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面对逢纪这等重臣,高粱不敢有丝毫大意,他知道,在袁绍这等出身世家的权贵眼中,名士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武将的作用。
当下,逢纪诘问一口,语气很是不善。
高览知道自己不可造次,所以便耐下心来,嘴里道:“据我所知,李贤早已经在青州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我部南下,若是我河北军不闻不问,只管埋头前冲,只怕很容易便落入李贤的陷阱之中”。
青州是李贤的主场,不得不承认,高览考虑的问题确实是一个方面,可逢纪却已经有了高览畏敌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说什么什么天罗地网,分明是高览怕了李贤,否则,真要想南下攻城,又哪里会等到今天?
因而不管无论高览说的如何天‘花’‘乱’坠,逢纪都会觉得他是在演戏。
“既然如此,那么高将军认为我方该如何是好?按兵不动?”
话语间,逢纪带着一股嘲讽之意。
按兵不动确实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不过现在‘春’日在即,马上就要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如果在这时候还不能结束战‘乱’,马上就要耽搁农时了。
高览聪明的很,他也知道自己前期的表现太过糟糕,‘浪’费了太多时间,没能达成袁绍的目的。
现在,时间还有,机会还在,只要认真把握了,肯定还能够取胜。
逢纪咄咄‘逼’人,满心憋屈的高览却不敢发作,因为他明白,逢纪代表的是袁绍!
吁了几口气,高览笑着解释道:“青州早已经成了李贤的土地,而周仓等人用大半年的时间将青州北部建的固若陈汤,与其硬碰硬的去啃硬骨头,倒不如出其不意。先与曹‘操’合力解决了吕布,等到吕布败亡之后,大军东进,进击青州”。
想法是美好的,然而作为袁绍的特使,逢纪却表达了不同观点:“兖州是曹‘操’的兖州,即便是我们帮他杀了吕布,时候又能有什么好处?”
高览哑口无言,灭杀吕布是一步妙招,一经施展,长远来看好处多多,然而,对逢纪这等目光短浅之辈,说什么也没有用。
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只有一句话“李贤少了个盟友,日后孤立无援,只能被动挨打,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逢纪摇头叹气:“元伯呀,何必如此执着呢?你应该知道,我们河北的敌人是李贤。而非吕布,主公虽然新败公孙瓒,可辽东未定,绝不能同时招惹三面之敌呀”。
高览感到哭笑不得,吕布早已经与李贤结盟,他出兵反袁只是早晚的事情。
现在看来,袁绍竟然还没有与吕布为敌的准备,这样的想法岂不是危险的很?
思虑再三之后,高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他耷拉着脑袋,嘴里道:“敢问元图先生,不知何时出兵才是最佳时机?”
逢纪‘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笑道:“若依我看,李贤归返的这段时间正是青州松懈的时候,只要攻其不备,青州必败”。
高览暗暗叹了口气,如果李贤真有这么好收拾,他又怎么会活到今日?而且官儿还越做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这显然是很没道理的事情。
也罢,既然袁绍执意如此。高览也别无选择,只能听命而为。
于是,黄河北岸的袁军终于有了动静。
都昌城,送别张纮之后,李贤并没有即刻启程,青州毕竟是他的根基所在,如果不好生安置一番的话,很容易闹出‘乱’子,而且距离李绣娘生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李贤可不想她有任何不测。
这时候的医疗条件很是简陋,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稳妥之道。
。。。
第三百四十九章使君救命
张纮离开的第二日,李贤终于得到了辽东的消息。全集下载75
情报是由快马传递而来的,原来之前鹰使豢养的黑鹰半途间被人‘射’了下来,据说‘射’箭那人是袁绍麾下大将张颌。
张颌,这厮倒是一员猛将,在李贤的印象中,张颌是袁绍军中为数极少的功成名就的将领。
后世里,颜良、文丑虽然都是河北名将,可无一例外都被关羽斩杀,唯有高览、张颌及时投降曹‘操’,这才幸免于难。
当然了,李贤穿越而来,历史已经发生了轻微的改变,张颌、高览是否归顺于曹‘操’,颜良、文丑是否死在关羽手中,这都是未成定论的。
平静下来之后,李贤思绪万千。
张纮没有撒谎,半个月之前,袁绍在辽东大败公孙瓒,俘虏兵马六千多人,斩杀三千多人,若不是公孙瓒手中有一支‘精’锐步卒,死死挡住了袁军,说不定公孙瓒的数万大军一日之内便要败的干干净净。
公孙瓒的那一千重甲步卒,穿的就是从青州‘交’易而来的铁甲。
面对袁家轻骑‘潮’水一般的冲击,重甲步卒宛若水中磐石,牢牢地立在大军后阵,迟滞了袁军追击。
战后,袁绍、公孙瓒都对青州铁甲有了进一步了解。
袁绍铁青着脸,咆哮着想要搜集更多的铁甲,装备己军,而公孙瓒却宛若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落水者,他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了李贤身上。全集下载75
自家打造的铁甲在战场上取得如此战绩,按理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可李贤听罢之后却没有半分得意之‘色’。
公孙瓒虽然实力犹存,可却已经被袁绍打怕了,再这样下去,落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连信心也丧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历史上,,公孙瓒兵败之后再也没有进取心,而是采取了保守的防御战略,此消彼长之下,袁绍实力越来越强,而公孙瓒却对麾下苛刻至极,还将金银财宝搜集到一座高楼之中,最终引得天怒人怨。
军将离心离德,一败再败,不久之后,公孙瓒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死后,袁绍斩下他的首级。
李贤可不想自己哪一天也被人砍下脑袋,当作军功来炫耀。
好在一切还来得及,如今公孙瓒还没有死,他凭借青州重甲有了一丝喘息之机,而袁绍没能大获全胜。
只要公孙瓒一日不亡,袁绍就一日不敢放松警惕。
怪只怪公孙瓒的名头太响亮了,在乌桓等少数民族的部落中,公孙瓒一呼百应,袁绍不敢给他休养生息的机会,斩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公孙瓒虽然连败数阵,可他在辽东却又不可代替的声望,对这样一个家伙,李贤琢磨着,是应该再拉他一把了。
毕竟,保持公孙瓒在辽东的事实存在,有利于青州的长期发展,而没了辽东公孙瓒的牵制,袁绍的数万大军便可以解脱出来,那时候,击败淳于琼的李贤就成了威胁最大的敌人。
六万久经战阵的河北老卒,李贤不敢小觑。
之前,张纮提出袁绍威胁的时候,李贤故作潇洒,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可实际上,他对袁绍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
官渡之战发生以前,毫无疑问,袁绍都是汉末首屈一指的大军阀。
现如今,李贤改变了青州、徐州的历史,可北方的袁绍却一如既往在积攒实力。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头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庸碌之辈。
史书不能全信,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史书的撰写者在编篡的时候难免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思维论断。
李贤已经经历过许许多多与历史不同的事件了,这时候,哪怕有人告诉他,曹‘操’不好人妻,袁绍好人妻,说不定他也就信了……
前脚打发走了传信的商贾,李贤后脚就接到了通禀,说辽东、江东有信使求见。
李贤大为好奇,真是巧的很,公孙瓒的使者竟然与孙策的使者同时抵达都昌,他们的目的会不会也是一样的?
想到这里,李贤打算分批接见。
此时,李贤与孙策结盟的消息依旧是个秘密,孙策可不想他拉拢李贤的消息传到袁术的耳中,那样的话,势必会遭到袁术的报复。
在夺取江东的关键时刻,孙策不想发生任何意外。
公孙瓒的意图李贤猜出了七八分,无非是为了恳请军械援助罢了,至于孙策,这厮想干什么?
与孙策接触不多,李贤不好妄加臆测。
谁先谁后?
斟酌一番之后,李贤还是决定先见一下辽东的使者。
没多久,“噔噔噔”,大步踱入厅堂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汉子。
见了李贤,这使者干净利落地跪伏在地,道:“求使君救我家主公一命”。
李贤心中一动,这是怎么个意思?
“快快请起,公孙使君怎么了?”
使者又磕了几个头,方才长身而立,“我家主公败给了袁本初,危在旦夕呀,使君若不出手相帮,只怕辽东尽归袁氏矣!”
李贤正‘色’道:“事情已经如此危急了吗?”
“不错,数月以来,主公未有一胜,麾下军将多有怨言,若不是畏惧使君手中的铁甲军,说不定他们早就要叛逃了”
李贤吸了口冷气,他见惯了各种各样的使者嘴脸,像辽东这般直接利落的,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辽东真像使者所言,那公孙瓒已经失去了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面对一个注定的失败者,有必要加大投注吗?
只是略一思索,李贤便有了结论。
公孙瓒还有存在的必要!
“你倒是说说看,我怎么样才能帮助你家主公?”
使者瞪大了眼睛,迸‘射’出希翼的目光:“粮秣、军械,越多越好,当然了,若是使君能够北上讨伐袁绍,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嘴里道:“粮秣、军械我都可以支借一些,然而,出兵讨伐袁绍却是力有不怠,高览正在黄河以北虎视眈眈,不把他灭杀了,我寝食难安”。
“使君大恩大德,我辽东百姓没齿难忘”
。。。
第三百五十章江东周瑜
李贤不是散财童子,更不是乐善好施的烂好人,他之所以应允辽东使者的恳求援助公孙瓒,只不过是为了达到牵制袁绍的目的而已。热门
沦落到这般田地,公孙瓒连提要求的资格都没有。
之前,青州需要辽东的战马,辽东需要青州的军械粮秣,双方可谓互利互赢,可随着置换的马匹增加,渐渐的,李贤对战马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旺盛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与李贤对等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扭转。
没了公孙瓒,李贤顶多需要直面袁绍的兵锋而已,不会有生死之忧,可公孙瓒如果没有李贤的帮助,兵败身亡只是时间问题。
两相比较,自然是公孙瓒依赖李贤多一点。
近年来,青州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壮大,可辽东却长期陷入战火之中。
不止是公孙瓒,便是兖州的吕布也是如此,李贤与他们结盟,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青州军械名扬天下,辽东唯有马匹算得上是拿得出手的货物。
过去的一年间,青州用粮秣、军械换取了大量的辽东战马,短时间之内,李贤麾下的战马数量已近饱和。
换句话说,与公孙瓒‘交’易已经不再是青州的迫切选择了。
若不是出于对抗袁绍的需要,说不定李贤再就抛弃了辽东这条海贸路线。
通过糜氏海船源源不断的运输,辽东向青州输送了四千多匹优良战马。
四千匹优良战马,这就需要三千多名骑士,偏偏李贤麾下最为匮乏的就是成熟的骑兵。
在没有更多的骑卒之前,战马再多也只是一个数字,形成不了战力。
这样一来,辽东的战马便没有了往日的‘诱’‘惑’力。
辽东使者临来之前早已经得了公孙瓒的耳提面命,所以刚开始他便把姿态摆的低低的。
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死要面子说不定会把身家‘性’命都丢掉,公孙瓒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作出愚蠢的选择。
求人就要有个求人的模样,辽东使者这番作为极大地满足了李贤的虚荣心,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李贤还是提出了要求,“我听说公孙使君帐下有不少外族骑兵,我想借用一批,不知可否?”
游牧民族的骑兵都是公孙瓒手中的‘精’锐,自打白马义从败在鞠义手中之后,他们一直充当主力作战。
李贤开口便讨要外族骑兵,顿时让使者陷入两难境地。
没了这些外族‘精’锐,就算有青州的粮秣、军械,可公孙瓒拿什么来抵挡袁绍的兵锋?
许是看穿了使者的窘境,李贤善意地开导起来:“不一定非得是战场厮杀过的老卒,只要上马开得了弓的健壮男丁都作数,到了我这里,还会额外给他们一份俸禄”。
还有这等好事?
使者大喜过望,没有充分的利益‘诱’‘惑’,那些蛮子是不会上钩的。
现在,李贤愿意抛出‘诱’饵,回去之后再蛊‘惑’一番,还怕没见识的蛮子不上当?
到底是有仁义之名的李使君,提个要求都是这么的善解人意!
使者心中对李贤大为感‘激’,当下急忙应诺:“这倒是好说的很,草原上牲畜冻毙无数,不少部落的丁口都快活不下去了,李使君慷慨,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条生路,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不置可否。
之前徐盛在辽东的时候见过乌桓骑兵,对他们的战力赞不绝口。
白马义从出身的赵云也说过,单论骑兵战力,乌桓骑兵举世无双。
这一次,如果能够假借公孙瓒之手,搞出一支蛮族骑兵,想必可以极大地提高战力。
至于外族骑兵会不会服从军令,那压根不在李贤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赵云连一群蛮子都威慑不住,那岂不是白瞎了他常山赵子龙的名头?
达成协议之后,辽东使者满意而归。
李贤没有闲着,又见了江东来客。
这人仪表堂堂,面目白皙,看上去倒像个翩翩贵公子。
“江东周瑜见过李使君”
李贤一惊而起,“周公瑾?”
周瑜笑道:“正是区区在下”。
“尊驾为何而来?”
面对这等大智若妖的牛人,李贤觉得还是直截了当最为稳妥,省的三言两语被他忽悠了。
周瑜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悠然之意,他不卑不亢地说道:“一来感谢使君赠图之恩;二来嘛,有件要事想告诉使君”。
“喔?什么事值得周公瑾亲自走这一遭?”
“前些时日曹‘操’派人去了扬州,据说,为的是蹿啜袁曹三家举兵共讨青、徐一事”
李贤不以为意,“去岁我在徐州的时候,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不就是打着这算盘吗?如今旧事重提,也不算什么大事”。
周瑜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嘴里道:“去年刘备麾下还没有兵马,陶应也没有曹豹相助,这一次,袁术是要动真格的了”。
李贤微微颌首,“无论如何,这份情意我都记下了,只是不知袁术出兵之后,孙伯符几时可以出兵助我?”
张昭求海图的时候曾经允诺过,若是袁术讨伐徐州,江东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事实上,张昭确实没有自作主张,他是得了孙策许可之后才作出那番表态的。
身为孙策倚重的得力臂膀,周瑜自然知晓这等内幕。
“使君拭目以待便是,我家主公必会恪守承诺!”
“那是自然,江东孙伯符的承诺我自然信得过”
信得过你还问?周瑜心中腹诽,明面上却依旧笑意盈盈。
其实,周瑜此番前来另有使命,青州军械名扬天下,张昭从下邳带回一批甲胄、刀具之后,孙策麾下军将个个爱不释手,人人都想要。
若不是孙策定下论功行赏的法子,说不定还会闹出‘乱’子。
一件趁手的兵器,一副防护得当的盔甲在关键时候等于多出一条‘性’命。
像这等‘精’良的武器装备自然是多多益善,如果能够讨要一些的话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即便李贤不舍得,退而求其次,用钱来赎买的话也并不是不可以。
只是青州的军械向来只用粮秣来置换,而孙策占据江东多地之后,粮秣不多,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粮食出来。
周瑜虽然有备而来,却也不敢贸然开口,他知道,机会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了,可能此番真的就要无功而返了。
。。。
第三百五十一章周瑜的杀手锏
空‘荡’‘荡’的厅堂内温暖如‘春’,两盆熊熊燃烧的炭火驱走了寒冷的空气。
周瑜在厅内已经待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可自始至终都不见有人来更换木材。
盆里烧的是什么?怎么可以燃烧这么久?
周瑜却是不知道,自从李贤在微山湖畔大力开采煤矿以来,煤石已经成了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家中常备的御寒物事了。
江东不像青州这般寒冷,但是御寒的火盆却也是常见的,不过,印象中,火盆中的木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更换一次,怎么到了李贤这里却大有不同?
第一次见到这等稀罕物,周瑜忍不住生出一股好奇心,这李贤究竟还有什么本领?
古语云,一叶知秋,火盆虽然只是一个家常用具,然而,周瑜还是从中感觉到了之前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东西:与别处相比,青州好像处处都流‘露’着勃勃的生机。
平坦的官道、整洁的街面、摩肩擦踵的商贾,如果说这些还算不了什么的话,那么,街头百姓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微笑却是极其罕见的。
布衣百姓生活在最底层,他们往往挣扎在生存线上,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已经是难得的美事了,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才会让寻常百姓都流‘露’出这等笑容。
得民心者得天下,周瑜吸了口冷气,原来李贤取得的成就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大。
出身寒‘门’,白手起家,六年身至要位,这样的经历,饶是周瑜自诩谋略无双、英才冠绝天下,也有些自叹不如。
不过,周瑜就是周瑜,只是片刻间他就缓了过来,李贤做到的,他周公瑾一样可以做到。
江东富庶,可成百年基业!
想到临来之前孙策的叮嘱,周瑜寻了个由头,嘴里道:“青州军械名扬天下,此前使君慷慨馈赠了一批,我家主公爱不释手,其‘精’良程度着实令人惊叹”。
李贤心道,好嘛,吕布、公孙瓒、孙策都想来打秋风!
吕布、公孙瓒也就罢了,李贤需要他们来对付袁绍、曹‘操’,而且,这两位的作风注定了他们不能长久,可孙策就不同了,真正的历史上,这家伙死后,孙权在江东自立一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眼下江东孙氏实力弱小,不敢窥视江北,可谁能够保证他们在实力强大之后不会与李贤发生冲突?
李贤可不想有一天自家的军队被自己出产的军械所击败,那样的话可就成了“作茧自缚”的典型。
因而,听到周瑜所言,李贤故意装作听不懂的模样,嘴里道:“哈,如果孙伯符喜欢,库房内还有几十副盔甲、百十柄刀刃,公瑾回去的时候带上吧,算是我的一番心意”。
周瑜险些没被李贤憋死,对方明明知道他想要什么,可竟然想用这区区百十副军械打发掉,真要是两手空空的回去,岂不是让人嗤笑?
张昭可是从李贤手中取了副海图呀,周瑜好强的‘性’子上来,哪里肯服输?
“使君仁义无双,公瑾佩服,只是眼下战事将起,江东军中却苦无趁手之军械,日后若是对上袁术兵马,只怕力有不怠呀”
话说到了这份上,李贤自然不好再打装蒜了,他叹了口气,不无遗憾地说道:“公瑾来晚了,实不相瞒,库房中的军械都已经被吕奉先、公孙瓒支取,眼下仅够我青州军使用,江东的难处我已知晓,可却是爱莫能助呀”。
吕布、公孙瓒取了军械,这句话周瑜是相信的,可要说李贤手中已经没了多余的,打死周瑜也不相信。
李贤在下邳城外发现铁矿的消息早已经不是秘密,以青州匠工营的能力,每日锻造百十副军械不在话下。
之所以说的这么委婉,不过是为了顾及双方的颜面罢了。
周瑜哪里肯善罢甘休,他当即抛出杀手锏:“我家主公有言在先,若是使君可以支借军械,江东军每战所得钱货可以分出一成,划归使君所有!”
李贤险些没闪了舌头,孙策的战绩他是听说过的,近年来连下数城,无一败绩,一成的份量听上去不多,可仔细想来,却也是大大的数字。
军械再贵,终归有个价值上限,可江东军的争战杀伐之路却没有止歇,别看孙策现在地盘小,可日后江东孙氏却是一个庞然大物,真要是应允了这个条件,再白纸黑字的画上契约,哪怕孙策死了,继承者孙权也一定得认账!
不过,思来想去,李贤还是把这个‘诱’‘惑’抛之脑外,以他的能力压根不需要孙策去为他赚钱。
现在孙策弱小也就罢了,即便战胜所得也没有多少,可一旦孙氏势力膨胀,那时候战争所得必定是个天文数字。
与其凭白得到一份巨额钱货惹人嫉恨,倒不如大方些,做个顺水人情。
想到这里,李贤计上心头,他笑道:“孙伯符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胜利,我哪里敢分润”。
周瑜以为李贤要出言拒绝,当下抢言道:“使君莫不是看不起江东军?”
李贤讶然,笑道:“公瑾何处此言?”
周瑜‘挺’直腰身,嘴里道:“使君定是以为江东军弱小,获胜的可能‘性’不大,不知对否?”
李贤大笑:“此言差异,如果我看不起江东孙氏,又怎么会与孙伯符结盟,别的不说,单是那海图便千金不换!”
想来也是,李贤的所作所为说明他不是个蠢人,按理说他不至于作出小觑江东的事情出来。
既然如此,那李贤为什么要拒绝唾手可得的好处?
李贤不按套路出牌,周瑜完全拿捏不住他的想法,只好说道:“使君这么说的话我就不明白了,我江东军愈强,日后所得的收益一定越大,使君为何要拒绝?”
“正是因为江东孙氏不容小觑,所以我才不想占你们便宜,省的日后孙氏后悔”
周瑜皱起眉头:“使君可是担心日后我家主公反悔?这大可不必,我家主公有言在先,五年之内,孙氏必会恪守承诺!”
五年,只怕孙策自己也不知道他将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吧。
凭借超乎寻常的见识欺负古人?李贤觉得很没意思,眼下,他不缺银钱,在以后也不会缺,与其这样,倒不如换个条件。
。。。
第三百五十二章李贤的绝户计
‘乱’世来临,什么最重要?人才呀!
李贤似笑非笑,嘴里道:“五年的战争所得,很是可观,不过,我还是不想趁人之危”。
周瑜坐立不安,早已不复之前的平淡模样,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李贤为什么要拒绝自己的条件。
一成的战争红利呀,绝对超出了青州军械所值。
若不是江东之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袁术又有敌视之意,孙策是万万不会作出这等事情的。
让李贤坐享其成,无异于饮鸩止渴,然而,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孙策已经别无选择。
不过,反过来想,如果能够通过这事情将李贤牢牢地捆缚在江东孙氏的战车上,便是牺牲一些钱粮又算得了什么?
就眼下来看,李贤实力雄厚,短时间之内江东孙氏拍马难及。
拥有李贤这样一个盟友,等于在关键时刻拥有一条退路。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孙策、周瑜这等智勇双全的人物才咬牙作出了决断。
谁曾想,李贤竟然拒绝了。
周瑜强忍住颓然之意,嘴里道:“使君敝帚自珍,绝非徐州之福”。
江东周郎这么快就认输了?
小小的胜了周瑜一阵,李贤不禁心中暗爽,他哪里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大占先机,不过是因为他穿越者的身份罢了。
如何换一个人,说不定马上就会答应孙策的条件。
可李贤偏偏有不同的想法:“公瑾,我听说江东人杰地灵,出了不少人物,我这里有份名单,你回去探寻一番,若是能够为我寻来,我便借给江东一千副盔甲,两千柄兵器,如此可好?”
以青州军械的行情,这甲胄、兵器可值银钱十万贯,周瑜吸了口冷气,什么人物值得这个价钱?
事已至此,只能见招拆招了,孙策连出让战争红利的条件都开出来了,其他还有什么条件是不能应允的?想到这里,周瑜当即应诺道:“名单何在?”
李贤笑着从袖间摩挲一番,一一分辨之后,他说道:“嗯,就是这份”。
周瑜接过名单心情沉重,只见上面第一排便是:步鹭、陈武、严峻,其后林林总总,约莫有二十人。
名单上很多人周瑜听都没有听说过,即便有的人略有才名,可却也不属于地方名士。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上头并没有孙策麾下的得力臣属,然而,明明应该高兴的事情,可周瑜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李贤不是傻子,他要找的人又岂是等闲之辈?
按图索骥,找到他们应该不难,可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周瑜总觉得很是别扭。
若不是李贤对名单上的人物了解透彻,周瑜真想浑水‘摸’鱼,偷梁换柱。
倘若真是可用之才的话,留在江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半晌之后,李贤笑道:“如何?”
周瑜吸了口气,道:“虽然是二十人,多数又有籍贯,可这么找下去,只怕却无异于大海捞针呀”。
如果一口应诺,岂不是显得李贤的这个条件太简单了?周瑜这种聪明人自然不会犯蠢。
“不妨事,能找出一个是一个,我隐约记得下邳的库房内还有一批军械,这次公瑾便带回去吧”
成了!李贤好歹是松口了,按理说,这时候周瑜应该大喜过望才对,可直觉告诉他,李贤所谋深远,日后吃亏的一定是江东孙氏。
想想看,一个连钱财都看不上的人物,能够入得他法眼人物绝不是等闲货‘色’。
回绝?
已经收了李贤的海图,又与人家结盟,这时候一口回绝的话,只怕孙、李双方马上就要反目成仇。
周瑜摇了摇头,他承担不起与李贤断绝关系的责任,就眼下来看,江东还需要李贤这个盟友。
“也罢,使君如此慷慨,我回禀之后必定竭尽所能,定为使君找出名单上的人”
“哈哈,不着急,只要孙伯符别见猎心喜,自己截留使用就好了”
周瑜心中尴尬不已,刚才他确实有过类似的想法。
名单在江东手中,能够找出几个还不是江东自己说了算?
只要能够确认名单上的人物确实出类拔萃,‘私’留几人,岂不是更利于壮大孙氏的实力?
然而,这个如意算盘却被李贤无情地戳破了。
想归想,周瑜自然不肯承认,他连连摇头,嘴里道:“使君把我周公瑾看成什么人了?有道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使君对江东如此厚待,江东又怎会忘恩负义?”
李贤咧嘴笑道:“公瑾的品‘性’我自然是信得过的”。
“那使君拭目以待便是”
“嗯,让人背井离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地方,日后公瑾尽管派人开口”
周瑜涨红了脸,三千副军械,十万贯钱,不过是换二十个人罢了,如果江东连这点能耐都没有,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多谢使君美意,不过,寻人一事不可闹得众人皆知,免得引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