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部的基础建设也将会更加的快速。或许再过个十来年,大唐的路就再也没有了泥泞之说,百姓亦将再无饿死之人。
想到这里,即便连以严肃著称的魏征,脸上也不由露出了一丝笑容。
龙椅上面正在谈笑风生的李世民,目光很敏锐的注意到了魏征的表情,不由调笑道:“魏爱卿,你因何发笑啊?可是想到了什么喜事?不防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也跟着高兴高兴。”
“启禀皇上,臣并没有想别的喜事,而是在为我大唐高兴,为我大唐的未来而兴奋。”魏征立刻躬身道:“只要越王殿下横扫南了整个南洋,那这么一大片肥沃的土地都将是属于我们大唐的——我们大唐将会生产多少的粮食,只要将南洋彻底开发出来,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半个大唐都遭受到灾荒,那我们也都可以从容不迫的平安度过,而且绝对不会饿死一个百姓。”
魏征这话可算是戳中了李世民的要害,顿时得意的大笑了起来:“哈哈哈……贞儿其实也没有魏卿说的那么好了,表现也只能算是勉强合格,哈哈哈……”
“皇上,您就别谦虚了,越王殿下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表现可谓惊艳啊。”房玄龄作为房遗爱的父亲,此时的心情自然也是和李世民一样的,于是站出来道:“林邑在南洋虽然不算大国,但也是南洋诸国中较为繁华的一个国家了,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越王殿下能一路从北一路打到南边,此等壮举,堪称经典,就凭这一次,越王殿下就足可以青史留名了。”
房玄龄不好夸奖自己的儿子,但房遗爱是跟随着李贞一路打过去,功劳是仅次于李贞的,夸奖李贞就是在夸奖房遗爱,何况李贞这一次的确干的漂亮,房玄龄夸起来毫无压力。
“是啊皇上,您实在是太谦虚了,越王殿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堪称绝世之才。”
“越王殿下横扫南洋,怕又是另一个卫霍。”
“以越王殿下的能力,一点都不比历史上的那些名将们差多少啊。”
“……”
“呜呜呜呜……”
就在群臣朝贺,李世民满脸自得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一阵哭泣的声音,在这满堂欢笑的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的刺耳。
霎时间,所有的都循着哭泣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年纪已经足以当李贞爷爷的老头正用袖子捂着脸失声痛哭。
“原来是他啊,这下就有意思了。”看到这个人,基本上所有人都明白这老头为什么哭了,纷纷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将目光投向了李世民,看看这位皇上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只有几个重臣才用着看死人的目光看着这老头,他们太知道李世民的性格了,你什么时候号丧不好,偏偏在皇上心情最好的时候来这一手,你这是在打皇上的脸啊,而且还是你没有道理,你不死谁死?
实际上李世民在看到老者之后,心情也顿时不爽起来,原本大爽的心情立刻就跟吃了死苍蝇一般恶心。
盖因为这个老头叫李正道,赵郡李氏当代家主的嫡亲弟弟,即便在世家中也属于十分有威望的长老名宿。
如今他在自己最高兴的时候哭,李世民就算是用脚趾头猜都能猜出对方是什么意思——不外乎李贞在南洋干的太漂亮了,让这些世家们不爽了,准备给李贞挑挑刺。甚至李世民连对方的找的茬是什么都能猜出来,李贞在南洋做的的确有点过火,竟然一下子屠了一座城池,这放在以仁德为主的儒家和自诩以诗书传家的世家面前,自然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其实对于李贞在南洋屠城的事情,不论是朝中还是民间都颇有微词,只是大家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没人说什么——毕竟屠城这种事情,是林邑和白头先干的,是他们先在大唐的领土上干了这事儿,李贞现在的作为只是报复回去罢了。
但如果你真要将这件事拿出来说道,同样也没有什么问题,最多也就是夸你一句圣母婊罢了。
这也是李世民恶心的地方——明明别人是在找你的茬,你却没有办法收拾人家,这才是最令李世民不爽的。
第二百二十章是 朕这么让他干的(第二十五更)
第二百二十章是朕让他这么干的(第二十五更)
只是心里不爽归不爽,但李世民还是装作和颜悦色的问道:“李老爱卿为何哭泣啊?莫非受了什么委屈?不防告诉朕,若是李老爱卿在理,自有朕为老爱卿做主。”
李正道泣不成声:“臣……臣之所以伤心,不为自己,不为家人,实乃是为大唐的未来担忧啊。”
“哗!”这话可谓石破天惊,惹得不少人频频回顾,想要看看李正道究竟是吃了多大的熊心豹子胆,敢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哦?爱卿此话怎讲?”李世民的眉头不由皱起,声音冷肃的问道:“难道我大唐将来会有什么灾祸不成?”
“不但是灾祸,而且还是亡国之祸。”
“爱卿,这话可不能乱说啊。”李世民眼神微眯,一股无形的杀气辐射开来:“朕倒要听听,我大唐如今国泰民安,又何来的亡国之祸?”
李正道不答反问:“敢问陛下,臣在外间听说,越王殿下在林邑曾经屠杀了一座城市,此传言是真是假?”
“这……”李世民有些为难,这种事情能做不能说,就算这是实情,但作为天家,也是不能承认的,他没想到李正道会将其直接问出来,不由陷入两难之中。
李正道见李世民这表情,立刻打蛇随棍上,继续逼问道:“还请皇上如实回答。”
“这……倒也不假。”想了想,李世民还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不是他不想否认,但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好查证了,而且也已经在民间传遍。就算李世民现在否认,只要有心人一去实地考察一番,就绝对能发现真相,之前的隐瞒不但没有了意义,李世民自己反而还要背负上撒谎的名声——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可是一大污点。
再说,就算承认了又能怎么样?偏向李贞的人就算知道李贞做的这件事,还依旧会偏向李贞。相反讨厌李贞的,就算李贞做的再好,他们也不会对李贞有好感……索性承认了了事,顺便看看这个李正道究竟在耍什么把戏。
“……皇上怎么承认了?”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这些人都是对李世民不了解的。
而真正了解李世民的人则全都露出了果然如此地方表情,就知道李世民会主动承认。毕竟旁人夸也好,骂也好,以李贞如今的地位和势力,根本就不用在乎这些东西。
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都能明白李世民的想法,他是真心的将李贞当做下一任储君来培养的。虽然还没有加封他为太子,但那是因为李贞并没有在长安,加封太子又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事人不在,是不能加封的。
就算如此,李世民还是给了李贞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头,允许他自主开府建牙,并将各大家族中比较有潜力的少年全都划拉给了李贞。
何况,如今李贞军政财无一不缺,还用得着看这些老顽固们的脸色吗?
文,李贞上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诸多朝廷高层的支持,下有问田书苑的学子们在地方上遥相呼应。这些学子们个个都是精英,每一个都是勤政能手,如今虽然职位都不太高,但潜力巨大,相信只要再给他们五七年时间,说不定就有一部分人上升到朝廷中枢里面来,成为李贞的左膀右臂,而以李世民现在的情况,帮李贞再撑个七八年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就算李世民驾崩,李贞自己也有了一套成熟的班子,哪里还用得着看儒家和世家的脸色?甚至到时候,就该轮到儒家和世家看李贞的脸色行事了。
军,光是李贞手中的少年军就已经是一股相当强大的力量,如今李贞又有岭南巡路使,岭南安抚使,南洋招讨使三大职位在身,每一种都可以在特殊时期统领岭南的军队。其中尤其以南洋招讨使最为紧要,可以说只要有这个职位在,李贞就可以指挥所有到达南洋的军队——不只岭南道的军队,就连侯君集领率领的支援李贞的军队,也在他的指挥范围之内。更不要说李贞还有天策上将的名号在,这可不是虚职啊,而是实打实的实职,是可以统领十六卫禁军的存在。
至于财力就更不用说,如今外面盛传李贞乃是天下第一大富豪,每日里日进斗金,钱财无数,光是李贞每年赚的钱,都要比国库收入要多的多。
也就是说,如今的李贞只要愿意,随时就可以自己组建一个独立的朝廷来,对于世家们的官员们的依赖程度将会大大降低,而没有了依赖性,自然也就不用向他们妥协,也不用再受他们的钳制了。
这也是世家和儒家一心想要对付李贞的最主要原因——至于所谓的什么不修仁德,什么不重士人,什么喜好奇技淫巧,什么喜好杀戮,什么不尊老爱幼(李贞:这个锅我不背,我没有这么干过,是他们冤枉我的)……
这些统统都是借口,汉武帝北征匈奴,硬是将富庶的汉帝国打成出了经济危机,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那些文人们不还在捧他的臭脚吗?也没见几个人骂他的。
这些人之所以从要除掉李贞,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李贞不在他们的掌控之内,而李贞不被他们掌控,他们想要继续掌握朝政就会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将毫无可能性。不能掌控朝廷,也就不能维持自己的权势,而没有了权势,那谁还鸟他们?他们的地位自然也就会变得岌岌可危,直至泯然众人——这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他们必须要将李贞弄下去。
李世民自然也看出了这些人的想法,微微一笑,朗声道:“这件事其实是朕授意贞儿做的,老爱卿有什么意见吗?”
“哗~”
此话一出,更是满堂哗然,所有人都惊愕的看着李世民,就连房杜等人也满脸不解,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要替李贞扛上这个罪名,这对尤其注重名声的的李世民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太意外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什么情况?(第二十六更)
第二百二十一章什么情况?(第二十六更)
看着满堂愕然的群臣,李世民嘴角含笑,他自有他自己的思量:朕在想些什么,又岂是你们这些人所能预测到的?贞儿乃是上天赐予朕,赐予我大唐的至尊珍宝,只要有他在,大唐注定将要开创出一个远超秦汉的盛世出来,岂能折损在你们这些蛀虫的手中?
贞儿,民间都传说你乃潜龙,其实父皇也是这么认为的,如今父皇将你这条潜龙放归大海中,就是想看看你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风浪。贞儿,放开你的手脚大干一场吧,不要顾及背后的危险,有父皇在,没有人能用暗箭从背后伤害到你,你的成就注定要远超父皇,就让父皇看看,你口中的日不落大唐,究竟是何等模样。
“皇上,此事怎么能怪皇上呢?出兵的是越王,屠城的是同样是越王率领的少年军,这和皇上有什么关系?”如果是李贞的话,李正道还敢找他的毛病,但如果对手换成李世民,就算是借给李正道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乱说一句话了,只能尽自己所能的将李世民摘出来。
“是啊皇上,这怎么能是皇上你的错误呢,冤有头债有主,这笔账怎么也算不到皇上身上去啊。”又是一个人说话,支持李正道的意见。
“哗~”
又是一片大哗,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看着说话的人,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以及怪异。因为声援李正道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房玄龄……
这让所有人都赶到不可思议,如果要给朝中最不可能和李贞为敌的人牌一个名单的话,那么并列排名第一的肯定不是别人,正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因为他们两人的次子都在李贞麾下做事,是李贞的四大心腹之二,如果李贞未来真的能坐上那个宝座的话,那么作为在李贞还未发迹之前就已经跟随了李贞十年之久的心腹,杜荷和房遗爱至少也得是一个国公的爵位……
届时房家和杜家都将会有两个国公——一门两国公,只要他们不自己作死,房杜两家至少百年之内都会显赫无比族,如果两家后代再出几个争气的,那两家绝对能延续两百年的辉煌,这点毋庸置疑。
所以说无论是从未来还是为了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怎么也不可能和李贞作对的,不但不能作对,还得时刻照拂李贞,帮李贞挡危消难。
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会将那么多的名门子弟塞给李贞的天策府的最主要的原因——只要李贞能折服这些骄傲的小孔雀们,那么这些太子党的背后势力一定会倾尽全力的支持李贞。
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李贞能成功上位,那么作为跟随者,都会得到莫大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以如今的情况来看的话,能对李贞地位发起挑战的皇子,目前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只要李贞接下来不作死的造反,那么由他继承皇位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背后的人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开始主动帮助李贞,无论是抹除流言,又或者四处说李贞的好话,为李贞刷名声等等,为的就是帮李贞尽可能的扫平前进的道路,让李贞的称皇之路更加顺利一点。
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况?所有人都是一脸懵逼,你房玄龄的儿子可是越王的心腹啊,这时候你不帮越王说话也就罢了,反而还落井下石,帮着李正道说越王的坏话——你是有多希望你儿子失宠啊?你脑子是抽风了吧?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但作为李贞的对头,儒家和世家之人心中还是很高兴的,往日里他们之所以干不过李贞,除了因为李贞不但本身毫无破绽之外,大唐的高层本身也大都是李贞的支持者——在以李世民为大当家,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相为狗头军师,李靖李绩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军方大佬作为王牌打手红花双棍,下面还有无数文官武将充当摇旗呐喊的小喽啰……有这样的阵势作为后援团,李贞的后背牢不可破,任谁碰上去都会碰个头破血流。
而反观反李贞这一方,位置最高的只有一个王珪,以及一个随时可能倒向李贞的半盟友长孙无忌。虽然王珪也算不错,毕竟是贞观四大名相之一,但也只有一个王珪,面对其余三大名相的围攻(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魏征),被花式吊打是注定的事情。
至于孔颖达和虞世南,他们一个已经垂垂老矣基本不再管事,另一个虽然还有点上进心,但奈何有心无力,面对李贞背后那庞大的支持者,被打到跪是他唯一的下场。至于其余小喽啰们,基本用不着李世民和三大名相出手,光是他们底下的小弟们就可以将其平推了。
所以现在的反李贞联盟虽然也处于懵逼之中,但很快就被巨大的惊喜冲的几乎头晕目眩——这可真是惊喜啊,一直以为作为李贞在铁杆支持者,房玄龄是最不可能被撬过来的墙角,反李贞联盟甚至都没有这个想法,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自己没有主动去撬,人家竟然主动跑过来了,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这终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这说明李贞拥护者中间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只要自己以后多多努力,就能撬过来更多的朋友。
李贞有句话说的好啊,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实在是太有道理了,就是不知道李贞知道这件事之后,会不会后悔说出这么一句名言来,哈哈哈……
龙椅上的李世民同样是一脸奇怪,不过他知道房玄龄从来不放无的之矢,他现在既然这么说了,必定有他的道理。尤其是在杜如晦给了他一个隐晦的眼神之后,李世民心中的疑惑更是大大缓解,虽然还是不知道房玄龄准备干什么,但李世民却知道一点——既然是房杜二人联手,那这天底下就一定没有人能逃过他们两人的掌心去。想通了这些,便不由怜悯的看了一眼兀自得意洋洋的世家和儒家之人一眼——被大唐两个最恐怖的家伙联手玩弄,这些人注定要空欢喜异常了……你们可要坚强一点,别被两人给气死了啊。
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子们立一次功劳不容易(第二十七更)
第二百二十二章孩子们立一次功劳不容易(第二十七更)
不过看到下面那些世家和儒家弟子们那洋洋得意的嘴脸,李世民还是决定将游戏继续玩下去,故意装作责怪的呵斥道:“房卿,你这是说什么胡话?且不说这命令本来就是朕下的。
何况《三字经》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三字经》虽然是贞儿献上,实际上却是镇元大仙所作,内容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但细细品尝之下,却发现每一句都深含至理,乃是不可多得的文教大书,绝世经典。
就算屠杀命令不是朕而的确是贞儿下的,那么作为父亲,朕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朕没有将贞儿教育好,朕同样有错误,如果诸位爱卿真的觉得贞儿做错的话,那么就先惩罚朕吧。”
“尼玛,你可是皇上啊,谁特么的敢惩罚你啊?”这在这一刻所有人的想法,面对李世民这耍无赖的做法,众人只能无言以对。
“皇上,事情的真相不是如此啊。”就在李正道都准备住嘴不说话的时候,房玄龄却再一次勇敢的站了出来,驳回了李世民的意思。
这种表现让众多反李贞联盟成员越发满意,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尼玛到底谁才是反李贞联盟的成员啊?房玄龄你这投名状未免也太大了吧?
“房卿此话怎讲?难道房卿坚持认为,此事乃是贞儿挑起的吗?”李世民的声音明显包含了怒意,听得一些人心中一跳一跳的。
“非也,越王殿下也没有什么过错,反而有功无过。”房玄龄连连摇头否认道。
“啥!”大家更加懵逼了,这话怎么说的?既不是李世民的错,又不是李贞的错,那是谁的错?难道是傻大木的错?是体制的错?是社会的错?是地球的错吗?
“那爱卿是什么意思?究竟错的是谁?”李世民同样一脸好奇,他倒要看看,房玄龄究竟准备说出什么花来。
房玄龄忽然跪下,在所有人愕然的表情中,说出了一番更加让人喷饭的话来:“皇上莫要忘了,越王殿下的战报上说的很清楚,攻下日丽城的主将其实并不是越王殿下,而是小儿遗爱啊。
陛下,您可不能因为越王地位超然,就要贪墨下小儿的功劳啊。
孩子们立一次功劳不容啊陛下,陛下真要是因为小儿犯错就要抹去小儿的功劳,臣作为父亲,说不得也要一头撞死在这金殿上,向大唐的列祖列宗讨要一个说法了。”
“呸……”
“不要脸……”
这是此刻所有人的想法,泥煤的太不要脸了。
神特么的房遗爱是主将啊,要是没有李贞的授命,你房遗爱能当主将?
神特么的贪墨功劳啊,李世民会贪墨你攻下一座小城池的功劳?
神特么的立功不容易啊,光是我们见过的请功折子,上面房遗爱的名字就出现了不下十次了好吧?
神特么的撞死在金銮殿啊,话说你倒是撞啊,你怎么不撞啊?
神特么的……你这都说的什么玩意儿啊?
“额……”李世民瀑布汗:“爱卿此话就……”
“皇上,还请皇上明言,这份功劳是不是小儿的?”房玄龄摆出了一个撞柱子的架势,大有你敢不承认,我就敢撞死的意味在里面。
“额……自然是房俊的功劳。”李世民擦了把额头上的冷汗,做戏要做圈套,连忙道:“朕已经承认了房俊的功劳,爱卿你还是赶紧起来吧。”
“多谢皇上。”房玄龄并没有依言站起,而是再一次跪下:“只是我大唐律法严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房俊立下大功皇上已经承认,但他的错误也十分明显,还请皇上降下惩罚……
另外,臣以为皇上的那句话很正确,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此言大大的有理,臣身为一个父亲,却没有好好监督儿子学习,终至酿成如今之大祸,还请皇上不要顾念君臣情义,降下惩罚,以捍我律法森严。”
“……太不要脸了……”这时候所有人都明白房玄龄的意思了,狗屁的想要投诚反李贞联盟啊?人家只是在调戏你们玩,人家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在为李贞顶罪。
“噗~”李正道差点一口鲜血喷出,当场气死,怒视房玄龄:“房玄龄,你这是什么意思?”
房玄龄自然不会怕他:“什么意思?本官自然是为了维护大唐律法森严啊。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大唐最基本的律令之一。怎么?难道李大人觉得本官做得不对?本官可是将自己的儿子都放弃了啊,如果皇上愿意承认这句话只是一纸空谈,那臣说不得还要感谢皇上两句,毕竟臣儿子爱不多,多一个就多一个送终的人啊。”
“我……当然不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自然是对的。”这话李世民可不敢承认,只能咬着牙道,狠狠的瞪了房玄龄一眼,你小子究竟在搞什么鬼?
房玄龄却还了李世民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坦然道:“看来皇上也承认这句话是对的,刚才本官见李大人有反对的意思,难道说李大人对这话有不同的见解?”
“当……当然不是。”李世民都不敢否认,区区李正道又算得了什么,他又岂敢怀疑这句话?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
不敢他还不甘心,继续讲关系往李贞身上扯:“但是众所周知,令公子是跟着越王殿下讨伐林邑去了,本官不信没有越王殿下的命令,令公子就敢擅自领兵攻打一座城池?”
只可惜他的对手是以足智多谋著称的房玄龄,闻言轻而易举的就怼了回去:“这自然是受了越王殿下的命令。但你也说了越王只是命令犬子去攻打林邑而已,可没有授意犬子屠城啊。
屠城之事其实是犬子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他的擅自行动,和越王没什么关系啊,越王殿下最多也就担一个识人不明的罪过罢了,敢问张大人,不知道识人不明是什么罪过?”
第二百二十三章 究竟是个什么罪?(第二十八更)
第二百二十三章究竟是个什么罪?(第二十八更)
“啊?”张亮(张亮是刑部尚书)看热闹看的正兴奋呢没想到火会烧到自己头上,顿时陷入了为难之中,有心两边都不得罪吧,但上面有皇上看着呢,自己也不好和稀泥。想了想,还是李世民的威力够大,只能在心中想了一下,苦笑着摇头道:“房大人你这可是为难住我了,识人不明的定罪实在是太过模糊了,一般都是按照被举荐的人造成的损失来做出惩罚的,《贞观律》中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规定过。属下刚才想了想,历史上类似于越王殿下这件事情,其实也不多,惩罚最严重的是在汉朝,有一个人举荐了一位将军领军出征,结果这位将军却打了败仗,损失惨重,这位将军直接被罢黜免官,但举荐他的那个人却只是被罚俸三年罢了,这个倒是有点类似于越王殿下此次的事情。”
“这样啊。”李世民表面上陷入了沉思,但心里却乐开了花,给了张亮一个赞许的眼神,朗声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这个来吧……不过贞儿毕竟是亲王,造成的损失又比较大,那就在这个惩罚的基础上翻一倍……就罚俸六年吧……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我们能说不同意吗?所有人都一脸的苦笑,虽然心里不爽,但表面上还是认可了这个惩罚。
毕竟说到底只是识人不明罢了,何况有以前的案例作为对照,李世民又在这个基础上加罚了一倍,真的已经够重了,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何况,平心而论,这个惩罚确实够严重的。
大唐一品官员的俸禄是多少:其中光是俸银就有81。6两(之前提到过,唐朝物价很便宜,一斗米不过三五文罢了,八十多两银子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了。),除了俸银,还有俸料650石(石在古代即是重量单位,也是体积单位。按照重量来算的话,按照汉制: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120x650=78000,七万八千斤。如果按照体积单位来算:一石是十斗,一斗米的重量差不多在12。5斤,十斗就是125斤,125x650=81250,八万一千两百五十斤,两者相差不多,但无论是哪种,养活一家子都足够了),除了俸银和俸料,还有职田1200亩,仆役补贴240两,这么多钱相加起来,差不多折合现在人民币172万人民币了,这些都还算是正常收入,除了这些收入外,皇帝时不时的还会赏赐一些丝绸布匹,时鲜果蔬之类的,如果加上这些,就更多了。
一次性罚掉六年的俸禄,也就是说这个官员你要白给大唐干六年活儿而拿不到一分钱,一般人根本就受不了。何况李贞还不是纯正的官员,他是亲王,封地里的收入也是要收回的,如果他没有别人营生,那他这些年就只能吃土了。
问题是李贞虽然不是一般的官员,但他是一般的亲王吗?谁见过一个王爷的年收入,能抵的上整个大唐国库的收入呢?
要知道李贞在民间可是有一个小财神的外号的啊,他还是大唐帝国最大商行的幕后主人,名下的产业究竟有多少,连李贞自己都不清楚了,,每日里日进斗金,这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啊。
被罚掉六年俸禄,对别人来说是要命的惩罚,但对于李贞来说算得了什么?这么点小钱对他来说,恐怕连一根汗毛都比不上,甚至光是他几个呼吸间所耗费的时间所赚到的钱都比这么一点小钱多的多。
“臣等心服口服……”无奈,众人只好咬着牙承认了李世民的惩罚。
“嗯,那此事就这么办吧。”李世民也满意的点点头,环顾一圈,道:“如果诸位爱卿没有别的事情的话,那就退朝吧。”
“等一下。”王亭初刚准备喊退朝,就被的大声打断,吓得他差点一口口水卡在喉咙里,差点没将他呛死,好容易才缓过来。
“房爱卿还有什么事情吗?”说话的依然是房玄龄,李世民不由皱起了眉头,你们到底在搞什么?我都已经准备退朝了,这分明是在帮你啊,你怎么还不知道好歹呢?这是在救你的儿子啊,你儿子犯了屠城的大罪,可是要……嗯?
房玄龄没有看李世民的表情,只是躬身道:“启禀皇上,越王殿下的事情解决了,但小儿遗爱的事情可还没有解决呢?”
“这有什么不好解决的?”李世民还未开口,李正道就抢先道:“房遗爱屠杀林邑百姓,摧毁林邑城池,罪大恶极,天地不容,理应押回长安,斩首示众。”
哼,你不是要为李贞顶罪吗?那我就遂了你的愿,让你亲眼看着你的儿子是怎么死的?我杀不了李贞,我还弄不死你儿子吗?
对于李正道这跳梁小丑一般的作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