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门下,有军卒向他行礼,明秀也只是颔首还礼。

走出城门,他翻身上马,又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街道,这才拨转马头,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忽听得城楼上有人高喊:“四郎,何以不告而别?”

明秀抬头看去,就见城头上,露出了杨守文的一张笑脸。

他朝着明秀招手,而后高声道:“四郎,此去海外,还请多保重,莫要忘了中原故人才是。”

而这时,从城门里走出一个人,正是苏摩儿。

他手捧着一个卷轴,快步走到了明秀身前,轻声道:“明君,这是阿郎昨夜为你作的一幅画,还请明君收好。”

明秀抬头看了城上杨守文一眼,而后接过了卷轴。

他打开来,只见那卷轴上,却画着一条柳枝。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城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卷轴上,除了那一条青色柳枝外,便是一首七绝诗。

题目是《东门柳·赠明四郎远游》。

远游?

明秀嘴角微微翘起,勾勒出一抹笑容。

他再次把头抬起,向杨守文看去,“青之,只一条柳枝,实在有些寂寥。

待我他日归来,定让这画卷色彩琳琅……好了,时辰不早,我该赶路了,你也珍重。”

说完,他收好了卷轴,在城下盘旋两圈后,催马扬鞭离去。

杨守文,则呆愣愣站在城头上,看着明秀的身影渐渐远去,在视野中越来越小……

眼睛,突然间有些湿润。

杨守文冲着明秀远去的方向高声喊道:“四郎,我就等你那琳琅画卷,早去早回。”

声音,在城门上空回荡。

大玉展翅苍穹,发出一声响亮的唳声,似乎是在位明秀送行……

第七百二十一章归途(一)

明秀离开了!

他在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是当他离开后,杨守文就觉得生活中似乎少了些什么。

一连两天,他都无精打采。

后来在诸欢的劝说下,杨守文带着杨茉莉和幼娘,以及冯绍安的两个女儿离开交趾,在县城周围游玩了两天,才算是让情绪渐渐稳定,又带着一群人返回了交趾。

而这个时候,桓彦范则在长阳关大败甘勇。

两万叛军,被桓彦范一举击溃,甘勇率领数百亲随向南逃遁。

“大猫,通知你父亲,罗伏州是甘氏的老巢,那里地势复杂,而且多为土著,必须要加以小心。

建议令尊,稳扎稳打,不要想着速战速决。

朝廷那边我会为他解释,让他不必心急。我希望此一战后,至少可以为岭南道换取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平静。”

在得知了桓彦范的进展之后,杨守文立刻找来了桓道臣,命他前去提醒。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安南土著冥顽不化,朝廷自平定岭南之后,却又屡屡发生叛乱。

仅过去六年中,加上这一次的叛乱,岭南就发生了三次叛乱。而其余小规模的叛乱,更多不胜数,令人烦不胜烦。杨守文知道,对付这些土著,一味的安抚怀柔还不够。软硬兼施,朝廷一直以来都是展现出了软的手段,却未展现硬的手段来。

甘氏造反,倒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杨守文的态度非常清楚,既然安抚不得,那索性就杀的他们害怕。

在这一点上,杨守文已经通知了王元珪和王君毚两人,并且上疏洛阳,解释了他的计划。

至于朝廷最后是什么态度?

杨守文并不在意。

先杀了再说,了不起他把那罪名背起来就是。

……

桓彦范攻破长阳关后,兵进爱州。

在得到了杨守文的提醒,他立刻下令,暂缓攻势。在爱州休整三日之后,桓彦范又以王君毚和王元珪两人兵分两路。王元珪率水军,在日南出海,沿海安线南下。

同时,王君毚则由陆路进发,兵发忠义。

桓彦范给二人的交代便是,稳扎稳打,每攻克一地,不必急于继续攻击,而是要肃清当地土著,稳定民心。

这样一来,速度会慢下来。

可一旦稳定,就如同杨守文所言,给岭南三十年的平静……

而杨守文,则留在交趾,继续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

虽然明秀走了,可是他身边还有桓道臣与诸欢以及孙处玄三人。事情琐碎而繁多,却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锤炼了杨守文治理地方的能力,让他感觉,进步不小。

“可惜,明氏已决定迁移勃泥。

若不然,我倒是想在这里建造一个港口,交给明家来经营。”

已经过了惊蛰,春雨绵绵。

这一日,杨守文带着诸欢等人离开交趾,巡视长州。

是安南都护府的长州,而不是苏州的长洲……这里地处红河口,是一个极佳的天然港湾。

杨守文在红河口登上一艘海鹘船,巡视涨海。

迎着海风,眺望浩瀚大海。

风浪有点急,以至于海船略显颠簸,不过杨守文的心情,却极为愉悦。

上辈子卧床一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可以乘船出海,可惜未能实现。没想到这一世,却实现了前世的愿望。杨守文突然张开了手臂,迎着风浪发出一声长啸。

倒是其他人,却脸色苍白。

那素来以见状而著称的杨茉莉,趴在船舷上呕吐不停。

诸欢两脚发软,根本不敢上前,倒是幼娘,虽然有些不太适应,却依旧站在杨守文的身边。

“兕子哥哥,既然觉得此地甚好,何不自己经营?”

“哪有那么容易,想要经营这样一个海港,可不是钱帛能够解决。需要疏通方方面面,绝非一人之力能够完成。”

“青之,你又何必担心这个?

你忘了,你在洛阳组建的青园吗?不说别的,那些个勋贵子弟,谁还能没有些手段。你真要想在这里建成港湾,不妨拉拢那些人过来。若真能见到利益,遇到事情,你都不用开口,那些人自会为你解决。而你,只需要把持这港湾即可,又有何难?”

青园!

我险些都忘记了那处所在。

想当初,杨守文找来一帮子驸马勋贵,只是想要让他们老实一些,为李显分忧。

未曾想到,这些家伙别的不行,吃喝玩乐却极为在行。

把个青园经营成了洛阳第一号的销金窟,更聚集了一大帮子纨绔子弟,成了气候。

杨守文当初只是提了一个建议,从未参与进去。

可是,那些个家伙,却一直把他算在里面。虽然他很少出面,可是在青园却名声响亮。

杨守文听了桓道臣的这番话后,顿时想起了那些人。

他想要在红河口兴建港口的冲动愈发强烈,只是……

“大猫,前几日,太子送来书信,问我安南都护的人选。

我上次曾让你打探过你父亲的口风,他对接掌安南都护府,可有兴趣?”

“我倒是提过此事,但他却有些犹豫。

这安南虽说是一方诸侯,天高皇帝远。可是,毕竟远离中枢,也让他颇有些纠结。”

杨守文道:“其实,我觉得,令尊实不宜留在中枢。”

“嗯?”

“他性子刚强,虽有能力,却不晓变通,很容易被人利用。

我记得,狄公曾与我说过一句话:身在庙堂之上,许多时候身不由己。所以,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变通之能。令尊若是回去洛阳,难免会受人掣肘。

他又是个强硬的性子,很容易得罪人……所以,我更希望他留在这里,把安南打造成为一片乐土。现在朝堂上的局势太乱,以令尊的性子,实在不宜这时候返回。”

“贪慕虚荣!”

桓道臣冷哼一声,却把杨守文这番话,记在了心里。

说实话,桓彦范的确是缺乏资历。

哪怕是算上这次战功,他回去之后,依然要被压制。

反倒是留在安南,可以让他施展拳脚。最重要的是,这安南刚经历了一场叛乱,需要有强硬之人坐镇。而庙堂中,许多人未必愿意来趟这浑水,桓彦范留下来,也就变得容易许多。

毕竟,朝廷的大敌不在南方,而是在北方和西面。

安南都护,绝对是位高权重。

但是在朝廷的眼中,地位远不如安西都护府那么重要……

桓彦范想了想,沉声道:“既然如此,我便再劝说他一遭。

只是他的脾气太倔,非我能够左右。若是青之你能亲自与他交谈,说不定效果更好。”

杨守文颇以为然。

他这次出巡,目的地便是九真,也就是爱州州府所在。

桓彦范如今就在爱州督战,所以杨守文的另一个目的,便是和桓彦范商议这件事。

桓彦范早已得知杨守文的行程,所以早早在日南港口等候。

杨守文下船后,与桓彦范在日南县衙里交谈了两个时辰,而后便决定改变行程,直接返回交趾。

桓彦范,同意了他的建议,决意留守安南。

……

而就在杨守文启程离开日南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

长安二年正月十六,上元节。

沙陀州的突厥人突然造反,杀死沙陀州都护府都护。

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得知消息,立刻出兵救援,在咸泉镇遭遇埋伏,全军覆没。

郭虔瓘,战死!

消息传到了洛阳,满朝哗然。

所有人,都义愤填膺,叫嚣着要出兵漠北。

武则天下旨凉州都督郭元振出兵庭州,平定叛乱。

同时,该派何人前往庭州接掌北庭都护,也成为许多人讨论的重点。

“老臣举荐一人,东都留守杨承烈,可为北庭都督。”

凤阁侍郎张柬之挺身而出,举荐一人。

只是这个人,却使得武则天颇感为难……北庭都护府,是拱卫安西,连通西域的重要所在。若是派杨承烈前往,的确可以让武则天放心。不说别的,杨承烈不会拉帮结派,绝对忠于武则天。而且他性子沉稳,又通晓胡人习性,的确非常合适。

可是,若杨承烈走了,谁来统领千骑?

武则天一时间陷入了纠结之中,拿不定主意。

回到上阳宫后,武则天便一个人在观风殿内,谁也不见。

她找来了上官婉儿,“若文宣前往北庭,朕倒可以放心。

可是,满朝文武之中,难道就没有第二个合适人选吗?文宣一走,谁来统帅千骑?”

上官婉儿同样不舍,因为北庭远在西域,杨承烈一去,想见他便越发困难。

而且,北庭多危险,上官婉儿同样不太放心。

不过在三思之后,上官婉儿还是开口道:“陛下,从目前而言,杨文宣的确最合适。

北庭乃安西重地,不可轻待。

杨文宣敢于用事,又有足够的能力……况且,他自回来以后,得陛下重用,从一介白身,至今日东都留守不过三载,说实话难以服众。北庭,是他获取功勋的重要之地。若杨文宣能够在北庭有所为,那么他日返回洛阳,谁又能够阻止陛下重用?”

武则天闻听,顿时醒悟过来。

没错,杨承烈这些年的升迁很快,但说实在的,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

如果再想升迁,会困难重重,阻力很大。可如果让他在北庭历练几年,谁又能阻止?

“至于千骑,臣妾倒是想推荐一人。”

“谁?”

“陛下以为,青之如何?”

武则天眼睛一亮,旋即露出了笑容。

杨家父子,她都很看重。或许一开始的时候,武则天对杨守文多少有些不太满意,而且还特别能惹祸。可是这两年下来,但凡安排给他的事情,他一定能够办得妥当。

不管是此前的西域之行,还是后来的剑南道平叛,以及现在的安南战事……

“况且,三年之期即将到老。

裹儿已十七了,难不成让她就这样耗着吗?

青之返回,他们的婚事也该着手操办。虽说裹儿舍了公主封号,但毕竟是皇家贵胄,若青之身份不够,如何相配呢?以前,青之统帅千骑,估计会有很多人反对。

可现在,青之先平剑南叛乱,又在岭南立下大功。

满朝文武中,谁能比他更有资格统帅千骑?谁又能站出来,阻止他统领千骑呢?

陛下莫忘了,青之可是武魁!”

武则天听罢,着实有些意动……

她沉吟良久,突然看着上官婉儿道:“婉儿,若是文宣离开,你舍得吗?”

上官婉儿的脸顿时通红,低下头,不知该如何回答。

武则天笑了,指了指上官婉儿道:“你的心意,朕很明白。

放心吧,朕这次会给你一个交代……立刻传朕旨意,招杨守文返回洛阳,不得耽搁。”

第七百二十二章归途(二)

三月,北方大地尚为暮春,而岭南却已热浪滚滚。

长安二年,交州的天气比往年要热很多,还未进入夏时,就已经热的让人很不适应。

岭南的炎热,和北方的炎热不太一样。

这个时节,雨水渐渐频繁,使得空气中总带着几分湿漉漉的味道。

坐在屋中,就好像是身处于桑拿房里,即便是一动不动,也会出一身的白毛汗。

杨守文干脆把外套脱下,只穿着一件半臂汗衫,半敞着怀,犹自是汗涔涔。

他一手拿着蒲扇,一边翻看公文。

叛军已经渐趋崩溃边缘,桓彦范稳扎稳打,不断压缩着叛军的生存空间。最初,还有不少本地的土著在暗地里帮衬。但随着桓彦范在二月末一次极为凶残的屠杀过后,土著们也就认清楚了局势,不敢再与叛军产生关联,甚至开始协助官军。

叛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便是在这交州,坐拥人和。他们大多和土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失去了土著的协助,便如同被束缚住了手脚。再次情况下,清明过后,桓彦范便加大了围剿的力度。同时,王元珪自近海登陆,一举攻克叛军老巢,把叛军压缩在了爱州境内。

甘勇身受重伤,已无力继续指挥。

如此一来,更使得叛军雪上加霜,变得四分五裂。

“桓公的策略极好!”

杨守文看完了公文之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

他对诸欢道:“如果这时候发起强攻,叛军说不定会狗急跳墙,重又团结起来,做亡命抵抗。虽说结果一样,但与我等而言,死伤太大,着实没有什么必要……桓公围而不攻,叛军又群龙无首。除非再出现一个甘猛,否则绝无可能来扭转局势。”

诸欢微微点头,却露出别样表情。

苏摩儿忍不住道:“诸先生,你莫非不同意阿郎的看法吗?”

杨守文而今身边有两个亲随,一个杨茉莉,一个苏摩儿。杨茉莉心思单纯,只要没人伤害杨守文,他基本上什么都不在乎,只要跟随在杨守文的左右便能满足。

可苏摩儿却希望能更进一步,得到杨守文的赏识。

他很清楚,以信任而言,他无法和杨茉莉相比,更不可能得到杨茉莉的那种重视。

所以,他希望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得到杨守文的赏识,比如,维护杨守文的威望。杨守文身边,明秀已经离开,便只剩下了孙处玄、桓道臣与诸欢三人。孙处玄踏实做事,桓道臣是官宦子弟,苏摩儿招惹不得,也不想去和这两人产生什么矛盾。

相比之下,诸欢就显得很弱势。

他是飞乌蛮人,为人不拘小节,有些肆意,更经常和杨守文发生争执。

这,也让苏摩儿非常不满……

杨守文抬手,打断了苏摩儿的话。

他轻轻摇着蒲扇,看着诸欢道:“老诸,有话直说,休得装神弄鬼。”

诸欢顿时笑了,看了苏摩儿一眼,而后道:“甘勇虽比不得甘猛,但是却在这种情况下,与我等周旋近三个月光景,也算有些本事。阿郎,我刚才就在想,如果我是甘勇,在而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会做怎样的打算?他虽无力指挥,却未必不去考虑退路。”

“嗯?”杨守文眸光一凝,也不由得颔首表示赞同,“那你认为,甘勇会怎么做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诸欢沉声道:“阿郎不可不提防,甘勇在而今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日后去图谋。”

杨守文沉吟不语,只端坐在榻椅上,露出沉思之态。

“磨勒!”

“在!”

“你立刻前往长州,拜访桓公。

就说,让他小心叛军诈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今已到了这一步,便斩草除根,不要留有后患。”

苏摩儿有些迷茫,但还是点头应下。

看他离去,杨守文这才起身对诸欢笑道:“老诸,你这么大年纪,却和个小孩子较劲什么?”

诸欢道:“阿郎,磨勒有野心。

你性子平和,对手下人也颇为放纵,本是好事。可若没个规矩,当那些野心再也无法压制住之后,便会产生许多麻烦。我不是说磨勒不好,只是想要他老实一些。”

杨守文听罢,眉头浅蹙。

诸欢所说,不是没有道理。

“阿郎,这次叛乱结束,怕就是你返回神都之时。

一旦回到神都,你势必会得到重用。那个时候,你便不再是而今的杨君,而是太子的心腹,陛下的近臣。或许算不得权势熏天,但也会有不小的权柄。加之你出身弘农杨氏,更文采飞扬,名动天下。一言一行,都将被人关注,所以更需小心。”

杨守文,沉默了!

良久,他轻声道:“老诸,这些日子,你怕是一直在找机会说这些话吧。”

诸欢微微一笑,也不回答。

杨守文则不再谈论这个话题,只朝着诸欢点点头,表示明白。

“我昨日约了府前街的戎娘子吃酒,便不陪阿郎了……嗯,若有事情,去戎娘子家中寻我便是。”

诸欢懒懒散散往外走,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杨守文看着他的背影,也忍不住笑着连连摇头……

诸欢如此,自有他的道理。虽然不太喜欢他这幅模样,可是杨守文却不想改变他。

他有他的计较,也就有他的道理。

所以,杨守文也就随他去,只要不惹麻烦就好。

……

夜里,一场雷雨倏忽而至。

到天亮时,雨势减弱,变成了靡靡细雨。

杨守文陪着幼娘说了会儿话,便返回书房中。这一场雨,倒是令天气变得凉爽不少。

只是,如此大雨,势必增加爱州战事的难度。

杨守文知道急不得,可是对于这场战事拖延至今,心里还是有些烦躁。

“大兄,外面有人找。”

幼娘很懂事,在杨守文做事的时候,从来不会打搅。

可是今天……

杨守文抬起头,疑惑看着幼娘道:“谁找我?”

幼娘却是一脸的凝重,全无半点平日里的笑容,轻声道:“是一个女冠,看上去很是柔弱,但我能感觉的出来,她很厉害……她口气很大,说要你前去见她……”

女冠?

杨守文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李裹儿。

要知道,他并不认识什么女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和道门中人很不和谐。他当初写了一部西游,随后又出家,拜在了神秀大师门下,算是佛门中人。除了李裹儿之外,他实在是想不起来,还认识什么道门中人……便是那洛阳的太微宫内,杨守文也很少和对方交道。

很厉害?女冠?

杨守文站起身,道:“我这就去看看。”

“大兄,我陪你去?”

杨守文想了想,点头道:“也好,你随我来吧。”

他带着幼娘,穿过长廊,来到县衙前庭。

前庭里,很是热闹。

交趾而今百废待兴,有忙不完的事情,以至于衙门里的公人都很忙碌,一个个脚步匆匆。

而在天井内,一个女冠负手而立。

她一身月白色的道袍,头戴高冠,尽显卓尔不群的风姿。

站在那里,仿佛鹤立鸡群,非常显目。杨守文看到对方,立刻便认出了她的身份。

明溪?

他连忙快走两步,到了对方面前,“明道长,别来无恙。”

杨守文的确是和道门没什么关系,可他却忘了,明氏可不仅仅是江左豪门,更是当年江左五大天师世家之一。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和道门的关系,却是非常紧密。

两年前,长洲寻宝,杨守文和明溪相识。

自那之后,两人再无任何联系。明秀偶尔会提及明溪,但大都是语焉不详。杨守文只知道,明溪在长洲寻宝之后,去了龙虎山修行,而后游历巴蜀,行踪飘忽……

此前,杨守文征伐僚子部时,明秀手里有一份岭南道山川地形图,据说出自明溪之手。但除此之外,杨守文再无半点明溪的消息……对了,倒是听说,她和张士龙有婚约,却不知道而今情况如何。

明溪依旧是一副淡漠表情,和杨守文颔首。

“有人要杀你!”

她随着杨守文来到后衙的书房中,才坐下,也不等杨守文说话,就开门见山说道。

“啊?”

杨守文听得一愣,疑惑看着明溪道:“谁要杀我?”

明溪则目光清冷,看着他,又看了看杨守文身边的幼娘。

“正一道,张士龙。”

这名字有点耳熟,杨守文旋即就想起来,正一道张士龙,不就是那个和明溪有婚约的人吗?

“我都不认识张士龙,他为何要杀我?”

“因为,有人想要你死。”

明溪的声音清冷至极,让杨守文感到很不舒服。

幼娘有些不高兴了,大声道:“谁要害我大兄,我绝不饶他。”

“你?”

明溪扫了幼娘一眼,旋即摇摇头道:“张士龙身手高绝,更精修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手段非常厉害,能在无声无息中,取人性命……你身手确是不错,但未曾修炼过精神秘术,很容易为他所乘。到时候,非但帮不得杨守文,反而会拖累他。”

幼娘大怒,起身便要争辩,却被杨守文拦下。

杨守文看着明溪,只见她目光清澈。

“明道长,你要如何?”

“我要你帮我杀了张士龙……我欠你一个人情,你可以随意提要求,我都不会拒绝。”

“杀张士龙?”

杨守文听得一愣,旋即笑道:“你刚才说了,张士龙精通精神秘术,我岂是对手?”

哪知道,明溪却正色道:“你可以的,我知道,你可以杀死张士龙。”

第七百二十三章归途(三)

杨守文眯起了眼睛,凝视明溪。

他心中有些困惑,明溪何以如此肯定,自己就能对抗张士龙呢?

按道理说,明溪和张士龙有婚约,又为什么要杀死张士龙?至于张士龙的身份?杨守文倒是不太在意。毕竟,此时的正一道还算不得强大,与后来屡屡参与到朝政之中的龙虎山天师道根本无法相比。而对于朝廷而言,孙恩之乱虽然已经过去数百年,可是其带来的危害,乃至于到了现在,仍为朝廷所忌惮,不敢对其放纵。

“张士龙,名叫张高,与相王府往来密切。

我之所以要你杀他,是因为正一道一直以来,都垂涎我明家秘术,而其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又恰恰可以克制我明家秘术,不得已我族中长老才定下了我二人婚约。

至于我为何知道你能杀死张士龙……”

明溪沉吟一下道:“金蟾引导术,原本是杜氏天师一支秘法。

杜子恭死后,杜氏渐趋没落,金蟾引导术渐渐失传,随后才有正一道在龙虎山崛起。

我不知道你祖父究竟是从何人手中学来的这门秘法,我也曾前往武当山寻访,但是却没有结果。金蟾引导术,是克制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的唯一秘术,我想当世之中,也唯有你一人精通,并且已达到了炼炁化神的境界,对付张士龙当不成问题。

我希望你帮我,杀死张士龙。

这对你而言是一件好事,对我同样也是一件好事……”

明溪没有隐瞒,而是直言不讳。

杨守文眸光凝重,沉吟不语。

明溪话语中透露出了许多消息,而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则是那句‘正一道和相王府往来甚密’。也就是说,张士龙要杀他,是奉了相王府的差遣。想到这里,杨守文不禁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相王李旦不甘失败,一直想要自并州重返中枢。

这一点,杨守文心里非常清楚。

试想,一个忍辱负重八载,不惜改变姓氏的人,又怎能容忍基业落入他人之手呢?

李旦的口碑不错,而且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

就底蕴而言,李显与之相差太多,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现如今,李旦被赶出了洛阳,虽未并州大都督,看似权柄甚大,可实际上,已经被武则天从中枢驱逐出去。

他不会甘心,他手下的那些人同样不会甘心。

伴随着李显的地位日益稳固,李旦的危机感就会越来越强烈。

他一定会有所行动……这早在杨守文意料之中。不过,杨守文却没有想到,李旦的目标竟然是他!还真是看得起我啊……杨守文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一抹苦笑。

“他何时动手,来交趾吗?”

明溪却摇摇头道:“张士龙性情孤傲,却非莽撞之人。

交趾而今在你掌控之中,他万万不可能在这里动手……所以,我猜他会在你归途之中动手脚。”

“归途?”

“我离开洛阳时,朝廷已任命令尊为北庭大都护之职。

据明琰分析,陛下很快会命你返回东都,很有可能会接掌千骑。估计,天使而今,已在途中。”

杨守文听到这个消息,又大吃一惊。

“我爹去庭州了?”

“正是。”

“那郭虔瓘……”

“郭虔瓘战死,庭州而今正处于混乱之中。

陛下之所以如此安排,怕也是不得已。毕竟,庭州连通昆陵古道,更是西面屏障,地位极其重要,非心腹之人不得出任。郭虔瓘战死太过突然,也使得陛下找不到其他的合适人选。”

看样子,明溪对朝堂中的事情很是清楚。

想想倒也不算奇怪,明家毕竟和武则天关系密切,哪怕他们要迁离海外,但是与朝堂上的联系,仍旧频繁。

老爹要去北庭?

这对于杨承烈而言,倒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好机会。

杨守文在北庭,此前也有一些根基,所以杨承烈过去之后,也不必担心孤家寡人。

只是自己要回去了……

杨守文沉吟半晌,而后看着明溪道:“张士龙,我可以帮你对付。

但是,我而今在这边有些计划,需要你明家出力帮忙。我准备在长州的红河口建造一个港口,就如同你们在泉州建造的港口一样,日后可以作为一处重要的出海基地。

同时,安南需要大量的移民,彻底稳定这边的局势。

可是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做到这些事情,我希望明家能够联合江左豪门,助我完成此事。我已向陛下奏疏,恳请桓彦范为安南大都护,他可以协助配合。”

“在此地建立出海口吗?”

明溪闻听,不禁蛾眉颦蹙,有些疑惑的看着杨守文。

她不明白杨守文为何想要在交趾建立出海口,也不明白他为何如此重视这偏荒之地,甚至想要移民。不过,这种事情对明家而言,倒也算不得困难。明家虽然决意迁移海外,但同样希望在华夏留下一些根基。泉州的林銮,便是其中的一个……若再增加一个,倒也未尝不可。至于集合江左豪门的力量……似乎也不算困难。

“此事,我会向族老禀报,但能否成功,我却不敢保证。

另外,我需要去勘查你说的红河口,如果真的合适,我想明家也不会介意出钱兴建。”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杨守文从明秀那里得知,明溪在明家的地位很不一般,甚至比明琰的地位还要高一些。

她肯帮忙,那就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