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边唐-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贡布走在草甸之上,草甸上的羌人一个个跪在地上。被他抚摸过头顶的羌人,一个个激动得泪流满面。
马璘坐在青海骢背上看着这一幕,嘴角不由得一阵抽搐。
宗教的力量果然可怕,即便是这种最为原始的苯教也是一样。
看着李贡布神棍般的表演,马璘对于这个老家伙更加的警惕。
现在的李贡布肯定是感激大唐,肯定是感念唐军的恩德,然而人的野心是会慢慢滋长的。也许有一天他变得足够强大了,会突然想起来唐军曾经杀过他大量的族人。
现在为了再高原上站稳脚跟,还需要利用这块招牌,必须要在羌人面前给李贡布几分面子。象雄王这块招牌的号召力如此之大,已经是远远超过了马璘之前的预期。
李贡布号召力强大,这对于眼下的战事自然是有利的,然而越是如此,马璘的心中便越是警惕。
高原上绝对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帝国,更不能出现一个政教合一的帝国。高原上的部族在彻底融入汉文化圈子之前,只能是维持分裂的状态。
葱岭以西的飒秣建绿洲极为肥沃,汉民还有迁居的可能,而羌塘高原这样的地方,马璘实在想不出方法把汉民们诱惑上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之内,这里依然是耐苦寒的羌人的地盘,所以这里绝不能大治,只能是动荡不安。
……
随着象雄王的到来,两个东岱的羌人极为振奋,筑城的劲头更足了。与此同时最彪悍的象雄骑士策马飞奔,把消息传递到每一个山谷。派往其余七个东岱招降的信使,也早早地就出发了。
又过了十天时间,受降城又增高一丈有余,派往七东岱的使者陆续回来了。
带回来的消息出乎马璘的预料,七东岱的头人居然是全部倒向了李贡布,各自带着族人赶往这里,要和象雄王的大军汇合!
第一百二十四章又见空见
随着各个东岱族人的陆续抵达,古老的大鹏鸟旗帜之下,聚集的象雄人越来越多。狮泉河两岸,到处都是象雄人的毡房帐篷,羊马牦牛遍地都是。
象雄故地十东岱之中,达玛部落已经灭族,剩余的九个东岱将近三万户,全部都聚集到了受降城附近。
按照羌人征战时三户出一兵的惯例,九个东岱的精兵也有近一万人,族中男丁全部征召的话,还能有快两万的人手。这些人全部都归象雄王李贡布指挥,手里有了近万精兵,李贡布的腰杆也挺直了不少。
象雄被灭国百余年来,象雄王族针对逻些人的叛乱次数很不少,每次都能得到这些部族明里暗里的支持,只可惜逻些人势大,象雄人孤立无援,这才每次都没能成功。
而这一次,象雄人背后站着的是世上最强大的国家,天可汗的大唐帝国!
唐人的军队已经踏上这片土地,有着大唐军队的支持,各个东岱的头人们都是极有信心。
特别是雪鹰东岱和穹窿东岱的骑士们亲眼见识过唐军战力的可怕,五千精锐逻些骑兵面对数量相当的唐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灰飞烟灭,经过这些人的传播,这一战已经被吹得神乎其神,唐军在象雄人的眼里已经成为了无敌的存在。
高原上的人们是很质朴的,马璘策马走在狮泉河畔的草甸之上时,象雄人看过来的目光都是充满着由衷的感激。至少在这个时刻,这种感激是极为真实的。
象雄人屈服于逻些人的兵威之下。被逻些人欺凌了一百多年。心中对于逻些人早已恨极。如今唐军来帮助他们复国。所以这个时刻,他们是从心底里感激唐军。
大批的象雄战士到来之后,在李贡布的命令之下,立马投入到了受降城的建造之中。好几万人加入之后,城市建造的速度大大加快。
这些后来者原本马璘也准备给他们工钱,不过李贡布却说不用。象雄王的号召力比金钱还要大,李贡布说这里将是象雄国和逻些人的决战之地后,筑城的象雄人便如同疯了一般。每天从凌晨开始便动手,一直忙到天黑才肯罢休。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族群,马璘在心里评价道。
这样的一个族群,只能让他们在高原上占据一隅之地,成为高原上众多势力中的一个,而绝对不能容许他们肆意扩张。这一个族群,必须要在大唐的严格控制之下。
……
花朵般美丽的象雄公主拉着小王子多杰的手行走在草甸之上,他们现在是最受象雄人欢迎的人。象雄王已经六十余岁了,这在羌人里面已经算是高寿的了,现在看起来还算硬朗。可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倒下去。公主和小王子多杰对于象雄人而言,便是未来的希望。
羌人少女清秀的脸上带着恬淡的笑意。带着小王子走在她的臣民之间,不时伸出手来抚摸人们的头顶,被她抚摸到的人都是一脸的感激。小多杰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笨拙的在象雄人的头顶乱揉,样子看上去极为可爱。
“羌人中能生养出这样的女子,倒也极为少见。将军若是有意,直接带回军营便是,何必这般牵肠挂肚。”杜环见马璘盯着象雄公主,微笑说道。
马璘抽了抽嘴角,白了杜环一眼:“说什么混账话,那是花和尚的婆娘。”
杜环笑道:“花和尚奉大乘法,本不该有婆娘。李贡布把这女子送他,也只是为了复国。眼下帮李贡布复国的不是花和尚空见,而是将军大人。若是将军大人把这女子拉进帐篷,我保证李贡布肯定会很高兴。”
马璘摇了摇头,实在不想搭理这个喜欢人妻的家伙。
几天前杜环喝醉酒说漏了嘴,马璘和段秀实一干人都知道他居然和韩国夫人有一腿。韩国夫人在杨家姐妹中是最大的,女儿都嫁给广平王为妃子了,那样的老女人杜环也能下得去口,这个奇葩家伙的想法马璘根本就无法理解。
象雄公主长自是不错,看上去也是乖巧可爱,不过想到她是花和尚空见的婆娘,马璘便没有半点儿兴致。空见干瘪的身子伏在小丫头娇嫩的身上,那画面想一下就够了。
杜环见马璘不说话,心道将军大人虽然有浪荡之名,毕竟还是面嫩了些。这些天他没少去招惹那些残户家的羌人女子,象雄人也不忌讳这个,时候留下一点儿小礼物就能让羌人女子感动得流泪。这种事想做就去做,哪有那么多的忌讳。
两人目送着象雄公主和小多杰走到狮泉河边,走到一座破旧的帐篷之前。帐篷的门打开,一个年老的羌人探出头来,羌人少女和小多杰随即便是走了进去。
见到那年老羌人的模样,杜环脸色猛然一变,再看马璘已经是脸色铁青,青海骢已经蹿了出去,连忙打马跟上。
两人策马从草甸上冲过,碰到的羌人都是低头行礼。马璘也不理会这些家伙,到了帐篷之前下了战马,一掀门帘便走了进去。
羌人少女怔了一下,认出马璘后脸色猛然变得雪白,噗通一声便跪在地上。年老羌人干笑一声,脱了帽子道:“将军大人见到和尚心里不痛快,就再打和尚几下,只是和尚还要在高原上弘扬佛法,只求将军莫要打死了。”
马璘脸色铁青,啪啪两巴掌便甩在空见的光头之上。这两下出手极重,老和尚连声惨叫,抱着脑袋疼得脸孔都扭曲起来。
羌人少女哪里看得了这个,看着空见心疼得眼泪唰一下流了出来。小多杰挣脱了母亲的手,瞪着眼便向马璘冲来,刚进帐篷的杜环连忙一把拉住了他。
“某家说过,没有某的命令你不许踏上羌塘!你想要在高原上弘扬佛法,以后会有机会!死秃驴,当本将军的话是假的么?”马璘又狠狠甩了老和尚一巴掌,怒声说道。
老和尚被打得又一个哆嗦,呲牙咧嘴忍痛道:“将军大人恕罪,和尚已经很老了,实在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马璘怒道:“等不了也得等!本将军要在此地和吐蕃赞普决战,决不允许出一点儿差错!你是汉僧,须知轻重缓急,若此战因你而出问题,本将饶你不得!”
老和尚苦着脸道:“我知将军是不欲和尚为象雄人宣讲佛法,和尚这次上羌塘,也没准备留在这里,只是想借道而过,去别处宣扬佛法。在这里留了几天,只是想和妻子团聚几日,过几日就离开,是以不想打扰将军,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将军发现了。将军,我是汉僧,岂能不忠于国家?既被将军发现,和尚这就离开,去苏毗、逻些等地宣扬佛法便好。”
马璘脸色阴沉,没有说话。
“将军,我自幼在长安学法,少年时已有名气,一生东奔西走欲要光大我佛,六十余至安西,十年之内一事无成。我已经老了,又被象雄王抛弃,只望将军大人垂怜,让和尚能做最后一点努力。”
杜环笑道:“你有妻有子,本就是个花和尚,如何教别人信奉佛祖?”
空见低眉敛目,低声道:“参军大人教训的是,和尚离开帐篷之后,便和妻子再无瓜葛。”
马璘寒声道:“某的命令,在安西还没人敢不尊!死秃驴,念在你是汉僧的份上,某家这次饶你不死!某家问你,你是如何到这里的?我在雪山之上有军卒驻守,你如何能过来?”
听了这话,空见老脸上露出得意之色,裂开了嘴嘿嘿一笑道:“和尚年轻之时,曾在长安和道门多次争斗,牛鼻子杀过不少,有些手段还记得一些。”
马璘听了,不由得抽了抽嘴角。
死秃驴居然还是个练家子,而且还是个高手!
桑株达坂有一队唐军驻扎,白石滩一线更是有米雪等人留守,死和尚居然能不被他们察觉能走到这里,没有点儿手段怎么可能?
不光娶妻生子,还杀过人,就这样居然还一心弘扬佛法,这个大乘和尚也真是够了。
说完这句话,空见慢慢站起了身子,虽然依旧枯瘦,却颇为挺拔,不再是一副垂垂老矣的样子,很有几分高士风范,看上去也是年轻了好多。
那羌人少女听不懂汉话,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此时看到空见这个样子,美丽的眼眸中现出钦慕之色。
马璘冷哼一声,身子猛然爆射而出,一拳狠狠砸向了空见的面门。
空见身子原地滴溜溜一转,居然是躲过了马璘的攻击,一爪子抓向了马璘脖子,笑道:“战阵之上和尚不如将军,这斗室之内将军却不如和尚。”
正得意间马璘脖子硬生生一扭,和尚的一抓便落了个空,然后一条柱子般的大腿便狠狠砸在了和尚腰间,和尚惨叫一声,直接被砸得飞了出去,重重地撞在了地上。
马璘扭了扭脖子,看着和尚一脸冷笑。
空见呲牙咧嘴站起身来,苦笑一声道:“将军好手段!想来当年也是当过游侠儿的了。若是早前二十年,空见或许还能和将军一战,现在真是老了。”
马璘没接他的话,漠然一笑道:“你想要去传佛法,也不是不可以,象雄人的状况你也看到了,这里你是不用想了。不过某家可以给你指一条明路,若你愿意,我便可以放你离去。”
第一百二十五章大兵压境
ps:再次感谢支持本书的朋友们,多谢了
空见目光一闪,低沉道:“将军请说。”
马璘指着东南方向温和一笑:“现在的吐蕃赞普墀德祖赞信奉佛法,身边的和尚却都是邪魔外道,装神弄鬼之辈。你是饱学名僧,到了逻些设法接近吐蕃赞普,教他远离那些邪魔外道之徒,真正的皈依佛祖,亦是一大功德。你若能在赞普身边站稳脚跟,亦能劝他少动刀兵少造杀孽,又是大功一件。”
空见点了点头:“愿听将军吩咐。逻些妖僧横行,和尚亦是有所耳闻,和尚这次来羌塘,本就欲要去逻些一趟,此去定要正本清源,让逻些人明白佛家要义。”
马璘笑道:“你接近吐蕃赞普之后,须让赞普不要和我大唐擅开边衅,此是其一。其二,你是汉僧,自应忠于大唐,逻些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你便把消息传到这里来。和尚你的身手比某家差一点儿,可也算是不错了,这件事情我相信你能办到。”
空见没有犹豫,立马点了点头道:“这亦是应有之义。和尚亦是唐人,在长安受天子恩典甚多,自当为大唐效力。”
“如此便好。”马璘温和一笑,“你放心去吧,你的妻儿以后便在此城居住,某家保证他们的安全,某家也不要你抛妻舍子,想要回来看看尽管回来。记住,只要你不负大唐,大唐亦不会负你,你去吧!”
空见听了最后一句。眼中陡然现出一丝寒芒。看向了马璘。马璘漠然一笑。目光逼视过来,却是分毫不让。
数息之后,空见低下头去,颓然叹息一声,喃喃道:“和尚岂是不知家国之人,将军此举未免下作了些。”
“以防万一罢了。先君子后小人,此地对我大唐极为重要,某家也不得不慎重一些。若是你用假消息坑害某家。休怪某家心狠手辣!”
马璘看着一脸郁闷的空见,略略顿了顿,复又温和笑道,“和尚不妨在此多住几天,不久后便有吐蕃大军从逻些前来,看我大唐健儿杀败逻些贼兵之后再走不迟。当然了,若是墀德祖赞自己死在此城之下,和尚怕是就要另作打算了。”
“不用了。空见奉大乘法,娶妻生子已是大错,如今蒙将军放行。哪里还能在此多呆。”空见挺直了腰杆,轻轻摇了摇头。
转头看着那花朵般的羌族少女和小多杰。空见轻声叮嘱了几句。羌族少女脸上满是不舍之色,美丽的眼眸里瞬间溢满了泪水,小多杰却是拉着空见的袖口,不肯放他离开。
空见板起了脸大袖一拂,直接大步走出了毡房。小多杰嘴一扁大哭起来,羌族少女的泪水也落了下来。
“将军,若是空见来日真的叛唐,你当真要动杀手不成?”杜环看着哭成一片的母子二人,心中不由得有些恻然,低声问道。
马璘没有说话,迈步走出毡房,再看草甸之上人来人往,老和尚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真是好本事,怪不得能从米雪的眼皮底下溜过来。
“把他们母子迁入城内,好生安置吧。”马璘跳上了青海骢,转头吩咐道。
杜环见马璘神色冰冷,只好点了点头。
……
受降城继续在加速建设着,这里不仅将成为唐军在高原上的一个据点,也将取代年久失修的穹窿银城,成为象雄王的都城。作为象雄王的后裔,象雄公主和小王子被安置在这里,是最为正常的事情,没有人会多说什么。
李贡布知道了空见偷偷上了高原,还和他的女儿私下见了面,立马惶恐的找到马璘,跪在地上向马璘请罪。这件事情和他并没关系,马璘自然不会怪罪于他。不过李贡布从此却是把女儿和小多杰严密的看管起来,只让他们呆在城内刚刚落成的象雄王宫里,再也不让他们出门一步。
象雄人时常受逻些人征发,族中残户极多,失去丈夫的女人地位极低,日子过得极为辛苦。安西军中的杀才们生冷不忌,时常去到寡居的女人帐篷里寻欢作乐。吐蕃人并没有真正的货币,大唐的铜钱在高原上极为珍贵,购买力极强,杀才们留下几十文钱,就能让穷苦的羌族女人激动得流下眼泪。若是能够留下些更加珍贵的食盐,羌族女人简直就要疯狂了。
安西健儿们哪个随身没有几缗上好的开元通宝,这种你情我愿的事儿,羌人们也不在乎。不过到了后来,事情便变得有些不堪了。有些羌人家里男人刚去筑城,便有杀才拿着铜钱钻进帐篷,找人家的妻子和女儿。这样的事情多了,便引起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冲突。
段秀实执行军法极为严苛,抓到几个现行之后便吊在军营前动了军法,若非是马璘亲自求情,这几个家伙就要被段秀实活活打死。
羌人是有以妻女待客的传统,不过首先你要是客人,若是恶客上门自然是谁都厌烦。经过了这场风波之后,杀才们便学乖了些,有机会便和筑城的羌人称兄道弟,三五文铜钱散出去便能亲热得不得了。既然成了兄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晚上去家里便是。这样付出的代价更小,反而能有更多的收获。
各个东岱的头人们并不在乎这些事情,反正将来有了孩子都是族里的,安西汉子一个个牛高马大,来年族里的人丁肯定是更加兴旺。安西军这边,有守旧的幕僚忧心忡忡,担心生出太多的杂种。
马璘这个主将则是乐见其成,血脉融合本就是最好的一种融合方式,高原上多留一些汉人的种,有好处没坏处。
在他眼里自认是汉人的便可算是汉人,不一定非要纯正的汉家血脉。汉民族发展到现在。不知道吸收了多少的古老民族。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民族融入大汉民族之中。
高原上的羌人极多。马璘并不认为自己有杀光的可能,他也没有这样的恶毒计划。杀不杀人,不是为了图一时痛快,而是看能不能更快的加速融合。除了用钢刀之外,通过通婚来加快融合,也是一个很好的法子。当然眼下这种状况不算是通婚,不过效果却是一样的。
精壮的安西汉子们在狮泉河两岸的毡房里辛勤播种,不知多少崭新的生命在羌人女人身体深处蕴育。羌人汉子则是在努力的修建他们的王城。这样的日子过得极为平静,又足足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马璘才下了一道严令,禁止安西汉子们再随便离开军营。
原因很简单,斥候传来消息,逻些大军终于是来了。
这种时候若还是放纵这些杀才肆意寻欢作乐,等到开战之时怕是陌刀都提不起来了。
……
这个时候,已经是天宝十二年的七月。在原本的历史之上,哥舒翰此时已经收取了全部九曲之地。
高原上道路难行,可是从逻些到这里也花不了一个月时间。在杀光了达扎路恭的骑兵之后。马璘就命令羌人把这个消息送到逻些。这一支逻些大军的到来,比马璘预计的要足足晚了一个月。
这一次安西新军进军高原。一个目的就是吸引部分吐蕃军力,减轻哥舒翰在河源的压力,从而减少陇右唐军的伤亡。现在已经到了哥舒将军全胜的时候了,马璘却只和达扎路恭战了一场,之后再也没有和吐蕃军有过战斗。
陇右的战况无从得知,马璘只能确定哥舒翰不会战败,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为哥舒翰吸引到吐蕃军。
安西军在这里杀了尺带珠丹的儿子,尺带珠丹却等了这么久才派军前来,这件事情怎么都透着诡异。
自从杀死达扎路恭之后,大军生生在此地闲了快两个月,饱食温衣无所事事。羌人们倒是把受降城修成了,一座大城修得极为气派。
斥候不断传递军情过来,汇集过来的情报越来越多。马璘也慢慢明白了,为何尺带珠丹为等这么长的时间才过来。
这次来象雄故地的吐蕃大军,光精兵便有五万之数!
在羌塘高原之上,道路崎岖调兵极难,五万精兵几乎就是一次大战能够出动的极限了。若是人数再多,根本就无法完成补给的问题,大军在半道上就要饿死。
象雄人全部都聚集在了受降城附近,可以说是坚壁清野,吐蕃人在攻下受降城之前,根本不可能从象雄人这里得到一点儿补给。从逻些到这里几千里路,吐蕃人能出动这样一支大军,可谓是下了狠心。
这里不比河源,吐蕃人想要劫掠也没地方。五万精兵加上辅助部队,尺带珠丹可谓也是势在必得。
过了三日,斥候又有消息传来。这一次带着大军前来的,便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本人。
显然这一次,尺带珠丹是彻底疯狂了。之前没有大军前来,是因为他在调兵遣将。
也就是说安西军牵制吐蕃兵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不过这次不是牵制了吐蕃部分兵力,而是把吐蕃军的主力给牵制到这里了。哥舒将军在河源,想来胜得极为写意。
这一战,不仅是尺带珠丹的复仇之战,也是决定吐蕃人国运的战争。
此战不能胜,便代表着象雄国将重新出现在高原之上。
不仅如此,尺带珠丹信奉佛教,和信奉苯教的大臣们早就矛盾重重,大臣们都是强部首领,手里都有势力,吐蕃军在河源的接连失利已经让大臣们极为不满,若是此战再败,事情极有可能变得不可收拾。
唯一的儿子死在了唐军的手里,尺带珠丹必须要战胜杀死儿子的仇人,才能保住赞普家族的地位。若是此战败了,悉补野氏的地位就将岌岌可危。
而对于马璘来说,这一战同样是只能胜,不能败!
……
第一百二十六章下马威
一旦败了,之前所有的心血都将付之东流,这最为精悍的五千安西健儿将无法活着返回安西。若不能在高原上站稳脚跟,进取河中之地的计划便要成为泡影,甚至会累及安西四镇的安危。
这样的代价,马璘根本无法承受。
杀死了尺带珠丹的儿子,引得尺带珠丹以倾国之兵前来报复,这一战双方谁都输不起,势必将会是一场恶战!
……
七月的狮泉河畔,天气晴朗之极,正是杀人的好时节。
受降城外,唐军斥候来往如飞,一道道宽阔的壕沟横亘在草甸之上,壕沟后锋利的铁丝网层层叠叠,闪烁着金属的寒芒。
马璘策马走在草甸之上,看着壕沟内手握武器紧张而又兴奋的象雄战士,心道这个架势,倒是有点儿后世堑壕战的味道。
这是象雄国的复国之战,象雄人必须要负起责任。马璘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汉家子的死亡,所以顶在第一线的都是象雄人,五千安西健儿如今都安然呆在受降城内。
按照羌人三户出一兵的传统,九个东岱近三万户,一共将近一万精锐的象雄骑兵,这些骑兵皆是驻守受降城外,由象雄王李贡布亲自指挥,算是一支机动力量。另外还有万余象雄男丁分散在城外纵横交错的壕沟之内,剩余的所有老弱妇孺则是驱赶着羊马牦牛退到了受降城后方。
如今受降城之外数里之内的地面已经被纵横交错堑壕给切割得支离破碎,到处都是潜藏着杀机。经过这么久的准备,马璘已经把这里变成一个血肉磨盘。所有进入其中的逻些人都将被磨盘碾碎。
象雄十东岱之地由于九东岱象雄人的主动集中。已经变成了方圆几千里的无人区。最近的苏毗之地则是荒凉到了极点,也无法支持一支数万人大军的补给。尺带珠丹再如何愤怒,到了这里也必须速战速决,这一主场马璘已经准备了太长时间,哪里能容许尺带珠丹在此地占到便宜。
兴胡商人们的补给路线已经从白石滩延长到了受降城,现在他们不仅运送一般的物资,也替安西军运送各种军械。龟兹城外的马家作坊几乎停止了一切别的生意,全力制造各种钢制弩箭和铁丝网。所有这些东西都被兴胡商人们源源不断的带到这里,令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可怕。
当然,哪怕是骑弩马璘也不会给象雄人一把,更不用说元戎弩和八牛弩了。这些利器只能是掌握在唐人的手里,就算象雄人是盟友也不可能接触到这些东西。
一众少壮派将校跟着马璘策马走在壕沟之间,看着眼前这壮观的战场,都对这次的决战极有信心。这两个月来将军大人教给他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简直令他们眼花缭乱,将来即便是离开了将军,在守城方面他们都有自信可独当一面。
为了这一次的决战。马璘已经不敢有任何保留。把一切能想到的后世手段全都用上了。这一战对于安西军和大唐实在太重要了,他根本输不起。所以明知亮出这么多手段此战之后将会有不少麻烦,却也已经是无法顾及。
先要拼死赢下此战,再说其他。
壕沟间的空地上插着许多旗子,标注了那些地方藏有陷阱,哪些地方是密集的用来折断马蹄的浅坑,若是不小心的话,便是自己人也可能在这种地方受伤,所以在草甸上行走,马璘也是极为谨慎。
安西将校们沿着特别留出来的道路曲曲折折的走出了堑壕的区域,跟着马璘策马向前飞奔。斥候们不断的从远处驰来,把逻些大军的位置报告过来。
其实已经不用报告了,从远处河畔隐隐腾起的黄尘,已经可以看到逻些人到了哪里。
从拉萨河谷到狮泉河上游,高度差超过一千米,道路曲曲折折,极为难行。这样的行军,逻些大军根本无法携带重型的攻城器械,而狮泉河畔虽有着大片的红柳丛,这种灌木也不可能用来制造攻城器械。
这样的状况之下,防守一方的优势将被最大化。
有着这一座雄城在手,马璘已经有极大的信心。原本逻些大军没来时他还略有些紧张,现在看到远处扬起的黄尘,他反倒是瞬间轻松了下来。
“各位兄弟,跟某家去迎一迎吐蕃赞普!”马璘大声喝道,青海骢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蹿了出去。
众健儿皆是大笑,跟着马璘快速的摆出个冲锋的阵型,沿着狮泉河向前疾冲而去。
越是靠近吐蕃大军,天上的黄尘便越高,驰出数里之后,眼前便是一道密密麻麻的黑线,如同潮水一般向前慢慢涌进。一队队唐军斥候在吐蕃大军前横着来回奔驰,缓缓地向后退却。
见到主将前来,杨预麾下的斥候们皆是大声欢呼。他们没有得到骚扰吐蕃人的命令,是以到现在位置还没有发出一箭。
马璘命令杨预带着斥候们撤回受降城下,继续带着将校们向前冲去。
数万吐蕃骑兵在高原之上缓缓而进,地面都在轻轻地颤动着,马璘目力极为敏锐,已经能够看到吐蕃大军中军之中,一群锦衣华服的吐蕃贵人。那被簇拥在中间的胡子浓密的家伙,应该就是这一代的吐蕃赞普,外号梅阿迥的尺带珠丹了。
尺带珠丹位于吐蕃大军深处,距离最前面的吐蕃骑士还有里许。这个位置,便是元戎弩也没法攻击到他。
之前达扎路恭的死,便是因为他冒失的站在大军的前面,结果被杨预带着唐军斥候一顿乱箭射伤,这才给了冯大中发难的机会。马璘本来也是想来这里看有没有便宜可占的,看这个样子只好作罢。
距离吐蕃大军还有二里,吐蕃大军中便有了反应,两股骑兵各有五百余人从大军之中冲了出来,呈钳形之势冲向了马璘等人。
马璘大笑一声,拨转马头便是径直冲向了一支骑兵,几十名少壮将校紧紧跟着,见马璘从皮匣里拿出了元戎弩,便一个个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射!”
到了元戎弩的射程之内,马璘一声令下,几十把元戎弩同时发射,全部都是十箭齐出。飞蝗般的钢箭笼罩向了数百名吐蕃骑士,血花飞溅惨叫连连,吐蕃骑士们割麦子一般的倒了下去。
一波齐射过后还在马上的吐蕃骑兵便剩下了百余人,一个个都惊呆了。
吐蕃军虽和安西军对垒过多年,何曾见过这样的局面!
这样的神情,马璘等人曾经在达扎路恭麾下的逻些骑兵脸上见过。上一次是六百多把元戎弩同时发射,足足射杀了两千多逻些骑士。
第一次见到未知的事物,感觉恐怖是极为寻常的。
就在这些吐蕃骑兵犹豫的时候,马璘几十人已经拍马赶到,一个个从背后拔出锋利的短矛,快速的扔了出去。
纯钢铸造的短矛锋利而沉重,将校们都是一顶一的好手,力量极大,何况还有战马前冲带来的巨大速度,威力极为惊人。被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