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十二章卢永成归来(下)

杨瑞啼笑皆非,“大兄,你还有心情调笑?”

“怎么了?”

“卢永成回来了!”

“哦?”杨守文站起身,示意幼娘和青奴去一边玩耍。

“回就回来,又何至于如此慌张?”

杨守文走到杨瑞身边,轻声笑道:“再说了那卢永成是昌平主簿,他回来又有什么稀奇?”

“不是,那卢永成……”

杨瑞连连摇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低声道:“卢永成这次回来,还带了不少人。我刚才听人说,有什么都督府的长史也来了,如今他们已经到了县衙。”

都督府长史?

杨守文一怔,脸上的笑容随即隐去。

这幽州都督府的前身,是由隋文帝设立的幽州总管府,专门为抵御突厥而建。

隋炀帝大败突厥之后,北方压力骤减,曾一度撤销总管府。

然而在隋末唐初,东突厥趁中原混战,东山再起,一度成为威胁唐王朝的心腹之患。所以,唐高祖李渊在建唐之初,就承隋制重开幽州总管府。其首任大总管,也就是后世人耳熟能详的罗艺,辖幽、易、平、檀、燕、北燕、营、辽八州之地。

北到长城,东至营州,包括关外之地,形成了一条与长城平行的带状防御区域。

在武德七年,总管府更名都督府。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更坐镇幽州,成为第一任大都督。

之后,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为北方带来了近四十年的和平。然则从高宗李治末年开始,东突厥再次兴起,数次寇边。万岁通天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营州,威逼幽州。武则天为加强防御,更赋予了都督府极大权力。

现任幽州大都督名叫张仁愿,也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名将。

此人是武则天开创武举后,第二个武状元。不但勇武过人,同时更精通兵法。

都督府长史前来,绝对是受张仁愿差遣。

可是,张仁愿为什么派人前来?杨守文心里面,顿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

“老虎,县城里这两日还算平静,不过城外的难民却越来越多。

黄七去了蓟县到现在也没有回来;陈一又出了意外……我想让你这几日多留意城外的难民,城里的事情暂时由我担着。等黄七回来之后,你再回城巡查,如何?”

班房里,杨承烈一脸无奈之色,与管虎商议事情。

他已经知道,管虎似乎大有来头。

这让杨承烈不禁多了几分小心,同时又不想和他翻脸,于是就想了这调虎离山的计策。

快手捕班,是杨承烈的嫡系。

之前一直交由管虎带领,他也就没有插手其中。

可现在,管虎已经不值得他继续信任,杨承烈就有了插手捕班的想法。

但他又不能做的太明显,否则很可能会引起管虎的怀疑,到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

毕竟,管虎背后来历不明,让他也不敢轻易下手。

正好城外人手不足,杨承烈就想了这办法,暂时让管虎从捕班里脱身出去。只要管虎不在捕班,杨承烈就有足够的理由接手捕班。到时候就算管虎再回来,他已经控制了局面。

管虎愣了一下,轻声道:“可是陈一的案子……”

“陈一的案子不用担心,我会亲自处理。

其实这案子应该不复杂,我听说陈一这人平日里嚣张跋扈,更口无遮拦,说不定得罪了谁。只要把方向找对,自可以找到凶手。”

“可是……”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决定。”

杨承烈不给管虎拒绝的功夫,笑着道:“其实我现在更担心城外的情况。那慕容玄崱谋反,静难军陈兵居庸关外,虎视眈眈。万一那难民营里有叛贼的细作,到时候很可能会给昌平惹来灭顶之灾。你先把注意力放在那边,等局势平静,再回来查找凶手。”

杨承烈的理由很充足,管虎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无奈之下,他只好点头答应。

只是管虎隐隐觉得,这几日杨承烈虽然对他依旧亲切,可不知怎地,总有一种疏离感。

“县尉,我……”

他正要开口,忽听外面一阵骚乱。

杨承烈眉头一蹙,连忙起身走出房间,就看到一队军卒冲进了县衙,迅速将左厢包围。

卢永成施施然,走进了左厢。

“卢主簿,你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杨承烈上前,厉声喝问。

看起来,这卢永成来者不善啊!

虽然不清楚他究竟要做什么,可身为昌平四巨头之一的杨承烈,必须要做出姿态。

“文宣休怒,我先介绍一下。”

卢永成并没有因为杨承烈的怒斥而露出不满之色,与杨承烈拱手见礼后,他侧过身子,让出站在他身后之人。

“这位是都督府的王长史,也是太原王氏族人。”

“啊?”

杨承烈闻听越发感到奇怪,不过也不敢怠慢,忙拱手见礼,“卑下见过王长史。”

那王长史并没有理睬杨承烈,态度显得格外冷淡。

“大庵,休要耽搁,带我前去抓捕贼人。”

说着话,他上前一步,就想要推开杨承烈。

杨承烈眉头一蹙,正要开口。却见卢永成把他拉到一旁,“文宣,你我虽然有些矛盾,但说起来也不过是私人恩怨。我今日绝无任何针对你的意思,而且这件事你也插手不得……王长史今日的目的并非你我,而是咱们的那位县尊老爷。”

“大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承烈感到一头雾水,茫然看着卢永成。

而这时候,王长史已经带着人,冲进了县令平日里公干的房间。

“那贼人何在?”

“哪个贼人?”

杨承烈忍不住问道。

王长史则厉声道:“自然是那杀人灭口之后,又冒名顶替的贼人,王贺。”

“你说县尊是贼人?”

杨承烈闻听,顿时懵了。

一旁卢永成则苦笑道:“文宣,你我都上当了,被个贼人欺瞒了三年。”

“慢着慢着,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承烈这时候已经彻底糊涂了,这好端端,怎么县尊变成了贼人?而且,王贺不是太原王家的人吗?王长史也是太原王氏族人,何以口口声声称呼王贺为贼人呢?

卢永成耐着性子道:“莫说文宣没想到,便是我也没有想到。

王长史乃新任都督府长史,他与我族中叔父有旧。我叔父听闻我最近与县尊有龌龊,所以把我叫去训斥。哪知道与王长史一番交谈,才觉察到咱们的县尊竟非王长史口中所说的族人。我立刻意识到,咱们的县尊很可能是贼人冒名顶替。

第八十三章变天了(上)

杨承烈只觉脑袋嗡的一声,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

王县令是假的?是冒名顶替?

他有些反应不过来,脑子里也是乱哄哄的,以至于卢永成后面说了些什么,都没有听得清楚。

县令王贺,竟然是个冒名顶替的西贝货吗?

刹那间,许多以前感到困惑的事情,好像都有了答案。

王贺上任以来,三年未曾返家探亲;他平日里深居简出,也很少与别人进行接触。

在发生命案之后,王贺出人意料的想要宁事息人,不愿意把案子闹大……

不是他不愿意回家,而是他根本不敢回家;不是他不想和人接触,而是他担心接触之后,会露出破绽。乃至于发生命案以后,王贺始终不愿意把事情闹大。真的是他担心受到牵制吗?说穿了,他只是害怕露出马脚,被人看出是西贝货。

“大庵,你确定?”

杨承烈终究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很快冷静下来。

卢永成嘴角微微一翘,沉声道:“这种事情,我又岂能乱说?

没看王长史好像发疯了一样,全无往日的风范。昌平县闹出这么一桩事情来,势必会成为一个笑话,将来传到洛阳,他太原王家说不定也会因此受到牵累。”

是啊,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整个昌平县,都会成为幽州官场上的笑柄。

一个西贝货,在昌平做了三年的县令。

这种事情传扬出去,整个幽州官场都会受到牵累,甚至包括那个王长史身后的王家,日子也不会好过。

杨承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仔细回忆,自己和王贺之间,好像也没有太多的交集。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走的比较近,但整体而言,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杨县尉,王县令今在何处?”

就在杨承烈沉思的时候,那王长史却来到他的面前,神色狰狞的看着他,厉声喝问。

杨承烈眸光一凝,但表面上却显得非常平静。

“我怎知道王县令在哪里?他是县尊,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尉,如何能管得了他的行动?”

说完,他扭头对卢主簿道:“卢主簿,出这么大事情,我看还是要通知一下李县丞为好。若你所说确实,李县丞如今就是昌平的主事者。以前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李县丞卧病在床也就不必去烦劳。可现在,就不能不请李县丞出面主持大局。”

“这个,也有道理。”

卢永成想了想,对杨承烈的话也表示赞成。

这个时候,多找个人出来分担责任,自己身上的责任就会少一些。

县令若是假的,那李县丞就是昌平县如今最大的官员,这时候自然需要他来出面。

想到这里,卢永成便找来一人,让他前去请李县丞来。

同时,他又拦住了几欲发怒的王长史,“长史休怒,杨县尉所言倒也不差,那贼人不管怎样都是县令,杨县尉是他的属下,又焉能知晓贼人的去处?不如,咱们直接到后衙寻找。”

王长史恶狠狠瞪了杨承烈一眼,点头表示赞成。

他和卢永成走在前面,而杨承烈则跟在两人身后,自有一干军士随行在左右。

看得出来,卢永成在故意向人展现他和王长史之间的关系。

而杨承烈虽然为昌平四巨头之一,在不知不觉中,气势已经被那卢永成所压制。

原本想要绝地反击,没想到闹出这么一桩事情来。

杨承烈不认为卢永成会无中生有的造谣,他既然敢这么做,绝对是已经经过确认。只是目前还不清楚卢永成是怎么确认的这件事情,不过这对杨承烈而言,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卢永成此次与幽州都督府的王长史携手前来,绝不会善罢甘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范阳卢家和太阳王家很可能已经达成了条件。发生了这种事情,不管是卢家也好,王家也罢,恐怕都不会愿意张扬出去。所以,卢永成并没有通禀幽州刺史,而是直接通过幽州都督府来解决,意欲把影响减到最低。

杨承烈好歹也是豪门出身,他的前妻更是荥阳郑家的女儿,怎可能猜不出端倪?

只是这样一来,自己在昌平的布局只怕会前功尽弃。

即便他把这件事张扬出去,也不可能对局势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更加恶劣。

相信幽州刺史,也不愿意张扬此事吧。

甚至包括洛阳的门下省、中书省,都未必愿意把这种事传出去。

所以不管是什么结果,卢永成势必会把持昌平的大权。而王长史出现在这里,只怕也是为了帮助卢永成压制自己。那样一来的话,情况恐怕就真的不妙了……

杨承烈一路上沉默不语,思绪却在刹那间百转千回。

抬头,看着前面卢永成两人的背影,嘴角勾勒出一抹苦涩笑意:还真是机关算尽,到头来却一场空啊。

卢永成和王长史闯入后衙,立刻命军士封锁起来。

几个平日里在后衙服侍王贺的小厮被带过来,卢永成和王长史对视一眼之后,走上前沉声问道:“你们谁知道,县尊今在何处?”

几个小厮面如土色,齐刷刷把目光落在一个少年身上。

那少年,是王贺的书僮。

他连忙颤声回答:“回主簿的话,县尊前两日受了风寒,今天一早出门,说是去医馆抓药,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小人几个都不清楚县尊的去想,不过他临出门的时候说,让我们不必等他回来。”

“什么?”

卢永成和王长史相视一眼,立刻道:“可知道他去了哪家医馆?”

只是,不等那小厮开口,杨承烈脸色一变,猛然转身喝道:“管虎,你立刻去城门打探消息,看县尊是否已经出城?”

管虎之前和杨承烈商议事情,后来卢永成等人抵达,他便跟着杨承烈一起来到后衙。

只是,管虎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听闻杨承烈的吩咐,本能道:“喏!”

“慢着,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离开。”

王长史厉声喊喝,却见那卢永成再次将他拦住。

“管班头,你立刻前去打探。”

说完,他向杨承烈看去,轻声道:“文宣,你觉得那贼人听到风声,已经跑了吗?”

第八十四章变天了(下)

杨承烈搔搔头,苦笑道:“我不知道!

只是这几日县尊看起来颇有些古怪,让我觉得,他很可能已经觉察到了什么风声。卢主簿,若想确认,不妨到他卧室看看,看他的随身衣物是不是不见了?”

卢永成点点头,连忙叫上书僮,闯进了王贺的卧室。

片刻之后,他走出来,脸色铁青。

“贼人的随身衣物已经不见,还有他喜爱的笔砚等一应物品,都被带走了……看样子,他肯定是觉察到了什么。我和他打了三年交道,对他也算有些了解。这个人,颇有才干,而且做事颇为缜密和谨慎。他若觉察到不妙,一定会立刻逃走。”

“该死!”

王长史闻听,狠狠顿足,脸色也变得格外难看。

……

“这么说来,那个假县令倒是有些本事。”

昌平县闹出这么一件丑闻出来,衙门里自然是乱成一锅粥。好在,很多人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那些知道内幕的人,则被卢永成和王长史软禁起来。

杨承烈和这件事没有太大关系,卢永成倒是没有去找他麻烦。

不过,杨承烈觉得他不想找自己的麻烦,而是还没有腾出手来。至于李县丞,杨承烈从头到尾都没有指望他能出什么力。也正如他所猜测的那样,李县丞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便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毕竟,连幽州州府都知道他一直卧病在床,根本不参与昌平的事务。想要让他帮忙,基本上没太大可能。

这一天对杨承烈而言,绝对是漫长的一天。

晚上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到亥时。不过杨守文还在等他,显然也听到些许风声。

杨承烈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之后,杨守文同样是目瞪口呆。

“谁说不是,这厮的确有些手段,居然能预感到不对,然后就逃离了昌平。

据看守城门的民壮武侯说,就在卢永成回来前的半个时辰,他从东门出去,便不知去向。如今,卢永成再想要抓住他,恐怕不太容易,说不定这会儿他已经过了潞水。只要他离开幽州,再想把他捉拿归案便不可能,王家也只能吃哑巴亏。”

说到这里,杨承烈言语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敬佩。

事实上,不止是杨承烈,就连杨守文都觉得这个‘王贺’的确是一个人才。

天晓得他是怎么冒名顶替!按照杨承烈的说法,那王贺三年前只身前来,一应手续俱全,谁又会怀疑他的身份?他在昌平三年,政绩颇为不俗。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人李尽忠兵临昌平城外,王贺率众抵御契丹人三日,并最终将之击退。

那时候,甚至连当时的幽州大都督狄仁杰,对表示过对王贺的赞赏。

三年来,昌平虽然算不得风调雨顺,但大体上还算不错。至少没有出过什么灾祸,百姓对王贺的认可度也不低。可惜这样一个人才,谁又料想到会是个假的?

杨守文忍不住呵呵笑起来,这倒是让他想起,前世在另一个时空,似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阿爹,那现在该怎么办?”

杨承烈露出迷茫之色,摇摇头道:“我也不是很清楚……短期内,卢永成应该不会和我撕破脸皮。但他这次显然是得了卢家的支持,更有王长史前来,说明太原王家,很可能和卢家达成了合作。闹出这种事,王家颜面无光,定不希望四处张扬。如此一来,他一定会鼎力支持卢永成,到时候我想要与之相争,实在困难。”

说到这里,杨承烈叹了口气,身子一软,就瘫在胡床上,目光散乱,显得无精打采。

真的是机关算尽却不及天数!

原本以为已经智珠在握,谁料想……

王贺这件事一出,此前种种安排都白费了心思。

杨承烈很清楚,一旦卢永成稳住阵脚,接下来必然会对他发动最为凶猛的攻势。

在下一任县令到来前,卢永成会想方设法把三班衙役掌控在手。

这样一来,就算是换了县令,他照样可以大权在握。有卢家在背后默默支持,卢永成主簿的位子就不会出现动摇。说不定,卢家还有可能再让他提升一级。

主簿变县丞,正九品变从八品。

到那时候,谁还能撼动卢永成在昌平的地位?

可是,杨承烈的心里,又有那么一丝丝不甘!

“阿爹准备放弃了?”

“不放弃,又能如何?”

杨承烈苦笑一声,看着杨守文道:“有那王长史坐镇昌平,我又怎可能斗得过他?”

“如果王长史走了呢?”

“什么意思?”

杨守文站起身,给杨承烈满上一杯酒水。

“阿爹所惧者,无非是王长史给卢永成撑腰,再加上卢家在背后暗中发力。

其实,王长史那边倒不必担心。他或许会给予阿爹一些打压,却未必真的愿意出力。王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想必他也无心在昌平久留。想办法让他离开,阿爹你的对手只剩下一个卢永成。如今县令没了,李县丞又不管事,卢永成所依靠者无非就是范阳卢氏。只要阿爹守好三班衙役,他卢永成又能奈何得了你?”

杨承烈眼睛一眯,坐直了身体。

“你的意思是,还有挽回余地?”

“可以试试。”

“怎么试?”

杨守文沉吟片刻,轻声道:“卢永成暗中收买七坊团头,如今回来,怕还没有顾得上他们。那七坊团头若放出去,再加上卢永成背后支持,盖老军未必能撑住。”

杨承烈点头表示赞同,不过目光中仍带着疑惑。

“阿爹,老军父子是咱们的盟友,若是他撑不住,就会投靠卢永成,到时候便折了阿爹一条臂膀。三班衙役要保,盖老军更要保!阿爹何不展露一下手段呢?”

“你是说……”

“七坊团头还在大牢里吧。”

“嗯。”

“等卢永成稳下来之后,一定会逼迫阿爹释放七坊团头。”

杨承烈道:“那是自然。”

“那七坊团头,是卢永成的爪牙,绝不能放出来。

此前阿爹是想要靠着王贺。可现在王贺既然靠不住,那就只有用最原始的手段。”

杨守文喝了一口水,盯着杨承烈。

“阿爹,杀了那七坊团头。”

“什么?”

杨守文俊秀的脸上,透出一抹冷意,“光脚的怕不要命的!用七条人命警告卢永成,同时也是警告那姓王的,别把咱爷们儿惹急了,到最后大不了就是同归于尽。”

第八十五章最凌厉的反击(上)

烛光摇曳,忽暗忽明。

杨守文的面庞在烛光里,更有一种令人心悸的森然之意。

杨承烈呆呆看着他,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明白杨守文的意思,无非就是杀鸡儆猴。如果杨守文是一个久经风雨的成年人说出这番话,杨承烈不会有任何意外。可问题是,杨守文还未成丁,不过中男的年纪,竟然能做到如此杀伐决断,的确让他有些无法接受。

杨承烈知道,杨守文杀过人。

可不管是小弥勒寺凌厉一击,亦或者是从孤竹归途的绝命搏杀,大都有不得已的原因。

而现在,他开口就要七个人的性命。

那语气森冷,仿佛对那七条性命漠不关心,让杨承烈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触。

“阿爹,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我知道你不忍杀人,但有的时候,你我都是迫不得已。那七个人不死,盖老军就不会安宁,卢永成就不会恐惧。你经营昌平十余载,一直都是与人为善。可到头来呢?管虎来历不明,黄七和陈一更背你而去。说到底,阿爹你有时候太善良。”

杨守文说着话,走到杨承烈身边。

“马瘦被人骑,人善被人欺,阿爹你考虑清楚。”

杨承烈闭上眼睛,努力消化着杨守文说的这些话。

半晌,他突然苦涩一笑,轻声道:“兕子,你阿娘生前曾说过我,心狠手不辣……没想到十几年后,又从你口中说出同样的话语,我这个当爹的,还真是失败啊。”

眼中多出了几分冷意,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做出了决定。

他和卢永成之间,没有个人恩怨,只有权力之争。说穿了,如果杨承烈不想争名夺利,甘心做卢永成的爪牙,一切都好说。可问题是,他杨承烈怎能心甘情愿?

“那王长史怎么办?”

“此人,绝不能让他留在昌平。”

“没错!”

杨承烈抬起头,看着杨守文。

“可问题是,怎么把他赶走?他今天既然来了,恐怕没那么容易离开昌平县城。”

“若是他不得不离开呢?”

杨守文说着话,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了那张地图。

“这张地图,应该是默啜进军中原的行军图。

默啜此次,绝非单纯的寇边,而是意图打入河北道,效仿当年契丹人李尽忠的作为。若阿爹把这张地图交给张都督,想必定能引起张都督的关注。到时候,王长史身为都督府长史,也会被召回蓟县……我想,那王长史也未必真要帮助卢永成。”

杨承烈说过,高门贵胄,盘根错节,但是又彼此防范。

莫以为王家和卢家达成了协议,王家就会心甘情愿的帮助卢家。

事实上,王家现在闹出这么大的丑闻,说不定更愿意看卢家也跟着丢了脸面呢。

“可是,怎么送到张都督手里?”

杨守文笑了。

而杨承烈在愣了一下之后,也笑了。

“你的意思是,让伯玉送信?”

“陈家叔父如今还在昌平。他虽然已经辞去了幽州都督府监军一职,可毕竟在都督府待了两年,人脉犹在。有他出面,想必这份地图会很容易送到张都督案前。”

陈子昂在中秋之后,随杨承烈一起来到昌平。

不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陈子昂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一直住在昌平的驿站之中。杨守文不无恶意的猜想,那陈子昂说不定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所以不得不暂时留在城里。不过,陈子昂这几日没有来杨府,也没有和杨承烈有交集。

杨承烈轻轻点头,对杨守文的这个主意颇为赞赏。

他了解陈子昂,如果这张地图是真的,那么陈子昂绝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转交幽州都督张仁愿。

没有了王长史,卢永成想要打压杨承烈,绝非一桩易事。

就算卢永成背后有卢家帮忙……杨承烈想到这里,冷笑一声。

若卢家表现的太过明显,说不得那位洛阳的圣人,会很高兴再扒了卢家一层皮。

要知道,圣母神皇对高门贵胄可是从无好感。

“兕子,你通知一下二郎,让他准备好,明日一早动身。”

“啊?”杨守文愣住了,问道:“不是说要再等几日,这么急就让二郎动身走吗?”

“他留在昌平也没甚大用,倒不如早些离开。”

“那好,我立刻通知他。”

“另外,设法保持和盖老军的联络。告诉他,只要我杨承烈在昌平一日,就不会让他难做。”

“喏!”

杨守文立刻躬身一揖,转身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杨承烈的眼神很复杂。

那个十七年来浑浑噩噩的傻小子,终于长大了,终于清醒了……只是他这清醒,却变得让人难以接受。别的不说,只说杨守文那杀伐果决的性子,到底随谁呢?

杨承烈行伍出身,正如郑氏当年所说,心狠手不辣。

而郑氏,更是一个文文静静,温婉贤淑的女子,更见不得杀生,是个菩萨般的心肠。

可就是这么两个人,居然会有这样一个儿子。

杨承烈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难过,他总觉得,在杨守文身上隐藏了很多秘密。

那一手颜筋柳骨的楷书,那一部堪称奇文的《西游》。

杨承烈突然间傻笑起来,喃喃自语道:“别人都盼着儿孙好,偏我儿子如此厉害,我却总是胡思乱想。贱骨头,熙雯你说的一点都没有错,我还真是个贱骨头呢。”

……

杨承烈连夜离开杨府,直奔县衙。

第二天一早,他去了一趟驿站,再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正午时分。

匆匆一顿午饭之后,杨承烈就离开家,返回县衙。王贺失踪,昌平县群龙无首。哪怕有卢永成回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稳定局面。他身为昌平县尉,正是要刷存在感的时候。而且,杨承烈可不想让卢永成找到借口,到时候免得落了下风。

午饭时,他和杨守文没有交谈太多。

不过,从他的神色中,杨守文却读出了杨承烈的意思。

杨承烈离开之后,他就把杨瑞杨茉莉和宋安叫过来,反反复复的交代了一番之后,才带着他们走出杨府。三匹马已经准备好,杨瑞三人牵着马,跟着杨守文一直来到城门口。

“二郎,到了荥阳多小心。

那是中原腹地,争执只怕更多。你到了之后,少说多听,千万不要在那里逞强斗狠。

遇事,多听宋安的话。

若有危险,杨茉莉会护你周全……总之,你这次去荥阳,早去早回,莫让爹娘牵挂。”

“我知道了!”

杨瑞在城门口校验户贯,而后三人在城外上马。

杨守文站在城门下,目送三人渐行渐远,一直到看不到他们的影子。

第八十六章最凌厉的反击(下)

长出一口气,杨守文转身往回走。

路过关卡的时候,他看到了正在一旁值守的盖嘉运,便使了个眼色,而后才离开。

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有一家酒肆。

搭着棚子,打着一杆布幡,在微风中飘摆。

酒肆里很冷清,没什么人。这原本是供那些贩夫走卒歇脚的地方,不过由于最近局势比较紧张,贩夫走卒都少了很多,以至于酒肆也不复早些时日的热闹景象。

杨守文走进棚子,在角落里坐下。

他要了一碗汤饼,两个小菜,不慌不忙的吃起来。

不一会儿,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人。那人站在棚子下看了一眼,径自来到他的桌前。

“没想到杨大郎居然会在这里吃这些粗鄙的食物,而且还吃的津津有味。”

盖嘉运说着话,把刀放在桌案上。

杨守文看了他一眼,笑呵呵说道:“食物没有粗鄙或者高贵,只是因为人的内心,所以才有高低之分。二郎不妨尝尝这汤饼,用料很实在,滋味嘛也算是不错。”

“谢了,我天天吃这些。”

盖嘉运说完,让酒肆的伙计送来一盘烤肉。

“大郎,我阿爹让我问你,县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地从昨天开始,就变得神神秘秘?”

“没什么,出了些岔子。”

杨守文慢条斯理吃完汤饼,把碗往旁边一放,抹了一把嘴。

“衙门里出事了,县尊下落不明,如今是卢永成当家作主。”

他不认为这种事应该隐瞒,不过在言语的时候,还是可以把王贺的事情给淡化了。

“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