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论起家的班底,为何老曹的堂哥堂弟们都这么能打,肯定不是曹家基因好,刚生的娃肱二头肌就巨大,这还是老曹他爹的布局。当然曹嵩没那么牛逼,能预料自家能当皇帝,但资助老家亲戚的子女教育,将来堂哥堂弟们或帮曹操统领部曲成为家将,或成为中级将领和曹操互为奥援,这样的心思还是有的。
说起来刘磐刘虎,不也是如此么?可以说这种布局在略有远见的大族中,是非常普遍的。都说要抱团,那么凭啥来抱?肯定不会是个人就抱,在这个时代宗亲血脉,就成为了天然选择。
比啥啥都不行,也难怪刘备这些年来一直如此坎坷。有时候还得厚着脸皮四处找饭辙,妨了这个害了那个,得亏自己熟知历史,否则还不得给他当台阶踩在脚下,使其从容上位?不过也由此可见,刘备能够走到今天,麾下始终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谋臣武将,自然是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人家老刘对他的定位就很准。当年信陵君比有钱不如春申,比名气不如孟尝,只好帮小弟御马,跟其他公子们比“下士”,而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典型的就是他对待关张,没钱没势,就必须超越宾主关系,以兄弟情谊来收拢人心。这一点上刘备能做到如此地步,而且一贯彻底,就值得自己好好学习了。
当然除了礼贤下士之外,刘备还有个王牌,那就是汉室宗亲。虽然这个名头不值钱,但好歹算是一张入场卷。在刘备没有获得刘皇叔这个名头之前,他的声望一直不怎么高。以至于当太史慈跑去找他请求为孔融解围的时候,刘备还喜出望外的说,想不到还有人知道自己。这话仔细想想,也真够悲凉的了。
没有这个汉室宗亲的名号,你就算拉起了再多的人马,也是贼,比如黄巾贼、长沙贼、黑山贼等等,是群雄逐鹿天下的猎物。有了这个汉室宗亲的名号,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拉起队伍,成为逐鹿的猎人而不是人人喊打的贼人。
如今刘备攻占了邺城,赶走了袁尚,但要想在冀州立足,甚至吞并幽、并、青等三州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恐怕最不愿意看到刘备成为北方强人的,便是老曹了。
那么自己是不是也该有所动作,给老曹添堵,让刘备不至于早早覆灭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该怎么动,如何动,闹出多大的动静,却又需要刘琮认真考虑。于是这个问题,便被刘琮提出来,与贾诩等人一起商议,就目前的形势之下,如何帮助刘备?
☆、第八十七章 纷乱之局唯借势
刘备攻占邺城是在七月底,当日吕旷开了南门引关羽入城,袁尚等猝不及防,及至得知刘备军已杀入城中,再调别部兵马前去抵挡时,已经大势已去。
若非逢纪领兵拖了一时,只怕袁尚都难以从城中走脱,不过逢纪却也因此没能逃出城。袁尚与审配等人逃出城后,城内余部亦夺路而逃,其中死于自相践踏者无数。而破城之后未能逃脱者多弃械投降,几近万人。
夺了邺城却没能抓住袁尚,让刘备颇为遗憾。然而他现在也知道,不宜分兵追击,而是先要稳住城内局势,否则袁尚纠集人马反扑过来,自己却毫无准备的话,胜负尚未可知。
更何况袁尚逃走,袁谭若是不将其置于死地,又怎能名正言顺的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入城之后刘备立即下令封了城内府库粮仓等处,派亲信将士前往看守。郭图闻讯之后心中不忿,在他看来若非袁谭借兵,刘备岂能如此轻易的攻下邺城?再则邺城城中财物,都应属于袁谭才是,岂有外人强占之理?
郭图也顾不得城内尚有袁尚残部,只领着数十近卫前去与刘备交涉,谁知道刘备没找到,却碰到了张飞。郭图虽然对张飞颇为忌惮,但仍仗着自己监军的身份,质问张飞为何占了府库,不许青州兵入内?
张飞豹眼圆睁,怒喝道:“城内乱兵尚未肃清,我部先严加看守有何不妥?”
“哼,现在某已至此,就请将军将此处交予我军!”郭图虽然被张飞这声怒喝震得耳朵嗡嗡响,却还是梗着脖子大声说道,在他看来,若是不将这些重要的地方控制在自己手中,万一刘备趁乱将其掠夺一空,己方岂不是吃了大亏?出于对刘备的不信任,他现在必须要将府库粮仓等处都抢在手中。
没想到张飞听了勃然大怒,扬手便是一鞭子甩了过来,好在郭图闪躲的快,饶是如此也被这暴烈的举动吓的差点摔落战马。见张飞犯浑,郭图不敢多言,夹紧马腹落荒而逃,心中恨恨想道,张飞如此必是刘备授意,看来刘备果然心怀叵测!万一刘备若是欲对自己不利,那岂不是危险至极?
一念及此,郭图干脆领着数十骑往城外而去,打算去清河找袁谭,却不曾想慌不择路,迎面撞到一队乱兵之中。
这群乱兵总有三五百人,也正要出城逃跑,见郭图等人骑着战马从后面冲撞过来,还以为是追兵杀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可是很快便有人发现对方不过数十人而已,其中一名都伯咬牙道:“杀人!夺马!”
他手下也还有几十个刀盾手,闻言立即一哄而上。郭图若是硬着头皮继续前冲,或许还能冲出条生路来,可等他发现不对后却勒住战马,想要兜转马头从原路返回。战马停顿下来之后优势全无,即便郭图的那十几个近卫再如何拼杀,片刻功夫便被人从战马上拽下来,乱刀剁成肉泥。
郭图也未能幸免于难,被人拉下战马乱刃分尸,那都伯抢了坐骑之后打马飞奔,和手下一起逃出了城外,却不知道死于部众刀下的倒霉鬼,便是郭图。
待刘备所部肃清城内残敌之后,才有人在血泊中发现郭图的尸体。至于为何郭图会死在那里,又是被何人所杀,却不得而知了。
对此刘备颇为头疼,他倒不是可惜郭图,而是郭图死了之后,该如何与袁谭解释,袁谭又会不会因此对自己有所提防。现在的形势之下,他还没打算与袁谭翻脸,毕竟对方还有不少人马,若真的起了冲突,难保不会与袁尚、袁熙联合起来对付自己。
“主公勿忧!郭监军虽死,但青州当不至为此与主公反目。如今袁尚遁走,想必会往并州去投高干,加之袁熙在北,青州又怎会因郭监军之死迁怒于主公?”沮授听说此事之后,倒是非常淡定。他算准了袁谭的心思,因此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刘备思忖片刻,缓缓说道:“既如此,以军师之见,备现在又当如何?”
“收民心而顺天意,据坚城以修军资。”沮授捋着胡须说道:“黎阳要地,断不可失,可遣大将领兵屯守,以防曹操北上。”
如何收取民心,即便沮授不说,刘备也自然非常明白,对他来说在乱世中要做一番事业,民心是断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他可谓经验丰富,手段高超。
这也难怪,他现在能拿得出手的大将就只关、张二人,至于陈到等人,虽然也追随自己很久,但仍需历练。毕竟屯驻黎阳,面对的可是来自曹操的威胁。
其实刘备派兵占了府库粮仓等处,并非是要防范郭图,毕竟现在他还没打算和袁谭闹翻。严加看守不过是怕乱兵抢掠焚烧罢了,然而郭图因此误会而丢了性命,刘备虽不知内情,所以多少有些担心。现在听沮授如此一说,他便猛然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强敌,还是曹操。
刘备此时还不知道,曹操亲自领兵南下,正在围攻南阳叶城,不过这屯驻黎阳的大将,思来想去也只有让关羽去了。对此沮授倒是颇为赞同,在他看来以关羽的勇武谋略,守住黎阳应该问题不大。
袁谭得知刘备夺下邺城之后,大为欣喜,毕竟邺城乃是冀州治所之地,大将军府便在城中。虽然袁尚和审配等人逃脱,但听说抓住了逢纪,袁谭也觉得相当不错了。
待袁谭领兵自清河到邺城,没几天便传来消息曹军攻克叶城,却没有顺势南下去打宛城,而是收兵返回了许都。
这个消息让刘备立即心生警惕。在袁谭到来之前,刘备也未曾在大将军府中安置,而是另外寻了处宅院使用,等袁谭入城之后,又将府库粮仓以及先前所借用的兵马,一并交付给了袁谭。袁谭对此自然非常高兴,至于郭图,死都死了,厚葬便是。
“据说刘荆州受益州牧刘璋所请,领兵往益州相助,欲击汉中。因此曹操才会趁机南下,然则既已拔除叶城,为何却就此收兵?莫非刘荆州已领兵返回?”刘备心中疑惑不解,自然要找沮授商议。他还未将此事告知袁谭,但想来袁谭也多半已经知晓。对于刘备来说,这个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会对自己造成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都是现在要弄清楚的。
沮授捋着胡须,思忖良久,才对刘备说道:“主公觉得,刘荆州此去益州,可是真心要助刘璋否?”
听他这么一问刘备便有些回过味来,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摇头道:“据闻刘荆州所领人马不过万余,想来当不会另有所图吧?”
“主公乃仁厚长者,自然会如此想。”沮授叹了口气,对刘备说道:“汉中与益州相争已久,是非曲直先抛开不谈,且说汉中与益州相比,孰强孰弱?”
不待刘备回答,沮授又接着说道:“汉中虽地势险要,但利在固守,为何却屡次侵入益州?刘璋虽弱,益州却富庶非常,足以养兵。其地千里,岂是汉中所能吞并的?即便益州屡次战败,也不应请荆州军相助,但现在刘荆州却从容入蜀,内中情由某虽不知,但必然是有人因势利导,才会有荆州军入蜀之事。”
听到这里,刘备也点头道:“想来刘荆州有吞并西川之意,同时益州之内,也有人暗中相助。”
“正是如此,否则刘璋又怎会请荆州军相助?虽不知刘荆州会如何动手,但想来很快便会有消息传来。若是所料不差,此时刘琮已夺取了成都,如此一来,曹军攻下叶城却收兵返回,便也说得通了。”沮授沉吟道:“想来曹军返回许都,下一步就当要北上了。”
这个问题也是刘备最为担心的,闻言沉默片刻,对沮授说道:“既如此,吾将如何应对?”
现在刘备虽然攻占了邺城,可袁谭领兵而来,使得当下的形势变得愈发复杂。在袁尚、袁熙还有很强的实力的当下,即便合刘备与袁谭之力,要想将其消灭恐怕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若是再加上曹操领兵北上,那么刘备和袁谭便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之下,这种时候刘备和袁谭唯有相互扶持,才可能与之抗衡。
然而刘备好不容易拿下邺城,就这么拱手让出去,他又岂能甘心?对于袁谭来说,让他放弃邺城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邺城有着很重要的代表意义,袁谭要想在与袁尚和袁熙的争夺战中名正言顺,就必须将邺城牢牢控制在手中。
之前沮授曾说过要刘备“据坚城以修军资”,若是没有邺城,拿什么来养兵?那什么来积蓄粮草,治理甲兵?
难道还要全军移驻黎阳去吗?那岂不是成了袁谭的藩篱,对于刘备来说,这也是绝不可行的。既要挡住曹军北上,又要伺机消灭袁尚和袁熙,甚至瞅准机会灭掉袁谭,最终据有冀、并、青、幽。这个目标现在看来,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公,如今之计,唯有借势了!”沮授思虑良久之后,抬起头对刘备缓缓说道。
☆、第八十八章 步步相让好处多
“借势?”刘备心中一动,目光中有些恍然。是啊,自己可不是曹操唯一的敌人。然而想到刘琮之前对自己的种种防范,刘备又有些拿不准了。如果不是刘琮,自己也不会辗转走到今天这一步,期间或暗斗或结盟,虽然是形势使然,但未尝不是刘琮刻意的打压和利用。
这样的盟友,真的能够从中借到势吗?
不过再转念一想,刘备又觉得未尝不可。就当下的形势而言,自己的确需要刘琮的帮助,但反过来说,难道刘琮就不需要自己在北方立足,然后与曹操长久的相持下去吗?
若非如此,刘琮又怎么会那么好心,指点自己来投袁绍?又或者他早就清楚,只要袁绍一死,则袁谭、袁尚兄弟必然反目,而自己则有机会乘势而起?如果真是这样,那刘琮的算计实在太过深远了……
见刘备有些怔忡,沮授便沉默不语。
直到刘备缓缓点头,对沮授问道:“如何借势?”其实刘备心中也有了些想法,不过沮授既然如此说,想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又岂能不问?
沮授捋着胡须侃侃而谈:“曹操所忌者,唯主公与刘荆州尔!今主公与荆州结盟,曹操势必不愿主公得冀、并等地,以免落入腹背受敌之境况。而刘荆州虽然仍在益州,但叶城虽失,宛城却在。故此曹操收兵折返,意图先平定北方,如此一来,刘荆州又怎会坐视不理?再则袁尚经此一败,必然会与袁熙合兵,彼时青州又将如何?”
“军师是说,吾与荆州抗曹,而由青州灭尚、熙?”刘备心中一动,这倒是他方才所未曾想到的。这样的话袁谭想必会同意,甚至极力赞成,而自己只需借助刘琮之势,与曹操相持于黎阳,由得他们兄弟相残便是。
大概的战略定下来之后,便是如何行事了。在沮授的建议下,刘备与他一起求见袁谭,将曹操攻克叶城率兵返回许都之事,原原本本的告知了袁谭。
袁谭本还沉浸在打跑了袁尚,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夺了邺城的喜悦之中,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及至刘备分析了曹操很可能会领兵北上之后,他才大惊失色,对刘备说道:“既如此,该当如何?还请玄德公教我!”
此时在他眼中,刘备可谓怎么看怎么顺眼,若不是辛评一再强调是自己借兵给刘备,他都几乎要把刘备当成大恩人来看待了。
刘备大义凛然的说道:“曹贼北上,备岂能旁观?青州但请放心,备数日之后便领兵往黎阳而去,必将来犯之敌阻于城下!只是……”说到此处刘备仿佛很是犹豫,抚着胡须皱眉不语。
袁谭见状,心中焦急,连声对刘备问道:“公有何言,但讲无妨!”
“唉!汝兄弟相争,手足相残,才会被曹操觊觎,若是青州能以大局为重,忍让一时……”刘备见袁谭的脸色逐渐阴冷下来,心中暗自冷笑,面上却仍旧说道:“如今备虽有心与曹操相抗,奈何兵微将寡,相持日久,恐难将曹军抵挡住。彼时曹军北上,将军何以自处?不若暂时摒弃前嫌,与袁尚联合,共抗曹操!”
他这番话自然是以退为进,袁谭听了却怒火中烧,瞪着刘备厉声道:“豫州何出此言?难道怕了那曹操不成?若是觉得兵少,再借与豫州一万人马,总当足用了!奈何却要去袁尚合兵?不可,此事断然不可!”
情急之下,玄德公也不喊了,又变成豫州了……
见袁谭上钩,刘备隐蔽的与沮授对视一眼,扭头对袁谭说道:“曹操势大,非如此不可啊。”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袁谭很是不甘心的对刘备问道。他觉得袁尚丢了邺城,部下也损失惨重,正该一鼓作气将其消灭,现在说什么摒弃前嫌,岂不是放虎归山留后患吗?虽然在他看来,袁尚还算不上什么老虎。不过高干等将领却不可不防。
刘备微微一笑,他当然不会真的逼着袁谭与袁尚讲和,稍一沉吟后,刘备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
他这吞吞吐吐的模样让袁谭几欲发狂,强忍着烦躁问道:“只是如何,快快道来!”
“若要与曹操相抗,又不与袁尚等联合,就必须迅速消灭其势力,以免将来被曹操所利用。”刘备仿佛很不情愿似的说道:“然则备要全力对抗曹操,讨伐袁尚之事,唯有将军亲力亲为了。”
袁谭听了忙道:“这正是谭分内之事,玄德公还有何顾忌?”
“唉,实不相瞒,此次攻城虽有吕旷吕将军相助,但我军伤亡甚多,军械粮草、铠甲斗具损失颇大。”刘备说道:“还望将军从府库中拨付些……”
这个情况袁谭刚到邺城刘备就曾说过,本来按照袁谭的打算,也是要拨付给刘备的,可却被辛评以各种理由拒绝。也就是这会儿辛评不在将军府中,要不然还会跳出来大唱反调呢。在辛评看来,刘备攻入城中之后,还不知道暗中藏匿了多少呢,何必给他?
“这……”想到辛评曾经说过的话,袁谭有些犹豫。当初刘备刚到青州时,他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收拢刘备为其所用,不吝财物,甚至划分出几个县城给刘备用以养兵,可现在袁尚都被打跑了,邺城也落入自己手中,袁谭便觉得刘备的价值变小了。若是没有刘备,自己也完全能够战胜袁尚的吧?
然而想到曹操很可能会率兵北上,袁谭又觉得不给刘备些好处,是断然不行的。于是他假意思考了一下,便点头道:“这倒是应该的。”
若不是刘备主动说要领兵去黎阳屯驻,袁谭也不会答应的这么爽快。只是他却没有想到,刘备紧跟着又提出,邺城之战收编的袁尚所部,也要带往黎阳。
反正已经开了个口子,更何况那些降将未必会对自己忠心,若真是带着他们去讨伐袁尚,指不定还会闹出什么事,袁谭想了想之后,便也答应下来。
于是乎这一步步的想让,看似合情合理,却不知不觉使得刘备获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与这些好处相比,让出邺城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了……
☆、第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任太守
益州的形势虽然看上去大体平定,但是刘琮知道,这只是表象而已。自己若是想要加强对益州的统治,势必会触动到很多人的利益,由此而产生反对也将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不过这种反抗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之中,否则影响太大的话,刘琮也绝不会像刘璋那样优柔寡断,甚至被部下所左右。
成都之战可以说打出了荆州军的威风,无论是之前在城外的阵地交锋,还是后来毕其功于一役的夜袭攻城,无不让参与此战的益州将士大受震撼,想必短时间之内,他们绝不会再起异心。更何况以刘琮的手段,也不可能让益州军成为独立于自己掌控之外的军事力量。
但是刘琮也很清楚,仅仅依靠强权来治理益州是不行的,要想让益州成为自己稳固的大后方,就必须在获得世家大族的基础上,将益州各阶层都与自己捆绑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要让益州军民自发的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刘琮现在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以黄权为首的世家大族至少在表面上臣服了,然而寒门和豪强呢?他们与大族之间的对立有着很深的根源,而最主要的,就是官吏的选拔任用始终控制在门阀手中。或许有那么几个寒门精英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门阀的认可从而担任官职,但总体而言,这种选拔制度封死了寒门和豪强的仕进之途。
刘焉出身于世家,却选择了流民所组成的东州兵做为他最大的依仗,固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东州兵的首领也始终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庞羲等人所担任。但是客观来看,东州兵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卒,对于益州既无归属感,又非常桀骜难驯,所以才会在刘焉这个强势主公病死之后,使得他们与益州大族的矛盾公开化、激烈化。最终导致了另一个“托孤重臣”赵韪的叛乱。
如果刘琮不能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将一盘散沙的益州凝聚成一股绳,那么将来必然会重蹈覆辙,这一点在原来的历史上,也同样成为刘备的难题。当然现在的刘琮与原本历史中的刘备不同,强大的军力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心怀异心之人不敢轻动,而且刘琮此时占据益州,也比刘璋经营多年后刘备才入西川要好的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更何况是连续数十日的绵绵秋雨?这一日虽然雨散云收,但枯黄的落叶,泥泞的地面,还是让人感到秋意萧瑟。若是在这院中独行,或许还会生出些悲秋之意。不过此时刘琮背负双手,正与贾诩和法正二人在院中漫步。
“过几日刘季玉便要携家眷往武陵而去,我的意思是派霍峻领兵护送,先往江州,然后自江州走水路。”刘琮抬眼看了看碧空如洗的天空,连日来的烦闷似乎顿时消散了不少。
贾诩闻言微微颔首,他这些日子倒是难得的长了几斤肉,脸庞也不似往日那么干瘦了,只是胡须却愈见稀疏,唯有那双三角眼依旧精光闪烁。
“往江州?或许有些不妥吧?”法正却迟疑道:“严将军虽表归顺,但若是诈降,彼时劫了刘璋,恐怕……”
他这个担心也不无道理,不过刘琮却摇头道:“这却不必担心,严将军即便不曾真心归降,也绝不会将刘璋限于危险之中。”
刘琮如此一说,法正也便明白了,不过法正还是有些好奇,为何刘琮会如此笃定?按说之前刘琮也一直未曾与严颜接触过,怎么看起来仿佛很是了解严颜一般?他哪儿知道,对于这些人物刘琮早已“神交已久”?即便是他本人也是如此……
将刘璋迁往荆州安置,是为了消除刘璋在益州本就不多的影响力,至于赶尽杀绝的方式,反倒会引起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对于刘琮的声望也是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活着的刘璋反而没有什么威胁。至于刘璋本人,必然也不会有什么东山再起的野望,对他来说,这样的结局也算不错了。
不过刘璋可以如此安排,但领兵驻守巴西的庞羲却不能用同样的手段。刘琮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湿润空气,沉声说道:“东州兵必须有所改变,各郡太守亦当调整,我想巴西太守庞羲也不应例外,或许可以升其为征南将军府议郎,不知军师以为如何?”
贾诩稍一思忖,眉头微蹙,回道:“大将军就不怕庞羲不来么?”
征南将军府并不是地名,而是总览荆、益、扬、交四州的军事统帅机构,有时在公文中也被称为幕府,而府中议郎之职,看起来名位较高,又是参与军事的中枢之职,但和手握实权的太守相比,两者的差别就太大了。
刘琮还真不怕庞羲不来。他相信,即便庞羲之前有种种疑虑或者冲动,最后还是向自己投降,说明这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在刘琮看来庞羲是一个眼光很毒辣的投机分子,纵观其过往,先是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刘焉的长子)等人结谋,想让马腾来攻袭长安,自己做为内应,再锄掉李傕等人。
马腾、韩遂一拍即合,借着马宇等人所召,来攻长安。不料马宇等人所谋划的事情泄露,马宇他们只好出逃到槐里。马腾、韩遂退回了凉州,而樊稠转攻槐里,把马宇等人全杀了。在这个过程中,庞羲谨慎的置身事外,结果果真兵败。
接着庞羲知道自己身为汉臣,又非曹操亲信,加之又是曹操打压的世家大族一员,前途黯淡,于是花钱营救了刘焉的子孙,举家迁往益州投奔刘焉,凭借旧时交情与营救之恩顺利成为刘焉帐下重臣,且成为刘焉集团东州士族集团的领袖之一;之后刘焉壮志未酬身先死,为了保护自己和东州士人的利益,又力挺生性暗弱又是自己姻亲的刘璋,成为拥立功臣,一举成为益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拥兵一方。
后来天下形势日趋变化,刘璋既非明主,庞羲又阴怀异志,想坐收渔翁之利,最终还是失败;直到自己率军入蜀,攻占了成都,他自知大势已去,便毫不抵抗的投降了自己。
而且纵观庞羲抵御张鲁的事迹,可谓屡战屡败,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可能说明庞羲此人虽在才学上有所名气,但对于军事方面其实一窍不通,再看风评及掌握的情况,其治下巴西一地可谓祸乱丛生,也说明庞羲此人名副其实,对于治理民生也是漠不关心;二是从庞羲屡次兵败以致最后拥兵不出,但巴西一地却从未被张鲁攻占可以看出,他是典型的阴谋家,他并不是打不过张鲁,而是害怕刘璋狡兔死走狗烹,打败张鲁后会失去既有权利和利用价值,所以故意装作兵败不敌但又不失寸土,好拥兵自重做土皇帝。
所以庞羲此人既是投机分子又是阴谋家,一切以自身和家族利益为重,并不是一位心系汉室或为民谋利的良臣。这样的人在暗弱如刘璋手下,都没有勇气站出来当雄霸一方的诸侯,遇到自己还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因此刘琮断定,庞羲即便心怀不满,也会乖乖的来成都上任。
将自己的推断说了之后,刘琮又道:“非但要将庞羲调离巴西,便是东州兵也要分散重编,以后东州兵这个称呼,可以休矣!不过让谁去镇守巴西,我一时之间,还拿不定主意。”
巴西郡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与汉中紧邻的地理位置上,更因为东州兵的家眷也多在巴西,士卒可以被重编到别的军队中,但他们的亲属家人却不能因此而随军迁移,否则便失去了对士卒的控制。这也是荆州军与其他诸侯军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此一来,巴西太守的人选就需要好好思量了。除了要有武略之外,在治理方面也必须能拿得出手。
此次出兵益州,麾下各部将领似乎都难以胜任。王威、霍峻等人武勇足矣,但治理一郡尤其是巴西这样的大郡,恐怕很不合适。胡车儿、刘虎等人也是如此,甚至相比之下还不如王威,他们最适合的还是在军旅之中担任将领。至于吕蒙,刘琮未尝没有考虑过,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可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然而现在的吕蒙一来资历不够,二来还是太过年轻,历练不足,骤然提拔到这样的高位,对他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何不以高将军暂代?”贾诩沉吟片刻,对刘琮说道。
刘琮闻言停下脚步,他之前也考虑过高顺,但不知为何,总是下意识的觉得,高顺对于自己的忠诚度远不如张辽。所以张辽能够成为南阳太守,而高顺却只是在军中为将。
其实这种感觉刘琮也并未深思,现在听贾诩提出,他心下一动,看来自己还是受了原本历史影响,这对于高顺来说未免太不公平了。“不,就让高顺担任巴西太守,既然要用,便应用人不疑,何必暂代?”刘琮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很干脆的说道。贾诩和法正对视一眼,眼角微微展露笑意。对于贾诩来说,倒不是为了拉拢高顺营造自己的小圈子,而是他认为高顺足以担当此任,如此而已。
☆、第九十章 更有诱饵钓大族
解决了巴西太守人选的问题,使得刘琮心中为之一松。现在想想,高顺除了在治理民生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之外,对付汉中张鲁应该绰绰有余,而在民政方面可以派人协助,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毕竟荆州推行新政多年,本身又有很多人才,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
而且有了平定江东的经验,在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