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北斗司-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妙也上前进言:“陛下,解铃还需系铃人!德妃娘娘突然昏迷,并非疾病,而是有人暗中加害,若不及时找出凶手,只怕娘娘就没命了啊。”

    赵恒一惊,是啊,无论怎么样,无论是巫是蛊,总之先救人才是正理,而且,他心里隐隐另有想法,后宫森严,可就算这样娥娘也会被人所害,万一那暗中人朝自己动手,自己能躲得过去吗?

    想到这里,他一脸后怕,肃然坐正了身子:“德妙,朕予你便宜行事的权力,任你宫中行走,彻查凶手。”

    德妙欣然下拜:“贫道领旨。”

    雷允恭暗喜,快步引着德妙退下。


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雨欲来



    洞明露出忧虑之色,微微侧首思索一下,对赵恒道:“陛下,既是有人加害德妃娘娘,恐怕她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还请陛下恩准我北斗司派员入宫,保护陛下和娘娘。”

    赵恒犹豫一下,摇头否决:“宫中本有禁卫,何必多此一举。再者,魇术也好,蛊术也罢,都是些杀人于无形的邪术,使些武士贴身保护又有何用。”

    洞明焦急:“陛下!”

    赵恒摇头:“不必再说了,朕自有考虑。你既说德妃是中了蛊,那就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如何解蛊!”

    “臣遵旨!”洞明想再说些什么,可见他态度,只能无奈地退下。

    太子犹豫了一下,凑近赵恒,小声询问:“阿爹,身边多些人保护总是更安全些,何况北斗司高人无数,为何你不肯让他们进宫呢?”

    赵恒摇摇头,深深地望了太子一眼:“有些事,你现在不必知道!”

    出了皇宫,洞明心事重重的回到北斗司,刚进议事厅,众人就纷纷上前关心询问。

    隐光:“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如此着急宣你入宫?”

    洞明放下药箱,叹了口气,缓缓道:“德妃娘娘今日忽然晕倒,宫中御医束手无策,于是陛下便宣我进宫,为德妃诊治。”

    开阳皱眉:“德妃娘娘病的很重吗?”

    洞明摇了摇头:“德妃娘娘不是生病,而是有人对她下了蛊!”

    众人震惊,柳随风更是脸色大变:“蛊?我听说那是盛行于南方苗疆地区的一种东西?”

    洞明点点头:“不错!德妃娘娘在深宫之中,居然中了蛊,这本就十分蹊跷了。我更担心,会有人借此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太岁不解:“凶手是谁,抓出来不就行了,为什么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洞明摇头:“陛下还找了德妙入宫,而德妙告诉陛下,德妃娘娘是中了魇术。”

    开阳失声道:“巫蛊!”

    除了太岁瑶光,其他人几乎瞬间想到了汉武时期的巫蛊之祸,一个个脸色都阴沉下来。

    太岁有些纳闷:“什么巫蛊?”

    开阳:“你方才所说盛行苗疆的那种虫蛊,也叫毒蛊。以人的生辰八字为引,暗中以巫术加害的,就叫巫蛊了。”

    隐光也严肃起来:“其实毒蛊也好,巫蛊也罢,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做个人偶,写上被害人的生辰八字,插上几根银针,那就是罪证!故而极易伪造!”

    洞明脸色黑得吓人:“所以,一旦发生巫蛊案。难免有人趁机兴风作浪,陷害他人!”

    众人面面相觑,柳随风更是少有的神色沉重:“若真兴了巫蛊案,恐怕京师百万人口一夜之间都会跑光。”

    “有这么严重?”太岁大惊。

    柳随风缓缓点头:“有史为鉴,谁不敢受到牵连?据说,当年汉武时期因为巫蛊案死了最少几万人,受到牵连入狱或是贬低者,更是不计其数。就像隐光前辈所说,这种案子证据最容易伪造,若有人想陷害他人,只要随便弄个人偶就行了,到那时,人人自危,京城谁还敢呆?”

    隐光也点头,脸色沉重道:“前朝唐太宗的王皇后就因此被废,纵然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受此蒙蔽,先有陈阿娇皇后因为巫蛊被废,后有卫皇后又因巫蛊案惨死,其中还牵扯到两位公主一位太子,大臣勋贵被因此而处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太岁大惊:“竟然这么严重!”

    洞明忧心忡忡的感慨道:“巫蛊案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但发生,每次都会有人借机大做文章,清除异己。我只怕眼下这本就暗流汹涌的朝堂,再也无法保持这表面的平静了。更可怕的是,一旦发生这种案子,不但京城里,就算地方上也会人人自危,上下离心,而如今契丹西夏对我大宋虎视眈眈,若是趁机举兵后果不堪设想。”

    众人都静下来,想到可能出现的那种天地翻覆的场景,一个个不寒而栗。

    好一会儿,开阳才犹疑道:“德妃娘娘与世无争,谁会害她呢,可别是有人想要加害陛下,却误中副车!”

    隐光:“对啊!洞明,当此多事之秋,咱们北斗司该派人进宫保护陛下才是!”

    洞明一脸无奈:“我说过了,可惜陛下不准。”

    隐光若有所悟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陛下这块心病,还没有去啊”

    太岁好奇地询问:“心病?陛下有什么心病?”

    洞明摇头,默然走开。

    太岁看着洞明的背影,一脸的莫名其妙,转头看了眼一直默不出声的瑶光,好奇道:“你今天怎么这么老实?”

    瑶光不耐烦的翻了个白眼,转头朝外走:“这种事我又掺合不上,理那么多干嘛?”

    太岁怔了下,也笑了:“没错,管他天翻地覆,反正不关我事,不说了,我去练功啦!”

    说着,他转头走了出去。

    柳随风开阳对视一眼,都无奈苦笑,却又隐隐羡慕,古人诚不欺我,无知是福啊!

    太岁刚出门,就见隐光负着手站在门前,仰望远方,面色愁苦,不由停下脚步。

    这时开阳和柳随风走出来,柳随风跟众人打了声招呼,溜溜达达的朝外走去。

    太岁撇了撇嘴,心知这家伙之前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可转头又变回原来的德性了,估计不是去红袖招,就是去寻芳阁了。

    “隐光前辈,防御使大人怎么那副模样,咱们北斗司不能入宫么?”太岁站在隐光身后,想了想问道。

    隐光听了太岁的话,轻轻叹了口气,转过头看他一眼:“其实,我北斗司原本就是皇帝最亲近的卫队,怎么可能不许入宫,只是”

    太岁和开阳都看向隐光,一脸好奇。

    隐光犹豫一下,道:“当年,太祖皇帝急病驾崩,民间有‘斧影摇红’的传说,说是”

    见他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开阳见状,不禁微微一笑:“这里又没有外人,隐光前辈何妨直言。”

    开阳微笑着转头看了太岁一眼,向他解释:“所谓‘斧影摇红’,是说太祖皇帝驾崩当晚,太祖的弟弟后来的太宗皇帝曾与他在殿内饮酒,有宫人听到兄弟二人发生争吵,还看到殿内墙上,出现太宗皇帝举斧砍向太祖皇帝的影子。接着,就传出太祖皇帝驾崩,传位于二弟太宗的事,所以民间有许多传言。”

    隐光面带隐忧,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不只民间,我北斗司也因这个谜,发生了分裂。”

    太岁一脸吃惊,开阳也惊讶地看向隐光:“发生分裂?这件事,连我都未听说过。”


第一百六十二章 辛秘往事



    隐光点了点头:“是啊,那时,你还小,你师父已然是我北斗司的一员,不过,这是我北斗司的痛事,也是丑事,有什么好宣扬的呢?所以,不只你师父没告诉你,我们对北斗司后进的人员,也从未提起此事。”

    想到往事,一向洒脱的隐光也有些唏嘘,顿了一顿,又看看二人,觉得这件事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了,这才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如今既然事涉从我北斗司中分裂出去的那些人,我觉得,还是把当年这件事告诉你们为好,你们跟我来!”

    隐光当先向前走去,开阳和太岁相视一眼,举步跟上。

    带着二人回到自己房里,隐光在桌前坐下,向二人随意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自己坐吧。”

    开阳和太岁在桌旁坐下,看着隐光。

    隐光也不废话,直奔主题:“开阳方才所说的没错,‘斧影摇红’的说法流传甚广,不仅民间百姓议论纷纷,就是朝廷中许多人也心存疑虑。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我北斗司上一任隐光星君。”

    太岁一脸好奇,开口询问:“上一任隐光星君?是前辈您的师父吗?”

    隐光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我北斗司的官职,并不是师徒传袭的。开阳继承了她师父的职位,是凭着她自己的本事。”

    太岁点了点头,隐光吁了口气,继续解说:“北斗司,是上一任洞明星君和上一任隐光星君联手创建的,所以,他们二人就是我北斗司草创的第一代。第一代洞明星君,你们都知道了,乃是我大宋开国皇帝的方外好友陈抟道人,而第一代隐光星君,却是我大宋太祖的第一心腹――苗训。”

    太岁和开阳一脸惊奇地看着隐光。

    开阳皱眉起漂亮的眉毛:“苗训?我听说过这个人,据说当年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有他的一份功劳。可是做为太祖身边第一高手护卫,他却没有接受太祖的封赏,不肯入朝做大官,依旧追随太祖,担任近卫。”

    隐光苦笑点头:“不错!说起来,建立北斗司这样一个衙门,就是苗训向太祖皇帝提出来的,作为太祖的方外至交,陈抟道人只是挂名帮忙,所以整个北斗司的组建几乎全靠苗训一人,也因此,我和现任的洞明都不清楚我北斗司曾经招揽过多少高手。”

    太岁缓缓点头:“原来如此!”

    隐光道:“太祖急病驾崩后,苗训认定是继位的太宗皇帝害死了他,矢志复仇,要杀了太宗,把皇位抢回来,还给太祖的儿子――如今的八贤王。我北斗司中一部分人不赞成他的主张,留下了。另外一些人,却追随他而去,从此离开了北斗司。”

    太岁和开阳听得入神,开阳忍不住追问:“他们真的去刺杀太宗了?”

    隐光缓缓点头:“不错!可太宗身边不乏高手,太宗本人也是一个武道大行家,他们失败了。从此,他们就从江湖中消失了,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又有多少人还在。”

    开阳和太岁面面相觑,开阳试探地询问:“因为这件事,所以太宗皇帝对我北斗司既用又防,不肯再让我们担任皇室护卫?”

    隐光脸色苦涩:“不错!当今皇帝是太宗皇帝的儿子,先帝防着我们,今上自然也会有所提防。”

    隐光看了二人一眼,神情凝重:“我今天之所以和你们说起这件往事,是因为偃正,很可能就是当年追随苗训离开的北斗司高手之一。偃正既然大隐于朝,必然有所图谋,看来他们并没有放弃夺回皇位,还政于太祖一脉的打算。他们是北斗司的前辈,又隐在暗处,你们要对付他们,须得处处小心。”

    太岁和开阳脸色凝重地点头。

    开阳说道:“这件事,等文曲和瑶光回来,我也得告诉他们一声。”

    隐光点了点头。

    太岁开阳又坐了一会儿,转身出去。

    出了门,太岁脸上挂起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开阳不由好奇问道:“你在想什么呢?”

    “呃!”太岁愣了下,回过神儿,笑道:“我在想,既然皇帝不信任北斗司,那么,瑶光的藏兵术是怎么传下来的?这好像是一门刺杀术吧?”

    开阳恍然笑道:“这其实也不算什么,一来瑶光的身份不同,再一个这门功夫皇室也有防备手段。”

    开阳又笑了笑:“曹家一门六将,若真有异心,皇家岂能信任?而有了防备手段,自然就不惧她能携兵入宫,所以不放在心上。”

    太岁一听,恍然点头。

    延福宫寝宫内,刘娥躺在床上昏迷不醒,赵恒坐在床前看着赵娥,看着看着就打起盹来。

    这时,周怀政从门外蹑手蹑脚地走进来,小太监欲叫,周怀政连忙摆手,轻手轻脚的走到了赵恒身边:“官家,官家。”

    赵恒被惊醒,有些茫然的抬头四顾:“娥娘醒了?”

    周怀政摇了摇头:“官家,天色不早了,官家明日还要上朝,该回去歇息了。”

    赵恒抬眼看着床上的刘娥,摇摇头,轻轻抓起刘娥的手:“朕不走,朕要留在这里陪她。”

    周怀政轻声劝道:“官家,娘娘现在虽未醒来,身体却也没有更加恶化,官家不用太过担心。如果您不寝不食,就这么守在这儿,万一伤了龙体,娘娘醒来岂不伤心?”

    “哎,身不由已啊!”

    周怀政说得道理赵恒岂能不懂?无奈之下,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站起来,替刘娥掖了掖被角,又深深地望了刘娥一眼,举步向外走去。

    赵恒站在床前,几个太监围绕在他旁边捧着各种洗漱用具,周怀政为他更衣。

    有巡逻的侍卫的影子印在窗户上,赵恒看了一眼:“今晚的守卫加强了?”

    “是。”周怀政脸色担忧:“宫中不太平,老奴已经加强了官家、太后以及太子殿下身边的警卫。”

    赵恒点点头,伸出手臂让左右为其宽衣。

    周怀政欲言又止,赵恒瞥到他的模样,皱了皱眉:“有什么话就说吧。”

    周怀政一边帮赵恒宽衣,一边劝解:“虽说加强了警卫,可老奴还是不放心呐。北斗司当年虽闹过乱子,可留下来的人,都是忠于官家的,北斗司的人都是有大本事的,官家何必弃而不用呢,官家身负整个天下,这要一旦出点什么事情,那可是会动摇国本的呀。”

    赵恒沉默不语。

    周怀政扶着赵恒走到榻边,为他撩起帐帷:“陛下就算不喜欢他们,为着娘娘着想,也该召那些人进来陛下是万乘之尊,娘娘身子骨儿也弱着,这要是有哪个狗胆包天的小贼做点什么事儿咱们玉瓶儿怎么舍得跟瓦罐碰?”

    赵恒坐到榻上,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顺势躺下,周怀政忙为他盖好被子。

    赵恒双手枕头,轻叹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当年那件事,毕竟过去很久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帅太监



    赵恒抬眼望着宫墙一角,脸上神色不定,怔忡良久。

    周怀政谨身恭立,不敢说话。

    赵恒闭上眼睛,手臂放下:“明日,宣北斗司进宫吧!”

    “老奴遵旨。”周怀政欢喜行礼,小心的退下。

    周怀政从殿内走出来,雷允恭迎面走来,看到周怀政,停步脚步上前问道:“今儿轮到周公公当值么?官家可是已经歇着了?”

    周怀政淡淡地瞟了他一眼:“官家已经歇息了,你有什么事?”

    雷允恭轻笑一声:“哦!没什么,咱家来,就是想提醒周公公,近来宫中多事,还该加强侍卫才是。”

    周怀政回以淡笑:“放心吧,明天陛下就会召北斗司派员入宫护驾,有北斗司的人在,谅那歹人也再下不得手。”

    雷允恭呆了一呆,惊讶地看着周怀政:“北斗司?先帝可是说过,北斗司不得担任内廷侍卫。”

    周怀政轻哼一声:“非常时行非常事!何况,这是当今皇帝的旨意,怎么,你雷公公不满意么?”

    雷允恭笑容可掬,连连摆手:“不不不,雷某怎敢质疑陛下的旨意。呵呵,有北斗司入宫警卫也好。”

    周怀政淡淡地瞟了他一眼,举步离开。

    雷允恭欠身向周怀政施礼:“送周公公。”

    等周怀政走远,雷允恭慢慢直起腰来,眼珠转了一转,嘴角不屑地一撇。

    次日一早,北斗司众人皆身着公服,拱揖听旨。

    周怀政身后站着四个小太监,扫了一眼,轻咳一声展开圣旨朗声宣读。

    “敕北斗司:北斗司国之柱石,多奇人异士!今宫中不靖,北斗司可择男女要员中武艺高强者入宫,护卫皇帝、太后、太子等皇室要员之安全。敕如右牒到,奉行。乾兴元年二月七日。”

    周怀政念完圣旨,北斗司众人齐齐长揖:“谨遵圣谕!”

    洞明上前双手接过圣旨。

    周怀政办完了差使,又嘱咐道:“防御使大人,宫中情形诡谲,陛下的安危,可要拜托你北斗司了。”

    洞明肃然:“北斗司必竭尽所能!”

    周怀政点点头,带着四个小太监转身离开。

    洞明缓缓拱手:“送,周公公!”

    等周怀政等人走远,众人马上围到洞明身边,隐光有些惊讶:“陛下居然改变主意了?”

    洞明转身,朝向众人:“文曲,即日起你入东宫,保护太子,要注意太子的饮食起居,不能让任何人抓到机会,伤害太子。”

    柳随风抱拳:“是。”

    洞明又看向瑶光:“瑶光,你守在德妃娘娘左右,小心看护。”

    瑶光抱拳应道:“是。”

    一旁太岁急不可耐:“我呢,我呢?”

    洞明看了太岁一眼:“你随侍陛下左右,确保陛下安全。”

    众人都有些惊讶,瑶光一脸不解:“防御使大人,让太岁这个还没出师的冒失家伙去保护陛下,只怕不妥吧?”

    洞明淡淡一笑:“陛下身边本就有众多大内高手,多你们一个不多。太岁不畏毒不怕死,乃是最佳肉盾,不去陛下身边,又去哪里?”

    柳随风和开阳一起点头:“大人英明!”

    瑶光更是噗嗤一笑,满脸的幸灾乐祸。

    太岁挠了挠头,一脸茫然指着自己:“我,肉盾?”

    后宫,一个宽敞的大屋子,靠墙边是一溜大通铺,上面摆着五个花色鲜艳的铺盖卷,这里是宫女居所。

    两个小宫女正盘腿坐在床上玩牌,屋子一角有张大圆桌,上面摆放着胭脂水粉和妆镜,一个宫女穿着便装,正梳头簪花。

    忽然门被撞开,一堆太监跑进来,宫女们一脸惊讶。

    雷允恭得意洋洋的走了进来,耀武扬威地左右一看,忽然一侧身,退到一旁,点头哈腰。

    德妙拿着罗盘傲然走了进来,扫视房中,像是在寻找猎物。

    被吓到的三个宫女站在榻前,一脸不解。

    雷允恭官气十足的张口:“谁前日在延福宫当值?”

    两个小姑娘战战兢兢的行礼:“是奴婢。”

    雷允恭喝道:“给我拿下!”

    两个宫女被吓得花容失色,太监们一拥而上,将二人抓走。

    剩下的一个宫女吓得瑟瑟发抖。

    雷允恭转向德妙,毕恭毕敬:“仙师,前日当值的人都已拿下,着人拷打着,想必会有所获。只是这魇物究竟藏在哪里,还得看仙师您的神通。”

    德妙淡淡一笑:“贫道已经快要感应到那魇物埋藏的所在了,再带我四处走走。”

    “是!”雷允恭一脸恭敬,转身带路。

    垂拱殿中,一大早太监们捧着各种御用之物匆匆忙忙的来来去去,几个小太监正在帮皇帝整理衣服,头冠。

    太岁穿着北斗司公服,蹑手蹑脚的站在门边偷望,忽然一张老脸出现在他面前,太岁受到惊吓站直了身子。

    周怀政皱眉看着太岁,没好气的训斥:“你是谁,在这里做什么。”

    太岁上下打量他两眼,眼中露出恍然之色,赶紧抓下腰间挂着的腰牌:“原来是周公公,你不认得我了啊,我是北斗司派来保护陛下的人。”

    周怀政看了一眼太岁的腰牌,又上下看看太岁,有些不满:“你这身打扮,如何追随官家左右?”

    “啊?”太岁愕然,上下打量自己,不知对方何意。

    周怀政也不多说,左右看了看,见一个小太监与太岁身材相似,一挥手唤来:“去,把你的衣服拿一套来。”

    没多久,小太监捧着一套衣服站在太岁和周怀政面前。

    周怀政一脸不耐:“快换上,官家马上就上朝了。”

    太岁指了指自己,茫然道:“啊?我扮太监?”

    “周怀政!”这时室内传来赵恒的声音。

    周怀政赶紧往室内赶,急急摞下一句话:“快着快着,赶紧换好衣服伴驾上朝!”

    “快走吧,去那边换上衣服,等晚上周公公该发火了。”见太岁仍在磨蹭,小太监脸色惶急的催促,领着太岁往旁边一个厢房走去。

    太岁为难地跟着小太监走去,边走边无奈地摇头:“换上这身衣服,我岂不成了有史以来最帅的太监?”

    小太监脚步一个踉跄,差点跌了个跟头,赶紧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立后之议



    紫宸殿,早朝。

    雷允恭站在丹陛下,扫视殿上群臣,把拂尖一扬,拉着长音高呼:“官家临朝,百官叩拜”

    鼓乐齐奏,皇帝在四个小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上丹陛,太岁扮成了一个小太监,就在其中,其他三个小太监目不斜视,太岁却东张西望,一脸好奇。

    众文武百官齐齐向皇帝长揖,山呼万岁。

    赵恒在御案后坐定,四个小太监分站四角,太岁在一个前角站定,也做出一副严肃的样子。

    雷允恭没有站在御阶上,而是降了一阶,在登上御台的台阶右侧站定:“众臣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寇准捧笏出班,向赵恒一躬身:“臣,有本启奏。”

    赵恒沉声道:“寇爱卿请讲。”

    寇准直起身子,朗声说话:“陛下,臣听闻德妃娘娘忽患急症,有人进言说是厌胜之术所致,所以陛下授予某些人便宜行事的特权,任其在宫中搜查所谓的真凶,闹得后宫不宁,乌烟瘴气。”

    赵恒眉头一蹙,声音严肃起来:“北斗司和德妙法师,都认定德妃不是生病,而是有人加害。在朕的宫中,居然有人行凶害人,难道朕不该彻查其事么?”

    寇准沉声道:“查是应该查的,却不该将如此大事托于不当之人,致使风波重重,许多无辜宫人受害!”

    赵恒轻轻一拍御案,神色不悦:“所托非人?寇相公,你指的是雷允恭还是德妙法师啊?宫内之事,朕不交托给身边人,难道还要交给三法司?”

    赵恒双眼一瞪,看向寇准:“难不成三法司还要干涉朕的家事?”

    寇准向皇帝长长一揖,态度不卑不亢:“陛下,宫内之事,不必交予三法司,却可以交给宗正寺。宗正寺本就管理皇族之事,此时出头份属应当。再不然,还可以让周怀政公公去查,周公公掌管内侍省,由他出面,也名正言顺”

    赵恒脸色一沉,不悦地看向寇准,出声喝断:“够了!朕的家事,宰相不必多嘴!寇相公若无国事禀奏,可以退下了。”

    寇准微微一笑,捧起笏来,眼观鼻,鼻观心:“陛下要听国事,那臣就奏国事。”

    赵恒乜了他一眼。

    寇准:“陛下,德妃娘娘受人所害,宫中风波频起,如此种种,皆因先皇后病逝后六宫无主,妃嫔们难免会有人生起别样心思。若是皇后正位,主掌六宫,宫内自然风平浪静,也免得陛下分神,为后宫之事操心。所以,臣促请陛下,早立皇后!”

    丁谓睨了寇准一眼,捧笏出班,向赵恒施礼:“启禀陛下,寇相公所言甚是,臣也以为,德妃遭此大劫,是因为后位空悬,六宫无主,众妃嫔各有心思,故生动荡。若想要后宫稳定,还请立德妃为后!”

    寇准大吃一惊,瞪向丁谓。

    赵恒露出喜悦之色,抚须点头表示赞许:“寇爱卿和丁爱卿所言甚有道理,朕有意立德妃为后,众爱卿以为如何?”

    寇准急忙抢上一步,向赵恒捧笏施礼:“陛下,臣赞成立后,却不赞成立德妃为后。”

    赵恒脸色一沉,不悦地看向寇准:“寇相公以为何人可以为后?”

    寇准毫不迟疑:“要做皇后,就得母仪天下!德妃出身贫贱,何以为后?老臣以为,沈才人入宫虽晚,但沈才人知书达礼,品德高洁,又是前宰相沈伦的孙女,出身高贵,堪为天下之母!是以,臣举荐沈才人为后!”

    众文武官员中涌出一半人,齐齐向皇帝行礼。

    涌出的众文武齐声道:“臣附议!”

    赵恒不由皱眉,看了看众臣,又看了眼寇准,不由无奈。

    他心里清楚,这些大臣之所以赞成寇准,出身贫贱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德妃刘娥膝下无子,无子即无后,无后就不能继承大统

    而事实上,赵恒却知道,当年刘娥是生过一子的,只不过那时自己还未承袭大宝,宫中纷乱,以至于刘娥产子当日就流落民间,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没找回来。

    这是刘娥的一块心病,又何尝不是自己的一块心病呢?

    丁谓捧着笏,看看这般架势,着急地上前一步,向赵恒施礼:“臣反对!陛下,德妃娘娘在陛下还未成为天子前,就已侍奉陛下,劳苦功高。自入宫以来,更是安份守己,端庄自持,从无什么恃宠而娇的言行,举止品行,毫无挑剔,这才是最佳的皇后人选啊!”

    赵恒连连点头。

    寇准睨了丁谓一眼,一脸不屑,立即上前一步,大声道:“德妃娘娘出身贫贱,本是一江湖伶人,如此出身,如何称后?”

    丁谓不屑看着寇准,反驳道:“寇公此言差矣,沈才人入后宫时日尚短,未有尺寸之功,怎可轻言为后?倒是德妃娘娘在后宫多年,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实乃国母风范,要立后无论是从时间,位份,功劳,还是德行,德妃娘娘都是当之无愧的人选。英雄不问出处,出身又算了什么?”

    丁谓话音一落,王钦若、陈彭年等一群官员一涌而出,捧笏向皇帝行礼:“臣等附议!”

    寇准一脸怒色,率领拥沈才人派的官员与丁谓等拥刘娥派的官员在大殿上激烈争吵起来,双方指手划脚,神情激动。

    太岁站在御阶上,眼角微微一瞟赵恒的表情,又看看激烈争吵的寇准、丁谓等人,心里暗忖:“丁谓这个老白脸还真有一套,处处都能说到皇帝心里去,难怪皇帝喜欢他。”

    殿前文武仍在争吵。

    “丁相公所言才是道理,当立刘德妃!”

    “德妃刘氏出身卑微,才低识浅,不足服众,立后当立沈才人。”

    “如今后宫中德妃位份最高,立后当立刘德妃!”

    “德妃刘氏如今生死难料,不宜立为皇后。万一要是刚立为后她便病逝了,那该如何是好?”

    赵恒听到这里勃然大怒,猛地一拍御书案:“够了!立后之事改日再议,退朝!”

    说罢,他也不理百官们的争执,气呼呼地起身,朝后宫走去。

    雷允恭意味深长地瞟了一眼乱纷纷的众大臣,忙跟上赵恒。太岁正看得津津有味,比其他三个小太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