头:“对。可惜我们的力量太小,需要更多的有志者一起行动。”
  他对张晓儒毫无防备,警察没追上来,必定是此人救了自己。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他坚持要感谢对方,其实只是借口,更多的想把张晓儒拉过去,同他一起抗日。
  在太原的这段时间,他能找到的志同道合者非常少,在内心,他也很渴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
  张晓儒正色地说:“在太原,如果你继续这样搞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自己送进监狱。再次奉劝一句,不要玩火,当好你的药剂师,给民众抓好药就行了。”
  田子光尴尬地说:“先生怎么能这样说呢?如果都不抗日,中国还有希望吗?我们民族还有未来吗?”
  张晓儒冷冷地说:“中国有没有希望我不知道,民族有没有未来,我也不清楚,但是,你要是再敢跟皇军作对,就没有未来了。”
  张晓儒一直朝着外面走,田子光在后面跟着,走到大街上时,田子光突然看清了张晓儒身上的军装,他像是受到了极大的愚弄一般,吃惊地说:“你……你……”
  张晓儒冷笑着说:“如果你悬崖勒马,我可以保你以后无事,如若不然,明天就抓你进牢房!”
  得知田子光是北平药剂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当时就动心了,像这种有良知,愿意抗日的青年,怎么能放在太原呢,应该回三塘镇参加抗日啊。
  田子光越说越愤慨,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对一个汉奸表露了心迹。
  他挥起拳头,朝张晓儒砸去:“打死你这个汉奸!”


第二百六十三章 兼任教官

  田子光个子要比张晓儒高一些,手长脚长,又是先动手,还是趁张晓儒不备。然而,他却没占到便宜,拳头落空了,张晓儒轻轻一侧,避开了他的拳头,手一推,脚下一拌,田子光就倒在了地上。
  张晓儒踩住田子光的后背,将他压在地上,声音变得很冷:“记住我的话,不要再搞破坏,否则马上抓你!”
  田子光倔强的抬着头,哪怕被踩在地上,但丝毫没有改变他的意志。张晓儒收回脚后,田子光爬起来撒腿就跑。此时的他很沮丧,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碰到个汉奸。
  张晓儒原本要回东仓巷,可遇到田子光后,他改变了想法,返回了趟旅馆。
  陈景文看到张晓儒时,低声惊呼:“队长,你怎么……”
  张晓儒低声说:“明天,你去趟济民大药店,把一个叫田子光的带回三塘镇。”
  田子光晚上敢贴抗日标语,说明愿意抗日,只是没找到组织。既然遇到了自己,当然不能让他再孤军奋战。
  陈景文听了张晓儒的介绍,很是高兴,新街要开药店,有了田子光这个药剂师,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陈景文问:“我能直接跟他表明身份吗?”
  既然田子光这么想抗日,告诉他自己共产党的身份,应该更容易把他带回三塘镇。
  张晓儒摇了摇头,态度很坚决:“不行。我们不能为了工作的便利,而增加无谓的风险。”
  搞地下工作,最忌讳的就是一见面就表露身份。哪怕就是熟人,也要严格按照组织纪律办事。
  陈景文应道:“是。”
  张晓儒叮嘱道:“你们在太原还能待几天,先去摸一下情况。”
  “好。”
  张晓儒突然问:“我们的烧鸡是不是还有一只没吃完?”
  “对啊,还有两瓶汾酒。”
  “拿一瓶。”
  这么晚了,他想顺利回警察教练所,总得给人家带点东西。虽然早就塞了钱,可有的时候,钱不是万能的。
  张晓儒拿着东西放到门房:“王发旺老哥,一只烧鸡、一瓶汾酒,给你晚上解闷。”
  王发旺接过东西,笑吟吟地说:“那怎么好意思呢?”
  他四十多岁,左脚跛了,满脸的络腮胡须,身子倒很壮实。看到酒,双眼立刻明亮起来。
  张晓儒掏出烟,递了一根过去,看了还有大半包,顺手把烟扔在他的桌子上。
  “下次回来,还得辛苦你给我开门。”
  王发旺咧嘴一笑,露出满嘴的大黄牙:“只要是你,什么时候想进出都行。”
  作为门房,他的权力其实还不小,谁要是夜不归宿,他可以直接向中川甚至所长报告的。警察教练所的所长,可是由警察厅长兼任的。
  张晓儒今天才到警察教练所,傍晚把铺盖准备好,人就溜了出去。他们住的是集体宿舍,一个房间二十多人,都是上下铺。
  张晓儒睡的是上铺,他轻手轻脚进到宿舍,刚爬到床上,下面就传来一个声音:“张兄弟,你可真行,这么晚才回来。”
  睡在张晓儒下铺的叫孙世润,是长治新民会选送过来的。双棠县和长治相邻,两人可以用家乡话交流。
  张晓儒伸出身子,低声问:“晚上没什么事吧?”
  孙世润说:“事倒没有,这么晚才回来,明天早上的训练受得了吗?”
  第二天的训练,对张晓儒还真不算什么,早上全副武装跑步,他很轻松就坚持下来了。至于射击、队列训练、日语,早就是他精通的。
  同时,张晓儒对特务、经济方面很感兴趣。原本他以为,到太原培训,只是混个资历,可听了课后,觉得这些东西还是有用的。
  不管是谁教的东西,只要对自己有用,就是好的。
  给他们上经济课的,是太原宪兵队经济巡回班的副班长高桥三郎少尉。
  太原宪兵队是日军在山西维护其殖民统治秩序的军事警察机关,是进行搜集情报、策反诱降、逮捕杀害我抗日人员和无辜群众的指挥机关。
  一九三九年春,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部成立后,随之设立了太原、临汾两个宪兵队,均属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部,及日军华北宪兵司令部双重领导。
  太原宪兵队辖区为雁门关以南,子洪口以北之日军占领区,在此区域内,太原、忻县、阳泉、汾阳等地设有宪兵分队,一般县城设有宪兵分遣队,日军中队以上的部队中均配属宪兵分遣队或宪兵。
  这些宪兵组织均属当地驻军指挥官及日军太原宪兵队双重领导。
  太原宪兵队驻太原东缉虎营街四号,设中佐级队长一人,少佐队附一人,内设警务、特高两课,以少佐或大尉级宪兵军官为课长,课内骨干人员由队长或特高课长直接掌握,分头负责搜集一个方而的情报及进行策反诱降活动。
  今年五月,太原宪兵队特高课增设了经济巡回班及武装工作队。经济巡回班设班长一人,班员数人,均由日本宪兵充任,该班设于本部特高课内。武装工作队队长、班长及工作员均由中国人充任。
  张晓儒下课后,找到高桥三郎,用标准的日语问:“高桥君,对非治安区进行封锁,会不会让一些嗜利的商人,反而铤而走险?”
  高桥三郎缓缓地说:“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查处力度和处罚力度,让他们不敢铤而走险。你是新来的学员吧?”
  张晓儒恭敬地说:“我是双棠县的张晓儒,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更多对付共产党的本事。”
  高桥三郎是兼任教官,他宪兵队的身份,让张晓儒愿意与之接近。对一名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人员来说,接近日本特务十分危险,可又是必须的。
  高桥三郎对张晓儒的印象不错,点了点头说:“你提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深有体会。”
  张晓儒感慨地说:“是啊,我之前待的地方,与共产党的控制区只隔着一座大山。共产党虽然不敢明目张胆来我的地方采购食盐、布匹,可他们那边也并不很缺这些东西,只是价格比治安区高几成罢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压价

  张晓儒的话,高桥三郎深以为然。高桥三郎在太原,对根据地的情况并不了解,他对张晓儒说的很感兴趣。
  两人聊得兴起,也就顺便问起了张晓儒以前的工作。得知张晓儒给皇军当过翻译,还是特务队长,高桥三郎对张晓儒更有好感。
  在他的印象中,中国人都不喜欢学习,只想混吃混喝得过且过。像张晓儒这种,主动学习日语,进而能做翻译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这说明,张晓儒是真心愿意替皇军做事。
  高桥三郎问:“你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朋友。你觉得,以后三塘镇要如何做好经济工作呢?”
  张晓儒管着一个乡镇,还是与八路军占领区很近的一个乡镇,他面临的情况,与城市又不一样。
  张晓儒谦逊地说:“这正是我来学习的原因,我想,通过向高桥教官学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高桥三郎缓缓地说:“在军事上,我们要坚决消灭八路军。但对我们来说,可以通过物资交换接触敌方人员及敌区商民进行情报、策反活动。我们也可以借助有利身份,在敌区活动,出入茶坊酒肆,了解社会动态。然后,根据情报线索,有针对性的活动。任何军事行动,都要情报优先,通过一些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可以更容易获得敌人的情报。”
  张晓儒激动地说:“高桥君一番话,令我茅塞顿开。回去之后,我会认真研究。或许,我开办的榨油坊,就能有这样的效果。”
  他暗暗警惕,回去后要马上汇报,防备敌人用这种方式进入根据地。
  高桥三郎问:“榨油坊?”
  张晓儒介绍道:“是的,我们那里有野生的杏仁,有种植的核桃、花生和一部分胡麻数理,产地分布广泛,差不多各个山庄都有。只要榨油坊办起来,八路军控制区域下的百姓,也会来榨油。到时候,我的榨油坊,就是一个情报收集站。”
  “你的想法很好,但八路军很狡猾,你要分辨哪些是他们的人很困难。”
  张晓儒笃定地说:“刚开始可能不容易,但时间一长,肯定会知道的。就算不知道也没关系,通过榨油坊可以很好地宣传东亚共荣的政策,让他们知道,只有跟着皇军,才能过上好日子。只有跟着皇军,才能幸福快乐。”
  高桥三郎点了点头:“不错,如果经营好了,你的榨油坊确实大有所为。”
  在他看来,榨油坊只是给老百姓榨油,可以宣传奴化教育,也能收集八路军的情报。至于经济上的作用,他觉得不会太大。
  张晓儒突然叹息道:“可惜,榨油机器实在太贵了。这次来太原,原本想买套榨油设备回去,看来很能如愿。”
  高桥三郎问:“你要买什么设备?”
  张晓儒说道:“我们的规模不大,买不起蒸汽机,也买不起柴油机,只能用人力和畜力,用螺旋榨油设备。可就算如此,一套机器下来,也得一万五千元。”
  高桥三郎问:“你这是为了宣传东亚共荣,为了搜集八路军情报,应该特务机关出面。机器买了没有?”
  张晓儒轻声说:“还没有,钱不够。”
  高桥三郎笃定地说:“我帮你问问,一定要给你一个合理的价格。”
  张晓儒忙不迭地说:“多谢高桥教官。”
  他怎么也没想到,随便一番话,竟然能有这样的收获。
  高桥三郎拍了拍张晓儒的肩膀:“好好在这里学习,我很看好你。”
  用日语与张晓儒无障碍沟通,令他不知不觉说了很多机密。
  张晓儒坚定地说:“一定努力学习,报效皇军的栽培。”
  高桥三郎满意地点了点头发“哟西。”
  张晓儒“诚恳”地说:“高桥君,真希望你能去三塘镇看看。到时候,我能带你翻过白云山,看看八路军治理下的百姓,过着怎么悲惨的生活。”
  高桥三郎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去。”
  他在太原的经济巡回班,接触的都是本地商人,不管他们是否与八路军做生意,至少都会披着一层伪装。
  如果能去根据地,亲眼看看那里的景象和百姓,也是另外一番滋味。
  张晓儒走开后,孙世润马上凑了过来,他很是感慨:“张兄弟可以啊,刚来就和高桥教官聊一块了。”
  他来太原两个月了,至少只学会了几句打招呼的日语,再想多说几句,就得用中国话交流。
  张晓儒谦逊地说:“我在双棠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日本话。”
  孙世润说:“你这日语水平很高啊,要不是我知道你是中国人,都听不出来。”
  张晓儒转移了话题:“孙兄,晚上出去喝一杯?”
  孙世润连连点头:“好啊。”
  不是每个汉奸,都能大富大贵,很多人只是勉强混个温饱罢了。在这里训练,有吃有住,如果自己花钱到外面吃饭,傻子才干。
  只有像张晓儒这种,刚来太原,什么都不懂,又想跟人亲近的人,才愿意花这冤枉钱。
  下午训练完后,两人溜了出去,这次张晓儒学乖了,没再穿军装。穿着日式军装,确实能横冲直撞,但看到别人望向自己的目光,心里就跟吃了一百只苍蝇似的。
  孙世润也特意换了便装,他们出去喝酒,还是低调点比较好。不仅不要去大的饭庄,还要尽量僻静些。
  张晓儒先去了旅馆,把陈景文和王朴堂叫来。
  孙世润大开眼界,张晓儒官当得不大,这架子实在不小:“张兄弟,你来太原,竟然还有人跟着啊。”
  张晓儒说:“他们是来办事的,过两天就回去。王朴堂,机器问得怎么样了?”
  王朴堂欠了欠身:“今天又问了几家,价格都一样,谁也不松口,他们似乎早就知道,我们要买榨油设备。”
  张晓儒微笑道:“暂且等一等,今天我已经拜托太原宪兵队的高桥三郎,他会帮我们去压价。”
  孙世润惊诧地说:“今天你跟高桥三郎就是说榨油设备的事?”


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是日本人好使

  陈景文在旁边听着张晓儒的话,心里暗暗竖起大拇指,连长刚到太原一天,就认识宪兵队的日本人了,还让他帮着压价。
  这要是换成别人,除了接受一万五的价格外,恐怕也没其他办法。
  王朴堂也是一脸敬佩,张晓儒到哪里都能抱日本人的大腿,有了日本人撑腰,什么事都好商量。
  他笑着说:“真没想到会长,竟然能让皇军给压价,这次肯定妥了。”
  张晓儒说:“明天你们好好歇一天,也逛逛太原城,给家里人买点东西回去。兄弟们每人给五块钱补贴,你们两人每人二十元。”
  “多谢会长。”
  陈景文和王朴堂异口同声地说,这次来太原,本只想着办事,没想到张晓儒还给钱买东西。
  王朴堂很感动,只有陈景文知道,张晓儒这是为了方便他活动,监视济民大药店的田子光。
  孙世润在旁边看着,感慨地说:“张兄弟,你对手下挺仗义啊。”
  张晓儒笑道:“这又不是我的钱,是镇公所的摊派,大家都是兄弟,有钱大家花嘛。”
  这钱他可以用,但不能装腰包,而且还不能全用到公事上,否则,他这个汉奸特务,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拿摊派的钱送人情,就算别人知道,也说不出什么。
  孙世润叹道:“看来还是要当官。”
  他虽是新民会成员,但没什么油水,就算有油水,也只能过过手,最多手上沾点油,肥肉都进别人口袋了。
  就像今天一样,吃吃喝喝可以,但口袋里落不下。
  张晓儒微笑着说:“孙兄回长治后,肯定是要做官的。”
  孙世润叹道:“希望如此。”
  张晓儒晚上带孙世润出来喝酒,原本是为了接近距离,但他也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想跟陈景文接头都不方便了。
  孙世润一直跟着他,晚上还得跟他回警察教练所,两人睡的是上下铺,可以说,孙世润无时不刻地跟着他。
  陈景文只是与他传递了几个眼神,让他知道事情正在进行。
  第二天,高桥三郎主动找到张晓儒,跟他说起了榨油设备的事。
  高桥三郎拿着一张纸找到张晓儒:“这是华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太原分部的地址,你们要的榨油设备,他们有,价格七千五联银券。”
  张晓儒高兴地说:“真的?那太好子,原来一套设备的钱,现在可以买两套设备了。”
  他是真的高兴,只花一半的钱,就能买到同样的设备,再好不过了。
  高桥三郎问:“你原本打算买几套设备?”
  看到张晓儒如此高兴,高桥三郎感觉很有成就感,这或许就是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吧。
  张晓儒笑着说:“原本打算买两套,这些机器设备很难买到,就算买到了,也很难运回双棠县。所以,得有一套备用的,否则机器一坏就全白瞎了。”
  高桥三郎笑着说:“现在呢?”
  昨天听了张晓儒的介绍,他觉得张晓儒的设想很好,让那些愚昧的百姓尝点甜头,让他们知道皇军的恩惠,有利于占领区的奴化教育。
  只要占领区的老百姓不跟皇军作对,甚至还感激皇军,皇军的压力就小多了。
  张晓儒高兴地说:“买三套!高桥教官,我还想在三塘镇开家药店,可是这药品是管制物品……”
  高桥三郎蹙额攒眉,沉吟道:“药店不是那么好开的,药品更不是那么好弄的。”
  张晓儒看高桥三郎脸色不太好看,连忙解释:“是啊,我也知道,在太原弄到药品很难。我出马,最多也就能弄点中药,想要西药,特别是紧俏的西药,简直难如登天。这种事,除了高桥教官出面,谁也没办法。”
  高桥三郎想了想说:“这样吧,药品的事,你让华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的人办。能办则办,不能办也没办法了。”
  下午,张晓儒又出去了,他到旅馆找到王朴堂,让他与华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太原分部联系购买机器。
  王朴堂高兴地说:“会长出马,比我们瞎跑要强得多。”
  张晓儒说:“赶紧去办,机器一到手,马上起运,机器早一天运转,咱们就能早一天赚钱。”
  王朴堂连忙说:“我马上去。”
  张晓儒叮嘱道:“你先去问一下情况,看他们还有什么货物,如果有适合我们的,也顺便买点。特别是药品,最好能让他们给我们长期供应。拿着高桥三郎的名义,不多占点便宜,可就吃大亏了。”
  王朴堂走后,张晓儒把陈景文叫来。他们在太原,反而没有在三塘镇那么方便。
  张晓儒问:“济民大药店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陈景文说:“根据我们的调查,田子光还有个同学,叫赵耕夫,两人昨天晚上又出去贴标语了。”
  张晓儒苦笑着说:“除了贴标语,就不能干点其他的吗?那个赵耕夫是干什么的?”
  陈景文说:“赵耕夫也是北平药剂专科学校毕业的,两人都在济民大药店当药剂师。”
  张晓儒说:“那行,把他们两人都弄回去。”
  陈景文叹道:“怎么弄啊,又不能表明身份。”
  张晓儒笑着说:“不表明身份,不代表不能带他们回三塘镇。你准备好,明天晚上,我让警察去抓他们,你的任务是让他们去三塘镇。”
  张晓儒跟宪兵队扯上了关系,高桥三郎对他还很欣赏,不要说让警察抓人,哪怕就是让日本宪兵队抓人也没问题的。
  至于警察,张晓儒就在警察教练所,里面不是新招的警察,就是办训准备提拔的警长。只要向他们透点风声,收拾田子光分分钟的事。
  只是这个度得把握好,既要让田子光跑掉,又不能让警察怀疑,还得让田子光与陈景文碰巧遇上。
  甚至,张晓儒都不用使用这方面的关系,只要给警察局打个电话就能办妥。
  第二天晚上,田子光和赵耕夫刚到街上贴了两条标语,就被警察发现了。
  他们好不容易甩掉警察,可是刚跑回济民大药店,又发现了楼下也有警察。


第二百六十六章 碰面

  田子光回到房间后,习惯性地走到窗户旁,拉开窗帘看了看,发现了下面走动的警察,他顿时脸色大变。警察到了楼下,显然发现了自己。
  他焦急地说:“耕夫,不行,咱们得马上走!”
  赵耕夫也跑到窗口,看了看下面,也是脸色剧变。
  从他们第一次到街上贴抗日标语开始,两人就预料到了今天。
  两人迅速收拾东西,他们也没什么行李,主要是些书籍,拿箱子一装,马上就能离开。
  然而,刚到门口,警察突然猛地敲着门,让他们马上开门。
  两人自然不敢开门,连忙从后门往外走,可是后门也有警察,只不过,两名警察已经被人打倒在地。
  两人顾不上惊诧,提着箱子就跑,刚跑到外面的大街,就看到有两辆黄包车停在路边,车夫正坐车车边聊着天呢。
  田子光还没坐稳,就急着说道:“快走!”
  田子光并没有说目的地,但车夫拉着他们后,却迅速跑了出去。半个小时后,田子光才突然发现这一点。
  田子光急道:“等等,停车,你要拉我去哪里?”
  车夫低声说道:“到地方就知道了。”
  田子光突然醒悟,这两个车夫在街口是故意等自己:“我们后面的警察,是不是你们打倒的。”
  车夫笑了一声,却没有回话。田子光不于说话,他对车夫的身份,突然好奇起来。离开北平后,他一直在苦苦寻找抗日组织,然而,他在太原这么久,一直都是“孤军奋战”,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抗日人员。
  田子光的心,突然热切起来,或许,终于有人找上门了。
  又过了十几分钟,两辆黄包车才在一处院子外停下来。
  车夫把车停到门口,恭敬地说:“里面请吧。”
  张晓儒每天晚上,依然会出来转转。王朴堂办好事情后,与陈景文回了三塘镇,他在太原就成了“孤家寡人”。
  晚上出来,张晓儒并不喝酒了,王朴堂走后,所有开销得自己掏钱,他哪舍得呢。平常张晓儒看着很大方,可那是用公款,要用他自己的钱,跟割肉似的。
  如果不是工作用途,他是一分钱都舍不得花的。如果一定要用钱,那也是为了“投资”,他投一分钱,必定得收回一块钱。
  张晓儒晚上出来,只是想散散心。如果说他在太原还有熟人朋友的话,可能就是他原来的师兄师弟。
  可到太原几天,他也找过几次,可一直都没消息。或许,他们都回乡下了。在这样的乱世,能活着已经不错了。
  当然,每次回警察教练所,张晓儒都会带点吃的,不为自己吃,而是送给门房王发旺。这钱,张晓儒不得不花,只要他想出来,就必须花,哪怕他再舍不得。
  今天晚上,张晓儒也带了半斤饺子。当然,汾酒就没有了,烟也没有了。到太原后,张晓儒自己都没怎么抽烟了。
  在三塘镇他要抽烟,去李记日杂店买就是,永井武夫死后,他直接就是拿。
  可到了太原,就得自己掏钱了,他哪舍得?他已经决定,从明天开始,不再出来,安心等着培训结束,回去当自己的调查科副科长。
  对很多受训的新民会成员来说,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参加这次训练,能让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多少。但对从事地下工作的张晓儒来说,他就像块海绵一样,全力汲取着对自己有用的养分。
  张晓儒朝着东仓巷一号走去,他舍不得坐黄包车,就当锻炼身体了。
  他正走着,突然看到前面一个熟悉的身影,张晓儒一愣,自己在太原没熟人啊。蓦然,他回想起来,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张晓儒在后面喊了一句:“前面是苏兄弟吗?”
  苏昭听到有人喊自己,连忙停了下来,他也听出了张晓儒的声音。他想躲,可却躲不开,张晓儒已经追了上来。
  苏昭苦笑着说:“张会长。”
  他到太原有段时间了,原本想先找份差事,再在太原潜伏下来,发动群众,建立组织。可到目前为止,他毫无进展,工作没有着落,身上的盘缠也用完了,连住旅馆的钱都没了。
  张晓儒笑着说:“真是你,找到工作了吗?”
  苏昭不好意思地说:“暂时还没有。”
  张晓儒好奇地问:“为什么?”
  苏昭是组织的人,既然派他来太原,应该能轻易找到工作才对。如果苏昭连这点能力都没有,组织上怎么可能派他来呢?
  张晓儒心想,苏昭是不是有特别任务?他看苏昭的模样,似乎真的很落魄。
  苏昭叹道:“现在想找份差事不是那么容易。”
  张晓儒问:“是不是要求太高?不妨先放低标准,做点简单的工作,慢慢来嘛。你现在住哪里?”
  苏昭叹了口气:“明天我准备去码头车站找份卖力气的活,要不然,明天饭都没得吃了。”
  张晓儒说:“是不是身上的钱花光了?晚上吃饭了没有?我这里有半斤饺子,要不先垫下肚子?”
  苏昭早就饿得走不动,几乎一把将饺子夺了过去:“那就多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