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综观全局,金国方面已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宋军两路大军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灭亡金国指日可待。作为西路军的最高统帅,赵礼的主要目标是竭尽所能吸引和牵制那金国大军,为皇帝的南路军进攻会宁府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和近二十万金军硬碰硬的较量,作为皇帝的好学生赵礼还没有那么傻,而这也是考验他能力的关键时刻。一方面,赵礼立即派信使向皇帝汇报西路军的最新进展情况,请求皇帝迅速向会宁进军;另一方面,赵礼做出了个惊人之举,他决定主动出击挑战二十万的金**队。
赵礼知道要想掌握战役的主动权必须发挥宋军骑兵高效、长于机动的作战优势。而这就必须轻装上阵,他留下龙翼军和虎翼军所属的步军及需要配合作战的龙将于宜春城,守护辎重和浮桥。将狮将和猎骑军及龙翼、狮翼两军的龙骑兵共十三个旅组成机动兵团,携带十日粮草和辎重出击歼敌……
赵礼为了免于陷入敌两军夹击的境地,先做出向会宁城进攻的姿态,调动完颜彀英所部向会宁靠拢,然后突然改变行军道路打破敌人两路合击的计划。而他为进一步调动敌军,考虑到金军也有可能主动出击,赵礼将战场选择在敌人必救的胡凯山,那里是女真人发迹的故地,前几年完颜亶将他爷爷阿骨打的陵寝迁到此处,随后吴乞买及列祖的陵墓皆迁葬于此。祖坟被刨不仅是完颜一族的奇耻大辱,也会使传说的‘王气’泄露,影响到国运,这都是金国上下难以承受之灾。
胡凯山东西横卧、坐北朝南,山南宽阔平缓但两边隆起,山北陡峭险峻天然屏障,远眺形似等边三角形。仔细观察,又极形似一顶稍稍斜扣的草帽。山前为按出虎水两条支流的汇合处,从主峰向四周延布的余脉空隙间溢出的条条小溪,形成东西两大源流,确是易守难攻之地,金军的大军就布置在山前和山后,占据了有利地势。
当赵礼率军来的山脚下时,他立即做出部署,全军布阵如雁翅横向展开。他令猎骑军绕到山后攻击骚扰金国的骑军,同时再令龙骑兵突击山前的金国步军。而他似乎掐准了金国的软肋和命脉,金军方面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骑兵并怯于和宋军野战,且他们似乎也满足于坚壁固守以逸待劳,也不敢轻易主动出击,免得遭受损失!
而赵礼也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也并不奢望能够一战而胜,一口吃个胖子。他的目的是利用自己骑兵可快速机动的优势反复骚扰和折腾金国的二十万大军,使他们日夜不安,直至对方精疲力竭,然后再下嘴吃肉,一口口的吞下……
第五百二十二章跑哪去了
赵礼在皇帝一班潜邸之臣中起初并不起眼,甚至在征西时期还曾留守襄邑,错过了许多战役,而后虽然归队也是在皇帝身边主要从事参谋和训练新兵等幕后工作,他真正领兵作战还是与高宠两人征西之役,因此名声不扬,也不为外界熟悉。直到北伐,赵礼被皇帝启用为一方面的统帅,走上了前台。
正因为这些原因女真人对赵勇,甚至赵耻等人十分熟悉,对赵礼十分陌生。完颜彀英通过肇州之战与赵礼过了几招,被其耍的团团转不说,还损兵折将,明白这是个难缠的对手。可副帅唐括辩却没有什么感觉,反而有些兴奋,非常希望用赵礼的人头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唐括辩此人本事还是有些的,否则也不会被完颜亶看上招了女婿,这么多年在朝中当个闲散官,并没有领兵的经历,更没见过战阵。直到日前兀术为了抚慰皇帝暴躁狂怒的心灵才将其提拔为参知政事、会宁府尹。这个官可不小,不仅可参与讨论、制定国家大政方针,还担负着治理京师的重任,且还兼管着上京路军政,其地位和权力不比完颜彀英这个副都统军小,甚至还在其上。
有这么一位地位崇高的副帅辅佐,完颜彀英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也让不得不处处小心,诸事与其商量再做定夺,当然往往是副帅说了事情也就定了。因为两人是各自领军前来,唐括辩人多势众,他也不愿沾上完颜彀英身上的晦气。因此虽然合兵,实际还是各自率领自己的兵马。
面对宋军游骑不断的袭扰。完颜彀英是谨守阵势,并不派兵接战。他知道宋军如此不过是引自己移动阵势,而一动就难免出现漏洞,其便可趁势发起进攻,所以在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动不如静。但正面遭到宋军骑兵突袭的步军却不能置之不理,唐括辩命令步军以人海战术对付宋军的游骑,将他们困在阵中短兵相接,苦战数个会合,终于击退了正面宋军数波攻击。
两军对阵。人喊马嘶,枪来刀往,羽箭如梭,这么壮观的战争场面让唐括辩是心神激荡,又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观赏,他领着亲兵在一个山包上督战。可你看就看吧,而他却喜欢出风头,不但穿着皇帝御赐的金盔金甲,还将帅旗树在了山头上。恐怕将士们不知道他亲临战阵,与他们在一起。
同样在瞭阵的赵礼很快便发现了山头上的金光,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条大鱼,迅速再次遣一支精锐骑兵。从西侧顺着条小溪溯流而上绕到了唐括辩的阵后突然发起了突袭,目的很明确——擒贼先擒王。而此时的唐括辩根本没有想到宋军会直接对自己下黑手,他身边的亲兵也疏于防备。一时间根本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宋军精骑。
眼看唐括辩就要出身未捷身先死,护**统军蒲昌海发现了副帅的危险境地。关键时刻率领骑兵来援,及时出现在唐括辩的身边。经过一番死战,终于击退了这股偷袭的宋军骑兵,使唐括辩没有以身殉职。而当负责防守左翼的金军眼看主将陷入危机,这些军兵多是在金国腹地的屯田军,有事也一般用不到他们上阵,平日就缺乏训练,没有临阵经验,看到主将陷入危机,他们难免有思想波动,阵型开始出现松动,想向后退脱离战场。
赵礼是个擅于捕捉细微变化的人,战场上的变化都逃不过他敏锐的目光,刚折腾完唐括辩的赵礼便又将目光关注到了左翼上。一支宋军龙骑乘着左翼金军军心不稳之际,从其侧后发起了突袭。本就心中惶恐的金国步军骤然受到攻击,已经松动的阵型在宋军连续冲击下顷刻变得不可收拾,几经溃散,幸亏主帅完颜彀英发现不对立刻派军来援,这才没有崩阵。
而唐括辩也从慌乱中逐渐镇定下来,在完颜彀英的严令下,终于再次鼓起勇气向前督战,亲手斩了压阵的千夫长,杀了十多个逃跑的士兵,率部返身逆战,但仍然无法击退宋军骑兵的突袭。最后不得已完颜彀英只能亲率大军增援,这才击退了宋军的进攻,勉强稳住了阵脚。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宋军骑军四面出击,对守在胡凯山上的金军进行了反复性的骚扰式进攻。这种神出鬼没般的攻击弄得金军是焦头烂额,也幸亏完颜彀英所率领的残部战斗力强,否则仅凭唐括辩的那些部族军估计早被赵礼拖垮了。战斗直到夜幕降临才结束,宋军退入与胡凯山相对的松峰山中。
经过一日的激战,完颜彀英通过这场规模不大的攻防战也觉察到了宋军的真正实力,自己以近二十万的部队固守小小的胡凯山,阻击不足四万深入腹地的疲惫之敌,虽然勉强抵挡住了对手凌厉的攻势,最多也只能算是势均力敌,说起来真够丢人的。
完颜彀英琢磨了一下,宋军此次出动的皆是轻骑,并没有辎重队伴随,这就是说他们需要自带粮草和辎重。按照常规,一个轻骑兵的自给能力最多也就十天,而这支宋军从宜春出来后已经转战了近十日,可在会宁府已经实施坚壁清野的情况下,他们是无法获得补充的,这也表明宋军昨天就已经断粮了。如果此时集中全军主动攻击宋军,必然获胜。
众将对于完颜彀英的想法完全赞同,但是副帅唐括辩却没有点头,称宋军狡猾多端,他们若是昨日便已断粮,今天怎么还有力气与他们大战竟日,所以说他们手中还有存粮,何况他们此前不正是在肇州迷惑了某人,导致错过战机,铸成大败的。而现在他们既然退入松峰山,离他们最近的宋军也在二百里以外,可以说已经处在包围之中,难以逃脱,又何必急于发起进攻呢?
唐括辩一发言,众将都不吭声了,他们现在都明白在这支大军中,真正操纵指挥权的实际上是副帅,没有他的首肯,任何事情都无法有效实施。而完颜彀英知道其虽没有点名,也自知其在说自己,可偏偏又是事实,难以自辩,只能徒叹奈何,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但这也让有可能挽救战场局势的机会又一次悄无声息的溜走了,不过很快,唐括辩将为他愚蠢的决定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二天,所有的金国将士发现,宋军西路军神秘地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营寨之中空无一人一物,就好象突然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接下来,更加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连续四天,金军在松峰山附近未能搜索发现到宋军的一兵一马、一营一寨,而且据巡逻骑兵回报,从胡凯山至会宁府的大道之上,并未发现任何军队!
诡异、困惑、恐惧、彷徨的表情呈现于毎一位金国将士脸上。甚至有比较天真的哥们,很天真的认为南朝军队也很天真,天真到自个儿非常自觉到撤退到了混同江南岸,离开了会宁府和攻打黄龙府的宋军会合去了。但对于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能力的唐括辩来说,宋军逃到哪里都无所谓,十五万大军还在、皇陵安然无恙,所以胡凯山之战应该算是对宋作战的一次大捷吧!
所以,移剌蒲阿迫不及待地派人向汴京府内的完颜守绪汇报战场之胜果。在会宁府的完颜亶自然无法了解胡凯山战场上的真实状况,但十五万精锐军队击败四万南朝的疲惫之师,听起来似乎完全合乎情理。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不为大金国再次出现一位战神拯救金国而喜极而泣,将驸马都尉当成了救世主。
其实,唐括辩大其词慌报军情也就算了,忽悠忽悠皇帝也坏不了什么大事,但他愚蠢决定所带来的致命恶果还在继续影响着金国。听到胡凯山大捷之后的皇帝完颜亶实在太兴奋了,兴奋到以为凭借自己的佳婿可以能挡住宋军的继续进攻,不出多长时间就能将侵入会宁府的宋军消灭。
皇帝放弃了出走的想法,又开始寻欢作乐去了,让底下的人也松了口气,放松了警惕。原本会宁府诸州县在宋军两路将会攻京师之际,开始动员诸乡民结团自保,抵抗宋朝的侵略,现在既然连皇帝都觉得没啥事儿了,而从目前看来,金国方面并没有处于劣势,至少会宁府的局势控制住了,二十万精锐部队的主力还在,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赵礼吓倒。大家自然也就劳逸结合,回家休息了。
但实际上除了赵礼脑袋秀逗了或是精神错乱,遇到这么点挫折便不战而走,何况还是自己主动退出的战场,所以女真人实在是太会苦中作乐了。可世界上能和赵柽一样能幸运的穿越的人太少了,尤其是上万人穿越恐怕老天爷也不肯,那赵礼到底藏到哪里去了呢……
第五百二十三章游击有术
其实赵礼的处境也相当不妙,他本想调动驻扎在会宁城周围的金军将其逐渐消灭,而没有想到把完颜彀英这个冤家也给调来了。当在胡凯山和金国近二十万大军发生正面冲突后,他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正面较量或背后骚扰,在没有重火力的支援下,自己的四万人马都无法迅速的战胜金军,而要想战胜金军唯有动用一切手段。
在从松峰山悄然撤离后,赵礼率部主动向东南奔走六十余里撤至苏家海甸,这里处于丘陵和平原的交界地区,按出虎水在丰水期溢出的水在洼地形成大片的草甸,周围的山丘上树木茂盛,他们就藏身在密林中。白天狩猎埋锅造饭,晚上则人不下马在林中来回悄悄走动,搞得神秘莫测。
当然,赵礼在林中装神弄鬼,一切神秘的行动必须得让金国人发现,否则自己闹给谁看,一切神秘也就变得不神秘了。而金军的侦骑在周围转了遍后,终于走到了这里并发现了宋军在密林中诡异的举动。得报后,完颜彀英和唐括辩才知宋军并未远离,急忙领军前来,可他们一时摸不清宋军的意图,变得小心谨慎起来,谁也不敢贸然对林子之中的宋军发动攻击。
两军僵持了两天,直到金军的游骑在夜晚抓到了数名企图逃走的宋军士兵,他们很快被送到了帅帐。这几个宋军衣衫褴褛十分可怜,没等用刑便都招了,也终于解开了金国将士们心中的疑团。原来赵礼率领的这支奇兵已经弹尽粮绝、几近崩溃,连身上的皮甲都煮熟吃了。之所以在这里故弄玄虚是在等待北渡的南路军接应。而这几位正是因为实在无法忍受饥饿的折磨,被迫逃离想自寻条生路。
情况搞明白了。而包括唐括辩在内的众金国将领对于宋军主动坦白投降表示了极大的欢迎,不但没有虐待。反而好酒好菜的招待。因为过去这十多年间和宋朝打了无数次仗,总是金军向宋军投降,难得有宋军士兵投降,如今使大家感觉一下脸上有光了,所以给予优待是十分必要的。
正当完颜彀英和唐括辩两人准备即可发起进攻歼灭这股饿得拿不起刀枪的宋军,免得他们得到增援后又给自己添麻烦的时候,可天亮后大家惊异的发现那几个酒足饭饱表示要效忠大金国的宋军降兵不见了,而随同他们一起失踪的还有林子中的‘大军’。这下大家都明白了,自己又被狡猾的宋军给忽悠戏弄了一番。
完颜彀英两位主帅认定林中只是宋军布下的疑兵之计。以他们的高智商当然能够猜测到可能会发生最最不利的结果:也许宋军已经踏上了前往会宁的路途,也许转而去破坏皇陵了,但是无论哪个结果发生,两人都明白,被耍了一通是次要的,关键是必须弄清再次人间蒸发的宋军跑到哪里去了,搞清楚他们下一步的最新动向,否则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
金军撒出了大批的斥候寻找宋军的踪迹,最终还真的发现了宋军。他们没有去会宁,而是转向了镇东县。完颜彀英立刻明白了其意图,会宁城高壕深凭着他们那点兵力自知难以攻下,而他们现在严重缺乏粮草又无法靠劫掠获得。只能攻打相对较弱的镇东县以获得补给。同时占领镇东县也可进一步隔绝上京与北部两路的联系,孤立会宁城。所以现在阻止宋军占领镇东,使其无法获得补给成为能否消灭这路宋军的关键一步。
镇东县在按出虎水畔。是完颜部女真的故地,早在建国前就经常与东方的五国部人发生征战。因而在此建堡寨以为防御,取名镇东是有震慑东方五国部。以及其他生女真部落之意。金朝建国后,混同江下游的吉里迷人和乌的改人经常发生叛金的事件。从金太宗开始,就对其进行了征伐和镇压,因吉里迷与乌的改人在金上京的东方,因此初建县时,仍袭旧俗取名镇东。
因为镇东县为防御东方敌人入侵的重地,因此城池高深,储备着大量物资,如果宋军抢先攻占,可以获得充分的补给。两人说动就动,在获知宋军的动向后立刻点起大军尾随而去。可这会儿他们的情况也不大乐观,七八天的功夫他们转战数百里,无论是精神上和体力上都是疲惫不堪,再次踏上征程时,两军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脱节。行至半途,落在后面的步军遭到宋军的伏击,而下黑手的居然又是那位行踪不定,狡猾异常的赵礼。结果不但失去了大部分的辎重,还死伤数千人。
接下来宋军也没有按照完颜彀英和唐括辩预测的思路行动,他其实根本就没有前去镇东县,而是又杀了个回马枪躲在松峰山中养精蓄锐。劫了他们的辎重后,宋军也没有消停,他们以营为单位派出十数支骑兵分队,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时、不定期的对金军行军大队进行骚扰。
由于金军缺少骑兵,无法处处设防,而唐括辩又不屑于出动精锐的护**在这些宋军小队骑兵身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又无法猜测宋军的下一步行动,退守镇东似乎是两人最佳的选择。但他不屑、不管,不等于宋军就会消停,宋军仍然不断的在途中予以他们充分的特殊照顾。
宋军的袭扰一方面继续抢掠金军的辎重部队补充自己;另一方面则扰乱了金军的军心,搞得近二十万大军几乎无法保持行军队形,拖拖拉拉的绵延好几十里,如同羊群般的向镇东前进。经过三天艰苦卓绝溃败般的行军,完颜彀英和唐括辩终于率先结束了噩梦,进入了镇东城。
不过散落在后边的金军就不那么幸运了,在天黑后一直尾随的宋军发起了突击,他们以严整的队形从南北两个方向合围金国步军,本就疲惫不堪,心神恍惚的金兵立刻炸了窝,根本无法、也来不及结阵。而步军在没有结阵的情况下是根本无法抵挡骑兵的冲击的,转眼间行军大队便被宋军冲的七零八落,失去组织的金兵四散奔逃,躲避着宋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情的追杀。
等早就入城的完颜彀英率领本部骑军赶来救援的时候已是深夜,宋军早就撤离了战场,留给他们的是满地的死尸和伤兵,近十万大军像崩散的畜群不知道都跑到那里去了。而这种情况下派兵寻找,完颜彀英又担心不知道躲在哪里的宋军会再次袭击分散的骑军,或是趁城中兵力空虚夺城,因此只能收拢起附近的溃兵撤回镇东。
而后完颜彀英命人在城外点起篝火,又命人敲响城中的大钟,以防止逃散的军兵迷路,能顺着火光和钟声找到回家的路。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晨陆续有失散的军兵归队,经过检点还算不错,回来的还有半数,余者不死就是趁机开了小差。不过完颜彀英还是略感欣慰,两军相加还有近十五万人,还有战胜宋军的能力。
唐括辩脸色就不大好看了,自己这新晋战神刚吹出去就遭到这么大的挫折,真是有些丧气,不过奏表绝不会实话实说的,他也只是将两军的损伤换了个个儿。近二十万的金国大军,居然被不足四万的一支南朝孤军搞得如此狼狈不堪,作为主帅的完颜彀英当然是难辞其咎,因此对副帅唐括辩的所为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并没有吭声。
而完颜彀英还是感到十分幸运的,自己抢先一步占据了城池,现在宋军已到他即可安排布防,自己守南城,唐括辩守北城,专心等待赵礼的到来。但是奇怪的是宋军到来后并没有急于攻城,却在两天后又再次趁着夜暗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宋军的再次失踪令刚刚松口气的完颜彀英和唐括辩又紧张起来,接下来侦骑的报告虚晃一枪的宋军向南而去。
这个消息更令两人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已经毫无疑问的确定了宋军的去向:离开镇东,直取会宁城去了。而现在会宁府所属的军队大部分都在他们这里,城中仅有部分侍卫亲军及刚刚征发的几万族兵,那些人比之他们更加不堪,更难敌宋军的进攻。可如果汴京府被攻破,那就真的彻底完蛋了,大家都要成为金国灭亡的千古罪人。
没有任何的犹豫和商议,大家思想高度统一,大军还未喘匀气便迅速从镇东出发,轻装上阵,全速追赶宋军赶往会宁城救驾。十几万大军除了吃饭和睡觉那是昼夜兼行,夜晚甚至都不下寨,从上到下都是和衣而眠,充分的发挥了过去的优良传统。
连续三天急行军,金军走了百余里,到达乌只黑水北岸,这里距离会宁城还有不足七十里。而他们同时也得到消息,宋军天亮后刚刚徒涉过河,一切表明两军相距不到半日的路程,完颜彀英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令人马上寻找徒涉场的同时,先派侦骑过河察明宋军动向,免得被半渡而击……
第五百二十四章无可挽回
完颜彀英可能是命中犯水,他初出茅庐便两次惨败于宋军,而这两仗皆与水有关,所以他秉着小心无大错的心态先令侦骑查明宋军的动向,然后在过河。而副帅唐括辩却不以为然,他以为这里距京城不远,如果宋军敢在河边布阵接战,京师派出援军也会很快赶到,那么宋军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因此对完颜彀英的小心谨慎嗤之以鼻。
现在军中谁都明白,主帅做不了副帅的主,现在副帅态度如此,底下的人也乐于偷懒,派出的侦骑在河对岸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宋军停留的迹象便迅速回报。事实验证了自己的预测,唐括辩为了证明自己胆大无畏,首先率护**渡河以为前驱。十几万人过河绝不是小事,等全军过了河天已经黑了。
依照完颜彀英的意思,过河后继续前进,离开这是非之地,毕竟背水而战也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可唐括辩又发话了,宋军没有在他们渡河时发动攻击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更不会在全军安然渡河后接战。而众将连续急行军数日,又刚刚渡河都十分疲惫,不愿再行,现在副帅的话正合大家的心意,因此纷纷赞同要在河边扎营歇息一夜再行。
完颜彀英虽说是主帅,可众意难违,又无法说服唐括辩,也只能同意依河下营,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下令拆掉浮桥,免得绝了自己的后路。而事实再次证明完颜彀英多心了,一夜安然宋军没有发动夜袭,随后派出的侦骑也搜素了周边二十里都没有发现宋军。
完颜彀英免不了又被唐括辩冷嘲热讽了一番。他虽然不知宋军为何放弃了这大好的机会,但这也不是坏事。只能红着脸称赞副帅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吃过饭大军拔营起寨再次上路。可走到正午的时候,突然前军来报宋军在前列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两人都吃了一惊,宋军这是何来呢……
赵礼率军前去镇东县意在调动敌军,伺机歼敌,绝不是想要攻下城池,想想以三万余骑兵去攻打城高墙厚,设防严密的坚城,除非他突然抽风,变成白痴了。所以他在吃掉金军一部后又迅速离开。直奔会宁城,再次调动金军。而赵礼相信完颜彀英即使知道是计也得追上来,因为他赌不起,更输不起。
相比完颜彀英和唐括辩的性急火燎的赶路,赵礼则显得踌躇满志,胜似闲庭信步,因为不仅是因为会宁府的大军已经被自己吸引到镇东一带。且通过这段时间的捉迷藏,他已经了解到金军缺少马匹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现在的金军完颜彀英残部多为骑军。但是也只能做到一人一骑,只有护**保持过去的一人双骑的待遇,余者皆为步军。
如此一来,金军的机动能力受到限制。而行军中如果没有骑兵的掩护,步军是很容易遭到袭击的,所以按照‘木桶原理’。长的只能迁就短的,使整个大军行军速度都得以步军为标准。也使得宋军一路上畅通无阻。沿着大路长驱直入的奔会宁府而来,为了能让后面的金军能跟上。他们还不得不放慢些脚步。
赵礼这么折腾了一大圈,他的目的依然是歼灭金军在会宁府的机动力量,为下一步总攻打下基础,现在金军已经成了疲惫之师,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将战场放在了乌只黑水的南岸。可为了不使已成惊弓之鸟完颜彀英看出破绽,发现宋军决战的企图而退缩,赵礼没有选择在金军渡河时发动攻击,而是将战场后移了二十里,成功的骗过了金军的侦骑。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赵礼已经下令驻扎在宜春的步军向会宁城方向移动建立阻击线准备打援,龙将则与主力会合加入会战序列,沙漠军护送辎重归队后向东北机动,拦截溃逃的敌军。到昨夜各军已经悄然进入作战区域,张开大网等待金军的到来,至此宋军西路军尽数参战,兵力达到十万人,虽逊于金军,但总体实力远超金军……
前有强敌阻挡,后有大河拦路,十数万金军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夺路逃生更重要的事情了。于是悲壮的突围行动开始了,但以其说这是一场突围行动,还不如说是一场夺命式的大逃亡行动!
突围其实也是个十分有难度的技术活儿,甚至超过两军对阵,需要有着周密的安排。突围前主帅必须进行严格的分工,诸如谁负责打开突破口,谁负责殿后掩护,突围之后在何处集结等等诸多事项。
问题是此时的金军已经不是刚刚出发之时了,从胡凯山,再到苏家海甸、镇东县,无论路途如何艰险,对手如何狡猾,他们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反而被处于劣势宋军不断的攻击,心里承受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还能保持一定的纪律性,完颜彀英和唐括辩基本上还能掌控部队,并没有被拖垮。
可自从救援镇东县后,尤其是渡河后心惊胆颤的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众将士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骤然获知宋军大军已经对己方完成合围,便成了压垮他们本已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
绝境之中,众生平等!此时无论是主帅和小兵,大家都有着平等的求生权力和**。当主帅下达向会宁城突围的命令后,几乎所有金国将士再也无法控制体内被压抑许久的逃生**,大家再也不去理会那些所谓的军纪和命令,也不去理睬两位所谓的主帅,争先恐后的沿着通往京城的那条求生之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前冲击,希望能闯出一条生路。
‘轰轰……’几乎整支金**队已经变成一群毫无阵形、毫无纪律的散兵游勇,无论主帅、将领还是小兵,大家都在慌不择路地上演一出悲壮的逃亡之路,而赵礼绝不会再放过机会,他下令集中所有火炮开火。
宋军集中在正面上的两个炮旅和诸个直属炮营成梯次配备一起开火,他们几乎不需瞄准,因为敌人太多了,每落下的一颗炮弹都会给敌人造成伤亡,他们只需以最快的速度装弹、点火,以求给敌最大限度的杀伤。在毫无遮掩的旷野上,金军根本无处藏身,人马皆暴露于漫天的炮火之下,在一轮又一轮的爆炸中化作齑粉。这哪里是在突围,分明是送上门去等待屠宰的羔羊。
转瞬间,通往会宁的大路上陈尸遍野,血流成河,冲天的硝烟中夹杂着刺鼻的人肉烧焦的味道。慌不择路的金军们为躲避漫天的炮火转向两翼突围。而当他们以为逃出了血火的炼狱,却发现前边等待他们的却是跃马横刀的精骑和铺天盖地的弹雨,几乎所有的金国将士在那一瞬间,身体和精神上同时彻底崩溃了,自然也就毫无战斗力可言了!
宋军从三面前后夹击,而金军的后方,也已包抄到位。他们对几乎丧失战斗能力的十五万金军发起了致命的攻击,金**队彻底溃散了,痛苦而又恐慌地四处逃散,再也无力组织起像样的抵抗。激战一天,十五万金国将士几乎全部长眠在了旷野之中,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
继五虎山、燕京、泰州、锦州、肇州之后,金国在乌只黑水又一次遭受了战争悲剧,再次出现了十数万军队一次性被宋军消灭的记录。不过以战争规律来说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但只要有种子在就有恢复的希望,这也就是常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