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是因为刚刚阿史那伏念的态度,此刻严善思的口气很平和,但是眉头却是微微皱起,很显然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既然要负责这次的和谈,严善思之前自然是做过不少功课,对突厥也有所了解。
的确,最开始李治下令关闭互市,就是因为当初突厥仗着自己的机动性强,屡次劫掠军民财帛,甚至是大唐的女子都被当成炙手可热的交易物品。
更过分的是,在好几次的互市当中,突厥人都是直接用的强抢,而那些被抢的商人向朝廷申诉之后,也同样没有结果。
因为大唐不可能因为这些“小事”就和突厥开战,李治屡次降旨申斥,也被突厥搪塞了过去。
因为天高皇帝远的关系,大唐也的确难以管束。
但是要知道,李治从来不是一个好欺负的主!
名义上突厥说部落众多,难以找到凶手。
那好,既然你们找不到凶手,那就不必继续交易了!
出了这些事情之后,李治索性便关闭了互市,同时在突厥的边境陈兵,严防死守。
不得不说,这个政策很奏效,突厥有太多难以找到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依靠大唐。
而如今互市关闭之后,仅仅靠走私商人,根本难以满足需求。
于是双方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张,最终才有了这次的西征之战!
说到底,这件事情还是因为互市……
所以严善思提出的问题很现实,如果不能保证互市的安全,不能够约束好突厥的各个部落,那么开放互市之事免谈!
这也是李弘事先交代给他的……
“这……”
阿史那伏念的脸色有些犹豫,开口道。
“严尚书也知道,突厥部落众多,难以管束,互市之时下臣自会派出骑兵保护,不会出现以前的事端。
不过下臣可以向大唐承诺,但凡有胆敢劫掠大唐子民者,无论是在大唐还是突厥,斩杀无赦!
大唐若是抓获这些人,不必交还突厥,直接处置便好!”
不得不说,阿史那伏念还是很有诚意的,至少在严善思看来是这样的。
突厥的状况和大唐不同,虽然可汗是突厥的共主,但是实际上阿史那伏念并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部落。
若是有些部落私自行动,他也难以管束。
这一点他说的是实话,严善思也知道,只是……
严善思看了一眼李弘,他同样也知道,这样的解决方案,太子殿下是不会满意的。
“第一,互市的地点放在大唐的境内!所有的秩序由大唐的兵士保证,突厥的骑兵不准进入!”
紧接着,李弘的声音便淡淡的响起。
顿时让阿史那伏念脸色一变。
“殿下,突厥人游牧草原,若是在大唐境内的话,恐怕路途遥远……”
“那就每次互市之时选在接近狼山的部落当中,但是可汗要答应,互市之时,突厥的骑兵全部撤出,现场全面由大唐负责!”
李弘斜斜的看了阿史那伏念一眼,顿时让后者的心中一凛。
其实这次过来,阿史那伏念原本就打着这样的主意,互市一旦开放,就算是什么盟约也难以约束。
而短时间之内,大唐既然开放,就不会关闭。
只要有几年的时间,突厥就能恢复元气!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李弘竟然如此谨慎,想也知道,要是让唐军进入突厥,恐怕事情就麻烦了!
“突厥之地,自当由突厥骑兵保卫!”
就在此时,一旁的阿史德温傅闷声开口道。
许是因为前两次的教训,这次他的口气小心了许多,嗡里嗡气的,但是意思却表达的清清楚楚。
而阿史那伏念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李弘,显然这也是他的意思。
只是李弘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一边翻看着面前的文书,一边想着……
如今宣政殿当中,也应该有结果了吧……
第二百八十七章:自己骗自己
“阁下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大唐还会对突厥有不轨之心不成?”
李弘不说话,不代表没有人回应他。
阿史德温傅的话一出口,大堂内的官员们便是脸色一阵难看。
甚至有两个青年的官员忍不住轻啐一声。
“小人之心!”
声音不大,但是却被人听得清清楚楚,顿时让阿史德温傅脸色通红。
倒是阿史那伏念仍旧脸色平静。
因为他清楚,阿史德温傅说的是实情,狼山的部落虽然并非重地,但是任谁也不会轻易将别国的军队放进国境。
所以这一次,虽然同样是被质问。
但是阿史那伏念却没有出言制止阿史德温傅。
而后者也是立刻会意,神色之间隐约有些冷意,沉声开口道。
“我是个粗人,不懂得许多国家大事,但是我是军人,所以绝不可能让别国的一兵一卒擅自进入突厥的领地,哪怕是大唐也不例外!”
这句话倒是说得慷锵有力,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
“你!”
眼见对方如此强硬,严善思气的差点跳了起来。
不过终究是保持着君子气度,只是冷着脸坐在原地没有说话。
“可汗也是这么想的吗?”
就在此时,李弘好像才察觉到场中的争执,轻轻抬头,对着阿史那伏念问道。
“皇太子殿下,此事的确不妥当,若是让唐军进入突厥境内,恐怕会引起其他邻国的警惕,也会让部落民众不满,所以这一点,下臣的确没有办法答应!”
李弘的眼睛眯了起来,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看着阿史那伏念没有说话。
要知道,这是开始和谈以来,阿史那伏念第一次明确的拒绝李弘,之前他都是让阿史德温傅出面当这个黑脸,这次终于自己冒头了。
这两句话虽然口气谦和恭顺,但是态度却无比坚定。
“既然如此,今天的和谈便到此为止吧!严大人,明日继续!”
看着李弘陡然沉下来的脸色,众人都在猜测下一刻李弘会用更严厉的言语反击回去。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弘的脸色几乎是在一瞬间便如同春风化雨,重新变得温和无比。
口气淡然的对严善思吩咐道。
甚至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弘就已经起身迈出了鸿胪寺的大门,让众人面面相觑。
而阿史那伏念则是意外的脸色有些阴沉。
“呵呵,今日天色已晚,可汗不妨暂且休息,明日继续!”
眼看李弘如此干脆利落,严善思有些措手不及。
反应过来之后,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不过看着仍旧当空的太阳,严善思倒是难得的老脸一红,同样匆匆离开了鸿胪寺。
…………
“可汗,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鸿胪寺的一处小院当中,阿史德温傅坐在下首,眉头紧皱,开口问道。
这个地方就是鸿胪寺给他们安排的住处,只不过此刻早已被他们带来的卫兵接管了防卫。
自然是不虞别人偷听的。
所以一进门,阿史德温傅就忍不住问了出来。
“李弘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阿史那伏念瞥了一眼一脸着急的阿史德温傅,声音平淡的说道。
眼看着后者一脸迷惑的样子,阿史那伏念摇了摇头,心中叹了口气。
这个阿史德温傅,就是个满脑子只有打仗的粗汉!
不然的话,也不会让他轻轻松松的就从一个傀儡变成了突厥的真正主人。
不过如此也好,太聪明的人,往往死的也早!
只有这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用起来才最顺手……
“今天他之所以匆匆结束了和谈,是因为察觉到我已经开始逐渐掌控局面的气势,所以李弘才当机立断,放弃了今天的和谈!”
收回心思,阿史那伏念淡淡的开口道。
其实今天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在蓄势,不管是前面的恭顺,还是暗示阿史德温傅闹事。
都是他计划当中的一部分。
虽然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唐国的官员,但是阿史那伏念相信,他们也有自己的弱点。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表现的无比顺从,以至于显得李弘有些过于跋扈。
而那些唐国官员的态度也证明了他的猜测。
但是就在阿史那伏念准备开始真正翻转局面,掌控谈判的节奏的时候,李弘却当机立断,终止了今天的和谈。
着实让他心中有些恼怒,不过同时阿史那伏念也暗自将李弘的危险程度又提高了一层。
此人的感觉实在是太敏锐了!
“先不谈这个,雍王殿下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沉默了片刻,阿史那伏念继续开口道。
如果李弘在这里的话,恐怕心中却是要冷笑一声,这个阿史那伏念果然还是和李贤勾搭到了一块!
“不清楚,今早雍王殿下便被召进了宫中,直到现在都未曾出来,不过王府那边消息倒是传了过来,请可汗过目!”
阿史德温傅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递给了阿史那伏念。
而后者看清之后,却是脸色陡然一变,让阿史德温傅有些不知所措。
片刻后,阿史那伏念冷静下来,脸上掠过一丝冷色,将手中的纸条递给阿史德温傅,口气生硬的说道。
“照雍王殿下说的办!”
说罢,眼中闪过一丝痛惜,转身离开了。
而阿史德温傅则是不明所以,伸手接过纸条,却发现不过短短的时间之内,那张纸条已经被汗水浸湿。
而展开一看其中的内容,阿史德温傅也是脸色骤变,神色阴晴不定,最终叹了口气,同样离开的了这里。
…………
如果让李弘知道,阿史那伏念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的话。
恐怕心中却是会大大的感到有些好笑。
因为他今天终止和谈根本不是因为看到了局势的变化,而是因为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吴良辅来了!
虽然他没有进来,但是李弘却知道,此刻宣政殿中恐怕没有那么平静,而吴良辅应该也正是因为此事而来!
毕竟和谈乃是大事,一般的事情不会有人来打扰的,所以李弘很果断的终止了和谈!
事实证明,李弘的感觉没错,吴良辅带来了一个消息。
李治命他即刻进宫面圣!
第二百八十八章:宣政殿中
不过这个消息倒是让李弘有些意外。
今天李治将一干大臣和李贤都召进了宣政殿,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
至于是为了什么事情,李弘也猜到了七八分。
但是让他有些奇怪的是,按照他的估计,戴至德和张文瓘应该能够应付的了这件事情,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前来召见他。
何况李治特意选在突厥和谈的时候商议这件事情,不就是为了不让他插手吗?
怎么现在又突然要召他前去了!
“殿下,请您过去是戴相的意思……”
似乎是知道了李弘的疑惑,吴良辅四下看了一眼,悄悄在李弘的身后轻声说道。
戴至德?
李弘心下一沉,莫非宣政殿中真的发生了什么变故?
宣政殿中人数不少!
李治和武后端坐在御座之上,脸色有些阴沉。
而下面的一干大臣也是面色各不相同,令李弘有些意外的是,今天到场的不仅有政事堂的诸位宰相。
甚至连户部尚书唐临,兵部尚书姚崇,还有工部尚书张大安都悉数到场!
最让李弘吃惊的是,今天到场的还有很久都没有出现的,如今的闻喜县公裴行俭!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脸色难看,相反的是,李贤和刘仁轨的脸上倒是有几分笑容。
尤其是李贤看向李弘的时候,眼中简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虽然对眼前的局面感到有些疑惑,但是李弘的脸上却是不露分毫,恭敬的向帝后行礼。
而见到李弘进来,李治的脸色方才好看了几分,开口问道。
“弘儿来了,今天和突厥谈的如何?”
“回父皇,和谈之事繁杂无比,非一日之功,儿臣今天已经和阿史那伏念互换了国书,明天会继续和谈!”
现在的大殿当中人数太多,所以李弘也没有细说,只是轻描淡写的带了过去。
好在李治也不过是随口一问,并没有细究。
接着便开始谈起了正事。
“弘儿,这份奏折可是你上的?”
李治的脸色微冷,拿起面前的奏折递了下来。
而吴良辅早已在旁侍候着,紧着便将奏折送到了李弘的手中。
“回父皇,这份奏折的确是儿臣所奏!”
看完奏折,李弘脸色平静的说道。
不料李治的脸上却是怫然不悦,口气也有几分严厉。
“你为何要上这封奏折?朕和皇后如今还在,用不着你操心这个!”
不得不说,这是李治第一次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和李弘说话,便是在大殿当中的众臣,也是第一次见到皇帝对太子如此震怒。
政事堂的诸位宰相提前知道奏折的内容,虽然对皇帝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但是还在接受范围之内。
而剩下的几位则是只比李弘早到片刻,对于目前的状况还是一头雾水!
顿了顿,唐临开口说道。
“陛下,不知太子殿下所奏何事,令陛下如此震怒?然奏事处政本为东宫本分,纵然言辞有所不当,陛下也当好生劝解,请陛下三思!”
虽然说起来,在场要数许敬宗的资历最老。
但是这个老狐狸显然对情况把控的清清楚楚,站在原地像生了根一样,一句话都不说。
而唐临虽然算不上这里官位最高的,但是却是最受李治信重的,同时对于东宫也隐约有几分好感。
所以才敢在这种情况下说话。
“哼!吴良辅,把那份奏折读一下!”
眼见唐临出面,李治的脸色方才好看了几分,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而随着吴良辅略带尖利的声音响起,众臣方才明白了这份奏折的分量到底有多么重!
一时之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儿臣皇太子弘奏!”
奏折不长,所以不过片刻之间,吴良辅就已经全部读完。
众臣也终于清楚了皇帝震怒的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这份奏折的内容有些过于敏感了……
虽然奏折写的不短,但是通篇就只说了一件事情!
雍王殿下年长,应当之国!
自从上次皇后娘娘允准雍王殿下入朝参政的时候,众臣便都闻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而后来的事情,更证明了这一点!
雍王的步子迈的越来越大,虽然屡屡在太子殿下的手下吃瘪。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帝后的暧昧态度,已经让许多大臣们蠢蠢欲动,尤其是在见到雍王手中的强大势力的时候。
不过众臣同样明白的是,太子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
雍王一次次在太子手下败北,似乎也昭示着太子的东宫之位牢不可破。
但是几天前皇帝的一道旨意,却重新让局势发生了无比微妙的变化。
皇帝陛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言语之间却似乎是在袒护雍王殿下,顿时让局势再次变得有些难以捉摸。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必然会对这件事情有所反应。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太子的反击来的如此快,来的如此凌厉,直接打在了雍王殿下的七寸上!
要知道,算起来,雍王殿下如今已经虚岁二十了,而前几天皇帝的旨意,又明明白白的替他赐了字!
不管怎么说,李贤都算得上是一个成人,而不再是一个孩子了。
那么按照制度,除了储君之外,所有的成年皇子都不能留在长安,而要前往封地之国!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这一招真的是把的很准,无论雍王的心中怀着怎样的心思,只要将他赶出了长安城,自然万事皆休!
“是谁指使你上的这道奏折?太子还将朕和皇后放在眼里吗?”
李治的口气很生气,这一点所有人都听得出来,望向太子的目光当中也就多了几分担忧。
虽然这一招看似甚妙,但是要知道,规矩毕竟只是规矩。
事实上,从大唐建国开始,这个规矩就没有执行过,远的有当初的太宗陛下,不仅未曾之国,甚至曾经以秦王的身份兼任尚书令。
再近一些,李治的几个哥哥,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也都未曾按照规矩之国!
到了如今,武后和李治的几个儿子虽然都已经封王,但是却一个都未曾前往封地,当初也不是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但是都无一例外的被帝后驳回!
如今太子殿下重提此事,虽然算得上名正言顺。
但是看帝后的神色,就知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百八十九章:局面斗转
宣政殿中的气氛莫名的变得有些压抑,如今众人都能看得出来,皇帝和皇后恐怕都是不愿意雍王就藩的!
甚至于皇帝陛下为了这件事情还如此的雷霆大怒,更是明确了他们的态度,一时之间,众臣的心中皆是各怀心思。
说起来,成年皇子就藩本是祖制,虽然一直未曾施行,但是如今太子将它搬出来,似乎也并非不可,至少,皇帝不应该如此震怒……
那么,难道说皇帝不愿雍王殿下出京,真是因为动了易储之心?
一想到这个可能,许多人的心中都是悚然一惊,只是这个念头生了出来,便难以再按得下去。
李弘能够感觉的道,大殿当中的许多人,目光都隐约有些复杂。
“父皇,儿臣不明白父皇此言何意?六弟既然已经成年,自然应该前往封地之国,这是皇祖定下的规矩,可有何不妥?”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太子竟然是这样一种强硬的态度。
虽然口气一贯的温和,但是词锋锐利,丝毫不退半步!
当然,如果这些人见识过那天审理上官婉儿的场面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如此吃惊了。
但是要知道的是,这两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上一次毕竟是后宫之事,李治不好多言,而且上次的情况特殊,帝后是想要借李弘的口来警告荣国夫人,方才对他如此放纵。
但是这次可是正经的国事,是由李治亲自裁决的国事!
虽然大臣们都看不懂帝后的心思,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时候,帝后必然是不愿雍王之国的,否则就不会降下那道封赏的旨意了。
太子殿下选在此刻出手,着实是殊为不智啊!
有些大臣心中叹了口气,暗自摇了摇头!
“之国的确是祖制,但是弘儿你也知道,贤儿自幼体弱多病,难以远行,你们兄弟素来手足情深,你真的忍心看贤儿如今便前往封地吗?若是途中出了事端怎么办?何况母后现在只有你和贤儿两个成年的儿子,你就忍心让母后忍受母子分离之苦吗?”
众臣能够看得到,就在李弘的话说完之后,皇帝的脸色瞬间变了变,只是不知为何,却是没有说话。
反倒是一直在沉默的武后开口说道,而且内容同样是让众臣一阵心惊……
这个世界是疯了吗?
皇后娘娘是何等强势的人,这个时候竟然不提国事,打起了感情牌?
而且说雍王体弱多病?
众臣一阵面面相觑,难道体弱多病的不应该是太子吗?
雍王殿下一向身子康健,没听说过有什么病啊……
不过皇后娘娘既然这样说了,也没有人敢反驳,只是目光却聚集到了太子的身上。
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皇后也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说太子殿下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
“母后明鉴,儿臣自然也不愿兄弟分离,只是就藩乃是祖制,六弟既已成年,自当前往藩国!何况六弟一向心怀壮志,区区的长安城岂能束缚六弟,不若放他前往藩国,方是正理!”
李弘的语速很慢,但是一字一句都坚定无比。
让众人有些意外的是,即便是在帝后都不赞成的情况之下,太子竟然还坚持让雍王之国!
而且李弘的这两句话意义也并不简单,李贤一个皇子,能有什么壮志?
几乎是要将事情挑明了!
“太子,民间尚且懂得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贤儿如今的确是已经成年不错,但是太子如今理政却也未曾尽善尽美,母后前些日子让贤儿入朝参政,便是想要让你兄弟二人相互扶助,你可明白?”
眼见李弘的态度依旧如此坚决,武后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声音也隐约带着几分严厉。
而且虽然李治没有说话,但是此刻脸上略微舒展的眉头,却是让众人都明白,这也是皇帝的心思!
李弘脸色微沉,瞥了一眼旁边的李贤。
却发现后者脸上洋洋得意,甚至带着一丝讥讽的笑容,同样的看着他。
轻轻叹了口气,李弘开口说道。
“父皇与母后的苦心,儿臣自然能够理解,只是如今我大唐承平,父皇龙体康健,是以儿臣虽然愚笨,但是能在父皇母后座下时时聆训,加之东宫亦有各位相公辅助,国之大事可小心无错!
六弟自幼性子跳脱,若是进入朝政当中,恐怕难以接受束缚,再者六弟虽然成年,但是于政事一途尚显稚嫩,若是将国家大事交由六弟负责,出了乱子儿臣又该如何自处?
况且自古藩王不曾就藩,京中必起流言,如今长安城中已经流言四起,对六弟的名声损害极大,是以儿臣以为,若是为六弟着想,还是早些让他前往封地为好!”
这一番话仍旧不是那么客气,但是很意外的,李治却平静了下来,定定的看着李弘,没有说话,眼神有些复杂。
大殿内的群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李弘却知道这是为何?
他这一番话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实际上只有一点,不可让藩王参政!
而且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知道,李治必然是想起了太宗朝那一场惨痛的教训。
归根到底,正是因为当时太宗皇帝不肯让诸王就藩,才有了诸王夺嫡的惨祸,甚至于最后两败俱伤,李治的几个哥哥尽皆殒命。
其实李弘何尝不懂李治的心思,他的确是不够成熟,但是要知道,磨刀石这种东西,最容易被刀砍断。
就像李弘所说的,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他就算想要留手,恐怕也难以做到。
而他相信这一点,绝不是自己的父皇想要看到的。
所以其实李弘的这番话看似是在说朝政,但是实际上和武后刚才的一番话一样,是在打感情牌!
而且事实证明,李弘的猜测一点都没有错,李治现在的犹豫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大殿内沉寂了片刻,李治方才缓缓开口,只是声音中似乎带着几分疲累,而且这次不是对着李弘,而是对着一旁的李贤。
“贤儿,你可愿意前往封地?”
第二百九十章:那件事情……
这是什么情况?
除了依旧看似平静淡然的几位政事堂宰相之外,剩下的一干大臣皆是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说在场的都是久经宦海的老臣,但是今天的局面却是着实有些让他们看不懂。
先是太子殿下赶来之后,便被陛下一顿批驳,起因竟然是为了太子殿下的一封奏折。
要知道,李弘身为东宫储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上这道奏折都是名正言顺,就算陛下不想让雍王殿下就藩,至少态度上不应该这么强硬。
但是事情偏偏就这么奇怪,陛下的态度不仅十分强硬,而且看起来相当的震怒!
同样奇怪的是,一向在陛下面前十分恭顺的太子殿下,这次竟然也是意外的强势,甚至连言语之间都不落下风。
就在众人以为太子殿下必然会因此而受罚的时候,竟然在短短的片刻之间,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让陛下意外的沉默了下来。
而且如今张口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要问雍王殿下是否愿意就藩?
局势实在是变化的太快,也太诡异,以至于这些久经沉浮的人物,都看不清楚,一念至此,众人都由不得有几分佩服那些仍旧稳稳的站在前端的宰相们,竟然在如今的情势之下还能保持冷静,果真是……老狐狸!
“回父皇,儿臣如今虽已成年,但是如今皇妹刚刚降世,尚且未满周岁,儿臣如何能够在此刻离开?何况为人子者,孝道为先,儿臣每每思及不能在父皇母后膝下尽孝,便痛彻心扉,还望父皇恩准儿臣留在长安,为父皇母后尽孝,也为太子哥哥分忧!”
眼见三言两语之间,李治的心意便有所动摇,李贤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弘,移步上前,开口沉声说道。
而且不知为何,听见李贤的话之后,李弘的脸色反倒显得更加有些冷。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便暂且搁下,来日再议!”
这次是武后的声音响起,而且口气相当的强势,竟然是并未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直接便将事情压了下来。
虽然说是以后再议,但是在场的人都清楚,这事儿十有八九是黄了!
别的不说,帝后都表现出了如此的态度,还有谁敢再提起这件事情,太子殿下是肯定不可能的!
如果说这次太子殿下上书是为了维护朝廷法度的话,那么如果李弘一直揪着这件事情不放,那就未免显得有些气度不够,有排除异己的嫌疑。
而剩下的人,恐怕就算是提了起来,也会被帝后继续压下来,所以见此情景,众臣便知道帝后是真心要维护雍王了。
不过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太子殿下虽然眉宇当中仍旧有些冷意,但是却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现在的结果一样。
“弘儿,今天你和突厥和谈,可曾摸出了他们的底细?若是岁币供给到我大唐,首批能有多少?”
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治竟然首先问出了这句话。
“回父皇,此次和谈刚刚开始,所以儿臣尚且不能给父皇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如今突厥元气大伤,恐怕难以拿出更多的岁币,除却户部拟定的将要运往突厥的粮食之外,突厥的牛羊金银,折合岁币大约抵得上我大唐半岁的税收!”
李弘定了定神,沉声开口道。
只是话一出口,就听到大殿内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
“殿下所言当真?”
唐临上前一步,面色微微有些激动的说道。
其实原先李弘提出要让突厥赔款的时候,唐临尚且不甚在意,在他看来,突厥那个不毛之地,能够拿出多少东西。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仅仅是初年的岁币,就能抵得上大唐半年的税收……
要知道,虽然如今大唐富庶,但是他这个大管家却也当得十分辛苦,钱总是不够花的,尤其是去岁西征之战,耗去了大唐许多的元气,若是能够有这么大一笔钱财入库。
唐临的手头必然能够宽裕许多,让他如何能不惊喜?
“唐尚书稍安,孤所言自然是实话,如今突厥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底蕴尚在,尤其是其饲养的肉牛,在大唐可以卖出高价,若是折算过来,恐怕还犹有过之!”
李弘笑了笑,开口说道。
“好!好!好!”
让李弘没有想到的是,李治同样十分激动,抚掌大笑,连声叫好。
而和李弘一同被召来的一干大臣依旧一头雾水,倒是政事堂的好几位脸色一变,十分难看。
见此情景,李弘眼神一凛,觉得自己似乎做错了什么……
“诸卿,弘儿刚刚所说各位可听得清楚了,只要突厥的岁币送到,军费必然不成问题!”
李治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之色,只是这句话,却是对着政事堂的几位宰相所说。
军费?
难道说那件事情终于压不住了吗?
听见这个词,李弘的心下一沉,带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