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崛起_庚新-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守文在接手了飞骑之后,才觉察到了武则天的苦心。
武则天,这是准备对府兵制下手啊!
也正是这个原因,杨守文接掌伏兵之后,便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之中。
而幼娘呢,在那天晚上不欢而散后,也没有再提出要去长安的事情,整日里或是陪伴杨氏,或是逗弄一月,再不然,便去找杨十六与杨茉莉切磋,好像已经忘记了长安的事情。这也让杨守文松了口气,对幼娘的关注,也随之减弱不少。
唯一可惜的是,他忙于军务,没办法去找张九龄的麻烦。
当然,张九龄似乎也知道理亏,故意躲着杨守文。
这一忙起来,不知不觉就已到了立秋。
一连两天的大雨,彻底缓解了洛阳周遭的旱情。与此同时,朝堂上的争斗,也慢慢进入尾声。
武则天不再理睬粟田真人,同时又下诏,命各地官府加强对倭人的管控。
特别是一些寺院的僧人,那些学习僧进行调查。所有的学习僧,勿论是新罗僧还是倭国僧,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排查。一旦发现有不妥之处,便要将至扣押审问。
同时,国子监也需要加强对那些遣唐使学生的管理。
而市井内,凡发现有倭人工匠,也需要登记在册,由官府进行管理。
一系列的诏令发出,令朝堂上那些提倭人仆从喊冤的人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开始对那些诏令进行讨论。他们不再针对杨守文,而是转而针对那些诏令的内容。
不少人认为,大周乃泱泱天朝,需要有大国风范,不可以如此对待前来朝贡的番邦。
在一些奏疏之中,甚至直指武则天的性别。
认为武则天这一系列诏令,有失体统,乃是妇人之见。
不过,他们很快又发现,近年来倦怠于政事的武则天,突然间变得格外强硬。一日之中,罢免鸿胪寺卿,鸿胪寺少监等十余位官员,对那些奏疏进行一一批驳。
这,又使得不少人产生了莫名的忧虑。
杨守文也因此,暂时得以解脱,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于飞骑的训练之中。
这一日,他安排妥当了飞骑值守宿卫的事务之后,便离开上阳宫,准备返回铜马陌。
可是,他才走出提象门,正要翻身上马,却见杨铁成急匆匆赶来。
“阿郎,大事不好了!”
杨守文一怔,问道:“什么大事不好了?”
“小娘子,小娘子不见了!”
“什么?”
杨守文心里顿时一咯噔,失声喝问。
杨铁成道:“小娘子早饭后独自出门,说是去街市上玩耍。
大娘子也没想太多,便答应了她的请求……可是一直到现在,小娘子也不见踪影。”
第七百五十一章
杨守文急了!
“可让人找过?”
“已经找了,大娘子为此还专门去了北市,让沈庆之帮忙,目前仍旧没有消息。”
“随我回去。”
杨守文不再啰嗦,立刻带着杨铁成直奔铜马陌。
此时,天色已经昏黑。
铜马陌乱成一锅粥,杨氏失魂落魄坐在客厅里,看到杨守文回来,忙迎上前来。
她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一脸焦急之色。
“兕子,我在幼娘的房间里,发现了这封书信。”
杨守文立刻接过来,就见封皮上写着‘大兄亲启’的字样。幼娘的字体,有点从杨守文,颇有颜体的气质。特别是在习武之后,使得她的笔迹更有几分凌厉。
杨守文和幼娘在安南近半载光阴,如何认不得幼娘的字迹?
他心里一动,忙拆开信,仔细阅读。
那信的内容倒是不复杂,简单明了。
其大意就是,当杨守文见到这封信的时候,她已经离开洛阳,在前往长安的路上。
幼娘不想做无用之人,想要帮助大兄。
小高说,此次前往长安,非常重要,所以我决定和张九龄一起去,也可以保护他的安全。
请大兄莫要担心,幼娘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孩子,能够照顾好自己……
杨守文看罢了书信,脸通红!
原以为幼娘已经打消了念头,可没成想……
他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外走。可是没等他走出府门,却见一队车马在门外停下。
“青之,要去何处?”
上官婉儿从车上走下来,看着杨守文,厉声喝问。
对上官婉儿,杨守文素来尊敬。
不仅仅因为她和杨承烈之间的莫名暧昧,也因为上官婉儿一直以来,对他的关照。
虽心急如焚,可杨守文还是按耐住了性子,上前行礼。
“随我进来说话。”
“可是……”
“我知道你要做什么,张九龄和小高在午后已经离开了洛阳,和幼娘在金镛城汇合之后,前往长安……我亲自为他们送行,想来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过了谷城。”
“啊?”
杨守文忍不住急了,低声道:“姑姑,你明知长安一行凶险,何故让幼娘前去?”
“这,对她有好处!”
上官婉儿拉着杨守文的手往里面走,来到杨氏面前后道:“大娘子放心,幼娘奉太子之命公干,前往长安去了。你不必担心,过些时候,她就会平安的归来。”
杨氏也认得上官婉儿,知道她身份不一般。
心中,虽然仍旧有些担忧,但已不似之前那般的紧张和慌乱。
上官婉儿带着杨守文,直奔后宅八角楼。
在八角楼内坐下,她示意杨守文稍安勿躁。
“青之,我也知道此行前往长安凶险,可是对幼娘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管虎生前,虽然未透露出究竟发现了什么情况,但我隐约可以猜到。
这几日你在洛阳,想必也看的清楚。相王即将归来,与太子之间的争斗也越发激烈。据我所知,相王一系已与二张暗中勾结,似乎准备合力与太子进行对抗。”
“二张?”
杨守文听闻一怔,露出诧异表情。
“二张怎会与相王府合作?”
也难怪他会奇怪,一直以来,张易之兄弟依靠武则天的宠信,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按道理说,他们和宗室本应该是相互敌视才对,怎么又开始合作了呢?
上官婉儿,笑了!
“这两年,太子的实力增长很快。
陛下在幕后暗中支持,武家与弘农杨氏联姻,使得武氏的力量尽归太子所用……二张表面上虽强横,实则并无太强大的力量。他们也很清楚,一旦陛下还政,他们也难逃追究;而相王府一方,虽然依旧有着强横的势力,但却渐渐没落。
陛下已准备把张仁亶从并州召回,拜兵部尚书。
而幽州薛讷,庭州你父,加之安南桓彦范,以及大将军薛楚玉等人的支持,又有荥阳郑氏和清河崔氏两大世族的归附,太子的势力也在这两年增强了许多。
这两年来,陛下把相王派驻神都之外,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相王也很清楚,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太子地位会越发稳固,而他的势力也将越发削弱。所以,他要和二张合作,至于究竟想要做什么,到目前尚不是很清楚。”
杨守文点头,表示了解。
事实上,对于太子和相王之间的争斗,他又怎可能不清楚呢?
这次鸿胪寺大张旗鼓的要弹劾杨守文,也有相王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原因。只不过,相王没想到,李显会如此坚决,更提前向他发动了一轮攻击,使得他措手不及。
这朝堂上的事情,果真复杂。
杨守文觉得,他有些算计不过来了。
“那与幼娘,有何关系?”
上官婉儿闻听,微微一笑。
“青之,你觉得你对幼娘,究竟是什么感情?”
“啊?”
“幼娘对你,可是一往情深。
你若是只把她视作妹妹,定会伤了她的心。可是,你与裹儿有婚约,并且你父亲在离开洛阳之前,与太子进行过商议,更确定了你们之间的婚事。裹儿为你,也付出了许多,我相信你不会辜负了她的情义;可如果这样,幼娘该如何解决?”
“这个……”
“你道裹儿没了公主封号,便不是公主了吗?
一俟太子登基,定会把封号还给公主,而你依旧是驸马。
到时候,你让裹儿怎么办?让幼娘如何是好?所以,我这次让幼娘前往长安,也是想要让她进入小鸾台,得到陛下的关注。若幼娘能成功完成任务,势必会被陛下看重。到那时候,我会设法请陛下应允你二人婚事,太子也无法反对吧。”
杨守文沉默了!
他发现,一直以来,他都没敢去正视这件事。
他喜欢幼娘!事实上,在裹儿没有出现的时候,杨守文对幼娘就有了情愫……只是后来,幼娘失踪,而裹儿又对他情深义重,令他心里也渐渐有了裹儿的影子。
而当幼娘回来之后……
没想到,自己也变成了那种滥情的渣男。
杨守文忍不住心里自嘲,但是对上官婉儿的这番话,又隐隐约约的有些接受了。
若幼娘能趁此机会得到认可,倒也是一桩好事。
“那他……”
“你放心吧,裹儿在听说幼娘要前往长安之后,已经派人秘密拜访了神秀大师。
莫忘了,你可是神秀大师的弟子!
他已命令少林寺派出武僧,秘密前往长安。
若不然,你以为张九龄为何现在才出发?他就是在等神秀大师的消息……而且,我也密令小鸾台,暗中协助张九龄。有小鸾台相助,再加上少林武僧的暗中保护,幼娘绝不会有危险。
所以,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倒不如趁此机会,尽快把那飞骑掌控。”
杨守文抬起头,看着上官婉儿,久久不语。
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身不由己’。以前他没有还俗,自由自在,无人约束。可现在,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置身事外。武则天突然命他做羽林中郎,颇有些诡异。之前他还没有想太多,可是现在,听了上官婉儿这一席话之后,他似乎懂了。
“姑姑,幼娘她……真不会有事吗?”
“当然!”
上官婉儿毫不犹豫的做出了保证,总算让杨守文的心里,感觉轻松了一些。
幼娘已经走了,他追上去,怕也没有用处。
那小丫头是个怎样的性子,他心里也很明白。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她不会改变。
就好像当初她在梓州,明明可以来洛阳找他,却冒险留在那边,行刺黄文清,为梅娘子报仇。现在,她要为自己拼一个名份出来,那更不会听从杨守文的话了。
想到这里,杨守文苦涩一笑。
“既然如此,那我遵命就是。”
“另外,明天一早,你去一趟翠云峰。”
“啊?”
“裹儿当初为你修行三载,如今已过了三年之约。
你这傻小子,怎就是个榆木疙瘩?前次她不见你,说穿了就是想要你为她出面说项,好早些离开太微观。可你倒好,居然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若非小铃铛找到我,我都不知道你二人之间还有这么一桩事情。陛下已经下旨,裹儿可以还俗。”
“裹儿,还俗了?”
杨守文听罢,感到颇有些惊喜。
同时,他又在心里埋怨,如此明显的事情,他怎地就给忘了呢?
裹儿还俗,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多少驱散了因为幼娘前往长安而造成的阴霾。杨守文长出一口气,看着上官婉儿道:“姑姑,我记下了,明天一早我就去接裹儿。”
……
第二天一早,杨守文就带着一队缇骑离开了洛阳,直奔翠云峰。
由于裹儿之前出家,曾正式受戒,所以要还俗的话,还需要一个仪式。
翠云峰下,早有太子内率府的人马驻守。李显没有出现,却派了李重润和李仙蕙前来。
当杨守文抵达之后,李重润便把他领入青牛观。
两人落座后,一边吃茶,一边聊天,等待着裹儿行完还俗的仪式。
“青之,可曾听到风声?”
“什么风声?”
“陛下有意禅位,还政太子。”
杨守文吓了一跳,忙示意李重润闭嘴。
他走出厢房,下令缇骑在屋外守卫,而后才返回屋中。
“皇太孙,祸从口出,切莫大意。”
李重润一拍额头,露出苦涩笑容,“看我这记性,之前吃了大亏,险些丧命,却未曾记下。”
杨守文笑了笑,重又落座。
“你说陛下要禅位,究竟是怎么回事?”
“昨晚,陛下召父亲入宫商议事情,一直到半夜才让父亲回来。
父亲对我说,陛下有意更改年号,改长安为神龙……并且,还征求了父亲的意见。”
杨守文愣了一下,旋即露出震惊的表情。
更改年号?
一般来说,若非有重要事情发生,很少会改变年号。
纵观武朝十余年,更改年号无数。但毫无疑问,每次更改年号,都会有大事发生……
远的不说,就拿圣历为例,因为河北道遭遇兵祸,太子返回洛阳,狄公过世。一连串的事故,使得武则天认为圣历年号不祥,于是改换成为久视。不久,剑南道发生叛乱,令武则天再次决心改换年号,把久视改为长安,意为长久安宁。
这长安不过三载,又要更换年号?
杨守文却想不起来,最近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过有一点,他留意到了,那就是武则天在改换年号的时候,询问了李显的意见。
这在从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却真实发生了。
这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些别样的想法,难道说武则天真的想要让李显登基不成?
但,似乎不对啊!
在杨守文的记忆中,长安这个年号似乎持续了五年之久,而后才改年号为神龙。也就是在那一年,敬晖、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还政。
而现在,才不过长安三年。
难道说,历史发生了改变?
这让杨守文心里,不禁有些忧虑。
不过仔细一想,他又觉得理所应当。李显已经稳固了地位,并且势力在不断增长,隐隐可以与李显抗衡。而这,在原有的历史上,似乎并未发生,也不曾出现。
“若是如此,那的确很有可能。
不过,我以为太子在这个时候,更需要谨言慎行,且不可莽撞。皇太孙,你也要小心一点。眼见着太子就要成功,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危险,变数就越大。”
“嗯,我也这么认为。”
李重润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说着,他话锋突然又一转,“父亲昨晚还说了,等中秋赏月大会结束之后,要准备你与裹儿的婚事……嘿嘿,依我看,用不得多久,咱们就要成为一家人了。”
成婚?
杨守文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顿时一惊。
他正准备说话,却忽听得一连串的钟声,自翠云峰上传来。
李重润顿时来了精神,笑着站起身道:“青之,仪式结束了,裹儿要出来了,咱们去山下等候吧。”
杨守文点点头,随着李重润一起走出青牛观。
两人在翠云峰山脚下等候着,差不多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就见太微宫山门打开,一身布衣,未施粉黛的裹儿,在李仙蕙等人的陪伴之下,款款走出来。她出得山门,便四处张望。当看到杨守文的一刹那,她的目光立刻停下来,脸上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第七百五十二章
裹儿,好久不见!
杨守文站在李重润身后,朝裹儿颔首,却没有开口。
这种场合里,他不方便站出来说话,一切都应该是由李重润出面。
毕竟,李重润是太子李显的长子,是李裹儿的长兄。他带了太子内率府的兵马前来,其实也表明了太子李显的态度,想要趁此机会,来确立李重润未来地位。
所以,杨守文不准备站出来。
裹儿倒是想要跑过来,却被李仙蕙拦住。
“裹儿,大庭广众,切莫失态。”
裹儿虽千百个不愿意,可是见长兄走上前来,她还是强忍着心里的不快,迎了上去。
车马,早已备好。
李裹儿甚至未来得及与杨守文说话,便登上了车仗。
不过,她很开心,因为杨守文来接她了……这对于裹儿来说,已经非常的满足。
裹儿还俗,要先返回东宫。
李重润和杨守文说过,李显今天为了迎接裹儿,特意留在家中等待,并且安排了家宴。
杨守文当然理解李显的心思,于是跟着队伍,一路返回洛阳。
他没有主动去和李裹儿说话,而是透过车窗的缝隙,不时看到裹儿在车中向他凝视。
四目相交,杨守文都会还以微笑。
这也让裹儿心满意足,一路上都带着灿烂笑容。
杨守文把裹儿送到了东宫外,便告辞了……虽说他和裹儿的婚事已经确定,但毕竟没有成亲。李显在东宫摆设家宴,既然是家宴,那么杨守文参与就有些不太合适。所以,他虽然很想和裹儿说话,却还是按捺下来,目送车仗进入东宫。
待东宫大门闭拢,杨守文才率领缇骑前往上阳宫值守。
毕竟,上官婉儿已经和他说的清楚,要尽快掌控上阳宫,以保证上阳宫的安全。
从某种程度上,似乎也表明了,武则天可能觉察到了一些状况!
她所相信的人并不算太多,而杨守文父子,绝对在其中。所以,她才把飞龙兵,也就是如今的飞骑交给杨守文。这,也足以让杨守文,感受到了一丝丝的警惕。
武则天发现了什么?
竟然把一直隐藏起来的飞龙兵拿出来,加强上阳宫的守卫呢?
……
又是忙碌的一天。
天黑下来时,杨守文返回铜马陌。
昨日上官婉儿的突然到来,使得铜马陌总算是稳定下来。
在知道幼娘去了长安后,杨氏也不再慌乱。这几年,铜马陌杨府其实一直都在动荡。先是杨守文出家,后来是杨承烈前往西域,到如今女儿刚回来,就被委派了任务。
杨氏知道,幼娘不是普通人。
她无法了解太多内情,索性也就不再过问。
这一整天,杨氏就带着一月在家中玩耍,看到杨守文回来之后,便张罗着开饭。
只是,杨守文却没什么胃口。
晚饭匆匆吃罢,他就回到了八角楼内。
这些日子,吉达并不常在铜马陌。大部分时间,他都在陪伴米娜。因为米娜的压力很大,在经过了和太子李显的沟通之后,米娜最终决定,不会使用萨珊波斯帝国的名义立国,而是改用呼罗珊国的名字,与大周朝廷进行沟通和谈判。
当然,这种谈判,只是一个低层次的谈判,更不会通报鸿胪寺。
谈判双方,一边是米娜等人,一边则是代表太子的韦鐬。同时,太子府更派人前往庭州与杨承烈联络,一方面需要杨承烈呈报朝廷,另一方面也需要调查呼罗珊国的具体情况。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的谈判也会非常的艰苦。
米娜第一次面对如此事务,难免压力巨大。
一方面,漫长的谈判令她心力憔悴,另一方面,则是在感受了大周朝廷强大的国力之后,更急于取得成果。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折磨。
好在,杨守文拜托了李林甫帮忙。
虽说李林甫只是一个小吏,却毕竟出身宗室。
对于这种事情,他的眼界和能力,绝非等闲人可比。或许,他拿不出什么大主意,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却给予米娜一些指点,也足以加快这谈判的速度……
当然,他能帮忙,也是看在杨守文的面子上。
杨守文可以觉察的出来,李林甫是个极有野心的人!
不过,杨守文并不在意!
在后世,李林甫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而且毁大于誉。但不可否认,这绝对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物。天宝之后,盛唐依靠着李林甫持续了十数年的盛世。而李林甫一死,便发生了安史之乱。倒不是说,李林甫活着就能阻止安史之乱。
但如果他活着,至少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失。
更何况,李林甫而今方及冠,尚未成丁。张说据说即将执掌凤阁,而张九龄也在步入政坛。有这两人在,杨守文有的是时间,来调教李林甫。只可惜姚崇宋璟两个开元宰相对李旦忠心耿耿。据说,李显数次招揽,都被二人严词拒绝……
也许在他二人眼中,李旦才是真命天子吧!
对此,杨守文不予置评。
看了一会儿书,杨守文有些累了,便准备歇息。
可就在这时,八角楼的门却被人叩响。
这个时候,会是谁来找我?
杨氏已经带着一月休息,而在门口值守的獒犬,也没有任何的动静,想必不是陌生人。
杨守文疑惑的走到门开,把房门打开。
可未等他看清楚,一阵香风袭来,夹带着一丝丝酒气。一个娇柔的身体扑入了杨守文怀中。
“裹儿?”
杨守文看清楚了怀中的佳人,不禁一怔。
可未等他再开口,裹儿已伸出双手搂住了他的脖子,紧跟着献上了一个香吻……
其实,在去剑南道的路上,两人便有耳鬓厮磨。
拉拉小手,亲亲小嘴也很普通,不过两人始终恪守着礼数。
那丁香小舌进入了杨守文的口中,令杨守文血脉贲张。
“兕子哥哥,裹儿今晚不走了!”
虽已入秋,但天气仍旧炎热,两人的衣衫都很单薄。特别是杨守文已经准备睡了,所以只穿了一件半臂汗衫。温香软玉入怀,再加上裹儿那柔柔的声音在耳边回响。那场面,便是柳下惠重生,怕也难以把持住,更不要说两人早有感情。
不知道裹儿为何会这样,但一切都已经不重要。
杨守文也忍耐不住,一把将裹儿抱在了怀中,大踏步向八角楼上行去……
一边走,两人的衣衫一边脱落。
八角楼外,小铃铛咧嘴轻笑,上前把房门关好。
她便坐在门廊上,和匍匐在门廊上的四只獒犬相视,那张俏丽的小脸,更红扑扑的。
……
“裹儿,你今天这是怎么了?”
云雨方歇,裹儿好像一只小猫,蜷缩在杨守文怀中。
听到杨守文的询问,她犹豫一下,轻声道:“兕子哥哥,我与你说一件事……但是,你不能生气,也不能怪我,好吗?”
“什么事?”
裹儿似乎有些害怕,道:“其实,张九龄让幼娘随行,是因为我。”
“啊?”
裹儿当下,把之前的事情和杨守文说了一遍。
末了,她说道:“可我并未让张九龄把幼娘带去长安,只是想让他提醒你,向我父亲提亲。没想到,他领会错了,居然把幼娘带走。我听说,长安那边有些混乱,好像还死了人,非常危险。所以,我后来又找了神秀大师,请他帮忙。
兕子哥哥,你不会怪我吧。”
杨守文就觉得,张九龄当初要带上幼娘,有点古怪。
原来……
不过这好像也怪不得裹儿,一方面是张九龄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幼娘也是自告奋勇。
看着裹儿那楚楚可怜的小模样,杨守文又如何真的生气。
他话锋一转,轻声道:“裹儿,你今天……是怎么了?”
“我不想在家。”
“为何?”
“父亲和母亲争吵起来,确是心烦。
可他们的事情,我又不好开口。母亲虽说犯了错,却并非故意;父亲虽责罚母亲,也事出有因。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他们争执,也是第一次看父亲责骂母亲……兕子哥哥,自从我回来洛阳,就发现父亲变化很大,越发的冷酷了!”
杨守文,不知道该怎么说。
李显的变化,他当然可以感受得出来。
但是,这似乎又很正常……他身处这样的环境,怎可能没有改变?若还是似圣历二年,刚回到洛阳时那般唯唯诺诺,又怎可能稳固地位,与相王李旦分庭相抗?
李显,是个好人。
但是面对着九五之尊的皇位,他也会发生变化。
而且,在杨守文看来,李显对韦氏的责罚并无过错。他甚至觉得,如果李显能够保持对韦氏的这种管教,就不会再出现什么被韦氏毒杀的事情。当然,历史上李显到底是被谁杀死?没有人清楚!史书是由胜利者所书,而那时候的胜利者,是李旦。
想到这里,他不禁用了些力气,把裹儿搂抱的更紧。
而裹儿则蜷缩在他怀中,炸了眨眼,把粉靥贴在了杨守文的胸口。
“兕子哥哥,等一切都稳定下来,我们可不可以像之前那样,再出去游玩呢?”
“嗯?”
“到时候,带上幼娘,咱们离开洛阳,好不好?”
杨守文眼睛一眯,敏锐觉察到了裹儿这话里,似乎有别的内容。
“裹儿,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皇祖母已经决意改元,中秋赏月大会之后,她就准备还政,让我父亲登基……
母亲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在家宴过后,找父亲讨要官职安排族人。
想当初,父亲被贬庐陵,母亲族人的确是受了许多的苦。但说到底,便是母亲当初干预太多,令皇祖母最终发怒。现在,父亲才有了一些起色,母亲就又要……
我不知道她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可我觉得,她会给父亲带来灾祸。”
说到这里,裹儿抽泣起来。
“可不管父亲还是母亲,都很宠爱我。
我真害怕,有一天他们真的反目,我该如何自处呢?”
“兕子哥哥,要不我们去游玩吧……我记得你说过,这天下很大,咱们一起去看看?”
裹儿泪眼朦胧,看着杨守文。
杨守文则把她搂在了怀中,轻轻抚摸着那一头柔顺的秀发。
裹儿心里的苦,他当然清楚。
而且他还知道,如今的李显,并非那个历史上懦弱的李显。在稳固地位的过程中,李显已经展露出来,李氏血脉之中那特有的冷酷。而韦氏,却是一个野心勃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武则天一样的女人。那么他二人之间,必有矛盾。
李显,还会如历史上那样,对韦氏百依百顺吗?
说句实在话,杨守文心里也不是很清楚。
他没有见过韦氏,但是却听说过,韦氏对他并不是很满意。
想当初,在荥阳刺杀他和杨承烈的人,怕是和韦氏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在杨守文抵达洛阳之后,韦氏和他颇有一种王不见王的意思,从来都不会单独召见他。
这,可不是一个丈母娘对女婿的态度!
以韦氏这么大的野心,这么要强的性子,早晚会和李显冲突。
到那时候,让裹儿又该怎么办才好?
“兕子哥哥,怎么不说话?”
“好啊!”
杨守文笑道:“其实,我也不喜欢在洛阳……洛阳居大不易啊!
裹儿你想要离开,我就陪着你。嗯,咱们带着幼娘,浅黄擎苍,可以到处走,到处看。”
“你真愿意离开洛阳?”
杨守文闻听,笑了。
他轻轻掂了掂裹儿的鼻子,低声道:“其实我很清楚,我并非官场中人。
家中,有我父亲支撑,足以稳定局面。
相比之下,我一直觉得,我那兄弟其实比我更适合官场。我听说,他这几年在国子监颇有些得意,如今虽我父亲去了庭州,可依旧有人会时不时提及他的名字。
我,更喜欢陪着你,浪迹天涯的那种生活。”
裹儿听罢,笑得很快活。
她又在杨守文的怀中挤了挤,那胸前的丰腴,只让杨守文又是一阵血脉贲张。
他猛然翻身,把裹儿压在了身下,却引来了裹儿的一阵惊呼……
第七百五十三章
李裹儿没有再回去,留在了铜马陌。
两人虽有了夫妻之实,却又不敢明目张当的住在一起。
毕竟,李显是太子,天下人都在关注。李裹儿身为李显的女儿,也少不得会被关注。
于是,杨守文在第二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