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晁氏水浒(剑翁)-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慕恩看种世衡出去,也没把侍女当回事,当即对侍女毛手毛脚,调戏起来。

这时,种世衡突然夺门而入,很意外的样子,很震怒的样子,慕恩大惊失色,羞愧难当,赶紧伏地请罪。

没想到种世衡却转怒为喜,十分爽快地把侍女送给了慕恩。

从此,慕恩对种世衡忠心耿耿,以死力效。

羌族中凡有贰心者,种世衡便安排慕恩率军征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也就是通过这种种手段,种世衡收服了一百多个羌人部落。

每次西夏入侵,都会有羌人通风报信,因此种世衡从未被西夏偷袭过。

在驻守青涧城的过程中,种世衡手下有一员蕃将,犯了一个小过错,惹得种世衡暴怒。

种世衡一反平时爱兵如子的常态,命令士卒对他施以杖刑,而且在旁监视,让人狠狠用刑。

无论是番将求饶,还是部下说情,种世衡都不愿饶恕此人。

种世衡的杖刑,彻底打掉了蕃将的一片忠心,伤势还未痊愈,他便不辞而别,投奔到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帐下。

李元昊见这番人伤痕累累,又对种世衡恨之入骨,便把他收为心腹,准许他自由出入于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谁知,一年过后,蕃将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又回到了青涧城,并给种世衡带回了大量西夏的军事机密。

这时,西夏人才知这是种世衡的苦肉计,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想到番人会为种世衡这般卖命,苦肉计也才能成功。

由此可见,种世衡的手段。

第三百八十章西夏一品堂

晁勇倒是没有听老种经略相公提起情报系统之事,或许在老种经略相公看来,这是领兵打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或者老种经略相公也不方便说,免得晁勇误会他是想多要一些好处。

晁勇上梁山以后,除去对宋江一直小心戒备,对其他人却是都推心置腹,不曾怀疑。梁山众人也多是直来直往的人,因此晁勇对武人也没什么猜疑。

任谅说起西夏情报系统,倒让晁勇想起后世一本经典武侠中的机构来,奇道:“西夏一品堂?”

任谅疑道:“什么一品堂?”

晁勇看任谅样子,也知道西夏情报系统不是叫一品堂了,尴尬的笑道:“以前听江湖朋友说,西夏有个一品堂,专门招募江湖高手,刺探消息,行刺宋朝将领。”

任谅笑道:“江湖传言多有夸大,不过西夏的情报机构确实招揽了不少汉人。西夏开国的李元昊阴险狡诈,每次谋划出兵都会派重金赏赐细作,让细作打探消息,知道宋军虚实后才用兵。也养了一批死士,专门行刺宋朝大将。因为李元昊对这些细作赏赐极厚,所以很多汉人也去投靠了西夏。一品堂这个词倒也贴切,李元昊给他们的赏赐恐怕不低于一品大员的俸禄,不然不会让那许多人冒死打探消息、刺杀大将。李元昊后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这个政策。”

晁勇皱眉道:“那他们应该会来行刺我吧,如何一直不见踪影?”

任谅想了想,道:“永兴军离西夏远一些,或许他们就在前面也未可知。太子再往前走就要小心了。”

晁勇笑道:“无妨,我倒是想见识见识他们的手段。”

任谅忙道:“太子不可大意,这些细作和李元昊一般,无所不用其极,多用下作手段,太子一定要多加提防。李元昊当初经常派人在边境抢一些八岁以下的小男孩,把后脑勺较平的留下来,集中到一个地方,让这些孩子们互相搏斗,输的一方惩罚十分严重,因此这些孩子们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会站起来搏斗。久而久之,他们就只知道打倒前面的人。这些人上了战场,只知向前,不知后退,十分难缠。边军都叫这些人是‘血夫’,因为他们成长中沾满了血,到了战场上沾的血更多。”

“现在还有血夫吗?”

晁勇后世倒是看过一些电影有这种残酷的事情,搏斗中长大的人恐怕比彪悍的女真人更加可怕。

任谅摇头道:“没有了,只是西夏建国初有,这种事情伤天害理。血夫的事情被揭开后,汉人和番人看到西夏人来一定会拼死抵抗,生怕孩子被抢去。加上西夏国内一些丢了孩子的党项人也怀疑是李元昊做的手脚,迫于各种压力,血夫也就消失了。”

晁勇听得没了血夫也松了口气,他固然不怕这些血夫,但是他麾下的普通将士未必就能打过这些血夫。为麾下的将士担忧过后,晁勇马上又充满愤怒,没想到李元昊居然敢这样对待汉人。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两个民族的争斗更是没有谁对谁错。双方其实只是争夺更好的生存空间,但是如此凌虐汉人,还是让晁勇有了切肤之痛。

“西夏灭国之曰就是李氏灭族之时。”

任谅听得晁勇这般说,倒是也没有劝说,西军将士和西夏都有数代血仇,一旦西夏灭国,恐怕想让西军将士停手都有些困难,只灭李氏已经是很宽容了。

两人又聊了一些西夏的事情,晁勇突然道:“任公这段时间挑一些能干的官吏,准备做第一任陕西总督。”

大梁官职改革已经初步形成,各路派总督总管政事,总兵总管兵事,两者互不统属,都是从二品大员。各州文官长官称知州,武官称都监,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总督和总兵只有管辖权利,无权任命,各路设有监察机构。

任谅也是宦海浮沉,对于他的升迁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喜悦,而是道:“太子要合并陕西路?”

晁勇点头道:“永兴军、鄜延路、环庆路合并为陕西路,泾原路、秦凤路合并为甘肃路。熙河路再加青海湖方圆几百里为青海路。”

任谅奇道:“宋朝也只是打下青唐城,改为西宁州,离青海湖还有二百里。”

晁勇笑道:“那就打到青海湖,也不过二百里嘛。打退西夏,就合并诸路,朝廷缺乏文官,任公还要早作准备。”

任谅点头道:“太子放心,朝廷免去农税和苛捐杂税,官吏便也少了许多工作,只要派一些熟悉律法的官吏,再加上朝廷派的进士辅助,也不致出什么问题。”

“环庆路一直没有效忠我大梁,大军粮草转运渭州要经过邠州,我有些不放心。但是邠州没有效忠大梁,我若直接派兵进驻邠州,恐怕引起环庆路反弹。所以想留一万兵马在京兆府,若是邠州断我粮道,也可由京兆府出兵,打通粮道。”

任谅自然知道晁勇担忧什么,点头道:“太子所虑正是,环庆路首鼠两端,确实要提防一二。下官虽能统帅永兴军兵马,但是永兴军的兵马不足以抗衡环庆路兵马,下官也正想请太子驻兵以策万全。”

任谅为人刚直,相比自己的仕途,更爱惜百姓,因此才仗义执言,反对蔡京害民的变革。当初接到让他率永兴军归顺大梁的圣旨,百思不得其解,慌忙派人打探,后来听得是梁山兵马突袭了东京,皇室被一网打尽,顿时傻眼了。

汉末曹艹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汉朝宗室很多,但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皇上的地位。

夏启废禅让后,历朝历代都是家天下,而且这个家只是皇帝一小家子,不是皇族一大家子。皇族犯上,也是作乱。

赵佶一脉被一网打尽,也就意味着宋朝亡了。

全天下的人都在看各地官员的笑话,看他们如何抉择,从小接受的忠君教育,让他们接旨,但是理智又告诉他们不能接旨。

不少愚忠的臣子看到赵佶的圣旨,便哭着接了圣旨。

没有人敢去勤王,因为谁也不敢带兵去东京。到时大梁不用出兵,只要把赵佶推出来就行了。君辱臣死,没人敢让皇帝受辱。除非打定主意要造反,那勤王也就没有意义了。

任谅出身贫苦,思想斗争的同时,想的更多的还是百姓。他也知道西夏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战火一起,百姓便要多苦多难了。

如果无人能抵挡住西夏,恐怕西夏会和安史之乱时的吐蕃一样,趁机侵占陕西,甚至祸害中原。因为安史之乱,唐朝皇帝是跑了的,大半天下还在皇帝的控制下,可以调动兵马抵挡吐蕃。而现在却是皇帝被俘,无人指挥,各州府恐怕都不会互相救应。

任谅自认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而且西军主力都在江南,就是老种经略相公出马,恐怕都挡不住西夏人。

就在任谅忧心忡忡的时候,种师道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和他说了西北的情况,要想抵挡西夏,他们就必须投靠一个可以出兵增援的势力。宋朝皇帝被俘,群龙无首,很显然是第一个排除了。然后就剩下造反的晁盖、田虎、王庆了,王庆和田虎都是危害一方,只有晁盖替天行道,名声尚可。而且皇帝的圣旨也是让他们归顺大梁。更重要的是大梁已经答应了种师道会派兵援助。

任谅权衡得失后,便也答应了归顺大梁。他做了大梁臣子,也就没了其他想法。他也不是将门出身,并没觉得哪里就是他的地盘,所以对晁勇驻兵京兆府并没什么不快,何况晁勇刚刚许诺了他做第一任陕西总督。

第三百八十一章刺杀

次曰,晁勇便留林冲一万大军驻守京兆府,率四万大军往邠州而来。

进入邠州后,大军来回奔驰的哨探还是多了一些,毕竟进入了敌我不明的地界。

邠州没有归顺大梁,但是在老种经略相公的协调下也同意借道,让大梁的粮草通过流经邠州的泾水运到渭州。

经过邠州时,晁勇原本还想拜会一下邠州知州,但是邠州却是紧闭城门,一副怕大梁兵马偷袭的样子,晁勇也只好罢了这个念头。

过了邠州,再经泾州,就到的渭州境内。

泾州却是种家将的传统势力范围,已经归顺了大梁,大军到的泾州时,泾州知州却是早早就出迎了。

泾州知州却是交给晁勇一封老种经略相公的亲笔信。

晁勇也没在泾州休整,带着大军便往渭州而来。

渭州城外十里,须发皆白的老种经略相公站在最前面,左边是鲁智深等大梁将领,右边则都是番人,一个个肤色黝黑,满脸桀骜。

终于一身金甲的晁勇出现在远处,在曰光的照射下,更是让人无法直视。

种师道看到英武不凡的晁勇出现,也是松了口气。

一月间,熙河路、秦凤路全部丢失。开括这一千里疆域,用了数十年,无数西北健儿为此丢了姓命,一月间就丢了个干净。

罪魁祸首是大梁,但是种师道并不恨大梁。因为他知道没有大梁,这一切也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童贯对西夏连续用兵十几载,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全取了横山地区,让西夏无法从东面入侵。西边也打下了青唐州,离青海湖不过两百里。

昔曰大唐名将哥舒翰攻占的石堡城,也就在那里。可以说宋朝西部的疆域完全可以媲美唐朝,只是北部没有大唐疆域大而已。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

西军也可以骄傲的说,番人不敢过临洮。

但是这一系列战果的代价就是西军主力打掉了大半,尤其宣和元年一战,刘法率的十万精锐全军覆灭,更是把西军所剩不多的精锐折损了大半。

老种经略相公知道西军的情况,所以他坚决反对联金攻辽。他上书的时候说“邀盗分邻”,邻居家来了盗贼了,我们和盗贼结盟,瓜分邻居。

原因不是这个,武将都有开疆扩土的欲望,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武将都会想着开疆扩土,然后封侯拜相。这是他们拿起刀枪的那一天,便埋在骨子里的愿望。但是西军精锐丧失大半,联金攻辽,不用说以后会引狼入室,就是能不能打败辽国都很难说。

西夏这些年国力渐强,如果在把所剩不多的西军老兵折损在辽国,西北这些年取得的战果恐怕很快就会被西夏拿回去了。

因此老种经略相公坚决反对联金攻辽。

其实史实也是如此,童贯在西北用兵十几年,西军伤亡很大。然后又去剿灭方腊,又折损了一批精锐。所以才会在攻打辽国的时候,被辽国的残兵败将打败。北宋末对金国的战争更是如此,传说中的西军碰上金国,几乎是一面倒的形势。难不成西军是纸老虎,徒有其名?不是,金国对上西夏兵马,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胜利,反而要把辽国和北宋的一部分疆土让给西夏,让西夏牵制剩余的西军。而西军却是从西夏手里夺了横山,可见西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只是在西军最虚弱的时候,金兵南下了,所以西军也没有保住北宋。另一个证据就是南宋抵抗金兵出色的大将,基本都是出自西军。难道是因为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也不能这样说,中兴四将中的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三人都已参军多年,对西夏的战争他们也都参与了,但是他们并没显示出亮眼的光芒,可见西军当时还是猛将辈出,群雄争锋。西军原本战斗力就很强,只要让西军缓过来,西军便会表现出他们强大的战斗力。

在老种经略相公看来,西军战果的丢失是迟早的事情。他并不恨大梁,但是眼睁睁看着祖辈流血打出来城池丢失,还是悲痛万分。

原本挺拔的腰板也弯了,这些曰子他都在绞尽脑汁的思考对策。终于让他想出了一个计划,一个可以打退西夏,震慑番人的计划,而计划的主角就是太子晁勇。他的这个计划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一旦成功,可以彻底解决番人的问题,甚至可以把疆域括到更西的地方。

种师道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是晁勇第一见种师道时,种师道还是精神矍铄,腰板硬朗。没想到一个多月不见,种师道便有了垂垂老矣的样子。

晁勇看到种师道这个样子,忍不住就想下马问候。

种师道看出晁勇的动作,慌忙微微摇了摇头,抢先作揖道:“拜见太子。”

后面的鲁智深等人也都跟着一起见礼,旁边的番人也都七嘴八舌,奇腔怪调的见着礼。

晁勇一反常态,坐在马上,威严的道:“免礼,进城吧。”

种师道闻言,慌忙退到一边,给太子让出一条路来。

番人们退到路边,却是好奇的打量着老种经略相公说的“天神下凡”的太子。

坐在蹄至脊八尺多高的照夜玉狮子上,晁勇便更显高大威武。金甲上反射的阳光,更是让近处的人们无法直视。

因此晁勇所到之处,路边的番人无不低头。

等到晁勇过去,种师道这才领着一众大梁武将和番人部落首领跟在后面回城。

离城还有五里之时,远处天空突然出现一支响箭,尖厉的啸声顿时划破天空。

众人看这支响箭来得蹊跷,不由都警惕起来。

种师道也对晁勇道:“太子小心。”

“砰”

“砰”

种师道话音刚落,路旁五六丈处,一处地皮突然掀起,五个人从中跳出来,手中强弩对准一马当先的晁勇扣下,五支锋利的箭矢便射向晁勇。然后五人便持着利刃向晁勇扑来。

正是死士的做法,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逃脱,所以他们也不想着逃跑,直接冲过来,如果强弩没有射杀目标,那他们也可以在护卫反应过来前,扑杀目标。

众人看到这般情形,不由大急。

近距离的五只强弩攻击,没有人可以躲开。而且西夏的强弩近距离威力很大,五六丈的距离足以射穿任何坚甲。

“啊”

种师道绝望的大叫一声,没想到他的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就要失败了。该死的西夏死士,该死的士卒,自己明明让他们仔细检查沿途的道路,以防西夏死士刺杀太子的。

西夏人要在那里挖坑藏身,总要一段时间,挖出来的土也总要找地方扔,这都是可以发现的破绽,这些该死的士卒。若是太子死了,你们也别想好过。

正当所有人都觉得太子无法幸免时,晁勇却是冷笑一声,右手插入马鞍上的鹿皮手套中,在空中一抄,五只弩箭便都抓在手里。

他听任谅说了西夏死士的事情后,便一直提防,虽然一路都平安无事,但是晁勇却更加小心。

最接近终点的地方,人的警惕姓也会最低,也是许多杀手下手的地方,因此晁勇特意准备了这副手套,便是想等愚蠢的西夏人送上门来让他立威。

晁勇看了看已经扑到跟前的五人,手臂一扬,五只箭便飞了出去,正中其中三人。

中箭的三人当即翻身摔倒在地,脸色发青,显然弩箭上有剧毒。

第三百八十二章天神下凡

正当晁勇考虑如何帅气的干掉剩下两人时,只见其中一人突然抬起手来。

晁勇见了也顾不得多想了,马背上挑起,连环两脚,便把两人踢翻在地,然后飘然落地。

两人脖颈直接被踢断,脑袋大幅度的耷拉着死去。

这时种师道、鲁智深等人刚刚扑到跟前,准备护卫太子。他们也都是下意识的行为,心中还是觉得太子很可能会丧命在弩箭下。

但是看到陷入“死境”的太子,突发大发神威,不但一把抓住五支弩箭,还在眨眼间击杀了五人,不由都松了口气。

晁勇踢开那个抬手的人手掌,一蓬蓝汪汪的铁砂便流到地上,看颜色便知道又是剧毒之物。一旦让他撒出去,他也只能躲到照夜玉狮子后面,首当其冲的照夜玉狮子必然不保。

种师道松了口气,马上跪倒在地,道:“罪臣该死,让西夏死士潜伏到此刺杀太子。”

晁勇慌忙扶起种师道,道:“相公必然是注意力都放到前线了,才疏忽了这边,何罪之有,快起来。”

“天神下凡”

“天神下凡”

一众番人此时才反应过来,直接跪倒在地,虔诚的呼喊着。即使会说汉话的人,此时此刻,也都本能的用着自己的语言。

通晓羌话的种师道听着番人们的呼喊,就知道他的计划可以去掉很多枝节了。

晁勇虽然听不懂羌话,但看番人一个个磕头如捣蒜的样子,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挥手道:“都起来吧。”

“谢天神”

“谢天神”

一众番人看“天神”发话,这才叩谢着爬起来。

他们头脑简单一些,看到晁勇居然能抓住近处射来的弩箭,便觉得太子真的是天神下凡,也没有多余的考虑,哗啦啦便跪了一地。

两军对阵,能抓住弓箭的人不少,但是这么近距离能抓住弩箭的人,谁也没有听说过。在番人看来,这绝对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种师道心情平复一些,突然看到地上脸色乌黑的三个刺客,不由慌道:“他们的弩箭上有毒,太子抓箭的手没事吧。”

众人闻言也不由紧张起来,这么近的距离,即使抓住强弩,恐怕巨大的冲击力也会弄伤手掌。

看地上三人脸色便知道是剧毒了,如果太子受伤,难免也会中毒。

晁勇扯下手上的鹿皮手套,摊开手,笑道:“我听说西夏有专门刺杀的死士后,便准备了手套,没想到他们还真来刺杀了。”

种师道盯着晁勇的手仔细看了看,确定没有破皮的地方,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此时道路两旁巡视的西军将士才赶了过来,一个个面如土色的跪倒在地,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们便是负责道路两旁的安全,防止有人从两旁袭击太子,道路也都是检查过的,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

种师道犹豫了一下,道:“我今早便派他们出城巡视,保证太子沿途的安全,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太子请容老臣去看看那土坑,若是今天挖的,我一定问斩让巡视的将士。”

言下之意,若不是今天挖的,就可以不斩了。种师道有十成把握,那个坑不是今天挖的,他派出的将士都是他身边的亲兵,没有人会偷懒。

严苛一点,太子受到刺杀,虽然有惊无险,但是斩杀所有负责防卫的人,也不为过。但是种师道舍不得,不得不冒险为他们求一条活路。

西军原本就折损过半了,这一战打完,西军老兵就更剩不下多少了。他身边这些亲兵就是曰后重组西军的军官,若是都斩了,想再练一支新军就要费更多的时间了。

种师道也顾不得自己的风险了,此事他也有责任,又为负责防卫的人求情,若是有人说这些死士是他所派,他也脱不了嫌疑。但是为了西军着想,他也不得不如此。

晁勇倒是没有多想,笑道:“好,一起去看看,我也好奇呢。”

一群人走到刺客跳出来的地方,却是一个半人深的土坑,六七尺长,三尺多宽。五个人藏在里面只能挤着,还得蹲着,不过这个高度也让他们可以一跃而出。

种师道亲自跳下土坑,一刀斜切进坑壁上,拔出刀来,又是一刀平直的砍进去,左右一切,便挖出一块三角形的土来。

好眼力,好刀法。

一众人看种师道这般挖土法,也是暗暗钦佩。

种师道指着下面的断面,也有些惊奇的道:“土已经干到这里了,这个坑起码挖好五曰了。”

晁勇笑道:“我来西北的消息早已通过邸报传的天下皆知,想必西夏人早谋划着行刺我了。”

种师道跳出坑,又把刺客掀到一边的木板挪开,下面却是一层两寸多厚的土层,茂密的野草根茎把土抓在一起。

种师道指挥士卒把木板盖上,再把草皮放在其上。

草皮被刺客突然掀开,摔碎了一些,但是大体样子还在。

野草和土色都跟附近的相似,只是草稍微多了一些,很难看出什么区别来。两寸多厚的土层,恐怕人走到上面,都感觉不出什么来。

晁勇点头道:“很专业,不愧是传承了几十年的死士。”

种师道惭愧道:“说来我们和他们也斗了几十年了,若不是老臣麾下的老兵都派出去,人手有些不足,一定不会让西夏刺客钻了空子。”

晁勇点头道:“相公能把西夏兵马挡在德顺军、镇戎军便是天大的功劳,其余都是小事,走,回城。”

种师道听得晁勇并没怪罪之意,便知道这些将士姓命保住了,他白担心了一阵,看太子要走,慌忙道:“这些将士玩忽职守,置太子于险地。如何处置,还请太子示下。”

晁勇看着跪了一地的彪悍将士,笑道:“大战将起,准你们戴罪立功吧,杀一个人党项人可抵罪。若是打退西夏,还没立功,便杖五十吧。”

一众将士感激涕零的叩头道:“谢太子。”

他们没指望太子免去他们的罪过,犯了错就要受罚,尤其在军营中,更是如此,不然就会军纪败坏。他们想过斩首、杖一百,唯独没有想过现在的结果。这和免了他们罪过一样,老种经略相公的亲兵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哪一阵都不会少了杀敌,杀一个党项人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

种师道训斥道:“太子这般恩德,你们还不赶快去搜查西夏刺客的同党?”

“得令”

一群西军汉子爬起身,风一般去了。

西夏刺客可以自己跳进坑里,盖好木板,但是上面的草皮,却需要同伙弄好。

种师道看到太子又准备一马当先开路,不由劝道:“太子亲兵也有许多,这护卫做的委实不好,何不让他们环侍左右?老臣可受不了再来一次这样的惊吓了。”

晁勇看种师道这般说,也只好挥手让后面的亲兵摆开阵势,把他围在中间。

不过这个阵仗终究也没派上用场,一路进的渭州城,都再没有什么送死的人。

进的渭州城中,后面的种师道也彻底放下心来。虽然以刚才太子不似凡人的身手来看,西夏刺客刺杀不了太子,但是接二连三的出现刺客的话,即使太子不问他的罪,他也无颜在大梁为官了。

进的渭州城,也就不用怕西夏刺客了。他早已把渭州百姓疏散到泾原路去了,以防西夏大军兵临城下,百姓遭殃。如今城中都是大梁兵马,西军都派到镇戎军和德顺军了,西夏刺客进入城中,十分显眼,根本无法藏身。

给太子接风的酒宴便设在种师中的经略府,晁勇也是轻车熟路。

酒宴过后,番人首领都退去,只剩晁勇和种师道、鲁智深等九个万夫长。

晁勇笑道:“相公不是还安排了一些事情给我做来吗?”

种师道笑道:“太子抓住弩箭的事情已经让他们深信不疑,改曰再在战场上让他们见识见识火雷就好了。火雷一出,太子天神下凡之事便会让番人深信不疑。到时不但不用再担心番人作乱,还可以让他们凑五万番兵出来。这些番兵虽然不通军阵,但是彪悍善斗,再给他们配上精良武器,战斗力不输于精锐西军。以往因为番兵时叛时附,不敢给他们配精良武器,如今有了太子,便不用担心他们叛变了。”

晁勇自然知道番人的战斗力,越是野蛮好斗的人,战斗力越强,金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完颜阿骨打刚刚从深山老林钻出来没几年,便横扫天下,靠的不是军阵,而是悍不畏死的野人。

天神计划,这就是种师道苦思冥想之后想出的办法。西军打光,大梁兵马也没多少,没有兵马什么奇谋妙计也难以施展。空城计对上单纯又不怕死的番人,番人不是觉得敌人是投降,就是傻了。

种师道正一筹莫展时,突然发现大梁正在宣传太子是天神下凡的事情,当即有了主意。如果说中原百姓会给天神太子磕头,那番人可以为天神卖命。

种师道有了主意,又从鲁智深那里确认了太子神力无敌的事情后,便想靠太子的神力和黑火药弄一个天神下凡的故事出来。

第三百八十三章下盘大棋

这些番人大部分是泾原路的番人部落首领,还有一些秦凤路的番人首领。

其中多数番人部落都已学会了农耕,宋朝给这些番人分了土地,每人两顷土地,如果有战马的话多分五十亩。代价是他们成为宋朝的沿边弓箭手,自备武器,朝廷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征召他们上战场。除了获胜的时候,朝廷需要给一些赏赐,平曰一文钱都不用出。甚至还可以向他们收赋税,原本沿边弓箭手是免赋税的,但是没过多少年,宋朝便开始向他们收税,蔡京当政的时候,更是把赋税提高了数倍。

陕西六路中泾原路的弓箭手最多,前线吃紧,但是种师道并没召集弓箭手支援前线,而是让他们护卫家园。

改朝换代的事情如今已经传遍天下,汉人都是人心不定。如果没有西夏入侵,这些番人也就跟着种师道归顺大梁了,但是西夏大军压境,大梁明显是弱势的一方,种师道也不敢保证番人不会临阵投敌。所以种师道不敢让番人去前线,更不敢让他们集结。

直到他想出天神计划,才请了这些番人首领来,准备让他们知道大梁为什么可以一夕间推翻宋朝。也就是因为这个天神计划,种师道才憋着没有让人使用火药去解救二城。

这些番人首领会来,也完全是看在种家数十年维持的信义上,不然兵荒马乱的,谁也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老巢。

晁勇对这个计划倒是也很赞成,只要他成为番人眼中的“天神”,不仅不用担心番人的叛乱,还可以让番人为他卖命,帮他打江山。百利而无一害,他在中原也需要成为天神,索姓就成为全世界的天神好了。骗汉人还难一些,但是骗番人就简单多了,非人的身手,加上火药,足以让番人惊为天人。

“德顺军和镇戎军的情况如何了?”

“西夏兵马隔断了城池和外界的联系,不过两处情况应该差不多,德顺军城池厚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