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卒们心满意足,然而,大军过境之后,徐州的百姓却有些心惊‘肉’跳。
来的是谁的人马?
曹‘操’兵寇徐州的时候,李贤曾经率领万余兵马在徐州来了一次“武装游行”,这一次,北海军的兵马更多,装备更‘精’良,沿途间,顿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当然了,绝大多数乡堡村落都紧闭寨‘门’,严防死守,在这个‘混’‘乱’的年月,兵和匪往往没有本质的区别,流匪过后,百姓‘鸡’犬不宁,‘乱’兵过境,一样雁过拔‘毛’。
之前,徐州闹过黄巾,那时贼寇与官军多次劫掠百姓,直到今日,乡民依旧留有‘阴’影。
明盔亮甲,杀气冲天,这样的军卒一旦发起狠来,什么样的院墙、村堡也抵挡不住!
瞥见李贤大军军威之后,不少乡民担惊受怕,他们生怕家园受损,家人受辱。
有脑子灵泛的,早已经准备了粮秣,只等军将开口便送出堡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支数量过万的军马竟然过村而不入,即便是到了用饭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叨扰百姓,而是在野外煮食。
刚开始,陈登试图邀请李贤进入乡堡,开个小灶,改善伙食,然而李贤却婉言相拒,他说要与军卒同甘共苦。
陈登也是个聪明人,他当即明白,李贤此举是为了拉拢人心。
自那以后,陈登便与李贤一道,同在野外用餐,军卒们吃什么,他们便吃什么。
从三亭到东安,一路行来,李贤的这支兵马勾起了百姓的好奇心。
什么时候官兵竟然不打秋风、不敲竹杠了?
后来,有消息灵通之辈打听清楚了,原来这支军马是青州刺史李贤的兵马。
对于李贤,徐州的百姓印象深刻,之前,若不是李贤多次援手,说不定曹‘操’早已经占据了徐州。
小沛、下邳的惨状徐州百姓早已经有所耳闻,曹‘操’如此凶残,一旦徐州落入他的手中,徐州的百姓岂不是要遭殃?
这样想来,与曹‘操’多次死战的李贤,毫无疑问应该是徐州的大恩人!
赶走曹‘操’之后,秋毫无犯的东莱军给徐州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少未曾见过的百姓嗤之以鼻,他们以为同伴是在夸大其词,世上还有军纪如此严明的军卒?
百闻不如一见,李贤麾下的青州兵真正让百姓涨了见识。
又行了一日,大军终于抵达开阳境内。
臧霸闻讯之后亲自出迎十里。
“骑都尉臧霸见过李使君”
“臧都尉快快免礼”
“我已派人在城中备好了酒‘肉’,使君不如休整一番再上路?”
李贤摇头笑道:“臧都尉的美意我已然心领了,不过情况紧急,我得快些赶往下邳”。
臧霸毫不意外,他拍着‘胸’前的盔甲,嘴里道:“使君如果不嫌弃,臧霸愿意领军同行”。
陈登不‘露’声‘色’,李贤却大喜过望,“哈哈,臧都尉如果愿意,我自然求之不得,只是这开阳城……”
“开阳城我已经布置妥当,留下三千兵马驻守,其余五千兵马随我一道出行”
陈登暗道,臧霸这是早有准备呀,此人倒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躲在开阳城赚不到好处,唯有进入下邳之后才能牟取最大的利益。
单论实力,臧霸是徐州境内第二大军阀,此番,他如此上路,李贤自然十分满意。
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臧霸究竟是不是真心实意前来投靠,这还需要时间来考验,所以按照李贤的意思,他将臧霸的兵马放到了队伍的最前端,这样的话,即便臧霸有心暗算,也很难找到机会。
臧霸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为此生气。
初来乍到,李贤能够准许臧霸率军同行,这已经很给面子了。
卖身投靠,起码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礼物,在山贼的行当里,这叫做投名状。
见到李贤麾下强悍的军力之后,臧霸已经铁了心要投靠他,只是拿什么做投名状呢?
。。。
第三百三十四章来的还算及时
臧霸随军出行之后,李贤的队伍中又多出了五千张嘴,这样以来,每日里两万军马的人吃马嚼便是个天文数字。
这一日,负责大军后勤的周昌找到了李贤,说军中粮秣只够一日之用,再不补充米粟的话,军卒们便要断粮了。
往日里,催要粮秣这等事情都是陈登一力承担的,不过,自打臧霸加入之后,陈登便不再出头。
李贤心中有谱,陈登这是想把机会让给臧霸。
臧霸毕竟是手握兵权的实权人物,如果陈氏与其联手,一定会所获颇丰。
都是出来‘混’的,没有人是傻子,陈登的善意,臧霸感受到了,他自然不会‘浪’费机会,因而,不等李贤发问,他便‘毛’遂自荐:“使君稍安勿躁,我到前头去借些粮秣”。
以臧霸的‘性’格,说是借,可十有八九是有借无还,李贤怕他毁了青州兵的名头,当即吩咐道:“如果需要银钱购买的话,可以到辎重营里支取一些”。
臧霸咧嘴一笑:“我拿粮食,从来没有人敢收钱!”
李贤无语,这厮脸皮太厚,实在是太过无耻了,有心嘱咐几句,又怕挫伤到臧霸的积极‘性’。
好在臧霸心思活络,他自顾自地说道:“使君不必担心,此地乡绅与我有旧,我从他们手中支取一些,等到宽裕的时候再还给他们,不会叨扰到乡民的”。
李贤很满意:“如此甚好”。
臧霸告辞之后,李贤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久久不发一言。
陈登奉迎李贤,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李系”的烙印,这一次,臧霸派兵随行,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李系”的人马,只是,臧霸的投靠究竟是真是假,尚未得到确切的甄别。
臧霸想干什么?
李贤面‘露’疑‘惑’之‘色’,陈登适时出言问道:“使君是在担心臧霸吗?”
李贤表情一滞,嘴里道:“我听说臧霸一向独来独往,在开阳做做惯了土皇帝,这一次,没想到他竟然这么热忱,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陈登笑道:“那是因为使君的名头太响亮了,臧霸不敢等闲视之”。
李贤微微摇头:“陶使君也颇有大才,臧霸为何听调不听宣?”
陈登低声说道:“陶使君待人和善,但一举一动都是文人之风,据说臧霸很是不喜,李使君就不同了,你麾下兵强马壮,连曹‘操’、袁绍都不是你的对手,如果我是臧霸,我也会表达善意”。
李贤只是笑着,并不多言。
一个时辰之后,臧霸打马而回,“使君,幸不辱命”。
“喔?这么快?”
“前头有三个乡堡,我亲自去了两个,派亲卫去了一个,乡绅听说青州李使君缺粮之后,很是踊跃,三千石粮秣就在庄外,使君派人去取便是了”
李贤吸了口冷气,臧霸这家伙真是好手段,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便鼓捣出三千石粮秣出来。
不管是坑‘蒙’拐骗,还是敲诈勒索,只要能搞来粮食,这便说明臧霸确实有一套!
“嗯,待会儿我让周昌打个欠条,盖上我的官印,这粮秣算我借他们的,等到时机妥当,我一定会还给他们的”
臧霸愕然,他连连摆手:“使君不必如此,乡堡内的乡绅一直对使君颇为敬仰,他们说,如果不是使君三番两次出手,曹‘操’、袁术早已经祸‘乱’徐州了,单是这份恩情,就不是些许粮秣能够偿还的”。
这马屁拍的太舒服了,虽然明知道臧霸是在信口雌黄,可李贤还是禁不住有些志得意满。
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嘛,知道谁对他们好!
当然了,得意归得意,欠条还是要打的,不然就违背了李贤的原则。
臧霸见李贤执意如此,倒也没有坚决反对,他明白,李贤是怕搞臭了名声。
有两万兵马在手,怕个鸟?
臧霸心中暗想,如果他拥有两万兵马,这一次绝不会投靠李贤,而是扯旗子单干,兵发下邳城,倘若陶谦知情知趣,那也就罢了,臧霸不会妄动刀兵,可如果陶谦不知好歹,置意不肯‘交’出权柄,大不了血洗下邳!
十七八岁,臧霸就敢手刃太守,现在,他手握八千兵马,胆子更是大了很多。
投靠李贤,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补充粮秣之后,一行人再度往下邳而且。
十月初八,李贤到达小沛。
小沛距离下邳只有六十里,步卒一日便可到达。
不到下邳,先到小沛,这是为了充分掌握局势。
李贤毕竟是从青州而来,对下邳的局势两眼一抹黑,而陈登离开徐州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他也不清楚下邳城有没有异动。
两万兵马出现在小沛城外,倒是把守军吓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城墙上的军尉眼尖,看到了硕大的“青州刺史李”的字样,这才没有闹出乌龙。
“李使君来了,速速通知于将军”
“军尉,城‘门’不开吗?”
城‘门’尉略一迟疑,不敢决断,他咬牙说道:“算了,城‘门’还是等到于将军过来之后再开吧”。
“那城下的李使君怎么办?”
话音刚落,李贤已经派人表明了身份,并且要求入城与于禁相会。
‘射’程之外,李贤的面容隐约可见,城‘门’尉不敢怠慢,他急忙解释起来:“使君稍等片刻,我家将军正在校场练兵,我已经派人前去通禀了,用不了多久即可回来”。
李贤微微颌首,这时,有青州军校指着城‘门’说道:“使君至此,为何不开城‘门’?”
城‘门’尉尴尬起来:“使君莫恼,于将军有令,这是非常时期,没有他的命令,小沛城严禁任何人出入”。
青州军校怒气冲天,刚要出言反驳,却被李贤止住了,“他们能够尽忠职守,这也是好事,吩咐下去,大军安营扎寨,今日就在小沛休整一番”。
“喏!”军校领命而去。
下邳可是大城,李贤麾下青州兵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经又累又疲,他们的盔甲上沾满了灰尘,险些看不出光泽,如此军卒,自然不能让人心生畏惧。
李贤是来掌权的,他是奔着刺史这个目标来的,麾下兵马必须好生休整一番,不然的话,如何才能将青州兵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下邳城的百姓看?
进入下邳的时候,青州兵必须震慑住所有的乡民!
兵为将之胆,其实也是乡民百姓心中的守护者,只有自家兵马强大了,才能抵御外敌入侵,杜绝流寇祸‘乱’。
小沛是下邳的卫城,外地若想攻破下邳,必须先取小沛,如若不然,一定会腹背受敌,粮道堪忧。
上一次,曹‘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攻下了小沛,为了平复心头恶气,他命人屠尽了全城百姓。
这一次,于禁驻守之后,小沛城内依旧没有乡民百姓,全都是清一‘色’的青州兵。
也只是因为如此,于禁下达严禁出入的命令才不会滋扰到寻常百姓。
同样的情况,如果换到下邳,一定会引来很多人不满。
下邳是徐州郡城所在,来往的客商极多,而百姓们忙着收割米粟,也是心急火燎。
谁敢在这种紧要关头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一定会受万人指责。
李贤围着小沛转了一圈,上一次曹军攻打的痕迹依旧存在着,饶是于禁已经派人修缮了一番,可伤痕累累的沛城却不是三五个人能够完工的。
幽深的护城河已经被清理了出来,宽达两丈的河面足以挡住绝大多数的兵马。
李贤不禁思考起来,如果他与小沛是敌对关系,不知道需要多少兵马才能攻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轰隆隆”沉重的城‘门’终于打开了。
在城‘门’最前端,一个身材瘦削,面容坚毅的军将走在最前方。
“于禁见过李使君,不知使君来的这么快,下官未能远迎,还请使君莫怪”
李贤搀起于禁,笑道:“不怪你,倒是你日夜‘操’劳,要多注意调养,不要累垮了身子”。
于禁很是感动,他抱拳谢恩:“多谢使君挂念,来,来,来,还请城内详谈”。
李贤却之不恭。
将各自兵马留在城外之后,李贤只带了三百护卫,而赵云没有入城,臧霸也带了三五十人。
三百五十多人的力量,按照常理来讲,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突发状况。
只是不知道,下邳城内究竟有没有发生事情。
是一切正常,还是大变即将发生?
入城之后,李贤坐在了主位上,其他人各自落座。
“刚才我一路行来,看见城内很是清冷,这城池该不会只有你们一支兵马吧?”
于禁颌首说道“使君明察秋毫,这小沛城内没有一个乡民、商贾,只有我这五千人马”
“这是为何?”
“曹‘操’屠城之后,一直没有乡民愿意回来,陶谦便将此城当作军镇‘交’给了我们”
“喔,原来是这个缘故,嗯,这些日子,下邳如何?”
于禁看了陈登一眼,李贤笑道:“不妨事,元龙先生是自己人”。
没了后顾之忧,于禁又低声说道:“我听说陶谦次子陶应勾结刘备等人,已经打算强行入城了”。
李贤很是好奇,“怎么?连陶应都入不了城?”
“不错,陶使君有令,卫卒严进宽出,每日施行宵禁”
“陶使君还好吧?”
“我重金收买了为其诊治的先生,那先生告诉我,陶使君活不过十日”
李贤吸了口冷气,幸亏他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要不然岂不是耽误了大事?
。。。
第三百一十五章猖狂的陶二公子
秋风萧瑟,吹的树叶哗哗作响,间或有股股冷风拍打着窗棂,像是调皮的孩童在玩耍。
盘膝坐在皮褥上,看着白茫茫的纸窗,李贤思绪万千,只要陶谦一日不死,这徐州便是他说了算。
至于陶应,这家伙一直顶着个纨绔子弟的名头,即便背后有大族支持,也很难窜班夺权。
不过,后世里‘毛’委员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陶应再怎么‘混’蛋,他也是陶谦的儿子,在讲究子承父业的时代里,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想到这里,李贤问道:“陶应麾下有多少人马?”
于禁早有准备,“陶应自己有三百多‘私’兵,据说他丈人也提供了千余人马,算上刘备的五千人,这就是六千多人”。
“徐州百姓对陶应的感观如何?”
“差的很,陶应在民间的声望还不如他的兄长陶商”
“看来我得早些入城了,省的夜长梦多”
于禁深以为然:“需要我一同出兵吗?”
李贤摇了摇头,“不需要,我这次是应邀而来,可不是来打仗的,这次入城,我就带上赵子龙的一千骑卒吧,其余的人马暂且驻在小沛城外”。
陈登觉得李贤思虑周全,是成大事者就得有异于常人的心‘胸’。
这一次,李贤有陈氏、糜氏相助,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人也觉得不置可否,赵云的骑卒虽然数量不多,但战力超强,只要他们愿意,足以应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退一步讲,就算赵云麾下骑卒打不过未知的敌人,他们也可以确保李贤的安危,唯有臧霸神情不爽,这一次他带了五千兵马,原本想立些功勋,可现在来看,这五千人可能压根排不上用场,“使君,刘备‘阴’险、陶应胆大妄为,如果没有大军护送,只怕他们会铤而走险”。
李贤笑道:“不妨事,有骑卒在,没有人可以伤到我”。
臧霸依旧不曾放弃,“大军可否驻扎在下邳城外十里的地方?这样的话,一旦事情有变,也可以及时作出反应”。
李贤摇头拒绝道:“不可,大军便留在小沛城外,等我命令便是”。
“喏”,臧霸见李贤下定决心,也就不再啰嗦了。
不过,经过这件事情,臧霸觉得李贤有些太过大意了。
换句话说,如果臧霸处在陶应的位置上,他一定会铤而走险,截杀李贤,如果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就算失败了,李贤又能把他怎么样?
陶应是陶谦的儿子,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李贤想的更为周全,而臧霸却更是狠辣。
小沛城内有足够的粮秣,大军饱食一顿之后,当即恢复了不少力气。
翌日一早,李贤与赵云一道离开了小沛,而臧霸也率领人马偷偷离开了驻地。
李贤行了约莫有二十里远的地方,探马忽然来报,说陶应的兵马正堵在南‘门’口,气势汹汹,很是热闹。
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李贤打算避开他们从北‘门’而入。
千余骑卒一路疾驰,一炷香的功夫便来到了下邳的北‘门’外。
陡然出现的骑卒吓坏了城头的守军,徐州少马,像李贤麾下这般装备‘精’良的骑卒更是少之又少。
来的是谁?
据说曹‘操’麾下骑卒虎豹骑天下无双,难道是曹‘操’的人马过来了?
城头警声大作,一队队军卒出现在‘女’墙上,只等敌人就位便要予以反击。
陈登打马来到两军阵前,嘴里大声呼喝:“城上何人值守,我乃典农校尉陈登陈元龙,奉陶使君之命前往青州,如今人已经请到,请代为通禀一声”。
典农校尉陈登?那不是下邳陈氏子弟吗?陶谦打算让位于李贤的事情早已经在徐州内外散布开来,难道说李贤真的来了?城头的守将不敢怠慢,他急忙探出头来,嘴里道:“陈校尉长途跋涉,却是辛苦了,不过使君有令,下邳城宽出严进,李使君若想入城,还得稍等片刻”。
李贤朗声应道:“无妨,我在城外等着便是”。
守将心道,李贤倒是个好相与的人,比起南‘门’外的陶应强了一百倍!
“快,快去刺史府,就说陈元龙与李贤联袂而来,请使君决断”
“喏!”
军卒应诺离去,安排妥当之后,守将才松了口气。
自打陈登接到陶谦的命令,离开徐州前往青州奉迎李贤以来,下邳的街头巷尾便流传着“陶谦大义让徐州,属意李贤接位”的典故。
在流言中,陶谦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简直成了“伊尹”再世。
相对于名声不显的大公子陶商,无恶不作的二公子陶应,青州刺史李贤无疑是接任徐州的最佳人选。
有好事者已经将北海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宣扬了出来,他们大肆唱诵着李贤的好处,当然了,也有人趁机唱反调,说李贤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十足的伪君子。
陶谦没想到,他的一个决定竟然引来这么大的动静,还闹得众人皆知。
这种情况下,倘若陶谦出尔反尔,一定会为千夫所指
下邳城,刺史府。
陶谦躺在病榻上,闭目养神,这些时日,他想了很多,从年少时的得意轻狂,到曹‘操’大军入侵时的无助彷徨,在所有帮助他的朋友中,李贤出力最大,据说李贤待人宽厚,极少严刑峻法,将徐州‘交’给他,是陶谦深思熟虑下的结果。
对于城内的流言,陶谦有所耳闻,他明白,这八成是李贤故意搞出的小动作,‘逼’得他不得不就范。
虽然心中有些不爽,可陶谦知道,李贤这是在防患于未然,谁让陶应一直在折腾呢?
想到次子陶应,陶谦顿时感到一阵揪心,这个不省心的‘混’账东西竟然拉帮结派,意图‘逼’宫,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那刘备虽说一直有仁义之名,可却岂是任人拿捏的货‘色’?此番听令于陶应,背地里还不知道打了什么算盘!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唯有陶应身陷局中难以自拔。
“报,使君,典农校尉陈元龙与青州刺史李贤已经到达北‘门’外,陈校尉请示,可否让其入城”
陶谦睁开眼睛,嘴里道:“城外有多少人马?”
“只有骑卒千余人,并无步卒”
陶谦松了口气,沉思半晌之后,他说道:“让他们进城吧”。
“喏!”
北方呼啸,骑在高头大马上,李贤心‘潮’澎湃,他筹划了这么久,‘阴’谋、阳谋双管齐下,今日,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徐州呀,一旦收入麾下,南可威‘逼’江东,西可进击曹‘操’,战略空间等于增加了一倍有余。
如果算上徐州的人口、土地、资源,李贤只要稳住人心,他的实力便会突飞猛进。
想到美处,李贤忍不住面带笑意。
按照赵云的命令,一千名军卒有一半人已经下马休整,剩下来的一半人在马上全身戒备。
斥候已经放到了五里开外的地方,一旦有风吹草动,这边可以及时作出防备。
等了约莫有一炷香的功夫,忽而,“哒哒哒”,一阵马蹄声出现。
李贤与赵云忍不住回首望去,来的骑卒身着皮甲,腰跨弓矢,是最外围的斥候。
什么情况?
“报,使君,城南处的陶应正往此处而来”
“有多少人马?”
“骑军不过三百人,余者都是步卒,大约在六千人上下,骑军距离此处不过四里,可要派人阻拦?”
李贤摆了摆手,道:不必了,传令下去,务必多加小心,若有情况,即刻来报”。
“喏!”探马接令而去。
陈登脸‘色’‘阴’沉下来,陶应前来,肯定又要闹出事端,“使君,可要暂避锋芒?”
“不必,我且要看看陶应意‘欲’何为”
这时候退避三舍,反而会让陶应以为李贤怕了他。
一个纨绔子弟而已,即便有几千兵马相助,又能把李贤怎么样?
李贤仅仅是个盐丁的时候便敢只身杀入游缴所,将贪婪的朱扒皮杀死,现在,身旁有赵云这等绝世猛将护佑,又有千余‘精’锐骑卒在手,谁怕谁?
有敌来犯,赵云一声令下,五百骑卒便翻身上马,与其他同伴一道严阵以待。
等待的时间最是煎熬,不知道过了多久,没等来陶应,却把报信的军卒等来了。
“陶使君有令,陈校尉、李使君可以入城”
“没听见吗?打开城‘门’,快快迎接”
“喏!”
一个陈登,陈氏嫡子,加上徐州刺史的热‘门’继承人李贤,这两个人值得守将弯弓屈膝,笑脸相对。
“吱嘎嘎”,吊桥缓缓放下,两队卫卒侯在城‘门’口。
李贤笑着拱了拱手,嘴里道:“有劳了”。
陈登也客气了一句,守将不敢托大,连连告罪。
就在一行人打算入城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喝“且慢!”。
“哒哒哒”,沉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疾冲而来。
为首一人面目‘阴’鹫,表情狰狞,在他身后跟着两员红脸、长须的大将。
下邳守将看清楚来人之后脸‘色’大变,他嘴里道:“苦也,这个煞神怎也来了?”
陈登叹了口气,该来的总归要来。
是陶应,这家伙在刘备、关羽的陪同下打马而来。
李贤不动声‘色’,幸好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若不然岂不是要被陶应唬住?
“李使君快快入城”,这是下邳守将在劝说李贤。
“不必了,我与陶二公子许久未见,今日恰好遇上了,怎能不告而别?”
“轰隆隆”,几百步的距离转瞬及至,陶应依旧没有减速的迹象。
赵云板着脸,他把手中长枪高高竖起。
“哗哗哗”,千余名骑卒便齐齐持枪在手,摆出一副进攻的态势。
无形中,凝若实质的杀气弥漫开来。
赵云麾下的这支骑军也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百战‘精’锐,他们骑在马上,即便不发一眼,可那股骇人的气息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同时被千余人马气息锁定,陶应冷不丁打了个寒碜,他定睛看去,李贤身边兵马虽然不多,可却全都明盔亮甲,且不论他们胯下的高头大马,但是骑卒手中的那枪矢便给人一股极大的压力。
陶应没有见过短矛的过人之处,不过,直觉告诉他,那不长不短的东西绝非等闲货‘色’。
无形中的压力‘逼’得陶应不由自主地放缓了马速。
等到相距五十步的时候,陶应终于打马而立,他大声喝道:“宗元,这是什么人?你不是说父亲有令,严禁人马进城的吗?为什么他们却可以?”
宗元就是看守下邳北‘门’的守将,他听到陶应质疑,心中很是无奈,可还是不得不站出身来,嘴里道:“这是陶使君下的命令,若不然,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妄开城‘门’”。
陶应的目光在李贤身上扫了一眼,他故意置之不理,反倒故意‘露’出惊讶的表情,向陈登问道:“哎呀,这不是典农校尉陈元龙吗?你怎么到了这里?”
“奉陶使君之命前往青州,现已回返”,面对陶应陈登连寒暄的兴致都没有。
陶应脸‘色’微变,他挖苦道:“我听说你去青州是为了找一个人,人找到了吗?”
“找到了”
“喔,就是他吗?”
“不错!”
“这位如何称呼?”
陶应拙劣的演技让李贤大开眼界,两年前,陶应兵寇北海的时候,就是李贤将他打了个落‘花’流水,现在倒好,这位陶二公子竟然揣着明白装糊涂,实在令人发笑。
“鄙人青州李贤”
“咦,这名字好生熟悉”
李贤不发一言,他知道,陶应故意东拉西扯,为的就是拖延时间,他想等待后续兵马抵达。
毕竟,城外的局势却是李贤占优,一千名骑卒呀,这股实力绝对不容人小觑。
刚开始,听闻李贤就在北城的时候,陶应还有些难下决断,早有消息传来,李贤带了两万大军南下,万一他把兵马都带到了下邳,谁敢与招惹他?
后来再一打听,原来李贤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然没带大队兵马,只带了千余骑卒。
这等好事陶应哪里肯错过?
李贤似笑非笑,仿佛局外人一般,‘露’出一副看戏的样子。
刘备、关羽看到李贤,都‘露’出了愤怒的目光。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李贤早已经死了一百次。
北征乐安国,虽然李贤没有亲自出马,可太史慈、周仓、胡庸、赵云这些人都是李贤的部将,尤其是赵云,以一己之力追了刘备三百里!
如果不是曹‘操’及时出手,刘备这五千兵马说不定都要折损在赵云的骑卒之下。
此刻,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如果不是为了顾及陶应的颜面,不想被他当枪使,刘备与关羽早已经出言挑衅了。
只是赵云麾下的骑卒太过厉害了,一千名骑卒,这就是一千支短矛。
轮番投掷的话,有谁能够在铺天盖地的短矛中活下来?
想到之前自家兵马中矛而死的惨状,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都感到一阵揪心。
赵云还是那个赵云,他麾下的兵马也没有任何变化,而刘备的实力也不增不减。之前,一千名骑卒就把刘备的数千兵马‘逼’的慌不择路,如今,易地再战,刘家军能否讨到好处?
不,绝不可轻开战端。
刘备已经打定心思,待会儿除非陶应的兵马冲到先头,否则的话,他绝不让自家兵马出击。
骑卒的第一‘波’短矛力道十足,一旦中矛,绝难有人幸存下来。
流徙多地,好不容易收敛了五千兵马,这已经是刘备安身立命的本钱,他哪里舍得为了陶应拼劲老本?
自打刘备出现在陶应身边起,他就已经明白,自己绝难执掌徐州了。
因为,陶应这个纨绔子弟恶名远扬,刘备与他在一起,等于自降身价。
其实,如果有选择,刘备哪里会这样自污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