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崛起_庚新-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此,陛下很不高兴,认为狄公危言耸听。
但狄公却坚持己见,甚至追到了上阳宫,与陛下争论,以至于最后激怒了陛下……不过,陛下最终还是赞同了狄公的意见,让相王停止修建大佛的一切事宜。”
武则天要修造大佛?
杨守文也很难评断,这件事是对是错。
不过,他倒是不在意大佛是否修建,而是更关注于狄仁杰的情况。
“既然陛下赞同了狄公,那狄公又怎么说?”
“狄公……”高力士欲言又止,迟疑了片刻后,轻声道:“狄公的身子骨越来越差,和陛下发生了争执以后,便卧床不起。一直到奴婢离开洛阳时,也未听得好转。”
杨守文这心里,顿时一沉。
狄仁杰的身体不好,他当然知道。
事实上,早在万岁通天元年,孙万荣李尽忠起兵造反,狄仁杰平定叛乱,都督幽州之后,身子骨就一直不太好。甚至在圣历元年,默啜出兵河北道时,狄仁杰也是带兵出征。之后,狄仁杰的病情起起伏伏,身子骨明显是越来越差……
杨守文离开洛阳前,曾见过狄仁杰。
当时看狄仁杰的气色,就不是太好。
狄仁杰,可是如今朝堂上的定海神针。如果他真的出什么变故,绝对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有狄仁杰在,一些人就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付老爹。
可如果狄仁杰死了的话,朝堂上必然会出现动荡……
一想到这些,杨守文这心里就有些沉重。
他没有再去和高力士去交谈,只是策马缓缓而行,气氛也随之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高力士也没有再去打搅,而是跟随在杨守文身后。
一行人在黎明时分越过了巴什岭,穿行在大雪山中,朝着忽论城的方向行进……
洛阳,终究太远。
杨守文纵然是担心,也难有作为。
很快的,他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纠结于狄仁杰的身体状况。洛阳的条件不错,又有许多名医。相信武则天比他还要在意狄仁杰的健康,应该不会有事。
现在,杨守文应该尽快找到颜织,完成任务。
想清楚了之后,杨守文也就变得开朗不少,行进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七月初六,杨守文离开碎叶河谷近十天之后,一行人便进入天马都督府的治下。
第五百八十一章天马城
严格说起来,忽论城已非大唐疆土。
这里属于吐火罗的治下,主要人种也不再是杨守文所熟悉的黄种人,而是以印欧白种人为主。才入天马都督府,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异域风情,令人顿生莫名的恐惧。
碎叶河谷虽然有异域之风,但是受中土文化的影响颇深。
其城市的建筑格局,也是模仿长安城建造,乃至于语言,也是胡汉混杂,没有太多的交流障碍。
可是这忽论城……
提起忽论城,就必须要说一说吐火罗。
在后世,吐火罗的起源一直都存有争议,也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官方定义。
根据杨守文的了解,这吐火罗最早,指的是定居在塔里木盆地的游牧民族。后来由于大月氏西迁,西域三十六国的不断融合,于是又加入了龟兹人,焉耆人,以及车师人和楼兰人……诸多种族和部落在接连不断的融合之中,演变成为现在吐火罗人。
而在吐火罗,官方语言是吐火罗语。
虽然昭武九姓和大唐帝国联系颇深,可是华夏语在这里,并不是一种流行的语种。
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与华夏语有很大的区别。
这里的人种,多深目碧眼,白肤金发……以至于当杨守文一行人来到忽论城的时候,感觉就好像到了国外。那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许多。
“丑奴,会说吐火罗语吗?”
在忽论城外,杨守文忍不住询问封常清。
此次奉旨前来西域,杨守文专门学习了突厥语。
可是他没有想到,会如此的周折,居然跑来了忽论城,一个语言相对比较陌生的地方。
封常清脸微微发红,轻轻摇头,一副羞愧之色。
“师父,我不会说。”
他为不能给杨守文帮助而感到羞愧,内心里甚至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吐火罗语。
“不会说就算了!”
杨守文搔搔头,并没有想去责怪封常清。
他回头朝高力士看了一眼,而后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走吧,咱们先进城再说。”
……
吐火罗人这个叫法,最早来源于古希腊人。
当时的希腊人,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人种统称做吐火罗,其原因就是在突厥语之中,吐火罗人所说的语言twgry,翻译过来就是吐火罗。最初,吐火罗的生活习惯偏近于月氏人,但由于从公元三世纪以来,吐火罗又被波斯人统治,于是在风俗中又增加了许多波斯人特有的风俗,并且逐渐演变,最终形成独特的文化。
忽论城整体而言,更像是一座西方的城市。
一座高大宏伟的古堡建造在山顶,可以俯瞰整座城市。
古堡,也就是天马都督府所在,是忽论城的核心,以天马而命名,又叫天马城堡。
而忽论城,则是以城堡所在的位置为中心,向外扩展出来的城镇。
这里的城墙不是很高,大约只有三米左右。而城市的设计和规划也显得杂乱无章,看上去毫无规律可言。城市里,有佛寺,也有真主寺院。没办法,伴随着大寔人的崛起,波斯帝国的覆灭,真主教的教义向东流传,已在吐火罗形成规模。
杨守文发现,整个城市的寺院,佛寺大约占居四成,真主寺占居约三成,其余的还有各种奇怪的寺庙,供奉着不同的神灵。其中,甚至还有基督教的教堂。
这是一个信仰驳杂的城市!
“大家要小心一点,要入乡随俗,尽量避免和他们在习俗上发生冲突。”
杨守文很清楚,宗教信仰所产生的蛊惑力。
一些宗教,总是带着非常激进的思想,一旦碰触他们的底线,很可能会产生矛盾。
这里不是大唐,而大唐在这里的影响力,也远不如碎叶河谷那么巨大。
他们身在异乡,一举一动都要小心,更不要说,杨守文的身上还背负着找人的使命。
在入城的时候,杨守文等人受到了盘查。
好在,这个时期佛教在吐火罗如日中天,正处于兴盛的状态。这一点,从忽论城的佛寺数量和规模就能看出端倪。僧人在这里的地位,较之普通人也高出不少。
再加上大唐帝国国力强盛,忽论城的守卫虽盘查一番,却没有刁难。
同时,杨守文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这忽论城虽然是以吐火罗语为官方语言,可随着突厥西迁,吐火罗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突厥化,在语言方面,突厥语也颇为流行,不少人能够说一口流利的突厥话。
“长老入城后,最好是先找佛寺挂单,同时尽量不要在西北面活动。”
“为什么?”
“那边,是真主教徒聚居之所。”
真主教的排他性,远比其他宗教更加激烈。
虽然他们的人数以及寺庙规模比不得佛教,但却是忽论城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宗教。原因无他,真主教的某些教义相对激烈和偏执,很容易产生冲突。这忽论城的守卫,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似乎对佛教的印象不错,所以特意提醒了杨守文。
杨守文合十道谢,便带着高力士三人,牵着马匹和骆驼,走进忽论城中。
“师父,我们现在做什么?”
封常清牵着杨守文的手,轻声问道。
他虽然生在西域,可说实话,离家这么远还是第一次。这忽论城在他看来,与那异国他乡并无区别。
到底是年纪小,心中不免生出畏惧。
杨守文抬起头看了看天色,已经过了酉时。
他想了想,轻声道:“咱们先找落脚之地,今天已经来不及了,早早休息,明日再与你师叔汇合。”
“嗯!”
天晓得忽论城治安如何。
不过根据那守卫的介绍,杨守文觉得,这座城市的治安情况好不到哪里去。这天眼见着就要黑了,先找地方落脚再说吧。想到这里,杨守文一行人便按照守卫所说的方向走去,很快找到了一座看上去规模不是很大,更像是家庙的寺院。
寺院里,只有三个僧人。
住持法师是个年过七旬的天竺人,能说一口流利的吐火罗语,却不通汉语。好在,这寺中还有一个青年,倒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不过看他的外貌,却不似汉人。
“小僧名叫波塞黎,是波斯人。
小时候曾随父亲去过长安,对大唐仰慕不已。后来回到天马,便出家为僧了……
小僧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可以重返长安,能在长安的寺庙中修行。”
这波塞黎一口汉语说的很溜,只是腔调却有些怪异,给人一种违和的感觉。
天马城,就是忽论城。
在吐火罗人的口中,忽论就是天马的意思,杨守文也是第一次听说。
嗯,感觉这‘天马城’的叫法,倒是比忽论城舒服一些。
波塞黎验了杨守文的度牒,确认了四人的身份之后,便与那住持法师说明。住持法师倒也没有拒绝,允许杨守文等人在寺庙里居住,而后便返回禅房继续参禅去了。
“长老,有件事想要请教。”
“长老称呼不敢当,法师还是唤我法号吧。”
“波塞黎长老,请问这天马城的天马大街在哪里?”
“天马大街?
很好找……出门往右拐,过三个借口向左拐,差不多一千四百步,就是天马大街。
法师,要找人吗?”
“哦,倒也不是,只是听人说,天马大街颇为繁华热闹,故而想要去看一看。”
“这个容易,明日一早我们要去天马大街化缘,法师和随我们一同前去。”
天马城的佛寺,保持着一些天竺佛教的习俗。
他们不事生产,靠信徒的供奉和化缘为生,每日会在一早去城中化缘,而后返回佛寺修行。按照他们的习惯,一天只有一顿饭,以小麦饭混杂果汁为主,生活也颇为清苦。
这一点,从他们简陋的禅房便可以看出端倪。
杨守文对这种苦修的僧人,颇为敬佩。
他当下就答应了波塞黎的邀请,同时也是想趁此机会,对天马城做一个了解……
“敝寺简陋,还请法师不要见怪。”
波塞黎把他们领到了禅房,笑着说道。
“出家人四海为家,能够有饭食裹腹,有片瓦遮挡风雨便足矣,何来简陋之说。”
杨守文忙合十道谢,示意高力士三人进去收拾。
他和波塞黎站在禅房外,此时天已昏暗,前方的禅房里,也点燃了油灯。
两人交谈片刻,波塞黎借口要回去诵经,向杨守文告辞。待他离开之后,高力士便走过来,轻声问道:“师父,咱们接下来,做什么呢?”
为了掩饰身份,高力士也改称杨守文为师父。
杨守文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大家今晚好好休息,明日一早,咱们跟着他们去化缘,看看环境再做决断。而且,四郎已经抵达天马城,目前不知道身在何处。
一切等与四郎汇合后再说吧!”
“是。”
高力士闻听,躬身退下。
而杨守文则站在禅房外的庭院中,看着夜空中那一轮皎洁明月,心中暗自祈祷:但愿得,一切可以顺顺利利……
……
圣历三年七月,安西副都护田扬名在于田逼退器弩悉弄之后,挥兵西进,与封思业联手夹击薄露。
此时的薄露,面对唐军的夹击,已呈现出疲态。
不过,依靠着葛逻岭复杂的地形,以及五弩失毕中暗中的支持,他仍旧勉力和唐军周旋在一处。
七月初六,就在薄露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吐蕃再次兴兵出击。
器弩悉弄麾下大将麴莽布支统精兵三万自沙州出,奇袭瓜州。
驻守瓜州的玉门军措手不及,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匆忙应战,被麴莽布支一举击溃。
这也怪不得玉门军轻敌,器弩悉弄退兵才不久,谁又会想到他们竟然卷土重来?沙州兵马,被田扬名带走,以至于兵力空虚。吐蕃大军在沙州可谓是长驱直入,几乎没有任何的阻碍。等到玉门军察觉时,麴莽布支的兵马已经兵临城下。
一时间,陇右烽烟再起。
与此同时,突厥可汗默啜再次兴兵,命火拔颉利发绕过朔方,西击葛逻禄部落。
葛逻禄部落见势不妙,急忙派人向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求援。
郭虔瓘倒是很爽快,立刻调集兵马前去支援。
谁料想,未等唐军援兵抵达葛逻禄,火拔颉利发却突然分兵,命麾下大将石蛾失毕在狼山牵制住唐军兵马,他却率领主力转而南下,突袭陇右道,令唐军阵脚大乱……
短短数日光景,原本是风平浪静的河西走廊,突然间变得烽烟四起,令时局骤变。
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日
陇右风云变幻,天马城却依旧风平浪静。
无波无浪渡过在天马城的第一个晚上,当朝阳即将升起的时候,杨守文踏踩着黎明的晨曦,带着高力士等人,虽波塞黎一起步出寺院,朝天马城的坊市走去。
朝阳初升,照耀安西大地。
一行人沿着街边徒步而行,就见不少人家已经起床,并且开始了劳作。
杨守文跟在波塞黎等人身后,沿街化缘。
他发现,不少人家门前会支起一张桌子,并且在桌子上摆放着一个饭盆,里面盛满了小麦饭。当他们路过的时候,会有人从屋中走出,一边念佛,一边把一勺小麦饭放进他们手中的钵盂之中。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好像已习以为常。
施舍的人什么都不说,而僧人则口诵佛经,目不斜视。
这种风俗,杨守文在洛阳没有见过,甚至在碎叶城的时候,也很少见到如此景象。
心中疑惑,却不好询问。
他只能跟在后面,一路走下去。
当太阳完全升起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条宽敞的大街上。
这条街,长约有八百米左右,尽头处有一座八角形状的亭子,显得格外醒目。
“法师,我们歇一歇吧。”
波塞黎额头见汗,而那位天竺住持,则已经是汗湿衣襟。
年纪毕竟大了,体力也远远比不得杨守文这些年轻人。虽说已经到了七月,可是这天马城的日头,却依旧毒辣。才不过清晨,气温已经攀升起来,酷热难耐。
老和尚在路边盘膝而坐,波塞黎则坐在了杨守文的身边。
他用宽大的袍袖,遮盖着手中的钵盂,以免里面的饭食脏了。
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功课。不仅是他们,整个天马城的僧人,有九成都是如此。每天的化缘,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修行;而那些施舍小麦饭的普通人家,也会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获得佛祖的保佑……
“刚才咱们路过街口的时候,我看到地上有血迹?”
杨守文倒是不觉得辛苦,气定神闲问道。
“那边,是基督信徒的聚居地。
这两年,基督徒和真主信徒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有时候还会发生大规模的械斗。昨天晚上,真主教信徒袭击了基督教信徒,两边打得很厉害,死了不少人。”
波塞黎显得很平静,丝毫没有流露出惊讶之色。
“官府不管吗?”
“官府?”
波塞黎看了杨守文一眼,突然压低声音道:“便是那位天马都督,也是真主信徒。”
杨守文,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基督教和真主教之间的矛盾,他并不清楚,而且也没有兴趣知道。
他目光穿越天马大街,半晌后突然道:“波塞黎长老,贫僧路过碎叶城的时候,曾听人说,天马城最好的丝行叫什么天马丝行,你可听说过吗?”
杨守文一副随意的表情,哪知道波塞黎听罢,却脸色大变。
目光中,突然间多了一丝警惕之色,他看着杨守文,半晌后问道:“法师要找这天马丝行?”
“贫僧找它作甚,只是随口问一句而已。”
波塞黎的神色中,明显多了一些疏远之意。
他犹豫良久,压低声音道:“法师若不找天马丝行,那就最好不要在人前提起。”
“啊?”
杨守文闻听,心里咯噔一下。
事情,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
不过看到波塞黎眼中的提防之色,杨守文也就没有再继续询问下去。
很明显,如果再追问下去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弄不好还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可即便如此,波塞黎还是流露出了疏远之意。
他起身坐在了天竺老僧的身边,并且低声和老和尚交谈。
杨守文做出浑若无事的模样,却依稀能够觉察到,那老和尚的目光在他身上一扫而过。
有麻烦了!
杨守文不禁在心里暗自咒骂起来。
吉达这封信莫非是沾了诅咒?先是送信的人被杀,随后吉达遭遇袭击,现在更让他受到了怀疑。
可是,他至今仍不清楚,这封信里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该怎么办?
杨守文的脑筋飞速转动,思索着对策。
当务之急,他是要找到颜织。可天马城数万人口,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人,并非一件易事。原本,以为那天马丝行会是一条线索,可现在看来,这里面似乎另有别情。也不知道那天马丝行到底是什么来头,真的和颜织有关系吗?
杨守文一时间,竟开始怀疑他之前所作出的判断。
“师父,可要……”
高力士凑上前,在杨守文耳边低语。
杨守文和波塞黎刚才的对话,他也听进了耳中,对波塞黎的变化,也感受真切。
一只手,按在了高力士的手上。
杨守文轻轻拍了高力士两下,那意思是说:稍安勿躁!
“法师,咱们回去吧。”
这时候,那天竺老僧站起身来。
波塞黎也朝杨守文招呼了一声,搀扶着老僧起身。
杨守文笑着点点头,也跟着站起身来。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按耐住内心中的慌张,神色如常的跟在波塞黎身后,沿着大街的街边行走。
不过这一次,他们没有再去化缘。
“法师,小僧听说,在东土大唐有一种佛像,价值九斤九两九钱金?”
波塞黎在前方行走,但是距离杨守文却不远。
他放佛是在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在询问杨守文,声音不大,仅止于他二人能够听闻。
波塞黎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令杨守文激灵灵一个寒蝉。
九斤九两九钱金?
他抬起头,朝波塞黎的背影看了一眼。
可是,波塞黎却没有回头,仍保持着一副虔诚之色在前面领路。
“波塞黎长老说的,可是那卢舍那金身佛像吗?”
波塞黎轻声道:“金身需金真金,那一定就是了。”
说着话,他撇了杨守文一眼,脚下突然加快速度,走到了那天竺老僧身旁,伸手将他搀扶。
天竺老僧?
杨守文的眸光不由得一凝,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老僧却没有回头,但是杨守文却从他行走的姿势看出,他的身体朝波塞黎倾斜了一些。
靠,吓死我了!
杨守文咽了口唾沫,总算是松了口气。
那九斤九两九钱金是一句暗语,杨守文可没有想到,这寺院里竟然还有小鸾台密探。
一行人回到了寺院,已经将近正午。
老僧领着众人来到佛堂中坐下,波塞黎取来了新鲜的葡萄,分给了众人。
杨守文接过葡萄,感觉有些奇怪。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见另一个僧人端着一个汤盆,里面盛满了菜汤。天竺老僧把钵盂放在身前,舀了一勺菜汤淋在了钵盂里的小麦饭上,然后捻起葡萄,挤出葡萄的汁液,滴入钵盂中。把这一切做完后,老僧抬头,朝杨守文笑了一笑。
这也是从昨天他们住进寺院后,老僧第一次露出别样的表情。
杨守文连忙还以笑容,学着那老僧的动作,把菜汤浇在小麦饭上,而后又滴入葡萄汁。
“法师可以试试,这是天竺特有的修行斋饭。”
老僧对波塞黎说了几句,波塞黎便翻译道。
这时候,杨守文已经懵了!
他不明白这老和尚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只能学着老和尚那样,用手在钵盂里把小麦饭合着菜汤与葡萄汁捏成了饭团的样子,而后放进口中慢慢咀嚼。
老僧,吃的很悠闲,不时好朝着杨守文发出笑声,眼睛更眯成了缝。
可杨守文却不知所措,那饭团入口,他甚至品不出任何滋味,心中的疑惑更深……
第五百八十三章明崇俨的故人
饭后,波塞黎和另一个僧人退出了佛堂。
而杨守文这边,高力士则带着封常清和杨存忠离开,佛堂里只剩下了杨守文和天竺老僧两人。
“法师不必担心言语不通,贫僧也能说得中土唐音。”
就在杨守文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的时候,老僧却突然说道。
他一口官话,虽然吐字发音都不是很标准,但足以清楚的表达出他的意思。
“贫僧尸密罗多,早年间曾在白马寺出家修行,后来到天马城,一晃已有二十二载。
二十二年前,老衲受人所托,离开洛阳。
当时那人对老衲说:他日若有人奉上九斤九两九钱金的卢舍那金身,便是老衲解脱之日。老衲在这天马,足足等待了二十二年,终于等到了中土来人……法师,敢问那明崇俨明施主可还安好?他为何不来,却让你小小年纪来到这混乱之地?”
也许是太久不说的缘故,尸密罗多一开始有些结巴。
不过渐渐的,尸密罗多就变得流利起来,说话的条理也变得越来越清楚。
明崇俨?
杨守文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愣住了!
这九斤九两九钱金,铸就卢舍那金身的暗语,是上官婉儿告诉他的。据上官婉儿说,这是小鸾台顶级密探之间的接头暗号,知道这暗号的人,数量并不太多。
怎么……变成了明崇俨的交代?
杨守文心里,突然生出一种猜测:莫非,这小鸾台并非武则天创立,而是出自明崇俨之手?
“明师,已仙去二十一载。”
身在天马,断去了和洛阳的联系,尸密罗多显然并不清楚明崇俨已经死去的消息。
所以,当杨守文说明崇俨已死之后,尸密罗多明显愣了一下。
但他却没有流露出震惊的表情,而是叹了口气,轻声说道:“老衲当初就与他说过,他将有血光之灾。没想到……这都是命,只怪他一方外人,却非要掺和那红尘中事。
有此下场,倒也不足为奇。
不过,既然你不是明施主差遣,来这天马城又有何贵干呢?”
“我,来找人。”
“找人?”
尸密罗多似乎没了兴趣,又恢复到那老态龙钟的模样,眼皮子一耷拉,很随意问道:“找谁?”
杨守文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看着尸密罗多。
“法师,明师是我师祖。”
“那又如何?”
“敢问明师与法师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尸密罗多抬起头,看了杨守文一眼,犹豫了一下之后,沉声道:“其实,也没什么关系。当年老衲东渡大唐,在白马寺落脚。东土大唐,佛道兴盛。老衲当时满怀憧憬,想要在大唐扬名立万。没想到,没等老衲开坛讲佛,就遇到了明施主。
那明施主舌灿莲花,老衲与他斗法三日,最终落败。
此后,明施主就让老衲来到天马,并且给老衲足够的金钱,在此建了这座寺庙……他让老衲在此参佛,不问世事。其实,一直到现在,老衲也不知他的用意。”
脑海中,蓦地跳出两个字来:死间!
莫非这尸密罗多是明崇俨安排在安西的死间吗?
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消息,让我方间谍知道,而后传给敌方。敌方上当之后,往往会将其处死。
不过,还有一种死间,终其一生可能都不会发生作用。
他们藏身在敌人中间,甚至会为敌人做事,甚至连己方也无太多人知晓他们的存在。他们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敌人之中。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暴露。
而暴露的结果……
想到这里,杨守文看尸密罗多的目光,变得有些古怪了。
“明师已经仙去,法师与他的约定,也不复存在。
只要法师愿意,可以随时离开这里,做想做的事情……不过,在法师离开之前,还请法师能够为我解惑。日间,我提到了天马丝行,为何波塞黎长老脸色大变?”
“约定?”
尸密罗多先是精神一振,旋即笑着摇了摇头。
“没什么约定,就算是真有,老衲也记不得了。
这些年来,在这天马城也习惯了。老衲每日与佛法相伴,也没有了当年的欲望。
至于天马丝行,你找天马丝行作甚?”
“我有一封书信,受人所托,要送给一个叫做骨列干苏巴什的人。”
“死了!”
“啊?”
杨守文话未说完,就听尸密罗多开口说道。
他愣了一下,刚要再询问,尸密罗多已抢先开口道:“去年十月,天马丝行因勾结大寔人,被天马都督府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从疏勒过来的兵马,把丝行团团围住。骨列干苏巴什试图突围,结果被官军所杀,尸体暴晒于城外三个月,年初才被收敛。丝行自骨列干苏巴什一下,共一百五十余人无一幸免,全都死了。”
尸密罗多的回答,让杨守文吃了一惊。
骨列干死了?
天马丝行已经没了?
这个答案,绝对是出乎杨守文的意料之外。
他怎么也想不到,此前被他视为寻找颜织最为重要的线索,天马丝行已经没了……
“是官府所为?”
“据说是安西都护府下的命令,但具体情况,老衲就不清楚了。”
尸密罗多似乎提起了一点精神,开始滔滔不绝说道:“不过,老衲倒是觉得奇怪,天马丝行在天马城也有二三十年了,老衲来天马城的时候,天马丝行就已经有了。
上一任的掌柜骨列干失毕,是个康国人,为人和善,也很会赚钱。
后来失毕死了,他的儿子接手了天马丝行。也就是七八年的光景,把丝行的规模扩大了数倍,也是个精明的人。说他别的,老衲倒是相信,可说他勾结大寔人,老衲就有点不太理解了。天马丝行走的是吐蕃商路,怎么会和大寔人有关?”
听着尸密罗多的讲述,杨守文也不禁蹙起了眉头。
他现在想不明白明崇俨让尸密罗多来天马城的用意,但感觉着,明崇俨必有谋划。
可能那层次太高,所以杨守文理解不了。
但有一件事,他可以肯定,小鸾台和明崇俨,绝对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
“总之,官府处理天马丝行的方式很奇怪,而且当时骨列干苏巴什的反应,也不太正常。按道理说,他大可以向官府投降,可是却拼死突围,岂不是坐实了罪名?”
“突围,不正常吗?估计他知道自己投降,也是死路一条。”
“天马城八百勇壮,再加上两百疏勒官兵,一千人啊!”尸密罗多听了杨守文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骨列干苏巴什是个精明的人,投降了还有一线生机,突围……必死无疑。老衲是看着他把天马丝行壮大,他的胆子不大,竟然想要突围?”
杨守文闻听,也沉默了。
尸密罗多这么一说,那骨列干的确是有些奇怪。
“天马丝行关闭之后,官军还封锁了天马城,也不知道在找什么,还抓了不少人。”
“抓人?”
“是啊,到现在,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