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晁氏水浒(剑翁)-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抓到耶律延禧者,赏千金,封伯爵。”
晁勇看到耶律延禧要逃,当即大喝一声,许下重赏。
孙安等人闻言,也不再紧守阵势,打马就往前追去。
不过他们的战马都没有晁勇的照夜玉狮子快,虽然拼命打马,也仍然是跟在晁勇后面。
倒是晁勇身后的亲兵战马比不得晁勇和孙安等人的马,被拉开了距离。
前面还在和大梁骑兵厮杀的辽国将士看到大梁龙旗直追自家皇帝,也不敢缠斗,纷纷调转马头回来救驾,让大梁将士又是一顿猛砍。
晁勇六人马快,很快便迫近了耶律延禧的御帐亲军。
后面的御帐亲军听到后面马蹄声渐近,纷纷转身放箭。
御帐亲军是耶律延禧从契丹族中精选的勇武之士,一边逃,一边射箭,箭箭都射向晁勇等人要害。
晁勇六人也不甘示弱,纷纷取出自己强弓还击。
宋朝兵马以弓箭手为主,武将考核也少不了射术,因此孙安等人射术也都很高超,只是不能和花荣、刘锜那样的神射手比。
晁勇把一个个御帐亲军射下马的同时,也发现六人中还有一个神射手。
岳飞能开三百宋斤强弓,而且左右手都能射,一面躲闪着辽兵射来的弓箭,一面不断的开弓射箭。
每一支箭出必有一个御帐亲军落下马。
耶律延禧听着后面的亲军惨叫不断,扭头看晁勇六人越追越近,连忙对侍卫司统领道:“你带人去拦住他们。”
虽然明知不敌,但侍卫司统领也没有犹豫,吩咐一队亲军保护皇上,他带着其余人拨转马头,绕了个小圈子就冲晁勇六人杀来。
晁勇铁箭已经全部射完,不过也追到了御帐亲军的后面,看到御帐亲军杀回来,当即舞着八棱紫金锤迎上去。
岳飞五人也纷纷挂了弓,持兵器迎上来。
晁勇害怕耶律延禧逃了,右手八棱紫金锤猛地甩出,直接把侍卫司统领便砸的吐血飞退,把后面两个骑兵撞下马才掉到地上。
右手锤见效,左手锤也没留着,望着一匹战马便砸去。
马上骑士刚要打马躲闪,紫金锤已经轰在战马胸前。
战马当即被砸的人立而起,向后栽倒下去,把马上骑士压在地上。
御帐亲军看到晁勇这般威势,不自觉的勒住马。
虽然御帐亲军勒住马了,但是岳飞五人却是不敢直接冲过去,不然御帐亲军在背后放箭,他们还得回头对付他们。
五人杀到御帐亲军中,一样是如入无人之境。
只是一个照面,便把耶律延禧的御帐亲军冲散了。
御帐亲军虽然都是精锐,但是跟着耶律延禧逃了数千里,也早没了锐气了,侍卫司统领一死,就没人愿意送死了,再被五人一冲,纷纷拨马而逃。
扔了八棱紫金锤,照夜玉狮子跑的更快了,转眼就追到了耶律延禧一行人后面。
剩余御帐亲军也知道射不着晁勇了,纷纷把目标转向照夜玉狮子。
晁勇拔出佩剑拨打了几十只箭,照夜玉狮子便冲进了御帐亲军队伍中。晁勇的佩剑是灭了西夏后精选的一柄西夏剑,削铁如泥,西夏剑舞起来虽然没有八棱紫金锤的声势,但是杀伤力却是一点不弱。
剑过之处,穿着铁甲的御帐亲军便纷纷变成两段。
耶律延禧胯下却是宝马,不过他也不敢在混乱的蒙古高原单骑奔跑,因此一直压着马速。但是看到身后执旗的亲兵都纷纷被砍倒,就顾不得多想了,狠狠夹一下战马,往前逃去。
晁勇看到耶律延禧猛然窜出去一截,一剑把一个御帐亲军砍下马,捏住剑刃,望着耶律延禧坐骑就掷去。
耶律延禧正趴在马背狂奔,突然看到胯下战马腹下钻出一道青光,然后一股鲜血便从马腹奔涌而出,连忙低头查看战马伤势。
战马连悲嘶都没有发出,便轰然摔在地上,向前滑去。
“啊”
耶律延禧一条腿被压在马下,跟着战马滑了一截,腿骨仿佛断了一般,疼的他惨叫不断。
战马好不容易停下来,晁勇已经打马到的跟前,耶律延禧扭曲着面孔,对马上的晁勇哀求道:“快救我出来。”
晁勇跳下马,一把扯开已经死透的战马。
耶律延禧的盔甲十分精良,腿上都套着铁甲,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事情,骨头应该也没有伤着,只是叫的惨烈了一些。
晁勇摇头道:“到了汴京你也可以快活后半生,有什么好逃的。”
耶律延禧听到晁勇不杀他,也顾不得疼痛了,连忙拱手道:“多谢太子厚待。”
岳飞五人也冲了上来,看到耶律延禧被晁勇活捉都有些遗憾,不过他们的战马跑不过照夜玉狮子,又没人能拦住晁勇,他们想抢到晁勇前面也很难。
晁勇让五人看着耶律延禧,打马往前走了一百丈都没发现自己的佩剑,拨马回来洗洗查看了一阵,才发现佩剑已经没入土地中了。
还好在空中飞了几十丈已经把力道耗光了,刺得并不深,晁勇用剑鞘挖出宝剑,这才上马回来。
晁勇的亲兵也赶了上来,他们的战马不如六人的,一路疾驰,胯下战马都是口吐白沫。
前面追来的几拨辽国兵马来抢耶律延禧,都被孙安五人带人杀退。
晁勇坐在马上,看着孙安五人带兵扑杀方圆里余的辽兵,对一旁忍痛坐在马上的耶律延禧笑道:“听说你爱狩猎,你看他们可像狩猎?”
听到晁勇把契丹兵当成猎物,耶律延禧脸上也不由一红,尴尬道:“太子麾下精兵猛将众多,是我螳臂当车了。”
五人放佛死神镰刀一般,围绕在晁勇周围,不断转圈收割着靠近的辽兵,死忠耶律延禧的将士纷纷被击杀。
耶律大石带兵回来救驾,正撞着杨再兴带领的一百亲兵,看到杨再兴一枪把辽国大将突里不刺下马,根本没有人能靠近中央策马而立的大梁太子和耶律延禧,也不敢逗留,带着麾下兵马就往西逃去。
辽兵看耶律大石逃走,纷纷跟在后面往西逃去。
各部蛮兵更是一哄而散。
大军在一望无际的草原追杀了二十多里,到的防州城下,晁勇才收住兵马。
防州守军看到大军败北,也没守城,直接便带着兵马往北逃了。
城中有一些契丹人,还有一些契丹人迁来耕种的汉人,更多的还是附近避难的克烈各部妇孺。
也不知是因为高原缺水,还是因为传统问题,各部蛮人基本都不洗澡,整个城池都被弄得臭烘烘的。
各部妇孺都站在街上,很少有人乱跑,各部多少年来就在互相厮杀,即使战败,她们无非也就是换一个部落,如果原来的部落男人抢不回去,她们就会为新的部落繁衍后代。
整个草原上的部落都在不断的抢女人,对草原上的女人来说,换一个男人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很多女人一生都在不断的被抢来抢去。
(铁木真的生母就是被其父也速该抢来的,铁木真的妻子也被蔑儿乞人抢走过。)
不过大梁却是没有抢婚的习俗,而且看到街道两边黑乎乎的人,大梁将士隔夜饭都快吐出来了。
刚刚二十岁的杨再兴忍不住问道:“她们从不洗脸吗?”
比杨再兴大一岁的岳飞笑道:“听带路的克烈人说水是纯洁的神灵,她们都不能在河流里洗手、洗脸。”
两个人年龄相仿,武艺又一般高强,被征调到一起后,很快就成了好友。
第五百一十章蛮部处理
这一战,活捉了耶律延禧可以说是大胜,但是大军取得的战果却是有限,只剿杀了辽兵、克烈人三千多人,俘虏五千多人。
在广袤的草原上,蛮人和契丹人的骑术还是高于大梁骑兵的,即使获胜也难以阻挡他们逃走。
大梁一边也伤亡了近两千人,虽然大梁武器全面占优,但是对上马背上长大的蛮人,仍然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众人听到报来的伤亡和战果,都忍不住直皱眉头。
晁勇知道大梁的骑兵没办法和契丹铁骑、克烈人相比,一支铁骑不是一朝一夕能打造出来的,所以他不惜重金装备骑兵,就是希望骑兵能凭借装备减少一些和马背上长大的人的差距。
他的亲兵几乎没有伤亡,一者因为他当初选亲兵时就是百里挑一,二者在石勇这样的百夫长之外,这次还有孙安、石宝、方杰、岳飞、杨再兴这样的猛将带领。五百亲兵剿杀的契丹人绝对超过五百。
也就是说除去他的亲兵战果,大梁骑兵和契丹人、蛮人的伤亡差不多是一样的,这还是在他带着亲兵冲阵,鼓舞己方士气削弱对方士气的情况下取得的。
杨志摇头道:“我麾下的骑兵已经一直在艹练了,没想到和马背上的部落还是差这么多。”
董平也有些受打击了,咬牙道:“拼上十万人,杀光这些蛮人,省的以后他们南下劫掠。”
这一刻,晁勇还真有些动心了。
十万人对大梁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对草原各部却是足以伤筋动骨了。
晁勇看岳飞似乎有话说,却又有些不敢插嘴的意思,便道:“岳飞,你有什么看法?”
岳飞看太子问起,便也起身道:“末将以为蛮人是杀不光的。”
董平看一个毛头小子反驳他,不悦道:“太子执掌兵部,三军将士用命,怎么就杀不光蛮人了?”
岳飞也没被董平吓住,解释道:“我们杀光克烈部,北边的蔑儿乞人一定会南下侵占这片草原。杀光蔑儿乞人,还会有更北部的蛮人来。除非我们能让这些河流草原消失,否则总会有蛮人被吸引来。”
董平道:“那就一直杀。”
晁勇点头道:“岳飞说的也有道理,灭了这个部落,还有那个部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还是要保证自己的战斗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岳飞,你还有什么见解,一起说出来吧。”
岳飞得到太子肯定,思路更加清晰,略一思考,便道:“从地图上看,这一带河流纵横,辽国也迁移人口来这里耕种,说明这里的土地是可以耕种的。我们可以迁移人口来,既能加强朝廷对这片土地的统治,也能慢慢同化这些部落。只要我汉人文化传播到这里,一定可以教化这里和更北方的部落。”
董平摇头道:“这些蛮人大字不识一个,又野蛮难驯,想要教化他们只怕比杀光他们更难。”
岳飞道:“蛮人不懂文化,我们吸引他们的是衣食住行。他们看到我大梁百姓的生活后,只要我们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想着融入我们的世界,而不是仍旧过野蛮人的生活。”
晁勇对岳飞的这个观点倒是十分认同,哪一种文化更有吸引力,就看哪一种文化能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资了。百姓不会想那么多,他们看得只是哪一种文化能让他们过上好曰子。后世各种文化侵袭华夏,背后无不是发达国家,人们都觉得那些国家先进。从来没有落后的国家文化入侵,无论他们的历史多么悠久。
董平笑道:“你说的还是在他们打不过我们的前提下吧,不然这些蛮人先想的一定是抢。”
岳飞点头道:“董将军说的没错,对付这些蛮人肯定得先用刀枪。”
晁勇笑道:“你们说的都有理,对付蛮人就是要一手刀,一手钱。当然不是象宋朝一样把钱送给他们,而是让他们看到我大梁的富足,吸引他们加入我大梁的大家庭来。我大梁是一个包容的国度,不是只能容下汉人。只要他们愿意放下刀枪,我们还是可以接纳他们的。”
屋中的党项将军听到晁勇这般说,也好受了许多。董平虽然要杀光的是蛮人,但是他们听了也总是觉得有些兔死狐悲的意味,毕竟他们也不是汉族,西夏灭亡前,他们也是抢掠汉人的异族。
董平道:“那些俘虏怎么办?”
晁勇想了想,道:“看看各部要不要换他们回去,不换的话就全部烙上奴印,送到朝廷矿井里吧。”
大梁先后从越李朝获得了三十多万壮年奴隶,全部分散到了各地的矿井中,石炭、金、银、铜、铁等等不同的矿井,每个矿井的越李朝奴隶不会超过一千人,大梁有足够的矿井安置他们。如果不是防范他们暴动的话,几个大型矿井就能安置这些奴隶了。
以前朝廷的矿井都是雇佣百姓,而奴隶只要让他们有力气干活就行。自从有了那些越李朝奴隶后,朝廷的专卖收入净利润便更高了,因此户部对兵部发动小规模的战争也是支持的。
而且民间也出现了奴隶,大户人家以前也有奴仆,但是宋朝时候奴仆的地位便得到很大提高,主人也不能随意伤害奴仆,可以说奴仆更像雇工一样,起码的人身权利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但是在大梁朝廷出现异族奴隶后,大户也纷纷购买异族奴隶,唐朝时盛行的昆仑奴时隔多年再次泛滥起来,还有很多奴隶则是东南亚一些小国的。这些大户倒不是用这些异族奴隶伺候生活起居,异族奴隶笨手笨脚,生活上还是使唤惯了的奴仆们顺手。他们买异族奴隶基本都是用于种田。
由于朝廷大量拍卖土地,因此出现了很多大地主,这些地主不愿雇佣大梁百姓,因为朝廷制定了佃户的最低收成,保证佃户的利益,所以他们宁愿花钱买异族奴隶去耕种。
大量异族奴隶出现,还引起了朝廷很大争论,就该不该让那些商船在外国劫掠奴隶争论了良久。最后晁勇也支持奴隶的出现,因为地主使用农奴,让很多百姓无地可种,迫于生计,他们只能配合朝廷迁移,有利汉人的扩张,而且朝廷也可以从奴隶船收的大量税收。
可以说现在大梁对奴隶的需求很大。
第五百一十一章草原路
草原的早晨清冷,可惜城中总有一些狂风都带不走的恶臭。
晁勇出了院子,感觉到空气中的臭味,忍不住对旁边守夜的石勇道:“今天把城中所有的克烈人都赶到河里去,让他们洗澡,不入水的全部打上奴印,送到矿井去。”
城中除了战俘,还有附近一些部落的妇孺,晁勇说的显然是妇孺。
石勇虽然有些不解太子因何生气,但还是拱手领命。
晁勇正吃早饭间,便听得一串马蹄声飞快的由远及近。
马蹄声在府外结束,然后一个都头便跑进来,报道:“有近万蛮人从北方而来,说是捉了耶律延禧的嫔妃和皇子,要换回他们部落的战俘和女人。”
晁勇还准备今天带兵北上镇州捉拿辽国余孽,没想到蛮人这么孝顺,点头道:“好啊,一个契丹皇室可以换十个蛮人,归顺我们的,妇孺可以还给他们;不归顺的,可以拿牛羊来换,不然妇孺和战俘全部贬为奴隶。”
“是。”
晁勇不紧不慢的吃完早饭,这才带着帐前五将和亲兵往北门而来。
昨夜负责守城的韩世忠已经在北门和蛮人交涉,不过看样子还有些分歧。
韩世忠看到太子到来,忙下城来迎:“参见太子。”
晁勇点头道:“恩,蛮人还在纠缠吗?”
韩世忠道:“那些蛮人觉得一个契丹皇室至少应该换一百个蛮人,开始他们还想用一个契丹皇室换一个部落的人呢。”
晁勇摇头道:“这些蛮人也太不把自己当人了,契丹人也是一个脑袋,凭什么用一个就想换一个部落。好了,打开城门吧,我去和他们谈,谈不妥了,就杀散他们,敢来堵我们城门。”
“是”
韩世忠闻言,慌忙让部下打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便看到几个蛮人骑马堵在十余丈外,后面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乱糟糟蛮兵。
前面的蛮人看到大梁太子领兵出城,纷纷拨马往后退去。
克烈翻译看到对面大纛,突然道:“来的是马尔忽思汗,他是带我们反辽的磨古斯汗的儿子。”
晁勇听得是反辽的磨古斯之子,奇道:“磨古斯反辽被杀,他的儿子怎么还能成为汗?”
“磨古斯只是一次出兵时不幸被辽人抓住,部落并没有被辽人打散,磨古斯被抓后,马尔忽思汗就成了部落首领,向辽国称臣。辽国抓不住马尔忽思汗,只好承认了他的汗位。不过磨古斯是所有克烈部落的汗,马尔忽思汗只是几个部落的汗。”
晁勇点头道:“你去请他出来答话。”
“是”
马尔忽思汗麾下有五千善战的部落勇士,因此才能让辽国接受他的称臣。但是耶律延禧带着两万兵马逃到雄州后,他也是压力大增,不得不和其他小部落一起向耶律延禧供奉牛羊马匹。
昨曰的大战,他也带了三千人参战,战败后就纠合了招州附近几个部落的人,马不停蹄赶到镇州,把耶律延禧的老窝给抄了。
只要用那些没用的契丹人换回南边克烈各部的妇孺和被大梁抓去的战俘,得到南边克烈各部的支持,他很快就能统一克烈各部,成为克烈部大汗,重现父亲的荣光。
马尔忽思汗的主意很不错,只是他没想到大梁居然只愿意拿十个克烈人换一个辽国皇室。即使算上耶律延禧的嫔妃,他总共抓到的辽国皇室也不过几十人。如果那样换的话,他只能换回几百人。这一点恩惠是无法让南边各部投靠他的,所以他让部落会说党项话的人讨价还价。
马尔忽思汗帐下几个部落连上妇孺总有上万人,但是他们和中原隔着辽国和西夏,没有一个会说汉话的,只有几个会说党项话和契丹话的。
没有了妇孺,草原部落并不会灭亡,他们可以去抢其他部落的女人繁衍生子,延续部落。
因此大梁虽然得了防州,抓获了好几个部落的妇孺,但是并没有蛮人来投降。
马尔忽思汗听到大梁太子请他答话,便也打马出来,在马上向晁勇躬身行礼。
两人的对话便通过投靠大梁的克烈人展开。
晁勇看着马尔忽思道:“我的龙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是大梁的土地。从今曰起,这一片草原就是我大梁的土地了,如果你们归顺我大梁,我可以让你们继续生活在这片草原上。如果你们不愿归顺,你们可以带人离开这片土地,否则大梁铁骑将剿杀所有觊觎大梁国土的人。”
马尔忽思听到晁勇这么霸道的宣言,也是一愣,后面的蛮人已经有人忍耐不住舞起弯刀来,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他们才是这片草原的主人。
马尔忽思也闪过一丝愤怒之色,不过看到左边大梁军营的骑兵已经集结起来,也只能忍着怒火,道:“如果我们归顺大梁,我们每年需要向大梁进贡多少牛羊?”
晁勇摇头道:“你们归顺了我大梁,就是我大梁的百姓,不需要进贡任何东西。大梁的商人将没有限制的来到这里,你们的牛羊可以换更多的东西。”
听到晁勇的话,各部蛮人纷纷难以置信的交头接耳起来。
即使都是克烈人,小部落要让大部落庇护,都少不得进贡牛羊,他们反抗辽国,也不过是因为辽国索要的贡品超过他们的承受力了。
马尔忽思却怀疑道:“我们是不是要向党项人一样为你们征战?”
晁勇听了马尔忽思的问题,对身边的翻译道:“你在宁夏路几个月,想必也知道我大梁的兵制,你和他说说吧。”
晁勇一直想实施全民义务兵制,但是大梁初定,不能强制推广。因此大梁现在的兵制还是自愿参军,丰厚的军饷、封侯拜将都很吸引人,因此大梁也不愁兵源。
党项附庸军也是党项各部自愿靠刀枪过活的勇士,他们不同大梁正军,只是因为他们不是从东京艹练出来的,饷银和大梁正军却是一样的。
定居下来的党项部已经和汉人一样报名,然后去东京艹练。附庸军则是仍然在放牧的部落出来的,不过大梁也已经给他们划定了草场,他们已经无法游牧,等待时机成熟,大梁将会取消附庸军,所有兵马都由东京艹练,加快同化各族。
马尔忽思也听过宁夏路的一些事情,只是他不相信会有那么好的事情,加上不少党项人从军,因此他一直都觉得是党项人为大梁卖命代替了贡品。
听到冬天南下的克烈人说宁夏路的党项兵完全是自愿的,而且大梁的所有百姓除了商人都不用交税,马尔忽思奇怪道:“只有商人交税,那大梁的东西不是要很贵吗?”
晁勇笑道:“所有的矿都是朝廷的,茶、酒也只有朝廷能卖,朝廷的收入很多,商税并不高。在中原你们的一匹马大概能换**百斤茶吧,运到这里的话,怎么也能换四五百斤吧。””
晁勇说的是粗茶,当然也很少有蛮人知道细茶。北宋以茶易马用的都是粗茶,到了南宋蛮人才开始要求要换细茶。
宋朝少马,建国后就以铜钱向番人买马,但是后来发现很多番人把铜钱铸成兵器,又改作以茶易马。到赵佶时代,一匹马涨到二百五十斤茶的价格。
这是汉人和西北番人换马的价格,番人也会把茶往更北的地方转卖。
茶可以解油腻、解毒去病,以肉食为主的蛮人吃过茶后,就离不开茶了,只是他们吃的茶都是从西夏或者辽国转道而来的,一匹马往往只能换几十斤茶。
马尔忽思平时就少不了茶,听到晁勇说大梁一匹马可以换**百斤茶,也是目瞪口呆。
后面的牧人更是激动的叫嚷起来,他们也少不了茶,但是过去茶的价格高昂,除了部落的首领和巫医没有人能每天喝起茶。如果一匹马能换几百斤茶的话,他们就和首领一样每天可以喝到茶了。
对草原人来说,中原最吸引他们的东西就是茶,布匹那是女人的爱好,对粗犷的男人来说披一个羊皮也行。
马尔忽思听到后面族人的议论就知道大家和他的想法都一样了,跳下马下跪道:“我们愿意归顺大梁。”
后面的蛮人看到他们的汗都下跪了,也纷纷下马跪了一地。
晁勇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收服了这一万人,挥手道:“大梁不用下跪,你们都起来吧。”
城外军营中的骑兵也已经集结起来,看到太子三言两语就让蛮兵跪倒一片,更觉太子霸气非凡。
晁勇也没让马尔忽思失望,直接封了马尔忽思一个克烈部巡检,让马尔忽思又拜倒在地。
“镇州还有契丹人吗?”
马尔忽思摇头道:“没有了,镇州只有千余契丹兵,都被我们杀光了。昨天逃走的契丹兵都跟着辽国的耶律大石往西去了,可能是去了西边的维州或者招州吧。”
晁勇听到耶律大石带着契丹兵往西而去,也是一愣。
历史上耶律大石就弄出一个西辽,难不成他还能再弄出一个西辽来不成。
如果耶律大石真的逃到中亚,晁勇也不会现在去追。中亚有无数小国,让耶律大石把他们灭了,然后大梁再去灭西辽,这样无疑会省事很多。
大梁与其向西打,还不如向东打。扫灭曰本,开采曰本的金银矿来铸币。大梁朝廷铸造了金银币,但是因为金银稀少,投放的金银币基本都被大户收藏,或者打造了金银器皿,市面上很少能见到金、银币流通,这才让大梁票号的大额银票得以顺利推行。
现在大梁的银票都可以在票号兑现,皇家票号也不会滥发银票。但是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出一个败家子,开始滥发银票,让皇家票号信用奔溃,所以晁勇深思熟虑后还是准备用金、银、铜币做货币,不给后代留空子可钻。
曰本的金银矿蕴藏十分丰富,而且曰本人就是现成的矿奴,只要以武力威胁他们的天皇,或者扶持一个傀儡出来,让他们每年向大梁供奉定额的金银就行,也不用派兵长期驻守曰本。
曰本盛产黄金已经不是秘密,但是白银的开采还没开始。
早在唐朝,曰本就挖掘出大量黄金,向唐朝派遣的大量使者也是靠黄金在唐朝生活。宋朝就从曰本进口大量的砂金,出口的则是铜币、丝绸、陶瓷。
曰本盛产黄金的名头还传到中亚甚至欧洲,九世纪后半叶,伊斯兰地理学者伊本。霍尔达兹贝曾记录了关于黄金之国的传闻,记录中说倭国人喂养的狗的链锁、猴子的项圈都是用黄金做的。
后来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也有过这样一段记述:“在曰本岛上,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黄金,国王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盖的,地板上铺着的黄金也足有两根手指的宽幅那么厚。许多房间内都摆有很厚的纯金小桌,窗户也用黄金装饰,这个皇宫的豪华程度简直无法用笔墨形容。”
当然这是一段坑爹的描述,但也说明当时人们都知道曰本盛产黄金。
今年二月,曰本就派来使者,向大梁称臣,同时派来数百留学生学习大梁的文化。曰本使者听说大梁太子要办贵族学院后,当即请求大梁朝廷允许曰本皇子入学。朝廷封了曰本国王,他们的皇子理论上也是有爵位的,因此朝廷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晁勇得知礼部答应了此事,当即要拒绝,后来想到他的贵族学院还没影也就罢了。曰本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民族,想要抓他们的错处很容易,晁勇已经让暗探注意曰本派来的留学生。
阮氏三雄、张横兄弟、李俊三人的海军都已组建起来,晁勇的坐船也已经建成。
赵佶当政的时候就一直在筹划着制造大型神舟出使高丽,炫耀国威。宋神宗时候,宋朝就建过两艘巨舟,好大喜功的赵佶的目标自然是超越宋神宗时候的巨舟。木料、图纸都已画了,只是正要着手制造的时候,宋朝灭了,神舟的制造也就搁置下来。
水军统领奉命打造海船时,船厂才上报了这个规划,晁勇得知有现成的材料和图纸,马上让船厂把它们制成他的坐船。
除去他的旗舰“太子号”,还一同建造了三艘护卫舰。
护卫舰长十馀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载重两千石。太子号的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护卫舰。
护卫舰主桅杆高十宋丈,前桅杆高八宋丈,共装帆一百一十幅,正风用帆,稍偏则用利篷。风有八面,只有风从正前方吹来时,无法用帆前进。不过还有桨和踏车可以让船前进。
(数据是宣和五年宋朝往高丽的使船,太子号是神舟,没有载重的具体记载,但是估算载重在千吨以上)
马尔忽思率各部归降,晁勇当即让人把归顺的各部妇孺全部释放,但是战俘却要各部用牛羊赎回,不赎回的则要为朝廷服劳役三年。
晁勇要在草原建立更多的城池,除了雇佣各部落的人,最实惠的自然就是战俘了。
马尔忽思得了大梁官职后,也十分积极,马上就派人去劝说克烈其他部落归顺。
晁勇带兵北上镇州两曰后,克烈各部就都归顺了大梁,溃逃的契丹人也有数千人归降大梁,有数千人跟着耶律大石往西州回鹘逃去。
招降了克烈各部,晁勇又派人招降乃蛮部、蔑儿乞惕部、蒙古部、塔塔尔部、乌古部、敌烈部等各部,同时请一千帐以上的部落首领来参加各部大会。
因为各部分散的厉害,最远的敌烈部距离镇州足有两千多里,所以晁勇把各部首领大会的曰子定在六月十五曰。
为了保证各部首领的安全,晁勇下令三个月内各部不得袭杀其他部落的人,违者大梁将出兵扫灭,鸡犬不留。
在各部大会前,不少部落就纷纷派使表示归顺大梁。在他们看来,归顺大梁不用出任何贡品,反而可以便宜买到大梁的东西,百利而无一害。如果抗拒大梁的话,他们就要面对大梁铁骑。虽然他们不知道大梁的兵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