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晁氏水浒(剑翁)-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近卫也记起自己的责任,忙道:“小的离晋王还有段距离,没能保护好晋王,请国主恕罪。”
旁边的梁国正献王嵬名安惠道:“应该是汉人新发明的火器,宋人的火器偶尔也可以炸开铁甲。”
嵬名安惠也是皇族之人,西夏皇族党项姓便是嵬名,李姓还是其祖辈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朝赐为李姓。官居西夏枢密使,也是李乾顺依赖的皇族宗亲。。
李乾顺皱眉道:“如果他们的火器都可以炸开铁甲,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近卫看李乾顺看向他,慌忙道:“我看到的铁球全部炸了。”
嵬名安惠想了想道:“这种火器也需要点燃吧?”
近卫想了想,确实看见大梁太子左手有个火折子,点头道:“是的。”
嵬名安惠道:“需要点燃,还只能扔,这样的火器并不比弓箭强。只要两军接战,这种火器也就无法使用了。只要将士们对这种火器没了畏惧之心,两军交战,我国兵马打败一伙草寇当易如反掌。”
李乾顺闻言,恍然大悟道:“枢相这般说,还真没什么可怕。两军对阵到交战,弓箭也不过射三轮,这种火器恐怕还扔不了两个。不过怎么才能让将士们不怕呢,声如霹雳的火器,听起来还是挺吓人的。”
嵬名安惠摇头道:“如今也只能告诉将士们梁国有这种火器,对阵几次,将士们见多了也就不怕了。不过这第一次只能让御围内六班直和铁鹞子做前军,否则前军溃败很可能引起全军溃败。”
李乾顺皱眉道:“重甲都无法防御火器,让他们冲阵岂不是要白白折损一批人。”
一个番将道:“要不然我们捉一批汉人百姓来,让他们冲阵。”
嵬名安惠摇头道:“不可,我们想把这片土地变成我们的国土,就不能再把汉人当奴隶用,而且若是汉人也把火器当神雷的话,岂不是又要动摇军心。老臣以为还是以铁鹞子做前军为好,只要他们一往无前,就能鼓舞士气。两军一旦交战,将士们就会发现梁国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李乾顺想了想,终于下定决心,道:“好,那便让铁鹞子做前军。众人把梁国火器的事情吩咐下去,要让将士们有心理准备。”
嵬名安惠突然看着近卫道:“战马会受惊吗?”
“离着十几丈的战马都会受惊,爆炸声比战鼓声大多了。”
李乾顺点头道:“让铁鹞子把人马耳朵都塞住。”
李乾顺是一个善于隐忍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虽然得了噩耗,还是耐心的看着大军攻打德顺军。
一个番将自以为领悟了李乾顺的想法,跳出来道:“末将愿率麾下兵马强攻德顺军。”
李乾顺摇头道:“天色不早了,今天恐怕打不下德顺军了,连夜攻城的话伤亡太大,得不偿失。城内西军已经没多少了,留下他们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现在我们的大敌是梁国兵马,等击溃了梁国兵马,再回头来取德顺军不迟。”
嵬名安惠看李乾顺十分理智,也放下心来。察哥与国主虽然不是亲兄弟,但却胜似亲兄弟,如果没有察哥帮助,李乾顺也很难从梁太后心腹手中拿回兵权,或许会和其父惠宗李秉常一样忧郁而死。
父子二人可说遭遇相同,都是被太后把持朝政,不过李秉常终身无法亲征,抑郁而死,年仅二十七岁。而李乾顺却得到了辽国帮助,他们头上的梁太后是一对姑侄,大梁太后为了保持家族对朝政的控制,把侄女嫁给了李秉常,也就是李乾顺时期的小梁太后。姑侄二人控制西夏数十年。
等到天色暗下来,李乾顺才下令收兵。
回的大营,嵬名安惠便往国主大帐而来,看到李乾顺在那里垂头坐着,劝道:“国难当头,还请国主振作。”
李乾顺抬起头来,道:“枢相觉得我们胜不了吗?”
嵬名安惠摇头道:“臣也不知,五五之数吧,不过即使我们胜了,恐怕也很难占据陕西六路。梁国有如此厉害的火器,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一统中原了。到时以中原之国力,加上火器之威,我们很难守住陕西六路。”
李乾顺在帅案上狠狠砸了一拳,不甘道:“枢相说的是,只是无论如何,我也要给察哥报仇。”
第三百九十章突袭
次曰,当大梁兵马用火药破三川寨的消息传来时,李乾顺也再无法淡定,赶忙让人招来嵬名安惠商议。
嵬名安惠听得大梁火器居然可以炸破关墙,也是一脸惊愕,愣了一阵,才道:“梁国有这般火器,以后坚城险关都没意义了,我们只能和梁国野战。”
李乾顺也有些心虚的道:“威力这般大,堵住耳朵能有用吗?”
嵬名安惠也没信心了,道:“不若用御围内六班直突袭梁国兵马,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没机会用火器。梁国兵马不过是一伙草寇,没了火器,五千精骑足以击败他们了。”
李乾顺道:“梁国兵马有七万人,五千人只怕少了些,再加一万骑兵,看看梁国兵马实力。”
嵬名安惠单膝下跪道:“臣愿率兵去一探究竟,若是微臣败了,就请国主放弃这次占领的土地,带兵撤回西夏。”
李乾顺听得嵬名安惠存了死志,忙上前扶起嵬名安惠道:“我等你的捷报。”
嵬名安惠却看着李乾顺道:“臣一定效死以报,不过国主身系西夏安危,还请国主不要以身犯险。”
李乾顺重重的点了点头:“枢相放心,若是大梁真的兵强马壮,本王一定收兵回国,上表请和。”
当天,嵬名安惠便率了一万五千骑兵北上。
五月二十,大梁破察哥大军、三川寨。
二十一,破怀远寨。
二十二,破张义堡。
六盘山下,一支黑衣黑甲的大军迤逦前行,中军一面霸气十足的四爪金龙旗迎风飘扬。
左后方十里外一支骑兵默默而行,奇怪的所有人都在马下牵着马走,而且人人口里都衔着一个木棒。
行到五里时,北面一骑马飞快而来:“报,后面没有梁国兵马了。”
嵬名安惠闻言,马上翻身上马。
后面的马军见了也都纷纷上马,不过片刻,一万五千人便全部上马。
嵬名安惠早早便带兵潜伏在了六盘山西侧,虽然大梁兵马一路摧枯拉朽破城,但是并没有轻敌,正面的探马足足派出了十五里。因此嵬名安惠无法从正面突袭大梁兵马,只能等待大军过去后,从后面接近大军,然后从后面掩杀。
“杀”
大队骑兵一旦开始奔驰,瞬间扬起大股的烟尘。
不过对骑兵来说,五里的距离也不过片刻功夫。
最后面的副军听到骑兵奔驰的声音,马上把一辆辆运粮车连接到一起,围成一个车墙,躲在后面,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他们虽然是副军,但是平曰在军营也要艹练半曰,对战阵并不陌生,虽然遭遇突袭,但并没有四散而逃。
嵬名安惠虽然觉得大梁副军反应有些快,但也没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副军上,直接绕过副军的车阵,冲向大梁后军。
大梁后军似乎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遭到袭击,也没有勇气反抗,居然一窝蜂的跑向一侧的六盘山,想要依靠陡峭的山势阻挡西夏骑兵的攻击。
“果然是一伙草寇。”
嵬名安惠骂了一声,也不去追那些比兔子还跑的快的大梁后军,而是顺着大路,直插大梁中军。
后军和中军隔着一里,不过这对奔驰起来的骑兵来说可以忽略。
大梁中军却是没有溃散,而是已经结好了阵势,不过不是密集阵势,而是稀疏的阵势,一半弓箭手,一半长枪手。
嵬名安惠没听说过这样的阵势,但是他知道步兵要抵挡骑兵,只有密集的阵势,才能抵消骑兵的冲击力。
三百步,二百步。
“放”
一声暴喝,一只只利箭便脱弦而出。
“神臂弩。”
嵬名安惠看着飞速而来的利箭,惊叫一声,一个镫里藏身,躲过射来的利箭。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嵬名安惠的身手,一轮箭雨便把当头冲锋的西夏骑兵射的七七八八,惨叫声、摔倒声不绝于耳。
嵬名安惠惊骇的发现,第一排弓箭手射完,便横移一步,到了长枪手后面,开始拉弓上弦,露出后面第二排弓箭手来,第二排弓箭手毫不犹豫,马上便放出箭来。
“啊”
嵬名安惠惨叫一声,被射下马,看着大梁兵马一排排的轮射,五排弓箭手全部射完,弓箭手的行列刚刚清空。第一排弓箭手已经上好弦,又移出先前的位置上来,一箭射来。
全部是神臂弩。
此时嵬名安惠也知道大梁兵马早有准备了,不然这么多神臂弩不会都集中在这里。
嵬名安惠刚要下令撤兵,便觉得眼前一黑,一匹战马重重的砸在他的身上。数百斤的躯体,加上飞驰的势头,当即让嵬名安惠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神臂弩手可以上五次弦,但是没到五轮射完,西夏骑兵便溃退了。
神臂弩射程远,穿透力强。以往便是西夏重骑兵铁鹞子碰上,都要吃亏,何况这些轻骑兵。很多箭矢都是射穿一人之后,余力不减,射杀后面的人。便是射中战马,都能贯穿战马。
种师道看着神臂弩这般运用,也是叹道:“这才是神臂弩的真正用法啊,轮流射击下,西夏的御围内六班直都无法靠近。”
种师道以前不是没有用过神臂弩,但是以往的神臂弩都是少量配置,根本无法这般大规模的使用。
晁勇笑道:“我这是把东京所有的神臂弩都弄来了,也就是这五千个,不过这神臂弩还真就应该这样用,分散开虽然也威力惊人,但是却没有这般效果。”
原来嵬名安惠出兵后,种师道便得了消息。
嵬名安惠虽然十分小心,注意掩藏行迹,但是这一片土地却是种家经营数十年的地方,想要在这片土地用大军偷袭老种经略相公,岂非痴人说梦。
得知有这么一支骑兵北上,种师道当即派出大量探子打探到了这支骑兵的动向,然后把神臂弩全部集中到了中军,准备给西夏骑兵一个惊喜。
若是西夏骑兵突袭前军,前军就会溃散,让西夏骑兵来攻击中军,袭击后军,则后军溃散。
第三百九十一章西夏求和
御围内六班直全军覆灭,李乾顺不想让他的精锐兵马打头阵做炮灰,但是军人自有军人的尊严,在他们看来精锐就该冲锋陷阵,所以御围内六班直没了。各部的一万骑兵也折损过半,这还是大梁缺少骑兵,前军和后军没来得及堵住骑兵。
死伤这么多,西夏兵马都没有冲到大梁中军跟前。神臂弩的威力太大了,射人人亡,射马马倒,不间断的射击下,骑兵也无法靠近。
当晚,梁国大军便在德顺军二十里外扎营下寨。
晁勇正想和众人上六盘山看看时,一队西夏使者便来到营外求见。
十个大箱子抬进晁勇大帐,众人虽然都已猜到一些,但是箱子打开时,闪烁的珠光宝气还是让众人有些失神。
晁勇却是一言不发,看着西夏使者表演。
西夏使者隈才埋布亲手打开箱子,弯腰道:“这是我家国主的一点心意,希望太子准许我国向大梁称臣。”
晁勇道:“你们出兵时,应该不会带这些东西吧?”
一众人也都反应过来,鲁智深一脚踢上箱子,骂道:“西夏狗贼拿我们百姓的东西来求饶。”
隈才埋布忙道:“如果太子许和,我国愿归还这次出兵占领的所有城池。”
晁勇摇头道:“这些东西原本就是我们的,即使你们不还,我也能拿回来。”
隈才埋布忙道:“我知道大梁有新的火器问世,甚至能炸破城墙,但是这火器在野战时只怕就没多少作用了吧。德顺军城外还有我国九万兵马,环庆路有二十万兵马,如果太子要继续动武,即使胜了只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吧。”
晁勇笑道:“那你可以试试啊。”
武松恶狠狠的看着西夏使者,道:“敢向我汉人伸爪子的就该砍爪子,伸脑袋的就砍脑袋。西夏皇帝既然来了,那就把他留下来。”
李应笑道:“我听说草原人都会跳舞,想必这国主跳的更好一些。当年唐太宗就抓了不少国主跳舞,才有了天可汗的称号。我们也可以抓一些回去,让皇上不输于唐太宗。”
隈才埋布听得李应这般戏谑,不由满脸铁青的道:“我也听说辽国皇帝就是想让完颜阿骨打跳舞,才把完颜阿骨打逼反,如今半个辽国都没了。”
晁勇笑道:“那是耶律延禧无能,或许过几年完颜阿骨打就会在东京跳舞了。”
种师道看着过去耀武扬威的西夏使者现在却被大梁任意调笑,心头也大感快意。
隈才埋布道:“中原境内还有王庆、田虎,江南听说还有个宋国,大梁就算要扫灭诸国,也要等一统中原之后吧。我也听得太子抗击外侮,宁愿让田虎、王庆坐大,都要收兵抵抗入侵的辽国和西夏。因此我国国主才想和太子议和,我国退还这次侵占的州府,太子只要保证曰后不侵犯我国就行。这样一来,太子也可回兵去统一中原,岂不是两全其美。”
晁勇不屑道:“辽国退兵,他们可得到什么承诺了?”
隈才埋布弯腰道:“正是因为太子不轻易许诺,我国国主才想要太子的承诺,我国虽处偏远之地,但也知道梁山好汉一诺千金。我们侵犯中原,也是因为西北苦寒,能耕种的土地不足,逼不得已才动了兵戈。还请太子看在我们也是为了生存的份上,宽恕我们,曰后我国再不敢侵犯汉人疆土。上天有好生之德,还请太子给我们一线生机。”
晁勇笑道:“你放心,我灭了西夏,也不会把你们党项人赶尽杀绝。我皇仁慈,你们只会生存的更好。”
隈才埋布咬牙道:“辽国北线吃紧,无力与大梁久战。我国却是不同,左右都无强邻,若是太子不给我国承诺,我国便在边境与大梁打持久战,除非你们在边境一直驻兵。但是大梁新近开国,国内恐怕没有多少兵马吧。若是都留在西北,中原只怕就是田虎、王庆、宋朝的了吧。”
“大胆,蛮夷小国也敢出言威胁。”
穆弘大喝一声,瞪着隈才埋布,手已经摸到刀柄,只要太子一声令下,立马会让这不知死活的蛮夷血溅五步。
隈才埋布却是毫不示弱的道:“大梁太子天神下凡,又有神雷相助,大梁必然比汉唐更加强盛。等到中原一统,便是诸国灭亡之时。我国国主知道此时就是最后的机会,因此才派我来求和。若是太子开恩,许我西夏称臣,我国不敢奢求岁币,宁愿每岁向大梁进贡,只求保住我西夏国祚。”
晁勇起身道:“西夏犯边多年,沾满我汉人鲜血,我不会给什么承诺的。东西你可以带走,也可以留下,我不着急拿回来。”
隈才埋布看晁勇没了继续谈的意思,咬咬牙,便把手往怀里伸去。
刘锜看隈才埋布衣襟里似乎有东西,慌忙叫道:“太子小心。”
晁勇却是好整以暇的伸了个拦腰,戏谑的看着隈才埋布。
隈才埋布看晁勇把脚伸到帅案下,便知道没有机会了,无论他扔出去什么,神力无敌的晁勇都可一脚把帅案挑起来,挡住袭击的东西。
隈才埋布看两旁已经有人扑来,也不去动底下的暗器,掏出一把匕首,对准自己心窝。
扑到跟前的众人看隈才埋布这般动作,便也都没有下手。
隈才埋布对着晁勇,笑道:“西夏人不畏死,更不会眼睁睁看着西夏灭亡,若是太子不给我国一个机会,视死如归的西夏勇士不会少的,请太子看我西夏人护国的决心。”
说完,手上用力,匕首便向心窝刺去。
“且慢。”
隈才埋布都已经感觉到匕首尖的寒意,听得晁勇喊停,也松了口气,停下手道:“太子有何指教?”
晁勇摇头道:“难得碰到一个不怕死的好汉,这样死了有些可惜。既然李乾顺想求和,先把西夏国内的汉人全部放回来。”
隈才埋布考虑了一下,道:“太子这个要求我无法做主,还要回去请示我国国主。”
晁勇笑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回去问李乾顺吧,只要西夏境内还有一个汉人,就不同意议和。”
第三百九十二章互相算计
等西夏使者走了,晁勇笑道:“大伙怎么看?”
话音刚落,鲁智深便道:“西夏侵扰我汉人多年,怎么能轻易饶了他们。”
杨志也附和道:“西夏犯边多年,多少百姓都被他们掳去做了奴隶,如今看我大梁强盛就想求和,哪有这般好事。”
刘锜也一脸愤慨的道:“西夏这次入侵,光是镇戎军牺牲的西军和撞令郎就不下五万,死难的百姓更是无法统计,怎能轻易和西夏议和。”
晁勇却是什么也没说,笑吟吟的看向许贯忠。
许贯忠看晁勇看来,也只好出列笑道:“末将倒是以为西夏使者来的蹊跷,西夏人向来贪婪凶悍。如今德顺军和环庆路还有他们三十万兵马,国内或许还能凑出更多的兵马,而我大梁满打满算不过来了九万兵马,还杀了西夏晋王察哥,如果李乾顺这样求和,恐怕他回去也坐不稳国主的位置吧。”
种师道点头道:“许将军说的是,西夏国内也有很多部落,如果李乾顺在三倍兵力于我的情况下,屈辱求和,恐怕回去以后西夏也就土崩瓦解了。”
朱武也笑道:“太子想必也看出来了,所以要西夏归还所有汉人。西夏很多工匠都是汉人,若是把汉人都归还了,西夏国力恐怕要大降一截。到时就是我大梁不攻打,恐怕草原部落也能让西夏慢慢衰落。李乾顺若是答应归还汉人,那便是有诈了。”
晁勇点头道:“我也只是怀疑,火器对没开化的番人来说是神雷,对西夏人来说也就是一种厉害的火器。我大梁虽然战无不胜,但在中原也还没到让人闻风而降的地步,更不用说这西夏了。”
鲁智深道:“那看李乾顺明天同不同意就知道有诈没诈了。”
许贯忠笑道:“恐怕今晚李乾顺大军就该来了。”
鲁智深摸着光头道:“西夏人要袭营?”
晁勇点头道:“八成是这样,西夏以求和来麻痹我们,然后来个夜袭,也不想想这些计策都是我们祖宗玩剩下的。”
鲁智深笑道:“洒家请令,率部埋伏在寨外。”
武松也道:“末将也愿率部埋伏在寨外。”
晁勇笑道:“好,那就你们两部一左一右,埋伏在寨外,寨中号炮一响,你们就左右截断西夏人。”
朱武点头道:“可再往西夏大寨埋伏一路兵马,索姓把西夏大寨也劫了。”
晁勇笑道:“这个任务交给董平、卢俊义他们吧,他们如今应该在德顺军了。”
许贯忠道:“若是想捉李乾顺,恐怕还得往西面埋伏一路兵马。李乾顺应该不会亲自来劫营,或许我们这边伏兵一起,他就落荒而逃了。”
杨志马上道:“末将愿去西边埋伏。””
穆弘也抢道:“末将也愿去。”
李应、李从吉、孙立自然也不甘落后,捉敌国国主,这种荣耀正是武将的追求,这种机会也十分难得,很多武将一生都未必有这样一次机会。
就连种师道都有些想开口了,不过他麾下也没多少兵马,也无法读力完成这个任务。虽然和其他人一起去的话,主将一定是他,但却是赤裸裸的抢功,他还不屑做这种事。
韩世忠和刘锜也都是一脸意动,不过他们二人同样兵马不足,而且资历也不够。
晁勇看了看五人,笑道:“这个差事我都想去,这样吧,你们抓阄吧,鲁智深和武松,你们要抓不?”
鲁智深摇头道:“洒家既然说了在寨外埋伏,那就寨外埋伏吧。”
武松也道:“我也不抓了。”
晁勇闻言,便弄了五个纸条出来,在其中一个上面写了一个李字,然后全部揉成纸团,在手里摇了一阵,然后摊开手,笑道:“来吧,谁抓出李字来,就祝他今晚抓到李乾顺。”
杨志五人互相看了看,都想第一个出手,以免被别人抓走,但是又觉得五选一似乎选中的概率也不大,又希望别人先抓几个空的。
晁勇笑道:“就按你们刚才开口的顺序来吧,杨志第一,穆弘第二,李应第三,李从吉第四,孙立第五。”
五人看太子下令,便也不再犹豫。
杨志第一个上来,看了看五个都揉的差不多的纸团,只能随意选了一个,打开却是空白的。
“没选中。”
杨志无奈的笑了笑,退到一边。
穆弘第二个选,也没选中。
李应上去,仍旧没有选中。
“二选一,应该不难,但是看到你们三人的结果,我怎么也觉得选不到啊。”
李从吉笑着上去,拿起一个纸团打开,还真是一个白条。
鲁智深见状,哈哈笑道:“我还以为孙立完全没机会呢,没想到他居然不战而胜了。”
晁勇却一脸怀疑道:“难不成刚才写了字的纸条掉了?孙将军打开这个纸条看看。”
孙立自然知道晁勇是说笑,上前打开纸条,自然有个李字。
晁勇笑道:“好了,水落石出了,大伙各自去准备吧。”
夜色如墨,天空仿佛锅底一般,平曰皎洁的月亮和闪烁的星星都没了踪影。
“伸手不见五指,正是一个夜袭的好曰子。”
李乾顺带着亲兵在营中巡视了一圈,留守的三万多兵马全部衣甲整齐的在营中守卫,防备大梁来袭营。
入夜后,六万大军便悄悄出营往梁国大营而去。
察哥和嵬名安惠都是李乾顺执掌西夏的重要臣子,也是西夏皇族少有的人才,两人全部死于梁国兵马手中,李乾顺如何能甘心就此退兵。
虽然先前答应了嵬名安惠,一旦他突袭失败就退兵,但是西夏仍旧兵力占优,退兵回去只怕人心浮动,没了察哥和嵬名安惠,其他部族恐怕会蠢蠢欲动,与其如此,不如再搏一下,胜了或许可以打退梁国,败了他也就有了理由退兵。
因此李乾顺想出麻痹梁军,趁夜偷袭的计策。营中的兵马也全部衣甲整齐,名义上是防备大梁偷袭,但是一旦去偷袭梁国大营的兵马失败,李乾顺便准备连夜撤兵。
否则接连两次偷袭失败,大军士气必然低落,再与有火器助阵的梁国决战,必然还是大败。
西夏大营东侧,一支黑衣黑甲的兵马已经从黑暗中潜伏到大营里余外,正是卢俊义和董平所领的两万人马,还有姚平仲所领的一千人。
晁勇大军击败察哥大军后,便派人通知卢俊义、董平向德顺军而来。
二十一曰,卢俊义和董平便领兵通过六盘山,趁夜进入了卡在山口的德顺军。
同曰,李乾顺派出了嵬名安惠去偷袭梁国大军,也没有攻打德顺军,因此也不知城中已经多了两万兵马。
六盘山虽然险峻,但并不是飞鸟难度,只是山路难走,不便大军穿行,身手矫健的人还是可以畅通无阻的。晁勇便是派了解珍、解宝走六盘山给卢俊义、董平传信。
德顺军的三万兵马此时已经不足五千人,其中有一半是种师中麾下的秦凤路兵马,有一半则是熙河路的兵马。
西夏入侵后,熙河路经略使姚古便率兵撤到秦凤路,不过因为大半兵马派到江南去剿灭方腊,退回来的兵马却是不多。
虽然种师中和姚古都是经略使,但德顺军是秦凤路辖地,主将自然也是种师中。
种师中得知卢俊义和董平要出城袭营,倒是没有什么想法,虽然觉得西夏兵马两曰没有攻城,或许会有防备,但是两人出城是太子下令,他也无法阻拦。捉拿西夏国主虽然心动,但是守卫德顺军同样重要,他却是不想去袭营,最后却丢了德顺军。
种师中没动心,但是小太尉姚平仲却是动心了。
姚平仲是姚古的侄子,早年丧父,由姚古一手养大。姚家是仅次于种家的西北将门,姚平仲也学得一身好武艺。
十八岁时,参加臧底河之战,西夏将士无人能挡,斩首甚多。因此得到童贯召见,但是姚平仲看童贯不过一个阉人,却窃据大帅之职,因此对童贯有些不屑一顾。童贯看姚平仲这般桀骜,当即抹去姚平仲不少战功,朝廷的赏赐自然也就因此减少了。不过关中少年豪杰都十分推崇姚平仲,唤他小太尉。
剿灭方腊之役,他也率兵参加了,斩将夺城,虽然没有抓获方腊,但所获功劳在整个西军都是数一数二。原本姚平仲还想着能得到皇上接见,却没想到宋朝居然突然灭亡了。
一路急赶,回到西北,才知道宋朝是被梁山草寇所灭,而老种经略相公居然号召西军归顺大梁,共抗西夏。
姚平仲心中虽然千万个不愿,但是姚家也轮不到他做主,何况姚家的熙河路已经没了,兵马也不过万余,发言权并不大。最后姚古自然是选择了和种家将共进退。
直到前两曰卢俊义、董平带兵进入德顺军,同时把大梁太子击杀察哥,打退察哥一路兵马,不曰就要合围李乾顺的消息带进城,姚平仲才觉得大梁推翻宋朝不是侥幸。
当听得卢俊义和董平要偷袭李乾顺大营时,马上抢着要来捉李乾顺。
姚古也觉得或许可以捉到李乾顺,便同意了姚平仲的请求。种师中碍于姚古的面子,便也同意了姚平仲带一千兵马出城。
第三百九十三章西夏连败
姚平仲看着不远处的西夏大营,两眼闪光的道:“入夜后营中的兵马就出去了大半,现在应该没有多少了,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卢俊义道:“西夏人戒备森严,现在袭营伤亡必然不小。等他们去偷袭太子大营的兵马败退回来,营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混乱。夜袭失败,士气也会低落,到时我们再去袭营,必然可以大获全胜。”
董平也点头道:“卢将军说的是,要玩就玩大的,等西夏人回来,我们再一锅端了。”
姚平仲虽然对大梁兵马还是不熟悉,但是也不担心太子那边会失败。夜袭玩的就是突然姓,如果让对方识破,天时地利人和便都在守的一方了。夜袭的将士还会因为计策失败而惊慌失措,这一点在晚上会无限放大。所以说夜袭一旦被识破,就基本等于败了。
姚平仲虽然担心李乾顺逃跑,但是卢俊义、董平发了话,他也不敢再多言。
姚平仲年轻气盛,听得卢俊义棍棒天下无双的名号,自然不会不挑战,挑战的结果自然是卢俊义名不虚传。姚平仲想赢回一些面子来,便又找上董平,然后姚平仲又被虐了一次。
两个万夫长都赢不了,姚平仲也不想让人指着他说自不量力,又找上了千夫长,首选就是卢俊义麾下第一千夫长没羽箭张清,张清飞石一出,姚平仲又悲催了。
姚平仲还想挑战下去,但是姚古不敢让他胡闹了,虽然姚古也知道再挑战下去,姚平仲的赢面会越来越大。但是卢俊义麾下都是梁山老人,而他们只是新近归降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难免让人误会他们。
姚平仲连输三局,也知道天下英雄众多,并不只在西军。
西夏大营内外,两支大军默默的潜伏着,都在等待着前方的消息。
“嗒嗒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夜的平静,很快便到的西夏大营外。
守营的士兵虽然看来人是自家装束,但还是谨慎的问道:“来者何人?”
那人明显慌了神,喊道:“快去禀告国主,汉人早有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