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对视一眼过后,开怀畅饮。
翌日一早,孔融麾下校尉便持书信前往边界迎接刘备兵马。
与此同时,一只白‘色’的鸽子扑棱棱飞起,直往西方而去。
几个时辰之后,李贤拿着手中的布绢,道:“刘备的兵马入境了”。
徐庶似笑非笑,道:“利刃已至,都尉速借之!”
李贤微微颌首,借刀杀人之计要想实施的滴水不漏,让人看不出端倪,须得把握好时机,如若不然,一旦被人识破,获利最大的李贤肯定会成为最大的嫌疑对象。
不过,李贤明白富贵险中求的道理。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味的忍让只会让人小觑。
唯有见血杀人,才可以使人畏惧。
两日之后,刘备的八千兵马顺利抵达都昌城外。
与此同时,一伙‘蒙’面贼人翻墙入院,劫杀了孔融。
按理说,孔融位居高位,身边不乏护卫,可这伙贼人翻墙入院,杀人纵火如入无人之际。
消息传出之后,城中大‘乱’,而刘备脸‘色’铁青。
孔融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关羽率军抵达的时候死去,其中必有‘阴’谋。
这时候,就算刘备有一百张口也难以自辩清楚。
最要命的是,孔融与刘备达成的协议只有他们二人知晓,外人并不知道刘备的兵马所为何来。
如果孔融在世,一切都好解释,可现在偏偏孔融遇刺身亡,这让领军抵达的刘备如坐针毡。
“三弟,城中不宜久留,随我速速出城!”
张飞粗中有细,他颌首应诺:“咱们从后‘门’出城!”
刘备微微颌首,变故发生的太过突然,前一刻他还觉得北海国大权近在咫尺,可现在,他只想逃离此处。
孔融在北海国内有极高的声望,无论是谁,杀死他都必须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刘备也想过留下来自辩清白,可他却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由他人掌控。
无论如何,返回自家军中才是要紧事!
刘备的选择无可厚非,对他而言,都昌城是一座陌生的城池,谁是敌人,谁是友人,他根本无从分辨。
。。。
第二百七十五章背黑锅的刘玄德
孔融死了?
这消息宛若晴天霹雳一般,国相府内外挤满了愤怒的文臣武将,孔融虽然优柔寡断,可对属下也算宽厚,极少惩处他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宽厚的长者竟然被人杀死了,这让人如何不怒。全集下载
“封闭四‘门’,大索全城!”
“对,不可跑了贼人,须得为国相报仇!”
“无论是谁,胆敢违抗者,格杀勿论!”
孔融麾下的官员在这时候作出了最正确的判断。
一队队骑卒在街上策马狂奔,都昌有四座城‘门’,他们须得尽快在贼人溜走之前将军令传达。
刘备一行有十三骑人马,他们从驿站出来之后便听到国相府所在的位置人声鼎沸,嘈杂不已。
倘若这时候关羽的八千人马已经进入城中,那又该多好?
都昌的城防力量只有三千多名郡兵,若是没了城墙优势,刘备有把握一击夺城!
不过,刘备明白,此时不同以往,一旦夺了都昌城,那他等于不打自招,坐实了谋杀孔融的罪名。
不成,都昌已经成为是非之地,尽早离开才是正经事!
城‘门’就在眼前,看来,城内的躁‘乱’还没有影响到这里,刘备刚刚松了口气。
正在此时,一名骑士打马越过刘备,直往城‘门’而去,行进间听到他在叫喊:“长史有令,国相遇刺,紧闭四‘门’,闲人退散!”
刘备心头一跳,“不好,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一旦封闭四‘门’,再想出城而却可就难上加难了”。
“快!出城!”想到这里,刘备拍马急赶,他试图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而去。
看守城‘门’的军卒这时候已经得了军令,正摇动杠杆,“吱嘎嘎”城‘门’缓缓关闭。
“且慢!”
张飞嗓‘门’奇大,他一嗓子便将关‘门’的军卒吓了一跳。
刘备生怕引起误会,他急忙表明身份,嘴里道:“我乃平原相刘备,受孔国相之邀前来,现因急事急需出城,还请诸位通融一番”。
一名络腮胡子校尉皱起眉头,嘴里道:“刘备刘玄德?”
张飞大怒,正要开口喝斥,却被刘备劝阻了,闻听对方‘露’出思索的模样,刘备以为有戏,急忙颌首道:“不错,正是我”。
“来人呐,拿下,孔国相遇刺身亡,刘备嫌疑极大,不可走脱了此人!”
说罢,校尉‘抽’身退入枪阵之中。
“快,关闭城‘门’!”
负责城‘门’机关的军卒不敢怠慢,急忙加把劲,试图将城‘门’彻底关闭。
嫌疑最大?
刘备只觉得晴天霹雳一般,他好心前来救援,没曾想转眼间就成了杀害孔融的凶手。
什么狗屁嫌疑,这一定是有人在栽赃陷害!
想到这里,刘备顿时知道自己一定要冲出去,绝不能在城内滞留,如若不然,谁也不知道想出这等毒计的人还会施出什么计策出来。
“三弟,冲出去!”
刘备一声令下,早就蓄势以待的张飞便大吼一声,他纵马冲入军卒之中,长矛上下翻飞,轻易就了结了拦阻的军卒。
摇动城‘门’机关的军卒吓傻了,城‘门’仅仅剩下一尺来宽,可容一人通过,只要他再摇动几下,刘备便绝难出‘门’而去。
“快,关‘门’!”城‘门’尉大声呼喝。
“谁敢!”张飞瞪着铜铃般的大眼,喝骂道:“拦路者,死!”
话音未落,又一名军卒被张飞刺死,此番张飞没有‘抽’出矛尖,而是将尸首高高举起,恶狠狠地往城头抛去。
“噗”一百多斤的尸首在张飞手中宛若无物一般,轻易便飞到了几丈高的城头上,‘精’准地砸倒了城‘门’机关处的军卒。
“杀,莫跑了刘备!”
这时候,四下里的北海郡兵已经蜂拥而至。
张飞目眦‘欲’裂,他大吼道:“大哥快快出城!”
刘备知道时间紧迫,他打马如飞,临出城之际,嘴里说道:“三弟多加小心!”
“大哥放心,我随后就到!”张飞咧嘴直笑,只要没了刘备这个累赘,张飞不惧任何人。
“哒哒哒”,电光火石间,刘备便从城‘门’缝中绝尘而去。
“快,快放箭!”
城头的郡兵慌‘乱’间弯弓搭箭,“嗖嗖嗖”,箭矢纷‘乱’而下,可却没有一支‘射’中目标。
此时,张飞完成了断后任务,他重重啐了一口,道:“爷爷早晚要杀进城来!”
说罢,张飞也纵马出城而去。
城中的郡兵不敢拦阻,更不敢追击,只能看着张飞越行越远。
城外三里处,关羽听到城‘门’处喊杀声大作,他不敢怠慢,急忙领兵观望。
这一看之下,关羽顿时目眦‘欲’裂,在前头打马狂奔的人竟然是刘备。
城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这是孔融的诡计?
“快,保护使君!”
关羽打马狂奔,他生怕刘备出了什么纰漏。
城中并没有追兵出城追赶,张飞出城之后,郡兵便将城‘门’关上了。
刘备从城中逃出之后便一直‘阴’沉着脸,直到看到关羽之后他才面‘露’喜‘色’:“云长!”
“大哥、翼德,城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叹了口气,道:“一言难尽!”
张飞大大咧咧的,“他‘奶’‘奶’的,孔融死了,他们竟然说大哥有嫌疑,实在是气煞我也!”
简雍这时候拍马赶来,他闻听之后皱起眉头,道:“孔融死了?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刻钟之前的事情”
“使君出城之前是否与城中官员知会过?”
刘备明白简雍的意思,不告而别,这嫌疑可就更大了,他依旧眯缝着眼,考虑究竟是谁在栽赃陷害。
张飞翻着白眼,道:“事发突然,闻听消息之后我们便急忙出城了,谁来得及找人告辞?再者,若是耽搁一时片刻,说不定我们连城都出不去”。
简雍知道张飞说的不错,在那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城脱身,而不是滞留在城中。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刘备若想洗脱罪名,只怕难上加难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咱们回乐安国吧”,好处没赚到,反而惹了一身‘骚’,刘备心情极差。
“大哥,咱们不留下来自辩清白?”张飞觉得背着罪名离去实在是有些憋屈。
“是呀,咱们应邀而来,怎能灰溜溜离去?”连关羽都为刘备感到不忿。
刘备摇了摇头,道:“定下这等毒计之人心思缜密,从我入城开始,到云长大军抵达,再到孔融之死,环环相扣,时间拿捏的滴水不漏,为的就是坐实我杀害孔融的罪名,即便我留下来,也很难改变什么”。
“那也不能就这么走了呀?”张飞‘性’子直爽,哪能忍受背黑锅,替人受过的事情。
“再不走,只怕想走都走不了”,刘备遇挫之后,心情低落的很。
如果不是意图染指北海国,老老实实待在乐安,又哪里会招惹这事情?
“谁敢留我们?”
张飞瞪着大眼,大声咆哮。
刘备想走,关羽、张飞想留,这时候简雍的意见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宪和,你意下如何?”
迟疑一番过后,简雍说道:“使君,无论如何,咱们是受孔北海邀请而来,就算被人栽赃陷害,却也要留下来自辩一番,至于信与不信,那是他们的事情,起码我们要磊落些!“
刘备毕竟异于常人,简雍这么一分析,他当即打起‘精’神,嘴里道:“宪和说的没错,我估‘摸’着城内很快会派出人来,到时候我会与他们‘交’涉一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那咱们不走了?”
“不走了!”
都昌城中,刘备不告而别,闯‘门’而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都尉府。
一干文武官吏闻听之后群情‘激’昂。
“一定是刘备做的好事!”
“国相待刘备宽厚之至,谁能想到他竟然作出这等狼心狗肺之事”
“速速传告四方,通知各地军将急速来援,万一刘备意在夺城,都昌危矣!”
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想到了城外的刘备八千兵马。
有的人惊惶失措,“刘备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怕个鸟,让李贤、太史慈出兵来援便是了”
众人一阵犹豫,之前刚刚断绝了东莱军的粮秣,这时候用到人家了再去恳求,实在是有些抹不开颜面。
况且,李贤身兼都尉之职,他若是来了,便是都昌城内官位最高的人。
请神容易送神难,真要是把李贤请来了,只怕想赶都赶不走!
有脑子活络的想的更为久远,孔融死后,朝廷的任命一时半会儿下不来,那岂不是说,李贤便成了北海国的话事人?
与李贤暗中‘交’好的官吏心中窃喜,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开始盘算,究竟怎样才可以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此时,有了刘备顶缸,众人争论的话题不再是如何找出凶手,而是如何惩处刘备,如何处理郡国大事。
国不可一日无君,孔融死后,北海国肯定需要一个总揽大权之人。
按照常理,李贤兵强马壮,暂领大权当之无愧,可郡府内的一些官员害怕李贤秋后算账,计较之前断绝军粮之事。
于是,郡府内的官员争吵不休。
从日出一直吵到日落。
最终,由郡府长史联名写下官方文书,他们希望太史慈领兵前来。
。。。
第二百七十六章李贤遇刺
与李贤相比,太史慈的官职低了一个档次,不可能影响到城中的权力瓜分。
问题是,太史慈会来吗?
一日之后,从都昌来的信使抵达朱虚。
“什么?孔国相死了?刘备是凶手?让我举兵回援?”
太史慈看罢文书之后并没有草草做决定,他冷静地问道:“李贤李都尉呢?”
信使目光游移,道:“小的官小位卑,不知道李都尉有何安排”。
太史慈冷哼了一声,道:“知道什么说什么便是,倘若你真的不知道,我也不会勉强,不过嘛,要是被我知道你敢欺瞒我,休怪我翻脸无情”。
太史慈是从杀场上走出来的战将,身上自有一股凛然的气势。
信使被太史慈一吓,当即说道:“不敢欺瞒将军,小的临来之前,并没有信使前往剧县,至于小的离开之后会不会有,小的就不知道了”。
太史慈当即明白了,城中的那帮家伙是想撇开李贤,自己选出一个话事者。
这可不行,李贤坐拥重兵,又有都尉之职,如果让别人主事,双方一定会产生矛盾,到时候受难的还是北海国百姓。
再者,李贤与太史慈‘私’‘交’甚好,对方的所作所为很符合太史慈的脾‘性’,将北海国的大权‘交’给别人,太史慈可能还不放心,但如果‘交’给李贤,他是可以放下一百二十个心的。
想到这里,太史慈缓缓地说道:“嗯,你回去之后告诉诸位大人,就说我军务缠身,无法‘抽’身前往都昌,至于谋杀国相的凶手,日后我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信使一听当即有些急了,“太史将军三思呀,刘备麾下有八千兵马,而城中兵马不过三千,若是被刘备破了城池,那可如何是好呀!”
太史慈故作惋惜:“昨日快马来报,说曹军有‘抽’调兵马的迹象,朱虚为军事重镇,实在是不敢大意呀”。
信使这时候明白了,人家太史慈压根就不想去都昌城。
什么‘抽’不开身,什么曹军‘抽’调兵马,这都是托词罢了。
不过有些事情明白就好,万万不可以挑明,真要是挑明了,信使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都昌城的那些官吏想法很美好,他们试图拉拢太史慈共同对抗李贤,事后再瓜分权力,哪曾想,太史慈压根就不买账!
太史慈对于权势并不热忱,他知道自己没有治国之才,能够统领大军南征北战,还百姓一个太平日子,这已经很令他满意了。
将信使打发走了之后,太史慈在厅内来回踱步。
孔融的死太过蹊跷了,究竟谁是凶手?
刘备真有这么大的胃口?竟想杀人夺城?
太史慈心中有太多的疑问了,不过,思虑一番过后,他知道,有一个人一定可以为他“解‘惑’”。
剧县,李贤脸‘色’铁青,他腰侧被利刃划出一道伤口,正在渗出鲜血。
地上,匍匐在地的‘侍’‘女’瑟瑟发抖。
孔黎仅着小衣,不容置信地吼道:“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行刺的‘侍’‘女’是孔黎的贴身丫鬟,她与孔黎情同姐妹,要不然,孔黎也不会让她来服‘侍’李贤。
谁曾想,今日‘春’荣竟然作出弑主之事,这让孔黎如何接受?
为防止‘春’荣暴起伤人,李贤将孔黎拦在怀中,他叹了口气,道:“是谁指使你的?”
‘春’荣连连摇头,不敢多言。
孔黎这时候止住哭泣,她手忙脚‘乱’地为李贤包扎起来,嘴里道:“来人呐,来人呐,郎中,快喊郎中过来”。
李贤没有阻止孔黎,他说道:“如果你有苦衷,说不定我可以帮助你”。
‘春’荣睁大了眼睛,哭泣道:“都尉,是奴婢对不起你,是国相府的大人拿我弟弟的‘性’命威‘逼’我,我才应允的,都尉,我也不想这么做呀”。
“什么,国相府?”孔黎觉得难以置信。
“是国相府的人,夫人,奴婢对不起你,可我弟弟是无辜的,等我死后,请你们救救他!”
说罢,‘春’荣一头撞向了桌角。
“碰”,血流了一地,‘春’荣闭上了眼睛。
“‘春’荣!”孔黎冲过去,泪流不止,今日发生的事情对于十多岁的孔黎来说太过沉重了。
往日里颇为敬重的叔父竟然是意图杀死自家夫君的凶手,而朝夕相处、情同姐妹的‘春’荣竟然被人胁迫,成了刺客,适才要不是李贤闪避及时,那一刀,说不定真能要了李贤的‘性’命。
没多久,‘门’口便传来军卒的呼喝:“都尉,都尉!”
“我没事,郎中可曾带来了?”
“带来了,带来了!”
“嗯,让郎中进来吧!”
“喏!”
“吱嘎嘎”,郎中推‘门’而入,他见到屋内的场景顿时一愣。
屋内的三个人伤了两个,剩下一个还在哭哭啼啼的,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看她还有没有气”
“喏!”
郎中到来之后,孔黎便失魂落魄的回到李贤身边。
“回禀都尉,此人气息微弱,还可一救”
“带出去好生医治”
“喏!”
孔黎听说‘春’荣没死,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过,只是片刻间她就想到了关键,李贤也受了伤!
“且慢,都尉也受了伤,你为他医治一番”
郎中听闻之后看了李贤一看,确定没有拒绝的意思之后便快步来到李贤身边。
看到李贤腰间的伤口之后他松了口气,道:“万幸,刀上无毒,只要抹上伤‘药’,等待伤口愈合便无事了”。
李贤微微颌首,道:“有劳了”。
郎中不敢怠慢,他手脚利落地完成了施‘药’的工作,最后又按照李贤的吩咐,寻了条干净的布带将伤口缠了起来。
李贤没有刻意封锁消息,没多久,都尉府上下军将便全都得知了他遇刺的消息。
这时候,孔融遇刺的消息刚刚传来,据说凶手可能是刘备刘玄德,不少人顿时有些幸灾乐祸。
刘备率军抵达都昌城早已经不是秘密,孔融的目的也显而易见,他是想借助刘备的军力防备李贤,谁曾想,到头来竟然竟然引狼入室,白白葬送了身家‘性’命。
先是国相遇刺,接着连都尉也遇刺了,难道这都是刘备的‘阴’谋吗?
。。。
第二百七十七章重回都昌
孔融一命归西,对其早有成见的都尉府军将并未生出太多悲伤的感觉,可李贤遇刺受伤的消息传出之后,众人顿时义愤填膺,嚷嚷着要为都尉报仇。
孰亲孰远,一目了然。
军将们不明真相,不知道是谁想谋害李贤,可李贤对此心知肚明,能够动用国相府势力的人,除了孔融还能有哪个?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李贤没想到道貌岸然的孔融竟然会胁迫‘侍’婢来刺杀他。
那一日,若是李贤大意一些,说不定就让‘春’荣得手了。
不过,说到底,孔融也是死在了李贤的手里。
报仇?连幕后主使都死了,还报什么仇?
孔融意图指使他人杀人未遂,而李贤非但成功杀了孔融,还顺利栽赃陷害,把罪名扣到了刘备头上。
一箭双雕不过如是!
没了孔融,李贤掌管北海国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了,古语有三赐不受的道理,如果李贤表现的太过着急,反而会为人不齿。
现在,李贤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
等待都昌城文武官员的选择,等待刘备的选择。
至于太史慈,李贤相信这位兄长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果然,没多久,朱虚太史慈拒不出兵回援的消息就传到了剧县。
与此同时,一名北海军小校手持太史慈‘私’信求见李贤。
看罢书信之后,李贤奋笔疾书,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信中,李贤没有提到孔融的死因,他只说袁绍、吕布、曹‘操’都是虎豹豺狼,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会攻伐北海国。(
至于刘备,李贤应允,倘若都昌遣使求援,他一定不会置之不理,绝不让郡城沦陷。
太史慈是聪明人,有些话根本不需要说的太清楚,他回绝了都昌官员的邀请,这就等于卖了一个天大的人情给李贤,对此,李贤自然心知肚明。
不过,眼下大事未成,还没到庆功行赏的时候,所以有些话不必溢于言表。
都昌城,一众文武官员正在郡府商议事情。
孔融身为郡国国相,自然要大礼厚葬。
宾客拜祭的过程必不可少,万一李贤借机入城,那众人岂不是凭白做了恶人?
此时,朱虚太史慈拒不出兵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
“敬酒不吃吃罚酒,太史慈错过这等机会,他日必定追悔莫及!”
“北海军不来,城外刘备兵马不退,这可如何是好?”
“索‘性’让李贤李都尉回来主事,如此以来,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话题到了这里戛然而止,到手的权力没有人想再松手。
然而,李贤身为北海国都尉,官职之高,无人能出其左右,换句话说,倘若李贤自己要领军返回都昌,谁也找不出反驳拒绝的理由。
之前,众人还指望拉拢太史慈对付李贤,现在倒好,人家摆明了撂挑子,不愿意与李贤为敌。
如此以来,之前打的如意算盘只好尽数推翻。
手中没了强悍的军力作保障,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
商议许久之后,众人无奈,只好收敛了野心,恳请李贤回师。
剧县,李贤接到救援文书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知道,此去都昌,自己的地位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郡国都尉与郡国国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之前,无论李贤如何能征善战,他人提起来,也只会说“孔融帐下骁将李贤”。
现在,李贤要改变世人观点,他要成为北海国最高的掌权者!
辛辛苦苦打拼了这么久,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曹‘操’、袁绍早就独领一郡了,李贤若想与他们争夺天下,自然不能落后太多。
眼下,趁着各地战‘乱’不休,李贤还有时间来稳定局势。
东莱军有兵马两万,为了防止曹‘操’偷袭,李贤在剧县留下五千人马,而他领着一万五千兵马直往郡城而去。
与此同时,李贤快马通知太史慈,让其同时出兵,以壮声势。
寒冬时节,步卒行军尤为不易,若不是东莱军人人装备了暖和的军袄,说不定会有不少人冻毙途中。
三日之后,东莱军与北海军在都昌城外二十里处会师。
此去都昌,象征意义更大一些,真正厮杀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因而太史慈只带了两千‘精’兵。
饶是如此,两万北海兵丁还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刘备闻听之后大骇,有心‘抽’身离去,却又担心人言可畏,倘若不能洗脱了谋杀孔融的罪名,往后刘备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
“宪和,你觉得谁是杀害孔融的凶手?”
刘备苦思冥想,试图找出幕后主使,为自己洗脱冤屈。
简雍目光凛然,“想要找出凶手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孔融死后谁获利最大即可”。
刘备吸了一口冷气,道:“你是说李贤李维中?”
简雍微微颌首,“放眼北海国,能有此魄力、计谋的人物,除了李贤之外,别无他人”。
“可是李贤也遇刺了呀?”
“说不定只是掩人耳目的苦‘肉’计”
刘备眼皮急跳,“如此想来,李贤确实嫌疑最大,可恨,此贼为何陷害与我!”
“李贤意图染指国相之位,自然不能污了声名”
“早晚有一天我要手刃此贼!”
简雍不置可否,如今的李贤与刘备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倘若让李贤顺利掌控北海国,其实力必将突飞猛进,那时候,只怕唯有袁绍、曹‘操’才配与之为敌了。
至于刘备,如果没有机缘的话,凭借万余兵马,要想闯出一番事业,难于上青天。
都昌城外,刘备进退维谷,城内,大小官员闻听李贤、太史慈联袂而来的消息之后,都是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东莱军抵达之后,都昌城算是保住了。
李贤身为郡国都尉,入城吊唁孔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也幸亏是寒冬时节,孔融的躯体才得以保存至今。
入了孔府,祭拜过后,李贤便被一众官吏围拢起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孔国相离去之后,还请都尉总揽事宜,内安民心,外惩恶贼”
“请都尉接国相印!”
一朝天子一朝臣,孔融已去,李贤掌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与李贤为难。
相反,久经官场考验的官员们明白,拥戴之功大过天,只要让李贤记住今日的表现,何愁不受重用?
。。。
第二百七十八章豁出去的刘备
厅外寒风萧瑟,厅内温暖如‘春’。
硕大的厅堂内摆放了五盆火炉,暖烘烘的,驱散了所有的冷意。
孔融死后,上首的主位便空了下来。
坐上那个位置,名义上便成了北海国说一不二的人物。
此番,李贤抵达之后,众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等巴结的机会。
“请都尉上首落座!”
“请都尉落座!”
李贤推辞不过,只得上前落座。
底下两侧的官员见罢之后顿时拱手行礼,道:“我等见过都尉!”
“诸位免礼,入座吧”
“喏!”
李贤位居上首,左右官员分文武落座。
不得不说,这种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孔融刚刚死去,为了表示尊敬,美婢、酒水都不能出现在桌案上,不然便会视为不敬死者。
没有舞乐,诺大的厅堂内静寂无声,李贤没有开口,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做出头鸟。
适才在厅外,李贤已经婉拒了执掌大权的恳求,不过郡府上下官员却不依不饶,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势。
李贤无奈,只得召集官员商议此事。
之所以没有着急说话,不过是为了斟酌说辞罢了。
好在李贤并没有让人等多久,盘膝坐下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他便说道:“诸位,孔国相尸骨未寒,当务之急便是捉拿凶手,至于郡国大事,暂时由诸位长史负责,如此可好?”
两名长史面面相觑,他们相继出列,不约而同地说道:“都尉何出此言,国相逝去,正需要都尉执掌大权,以定民心,如此以来,也好让城外的刘备断绝了念想”。
“孔国相家中嫡子业已束发,不知他可否为国相?”
李贤没来之前,众人确实打过这个算盘。
不过,拥立孔氏子弟须得有大将支持,不然的话,仅凭几名动嘴皮的官吏能顶什么用?
眼下,李贤旧事重提,厅内官员当即出言劝谏:“北海国恶邻在侧,非都尉掌权不足以御外敌!”
“有东莱军、北海军,何惧外人焉?”
“都尉莫要推辞,都尉掌权乃民心所向!”
李贤又推辞了一番,奈何麾下官员咬死不松口,最终只得“勉为其难”暂领北海国大权。
初平四年腊月,孔融遇刺身亡,北海国大权落于李贤之手。
定下名分之后,李贤便派出人马出城,试图与刘备“对质”。
东莱军尚未抵达的日子里,为防止刘备狗急跳墙,城内并没有官员出外寻衅。
可该来的总归要来的。
刘备军中,听闻信使所言之后,他表情冷峻,道:“李贤要我入城对质以证清白?”
“不错,是非曲直总要说清楚”
刘备尚未回答,张飞就勃然大怒:“放屁,孔融压根就不是我们杀的,何须再辩?依我看,李贤小儿不过是想哄大哥入城罢了”。
关羽也皱起眉头,道:“大兄三思”。
刘备犹豫不定,他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由他人掌控。
如今都昌城人人都把刘备当作杀害孔融的凶手,就算他将真相说出来,又有谁会信他?
倘若孔融没死,他还能为刘备洗脱冤屈,可现在,刘备闯‘门’而出击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