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
不过这是在历史上,如今有了李贞的参与,杜如晦的结局如何就不一定了。
“克明,你的身体。。。。。。”李世民十分担心,实际上杜如晦从染病就已经不怎么参与政事了,只是这一次的事情非同小可,往小了说是一次战后决策会议,往大了说则可以说是影响大唐未来国策的一次会议,因此即便担心杜如晦,但这一次李世民却必须得到这位善谋断的老友的分析。
“陛下放心。。。。。。臣并无大碍。”杜如晦粗喘了几口气,仿佛缓过来了,缓缓道:“越王殿下的谋划可以说对大唐百利而无一害,说句难听的话,就算这一切都失败了,对我大唐又有什么损失呢?但如果成功了,那大唐收获的可就不只是一个突厥了啊。”
说来说去,还是失败成本太低了。就好比后世的彩票,只需要两块钱,就能参与五百万的大奖的博弈,赢了就能得到五百万,失败了也不过就是失去两块钱而已,在一顿饭都要好几十的后世,谁还在乎两块钱的损失不成?
何况这一次大唐的成功率可不是区区彩票能比的,就算再怎么挑刺贬低,至少五成的成功率还是有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搏一把?反正失败了也不过就是损失一些钱粮而已,这么点损失站在国家层面来说,甚至还比不上两块钱。
温彦博也赞成试一下,不过补充道:“克明说的有理,不过臣有几处不明白的地方,还请皇上准许臣询问越王殿下一番。”
“大临(温彦博字)此乃老成持重之言,朕又岂无不从之理?”李世民答应的痛快,李贞受到的却是痛苦。
第九十二章 定国五策(7)
第九十二章定国五策(7)
“啊呜!早知道就不向父皇你进策了,好困呜。”这种从深睡中被叫醒的感觉真的很不爽,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也幸亏他的心性不是孩子,不然这会儿早就哭惨了。
“贞儿莫要胡说。”李世民这个尴尬啊,但也只能温声和气的哄道:“只是几位大人问你几个问题,等问完你再睡就是,父皇保证不再叫醒你。”
“好吧好吧,快问吧,真是的。”李贞一脸嫌弃,嘟嘟囔囔道:“一点小问题还要劳烦我这个孩子,你们到底是怎么混上宰相的?”
“额。。。。。。”几位宰相顿时苦笑不已,为官半生,到头来居然被个小屁孩鄙视了,自己还不能反驳,这感觉真的很不爽。
“贞儿莫要胡说,几位大人都是有大本事的,不是你那些小聪明能比的。”李世民很想笑,心头暗爽不已,平日里被你们这些老家伙们挤兑的不轻,现在终于轮到你们了,而且还是被朕的儿子挤兑的,我看你们有没有脸反驳,这真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啊。
“是,大家快问吧。”李贞这会儿也清醒一些了,不由催促道:“天都快亮了,你们再不问我可就睡着了。”
“是,那就由臣问第一个问题吧。”魏征首先开口道:“敢问殿下,这羊毛织成布,成本如何?
“呐,这个我得算一下,按照十斤羊毛价格一文钱,运费加损耗差不多也有一文钱,脱脂需要也差不多一文钱,纺线要五文钱,织布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染色又要三文钱大概。。。。。。这么算起来的话,十斤羊毛大致需要一加一加二加五加五加三等于。。。。。。一两银子左右,没错,是这个价。”李贞的心黑起来李世民都挡不住。
“。。。。。。”沉默,无比的沉默,所有人都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李贞,李世民则捂着脸蹲在角落里,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许久之后,房玄龄才涩着嗓子道:“那个。。。。。。殿下,虽然臣的数术不是太好,但简单的加减法还是没问题的,根据殿下您给出的消耗,臣算出的价格大概在十五文左右,和殿下您说的一两差的有点多啊。”
李贞理所当然道:“有差价是肯定的啊,我辛辛苦苦把羊毛从草原上运过来,然后又要脱脂又要纺线又要织布,最后还要染色,总不能按成本价卖给你吧?我总要多多少少赚一点吧?这不过分吧?”
“赚一点当然没问题,谁也没有意见,但殿下您赚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王珪一直没有开口,此时也忍不住了:“成本只要十几文,你居然要卖一两,这差不多已经是一百倍的利润了吧?”
“十斤羊毛大概能织两匹布,也就是一匹布才半两银子而已,而一匹布就算作十套衣服,十斤布就是二十套衣服啊,二十套衣服能卖多少钱?”李贞给他们算了一笔账,然后摆出了我是为你们好的无耻表情,道:“再说你们不要忘了,现在市面上最便宜的麻布,一匹也不止半两银子吧?我倒是想卖的便宜一点,但如果再便宜的话,就凭我这羊毛布的成色,你觉得这市面上还有别的布的生存空间吗?到时候你让那些靠织麻布为生的人,要怎么活?别说是麻布了,就算是丝绸也得为我的羊毛布让路吧?”
“这。。。。。。殿下说的好有道理,臣竟无言以对。”王珪瞬间拜服,虽然明知道李贞是在为自己赚大钱找借口,可偏偏他说的有道理,王珪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这个先不说,等道最后再商量,咱们先问下一个问题。”因为被李贞的无耻打败,现场的气氛一片尴尬,李世民及时出来救场:“大临,你不是有问题吗?你的问题是什么?”
“是。”温彦博顺势转开了话题:“敢问殿下,这定国五策确实于国有益,但未免有些阴损,也太过伤天和了吧?”
“。。。。。。”李贞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哎呀,是臣的过错,殿下勿怪。”温彦博连忙道歉,在心里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这都问的什么狗屁问题啊?国与国之间交锋,还管你阴损不阴损,伤不伤天和吗?我特么的脑抽了吧才问这样的问题?
“其实臣的问题是这样的。”温彦博重新整理了语言:“是吐蕃的问题,殿下也说了,吐蕃赞普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如果让他意识到我们的运粮计是一个阴谋的话,很可能会立刻断绝这条路,那我们的决策就会失败,不知道殿下有没有补充的方法?”
李贞道:“其实这一策我还没有说完,咱们去卖粮食不要他们的钱,而是要以货易货的方式交易。”
“货易货?”李世民皱眉道:“吐蕃苦寒,那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父皇,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国家。”李贞喝了一口茶提神,解释道:“毕竟能成为一个国家,地域再怎么小也只是相对的,那里面究竟有什么特产,这个谁也说不准。
就好比倭国,父皇是知道的,倭国人矮小丑陋,性情残暴,性格扭曲,但你千万不要因此就小看了倭国这块地方,根据老爷爷的书中的记载,倭国盛产金银铜,就在那么小的一块土地上,其金银储量有大唐的三倍还要多,铜储量也十分可喜,而且倭国乃是火山国家,盛产硫磺和硝石,煤矿储量也十分惊人。
再有高句丽和新罗以及百济,这三国地处白山黑水之间,药材产量惊人,而且那里土地肥沃,几乎种什么都能丰收,更要命的是在一个名为釜山的地方,有一处超级大铁矿,储量号称天下第一,还有名为茂山的地方,也号称天下第二,可怜他们却不会批量开采,只能小打小闹,真是守着金山而不自知啊。
因此父皇你千万不要小看了吐蕃,吐蕃确实苦寒,但苦寒。。。。。。”
“先不说吐蕃了,贞儿,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李贞举了一系列例子证明国小不代表贫瘠,正准备转回吐蕃的时候,李世民却突然出声打断了他,打断话就打断话吧,但为什么总感觉他声音不太对呢?
抬头一看,顿时吓了一跳,怎么呢?只见李世民双目充满血丝,呼吸急促,面色惨白,眼睛睁直勾勾的看着自己,不知道的以为是熬夜过头了,但李贞却明显看得出来这是亢奋所致。
再一看别人,也不比李世民好到哪里去:杜如晦浑身颤抖,呼吸一停一顿,不知道的还以为得了羊癫疯呢。
房玄龄倒是没有抽搐,但双目睁的老大,眼中泛着狼一样的光芒,在蜡烛的映照下,李贞甚至都看到了隐隐的绿光。
王珪更是不堪,房玄龄还只是双目放光,他连哈喇子都流出来了,那表情,就跟三十年没有见过女人的老光棍看到一个绝色美女一样。
温彦博还好一点,但也是把嘴巴张的大大的,加上他那痛苦的表情以及刚才明显听到一声咔嚓脆响,很明显这位老爷子是下巴脱臼了。
所有人里,也只有魏征表现最好,不愧是能和李世民正面硬刚的大牛,这心理素质的确不是盖的,李贞佩服。
第九十四章 定国五策(9)
第九十四章定国五策(9)
李贞一直被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一直到深夜丑时,见大家都不再说话,李世民才道:“大家都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贞儿你就去睡吧,父皇要和诸位大人商量细节了。”
“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房玄龄举手道。
“儿臣也有一个问题。”李贞的话几乎和房玄龄不分先后的响起。
“贞儿你也有问题?”李世民奇怪的看了李贞一眼:“你能有什么问题?”
“这叫什么话?儿臣就不能有问题吗?”李贞丢给李世民一个卫生眼,道:“父皇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了?咱们可是说好了的,五个策略任选一个,现在五个策略儿臣都已经讲解完毕,父皇你考虑好了没有?到底准备选哪一个?又准备出什么价?”
“额。。。。。。”李世民大囧,光是听的兴奋了,把这一茬给忘了。
“这。。。。。。殿下这是何意?”几位宰相奇怪的看着李世民:“皇上,这里面还有什么隐秘不成?”
李世民尴尬道:“倒不是什么隐秘了,就是。。。。。。”
“。。。。。。”听完李世民的解释,所有人都拿古怪的目光看着李贞,让李贞浑身不自在:“你们这么看着我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准备赖账?”
“不不不,朕都答应贞儿了,怎么会赖账呢?”李世民连忙摆手:“只是。。。。。。对了,房卿你不是也有问题吗?你是什么问题?”
“其实臣的问题和殿下的规矩有点关联。”房玄龄微笑道,又问李贞:“臣刚才讲定国五策全都滤了一遍,发现除了前两策之外,剩余三策结合起来使用会更好一点,所以臣的问题就是,这五策能不能一起使用?”
“当然没问题了。”李贞立刻喜笑颜开:“哎呀,房相你真是慧眼如炬啊,不愧是房谋啊,这眼光确实不同凡响。实话跟你说吧,我这一次提出这定国五策本来就是操着让父皇打包买的心思呢。怎么样父皇?要不要打包啊?而且儿臣要告诉父皇,这五策如果一起使用,可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哦。”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世民,虽然没有人说什么,但眼中的意思却不言而喻,那就是希望李世民将五策都买下来。
“朕当然愿意一起使用了,但。。。。。。”李世民在这里顿了一下,苦笑道:“但是贞儿,你这五策确实的定国安邦之良策,但父皇一时还真想不出该出什么样的价格。”
“。。。。。。”失望的表情顿时显露在所有人脸上,说实话,李贞是策略确实厉害,除了前两策比较操蛋之外,后面三策每一策拿出来都足够治理一个国家了,但正因为东西太好了,李世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用什么东西换取。
看着李世民为难,李贞的心也有点软了,心里也有点后悔,但要让他改口,却是万万不能的,如今老爷爷已经成了他的护身符,要是贸然将真相告知旁人,他下场难料啊。
“其实孩儿是很想白送给父皇的。”想了想,李贞还是准备给李世民一个优惠,嗫嚅着道:“但父皇你也是知道的,道不可轻传,这是老爷爷给孩儿定下的规矩,也是给孩儿的一个限制,不然以孩儿脑中的知识,这世道怕是都要。。。。。。”
“贞儿不用说了,你一直都是个好孩子,父皇知道的。”李世民连忙捂住李贞的嘴,不让他说下去,最后一咬牙,似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
李贞看这架势,指的李世民是准备大吐血了,连忙掰开李世民的手,装作生气的说道:“呼!父皇你干什么?孩儿还没有说完呢,孩儿知道定国五策价值连城,也知道父皇的为难,因此孩儿自己想了一个条件,只要父皇给孩儿,定国五策不但父皇可以拿去,就连那新式的羊毛纺织技术,孩儿也会双手奉上。”
“哦?父皇就知道贞儿是向着父皇的哈哈哈。。。。。。。木嘛!”李世民瞬间转忧为喜,甚至不顾外人在旁,狠狠的在李贞脸上啃了一口。
“父皇~”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众人也跟着大笑,只有李贞一个人在李世民怀中各种踢腾表示不依。
笑闹过后,李世民问道:“贞儿你想要什么东西啊?只要父皇有的,尽管拿去。”
“其实,孩儿要的也不是别的,而是。。。。。。”
“什么?你要的是那里?”李世民听完,面色有些奇怪的问道。
李贞忐忑的看着李世民:“怎么?孩儿的要价太高了吗?要不孩儿换一个条件?”
“不不不,殿下你误会了。”房玄龄一脸古怪,详细解释道:“恐怕皇上不是嫌你要的东西太高,而是太少了。”
李世民感动道:“是啊贞儿,父皇知道你是想帮父皇,但你只要那么一点,怎么向老神仙交啊?要不你换一个条件吧。”
“这点父皇放心就是,虽然那里现在一文不名,但那只是你们没有开发出来而已,实际价值完全可以抵的上定国五策与羊毛织布法,你们不用担心。何况,老爷爷人很好的,孩儿就算犯错,他应该也不会要了孩儿的命的。”李贞自信道,他的内心完全没有压力。
“贞儿。。。。。。最后一句才是你的真正想法吧?”李世民感动的几乎落泪,将李贞紧紧抱在怀中,沉默无声。
“。。。。。。”其余人也都尽皆低头不语,他们的想法是和李世民一样的,那就是李贞要的东西根本就不值多少,他内心纯粹是想帮李世民,而他赌的就是老神仙不会因此取走他的性命,也就是说,李贞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在赌,这样高尚的情操让他们愧疚不已。到后来李贞的一句话传到他们耳中的时候,更是印证了他们的猜测,这让他们更加的感动愧疚。
“。。。。。。”李贞无语,都想乱七八糟的想什么呢?这年头的人思维发散程度一点不比后世差啊。
“。。。。。。好了,贞儿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诸位爱卿,我们也该努力了。”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总算是重振精神,准备将李贞的定国五策彻底完善,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实行。
“是,臣正好有一个新问题要问越王殿下。”
“臣也想到了一个问题。”
“不急,慢慢来。。。。。。”
“。。。。。。”
第九十三章 定国五策(8)
第九十三章定国五策(8)
ps:【破万了,收藏终于破万了,奔三好高兴,很激动,对于大家的支持,奔三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说一声‘谢谢’。
说实话,在开书的时候,奔三从来没有想过,《南皇》居然能获得这么多人的喜爱。
《南皇》并不是奔三的第一本书,奔三曾经在起点开过一本武侠,结果成绩扑到惨不忍睹,整本书下来一百四十多万字,收藏没有破千(至于哪一本书就不说了)。
可如今转到了创世,第一本书就破了万,奔三真的很激动,现在脑子里乱哄哄的,什么不能想,再次说一声——谢谢!!!】
正文:
“贞儿快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李世民催促道,此时他的表情就和后世瘾君子们在毒瘾发作时候看到海罗因的表情差不多,李贞只能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饥渴。
“孩儿不敢欺骗父皇,是老爷爷给孩儿的一本名为《山川地理志》的书中记载的。”李贞老老实实道。他确实没有说谎,倭国的金银储量丰富是出了名的,特别是银矿,其中有一个叫石见银矿的,那根本就不是银矿,简直就是一座银山,根据记载,光是石见一处地方,在十七世纪产银量就足足占了世界总产银量的三分之一,其余的矿坑虽然不如石见,但加起来也差不了多少了。
“原来是老神仙所传,那就没有错了。”李世民一听是老神仙给的,立刻就相信了,不过他的表情很快就转为狰狞:“想不到倭国国家不大,居然如此富裕,可恨啊,头名每次都拿些破铜烂铁来进贡,朕为不失面子还要加倍赏赐,到现在想来,却是被人家当猴子耍了,区区倭国竟敢如此欺我,实在是可恨,可恨至极。”
“确实可恨,不过如今我们已经与倭国断交,甚至连倭国商人都已被驱逐,却是不好惩戒了。”房玄龄也不舒服,无论是谁被人当傻子糊弄,心里都不会太好受的。
“便宜他们了。”魏征恨恨道。
温彦博苦笑道:“真是没想到,我大唐朝中上下文武百官,竟是都被一撮尔小国给戏耍了,只怕我们在装穷大方的时候,他们心里只怕已经笑翻了。”
“可不是一个撮尔小国啊。”李贞提醒道:“你们以为,做出这样事情的,就只有一个倭国吗?”
“什么意。。。。。。不错,这手段并不高明,只要是个聪明点的人都能想到,偏偏我们自视甚高,被人连番戏耍不但不自知,反而洋洋得意,实在是。。。。。。”实在是什么杜如晦没有说,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众人的脸就更黑了。
“哼,这些小国,居然敢如此耍弄我大唐,早晚朕要一一惩戒。”还好有李世民在,瞬间化解尴尬:“贞儿,你刚才说到哪里去了?”
“可不是一个撮尔小国啊。”李贞当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却故意道。
“。。。。。。不是这个,刚才你不是要说吐蕃吗?”李世民狠狠瞪了李贞一眼,对他的不配合表示羞怒:“吐蕃有什么值得我大唐惦记的东西?”
“吐蕃的物产还是很难丰富的,除了粮食和茶叶等东西之外,其余的都不怎么缺少。”李贞也不再开玩笑:“而吐蕃对我大唐最有吸引力的东西有三种,这三样可以说都是我大唐最缺少的,第一就是当地的药材,因为高原之上气候独特,因此吐蕃有很多药材都是我们大唐没有的,如果能够采购,这对丰富我大唐药材种类是相当有益的。”
知道了这些大臣们的尿性,李贞也学聪明了,将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后,就不怕他们中途打断了。
“第二种就是当地的动物,同样是因为高原气候独特,因此造就了不少动物,尤以牦牛以及藏羚羊为代表,其中牦牛对我大唐是最重要的,因为我大唐少牛,虽然在征服突厥后可以得到很多牛,但多一条渠道也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我大唐是禁止宰杀耕牛的,而牦牛负重能力极强,却因为脚部构造特殊,因此不能耕地,所以牦牛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牛肉渠道,这对强健大唐百姓的身体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那就是盐,据说吐蕃那片地方原来是一片海,后来共工撞倒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吐蕃那一片也跟着抬高,由海洋变成了高山,可谓沧海变桑田的最有效的证明了。所以吐蕃境内多咸水湖,更有不少咸水湖枯竭,形成一片片独特的盐湖,那里面的盐简直是一挖一勺,根本就不用提炼,只需要稍微过滤就可以直接食用。
可惜吐蕃人烟稀少,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盐,但我大唐却苦盐久已,如果能从吐蕃购进大量食盐,这必然能解决我大唐缺盐的困难。”
其实大唐两面临海,海岸线极长,按理说怎么也不可能缺盐的,但问题是这时候的提炼技术太不发达,每年的产盐量就那么多,根本就不够整个大唐消耗的。
“。。。。。。”李贞巴拉巴拉一通说完,于是几个人的眼睛又绿了。
“不过照贞儿你这么一说,我大唐岂不是也要受吐蕃盐的桎梏?”在意淫过后,李世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双方都有对方急需的东西,这样就会形成互相掣肘的局面,这对大唐以后掌控吐蕃可没有好处啊。
“人不吃盐只会没有力气,但不吃饭绝对会饿死。”李贞道:“而且父皇,我大唐虽然缺盐,但并不是没有产盐地,只是产量有点坑爹而已,但这么多年苦巴巴的不是也过来了吗?而吐蕃却不同,他们是极度缺乏粮食,只要我们掐断这条线,特别是将他们养熟之后再掐断这条线,那吐蕃就等着饿死吧。”
“却是如此,但还有一个问题。”温彦博再次提问道:“与吐蕃相邻的国家并不在少数,除了我们大唐之外,吐蕃还与戒日王朝,南召,泥婆罗,大食,吐谷浑,勃律等国相连,届时就算大唐掐断了吐蕃的粮道,吐蕃也大可以从其余国家购买粮食啊。”
“这点温相过虑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担忧。”这次李贞还没有说,房玄龄就接过话头,解释道:“吐蕃周围都是小国,而且大多贫瘠,连自己都供应不及呢,又哪里有余粮供给吐蕃?比如泥婆罗和南召,这两国情况和吐蕃差不多,境内多高山,农田稀少,粮食并不富裕;
勃律紧邻大漠,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产粮不够自己消耗的;
吐谷浑紧邻我大唐,只要我们给他们足够的压力,甚至直接高价购买他们的粮食,以商人逐利的性子,想必不会舍弃路平价高的大唐,而去价格便宜山高路难走的吐蕃贩粮;
大食就更不用担心了,大食的触角虽然已经延伸到了吐蕃边境,但他们真正的核心却远在极西,吐蕃那边那一部分只是羁縻州,不值一提。
所以唯一可虑的就只有天竺的戒日王朝了,戒日王朝乃是统一了整个北部天竺的大王朝,是一代雄主戒日王所建立,据说国力相当不俗,而且更重要的是天竺物产丰富并不下于我大唐,吐蕃完全有可能通过戒日王朝突破我大唐的封锁。但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不过需要一点时间。”
“完全不用解决,实际上戒日王朝是最不可能与图通商的国家。”李贞断然道,见众人一脸疑惑,方才笑着解释道:“房相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戒日王朝虽然虽然确实富庶,但大家却有所不知,吐蕃与天竺之间可是隔着一整条山脉呢,这条山脉里有着天下最高的山峰与最深的峡谷,想要穿越这条山脉与吐蕃通商,只怕还没走到吐蕃,粮食就已经消耗光在路上了。”
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在一千年前,所以房玄龄的担忧根本就不成立。
“原来如此,是臣孤陋寡闻了。。。。。。”房玄龄连忙道歉。
李贞也连忙谦虚道:“不不不,事实上房相已经让我十分惊讶了,要不是我有老爷爷的教导,眼界还不如房相呢。。。。。。”
“。。。。。。”
第九十五章 先杀一千人开开荤
第九十五章
那一夜,大家一直商量到了天亮,李贞被问了更多的问题;
那一夜,李贞累得直接睡了过去,一直到第二天中午;
那一夜,李世民下了一道圣旨,也就是李贞现在的这道;
那一夜,李贞被任命为突厥大都护府大都督,统管突厥一切战后重建治理事宜;
那一夜,这道圣旨被所有人全员通过,没有人反对,包括魏征,因为没有人比李贞更合适。
那一夜,一切都被商量妥当,所有谈话被记录封存,等待着启用的那一天。
那一夜,我伤害了你。。。。。。
啊呸,什么鬼?
差点没被最后一句话呛死,但李贞也成功回过神来,正好看到李靖刚刚合上的嘴,连忙问道:“大总管,你说什么?”
李靖闻言苦笑道:“原来殿下根本就没有听啊。”
“对不起,刚刚走神了。”李贞也挺不好意思的,想着想着居然想了这么多:“还请大总管再重复一遍吧。”
李靖无奈,只好重复问了一遍:“臣是在问,殿下拿出这圣旨,和处决这些俘虏有什么关系?”
“这个啊,其实没什么关系。”李贞无所谓道。
“诶?”所有人顿时惊讶出声,颉利更是挣扎着问道:“既然没关系,你为什么要拿出圣旨来?你又为什么要屠杀我的子民?”
“杀你的子民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想杀就杀了,杀个人而已,还需要什么理由吗?反正都是俘虏,留着也是浪费粮食。”李贞缓缓走到颉利身边,笑道:“至于为什么要拿出圣旨,当然是为了证明我的身份啊,现在我已经是突厥大都护府的大都护,虽然都护府还没有成立,但我已经是大都护了,这里的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更妙的是圣旨上还说明我有先斩后奏之权,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随便杀了,就算是将你突厥亡族灭种,有了这道旨意,也不会有人敢过问半句,事后稍微解释一番就足够了。而且,这不是你说的吗?要按照草原上的规矩来的,我这是尊重你的意见啊。”
颉利闻言,挣扎的更加厉害,双目充满血丝,嘶吼道:“你杀不完的,这几十万你就算杀完了,草原上还有那么多突厥的子民,你杀不完的。”
“只要有数,怎么可能杀不完?”李贞不在意,垂目低声道:“你突厥一共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只要这样的屠杀多来几次,怎么可能杀不完?又或者你以为你突厥的生育速度能超越我大军的屠杀速度?”
“哈哈哈。。。。。。”颉利突然放声大笑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被李贞吓疯了呢。
李贞皱眉:“你,笑什么?”
“我在笑,你终究是个孩子啊,尽管刚才你的表演十分到位,但你却忘了,我是一个当了十几年可汗的人,什么样的人没哟见过?你的功力在我眼里还是太弱了。”颉利笑得十分畅快,他终于赢了一次,虽然赢的对象只是一个孩子,但赢了就是赢了,他这几日被折磨的心神也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你以为我不敢?”李贞总算知道了颉利的想法,合着他以为自己的之前的表演是在演戏啊。
“房遗爱,先杀一千人开开荤。”李贞面色不变,冷声吩咐道:“也让颉利可汗,见识见识我大唐的手段。”
“嘎。。。。。。”颉利顿时愣住了,剩下半段笑声就这么卡在了喉咙里,再也发不出来,因为从李贞的表情看的出来,李贞不是在吓唬人。
“什么。。。。。。殿下,您要来真的啊?”房遗爱也怔住了,他也以为李贞只是在吓唬颉利,现在看来并不是完全在吓唬啊。顿时也有些犹豫,毕竟是一千条人命,他还真下不去这个手。
“我说你倒是干不干,你要是不敢的话,就让我来。”房遗爱犹豫,但有的人却不含糊,本因直接走出来请命道:“殿下,房遗爱是个胆小鬼,就让你的仆人来执行这个任务吧。”
“你说谁胆小鬼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