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谓意外之喜。但聪慧如她,自然很快就弄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想到以后,她又不禁有些发愁。只是初到此地,连个诉说心事的人都没有,好在甄宓性格颇为要强,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意志消沉。
  她虽然名分未定,却被蔡姝视为姐妹,因怕甄宓无所事事而起思乡之情,便请她代为照顾小叶子。而小叶子很快就依恋起甄宓来,说话也日渐多了,渐渐有了几分孩子应有的天真稚气。
  有时甄宓无意撞见刘琮与蔡姝执手漫步,神态亲昵,心中便有些疑惑,为何他对主母如此深情,还要派人迎娶自己?如果说他贪恋美色,可是有时候看到他望向自己的目光,却并不……想到此处,甄宓玉面绯红,却又百思不得其解。
  此次与刘虎一同护送甄宓前来的除了袁绍派出的田校尉等人,还有自小沛而来的孙乾。
  孙乾年约四十许,自当初陶谦病逝,刘备领徐州牧之后,他便作为从事追随刘备,经常为刘备出使各处。这一次,更是带足了刘备的诚意,来到荆州。 
  对此,孙乾的回答很直接,他代表主公刘备向刘琮谦辞谢罪,但又只字不提刘琮说过的那些坏话。然后又称赞起刘琮的赫赫武功,说了一大堆仰慕的话。至于具体有什么目的,无非是希望刘琮看在同为汉室宗亲的面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贼。
  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枭雄本色。刘琮自问异地相处,自己恐怕还真的拉不下脸,向一个总是诋毁自己的后生晚辈如此示好。当然刘备的企图也很明显,那就是把自己乃至荆州,都绑在他的战车上,至于驶往何处,恐怕只有刘备心里自己最清楚了。
  既然刘备能做到这个地步,刘琮也无法再伸手打脸了,同时他也在反思,为何不能利用刘备对付曹操,而使得自己能够专心对付孙策呢?只因自己来自后世的固有观念太深,对于刘备深为忌惮,就将这样潜在的盟友推开,似乎不太理智。
  其实说到底,无非是相互利用罢了。刘琮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对于孙乾的态度便更加热情,不但为其引荐了蒯良、蒯越等人,还特意在公开场合赞扬了一番刘备,使得孙乾大为高兴,暗自揣摩这次出使可以不辱使命了。
  对于刘琮的变化,深谙借势而为的刘表如何能看不出他的用意?只是这样也颇符合他的心意,自然不会再去敲打刘琮了。
  至于具体到如何援助刘备的问题,刘琮也表现的颇为大度,不但让刘虎领了三千长矛兵去徐州助战,更随之运送了一大批粮食军资,把孙乾感动的无以复加。
  旁的不说,这批粮食可谓解决了大问题,兵无粮不聚,刘备又是个仁厚爱民的主公,从不劫掠百姓,士卒经常饿着肚子,即便有心杀敌,也往往无力举刀啊。
  “都督高义,果然令人高山仰止。”孙乾的誉美之词张口就来,神态还很是恳切。刘琮笑着谦辞几句,心说既然要让马儿跑的快,这草是断然不能省的……

  ☆、第二十五章 谁遣双璧奉君前

  最近这些日子,刘琮的心情可谓复杂至极。这其中,既有将为人父的忐忑和憧憬,也有因甄宓的到来而不可避免的遐思,当然更多的,是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近期将要解决的几件大事的思考,这其中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孙策对于荆州的威胁以及逐步进行的应对。
  孙乾此行还带来了一个消息,虽然刘琮已经通过特卫营的暗线获知,但襄阳城内还有很多人,是通过孙乾才知道,僭号天子的袁术袁公路,已经在上月中旬呕血而亡。初平三年,袁术曾派遣孙坚进攻襄阳,孙坚战死,使得孙家与荆州结下世仇,加之袁术自立为帝、骄奢淫逸口碑很差,所以袁术败亡,荆州吏民无不拍手称快。
  与这个消息相比,刘琮更关心的是刘备与吕布在徐州的现状。
  说起来,这次是吕布、刘备两位难兄难弟第三次化干戈为玉帛,联合起来互相依存。最初吕布逃奔刘备,后趁刘备与袁术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雀占鸠巢,夺了徐州,刘备忍辱负重选择了投降。后来袁术派兵征讨刘备,还是吕布玩了一手“辕门射戟”,救刘备于危难之中。再后来刘备又被吕布打的丢城失地,弃军而走,投奔了曹操……
  也不知这两位啥时候再度翻脸?刘琮不无恶意的揣测着。
  现在徐、扬两州的局势,颇为微妙。刘备自占据小沛、彭城之后,有不少曾经依附曹操的宗帅叛曹降刘,加上俘虏自滕县、任城等地的曹军,刘备如今坐拥徐州大半郡县,麾下已有两万余人马。而吕布则在占领彭城之后听从陈宫的建议,将彭城让给了刘备,自己继续带兵南下,夺取了淮安、下蔡等地,兵锋直抵寿春。
  从地图上来看,刘备顶在了与曹操抗击的第一线,吕布则在其后方,两军北接袁绍之子袁谭占据的青州、东临东海、南控淮南,地形不可谓不重要。
  这次派遣刘虎领三千长矛兵去助刘备,是经过刘表同意的。如果按照刘表的想法,本要出动五千余人,但在刘琮的劝说下,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现在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江东小霸王孙策。
  按照刘琮的计划,是让张绣和赵云率领部众镇守南阳,魏延、黄忠率部往夏口,自己与贾诩等人在八月中旬去夏口与诸将会合。就目前收到的密报来看,孙策仍在集结重兵,积极准备进攻。
  利用这短暂的准备期,刘琮必须将荆州内部的事务先处理好,虽然有越权之嫌,但这种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
  首先是彻查别驾刘先等人谋反事,这件事刘琮虽然几乎可以断定,是出自郭嘉之计,但是为了稳定人心,同时还刘先等人清白,就必须拿出证据,将实情公之于众。否则很容易伤及刘先等人的忠诚之心。虽然历史上刘先也曾劝说过刘表归附曹操,但现在不同,他们这些在荆州很有声望的人才,还没有表现出对曹操的归附之心。
  这件事的结果,让许多之前对刘琮隐隐有些不满的荆州官员,多少改变了一些看法。之前荆州官场上有一部分人觉得刘琮太好大喜功,穷兵赎武,飞扬跋扈,现在看来,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对于这些人,刘琮并不怎么担心,他担心的是荆州后继乏力,不能为自己的霸业提供更多的支持。现在来看自己之所以两次兵临许都城下而不克,不是力不能及,攻不破许都,而是自己无法承担攻克许都,迎奉天子的代价。
  即便不考虑天子到襄阳后可能引起的人心异动,单纯从各个势力将对此而产生的反应,就不是以刘琮目前实力所能抗衡的。
  以前贾诩告诫自己的话,还言犹在耳,所以两次兵围许都,刘琮便一直在观察由此而对局势产生的影响。
  当然,这种以阳谋来压迫对手,却并不太耗损实力,甚至因此而增强实力的事情,刘琮自然乐见其成。
  只是目前来看,自己两次兵围许都,相应的变化又迫使自己不得不改变战略上的细节,当然这种代价,刘琮认为还是颇为划算的。因为与孙策早晚都会有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而能搅动得吕布不死,与刘备联手对付曹操,可以说至少减轻了自己来自北方的压力。现在看唯有袁绍没能南下,令人稍有遗憾,但官渡之战不曾爆发,袁绍实力尚存,未尝不是件好事。
  而自己若想有所突破,就不能任由荆州的发展因循守旧,无为而治。
  是时候在荆州全境推行南阳策了!
  “这些,都是兄长这一年多来的所得?”刘琮将沉重的竹简铺开,低头细心阅读起来。几案的案头上,这样的竹简还有好几卷,都用牛皮绳系着,看那皮绳的磨损程度,想来经常翻阅,以至于结实的牛皮都磨细了,有的地方,还打了结,应该是断过之后又再接上的。
  端坐在刘琮对面的刘琦,沉稳的点了点头。与两年前相比,他几乎像是变了一个人,从前略显文弱的身体,现在变得颇为结实,虽然肤色较以前显得黑了许多,但看起来更加健康。而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他的目光没有了当初的迷惘,变得坚定、锐利起来。当然刘琦温厚的性格,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自从去年他与刘琮促膝长谈,坦诚地表明了自己愿意协助刘琮成就霸业之后,刘琦便主动去了南阳,之后又几乎走遍了荆州九郡。在南阳他一面学习新政,一面记录自己的心得和看法,而且没少向杜袭、裴潜等人提出建议。而随后游历九郡,也是为了在各郡推行新政进行考察。这一年多来的历练,使得从前那个文质彬彬、风流倜傥的刘琦,变得严谨务实、稳重大方。
  这几卷竹简,就是刘琦这一年多来的心血。诸卷合称为《南阳策补遗》,其实是针对在荆州全境施行南阳策而进行的思考和构想。这样重量级的理论书籍,对于现在的刘琮来说,真是来的太及时了。
  刘琮越看越兴奋,忍不住就其中的内容与刘琦讨论起来。这一谈,便到了深夜。兄弟二人吃饭的时候,都还在就此事议论着。
  在刘琦看来,如今要在荆州全境推行南阳策的时机,业已成熟。从人才上来说,南阳郡已经培养出不少适合的人才,而其他各郡对于南阳郡这几年取得的成就,也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变得羡慕,可谓民心所向。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刘琮一直以来的宣扬。最近甚至出现了南郡、章陵郡等相邻各郡的人口迁居南阳的事情。
  经过一夜长谈,兄弟二人都认为,如今推行新政,几乎可以说水到渠成,没有太大的阻力了。
  如今荆州的世家豪强,基本上没有人再敢与刘琮作对,甚至如蔡、黄等世家已经和刘琮绑在了一起。至于文、邓等家族,也与刘琮关系匪浅,即便是以前的蒯越,现在也转变成了刘琮的拥趸,当然不会反对此事。
  第二天一早,刘琮满怀歉意地回到自己的院子,方洗漱完毕,正要到后院去看蔡姝,却见到两个陌生的面孔在前院一隅盈盈而立,看身形是两个妙龄少女,不禁有些纳闷。这莫非又是蔡氏使出的手段?送来两个分宠的?
  正疑惑间,却见管事拿了名刺来寻自己,扫了一眼之后,刘琮有些意外的问道:“这人是益州来的?”
  管事回道:“确是益州来的使者,据说是奉益州牧之命,专为公子送来一双伺候枕席的玉人。”说着,回头向那两位少女招手示意。
  刘琮听了哭笑不得,打眼看过去,见这两个少女一个俏丽明媚,另一个端庄秀美,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甄宓相比,却也是难得一见的美色。
  只是,这是啥情况?刘胖子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自己好色的名声,竟然都传到益州去了?
  再者说,当初因为刘焉病逝,刘璋刚继任益州牧的时候,刘表遣使说服甘宁等人造反,两家的关系可一直比较紧张,刘璋这时候遣使的主要目的,应当不是单单为了向自己示好吧?
  不过不管刘胖子是什么目的,这两位璧人刘琮可是怎么也不能收下的。
  好容易打发使者领了两位少女离开,刘琮回到后院,就见蔡姝扶着绿萝依在廊下,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饶是刘琮自觉脸皮颇厚,这时候也有些汗颜。心中暗骂刘胖子,让你丫给我添堵,诅咒你从此后终生不举……
  刘琮大步走到蔡姝身前,正要习惯性地伸手去摸她高高隆起的肚子,却被蔡姝红着脸拍开了手,这才意识到绿萝正在一旁垂首偷笑。
  “都老夫老妻了,还怕什么?”刘琮小心的扶着蔡姝的胳膊,笑道:“今天可闹腾过了?”
  蔡姝点了点头,脸上有些害怕:“夫君,我怕……”话音未落,她痛苦的蹙眉呻吟道:“疼!”
  “快,快去喊人!”刘琮被她突然变得苍白的脸色吓了一跳,一摸蔡姝的额头,尽是冷汗,忙不迭的催促绿萝去唤人。绿萝方走,蔡姝就有些站立不住,刘琮强自镇定心神,稳稳地扶着她向卧榻缓缓行去。
  待蔡姝刚躺下,早就在院子里候了多时的几个稳婆一拥而入,不由分说的先把刘琮请了出去。
  这,这是要生了啊!刘琮只觉手心里全是汗水,在屋子外面徘徊着,内心又激动,又担忧。希望母子平安。一向不怎么敬鬼神的刘琮,这时候开始默默祈祷了。

  ☆、第二十六章 芳魂渐远归何处

  焦灼的等待中,时间过的尤为漫长。眼看着伺候的侍女在稳婆们的指挥下,烧水的烧水,端盆的端盆,进进出出之见,就听屋子里传来蔡姝的哭叫声。刘琮听了只觉得头皮发麻,恨不能冲进去,数次都被守在门口的婢女给拦下。
  甄宓得知消息之后,也赶了过来,正要进去帮忙,却被后脚赶来的蔡氏给喝止,她呆在原地不知所措,眼中泪光闪现,却不是因为受了蔡氏的委屈,而是恨自己有心相帮,却被人拒绝。
  好在蔡姝听到动静之后,哀求姑姑蔡氏放甄宓入内。待蔡氏身边的侍女冷冷的出来传唤,甄宓偷偷抹了抹眼角急忙入内。
  刘琮此时心中七上八下的,不断安慰自己:没事的,蔡姝一向康健,一定不会有事的。
  过了片刻,屋子里蔡姝的哭喊声渐渐弱了下去,陆续有侍女和稳婆出来,刘琮一把拉住其中一位老妪问道:“怎么样?生了吗?怎么没听到孩子哭?夫人如何了?”
  那稳婆噗嗤一笑,老脸上的皱纹堆在了一处:“将军且安心!夫人还没能生产呢。”
  “啊?”刘琮愣怔一下,喃喃道:“可是方才瞧着那动静,实在吓人。”
  这稳婆是襄阳城内有名的接生婆,什么场面没见过?蔡姝这种情形,在她看来再寻常不过了。只是这儿到底是牧守府,待产的又是眼前这位威名赫赫的二公子的夫人,她更是打起十二分小心解释了一番。
  刘琮哪里懂这种事,似懂非懂的听了,唯有点头而已。
  正说话间,就听屋子里蔡姝猛地一声尖叫,刘琮浑身一颤,脸色煞白地对稳婆道:“婆婆快去看看!”
  那稳婆急忙转身进去,刘琮再看时,就见进出屋子的侍女脸上,都很是凝重,心中越发不安,却又不知该怎么办。
  耳听得蔡姝的呼痛声,哭喊声,刘琮的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几乎攥出两把水来。
  “诸天神佛保佑她们母子平安,我以后再也不造杀孽了!”刘琮脑海中的不详之感越来越强烈,在心中不停的祈祷着。
  到了晌午时分,蔡姝的声音越来越小,刘琮在外面几乎听不到了,有心想抓个人问问,却半天不见有人出来。
  倒是隐隐听得屋子里那些婆子们的声音越来越吵,甚至带上了哭腔,刘琮心底一沉,抬腿就要向屋子里闯进去,却见竹帘打起来,几个侍女神情惊慌地出来。
  “夫人如何了?”刘琮睁着通红的双眼,一把拉住个侍女厉声喝问,却是绿萝。她小脸苍白,脸上犹有数道泪痕,被刘琮捏的肩膀生疼,抬起头眼泪汪汪的啜泣道:“夫人,夫人怕是不成了……”
  她的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将刘琮惊骇的几乎站立不住,拨开绿萝便闯了进去。就见屏风后热气升腾,人影纷乱,立在门口的婢女见刘琮进来唬了一跳,刚要上前阻拦,却被刘琮怒目一瞪,吓得不敢动弹。
  “琮儿!”蔡氏听到脚步声有异,忙转出屏风,哆嗦着嘴唇说道:“此地污秽,岂是你一个男子能进入的?快出去!”
  刘琮傻傻楞在当场,正要开口询问,就听到屏风后忽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哇哇大哭声,心中一喜,对蔡氏说道:“好了,没事了,她也当没事了,对吧?”
  蔡氏肿着双眼,微微摇头……
  刘琮只觉得浑身的力气突然消失了,他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多么微小,强行镇定了下心神,刘琮转到屏风之后。捧着襁褓的稳婆絮叨着迎上来:“恭喜将军,是个小公子!快看……”话未说完,便被甄宓拉到了一旁。
  怔怔地走到床榻前,刘琮只见蔡姝脸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云鬓纷乱,几缕发丝贴在汗津津地额前。
  冥冥之中,似乎感应到刘琮的到来,原本紧闭双目的蔡姝,勉强睁开双眼。
  刘琮半跪在榻前,握着她冰凉潮湿的双手,千言万语哽咽在喉。
  “夫,夫君。”蔡姝气若游丝,在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中,她的声音显得极为微弱,可是她苍白的脸庞,此时却如此圣洁,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她勉强笑着,似呢喃,又似叹息:“是个儿子,真的是儿子呢。”
  “我在,我知道。”刘琮轻声道,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化为了虚无,此时他的眼中,只有她。
  蔡姝闭了闭双眼,晶莹的泪珠自眼角溢出,无力的沿着苍白的脸庞滑落。再睁开眼时,眼神中满满的全是不舍和深深的眷恋。
  甄宓自稳婆手上接过襁褓,捧到蔡姝眼前,她盯着襁褓中哭闹的孩子看了好一会儿,目光中既充满了母性的柔情,又满是安慰和满足。
  蔡姝浅浅一笑,目光移到甄宓的脸上,虽然已说不出话来,可是那眼神中含义,却非常明显:这孩子以后就托付给你了,妹妹一定要替我照顾好他啊。
  甄宓含泪点头,抱着孩子退到刘琮身后。
  此时大伙儿都知道事不可为,纷纷退了出去。
  “别走。”刘琮强忍着眼泪,擦拭着蔡姝额前冰凉的汗珠,哽咽道:“别离开我们!说好了要一家三口去春游的……”
  蔡姝的眼神越来越涣散,却仍旧望着刘琮,声音几不可闻:“与君相知,妾不悔此生,望君以后待儿子好一些,妾在九泉之下,亦可感知。”
  如利刃剜心,肝肠寸断。刘琮抚着她的额头,深吸一口气,坚定说道:“无论如何,你的儿子,都将成为大汉天子!”
  蔡姝嘴角微翘,眼神中泛起异样的神采,然后仿佛不堪重负似地,缓缓闭上双眼。按在刘琮胳膊上的小手悄然滑落,悬在床榻边沿。
  指尖红蔻,依然娇艳,只是一缕芳魂已离世间,纵有千般不舍,万种柔情,亦不可追,亦不可留。
  身后的甄宓早已哭成了泪人儿,可是怀里襁褓中的婴儿,却仿佛感知到什么,停止了哭闹,闭着双眼安静的仿佛在聆听母亲在耳边呢喃细语。
  刘琮失魂落魄,大脑一片空白。他不敢相信早上还对自己娇嗔作色,笑语晏晏的蔡姝,此时竟离开了自己。
  你不悔此生,我却如何安心?
  往日种种,渐渐浮现眼前,从前越甜蜜,此时愈痛心。
  “将军,让夫人安心去吧。”有人在耳边哽咽着低声说道。
  刘琮愣愣的点头,却握着蔡姝渐至冰凉的手不动。
  蔡氏见状,叹息一声,用眼神示意让婆子们动手拉他起来,刘琮猛地回头,吓得刚身出手的健妇齐齐后退。
  “将军,天人已隔,你这样让姐姐如何放心?”原来是甄宓在他身后低声劝解,刘琮木然的点了点头,站起身一言不发地踉跄出门。
  来到院中,往昔与蔡姝在院子里携手散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巧笑嫣兮的她,故作委屈的她,娇憨嗔语的她,音容笑貌,仿若昨日。
  廊下,她似乎还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眼前一黑,刘琮扶着柱子,稳了稳心神。我要坚强,为了我们的儿子。他深深呼吸了几次,抬起头,只见晴天碧蓝,白云悠悠。
  儿子,是了,我和她的儿子!
  如果可以重来,我宁愿不要这个儿子。
  可是我答应过她的。我们的儿子,你的儿子,将成为大汉的天子!
  刘琮无力的依靠着柱子缓缓坐下,双手抱头无声痛哭。
  远远的,甄宓望着他的身影,咬了咬嘴唇。
  接下来的日子,刘琮强撑着没有让自己倒下,蔡姝的身后事极尽哀荣,虽然刘琮知道,芳魂已远,可不如此,心中如何能安?
  噩耗传出,刘表也深为痛惜,对于这个儿媳妇,他原本是非常满意的,只是可惜福寿不长啊,所幸的是为儿子诞下麟儿,总算是对得起她与琮儿夫妻一场了。
  刘表所担心的是蔡瑁等人会不会因此有了心结,无论如何,蔡瑁总是与自己和琮儿都非常亲近可信的人,若是因此有了什么嫌隙,总归不好。
  不过这份担心终归只是担心,刘表甚至隐隐有些觉得,琮儿对于蔡瑁和蔡家,比之前更为用心关注,与蔡瑁的关系未见生分,反而更亲近许多。
  也许,是因为对儿媳心有愧疚吧?
  丧妻之痛没有使刘琮倒下,但安葬蔡姝之事,到底影响了许多事情的进行。
  八月十六日,就在蔡姝下葬后没几天,特卫营安插在庐江的细作传回密报,七月下旬,孙策遣使称愿出兵协助庐江太守刘勋攻打海昏的宗帅,并以珠宝等财物贿赂刘勋。刘勋大喜,已于本月初进兵海昏。
  “哼,哪儿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刘琮看完密报之后,苦笑摇头。此事的结局他自然知晓,刘勋的下场自出兵之日,就已经注定了。然而自己却只能在襄阳眼睁睁地看着。
  前些日子刚从宛城赶到襄阳的贾诩捏着小纸片看了半晌,再抬头时,对刘琮说道:“刘勋此去必败,可惜啊!”
  刘琮知道他在可惜什么,却只能报以苦笑。
  “都督近来清减许多,望都督善自珍重,以安众将之心啊。”贾诩迟疑片刻,还是出言劝道。
  刘琮点头应道:“先生放心,我不过是最近操劳了些罢了,无妨。”
  见贾诩默然,刘琮起身道:“已经延后了好些日子,如今也该往夏口去了,先生也要保重身体才是。”
  贾诩跟着站起来,抚着愈发稀疏的胡须叹道:“老夫年岁渐高,只怕将来……”
  “先生说哪里话来!”刘琮现在最听不得这个,猛地转身,又立即意识到自己莽撞了,当下放低声音,对贾诩说道:“先生将来可是要位列三公的!怎么现在就想偷懒了?”
  贾诩笑着摇头,叹道:“主公这话,实在让老夫不知该如何应对。”“我有吞并天下之心,先生难道就没有位极人臣之愿?”刘琮正色道:“我要这天下,不仅仅姓刘!”PS:刘琮正式宣布要逐鹿天下了,丧妻之痛化为力量!颤抖吧!呃,我只是求票求书评而已,真的。

  ☆、第二十七章 千帆竞渡白浪涌

  “我要这天下,不仅仅姓刘!”
  这句极为不臣的话,并没有让贾诩感到多么震撼和意外。话里的意思,以贾诩的心智自然明白,也早有预料。他只是有些不解,为何刘琮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番话来。难道仅仅是为了安慰自己?
  现在刘表还好好的当着荆州牧,刘琮此时说这话似乎并不合适。然而贾诩并没有出言劝阻,只是委婉提醒道:“都督虎步南阳,雄视许都,如今对上孙策,只怕又将是一场恶战啊。当此时,难道都督不应该专注此事,全力以赴吗?”
  刘琮郑重的点头道:“我自当尽力而为,不过以后还有很多仰仗先生的地方,先生可好好好保重啊。”
  虽然历史上贾诩七十七岁才病故,但许亮和蔡姝的死,让刘琮已经不敢再相信历史了,而改变历史的,恰恰正是自己……
  两天后,刘琮和贾诩等人一同前往夏口。临行前,刘琦握着刘琮手说道:“琮弟放心,推行新政之事,愚兄一定会尽心竭力,必不会让琮弟失望。”
  “此事就有劳兄长费心了。”刘琮用力地握了握刘琦的双手,郑重拜托。
  在荆州推行南阳新政之事,其实已经获得了刘表的首肯和牧守府大部分属官的赞同,但是具体的事务,总要有人负责提纲挈领,全力推进,这件事便义不容辞的落在了刘琦肩上。
  刘琮等人乘船从襄水顺流而下,数日之后抵达夏口,船队先入了水寨,刘琮立在船头,隔江而望。只见夏口城临水依山,敦厚坚实的城头上,三层高的城楼飞檐高挑,仿佛振翅欲飞,正是自己在这个时代里兴建的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环目四顾,水寨之中千帆林立,拍杆高耸,巨石悬吊看起来很是威猛。宽阔的水面上,大小战船停泊的很有秩序,蚱蜢小舟往来不绝,各船上的士卒却并不喧哗纷乱。看起来很有点军纪森严的样子。
  甘宁和张允、黄射、文岱等人早已收到消息,将刘琮和贾诩等人迎入楼船,分席而坐。
  待两名亲卫将江夏郡与豫章郡的地图悬挂起来之后,刘琮直入主题,开口说道:“上月下旬,孙策诱哄庐江太守刘勋出兵海昏,军师断言刘勋必将败于孙策之手。”
  说着,刘琮看了眼贾诩,见其微微颔首,便又道:“对此本都督深以为然。刘勋若败,孙策不但可得其士卒战船,更会侧后无忧,从而全力进攻我江夏郡。”
  “当此时,我军应如何应对?诸位可畅所欲言。”刘琮说完之后,环目看向众将谋士。
  甘宁性子直率,当下直起身说道:“若是真如都督所言,孙策胜兵西进,士气高涨。我军当择有利地形抢先占据,以逸待劳,等敌军疲惫而来,再将其一举击溃。”
  这番话让刘琮颇为惊喜,不过他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张允。
  张允挠了挠头,说道:“末将觉得,那孙策并不如何可怕。如今夏口水军战船三千余艘,将士八千人。其中大楼船五十余,拍杆战船两百余,小艇更是不计其数。孙策即便能夺得庐江战船,又岂能与我军相比?是以末将认为,只需在孙策水军来时全力出击,便可大获全胜!”
  他这种观点在水军之中,似乎还颇有些支持者,黄射便是其中之一,他出言道:“张将军所言不错!我军重新编练已有一年多,士卒精锐,战船又有犀利军械,何愁孙策不败?”
  这一年来夏口水军诸将都颇为用心,却只能看着魏延、黄忠等将领随着刘琮二打许都,出尽风头,捞足战功。所以水军上下都暗中憋着一口气,想在这次和孙策的战争中立下头功,甚至是全功。
  “诸位就没想过,孙策会兵分两路,水陆并进?”刘琮提醒道。
  这么一问,甘宁等人都有些汗颜,果然水军待久了,考虑问题便有些片面。
  魏延沉吟片刻,望着地图说道:“若是水陆并进,恐怕孙策必然要分兵出豫章,占据柴桑。那时其扼守水道,立寨湖中,进退自如。我军若想对付他就不容易了。”
  “所以我军应抢先占领柴桑,然后在附近立下水寨。”甘宁点头说道,两眼望向地图,眼神颇为炽热。
  刘琮与贾诩对视一眼,笑道:“万一孙策领主力直扑夏口,不与我军在江湖之上纠缠,又当如何?”
  “水军继续东进,攻其必救之地。陆上各军或阻其归路,或寻机破敌。到那时孙策进退失据,必大败!”甘宁信心满满的说道。
  “兴霸说的好!”刘琮大喜,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以柴桑为起点,顺江而下,一直指到吴郡,转身面向诸人说道:“江东诸郡,可凭此天堑与北方诸侯相抗,却无力抵挡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