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使君美意,不过,寻人一事不可闹得众人皆知,免得引起他人警觉,我回去之后先派人暗中寻人,若是事成,自然皆大欢喜,真要是遇到难处,再说与使君知晓,不知可否?”

“可以,就这么定了!”

用三千副军械换来二十个人才,李贤想一想就觉得赚大了。

步鹭、陈武、严峻之辈要么是东吴十二虎臣之一,要么便是东吴四君中的牛人。

史书上写的明白,在孙策打天下,孙权建立孙吴政权之际,这些人物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能够趁此机会,虎口拔牙,抢先夺取这些英才的归属,便是不为己用,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他们成为敌人的助力。

当然了,李贤明白,名单上的二十人,孙策肯定不可能全部找出来,对方肯定会做手脚。

不过,只要找出三五人,李贤也就赚大了。

军械没了还可以打造,而人才没了可就找不到了。

幸亏前些日子路途寂寞,将脑子的各家武将过滤了一遍,要不然的话,今日见了周瑜还要忙‘乱’一番!

得了准信,周瑜心情复杂,失魂落魄地离开了郡府。

李贤却得意非凡,他认为自己想到了一条绝户计。

公孙瓒、吕布不是有求于自己吗?

那便照葫芦画瓢,让他们也找人!

地盘扩大之后,李贤的招贤馆虽然招揽了不少人才,可距离他心中的数量还是欠缺了不少。

如果这绝户计真能实行,哪怕只有一成的人愿意为李贤效力,这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

第三百五十三章渡河

青州有四国两郡,北海国、乐安国、济南国、齐国、东莱郡尽归李贤麾下,唯有平原郡落入他人手中。

平原郡原本是刘备的地盘,可自打曹‘操’、袁绍合力将其赶出平原城之后,这块黄河两岸的沃土便成了袁绍、曹‘操’的势力范围。

当时,为了防止曹、袁之间起冲突,双方划河而治。

黄河以北归袁绍,黄河以南归曹‘操’。

曹‘操’讨伐徐州之际,吕布异军突起,一时之间,兖州各地纷纷改旗易帜,只有曹丕、程昱等人坚守的下鄄城、东阿、范三个城池还在曹军麾下。

大势如此,兖州之外的平原郡自然随‘波’逐流,成了吕布治下。

兴平二年三月,平原郡内蜿蜒盘旋的黄河水流急湍,只在少数地势平缓的地方建有木桥。

河北大将高览率领两万兵马抵达平原郡以来,与之相邻的济南国、乐安国戒备森严,便是吕布治下的黄河北岸都时不时有游骑巡弋。

陈宫、周仓要么知晓兵法,要么身经百战,他们自然明白守护渡口河道的重要‘性’。

不过,守军的数量毕竟有限,不可能在每一个渡口附近摆上重兵,那样的话只会给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自然也不是个好主意。

高览两万兵马中足有三千骑兵,若是被这股骑兵寻得空档,突击而入,往后再想堵住高览的兵马,无异于痴人说梦。

平原郡内几乎没有多余的山地,只要骑兵过河,马上就是一览无余的局面。

平原决战,骑卒的优势要远远大于步卒。

在平坦的土地上,马匹的冲势可以发挥到极致,而骑军的骑‘射’也完全可以大发神威。

如果高览学到了乌桓民族那等狡猾的战术,落败的一定会是守军。

曾有人提出拆桥的绝户计,这倒是个一劳永逸的法子,可河上的木桥建之不易,拆毁容易建造难。

谁也不知道高览会从何进军,换言之,没有人知道这场尚未开始的战争会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

这种情况下,广布哨探,大军养‘精’蓄锐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日,在距离黄河渡口不过四里远的地方,六名身穿皮袄的河北军士小心翼翼地划船过河。

为了防止高览用木船搭建浮桥,早在河北军抵达之前,青州兵便将河流中的大小船只集中做一处。

吕布麾下大将宋宪照葫芦画瓢,也将木船搜集起来。

等到高览四处征召船只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方圆数十里范围内,河水中再也没有一只可供使用的船只。

大军过河没有木船是万万不行的,无奈之下,高览只得采取暴力手段,裹挟了一匹匠工,让他们打造木船。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高览倒也凑出了几十只河船。

小巧玲珑的船只下海的话很是危险,不过,如果只是在黄河中使用,倒是绰绰有余。

千乘左近,可供渡河的口岸足有四五处,每一处都有青州军的兵卒在看守。

守军的数量不多,不过却足以在发现敌情的时候堵塞桥梁。

一旦桥梁受阻,青州军便可以仰仗阵势,负隅顽抗,撑到大队人马抵达。

高览在北岸三五个月一直按兵不动,明面上,大队人马不动分毫,可实际上,高览早已经暗中将南岸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

吕布麾下的五千兵马由宋宪统领,多数都在历城,而周仓、胡庸统领的青州军却分布在千乘、邹平两地。

比起兵力薄弱的宋宪,青州军实力显然更为雄厚。

粗略估算,与平原郡相邻的乐安国与济南国起码有两万青州军。

这种情况下,一旦河北军试图渡河,青州军有很大的可能发动半渡而击的攻势。

选择何处过河,‘抽’调多少兵马做先锋,高览全都考虑了许久。

千乘位于乐安国境内,这里地形略微复杂,多河流,不利于大军展开,因而,青州军在这里的布防最为松懈,只要大军突破防线,高览便可绕开千乘,直‘逼’临济。有临济做依托掩护,即便没有袁绍的后援,高览也足以打到北海国!

相对于采取守势的李贤而言,高览最大的优势便是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什么时候进攻,从哪里进攻,这完全由河北军作主。

思虑再三之后,高览不顾逢纪劝阻,执意要选择千乘做突破口。

身为先锋军的前哨,渡河的六名军卒压力很大。

初‘春’时节,天气依旧有些寒冷,然而,木船上的河北军卒却觉得躁动不已。

过度的紧张之下,军卒们忘却了寒冷,他们情不自禁地竖直了耳朵,瞪大了眼睛,不敢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的地方。

黄河南岸是一处滩涂,数里开外,一抹浓密的灌木林生长期间。

都说青州军战力极强,前番跟随淳于琼出征的人马折损了一多半,这种情况下,高览麾下军卒没有人大意,他们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坏了高览的大计。

“哗哗”桨叶击打水面的声音很是清脆,六名军卒却把心都提了起来。

时间在这一刻过的很是缓慢,不知道过了多久,船只终于靠岸了。

“走运,这里没有青州军的游骑”,什长跳到河岸上,警惕地张望了一番,确认没有任何敌人之后才松了口气。

一行六人,除了划船的军卒之外,其余五人都下了船。

“快把船划回去!”

这伙哨探的任务是为大军探路,只要确定这里没有青州军出没,高览最‘精’锐的中军便会第一时间云集此处。

按理说,‘精’锐的中军应该最后出动,可高览却反其道行之,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如果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击溃青州军可能的抵抗,一旦青州大军集结一处,河北军可就没有长驱直入的机会了。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河岸上,五名河北军很是谨慎。

带队的什长领着四名同伴快速向前奔跑,他们要探清前方的灌木丛,看看是否藏有敌军。

昨天的这个时候,这里空‘荡’‘荡’,没有任何人迹,不过,谨慎的高览还是不肯大意,防患于未然才是稳妥之道。

。。。

第三百五十四章密林中的相遇

寒冬刚过,‘春’天即将到来,光秃秃的树干下,不少嫩绿的草芽伸出了枝桠。

五名渡河而来的河北军卒钻入树丛,踩在粉嫩的草芽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搜寻半晌之后,没有半点可疑迹象,这时候,一名新入伍的军卒嘟囔了一句:“何头儿,这里僻静的很,怎么会有青州军?依我看呐,将军还是太过小心了”

为首的什长紧绷的脸‘色’也渐渐舒缓下来,他低声骂道:“你他娘的闭嘴,小心无大错,真要是中军渡河的时候被敌军袭击了,你就是有八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那新卒撇着嘴还要多言却被身边的老卒一巴掌打了一个踉跄。

“何头儿说的没错,都说青州军所向披靡,由不得半点大意,你个‘混’蛋再啰嗦,下次就让你守船舱!”

新卒愁眉苦脸,再不敢言。

“咦,何头儿,你不觉得这林子太安静了吗?”

新卒不解:“安静不好吗?”

何姓什长脸‘色’大变,他侧耳聆听了一会,嘴里道:“物有反常即为妖!”

“咱们再去前头看看”

“好!”

几名老卒前行几步,个个‘抽’刀在手,如临大敌,便是新卒都受气氛感染,紧紧咬住嘴‘唇’,不敢多言。

前头有什么?

按理说,林子里应该会有鸟兽的踪影,可一路行来,众人却连鸟‘毛’都没有发现一根,如果再往前走,依旧没有鸟兽出现,那么只能说明这片林子有问题。

就在河北前哨兵丁小心翼翼四处张望的时候,前方忽而有几只鸟儿落到了树梢上。

没过多久,又有一只野兔从众人眼前一闪而过。

河北兵丁面面相觑,鸟儿肯落下,那便说明没有埋伏。

平安无事便好,时间紧迫,须得早些回禀,以免夜长梦多。

想到这里,什长留下三名老卒作伴继续监视林中动向,而其他人却被他打发到了河岸。

另外一边的大军需要得到这边安全的讯号之后才敢搭建浮桥,渡过黄河。

半柱香的功夫过去,河水南岸的军卒挥舞着一面旗帜,这是南岸平安的信号。

一直盯着河岸动向的高览松了口气,他一声令下:“渡河!”

“喏!”

接着,几十只新近造出的船只便纷纷下水。

没有木桥,仅凭小船载人,效率十分低下,于是,高览想出一个以船为桥的法子,他先让一只木船划到对岸,用绳索固定住,然后再蜻蜓咬尾一般,将木船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到一处。

如此以来,船只虽然会有小幅度的晃动,却也极大地提高了过河的速度。

为了渡河,高览特意裹挟了几十名渔民,让他们划船而行。

在明晃晃的刀枪威胁下,渔民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水上讨生活使得渔民们炼就了一身水上本领,划船,定向,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最为简单的事情。

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士,事倍功半。

眼瞅着一座木船搭建的浮桥即将大功告成,此时,树林中的何什长却依旧在往前疾行。

这片树林占地极大,约莫有五六亩的样子,适才,河北军只探了三分之一的样子,剩下来还有一多半没有涉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何姓头目打算探个究竟。

约莫一百步远的地方,两名身着黑‘色’甲胄的军士皱起眉头,其中一人说道:“这厮马上就要过来了,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自然是干掉他们啊,难道要让他们示警?”

“也罢!”

军卒学着鸟声,急促地唤了一声,不多会儿,他身边便聚着八名军士。

这十个人是周仓军中最为‘精’锐的探马,他们身手高强,‘乱’军厮杀,以一敌三不再话下。

三言两句将形势解释完毕之后,探马头目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接着,这十个人便各自散开,不多会儿便消失了。

正在林中前行的何姓头目冷不丁打了个寒碜,他环顾四周,仔细倾听了一番,还是一无所获。

适才只听鸟声,却不见鸟的踪影,鸟呢?

根据前期探马回禀,此处地方是青州军防御最为薄弱的所在。

除了每隔一个时辰的例行巡逻以及三里开外的一处军寨,这里人迹罕至,适才所见所闻也证实确实如此,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股莫名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了。

到底是怎么了?

“嗖!”忽而,一支箭矢疾冲而来,“噗哧”穿透了一名老卒的脖颈。

自始至终,老卒连惨呼的机会都没有。

“敌袭!”何姓头目大声呼喝,然而,不等他喊出第二声,从四面围堵而来的敌人便杀了过来。

能够出现在这里的敌人只有青州军!

虽然来者数量不多,可他们的意义却十分重大,这说明青州军并不像哨探所讲述的那样,对这里缺乏掌控力。

一刀‘逼’退了青州军卒,何姓头目脸‘色’铁青:“快,冲出去报信!”

这里距离河岸足够三里远,又有树木阻隔,何姓头目不确定自己刚才的示警声能否传到中军耳中。

若是因为己身的失责,造成大军惨败,何姓头目百死莫辞。

绝望、愤怒之下,河北老卒迸发出了顽强的战力,然而,来犯的敌人数量足足是他们的两倍,而且个个以逸待劳,武艺高强。

这时候莫说逃命了,便是想‘抽’身都是难的很。

身边的同伴接二连三地倒下,没过多久,整个林中便只剩下何姓头目一人。

“降了吧,我家将军最重好汉!”

何姓头目“啐”了一口,道:“老子大意,耽误了大将军大计,已然是罪该万死,怎能毫不知羞,降你青州?废话不说,老子只死不降!”

“既然如此,给他个痛快吧”

青州军卒一拥而上,很快便解决了这顽抗的最后一人。

河北老卒本以为青州军会一对一让他战个痛快,谁知道对方却压根不讲什么仁义。

死不瞑目是何姓头目的真实写照。

李贤一直向军卒灌输这样一个道理,上了战场,绝不能讲什么仁义道德,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对他人评头论足,死人是不会开口的。

高览的前哨与周仓尖兵的初次相遇便以青州军的大获全胜告终,四名河北军卒尽数战死,无一人幸存。

。。。

第三百五十五章明修栈道暗渡陈。。。

流淌不息的黄河上,一架由木船搭建的浮桥已经彻底完工。

高览十分满意,直到这时候,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

只要让步卒在对岸站稳脚跟,高览相信,便是青州军冲过来,自家兵马也无所畏惧。

若是让中军骑卒也尽数过河,河北‘精’兵便可以杀他个昏天暗地!

为了掩饰此次行动,高览让麾下裨将打着自己的旗帜已经往梁城而行,随行的还有用于佯攻的数千人马。

用三十六计中的说法,这一招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一队队衣盔鲜亮的军卒踏上木桥,往对岸而去。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过去,三百名军卒便过了黄河。

河北的军汉多数都是旱鸭子,他们走在摇摇晃晃的木船上稍微有些胆怯,不过,比起泅水而渡,这样的“船桥”已经算是安全便捷了。

按照约定,如果没有异常,这时候前哨应该再派出一人回禀消息,然而,高览等了半晌却没有等到一个人。

前方一定有情况,若不然何老三他们绝不会杳无音讯。

退兵?

逢纪在一旁冷冷而视,高览张口‘欲’言,却又强忍住了。

倘若这时候大军无功而返,早就对高览报有成见的逢纪绝不会放过这等报‘私’仇的机会。

说不定用不了多久,袁绍便会派人来顶替高览。

与袁绍接触这么久,高览早已经看清了这位“四世三公”出身的州牧,‘胸’有大志,却疑心极重,一旦众口铄金,朝令夕改也只若等闲。

前方有变,大军继续渡河,有可能遭遇青州军的迎头痛击,可若是不战而退,袁绍那里又没法‘交’待。

高览觉得有些进退维谷。

逢纪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这时候他忽然破天荒地笑了起来,嘴里道:“云台,若是初战告捷,一战而下临济,我必定向主公为你请赏!”

高览脸‘色’‘抽’搐,半晌方才说道:“祭酒美意在下感‘激’不尽,只是,我部哨探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我怀疑林中有伏兵”。

逢纪大大咧咧不以为意:“伏兵?你是在开玩笑吗?四百多人马都已经过河了,连青州军的影子都看不到?就算他们在林中有埋伏,又能奈我何?”

高览叹了口气,道:“如果青州军真在此处,那便说明这里极有可能是周仓所设下的‘诱’饵,一旦大军中计,后果不堪设想”。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是逢纪想出来的,眼瞅着自家兵马就要尽数过河,他怎能允许高览半途而废?

因而,即便觉得高览所言极是,可逢纪还是强词夺理,道:“昨日你不是还说周仓的兵马远在千乘吗?他们主力若是大举出动,为何完全瞒过了我们的眼线?”

高览只能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如果林中真的是周仓主力,那便是我失察了”。

“云台先不要急着下决定,事情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且问你,你看到青州军了吗?”

高览摇头。

“有哨探回禀发现青州军了吗?”

高览依旧摇头。

“这不就成了吗?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一切只不过是你的猜测而已”

高览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在逢纪这个监军面前,他适才缺乏足够的底气。

怪只怪高览闲置了太久,给了别人太多攻讦的机会,若不然,高览哪里会怕他逢纪?

高览哑口无言,逢纪以为他心服口服,当下心情大爽,他笑道:“云台难道对自家兵马都没信心吗?这里可是你最‘精’锐的中军呀,退一万步讲,就算对面有青州军的人马,难道他们还抵挡不住?”

这倒也是!

军将释乃兵家大计,高览不想与逢纪争吵,当下只得颌首应道:“祭酒所言甚是,是我多虑了”。

逢纪发出得意的大笑,“云台呀,你还是太过小心了”。

这句话其实就是笑话高览胆太小。

高览身边的亲卫已经涨红了脸,他们什么时候见到自家主将被人这般欺辱过?

高览倒是没有太大反应,相对于个人荣辱,他更担心自家兵马的安危。

既然不可能退兵,那么只有尽快地增加过河速度,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传我军令,加快速度,尽快过河,违者定斩不饶!”

“喏!”

没能从高览脸上看到羞恼的表情,逢纪少了很多快感,当下他“哼”了一声,没了再说话的兴趣。

“噔噔噔”过河的军士数量在急剧地增加着。

这时候,一众压压的军马已经出现在密林中。

“将军,过河的河北军已经有六百人了,咱们杀过去?”

红脸的周仓“啐”了一口,道:“老子这边有五千人马,足够吃下他两千人了,只是六百人,哪里值得老子出手!”

“据说对面的人马可都是河北‘精’锐,万一对方结下阵势,兄弟们的伤亡……”

周仓犹豫一番,只得折中道:“也罢,那就再等一会儿,等到过河的人马超过一千人的时候再杀过去”。

“将军英明!”

周仓不置可否。

从千乘城连夜赶到这里,周仓连同麾下五千兵马只在林中休整了两个时辰。

若不是军卒身体强健,只怕早就有人累趴下了,别说战斗,只怕连拿武器都是个问题。

淳于琼的一万人马被徐盛打的落荒而逃,周仓琢磨着,自己怎么着也要击溃高览这两万人马,若不然的话,日后见着各大军将,岂不是没了谈资?

按照周仓的打算是极可能多的放河北军过河,这样的话,对岸的高览便不会轻易撤军。

一旦河北军如油灯添油一般接踵而至,周仓便有把握用这五千人干掉他六千人。

没错,高览在此处只有六千兵马,为了遮掩行迹,其余人马都担负着佯攻的使命。

不过,有句话叫做“机关算尽太聪明”,逢纪做梦也想不到,平原郡的商贾早就将河北军的动向偷偷传到了周仓耳中。

战机不可失,半渡而击这等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周仓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于是,这才有了青州军连夜奔袭,河北军一无所知的事情。

。。。

第三百五十六章别无选择

黄河北岸,河北军的数量很快增加到了一千人的规模。

从晃晃悠悠的河船上走过,不习水战的军卒们全都揪紧了心弦,吱吱嘎嘎、起起伏伏的木船仿佛要坠入河底一般,很不踏实。

十多丈的“船桥”对于河北军卒来说仿佛有几十里那么漫长,好不容易挨了过去,众人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脚踏实地那一刻,不少人头晕目眩,真他娘的吓人!

见惯了一览无余的北方平原,陡然经过汹涌澎湃的大河,河北军卒心中恐慌,很不适应。

好在最先过河的兵马全都是高览帐下‘精’锐,若是换成其他人马,只怕十分胆气早已经去了七成。

黄河南岸的这群兵丁他们人人装备‘精’良,所食所用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货‘色’。

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南下乐安国,正是河北‘精’兵大显身手的时候。

虽说有淳于琼的前车之鉴,可高览帐下的兵丁却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淳于琼此人好大喜功,中计落败是迟早的事情,他失败了,并不代表河北军真的比青州军差。

这一次,大军南下,不少军卒都抱着一雪前耻的念头。

河北军失去的东西,一定要变本加厉地夺回来!

此时,河水北岸,逢纪志得意满地笑道:“云台你瞧,如果这里是青州军的陷阱,他们怎么会让大军如此轻易地过河?”

高览吁了口气,心中也忍不住犹疑起来。(

前哨探马分明是遭遇了不测,可为何自始至终都不见敌人来犯?

倘若真是青州军的诡计,他们万万没有按兵不动的道理。

一千名步卒呀,就算真是青州军的陷阱,这些‘精’锐也足以抵挡数倍于己的敌人了,难道青州军就不怕‘弄’巧成拙吗?

树林中,周仓麾下军将摩拳擦掌,他们纷纷请战。

“将军,杀出去吧”

“是呀,兄弟们在这鸟林子里都憋的很了”

“将军,这时候冲出去可以杀他们个措手不及,若是过河的军卒再多,咱们收拾起来只怕要费一番周折了”

周仓咧嘴笑道:“都等不及了吗?”

“等不及了!”

年前,高览大军压境,却一直未曾过河,这两万兵马仿佛悬在众人头顶的利剑,让人压力倍增。

如今蛇已出动,青州军将都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几个月的等待,无穷无尽的防备、监视,终于有了结果。

河北军终于过河了,要是不能一战击溃他们,那岂不是坠了青州军的名头?

熬了这么久,青州军上下都等着大开杀戒,也好立功受赏。

从树林到河岸足有五百步的距离,这时候,在河边布好阵势的河北军卒已经分出一队人马,开始往密林而来。

若是再耽搁下去,等到河北军行到近前,那青州军的潜伏便毫无意义。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周仓把手一挥,嘴里道:“裴元绍,你率本部一千兵马自左翼杀出,周梁,你领一千兵马从右翼围剿,黄余你领两千兵马坐镇后军,从旁策应,其余人等随我自中路杀出!”

“喏!”

众将得令之后,一名名传令小校飞奔而去。

林中不利于排兵布阵,青州军都是散布其间的。

不过时间仓促,再拖延下去,埋伏战便成了遭遇战,那样的话,青州军之前的辛苦等于都做了无用功。

“杀!”周仓一马当先,狂奔而出,随后,“铛铛铛”,一阵紧密的锣声响起。

沉寂许久的密林陡然间杀声大起,密密麻麻的青州军疾冲而出。

黄河南岸,成功渡河的河北军刚刚缓过劲来,他们在各自军将的统领下勉力维持着阵势。

哪里冒出来这么多敌军?

前哨不是说这里没有青州军吗?为什么看起来对方却像是早有预谋的样子?

这是青州军的埋伏!

电光火石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黄河北岸的高览心急如焚,过河的军卒已经有一千人,这股力量无论如何也不能舍弃了,可若是继续派兵过河,岂不是正中青州军下怀?

逢纪却没有太多顾虑,他只知道,河北军由此渡河的计策是他定下的,倘若大军失败,他难咎其责。

事已至此,如何挽救局面才是真正的要紧事!

“快,让军卒快些过河,前哨已经站稳脚跟,青州军的数量不多,云台,快快下令!”

逢纪在高览面前虽然趾高气扬,可他实际上对整个河北军却并没有半点指挥权。

急切间,逢纪额头滴下了滴滴冷汗。

该死的,青州军竟然真的有埋伏!

高览‘阴’沉着脸,他对逢纪的呼喊置若罔闻。

此时,正在渡河的河北军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动作。

南岸有伏兵,到底是后退还是增援,总该有个说法。

如果有可能,谁也不想傻乎乎的去送死。

“吱吱嘎嘎”的船桥上站立了数百名军卒,变故突生,他们毫无主见,有的人试图上前,有的人却回首反顾,然而,更多的人却萌生了退意。

青州军既然在这里早有预谋,那么对方一定获胜的十足把握,反倒是己方人马,自始至终都被瞒在了骨里。

高览不发一言,眼看着南岸的军马就要陷入困境,逢纪脸‘色’铁青一片,他‘阴’狠地说道:“我河北‘精’兵遭遇埋伏,高将军打算稳坐钓鱼台吗?”

这一句话可谓‘阴’损至极,高览知道,无论此战是胜还是败,他与逢纪之间的梁子都已经结下了。

好在经过一番考虑,高览也有了决断,必须战下去,哪怕明知前方是陷阱,河北军也别无选择。

一千名己方‘精’锐,高览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抛弃他们的代价,更何况,之前数月他便已经给人留下了畏战的印象,要是这时候还畏首畏尾,袁绍一定不会放过他!

长吁一口气,高览大声呼喝:“传令,大军出击,务必击溃敌军!”

将为军之胆,高览恢复了那副从容之‘色’,顿时给河北军注入了无穷的信心。

“将军有令,全军出击,击溃青州军!”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响了起来,犹在“船桥”上进退维谷的河北军卒终于有了主心骨,无论他们打着什么算盘,此时军令一下,他们唯有前进这一条路。

。。。

第三百五十七章战术恫吓

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将高览帐下五千‘精’锐彻底分割开来,南北两岸只能靠一座窄窄的“船桥”来沟通联络。

北岸的兵马在各级军将的统领下排成了长队,只等着快速过河,增援对岸的友军。

谁也没想到青州军会突然出现。

惊‘乱’之下,间或有失足落水的军卒发出短促的呼救声。

北方的军卒不习水‘性’,十之八九都是旱鸭子,而且在初‘春’这个季节,河水冰凉刺骨,即便有人跳水救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最大的可能反而是搭上自家‘性’命。

一百多斤的体重加上几十斤的甲胄,这差不多就是两百斤的重量,甫一入水,沉溺而亡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倘若南岸没有遭遇敌袭,说不定还会有人试图救援溺水者,然而,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南岸,放到了青州军身上,至于落水者的死活,反倒没有多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