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懦弱的表现。
人不是狗,既然不能咬回去,那直接一棍子打死不就万事大吉了吗……诸位爱卿,你们知道吗?朕听了这话后,竟然无言以对……”
“哗!”所有人顿时惊讶的看着李世民,没想到这话竟然还有这种转折,但仔细想想的话,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被狗咬了的确不能咬回去,但被咬的人还不能打死狗吗?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之前竟然都没有想通。
“难道李爱卿,你被狗咬了之后,就没有把狗打死,而且置之一笑不予理会,或者将身体凑过去,让狗咬个痛快吗?”李世民淡淡嘲讽道,李正道却只是低着头,任由李世民嘲讽,就是不说一句话,看来是打算装缩头乌龟装到底了。
“皇上这话说的太对了,俺老程觉得很有道理。”程咬金大声笑道:“李老头是怎么对待咬他的狗的我管不着,但我觉得吧,狗能咬人,那就只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条狗已经疯了,对于疯了的狗,老程的处理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直接一棍子打死,顺便吃一顿狗肉——相信大家也都是这么办的,黑炭头,你说是不是?”
尉迟敬德瞪着铜铃大的眼睛,瓮声道:“废话,我当然也是了,就算狗不咬人,我都要经常宰狗吃肉呢,更何况是咬人的狗?当然是更要炖了吃了嘛。”
两个老混蛋你一言我一语,一口一个狗肉,眼睛却时不时的瞄向李正道等人,仿佛他们不是人,而是两人口中的疯狗——随时可以打死了吃肉的那种。
这让他们羞愤欲死,要不是打不过,估计就要上来和两人拼命了。
“不得放肆。”李世民强忍住笑意,故意黑着脸训斥道:“这里是金銮殿,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你们一口一个狗肉,成何体统?”
“皇上,不怪臣生气,实在是这些混蛋们太气人了。”
这话别人说可能会招致李世民的反感,只是现在说话的是程咬金这混世魔王,李世民便也不好多说:“知节此言何意?难道说,你对李爱卿和崔爱卿的观点持反对意见吗?”
“这是自然的啊皇上,臣知道,什么所谓的仁义道德,什么怜惜林邑国小民弱?这一切都只是他们的借口。
他们真正的目的其实就在在针对越王。他们纯粹就是看不过越王殿下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眼红罢了。什么我们打通驩州是为了救越王殿下,那照这李正道的意思是,如果越王殿下没有去南洋,那我们就不收复被林邑夺走的失地了吗?啊?如果在座的任何一位敢承认,那就算老程这句话没说,今天这场朝议,老程不再说一句话——问题是,谁敢?”
“……”回应他的只有无尽的沉默。这不废话吗?这话谁敢承认?在场的所有大臣们敢保证,只要这时候送给敢站出来承认这句话,程咬金固然会闭嘴,但这个人——包括他一家老小在内,绝对活不过明天。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卖国啊,这世上有人想当好人,也可能有人想当坏人,更可能有人既想当好人又想当坏人,但相信应该没有谁愿意当卖国贼的。
不论好人还是坏人还是不好不坏的人,这个其实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的。或许在某些人眼里,这个人是个好人,但在另外一部分人眼里,这人可能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同样的道理,一个坏人或许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坏人,但在某些人眼中却是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可以通过做某些事情变成坏人,而一个坏人也同样可以通过某些事情变成好人。
但是在坏人中,有一种人是怎么也不可能变成好人的,一旦沾上,就是千古骂名,遗臭万年——这种人就是卖国贼。
不论好人坏人还是不好不坏的人,对于卖国贼都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极端的鄙视。
卖国贼这种东西,不管你是真心还是假意,提到的时候都必须有一个表态,而且这个表态还不能是正面的,否则你就是站在卖国贼的那一边,迎接你的就不只是一个人的声讨了。
最重要的是,卖国贼的名声基本上都是可以名传千古的,这也就意味着出现一个卖国贼,他不但要迎接同时代的人的声讨,还要面对后世之人的唾骂,臭名流传千古,身败名裂,为世人所不齿,更让子孙蒙羞,无颜面对世人。
比如最有名的卖国贼——秦桧。西湖岳王庙前的跪像也不知道换了多少批,从最开始的石像,到后来的铁像,无一例外全都被砸成了垃圾。
李贞在后世生活了二十多年,曾经听说甚至见到过不少人拿出不知真假的家谱,自己祖上是谁谁谁,祖上是何等的显赫。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哪位姓秦的拿着自己的家谱自称是秦桧的后人的——更多的姓秦的更喜欢将自己和秦琼挂上钩,而不是秦桧。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句话可不只是说说玩的。
第二百二十九章 辩驳(第四更)
第二百二十九章辩驳(第四更)
现在程咬金的问题就是一个陷阱,谁进去谁就会被定性为卖国贼的陷阱——居然反对收复失地,这不是卖国贼是什么?这种问题谁敢回答?
虎目扫视了一圈,见没有人敢正视自己的目光,程咬金不由裂开大嘴,嗤笑道:“你们不是一直都在说什么文人风骨吗?现在怎么不吱声了?你们的文人风骨呢?你们的君子风度呢?”
“知节,不得无礼。”李世民也有点想笑,这么多平日里自诩能言善辩的大臣们,今天竟然被他们看不起的莽汉给说的抬不起头来,这场面真是太有意思了。
不过好在他还记得这是大朝会,见状故作严肃道:“你不是对李爱卿以及崔爱卿的话有不同意见吗?继续说下去。”
“是。”程咬金此刻也很得意,自己竟然用嘴说服了这么多人,这可真是千古难见的大喜事啊,这感觉,这滋味——爽翻了。难怪那些文人们一直自诩以理服人,原来用道理将一个人说服,感觉是这么痛快啊。
“他们将巨额的赔偿安在越王身上,其实就是想借此机会削弱越王的实力,顺便他们自己也借此大捞一笔——整整八百万两银子啊,如果全都是银元宝的话,那可是相当壮观的一笔钱啊。
他们也不用贪墨,直接将银子送入熔炉中,再随便加一点铅进去,那多出来的银子自然也就落入他们自己的口袋中了,反正银子数目也不会少,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人的怀疑,很实用的一个手段。”程咬金直接看穿了崔鸾的想法,并且毫不客气的将其揭露出来。
“卢国公,你怎么能凭空污人清白?”这回崔鸾是怎么也当不了缩头乌龟了,便立即跳出来,对着程咬金大吼道,那脸上的委屈,仿佛是真的被人污蔑了一般。
“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我又没说是你干的,你着什么急啊?”程咬金嗤笑的看了他一眼,继续道:“至于所谓损失必须由越王赔偿,这个就更扯淡了,且不说三十万大军两个月的口粮有没有一百万贯,就说为什么要由越王殿下赔偿?
当年皇上在打天下的时候,多次身陷重围,都是我大哥秦叔宝单枪匹马将皇上救了出来,维持我大哥身上受创百余处,鲜血流出不下十斗,麾下亲兵更是折损严重,也没见陛下赔偿抚恤金啊……
如果说救人也需要赔偿的话,那皇上得还我大哥多少条命啊?为了救皇上折损的那些士兵,他们的抚恤岂不也应该是由皇上负责?可事情的真相呢?却是由先皇从国库中调拨银钱,将所有折损士兵的抚恤一柄发放,皇上除了赏赐了一点东西之外,没有多掏一分钱……同样是救人,怎么到了越王殿下这里就需要他亲自掏钱了?难道就因为他有钱吗?这没道理吧?”
“……”崔鸾没想到程咬金竟然将火烧到了李世民头上,顿时吓得满身大汗,结结巴巴道:“但……但……那时候皇上可是领军大将……是为大唐征战……”
“越王殿下不是领军大将吗?他就不是在为大唐征战吗?”程咬金还没回答,张亮便跳出来质问道:“崔大人可不要忘了,越王殿下当时可是肩负着岭南安抚使的重任的,有守土卫边的责任,林邑进犯,越王殿下领军还击,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吧?”
“可是越王殿下主动进攻林邑,这是主动发起战争,这……”
李世民忍不住插嘴道:“在打王世充的时候,大唐也是主动出击的……何况,战争贞儿还不算主动发起的,是林邑先冒犯的我们,贞儿的行为只能说是对林邑自卫反击战……”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显了,崔鸾立刻闭嘴了。
“知节,你继续说下去吧。”
“是。”程咬金得了允许,便继续道:“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所说的抚恤金问题,大唐战死了五千人,你们就敢要一百万两银子的抚恤金?平均一个人两百两?我大唐何时有这么高的抚恤了?你知道两百两的银子究竟能买多少东西吗?我大唐战士都是用金子做的吗?
还有百姓的抚恤金,刚开始一百万两,到了李正道嘴里又成了五百万两——你们当越王是什么?银行吗?银行的造钱速度也没有这么快吧?
最最不能令我忍受的一点就是——你们竟然睁着眼睛说瞎话,林邑真的只有林木吗?且不说越王殿下发现的那个金矿,就说林邑的土地,真的很贫瘠吗?”
李正道忽然插嘴道:“林邑的土地情况究竟如何,现在我们谁也不清楚,目前我们所得知的数据,全都是越王殿下呈交的,真实性究竟如何……”
李正道知道自己完了,自从自己站出来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自己已经彻底落入了李世民编织的陷阱之中,再也无法挣脱。更可怕的是房杜二人在没有经过李世民授意的情况下,十分默契的将这个陷阱编织的更大,网罗进来了更多的人——相信从今天过后,世家在朝中的势力应该要大大锐减了。
只是李正道不甘心,他不甘心就此失败,还想做最后的困兽之斗,冷冷道:“不是臣怀疑越王殿下会不会变节,实在是越王殿下自从去到岭南之后,一切行为与只玩大为迥异,先是清洗越州官场,紧接着就领兵南下,攻城拔地,更是直接屠灭一城之地……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越王殿下其实已经谋划了很久了,这一切的一切一连串下来,动作之连贯,我不得不怀疑越晚殿下的居心……”
“你个老东西,死到临头竟然还想挑拨离间。”程咬金大怒,再次揪起李正道的前襟,恶狠狠道:“越王殿下当然是谋划已久了,就岭南那些官员,全都是囊虫蛀虫,除了会惹是生非之外,还能有什么本事?越王殿下将他们软禁起来已经算是好的了,如果去的是俺老程,这些混蛋们要是能活下来一个,就算俺老程输。
至于领军南下,你是在胡搅蛮缠吧?你到底要我们说几遍,林邑犯边,作为岭南招讨使,难道他还要坐在越州城,静等大堂上胜利吗?你这个混蛋,老子等不到下朝了,我现在就想打死你……”
第二百三十章 玄阴教的真心话(第五更)
第二百三十章程咬金的真心话(第五更)
“老程老程,别激动。”尉迟敬德和李靖连忙扑上来,又是拉又是扯的,废了好一番功夫,才算是将程咬金和李正道分开,李靖还劝道:“老程,不值得,不值得,在这里撒泼,是要坐牢的,有什么事情,等下了朝再说。”
“便宜你个混蛋了。”程咬金恨恨的瞪了李正道一眼,不甘心的收回了拳头。
李绩也劝道:“他知道自己回去也没有活路了,已经疯了,什么话说不出来?我怕他现在就等着激怒你,让你一拳打死他,好给家里脱罪呢。”
“咳咳咳……”上面传来一阵咳嗽声。
作为搭档了二十多年的老搭档,李绩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补救:“额……哦,我刚才什么也没有说,刚才那话不是我说的。”
“对,我刚才也什么都没做。”
“我也没有。”
“刚才发生了什么吗?”
“……”
“一群老流氓。”这是其余人的一致想法,刚刚才在朝堂上闹了一场,回头就矢口否认,太流氓了,也就皇上保着你们呢,否则我们一定参死你们。
“好了,都别胡闹了,知节,你可还有何话要说的?”李世民也一脸别扭,**的,你们自己惹事,还要老子帮你们擦屁股,太过分了。
程咬金深呼一口气:“臣没什么可说的了,不过臣只剩下最后一句心里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但说无妨。”
程咬金一改之前的流氓相,满脸严肃道:“皇上,越王殿下真的是一个好王爷,也是一个好儿子,他在某些方面某些行为上略显怪异,但往往最后事实证明,越王殿下做的是对的。
有人说越王殿下不尊儒术,却偏好百工之学,然而事实证明,有了越王殿下的支持,我大唐的战力比之十年前强横了何止一百倍?别的不说,就说新式炼钢法炼制的兵器,我大唐兵器更加锋利,盔甲更加坚固。更不要说火炮和手雷了,更是战争之王。正是有了越王殿下的喜欢百工,我大唐才有了钢铁、水泥、毛呢、火器以及各种机械。
试问没有越王殿下喜欢百工,我大唐能有这么强大的战力吗?
也有人说越王殿下不理朝政,反而喜欢商人之术,这个同样不是问题,没有喜欢经商的越王,何来我大唐如今的富庶,羊毛经济占据我大唐如今一半的国库收入,而这一切都是越王殿下带来的。
更有人说越王殿下不修仁德,偏偏喜欢杀戮。说句心里话,臣不觉得这是缺点。当年的秦始皇可比越王残暴多了,越王虽然也喜欢杀戮,但他的杀戮都是针对外部的,针对的都是敌人。皇上何曾见到过越王对大唐自己人动过屠刀的?
至于将罪囚贬为奴隶,这可不是越王殿下的主意啊,这是王亭初自己想出来的(王亭初:谁叫我?)。
说句难听的话,如今虽然我大唐如日中天,但守家比创业更加困难,一旦皇上驾崩之后,想要守住这么一片基业,就必须有一个更加有魄力的君主,而越王殿下正是最好的人选啊。”
“哗!”所有人没想到程咬金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顿时惊呼不已。
就连老兄弟们也都纷纷诧异的看着程咬金——就连一只闭目养神,充当泥菩萨的长孙无忌也不例外,他也没想到程咬金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程咬金这人别的本事没有,但要轮到明哲保身的本事,天下当真是无一能出其右者。
程咬金虽然看似粗莽,实际上却是胆大心细,胸中有大智慧。
最好的例子就是,曾经和他一个时期的老兄弟们,基本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唯有他不但善终,而且还荣延子孙,五代繁华,其余创业时期的兄弟们却都基本没有几个好下场的。
比如房杜二人,两个人虽然都是善终,但奈何两人后人不争气,杜荷挑唆李承乾造反,失败后全家被杀,还牵累大哥杜构被流放。
房遗爱更是亲自上阵,自己直接就造了反,可惜他除了一身武力,实在是没有别的本事,所谓的造反根本就是一个闹剧,和老婆高阳公主双双被杀,房遗直也被其连累,流放岭南。
另外还有李绩,同样算是得了善终,却遇见了一个坑爷爷的孙子——虽然说李敬业的初衷是好的,但奈何没有自知之明,最后被属下割了脑袋,献给了武则天,最终也是牵累家人,不得善终。
还有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死后,借着李治舅舅的身份,很是横行了一段日子,可惜啊,他遇见了武则天……
其余人就算善终,也大都是活的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一点纰漏,被人抓住把柄。
比如李靖和秦琼,两人自从大唐一统天下之后,就一直深居府中,基本不再外出,对外宣称是抱病在床,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相信只要是有一点政治眼光的人都能看出两人的无奈——他们两人的功劳太大了,只有隐居不出,才能消除李世民的戒心。
或许李世民对他们并没有产生怀疑,但他们却必须这么做,这是在表态。不能因为君主没有怀疑你,你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活的逍遥自在的活着,否则早晚都会死于非命。
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侯君集,按说天下一统了,你好好的隐居起来就不就好了?就算想要做官,你老老实实的做官就是了?何必上蹿下跳的搞串联呢?结果呢?因为李承乾造反,侯君集被牵连,身死族灭。
魏征更是连墓碑都被李世民给推到了,就不用说了。
所有人里,唯有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算是有一个好下场,只是尉迟敬德实在是太狂妄,最终惹得李世民厌烦,慢慢的失去了宠信。
只有程咬金,活的自在,活的舒坦,不但自己得了善终,甚至福泽子孙。
之所以他有这个好下场,那是因为他比谁都聪明,也很清楚李世民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只要不触犯到李世民的底线,随便他怎么折腾都没问题。
第二百三十一章 夺嫡之争
第二百三十一章夺嫡之争
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程咬金的功劳也并不是最大的,在军中的威望更是远不如李靖和秦琼,因为这一点,李世民也对他也放心的很。
何况他本就是这么个性子,李世民也都知道,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已经习惯了,如果他某一天突然改性了,李世民才会怀疑他呢。
而且程咬金极有自知之明,尽管也很胡闹,却从来没有闹的太过分。不像是尉迟敬德,因为自持功高,在后期越发的猖狂,睚眦必报,甚至因为座位之争而与人大打出手,甚至将前来劝架的李道宗的眼睛都几乎打瞎。就算后来治好了,李道宗的眼睛视力也是越发的下降,到最后达到了几乎不可视物的程度——试问,这样的臣子,就算你有天大的功劳,又怎么可能会被君王喜欢?
程咬金就不同了,他虽然也闹,但却给自己定了一个底线,超过这个底线的事情他从来都不干。其实他的行为倒是和《海贼王》中的海军英雄卡普有点相像——同样的功劳巨大,同样的为老不尊,同样的急流勇退,同样的知道好歹。
因为有底线,所以最终程氏一族成为了大唐的名门豪族,历代皇帝恩宠不绝——孙子程伯献继承广平郡公,终于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玄孙程昌胤官至殿中御史,来孙(玄孙之子,也叫五世孙)程处寸官至户部郎中、绵州刺史……自他之下,程氏一族福泽绵延五世之久,可谓荣宠至极。
除了有一个底线之外,程咬金的另一个生存法则就是——永远不参与夺嫡之争,用远不站队,一生只效忠于皇帝,绝不效忠第二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大家眼里,觉得几乎不可能参与到夺嫡之争的人,现在竟然会帮李贞说话,更重要的是最后一段话,这已经是光明正大的请求李世民立李贞为太子了。
一个从来不掺和夺嫡之争的人,现在竟然恳求皇上立李贞为他只,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可思议,除非他已经认定,李贞就是下一任皇帝。
其实程咬金也是在递交投名状——他以前之所以不参与夺嫡之争,除了只效忠于李世民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夺嫡之争太过混乱,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越王李贞以及晋王李治,都有资格角逐那个位置,四方混战,局势复杂难明,除了一些赌徒外,基本不会在这个时候下注。
首先,太子李承乾本就是储君,他继承皇位名正言顺。背后更有母族长孙氏为依靠,登基之后,至少稳固皇位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李承乾在早期的时候也很争气,尊师重道,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对于李世民的考核,也做的有模有样,李承乾的几次监国也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可以说李承乾的监国不居功,不炫耀,进退得当,深得李世民的喜欢。
可惜在后期却是画风一变,变成了另一个人,甚至不喜欢中原文化,反而崇尚突厥文化,还喜欢偷百姓的牛煮来吃,结果在一次逃跑途中从马上坠了下来,被马蹄踩断了脚踝,从此落下了跛脚的毛病(李承乾的腿残疾的具体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奔三在这里取此种说法),更是性情大变,睚眦必报,没有人君风度,更和称心搞在了一起……可以说,就算没有李贞这件事,他这个太子也当不长。
接着是李泰,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最受李世民喜爱,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后来更编辑《括地志》,在士林中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地位,如果他继位,将得到整个士林和世家的支持。但李泰同样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心胸狭隘,胆大妄为,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如果由他继承皇位,那他的兄弟们一个都别想好活——就算不死,也至少得是一个终身囚禁的下场。
第三个是李恪,在皇储之争中,李恪同样也有机会。他是李世民所有儿子中,最像李世民的一个,甚至连李世民都称赞他‘英果类我’。更身负杨李两大皇族血脉,尊贵无双。
如果继位的人是他,那他将得到前隋遗族以及隋朝遗臣们的倾力支持——不要以为隋朝灭了,前隋杨氏一族就败落了,这是不可能的。那毕竟是一个皇朝,还是曾经一统天下的皇朝,虽然被大唐取代,但他们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样的底牌,谁也不知道。
另外朝中还有不少前隋时期的遗臣,如果结合起来,同样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可惜,身负两朝血脉,是他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劣势,因为唐朝中虽然有前朝遗臣,但更多的却是靠着造隋朝的反而上位的,他们绝不会允许自己辛辛苦苦推翻的隋朝后人,继承皇位,哪怕他同样也拥有李氏血脉也不行。
最后是李治,李治同样是李世民的嫡子,与李承乾李泰一母同胞的血亲兄弟,不过和两位哥哥不同,李治前期的表现相当的低调,史书上的评价是‘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都是对他品德方面的称赞,对于他的能力却没有做太多的描述,加之他年纪太小(贞观二年出生,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是贞观十七年,那时候他才十五岁),按说太子之位是怎么也轮不到他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李承乾和李泰斗的太狠,双双同归于尽,李恪被立为太子又会遭到满朝群臣(尤其是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皇储之位是怎么也轮不到李治来坐的。
至于李贞……
李贞背后并没有什么大势力,他的母族燕氏虽然也曾经辉煌过,不过到了唐时已经没落,整个母族中只有一个燕敬嗣算是高官,也不过是鄂郓二州刺史、昌平郡公罢了,虽然也算显赫,但相较于那些顶级家族还差了一些。
第二百三十二章 只缺少一件大功
第二百三十二章只缺少一件大功
但在所有皇子中,李贞其实才是最让所有人看好的一个。母族不强,也就意味着继位之后不会出现外戚干政的祸事。自身又能力极强,英明果断,所有人,包括世家在内,其实在心里他们都相信,如果李贞能成功坐上皇位,那大唐绝对会迎来一个比之现在还要繁盛的盛世。
要说李贞唯一的缺点,那就是他不是嫡子了……
不要以为嫡子和庶子都是皇帝的儿子,没什么区别,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商朝末期,微子启、微中衍(宋微中)以及受德(纣王)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
那继承王位的为什么不是微子启和微中衍,而偏偏是年纪最小的纣王?就是因为在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相当于嫔妃)的身份,后来被立为王后之后才生下了纣王……所以微子启和微仲衍都是庶子,纣王则是嫡子,按照立嫡不立掌的规矩,纣王登上了王位,于是商朝六百年江山被周朝夺去。
就算是在民间,族长之位也只能由嫡子继承,至于庶子……在分家的时候能给你几亩地,就已经算是宽厚了。
李贞现在也是这种情况,甚至比微子启都要糟糕,因为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在嫡子长子都在的情况下,皇位是怎么也轮不到排名老八的李贞来继承的。
但李贞的能力太出众了,出众到就连李世民都可以忽略嫡庶长幼之分——甚至产生了,如果不立李贞为太子,那简直就是大唐的损失此类的想法。
只是他上面还有几个哥哥……皇位究竟能不能落到他手里,未来还不一定呢。
这么多皇子都有继位的可能性,彼此混战,令人眼花缭乱,以胆大心细著称的程咬金,怎么可能会这么快做出选择?当然是等局势明了之后再做出选择了。
而如今的局势已经开始明了——李贞已经将诸位哥哥弟弟都给甩在了身后。
原本李贞继位的可能性虽然也很大大,但前面毕竟有李承乾等人还在,而且他本身的功劳也不显著,难以为不知情的人接受——李贞虽然也曾经参与了灭突厥之战,更独自治理突厥一年多,挑拨回纥薛延陀大战,最后渔翁得利,一举平灭了威胁草原安定的最大的两个隐患。
不过这些功劳在外人看来,其实都是李靖和李绩的,李贞只是挂了一个名头罢了,虽然可能也有贡献,但要说这些全都是他的功劳,只怕也没有几个人服气。
另外就是一些技术上的贡献了,只是这些贡献大部分都是有军事目的的,很多不为外人所知……
外人知道李贞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李贞超能赚钱,而且能赚很多很多的钱。而不论是赚钱能力还是科技研发能力,都是士林最讨厌的东西——何况,他们本身就很讨厌李贞,如果这时候传出李贞被立为太子的消息,相信整个士林都会爆炸的,就算是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李贞现在无论是军政财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份功劳,一个大的足以让整个士林闭嘴的功劳……只要他能立下这么一件大功,李世民再借此机会将他立为太子的话,到时候就算是士林,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也就在这时候,李贞亲自领兵攻打南洋……
而且看情况,目前进度不错,虽然初期遇见了不少的麻烦,但在他的努力下,已经全都克服。少年军也逐渐适应了南洋的环境条件,攻打速度将会大大增加,如今已经灭掉了林邑,下一个目标也已经确定……
只要李贞真的完成了横扫南洋的壮举,为大唐拓土三千里,那么李世民一定会将李贞立为太子,这是毫无疑问的,届时挟着横扫南洋的大功和威势成为大唐太子,相信任谁也说不出一句反对的话来。
这也是世家和儒家之所以着急和李贞作对的最主要原因——李贞和他们并不是一路人,如果李贞真的成为储君,甚至成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