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雅骚(贼道)-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敬岩只好答道:“空手的话等闲四、五个汉子近不了身的,有小盘龙棍在手还能再多打几个。”
小石头问:“能不能打十个?”
穆敬岩笑。
大石头道:“何止,真真姐这么厉害,我看二十个都能打。”
张原听这小兄弟二人说话,不禁想起前日在觞涛园湖心岛遇见的商氏姑侄,那商景兰在此定要说“穆真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小景徽眼睛会好奇地瞪得老大,商澹然呢,猜不出她会说什么?
张原打算月底就去会稽向王思任求教制艺,不知能不能再遇商澹然,晚明风气虽然比前代活泼自由一些,女子游山游园的不少,但在会稽街上走一走就想遇到商澹然显然不现实,嗯,走着瞧吧,学八股最重要。
第六十七章 驯骡
此后十余日,张原听完了二十卷本《皇明时文定》,《神童制艺》也听过了,《会稽王季重闱墨三十六题》上下二卷放在最后,在八月的最后一天全部听毕,还好是听书,相对要存神一些,不然短短半个月要读完这近百万字的枯燥说理文章肯定要头晕脑胀,八股文比古文要难记忆一些,因为体例单调,都是代圣贤立言,一个个道貌岸然,很难找到方便记忆的亮点,所以张原只能记得其中的一小半文章,当然,王思任的三十六篇精彩时文是烂熟于心的,听过一遍,还自己读了一遍——
这些天依旧是每日上午听书,下午思考揣摩八股奥义,傍晚时到后园看穆真真练武,再就是与武陵几个一起到投醪河畔放牧白骡雪精,这白骡似乎待在东张更适意,放开它缰绳它也不过桥回西张去,闲着这么个雪白坐骑不骑一骑实在过意不去,张原试着骑那白骡,白骡暴躁,摔了张原一跤,还好没跌伤,第二天傍晚穆真真把她爹爹穆敬岩叫来了,穆敬岩扣着缰绳,让张原尽管大胆地骑上去,张原小心翼翼刚跨上鞍座,白骡就开始撒泼想把张原颠下来,穆敬岩单臂抱住白骡脖颈,用劲一勒,白骡四蹄乱刨挣扎,大鼻孔剧喘,就是动弹不得,黄须力士果然名不虚传——
这样接连试了几次,白骡纵然桀骜不驯,也被制得服服帖帖,看到穆敬岩的黄胡子就老老实实,穆敬岩当然不可能每天都来侍候张原骑骡,小奚奴武陵就找了个花脸面具戴上,下颌粘上黄丝线,竟然也管用,把张原、穆真真几个笑得肚子疼,多骑了几次,白骡雪精也就认了,不管有没有黄胡子、黄丝线,它都很温驯,当然,这温驯只限于张原,所以当凉秋八月最后这一天的黄昏,张岱和张萼两个出了北院门,走到三拱桥上看到张原骑着那白骡在河岸悠闲漫步时,都是大为惊诧——
张萼怒道:“好孽畜,当日不肯让我骑它,介子骑着却这么温驯,气死我也!”也不管大兄张岱就在身边,叫着“拿鞭子来,拿鞭子来”,要抽这白骡。
张原骑着白骡“得得得”上了石拱桥,翻身跳下,牵过白骡,笑对张岱道:“宗子大兄回来了,骡子还你,当日这骡子跑到我家后园,我就代养了几天。”
张岱笑了笑,说道:“还好是你帮我代养了这几日,不然这白骡就让燕客给抽死了。”
张萼道:“也不抽死,就打得这畜生服帖为止——咦,介子,你没用鞭子抽,它怎么就服你?”
张原见大兄张岱虽然脸带笑意,却难掩失意和落寞,就知道大兄这次是落第而归了,张原这几日苦读八股,没留心杭州乡试的消息,但若是张岱秋闱得中,报喜的人应该会比张岱先到山阴,定会传得沸沸扬扬,但现在张岱回来了,西张别无动静,显然张岱落第了,这对自幼有神童美名的张岱是一个沉痛打击,也是生平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必须散散他的心——
张原笑道:“三兄有所不知,我与这骡子打了个赌,我说我能背出它主人张宗子当年道试的那篇‘文不在兹乎’的八股文,背得出它就服我,背不出它就踢我——”
张萼大笑起来:“这么说你是背出来了?”
张原道:“那是当然,不然它怎肯服我——要不三兄你骑它试试。”
张萼笑得直不起腰,连连摇手道:“不试了,不试了,我哪里背得出大兄的八股文。”
张岱也是放声大笑,对张原说:“介子弟若真能背出那篇制艺,我把雪精送你。”
张萼便催着张原快背快背,不然白骡怎么会服贴,张原便背诵道:“文不在兹乎?文值其衰,圣人亦自疑也——”
张岱笑道:“对了,就是这么破题的,再背诵后面的。”
张原琅琅地将当年张岱道试的这篇两百七十二字的四书义一字不差背诵出来,张岱赞道:“介子弟真能强记啊,这白骡归你了。”
张原摇头道:“不用大兄相赠,我也是骑着玩,我又没远路要行,大兄自己留着骑吧。”
张萼笑道:“大兄还不知道吧,介子还和本县另一头大孽畜打了个赌,那孽畜姓姚,叫姚复,赌注着实不小,赌的是姚复的生员头巾。”
张岱听张萼把姚复比作孽畜,大笑道:“听说了,昨日在船上就听说了。”面容一肃,问:“介子你这个赌得鲁莽了,哪能用自己一生的科举来赌,那姚复的生员功名算得了什么!”
张萼不以为然道:“介子他必胜的,他有妙计,大父那日听说介子与姚复的赌约,起先也很恼火,把介子叫去要严加呵责,也不知介子与大父说了什么,大父竟留他用饭了,笑呵呵的,我问介子到底有无妙计,他却说天机不可泄漏,连我也瞒着。”对张原道:“现在大兄也问你了,介子你要从实招来。”
张原道:“这个事情确实不能早说,早说出去万一泄露了风声就起不到最佳效果,待我从王季重先生那里学了八股回来,差不多下月中、下旬的样子,那时就可以施展妙计了。”
张萼心痒难熬,但张原不说,他也不能逼着张原说究竟是什么妙计,他前些日子还装着很忧虑的样子向大父说起张原赌约的事,说姚复到处拉拢生员,介子弟只怕要输,不料大父张汝霖不以为意,说让张萼到东张去看看,看看张原是怎么埋头苦学的,苦心人天不负,张原怎么会输——
张汝霖又借机教训了孙子张萼一顿,张萼哪里肯服气,腹诽道:“什么苦心人天不负,照样负,介子那是因为有妙计。”
张岱听张原说要向王季重学制艺,问:“季重先生答应收你为门生了?”
张原道:“还不知肯不肯收,我明日要求族叔祖带我去。”
张岱道:“大父现在有闲,你去对大父说。”
张原便与张岱去见族叔祖张汝霖,张萼自然是避之不及,自与清客们饮酒下棋去了。
张汝霖在北院书房里整理一些书札,听张原说了来意,便问:“我知你这一个月来都在闭门苦读,都读了哪些书?”
张原便将这一个月读过的书一一说了,张汝霖信口考问,张原对答如流,张汝霖脸露笑意,点头道:“通读了这些书,是可以学作八股了,嗯,明日我就带你去会稽拜访王季重。”转头对长孙张岱道:“看到了没有,张原既聪明,又肯用功,聪明你不缺,你缺的就是用功。”
张岱唯唯受教。
第六十八章 住家弟子
九月初一,张原早早起来,先到后园蹦跳一回,又练了两遍太极拳,正准备回内院沐浴更衣,忽听得正对投醪河的后园小门“砰砰”响,心道:“谁这么一大早来走后门,还踢门,如此无礼?”走到门边问:“谁人?”
没人应声,张原就以为是哪个早起的顽童经过这里顺便踢了几下门跑了,很可能就是张定一,那小子最近没去社学读书,整日东游西蹿,几次到他这边来,见他在听书或者练字,就无趣地走了——
张原转身回去,没走两步,又是“砰砰”的踢门声,张原掉头喝道:“什么人!”
这次有回应了,却不是人话,而是一声骡鸣。
张原急忙去拔了门栓打开后门,果然是白骡雪精,一早在河边吃草吃得满嘴青沫,就到东张这边来了,白骡雪精这些天在张原家后园待惯了。
武陵在穿堂口叫道:“少爷,水备好了——哈,雪精回来了,哈哈,雪精喜欢咱们这里。”昨日傍晚张原让他把雪精牵回西张还给张岱,他就很不乐意,垂头丧气的,没想一早起来就看到这白骡回来了,真是喜出望外,赶紧过来牵着雪精,抚摸其脖颈背脊,很是亲热,对张原道:“少爷,不要把雪精送回西张了,好不好?”
哪里有动静,哪里就有小丫头兔亭,这小丫头见白骡回来,喜笑颜开,也央求道:“少爷留下雪精吧,雪精只吃草,不吃饭。”
张原笑道:“行行行,就留下,我等下对宗子大兄说。”
武陵和兔亭欢天喜地,围着白骡雪精打转。
……
用罢早餐,张原衣巾一新地出门了,小奚奴武陵跟随侍候,先去西张拜见族叔祖张汝霖,在北院垂花仪门外,那个领他进去的婢女不是上回那个看一眼就脸红的美婢,张原随口问起,那婢女道:“介子少爷是说莲夏吗,莲夏她爹爹病重,所以暂不来随侍。”
张原心道:“那美婢果真就是莲夏,当日怎么会被张萼叫去如此这般呢?”一抬头,就已看到族叔祖张汝霖头戴凌云巾,穿着直裰道袍,立在廊阶上——
见张原进来,张汝霖笑道:“你倒来得早,老夫都还未用饭,你且到书房稍候。”
张原向族叔祖叉手唱喏,就去族叔祖的书房等着,族叔祖的书房比较凌乱,书画、卷帙堆得到处都是,不是婢仆偷懒,而是张汝霖不让婢仆整理,一整理反而找不着他要找的东西了——
张原见书桌上有一封名帖,精致的松江谭笺,红帕包裹,上书“友生董其昌拜”六个小楷,董其昌的字很好认,小楷高秀圆润、丰神独绝,张原以前见过影印的董其昌书帖,这真迹是第一次见,看来族叔祖张汝霖与董其昌有往来,以后他想必也能有机会见到书画双绝的董其昌。
族叔祖的案头堆了很多书,都是音韵训诂之类的书,一支湖州中锋羊毫搁在砚台上,笔墨半干,还有一卷装订好的空白书册,首页用绳头小楷写了几行字,张原随便瞄了一眼,族叔祖好像是要编纂一部韵书。
等了小半个时辰,一个侍僮过来说:“介子少爷,大老爷唤你去。”
张原便跟着那侍僮来到前厅,张汝霖已准备停当,两个侍僮、六个健仆随行,张汝霖乘帷轿,张原乘绳轿,一行十余人出门向东往会稽行去,王思任府第距离山阴府学宫大约有七、八里地。
过了府河,便是会稽县城,张汝霖对张原道:“谑庵在会稽山下的避园尚未建成,现今他还是住在城中,我昨晚遣人先去问明白了,免得今日拜访不遇。”又笑道:“谑庵先生对你很器重,说张介子小友来访,他要倒屣相迎。”
张原道:“族孙近日读了谑庵先生闱墨三十六篇,很是惊讶,没想到时文也能这么写,极富才情想象,并不输于唐宋古文。”
张汝霖微笑道:“学刘启东的时文易,学王谑庵的时文难,你可得用心啊,莫要画虎不成反类犬。”
说话间,过了杏花寺,杏花寺四周遍植杏树,这深秋时节,当然没有什么杏花,叶子都落尽了,树丫光秃秃的。
王思任府第就在杏花寺东边,有张氏健仆先行投刺通报,两顶轿子停在王宅大门前时,王思任已经迎了出来,拉着张汝霖的手笑道:“肃翁来得好早,这才辰时末,就已到了外县。”
张汝霖笑道:“谑庵才名远播,孙辈求师心切,今日一早就到我那边候着了——张原,还不过来见礼。”
张原上前施礼。
王思任含笑上下打量着张原,说道:“一个多月不见,张世兄风采愈佳了,想必是听书多有领悟。”
张汝霖道:“正是,张原近日苦读《会稽王季重闱墨三十六题》,颇有所悟。”
王思任迎张汝霖、张原入内,边走边道:“山阴书商可恶,将我墨卷胡乱刊印,售价奇高,却不分我半两银子。”
张汝霖笑道:“难道贵县的书商就肯分你银子?”
王思任道:“会稽书商尤为可恶,道上遇见我,会说季重先生,你那些时文集子近来是洛阳纸贵啊,雕版都印废了几版,季重先生声名远播了——也不分我银子,瞧那神气,似乎我还得请他喝酒谢他。”
张汝霖大笑。
张原心道:“谑庵先生倒很有版权意识。”
入厅分宾主坐定,张原没敢坐,站在族叔祖身侧。
张汝霖品了两口茶,说道:“谑庵也知道我今日来意,就是带张原来拜师的,束脩贽礼都已备好,张原,磕头吧。”
王思任道:“且慢,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教他写出让人心悦诚服的时文,这个在下敬谢不敏。”
张汝霖笑道:“谑庵也知此子与人打赌之事吗,拜师只是拜师,能学到什么地步在于他自己,至于赌约,他自己另有良策,不用替他担心。”
“哦。”王思任看着张原,脸现笑意,道:“那好,不过我还要先考考他。”
张汝霖道:“此子近来用功颇勤,谑庵尽管考他便是。”
王思任先问张原近来都读了哪些书,听张原回答后,点头道:“果然勤奋。”便就《八大家文钞》和《文章正宗》这两部书向张原问了六个疑难,张原一一作答。
张汝霖捻须颌首,显然很满意族孙的回答,王思任提的这几个疑难可不是一般死记硬背就能答得上的。
王思任赞道:“此子聪慧过人,辨析精微如老儒,这如何是童子的识见!好,你就留在我这里,我教你三个月,有三个月时间就能得授我所领悟的时文精义,当然,这只是窥了门径,而要真正写好八股,至少三年的磨砺。”
张原当即郑重拜师行礼,王思任留他祖孙用午饭,张原因为要回去报知母亲,午后便随族叔祖回了山阴,说好明日再来王思任府上,算是上门弟子,要住在王家,以便朝夕受教。
第六十九章 风月场老手
张母吕氏听张原说求学三月都要住在会稽王家,有些不喜,儿子长这么大还从没离开过她一日,说道:“我儿在家住惯了的,这到别人家去,只怕诸多不便。”
张原道:“母亲不必挂心,儿子能照顾好自己,隔个三、五日就会回家一趟的,谑庵先生家也不远,不过七、八里地。”
张母吕氏也知儿子学业要紧,没再多说,当夜帮儿子收拾好衣物、文具,次日一早命石双挑了,送张原去会稽王思任府上,让小奚奴武陵也跟去侍候少爷,本来打算叫一乘藤轿来送张原去,张原不肯,说要步行。
张母吕氏送到竹篱门外,叮嘱儿子初五那日一定要回来,又叮嘱说早晚天冷莫要着凉、读书不要读得太晚要多养眼,又担心儿子不习惯王家的吃食怎么办,说话难免有些絮叨,张原笑道:“母亲,儿子这算不得什么远行,还没离家十里呢。”
张母吕氏笑道:“好了,不说了,你们去吧。”看着儿子和武陵在前、石双挑着行李在后,三人绕过府学宫不见了,这才转回内院,先到西楼书房看看,书桌笔墨纸砚都收走了,儿子不在家,四下里就显得空空荡荡的,没有了那些读书声,还真是不习惯——
又想:“儿子书读得好、八股文作得精彩,以后还要赴杭州乡试,还要进京参加会试呢,那才是真正的远行,那时我可不更要放心不下?”
正自出神,忽听穆真真的声音问道:“太太,少爷就走了吗?”
张母吕氏转头一看,穆真真站在书房门外天井边,微微躬着身,显得背上的竹篓颇为沉重。
“真真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有事吗?”
张母吕氏走到门外,见这堕民少女白里透红的面颊浸出薄薄一层细汗,脚上的草鞋满是尘土,显然是走了很远的路。
穆真真扯起袖口擦了一把汗,微微有些气喘道:“少爷喜欢吃橘子,这要到会稽读书好几日不回来,小婢就去码头接了一篓橘子好让少爷带去——太太,少爷几时走的?”
西兴运河码头来去二十多里路啊,真是个傻孩子,橘子哪里买不到,要这么急急的赶来!
张母吕氏心下感动,说道:“才刚转过府学宫,你快去,能赶上。”
话音未落,穆真真转身就跑,追出府学宫以东一里地,快到府河了,终于看到了张原的背影,忙唤道:“少爷——张家少爷——”
张原止步回头,见穆真真大步奔来,到了近前这堕民少女突然显得有些羞涩,说道:“小婢给少爷送橘子来了。”
张原见穆真真满头大汗的样子,感其心意,也不多说,只是喜道:“好极,我正好带到会稽去吃。”
石双放下挑子,将两篮行李并作一头,另一头装上三十斤橘子。
张原道:“真真你还没吃早饭吧,到我家吃去,记住,常来看看我母亲。”
穆真真心中欢喜,脆声应道:“少爷放心,婢子每日都来。”
张原说了声:“好。”向穆真真摆摆手,转身向府河东岸的会稽县城而去。
主仆三人来到杏花寺东头的王思任府上还只是辰时初刻,王思任的管家迎着,说:“张公子来得这么早,我家老爷才刚起床。”领着张原进到内院西侧的几间厢房,指着其中一间道:“这是我家大公子住的房间,大公子去年赴南京国子监读书,这间房就空下了,老爷昨日吩咐,张公子来就住这一间,张公子书僮也安排了一张小榻,其余日常用具都是齐备的,张公子看看若还有什么要备置的尽管吩咐小人。”
张原看了看,房间窗明几净,一应器物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笑道:“管家辛苦了——小武,给王管家买壶酒相谢。”
武陵便将事先封好的六钱银子送上,王管家不肯收,张原道:“我在此求学,以后还有多劳烦管家之处,若管家两壶酒钱都不肯收下,那我以后想请管家帮忙都不敢开口了。”
王管家见这少年人谦和有礼,说话也委婉,心下颇喜,收了银子道:“如此小人生受了——张公子可曾用过早饭?哦,那张公子先在这里等着,小人去看看老爷好了没有。”
石双将筐内行李和橘子搬出,就辞了少爷先回去了。
张原走到门前打量着这小院,小院呈长方形,左边院墙下有一座八尺高的太湖石,孤峰耸起,奇峭凌厉,太湖石下面种着几株雁来红,深秋季时节,雁来红叶片鲜艳夺目,叶底还有一枚枚小卵一般的浆果,靠右是隔墙,有一扇月洞门,门是从那一侧开的,此时木门紧闭。
张原心道:“这是内院西侧,月洞门那边应该就是谑庵先生与内眷的住所了,呃,这是西厢房吧。”
昨日张原从族叔祖张汝霖那里得知谑庵先生有一妻二妾,膝下三子二女,长子年方弱冠,在南京国子监求学,另二子尚幼,长女王静淑,去年嫁与萧山陈氏,次女不知何名——
张原当时就想:“这么说那次跟随谑庵先生到砎园的那个王姓少年极有可能就是谑庵先生的次女了,那王氏女郎年龄应该与我差不多。”
若说以前张原对那个要买《金瓶梅》的王氏女郎还有一些好奇,但此时置身王宅西厢小院,张原只想着好好读八股,不想惹上别的事,待赢了那姚讼棍后就让母亲托人去商家提亲,如此而已,心思很简单。
正想着,王管家来了,说老爷有请。
张原便跟着管家来到前院书房拜见王思任,为人师表的王思任不再与张原说笑了,肃然道:“张原,你既已读了数百篇时文,你且说说,八股难在哪里?妙在哪里?”
张原道:“学生以为破题最难,一旦破题不好,后面就会全写歪了。”
王思任道:“说得不错,作时文譬如选色,其面在破,其颈在承,其肩胸在起,其腰肢在股段——”忽然闭了口,心道:“我怎么向一个少年人这般譬喻,惭愧惭愧。”
王思任以欣赏美女来喻八股文的高下,张原听得是津津有味、茅塞顿开,见王思任闭嘴不说,一时没醒悟是何故,接口道:“那么其足当为全文之结束,八股总体在长短纤秾,其神态艳媚,在若远若近、是耶非耶之间,而总以脸面为主,脸面不美,其余的再美也是逊色,所以说破题第一,先生,是这个道理吗?”
王思任抬头望着屋顶木梁,心道:“这是十五岁少年吗,似是风月场老手。”
第七十章 临死抱佛脚
张原见王思任白眼望天不理睬他,当即醒悟,以美色喻八股实在是肆意了一些,得注意自己十五岁少年人的身份啊,不过这也是谑庵先生你自己提的头,学生只是略作发挥而已。
王思任目光下移,瞥了张原一眼,这少年神态恭敬,静候他发话,王思任微微摇了摇头,说道:“你果然用功,且有妙悟,你对八股还有哪些领悟,说来给我听听。”
张原哪敢再多说,恭恭敬敬道:“学生全靠先生点拨。”
王思任冷冷道:“这么说你是极善举一反三的了,我说一句你倒能说三句。”
张原额角见汗,不敢出声。
王思任暗笑,心想:“板着脸吓他这一下也够了,这也怪我自己戏言在先,当然,这譬喻着实精当。”放缓语气道:“少年人戒之在色,你还没到十六岁,耽欲伤身,这修心养性的功夫不要废了。”
张原真有点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感觉,他怎么就成了好色少年了,也无从分辩,只好唯唯受教。
王思任对张原虚心诚恳的态度比较满意,开始施教道:“万历之前,破题多用三、四句,万历初年以来,破题只能用两句,破题切忌连上犯下,语带上文称连上,语侵下文为犯下,破题贵在流利、贵在大雅、贵在古律、贵在自然,大题之破贵在简括雍容,小题之破贵在圆融灵巧,县试、府试也就罢了,道试以上,考官都是八股名家,识见犀利,一眼就扫到这破题二句,这两句若醒目中意,那么这篇时文十之八九就能过,破题平淡,后面写得再如何花团锦簇,也容易被阅卷官错过——”
这是八股名家经验之谈,极富真知灼见,靠自己揣摩领悟哪能见得这般分明,张原静心倾听,不知不觉就闭起眼睛来,这已成了他的习惯,却又猛然醒悟谑庵先生不比范珍、詹士元他们,哪有学生在老师面前闭着眼睛听讲的!
王思任见张原刚闭上眼睛又突然睁开,他听说过张原过耳能诵的传言,笑道:“无妨,怎么方便记忆就怎么做。”又说了一番破题的要领,最后道:“这破题说着容易,真要一个题目摆在面前要你破、要破得圆融灵巧岂是易事,我先教你破四书小题,但这有个先决,四书倒背如流还不够,还要能聚能分,所谓能聚能分,就是信手从四书中摘一句,比如夫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你就得把四书中与这句意义相近的其他句子全部背诵出来——我给你三天时间,三日后我来考你。”
王思任说罢,径自回内院了,他有两个书房,前院这个书房用于接待外客,现在就让张原在前院书房学习。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是有意科举者必须熟记背诵的,不计朱熹注释的话,《大学》和《中庸》不过几千字,《论语》一万多字,《孟子》篇幅稍长,三万多字,对张原来说,连朱熹的四书集注他都能随口背诵,这五、六万字原文当然更不在话下,但正如王思任所说,死记硬背没有用,必须聚散随意,这就要求张原必须一句一句去梳理、去整合、去辨析,八股文耗费心智,由此可见一斑。
四书早已熟记于心,倒也不用翻书,张原就那样老僧参禅一般坐在书房的大椅上,每半个时辰就在书房里来回踱几步,然后又坐回椅子上默学深思。
小奚奴武陵坐在书房外的一条小杌子上,随时听候少爷的吩咐。
临到午时,王管家来请张原主仆用饭,饭菜用食盒盛着已经送至西厢房,有鲜鱼、有咸肉、有时新蔬菜,饭是绍兴的花白米饭,很是可口。
用罢午餐,武陵将食盒送回厨下,张原又回前院书房来回踱步,默默梳理四书义。
武陵无聊,王家的僮仆他又不认得,没人和他说话,百无聊赖剥橘子吃,见少爷面前的茶盏干了就去厨下给少爷端一杯热茶来。
未时末,王思任从内院出来,先走到书房这边,武陵一见,赶紧起身,正要叉手唱喏,王思任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出声,朝书房里看了看,张原闭着眼睛默坐在那里,若不是搁在书案上的手会时不时地叩击一下桌面,都会让人误以为他坐在那里睡着了。
王思任笑了笑,带了两个僮仆出门赴约去了。
午后时间漫长,武陵无所事事,坐在书房外打盹,没发现自家少爷正遭人偷窥——
一个容貌俊秀的少年公子蹑手蹑脚走到书房边,先看了一眼坐在小杌子上打盹流涎的武陵,皱了皱鼻子,转头望向书房里面,见张原闭着眼睛坐在那一动不动,等了一会,还是不睁眼也不动,这少年公子便悄悄移步进房,隔着书案与张原对坐,也是一动不动,当然,清亮双眸却是睁得老大——
张原正在梳理四书中关于夫妇之道的相关语句,什么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什么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鼻间忽然嗅到淡淡的脂粉香,睁眼一看,“啊”的一声惊呼,站起身来——
书案那端的少年公子见张原受惊的样子,不禁“嗤”的一笑,起身拱手道:“张兄莫惊,是我。”
张原心道:“我正是因为知道是你,我才惊。”拱手还礼道:“哦哦,原来是王兄,在下正苦思默想四书义,请王兄不要打扰,不然谑庵先生会责骂的。”
这王姓少年,不,王姓少女在自己家里显然还要活泼一些,说道:“不要紧,我爹爹去延庆寺了,老和尚请他吃斋饭说佛法,一时回不来,我和你说说话——”
张原心里叫苦,西厢记这出戏可不好乱演啊,这是晚明,不是四百年后,少男少女不好随便说话的,说道:“抱歉,在下没空陪你闲话,学八股要紧。”
张原口气有些生硬,这王姓女郎却不以为忤,反而深表理解道:“我知道我知道,你要和一个姓姚的秀才打赌是不是,可你这样临死抱佛脚来得及吗?”
临死抱佛脚,这个形容得好,张原无奈道:“怎么说也要抱抱啊,我这不是在刻苦学习吗。”
王氏女郎热心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