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哲惨笑道,楚云闻言却是摇摇头,安慰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相信你。”
赵哲:“……”
这算是哪门子安慰哦!
不过,楚云的话还是提醒了赵哲,让赵哲做好了觉悟,他叹道:“是啊,也要上路了。”
说完,又对楚云道:“没想到你我之前势如水火,如今却是你来送我最后一程,命运,当真是神奇。”
楚云摆摆手否认道:“殿下说笑了,云不过是卑鄙之人,如何能跟殿下势同水火。”
“都到这时候了,你还装模作样做什么,我可不信,你在心里真有把我当皇子一样尊敬过。”
赵哲一口说出了大实话,楚云没有接,他明白,就如三皇子一样,现在,是他的最后时间了,所以,让他多说说话吧,过不多久,就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说起来,你真的是我最讨厌的人,不过,你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数次想要置你于死地,没想到,最终却是让你来给我送终。这大概是一饮一啄,自有天数吧!我总算是看开了。”
赵哲忽然开始佛系,楚云这次是不知道说什么了,赵哲却也没什么想和他说的了,道:“你的礼物,我会好好品尝的,现在,就此别过吧!”
赵哲居然下了逐客令,楚云也不纠缠,他和赵哲之间没有多少交情,倒是怨恨比较多,没多少东西聊也是正常的,他只要任务完成了就好。
当日,两位皇子在天牢中自尽,宫中传出消息,太子得知两个兄弟都一一寻死,非常悲拗,虽然这两个弟弟犯下了造反的大罪,念在兄弟一场,两人又自裁谢罪,所以不再株连两个皇子的家室了。
至于跟随二人的各种臣子,比较边缘的,也就放过了,打发出京城,以后大概都没机会回京,那些情况稍微严重一点的,自然是斩首了,还有一些,是被革除了功名和官位。
最终,流血事件还是没有进一步扩大。
很多知情人士都在赞誉太子仁慈,此事,也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七天后,祭天仪式正式进行,盛大的仪式,驱散了连日笼罩在京城上方的阴云,天朗气清,祭祀的礼官念着冗长的祷文,文武百官有序阵列,楚云也在其中。
他已经恢复了五品官的官阶,和吴敬贤同级。
在队列中,他们其实算靠后的,在前面的,都是一些宣德留下的老臣,赵构一步步踏上了高台,到了最后的“就职演讲”时间。
并没有多少新意,也都是说些要让国家强盛,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诸如此类。
完毕之后,在场的百姓也好,官员也好,都跪在地上,一声声喊着外岁。
赵构在高台上意气风发,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目光所至,都是臣服的子民。
这,就是当皇帝的感觉么?
赵构用心感受了一下这种滋味,这种天下尽在于手,仿佛风云都能听他号令的感觉。
“可是,这些和你比起来,又能算什么?”
赵构的低语,没有人能听到,不论是臣,还是民,他们只需要欢呼就好了,尽管对很多人来说,换了皇帝也并非是好事,但是,他们如果不欢呼,要是被逮着了,乐子就大了。
赵构正式登基为帝,接着便是大规模的人事调动了。
主要是升官的,毕竟新皇登基,自然是以赏赐为主。
那些需要惩罚的,在登基之前,已经处理过了。
首先是封王,目前皇室除了赵构这个登基为帝的太子,其他的七个皇子,只有六皇子还活的好好的,其他的都死掉了。
其中,有两个是楚云直接造成的,二皇子和五皇子。但这一点没人知道。
七皇子和八皇子算是楚云间接造成的,再有三皇子和四皇子,是楚云去送的毒药。
楚云隐隐觉得自己大概是皇子克星了。
现在唯一还存在的皇子,之前没有被宣德封王,现在赵构登基,为了表示自己对兄弟还是很好的,当然不能太小气。
六皇子被封为荣亲王,封地给他划到了东南的一个富庶之地,若是六皇子好好经营,以后富可敌国都不是难事。
封王之后,才是各种官员的任命和赏赐,那些已经高级到升不动的大臣,当然是只有赏赐了,其他的基本都是小有提升。
如楚云,升级成了四品官员,被任命为兵部军器司司丞。
如吴敬贤,也是四品官员,被任命为吏部监察司司丞。
其他人就不必多说了,明眼人都知道,这吴敬贤和楚云,虽然还只是四品小官,但以后的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而最被人看好的,还是吴敬贤,从两个人的部门就可以看出来,楚云的兵部,其实权限很小,在军器司,权限就更小了,没什么卵用。
反之,吏部在六部当中本来就是最大的一个,而监察司又是吏部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官员的考核就是由监察司负责的,不管是合格,还是不合格,都是由监察司考校。
虽然监察司上面还有负责的侍中或者侍郎,不完全是由司丞独断,但吴敬贤的权柄,也已经不小了。
两人一个是到了边边角角,一个是成为了最火热的部门,其中的区别,无需多言,很多人都能自己体会出来。
楚云倒是一点都不为自己的境遇不忿,不管怎样,升官了就是一个好消息。
虽说这个兵部的职位有些让楚云始料不及。
按照楚云的设想,他应该会被调到御史台,或者是户部才对,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吴敬贤形成牵制,现在去了兵部,这不是要被吊打么?
吴敬贤太强了,现在要削啊!
新皇帝有新气象,在大赏百官之后,京城又热闹了几天,比起门庭若市的吴敬贤那边,楚云的家门当真是门可罗雀,完全没有什么人来找他庆祝什么的。
一来楚云之前没有在官面上打下多好的基础,再有就是楚云一个管兵器制造和调度的,对别人来说利用价值不大。
唯独杨广上门来找楚云喝了一次酒,刚想吐槽赵构太偏心,就被楚云给制止了,整的他喝酒都没尽兴,闷闷不乐的回去了。
武蕴儿也有烦心事,那便是赵颖被赵构带回皇宫去了。
好不容易让赵颖学会了叫姑姑的武蕴儿特别不甘心,但那也没办法,之前赵构住在太子府,武蕴儿带着赵颖也没有人说什么,如今赵构已经入主皇宫,赵颖作为长公主,自然也是要住在皇宫中的。
还好,自己还有个孩子可以给武蕴儿带着,不然武蕴儿的母性光辉无处安放了。
而楚云唯一的烦心是,就是自己当了个破军器司的司丞,还得跟着大佬门一起上早朝。站在金銮殿的后排,当个陪聊的群众,因为朝政大事,没什么需要他这个军器司的人处理的。
至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决策的意见,他这边也不方便插嘴。
倒是吴敬贤,经常会有人刻意让他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然后还认真的考虑了进去。
这感觉就像是一帮大佬带着刚入职的萌新一样,上朝,就是让萌新慢慢学习,而楚云这个萌新,则是被丢在一边了。
输在了起跑线了呀!
楚云一边很咸鱼地在后排打瞌睡,一边吐槽着这剧本根本就不对。
他也搞不懂赵构这是什么操作了,按理来说,自己明明应该扮演和吴敬贤分庭抗礼的角色,而不是这样被闲置在角落当咸鱼。这样子下去,他怎么积累政治资本,怎么和吴敬贤争首辅哦?
脑阔痛!
“边关武将军来报,北燕有一武将横空出世,已斩杀我军数位先锋,其势如破竹,武将军不得不暂避锋芒,退守葬兵谷。为保万全,请求朝廷增兵。”
听到太监宣读的这一件大事,楚云这才有了几分精神,一直是优势的北伐,现在居然告急了?
而且,已经到了这种境地了么?
在之前,北燕大败之后,大夏是乘胜追击,先后破了数座燕国的城池,将战线往北不断推进,然而,葬兵谷却是在离雁门关不远的地方。这个名字,都是因为之前楚云参与的那一战,燕国大将将兵马藏在那一个山谷之中,发动了奇袭。
但之后那些士兵死了个七七八八,所以,那个谷,又被叫做葬兵谷。
这么说来,边关的战斗失利已经是很严重了。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葬兵谷是在哪里,便有人道:“武将军果然是深谙兵马的老将,既然可以退守,应该无甚大碍。”
“是极是极,不过武将军是不是太过保守了,派兵增援,臣以为需要从长计议。”
“是啊是啊,而且敌方就算现在势如破竹,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武将军退守,以逸待劳,料想此时,或许已经取得胜利了。”
楚云听到那些大臣们的讨论意见,顿时一头的黑线,这就相当于武将军说敌人快打到家门口来了,需要支援,结果家里这些人都不知道,只让武将军继续把门守好。
支援是不可能支援的。
楚云也知道,调动兵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这对国力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而且,现在刚好还在新旧政权的更替时间,兵马的调动,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总之,能不调动兵马,最好是不要调动,这才是满足大众的需求的。
只有赵构问了一句:“这葬兵谷是在何处?”
前排的大臣面面相觑,一脸懵逼,还真不知道在哪里。但有人道:“臣也未曾耳闻,不过料定不是在大夏的境内,许是武将军攻占的地方,是以吾等皆不知晓。”
赵构这才点点头,楚云看到这里总算是看不下去了,别的事情,他可以不搀和,唯独这种事情,他必须要开口。
“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楚云的声音来自很后排,乍一开口,倒是让前面的大佬都回过头来看楚云这个小虾米了,赵构在龙椅上倒是看得清楚,他应声道:“楚爱卿有何高见?”
楚云道:“那葬兵谷,便是在雁门关之外五十里处,武将军选择在那个地方对敌,显然形势已经很危急了,所以,臣请皇上派兵增援。”
楚云这话说出来,顿时金銮殿中都是一片哗然,特别是刚才那个说没有听说过的大臣陈独,这一对比之下,岂不是显得他特别无知么?
作为一个户部的二品侍郎,陈独怎能受此屈辱,当即大声道:“在场诸位有谁听说过葬兵谷么,楚司丞不过是一己之言,又如何让人相信,毕竟要调动兵马,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有什么差错,你负的起这个责任么?”
楚云:“……”
他只想说,MDZZ。
我不说吧,你们都不知道,我说了你们都不信,我能怎么办?
特别是当一群人点头表示赞许,甚至对楚云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楚云顿时脑壳更疼了,以前没有好好来上过朝,还真不知道这里隐藏着这么多的傻子,楚云原本还以为当官当到这个地步的,应该很聪明才对。
不过,他们的天赋可能都点到了内斗上去了,智商并没有提高多少。
楚云原本就知道,自己站出来说那些话可能会得罪人,但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安全,楚云不得不站出来。
只有这点,是无法退让的!
第四百七十七章 弃文从武
若是国破家亡,哪有这些人在朝堂之上斗争的机会,楚云也不愿意看到雁门关被异族肆虐。
上一次雁门关城破,虽然燕国的人没有大肆杀戮,尽量避免了扰民,但鬼知道这一次如果再次破城,燕国的人还会选择那种温和的方式。
楚云相信,每个国家里面肯定都有持有不同看法的人,上次比较幸运,他们没有选择屠城,而楚云在前世看过的历史书,外族入侵,很少有不屠城的。
再加上上次他们没有屠城,之后还战败了,楚云就更加为雁门关担心了,偏偏这帮人却在计较这么无聊的问题。
真是把楚云气的肝疼。
楚云说话也不客气了,反驳陈独道:“你不知道葬兵谷,想来也不知道,早些年雁门关失陷之时,我曾去过那里,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葬兵谷的由来,也是因为燕国攻克雁门关的奇袭之计因而得名。”
楚云这话说出来,朝堂上议论的声音顿时小了很多,但气氛很不和谐,楚云以四品官员,顶撞了二品官员,这是以下犯上了,但是,楚云说的事情显然是对的,以至于其他的人都缄口,不愿意介入两人的交锋中去。
这才是楚云觉得悲哀的地方,朝堂上的人,都腐朽了,他们永远都只会考虑自己的得失,即便楚云说的再危急,他们也没有在乎过,别说还只是在雁门关五十里外,就算是雁门关真的失陷了,他们不是照样能逍遥快活。
看到了这些人的丑恶,楚云真的恨不得一个个都把他们扇回家去。只是,目前他还没有这个权限。
陈独被楚云顶撞了一句,气的说不出话来,他倒是没有继续说你怎么证明去过雁门关这种脑残的话,他心中也知道了,楚云所言非虚,在这个环节,是争辩不过楚云的。
索性,他偷换了一下概念,道:“那你是说武将军必败咯,此时朝廷又能调遣哪路援军过去支援?这些你都没考虑,就只知道要调兵,真是太年轻不懂事了。”
这是在玩辩论赛了,楚云完全不虚他,反问:“那这位大人可知道,用兵之道,未虑胜,先虑败?若是葬兵谷失守,雁门关也必然陷入危难,若是雁门关破,潼关再失守,那大夏的山河,将尽数展露在燕国铁骑之下,到时候大人如何处之?”
楚云并没有攻击对方的年龄,只摆出自己的论据,陈独无言以对,只有狡辩道:“你这是杞人忧天,我大夏兵强国富,岂会怕一个区区燕国!”
到这个地步,已经没办法讲道理了,好在赵构看戏看得差不多了,插嘴道:“两位爱卿不用再争了,既然武将军求援,那还是做好准备为好,不过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即便是那葬兵谷守不住,雁门关也没那么容易破的。”
赵构这相当于是各打三十大板了,也算是盖棺定论,让楚云和陈独都没办法继续争辩,但是,楚云看着赵构,再也难以掩盖自己的失望。
赵构为燕依沉沦,楚云不怪他,因为他本就知道,赵构是一个痴情的人。
赵构杀了八皇子,楚云也不怪他,因为仇恨刻骨,痛彻心扉。
到最后,赵构弑君杀父,楚云还是能理解他,人心是会变的。
但是,赵构在国家大事面前,仍然如此作为,滥用帝王心术,这就让楚云无法原谅他了!
宣德,到底是做错了。
如果换做是之前的赵构,他肯定会排除他人的意见,完全听楚云的,可是现在,他当皇帝了,考虑多了,却没有了最初的决断。
若是宣德还在,又怎会对边关发来的求援信置之不理。
终于,楚云失望的眼神,和赵构对上了,楚云没有说话,赵构看着楚云生无可恋的样子,心中忽然有些发慌,又补充道:“传令潼关守将加强警戒,传令平阳关主将随时准备支援。”
但他说完这些,想再去看楚云的目光时,楚云却已经默默地退回了自己的队列,没有再抬头看了。
赵构的确做出了补救,但楚云已经失望透顶了,没救了,告辞了,等死吧!
只知道朝堂斗争的文臣,不能与之为谋!
都是些纸上谈兵,满腹毒计,不知大局的渣渣。
一想到自己要当首辅,就是带领一些这样的渣渣,楚云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心很累,想辞职。但楚云终究是熬到了退朝,随着人流,慢慢退去。忽然有太监叫住了楚云,道:“楚大人,陛下召你去御书房。”
到了御书房,楚云才发现,御书房里面,只有赵构一人。
楚云有气无力地道:“参见皇上,不知皇上叫微臣来所为何事?”
赵构道:“你这是在跟朕置气么?”
“微臣不敢。”
“不敢,而不是不会。”
赵构有些不高兴,道:“朕也是无奈,的确你所言有理,然而,调兵之事没那么简单,自然要从长计议。朕连发两道命令,你还要朕如何?”
楚云道:“微臣有失分寸,请皇上恕罪。”
“你!”
赵构还是很生气,因为楚云虽然一副认错的样子,但身上隐隐散发出颓废的气息,这让赵构觉得,自己好像要失去他了。
所以,他很生气,气楚云不能理解他。
他才刚刚继位,对这个朝堂还没有完全掌控,他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极限了!
“你要朕怎样,你才能不用那样失望的眼神来看朕!”赵构对着楚云怒吼道,楚云依旧低头,道:“微臣不敢。”
“不敢不敢不敢,有什么是你不敢的!到现在,连你,也要弃朕而去么?”赵构歇斯底里地吼道,楚云这才抬起头,才看到,赵构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眼里泛着泪光了。
“告诉朕,要怎么做,你才会满意,啊!”
赵构抓着楚云的肩膀摇晃,已经是声泪俱下,看着他这个样子,楚云都不禁有些后悔,是啊,自己有自己的坚持,但赵构作为帝王,未尝没有自己的难处。
“你说,要朕怎么做,你才能不抛弃朕?”
赵构的语气,甚至带着哀求,看得楚云鼻子都有些发酸,连忙道:“皇上,你别这样说。”
赵构却是不管,纵情宣泄自己的情绪,道:“依依抛弃了我,父皇抛弃了我,母后抛弃了我,现在,你也要抛弃我么!”
在这个时候,楚云才算是了解到,往日一脸淡然的赵构,内心到底有多么痛苦,终于,楚云还是心软了,道:“你放心,臣不会抛弃皇上的。”
“那刚才……”
“刚才是臣的错,臣没有考虑皇上的难处,是微臣太任性了。”
楚云叹息了一声,先是认错,见赵构笑了,才道:“皇上别哭了。”
赵构闻言,羞赧地用龙袍的袖子擦去眼泪,有些尴尬地笑道:“让你见笑了,不过你不许说出去,否则朕饶不了你。”
“微臣不敢。”
“朕知道,你没有什么不敢的。”
两人总算是说起了玩笑话,这一刻,楚云甚至觉得,赵构还是当初的那个瓜皮,他的本心,还没有变,既然这样,自己也确实该多为赵构考虑一番了。
楚云张口便道:“原本微臣以为皇上是要让臣与吴师兄分庭抗礼,但如今见过这朝堂之后,臣方知此时不是内斗之时。朝中有二心的,不再少数,不为社稷着想的,也列座在堂。皇上可有心整肃朝纲?”
“当然有心,可是朕有心无力啊!”
赵构开始倒苦水了,“朝中大事,九个阁老大臣的权柄太大,朕也无可奈何,还有各个党派盘根错节,朕心中知晓,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都刀兵相向吧!”
楚云摇摇头,动刀子当然不合适,但实在没办法,动刀子就是必须的了。
“臣有一计。”
“快讲快讲。”
赵构有些急不可耐地道,楚云依旧不慌不忙,道:“皇上可以启用暗影卫,专司调查那些臣子背地里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凡是有不听话的,便将那些送他们一份,这是暗谋。阳谋则是大力提拔吴大人,让吴大人帮皇上牵制那些人。这是阳谋。除此之外,臣自请加入从军,那皇上手里就会有一支绝对可以信任的军队,若是朝堂上的人不好控制,那就只有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非暴力不合作,这是奇谋。”
楚云一口气给赵构想出了三个不同方向的点子,赵构却道:“你不是说有一计么?”
楚云:“……”
在这种时候,吐槽做什么!
赵构也只是吐槽一下,随后便认真思考起了计划的可行性,良久,才道:“前面两个都还好,但你若是想在军中建功立业,朕也帮不了你多少。”
楚云看着赵构的眼睛,并没有看到他的猜疑,他只是犹豫而已,因为军队里面,就算赵构强行让楚云空降成一个将军,也难以服众,短期内想要有成果,太难了。
楚云解释道:“微臣在军中,并非毫无威望,而且,微臣也不需要做将军,做个军师就好了,而且,此次边关的战事,微臣总觉得并不简单,皇上不如趁此机会,让微臣去北方。”
“可是你要是走了,朕怎么办?”
赵构一脸的担忧,楚云笑道:“相信吴大人可以帮皇上分忧,皇上若还有不决之事,不方便问吴大人,也可以问问昌平公主的驸马,此人有大才,大勇,想必不会让皇上失望。”
“你真的决定了么?”
赵构还是有些不舍,但显然已经同意了楚云的要求,楚云点点头,道:“居安思危,如今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微臣必须要为皇上拼搏一番了。”
赵构长叹一口气,无奈道:“那明日,朕便下旨封你为监军。让你北上吧!”
“谢皇上。”
楚云郑重地道,赵构却是叹息道:“到了这份上,你还客气什么。”
说完,楚云和赵构相视一笑,好像回到了当初共患难的日子。
但楚云在告辞离开之后,两人的笑容同时都收敛了。
楚云加入军队,是少小时候就有的事情了,那次是被逼的,然后楚云当兵没当多久,就当成了探子。
之后楚云又被宣德委派,当了一回参谋,这次,倒是要正儿八经当监军了。
想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当首辅,却一直和军队有这种分分合合的缘分,楚云也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了。
但是,比起在朝堂之上做这些无谓的斗争,还不如去边关,先将大局稳住再说。
反正,在朝堂之上,也只能扯嘴皮,目前,楚云还没有到和吴敬贤打擂台的时候,现在两人都还有共同敌人。
所以,把楚云的力量消耗在朝廷这边,纯粹是浪费时间。
这也是楚云主动请缨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未尝没有最后再试探一下赵构的想法,军队,这是最为敏感的东西。
皇帝永远不会担心手里没有军队的权臣造反,反不起来的,但是拿着兵权的就不同了,不管是造反还是自立,都容易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当楚云提出要染指兵权的时候,赵构如果是犹豫了,那么,刚才的声泪俱下,楚云只会当成是一场优秀的表演,都把他这个资深演员骗过去了。如果是那样,他会选择当咸鱼,再也不问政事,安心混日子。
其实楚云早就明白了,当首辅的任务,其实不完成也没关系的,因为,时限是不限的,大不了,楚云拖到自己死便是。
反之,楚云就决定相信赵构,真心决定为他巩固好江山。
就目前来看,结果,还算是让人高兴,楚云没有当咸鱼,楚云终于决定要去这世界,好好搞一波大事情了。
之前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这次,他的征程,是燕国。
他花了五年时间走遍燕国的大小部落,绘制出了一幅幅地形图,只为了一个目的。
之前他只是把这个当成敲门砖,如今,自己总算是有机会亲自去实现这个计划了。
那些地形图,现在,还在他的脑海中!
第四百七十八章 替夫从军?
楚云做出的这个决定并非是脑门一热就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短时间的深思熟虑。
好吧,虽然这话本身有点矛盾,但是,楚云该考虑到的东西,基本上都考虑到了。
留在京城,固然没有什么错,但是终日会被拘禁在朝堂斗争中,现在赵构还在一个缓慢的集中权力的过程中,这也算是新皇登基必须要经过的考验了吧,总之,像当太子那样任性,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正如当初把赵构气的不轻的礼部尚书,现在还蹦跶着呢,不过,楚云觉得他离凉凉也不远了。
促使楚云做出这个决定的,便是边关战事忽然产生的变化,导致今日的朝堂冲突,再加上赵构的反应。
原本,楚云心灰意冷之下,已经准备放弃赵构了,之后怎么决断,还没有想好,便被赵构叫过去了,之后,赵构确实是打动了楚云,让楚云很想要帮她做点什么。
仔细想,在京城他好像帮不上什么忙,反而可能会惹来吴敬贤那个党派中人的仇视,索性楚云就决定借着这个契机,将京城的这个板块,先让给吴敬贤了。
而他暂时弃文从武,也不代表以后一直会当武夫,就如同当初的楚慎,也是军伍出身,封侯之后,还当上了兵部的一把手,入了内阁。
就是可惜没有过多久就凉了。
楚云也完全可以走这条路,先去攒够足够的功劳,同时也是为这个国家巩固边防,并且,和吴敬贤刚好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问题就是,这一次再往北方去,要如何跟武蕴儿说呢?
上次一去就是大半年,才得以回归,在家里还没呆多久,又要分别。
但这种事情,还是要和武蕴儿说清楚的,总不能圣旨都下来了,才和无语呢若说要去北方。
令楚云有些惊奇的是,武蕴儿在听到楚云说准备去北方督战的时候,居然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样子,只是问道:“什么时候走?”
楚云:“……”
总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内心有种很强烈的失落感。但随后,楚云又不禁在心中责怪自己,心性还是有些不成熟。
“明日,大概就会下圣旨了,最迟是后天出发吧!”
楚云说出了自己的准备,武蕴儿淡淡道:“那妾身也该收拾东西了。”
楚云:“……”
就真的不想挽留一下的么?
楚云感觉自己的内心受到了伤害,却也只是默默点点头,又拒绝道:“还是让绿衣去收拾吧!”
武蕴儿连连摇头,“绿衣没有带过孩子,不知道要带些什么东西,还是我来吧!”
绿衣:“……”
纯属捏造,她什么东西不会了!
楚云一脸茫然道:“这和带孩子有什么关系?”
“书书还小,当然要我们给他准备好东西。”
武蕴儿看着楚云,眼神仿佛在说:你为何问这种智障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会带着孩子?”
楚云仿佛猜到武蕴儿在想什么了,果然,武蕴儿道:“书书如今还想,我们都去了北方,家里也没有一个放心的人带着,所以,只能一起带去北方了。”
楚云:“……”
原来武蕴儿打得是这个主意,但是,他好像没有说过要带着武蕴儿一起去吧!
“蕴儿,这次去北方,是我一个人去。”
楚云非常严肃认真的道,武蕴儿呆呆的看着楚云,神色哀伤,渐渐的眼中泪光弥漫,终于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你个没良心的,一定是想丢下我们孤儿寡母好自己去外面逍遥快活是不是?”
“噗!”
楚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一脸震惊的看着武蕴儿,茫然道:“蕴儿,你这招是跟着谁学的?”
武蕴儿擦擦眼角的眼泪,道:“在梨园的戏曲里学的。”
楚云:“……”
现在唱戏的都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