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明末之旅-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一个时辰一趟火车,从早晨开始一直到傍晚天黑,一天好几趟火车,几乎趟趟满座,从松江府至上海县,约四十余公里,不用一个时辰就走完,这大大改观了大家的传统观念。
于是,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大家谈论最多的是火车,大家谈火车,谈自己乘坐火车的感受,甚至有一些老百姓以自己乘坐过火车而自豪。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一点不假,虽然车票价格不贵,但每天都有大把的银子进账,因为除了客运,还有货运,为各商家运送货物。
同时,从松江府至苏州府,再至常州府的铁路开始全面开工建设,得知松江府至上海县已经通火车,参加铁路修建的苏州府和常州府的民众热情很高,每天都起码有数千上万民众在进行铁路修建。
………
东方远洋贸易公司,三艘三千料蒸汽动力运输船,再加六艘一千料蒸汽动力海船从上海港出发,满载各种工业品,如纺织品,日用品如肥皂,各种玻璃制品,此外还有瓷器、茶叶等。
这是一次试探之旅,因为现在的朝鲜不再是明朝的番属国,而是在满清的控制之下,为了稳妥起见,大家装备了大量的滑膛燧发火枪,六艘一千料海船上更是有七十毫米火炮,以及随行的数百水兵。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的说一说这个时期的朝鲜。
朝鲜王朝,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王朝,这个时期的朝鲜,正是李氏王朝统治时期。
1627年,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3万女真部队征伐朝鲜,史称“丁卯胡乱”。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
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大臣认为明助朝鲜击退倭寇,朝鲜理当与明交好抗击后金。这最终导致1636年皇太极攻打朝鲜,迫使朝鲜成为清的藩属国,史称“丙子胡乱”。
也就是说,现在的朝鲜是李氏王朝统治,且是清的藩属国。
徐良益亲自带队,亲自前往朝鲜,目的是打开朝鲜的市场,这是试探之旅,为了十拿九稳,张丰将亲自带领海军作为第二梯队。
在上海港送走徐良益的船队,几天之后,张丰到了舟山军港,集合海军,大家也准备出发,目的地也是朝鲜。
汽笛长鸣,舟山军港旌旗飘飘,偌大的军港码头,水兵们穿着洁白的海军军服,正在整齐列队登船。
最显眼的是“上海号”铁甲舰,张丰站在“上海号”甲板上,看着众水兵们登船,张丰的思绪飞得很远,思考着这次朝鲜之旅。
“总兵大人,徐良益他们应该快要到仁川了吧?”赵卫斌推算道。
按照航程和航速,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徐良益他们应该快要抵达仁川,只是因为缺乏通讯手段,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了。
张丰缓缓的道:“他们应该快到仁川,我们也要出发了。”
除了上海铁甲舰,还有十艘两千料海船,六艘三千料运输船,可谓队伍庞大,非常的壮观。
除了各船的水兵,还有两千海军陆战队的队员们随行,张丰做了完全的准备,如果贸易受阻,那就武力解决,使用武力敲开朝鲜的大门,让朝鲜成为自己的番属国。
朝鲜,仁川。
经过几天的航行,徐良益带领的船队已经抵达仁川港,现在的仁川港远没有后世那样的庞大的,现在仅仅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渔港,港口码头停靠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渔船。
站在三千料运输船的甲板上,徐良益看着远处的仁川港,心中道,终于到了,前面就是仁川。
仁川距离汉城不远,只有数十公里,张丰将船队的目的地选在这里自然有深意,看中的就是仁川的地理位置。
这里不但有建立优良大港的条件,最最重要的是距离汉城不远,如果要使用武力的话,直接可以兵临对方城下,直接剑指汉城。
港口的渔民哪里见过什么蒸汽动力海船,看到这些庞大的奇怪的船只过来,马上一阵鸡飞狗跳,有些渔民甚至划着自己的渔船跑得飞快。
徐良益才不会去管那些渔民,徐良益在打量码头的情况,码头不大,估计只能停靠三、五艘船,其他的船只只能下锚停在附近海域。
三艘三千料船,六艘一千料船,动静有一点大,一阵鸡飞狗跳之后,随着徐良益等人的到来,码头渐渐热闹起来。
徐良益乘坐的这艘三千料运输船,另外两艘一千料海船停靠在码头,其余船只则在不远处下锚停靠。
船只停稳,徐良益带着一大帮人走下运输船,踏上码头,感受脚下传来的坚实的感觉,徐良益道,终于顺利抵达仁川。
“小六,你过来一下。”
小六是徐良益的一名属下,属于管事,为人机灵,办事利落,不少事情徐良益交给小六去办理,这样放心。
“老板,您找我。”小六马上就过来了。
徐良益点一点头,“小六,你带几个人去一趟仁川城里,找到这里管事的,将我们的拜帖送上去,可以的话,我想和这里管事之人好好的谈一谈。”
初来乍到,先礼后兵。
小六马上道:“老板,没有问题,我这就去。”
说完,小六就带了好几人,其中有一人懂朝鲜语,充分翻译角色。
………
仁川府府衙。
朝鲜参照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全国分为八道,道以下设府,各府的“一把手”为留守。
“什么,来了一支明朝的大船队。”
听到汇报,仁川府留守李义光大惊失色,继续问道:“是战船还是商船?”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战船,那是大事,因为朝鲜已经不再是明朝番属国,而是在满清的控制之下,如果是商船,那问题远没有这么严重。
汇报之人道:“大人,这支船队很奇怪,说是商船吧,又不像,因为有一些船上明显有大炮,说是战船吧,又不像,因为看起来有一点像商船,另外,这些船很奇怪,没有风帆,还冒着黑烟。”
还有这么奇怪的船,李义光也是一阵好奇,走来走去,想了良久才道:“快,派人去汉城汇报此事,另外,再派人去了解具体详细情况。”
这名属下正准备按李义光的要求去做,另外一人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汇报道:“大人,那只明朝船队派人来了,一共来了七人,我暂时安排他们在府衙大堂。”
李义光想要了解情况,摸清这只船队的底细,听说船队方面派了人过来,正合李义光的意思,于是,李义光道:“走,随我去会一会这些人。”
府衙大堂。
小六他们刚坐下没有多久,也就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李义光就带着数人进了府衙大堂。
李义光因为摸不清楚这支船队的底细,故表面上还算热情,双方通过翻译双方做了简单介绍之后,李义光就开门见山问了起来。
“这么说来,贵方是来做生意的?”
小六道:“对,我们的目的就是做生意,这是拜帖,我们老板准备过来拜访李大人,一切事宜,我们老板将和李大人详谈。”
李义光一挥手,示意自己一名手下收了拜帖,然后道:“贵方太客气了,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我去码头,我去见一见你们老板。”
李义光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亲自去码头看一看虚实,故说要亲自去码头。小六稍稍一想,马上就到:“李大人,那我等一下回去告诉我们老板,我们在码头等你们。”
双方谈好,李义光面带微笑,亲自送小六等人出了府衙,看着小六等人渐渐远去,本来还一脸热情的李义光面色一下子冷了下来。
旁边一名下属见状不解的问道:“大人,你这是……”
李义光缓缓的道:“这支船队肯怕不简单,不仅仅是过来做生意这么简单。”说完之后,李义光安排人向汉城方面汇报,自己则带着一众属下和随从,或骑马,或坐轿,也朝码头而去。
徐良益刚听完小六的汇报之后没有多久,马上就有伙计过来汇报,“老板,他们过来了,已经在码头上。”
徐良益道:“你去接一下,让他们上船舱,我在这里等他们。”
李义光等人过来了,在码头上,看到这三千料的大运输船,李义光暗暗心惊,心中想道,这就是明朝的船只吗,好大,且还真没有风帆,这样的船真奇怪。
接着,又看到停靠在旁边的两艘一千料海船,看到船上的七十毫米火炮,以及背着燧发火枪的水兵,李义光心中道,果然,果然不简单啊。
登上三千料运输船,在宽敞的甲板上,徐良益接见了李义光等人,通过翻译,双方一个介绍之后,徐良益道:“李大人,我们这次远道而来,目的就是和贵国开展贸易。”
李义光有一点不信。
………
第一百五十四章说一套,做一套
徐良益见李义光有一点不信,于是,带着李义光进了船舱,看了船舱之中的货物,看了这些东西之后,李义光才渐渐的信了。
接着,徐良益开始和李义光谈起来合作,生意上的事情,徐良益很是拿手,不用半个时辰就谈好一切贸易上的事情。
以物换物,或是金银交易都可以,另外,徐良益提出,货物较多,码头太小,是否可以在仁川港租一块地,一方面是为了存放货物方便贸易,另外一方面是方便船只停靠以及人员休整的等。
李义光满口答应,很是爽快,这让徐良益大为高兴,没有想道,事情这么顺利。
就在码头不远,靠近仁川港,双方约定租下一块地,这是一块大荒地,没有几户人家,面积倒是很大,修建一个大码头都足够。
一切事宜,双方口头约定,只差详谈具体细节,因为李义光说了,具体细节需要回去思考一下,等几天的时间。
既然已经口头约定,李义光走了之后,徐良益就指挥大家在那里平整土地,搭建房屋或帐篷,大家稍作休整。
似乎一切都非常顺利,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仁川府,府衙大堂。
李义光从码头回来了,正在大堂端坐,喝着茶,旁边有几名属下,其中一人道:“大人,我们就这么答应他们了吗?”
另外一人也道:“大人,我们不能答应他,说是租,谁知道他们租多久,万一他们不走了,我们怎么办?”
李义光缓缓的道:“你们以为我会真的答应吗,我只是应付他们一下而已,我已经派人去向陛下汇报,一切由陛下定夺。”
原来是只是表面应付,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旁边那几名属下恍然大悟,其中有一人道:“还是大人高明。”
李义光笑了起来,“这是我们的地盘,先麻痹一下他们,等着吧,他们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徐良益等人自然不知道这充满阴谋,还以为事情非常顺利,码头一带一片热闹,大家在忙碌,在码头一侧的这开阔荒地搭建帐篷,修建房屋等等。
汉城。
朝鲜国王李倧已经接到汇报,正在召集一众大臣议事,仁川距离汉城只有几十公里,消息传递很快。
明朝来了一支大船队,这让已经投靠满清的朝鲜当权者认为这是大事情,这不,文武大臣正在商议此事。
“陛下,我朝和明朝素来友好,他们只是过来开展贸易,臣以为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将那块荒地租给他们,同他们生意往来也可以。”
这是一名老臣,看样子是文臣,不过,职位似乎不高,此话一出,马上就遭到一名武将的反驳。
该武将马上道:“这不可,我们已经是大清的番属国,万一让大清方面知道我们和明朝来往,只怕大清又会派雄兵过来,到时,我们危矣!”
“臣也认为不宜和明朝来往,即使贸易往来也不可。”
“对,不能贸易往来。”
端坐在宝座上的朝鲜国王李倧缓缓的道:“既然大家都认为不宜和他们贸易往来,那就请他们回去吧,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有一名大臣咬一咬牙,然后道:“陛下,只怕事情没这么简单,这次他们来了战船,目的很明显,如果我们不答应贸易,可能会使用武力。”
马上就有武将笑了起来,“哈哈,就凭借他们那么一点人,不是我吹牛,就那么一点人,我挥手就能灭了他们。”
有人提醒道:“灭了他们可能简单,但这样一来将明朝得罪死了,如果他们派出大军,我们只怕很难抵抗。”
刚才这名武将又笑了,冷笑着道:“现在的明朝已经今非昔比,国力日况愈下,国内烽烟四起,千疮百孔,关外有大清步步紧逼,我看灭亡是迟早的事情,哪里还有国力派出大军讨伐我们。”
“对,对,臣也赞成这一点,明朝已经自身难保,根本不可怕,我看不如来狠的,直接灭了这支船队,抢了他们的东西,如果大清方面知道了,一高兴可能还会免除我们部分岁贡呢。”
听了下面一众大臣的意见,朝鲜国王心中就有了决断,眼神之中厉色一闪,缓缓的道:“那我们就杀光他们的人,烧沉他们的船,抢光他们的东西。”
“陛下英明!”
一众大臣齐声高喊,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开始着手准备,准备使用武力对付徐良益他们。
…………
徐良益站在码头上,若有所思,似乎感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来这里已经三天了,李义光承诺的商家一家也没有出现。
刚来码头的第一天,李义光的态度让徐良益很放心,但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徐良益不傻,相反,经验丰富,能力很强。
徐良益心中想道,“莫非有什么阴谋不成?”
心中这么一想,徐良益就吓了一跳,知道这里是朝鲜的地盘,自己势单力薄,如果对方真有什么手段或阴谋,一切难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于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徐良益不得不做万全准备,和随行的水兵队长安东海商议,徐良将自己心中的担忧一说,安东海也眉头皱了起来。
安东海带着数百水兵随行,大家的任务就是保卫船队的安全,来之前,赵卫斌重点交代过安全事项,现在船队可能有危险,安东海重视起来。
安东海派人根据码头的实际情况修建一些简单防御工事,而徐良益等则全部回到了船上,六艘一千料海船,再加数百水兵,这是大家的防御力量。
不过,大家面对的是朝鲜的军事力量,汉城距离仁川很近,仅仅数十公里,从汉城出兵,快则两天,最慢也不过三、五天。
从汉城通往仁川的大道上,一支朝鲜军队正在行军,目测人数在三千人以上,领头的朝鲜武将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铠甲,这一支军队的目的地就是仁川,想要消灭徐良益,抢光徐良益这支船队的东西。
三千余人,估计是先头部队,后续还有人马,且带上了大炮,大大小小十几门,那种前装铸造大炮。
下午时分。
码头外围修建了一些简单防御工事,工事后面,一些水兵已经就位,这是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水兵。
幸好有数百海军陆战队的水兵随行,如果徐良益手下的那帮伙计,那肯定不行,到底大家不是战斗人员。
作为预备队员,大家都拿起火枪,那种滑膛火枪,不少伙计拿着枪,一脸的紧张,不时的看一看远方。
“会不会真打起来?”
“难说啊!听说朝鲜现在是鞑子的附属国,完全听鞑子的话。”
“他xx的,如果真打起来,老子一定要他们好看。”
旁边有一名穿着短打的伙计,大声的道:“刘大头,你会不会用这种枪,等一下别打着自己人。”
绰号叫刘大头的那伙计,立马道:“张黑子,别瞧不起人,这枪我用过,知道怎么装弹,知道怎么瞄准和开枪。”
徐良益手下的那一帮伙计,自从装备以前淘汰下来的那种滑膛火枪之后,大家组织过几次练习,大部分人知道怎么用这种枪。
靠近码头的一艘一千料海船上,指挥室之中。
徐良益和安东海两人并肩站在指挥室之中,看着码头远方,两人神情都比较严肃。
安东海道:“徐老板,我有预感,这次对方肯定来势汹汹,将是一场恶战。”
徐良益缓缓的点一点头,知道这里靠近汉城,如果朝鲜方面真对自己不利,那肯定会派出重兵,因为汉城附近就有朝鲜大量的兵丁。
“来…来…来了,他…。他们来了,好…好多人。”
一名水兵,急急忙忙,几乎是上气不接下气,跑进指挥室,焦急的汇报起来。
安东海沉声问道:“他们多少人,具体情况怎么样?”
这名水兵喘了几口气,待稍微好一点点才接着汇报道:“他们来了,距离我们不到三里,人数有好几千,还有一些大炮。”
徐良益和安东海两人相互对视一眼,两人心中同时道,真的来了,且还真的是来势汹汹。
安东海大声道:“传令下去,准备战斗!”
命令下达,数百水兵端着火枪,以那些刚修筑完成不久的防御工事为依托,大家端着枪,对着前方。
安东海则拿着自己的单筒望远镜,看着远方,看着对方来的方向……
………
今日两更,第一更送上,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一百五十五章仁川登陆
黄海海域。
一支大型舰队正在编队航行,多艘三千料战船领头,中间是“上海号”铁甲舰,后续跟着多艘两千料海船,再往后是六艘三千料运输船,在舰队最后面的是两艘两千料海船。
如果细数的话,一共有二十二艘船,三千料战船六艘,两千料海船十艘,三千料运输船五艘,再加上“上海号”铁甲舰。
海军主力全部出动!
孟明昭给徐良益算了一卦,孟明昭告诉张丰,徐良益这一趟不太平,要见血光,于是,张丰带领海军主力出动,目标直指仁川。
三千料战船,这是新船型,唐建清和宋应星一起设计,为目前最大的木质结构战船,装备多门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十几门七十门火炮,战力极强。
“总兵大人,我们已经到这个位置,预计明天上午抵达仁川港。”赵卫斌指着地图,大声的汇报。
从赵为斌的脸上,以及语气之中不难体会到那种兴奋和激动,不用一天就要抵达仁川,赵卫斌激动啊!
多艘三千料战船和三千料运输船装备海军,再加上“上海号”铁甲舰,海军实力大增,赵卫斌就想找人练一练手。
张丰看了看海图,缓缓的道:“如果孟老的推算没有错的话,徐良益他们应该早就和朝鲜方面打上了。”
赵卫斌道:“哼,敢打我们的人,这次一定要好好的教训他们一顿。”
张丰点一点头,棒子是要教训,且要狠狠的教训。
………
仁川港。
这里已经激战数个时辰,靠近码头的几艘一千料海船,还在不断的炮击那些进攻的朝鲜人。
安东海面色严肃,对方人太多了,如果没有这几艘一千料海船上七十毫米火炮的支援,估计早就被对方攻上来了。
即使有火炮支持,但打到现在,数百水兵已经伤亡过半,预备队也已经上去了,而对方还在进攻,猛烈进攻。
外围防线。
安东海带着最后的数十水兵上来了,不来不行,安东海拿着自己的短枪,看着前方,对方正退去,大家又一次合力打退这帮朝鲜人的进攻。
“队长,您看!”
安东海朝前方看去,心中道,对方又增兵了,且数量估计起码在三千以上,这是对方的第二次增兵,先是三千人,两个时辰之后增兵两千,这次又则更多。
“徐老板,你怎么也来了?”
看到徐良益带着十几人拿着火枪过来,安东海大声的喊起来,“徐老板,你们快下去,快下去,对方又要进攻了。”
徐良益道:“安队长,我们过来帮一把手,多几个人多几份力量。”
安东海看了看前方越来越多的朝鲜人,想了想,咬牙道:“徐老板,对方人太多了,我们怕很难守住码头,你带你的人全部撤到船上去,我们殿后。”
徐良益这才意识到形势已经非常严重,想了想之后,大声的道:“那好,我组织大家往船上撤。”
在这一点上,徐良益很明智,不和安东海争论,因为徐良益知道自己的这一大帮手下不是正式战斗人员,殿后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安东海他们比较妥当,自己要做好的就是撤退工作。
于是,徐良益马上组织大家撤退,首先是伤员,让伤员先上船,然后是战死水兵们的尸体,不能让战死水兵的尸体留在码头上,不能落入朝鲜人的手里。
约半个小时之后。
朝鲜人又开始进攻,这次进攻规模更大,足足好几百人,拿着厚盾,一名朝鲜武将亲自带队进攻。
密集的火枪射击声响起,这些朝鲜棒子不断倒下,但预备队都已经撤下去,留下殿后的水兵不足两百,虽然大家在射击,但对方渐渐逼近。
安东海看到了那名朝鲜武将,目测距离一百余米左右,安东海拿过一支火枪,瞄准,射击。
“砰!”
枪声一响,这名朝鲜武将一头栽倒在地上,打完这一枪,安东海回头看了一下大家撤退情况,然后大声的道:“大家边打边退,不要乱!”
水兵们一边面对这些朝鲜人射击,一边往后退,阵型不乱,开始交替撤上那几艘停靠在码头的一千料海船。
安东海带着十几名水兵是最后撤到船上的,安东海上船的时候,对方已经冲到码头上,距离大家不足三、五十米。
一些朝鲜弓箭兵已经在射箭,安东海大喊:“鸣汽笛,开船!”
船上,水兵们端枪还击,几艘一千料海船鸣着汽笛,缓缓的离开码头,那些朝鲜人最终还是未能冲上任何一艘船。
距离码头渐远,船队开始远离仁川港。
站在指挥室之中,安东海脑海之中浮现出今天大战的一幕幕,心中悲切,自己起码有一百余水兵战死。
安东海紧紧的捏着拳头,心中想道,兄弟们,我会为你们报仇的,一定会报仇的!
船队离开仁川港,在仁川港附近海域游弋,不管是徐良益还是安东海,两人知道,总兵大人会亲自过来,只要总兵大人一到,报仇的时候就到了。
………
汉城,朝鲜王宫。
朝鲜国王正在发脾气,“废物,一帮废物,对方区区几百人,你们居然战死一千余人,废物啊!”
负责这次进攻的那名朝鲜武将脑袋低垂,虽然成功的占领了码头,但付出了一千余人的代价,这朝鲜武将自己都感到脸红。
更让人脸红的是,这是一支商队,很多人根本不是正规军,只是拿起武器的伙计,就是这样一帮人,朝鲜人损失一千余人。
“真是一帮废物!”
训斥了一番这名朝鲜武将一番之后,朝鲜国王不耐烦的挥一挥手,看着这名武将退了下去之后,朝鲜国王心中想道,终于将这支船队赶走了。
………
一轮朝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海上,一支大型舰队正劈波斩浪,朝着仁川港方向行驶而来。
张丰站在甲板上,看着蔚蓝的大海,心中想道,不知道徐良益他们怎么样了,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
“赵司令,还有多远到仁川港。”
赵卫斌道:“总兵大人,不到十海里。”
张丰点头,“好,很快就要到仁川港。”
这时,一名水兵过来汇报,“总兵大人,瞭望哨汇报,前方有一支船队,估计是我们的船队。”
“是徐良益他们吗,快靠过去。”张丰大声的命令。
远方游弋的真是徐良益的船队,徐良益知道张丰将要来仁川,于是在这里等着张丰,张丰终于来了。
两支船队汇合,徐良益登上“上海号”铁甲舰,哽咽着道:“总兵大人,您终于来了,您要给战死的兄弟们报仇。”
接着,徐良益将情况简单的说了一遍,听完,张丰紧紧的握着拳头,如果细看能看得出来,张丰的手指关节发白,可见用力握紧拳头的程度。
张丰很愤怒,战死一百二十六名水兵,伤两百余人,可见昨天战况的惨烈程度,随行的水兵满打满算才数百人,昨天一战伤亡过半。
赵卫斌也异常愤怒,气愤的大声道:“岂有此理,一个小小的朝鲜,居然敢打我们的水兵,看老子这次不灭了他们。”
张丰道:“此仇一定要报,传我命令,加速前进,炮击仁川!”
舰队编队高速航行,直扑仁川港,舰队抵达仁川港的时候,码头上还有很多的朝鲜兵丁。
“那…。那是什么!”
首先发现情况不对的那名朝鲜兵声音都颤抖起来,码头上,很多朝鲜兵朝远处看去,只见一支大型舰队,正气势汹汹而来,一些视力好的人,甚至大声惊叫起来。
“那…那是明朝水师!”
“他们来报仇了!”
这么多大型战船,这够吓人的,码头上很多朝鲜人两腿发软,呆呆的看着逼近的舰队。
“上海号”铁甲舰上,张丰看着前方不远的仁川港码头,大声的道:“炮火准备,给我犁平整个码头!”
“开炮!”
“给我开炮!”
很快,炮声震天,密集的炮火铺天盖地,使用的全部都是开花弹,且很多火炮口径都是一百五十毫米的。
十几分钟之后,整个仁川码头一带全部被炮火覆盖,炮击停止之后,码头上再无一个活人。
炮火停息,数千水兵开始登陆。
若干年之后,历史书上记载,这是著名的仁川登陆!
………
票票???大家使劲砸票票!!!
第一百五十六章攻陷汉城
汉城,王宫。
朝鲜国王正端坐在宝座上,看上去气色和心情都不错,听完下面大臣禀奏之后,正准备开头说话,突然,有人急急忙忙的闯了进来。
有人正准备大喝一声“大胆”的,来人马上就跪拜在地上,伏地大声道:“陛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怎么一回事,说!”朝鲜国王不悦的道。
这人语气悲切,几乎哭丧着道:“陛下,今天早上,来了一支明朝水师,都是很大很大的战船,一到仁川港,马上就是对码头一顿猛烈炮击,瞬间就将整个码头几乎夷为平地,然后…。然后…。。”
“说,然后怎么样了?”
这人战战兢兢道:“然后从船上下来一帮虎狼,不用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将我们在码头附近的数千兵马全部杀光,现在直朝汉城而来。”
“啊!”
朝鲜国王差点吓得直接摔下来,仁川港一带至少还留有三、四千人马,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对方杀光。
“不可能,你肯定是在谎报军情?”不用朝鲜国王质问,马上就有武将大声问起来。
来人脸色苍白,“金将军,小人哪里敢谎报军情,这是真的,我们几千人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对方清一色的火器,我们根本就无法和他们一战,只有被屠杀。另外,李将军已经战死了。”
这人口里的“李将军”就是昨天领军进攻徐良益等人的朝鲜武将,死在了猛烈的炮火之下,被开花弹炸得渣都几乎不剩。
听完汇报,整个大殿乱成一团。
“这可如何是好!”
“这怎么办,他们明显是来报仇的。”
“我早就说了,不应该得罪这支明朝船队,这下子好了,对方杀上门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