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与他们旧日里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天地,可不就是一场灾难。
  但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就是分到文科,热闹抽中自己全然不懂,或是完全不感兴趣的项目。比如说陆谦的三儿子陆川。
  这是一个很倒霉催的孩子。陆谦都给他起名字好几个月了,在底下人向宫中进献一匹藏羚羊绒布后,他才忽然想到后世的某个当导的文艺青年的名字竟然与自己的三儿子名字一样,这可真是一个悲催的事。
  但是与后世的那文青不同,陆川自幼好动爱武,可以说是陆谦几个儿子中武艺天资最强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陆皇帝的基因,可能还由于他母亲那边的基因吧。同时在文化成绩上也表现不差,但因为精力充沛,性格有些跳跃,外表变现就是坐不住。去年他“被抽中”了税务,一个月的时间里被一页又一页的账本折磨的欲死欲仙。
  当然,今年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抽中了社会这个大课题中的城市市井一项。
  一个月的时间里,从金陵到镇江,从扬州到沪港,衣食住行都非是一般的舒坦,只心里头备受煎熬。
  这种考核是陆皇帝亲自来布置的,谁人也不能从中参谋,一旦被发现有人弄虚作假,那后果是很严重很严重的。
  金陵城的西城门遥遥在望,老五陆皖向着陆川示意,哥不跟你一路了,哥要先去玩耍玩耍。
  “三哥,小弟没你那么好命,一月光景尽是在吃喝玩乐。我抽中的是乡村,这一个月里尽在吃土了,折返金陵却要先到赵家园里逛逛。”
  陆皖,方金芝之子也。因为母亲的缘故,早早就离开了那张椅子,故而人也过的最是洒脱。从来不遮掩自己的爱好,爱吃爱玩,还喜欢得空就跑市场上转转。
  金陵皇城面积再大,说来也不过是跟旧日里的皇城相比罢了。与外头广阔的天空比来,它仍就是巴掌大小,整日里待在那里,端的发闷。
  陆皖平日里有空就最喜欢来赵家园转悠。这里就是金陵城的“琉璃厂”啊。也是因最早时候是赵家人在这里开了一家古玩铺子,短短年余的光景,便就大火起来。现如今已经是金陵城内极负盛名的古玩一条街了。
  陆皖下了马车,就看到城门口一拨人早在那里候着,可不就是他的随从么。
  他才不愿意立刻就回皇城呢,名义上出来一个月的时间,却尽是在吃土了,这就要回宫了,怎的也要抽出时间来赵家园转转。古玩字画什么的,自己不就这点爱好么。有了好货当然得收到自己手里才算不暴殄天物。
  到了琉璃厂这么一转悠,陆皖如愿的寻到一宝贝。当然了,这是他自己自认为的宝贝。正要给钱时,陆川上前扔出一把纸钞给掌柜的。
  银货两讫了!
  陆皖看着手捧着古本递到自己面前的三哥,脑子是真有些疼了。这老三倒也不是要他真去做自己的参谋,而只是想先睹为快,看一看陆皖手里的调查报告。
  要知道,陆皖抽中的课题与他的课题同出一个大类,只是陆川的是城镇,陆皖的是乡村。
  这乡村与城镇市井虽然有别,但多少也有些参考价值的。
  “三哥,你别难为我……”
  “五弟,你就可怜可怜我……”横竖他老子的规矩只订给外人,而没有限制他们兄弟之间。而且他也不是真叫老五给他做参谋,只是看一眼参详参详。
  而后在兄弟俩人惊愕的目光里,尤其是老三陆川绝望的目光中,乐和的身影施施然的出现在两人的眼前。再然后,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兄弟俩全被带到一墙之隔的地方来,就看到他们的老子正面无表情。
  几步路上,陆川就仿佛走了十年。他脚步仿佛有千斤重,心里更像是被万斤压。
  频频扪心自问,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在老子跟前出了个这般洋相。
  自己怎么就不能意志再坚定一些,直接回皇城去?回到自己住所,就是憋,他也能在余下的三天时间里整理好材料,写出这份调查报告啊。
  得,现在可好了。
  见到陆谦前,他们先遇到两个离去的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个是卢俊义,一个是史文恭,这两人都是陆川平日里很恭敬的人,因为他们的武力足够强。
  尤其是卢俊义,那不只是武力强大,战绩也不俗。一次次冲锋陷阵,简直是把一个战将的勇武发挥到了极致。就像现下的杨再兴一样,只是杨再兴的对手的实力远不如卢俊义昔年的对手,这就让他比之卢俊义显得暗淡了一分。
  陆谦慢慢的品着手中的茶,仿佛这盏茶比两个他一个月没见的儿子更重要。
  陆川、陆皖低头看着脚尖,不敢有半点挤眉弄眼。
  “可以啊,小五,回到金陵城,不去看你爹你娘,先来赵家园寻宝了是吧?”
  陆谦的表现很外向,茶盏猛地在桌面一顿,咣当一声响。
  “儿子知错。”陆皖心里哀叹着自己的霉运,一个字也不敢分辨。这就是他的性格。
  陆川心里鄙视了一番身边的兄弟,这要是换成他,他肯定会说来赵家园寻宝正是准备孝敬父母的。
  “小五这呆子。”
  可心里也暗暗庆幸,陆皇帝这头一炮没打在他头上,可不是幸运么。
  “陆川!”
  陆谦的猛地一喝,把心中正觉得庆幸的陆川吓了一跳。
  “真是长本事了,有出息了。做哥哥的巴着自己弟弟,你丢不丢人?”
  事情到了自己身上,陆川也半点不敢狡辩分说。刚才还嘲笑陆皖的话,仿佛就没出现过。


第905章 皇子(三)
  皇城内北府,当头的第一座院子,正是陆豫住处。
  已经从宣政司里转回宫中两日的陆豫并没有抓紧时间来写报告,自幼受母亲的影响,未雨绸缪几乎是陆豫的本能。那报告他早就已经写好。此刻人倒在榻上,捧着一本《金刀大侠传》的话本正看呢。
  边看边皱眉,这民间的话本读起来怎么就不是个味。就是个什么什么好汉,路过哪哪地方,遇见一对受苦难的妇女,拔刀相助的事情。打从一开头就已经看到了结尾。而且故事毫无新意,用他老子的话说,完全就是套路。固定的情节,固定的写法,只是把书里面的人名地名换一个新的而已。
  比起宫中著书局所出的话本,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就像是早年著书局的作品,无味的很。陆豫边看边在心中贬低着《金刀大侠传》,但却还坚持看下去。这是他的一习惯,看书就看完它,哪怕是心中吐槽不已呢。这本之后,他手中的那些民间话本就全都看完了。
  然后他就听到外头传来声音,却是他老子召见。
  陆豫想都不想便立刻更了身穿戴,大步走出去,在门前就看到隔壁院里的老二陆云也正向外走出。
  “见过大哥。”
  “二弟。”
  两人一照面就相互打了个招呼,在童子军中磨砺了三个月的陆云和在宣政司里转悠了三个月的陆豫,放在一处相比,陆云整个人都黑了不止一号。
  二人一个母亲是程婉儿,一个母亲是潘金莲,从本质上讲是绝对尿不到一个壶里的。他们是竞争的关系么。但两兄弟相处时候也不会见到就针尖对麦芒,剑拔弩张的。
  因为他们的父亲绝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之间是如此个紧张关系。再有,今日里再不起眼的兄弟日后也会是一藩国之君长,是整个陆氏江山的支柱,若是关系真搞得剑拔弩张的,日后可就为难了。
  谁也别想着把一票兄弟都得罪完了,自己去做龙椅。那时候陆谦还能把皇位传给他么?这种人坐上那把椅子之后,陆谦设计的宗藩关系还能持续下去么?
  “见过母后。”
  宣德阁里间,陆豫、陆豫与方金芝迎头撞上,显然她是为了老五来的。
  “……来的正巧!今儿有内务办刚送上的梭子蟹和鲍鱼,你哥俩算是有口福了。”
  陆豫和陆云脸上都露出喜色,皇后这时候提及吃食,这证明她心情不错啊。也间接的说了他们老爹的心情也是不错的。
  “那儿子先去拜见父皇,午时就静等着享用大餐了。”陆豫朝内里的方向一指,征询方金芝的意见。
  方金芝摆摆手,“去吧去吧。你们父皇正在呢。”
  两人各怀心事的往内书房而去,快到书房门口的时候看到从里面出来的乐和。
  乐和行礼,两人忙避开,里面就听到陆谦的声音,“还不进来。”
  陆豫和陆云对视一眼,瞬间里两人都能从彼此的眼里看到忐忑,他们老子这声音很郑重啊。
  结果进了书房,行了礼才发现,书房里不止一个人。
  陆谦的对面还站着两个人。
  正是陆川、陆皖两个。
  乍然看到老三和老五,陆豫与陆云心中的忐忑更甚了。他俩可不知道老三和老五今日回金陵,现在这明显是有事儿啊。
  “三弟、五弟。”
  “大哥、二哥。”
  相互见礼,陆川眼睛里泛着挨抽的无奈,看的陆豫和陆云也是眼角直抽。这老三自幼似乎就随了他母妃的性格,扈三娘平日里就爱舞个刀弄个枪,陆川是有一样学一样。
  陆谦先问陆豫:“你的功课做的如何了?”
  “回父皇的话……”陆豫立刻端正其身姿态度,“儿臣课业已经完成。”
  “宣政司的考评我也看了,对你我还是放心的。”陆谦做出了夸奖来,“你这做大哥的给弟弟们竖起了个好榜样啊,我心甚慰。”他指了指书架,“去那边坐着。知道你这些天看了不少民间的话本,叫你洗洗眼。”
  著书局的话本水准与民间话本之间有着一段很遥远的距离,就像后世点娘和那些不知名小站一样。
  陆豫眼睛一亮,却不是高兴能看到书了,而是知道今日无关自己事也,三两步就跑过去了。
  “老二你也过去吧。”军队里的报告是最轻松地。
  陆云忙跟着去了。
  陆豫从书柜里瞧着新书抽出一本,那眼睛是落在书上,心却始终放在陆川与陆皖身上的。
  陆云也是如此。而后两人就终于知道眼下这一幕的由来了。陆川让俩哥哥眼角又抽了起。
  “陆川,听说你这一个月过的甚是惬意。扬州、镇江、沪港、苏杭,转了好大一来回,中间还叫了粉头夜游西湖。且来说说看,看遍市井繁华后,你有何感触?”
  陆谦话语里叫人听不出甚个意思,是调笑还是调笑呢?
  陆川心情则早已经平息,从宫外到宫内,一路上他的心情若是还没调整好,可就是个废物了。
  “父皇这话真冤枉孩儿了。这一个月里,孩儿四方奔波千里之遥,无时无刻敢有半分的懈怠。虽然资质鲁钝,于政事上见解浅薄,却是敢不尽心竭力。”陆川一副受了冤屈的模样。
  “那好啊。就说来我听。”陆谦眼皮都不动一下,对于陆川的表演无动于衷。
  “我大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父皇英明神武,朝堂政治清明。天下富饶安康,百姓安居乐业。城镇市井人烟稠密,繁荣旺达,孩儿这段光景虽时时刻刻都不敢松懈,却实是无能查出有甚缺漏的。”
  真要是轻轻松松的就能看出端倪,那内阁中直属的谘议局,又岂是摆设?
  谘议局就是内阁的参谋,是内阁的智囊。分成了一个个不同的科室,军政文武很多方面政策的制定都有他们的痕迹在。当然,他们只是“参政议政”,决定权还在内阁,还在于陆皇帝。
  陆豫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陆云也笑了,就是陆皖都忍得好辛苦。没人想到这老三竟是这般的调皮!
  就是万事纳于心中的陆谦眼睛中都出现了一抹错愕。这老三忒是光棍。知道自己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就索性别开了去。
  陆谦心中一笑,这个选择不差。比起那牵强生硬的堆出一堆‘道理’来,更和他胃口。


第906章 都督,大喜!
  陆谦的筷子在菜盘子里转圈,说真心话,如果非要从这四个儿子中选一个储君的话,陆豫确实是比另外三个都合适,但陆豫与他的性格也真有不同处,最和他脾气的是陆川。
  只可惜,陆川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著’,他不是穿越者,没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天下的变迁。
  陆谦信不过他的眼光。
  人是个极其复杂的生物,没有‘穿越者’的底蕴,陆谦可不敢确保自己的三儿子就能‘永远正确’。
  看那历史上晚节不保的帝王有多少吧,这“时间”的诱惑太大了。
  故而,现在若是就选择继承人,眼前的这四人之中是非陆豫莫属。万幸他还有时间!
  想到老五的身份,那份置身事外的悠闲,或是说无可奈何下所形成的随波逐流,陆谦心中忽的对方金芝生出了一抹歉意来,赶紧夹了菜过去。
  这顿饭在惊险中开始,在一片祥和中结束。
  陆豫、陆云都收获颇丰的走了,陆川、陆皖也走了,方金芝说要亲自去送陆皖。陆谦自然允了,还很柔和的说:“这孩子出去一个月,奔波劳苦,是该补一补了。赐人参、鹿茸、虫草、灵芝各一盒,山海禽水八珍各一盒。”
  这赐下的物件甚是不走心,陆皖才十二三岁的孩子啊。
  但这心意表达到了,方金芝、陆皖脸上都露出笑来。只有陆川有些垂头丧气!甚至才回到住所就又迎头撞上了他老娘,自然再是一顿臭骂。
  而外界除了少许人外根本就没人感觉到这场小小的风波,而便就是当事人,又有几个能真的看懂陆谦的心思的呢?
  陆川真就没得好么?横竖那乐和是自始至终都不偏不倚的。
  他可是个通透的人了,跟在陆谦左右十多年,对陆皇帝可以说是再了解不过了,但现在他也没看出陆谦心中的半点偏向。
  方金芝从北府里转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暗下了。她不可能只给自己儿子准备一份,事实上北府里的大小皇子们人人都得了一份儿,就是东苑的公主处也人各一份赏赐。
  看到方金芝回来,陆谦把手中的折子往书案上一丢。西域送来的捷报,东克普恰克汗国左翼崩了。
  陆谦看了半点不觉得意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只看那占克舎什么时候被捉住,或是什么时候主动投降了。那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占克舎之前说那罪魁祸首已经向西去了,谍报司虽还未有回报,但想来也错不了的。西面就是右翼,地盘直接抵到了里海北岸,抵到了乌拉尔河。陆齐军还是有必要向那里走一趟的。
  这也是花刺子模人的运气不是?刚刚投效陆齐朝,陆齐朝的手脚就真的伸到花刺子模了。
  夜色笼罩的紫禁城一如往日一样陷入了寂静之中。宣德阁内的事儿是瞒不过后宫之人的,虽然只是四个皇子,却已经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比较现今十二岁以上的皇子,拢共也才五人啊。
  陆皇帝且能在这夜里睡的踏踏实实,其他人可不见得有如此定性。多少人反反复复的寻思着,或是在床上翻煎饼一样来回翻转不停。
  ……
  千里之外的汪洋大海上,一支船队正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这两天天气不好,晚上看不到半点月亮和星星,白天也看不到一丁点的太阳。在孤寂无边的大洋上茫然的行驶着,要不是各艘船只里还储备着丰富的饮水和食物,那真的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舱室内,阮小七正在听人说书,这可是船上少有的‘娱乐’节目了。
  船队在出海之前,陆皇帝就叫他准备上的。
  追随陆皇帝二十年,阮小七自然与当年的阮小七有所不同,但直快的性子从无改变。
  听着说书人在言语,自己也是骂骂咧咧:“招安招安,招个鸟安。那般的混沌世道,何该杀他个天翻地覆。”
  陆谦很喜欢小说么,虽然自己不会写,但人会列大纲。尤其是穿越到这个水浒的世界里,他就把原著衍化了一番,再掺和上历史上的女真,以及原时空的一些水浒衍生小说的情节,让人编写一本架空小说。
  那小说写得是相当不错的,陆谦看了也赞誉有加。其中的爽意自然不能与后世的网络快餐相比,但文笔的巧妙,语言的构思,真的不是后世网络写手所能比肩的。
  阮小七早听过不止一次,那小说的前半段让他听得很是高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占山为王,举旗顺天,很有一种昔日梁山泊的感觉。但后来招安后就不爱看了。所以他的面前,这艘船上的说书先生讲这个就只讲前半截。
  现在又到了“分金大买市,全伙受招安”这一章,依旧惹得阮小七满心不痛快。
  “都督,时辰到了。”亲兵在他耳边说道。
  “到时见了?”阮小七恍然意识到,一个多时辰已经眨眼就过去了。“走,随我去甲板当巡视……”
  边上亲兵立刻把一旁挂着的风灯点燃,打开舱门就是右舷的甲板。只是他才刚走出舱室,迎面就看到一个人正一脸惊喜的跑过来。却正是船上的船长。
  “都督,都督,大喜,大喜。”
  阮小七船上的船长是一个很有军中风格的人。对这人,阮小七是比较了解的,因为这是他的老部下。
  曾经南洋水师中的一员中等将领,战争让他少了两根手指头,只能从军中退了下来,为人坚毅,但又有些古板。面临着狂风巨浪,都不见他有半点的慌张。可同样的,你也很难看到他面露惊喜之色。
  换一句话说,能让眼前的这人这么喜形于色的跑来也只能是出大喜事了……
  阮小七心中也泛着喜悦。
  “出甚事了,这么高兴?”
  “都督,前方,前方海面上出现了亮光……”海面上直燃起了大火,黑暗之中猛一看端的有点唬人。但细细一想,这可不就意味着陆地么。
  阮小七听了也是大喜过往。他带领船队东来,来时的海路是一帆风顺,按理说回去的路也该按着原路返回,是他做出了开辟新道路的决定。整个船队一分为二,一支两艘编组的船只按原路返回,其余船只随他走‘新路’。
  这些日子里他可也是提心吊胆,唯恐出意外。万幸,这海里的潮流甚是给力,都行驶几千里了,也不见有甚变化。只是一路上都没遇到岛屿,让船队的人心中颇感不安。不曾想,陆地这就来了。
  当下快步走到船艉楼,就看那副官叫人正准备着信号灯。
  “是陆地么?”
  整个航行都顺顺利利。他可不愿意在归国的路上遭遇重创。船队里每一艘船上都满载宝货,损失了任何一艘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应该是。您看那光亮,火头不大,却分出好几堆来。”


第907章 你们,你们……
  新福港,此时一幅繁忙的景象,数十艘巨大的海船停靠在码头上,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瓷器、生丝、丝绸、棉布、茶叶、大黄等物品分门别类,列得整整齐齐,一个个码头劳工如同辛勤的蚂蚁一样从手推车将一堆堆货物从码头往商船上搬运。
  背靠大树好乘凉。
  新福之地靠着与南洋水师的密切关系,在如今的‘世界’里混的是如鱼得水。
  来的往的,不知道多少船只在这里停留靠岸,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是切割了淡马锡的部分“权柄”。
  要知道后者才是整个南洋的中心!
  那里不止有强大的南洋水师镇压,更位于麻六甲水道的东端,直接控制着这条沟通东西的黄金水道,淡马锡才是整个南洋的中心。
  但新福靠着自己与南洋水师紧密不可分割的关联,硬生生的让淡马锡主动让出了一部分权柄,成为了次一级的货物集散地。
  就好比现在,瓷器、生丝、丝绸、棉布、茶叶、大黄等物品被一车车的送上商船,可这些商船却多是中短程海船,更多只在南洋各国打转。而不是真正远渡万里汪洋的远洋商船。
  另一些商船却是相反,码头工人正将船上的货物一车车御下,象牙、香料、木材、硝石、硫磺……各物品应有尽有,它们被堆在码头上后,很快被一辆辆四轮平板马车拉走,这种四轮马车一辆就可以拉数千斤货物,远比两轮马车拉得多。
  而港口周遭的一座座高达坚固的仓库,就是它们的目的地。同样有大批来自本土的商船行驶到这儿,挥舞着真金白银,收购者大批的象牙、香料、木材和高品质的硫磺。硝石,甚至是铜锭、金砂、锡块等。
  这就像是批发中心——小卖部和普通消费者间的关系。
  后者距离前者比较遥远,虽然不是够不到,但却没人为了买点东西而天天跑批发市场的。那就只有到就近的小卖部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物资。
  眼下的格局就是如此一个模样,新福港就是个‘小卖部’,而来自本土的商贾就是最普通的消费者。
  在一艘艘海船的中间,更有一些小的船只穿梭其中,为商船补充淡水、疏菜、粮食等物,等到装满货物的商船万事俱备时,船员们迅速到位,在数名海关人员检验过后,扬起风帆出海,空出的仓位很快被后面等得不耐烦的商船填满。
  在这里,每天都有小十万甚至是几十万两银元的货物进出,哪怕许多货物都不能归类为舶来品,只能按国内关税行事,也即是2%,可这里的年关税收入兀自能达百万之多。每当春夏时候,有时一整队到来的远洋船队,其上所载着的物品价值就可能达百万银元之多。虽然这些远洋船队很少有在新福停留的。
  南洋各国的发展很自然的就截断了一些去往中国的远洋商船,就像当初天方人对付天竺人一样,你所需要的货物我早早就为你准备好了,就在南洋,你根本不需要再去中国本土,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所需。
  但这种贸易从本质上并未消减中国的繁华,因为他们所贩卖的瓷器、丝绸、大黄、棉布、茶叶等等,一切就都来自中国本土。
  这样的举动反而有助于中国近海贸易的发展,加深中国本土与南洋各国的经济往来。
  虽然很难想象,那些个繁荣勃发的海港,在三五年前,或者是七八十年前,还只是一座小渔村,或直接是一片荒芜之地。
  又一支船队抵来了,码头上响起响亮的钟鸣声,这是召集劳工的信号。
  一支十艘海船组成的船队,还每一艘都是远洋海船,下意识的便被人认定是中原走出去的远洋商队,就像天方人、天竺人纷纷来到中国一样,中原商贾也一样踏足天方与天竺世界。
  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即便与新福港没有货物往来,只水源、食物和酒肉等各项物质的补充就足以让整个码头的劳工都忙活起来。
  那些贩卖船舶物品的商家更早有代表赶来,从木材到帆布、麻绳、麻绒、铁钉、桐油等等分类。船队航海之中,免不了要遇到风吹浪打,运气不好的还会遭遇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便是船只能幸运的躲过一劫去,船体也会多有残损。这个时候就会动用事先储备的物质对船体进行修补,那耗费是挺大的。而抵到了港口之后,运船方面也必然会就地采购各方面的材料。
  除了这些人外,码头上还聚集了一批商贩,从腌制后的肉类鱼虾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从各种豆类这种中国人航海离不开的‘食材’到各种酒水,他们应有尽有。
  船只停留在码头外,海关人员带着海警乘坐小船抵到当头的海船下方,而后顺着上头撂下的悬梯登上了甲板。这些人的态度免不了有些‘大气’,他们是官府公差,除非是有大背景的船主,不然面对这些人的时候船主只能息声屏气。
  得罪了他们,就算是在规则范围内,都能很轻易的让你的报关程序拖延出起码一倍的时间去。
  这种现象在角色份量越重的港口码头,越是明显。
  可今日却轮到这些翻身上的甲板的官差们自己息声屏气了。当面是一队气势肃穆的水兵,军资肃然,一股子军人气质油然而生。更别说这艘船上竟然还布置有大炮。
  在现在的中方远洋商船上,不少海船上都能看到火炮,可那只是虎蹲炮,而不是五斤炮、八斤炮这种‘正规火炮’。
  在战胜了朱罗国后,陆齐的西洋水师已经进入了锡兰国,整个天竺海域都成为了陆齐的控制范围。那谁叫虽还没彻底勾搭到天方世界,却也不差多远了。
  这种情况下,陆齐内部加强“海船自卫武力”的进程便就戛然而止。虎蹲炮就成为了中国海船最重要的热武器,一些本是被发出去的三斤炮、五斤炮也都给收回。
  “你们,你们……”这是什么船啊,怎么会有大炮?


第908章 大局已定也!
  ‘东探’圆满成功,壮士满载归来。
  十艘探查汪洋之东的海船顺利归来,缺的两艘海船是走了原路返回。而冒险开辟新海路的十艘探险船竟是乘着海潮一路抵到新福,万里海潮相送,真是让每一个知情人都目瞪口呆。
  如此消息被以最快速度传到紫禁城,陆皇帝自哈哈大笑。虽然还没看到阮小七使人送来的密报,但终于听闻到他们的消息了,这就是天大的喜事乐事。
  “臣等为陛下贺,为天下贺!”满朝文武纷纷这般说,虽然是必须有的流程,但也透着三分真诚。
  那“荒谬无稽”的汪洋以东之地真的存在,那就是天大的神迹。是陆皇帝承天景命的一大例证!
  简单的一句话,陆谦冒着不小的风险跟天下人打的赌,他赢了。当时的风险有多大,现在的收获就有多大。但任是那目光长远的人,也不知道此刻的美洲是怎样的一副荒凉,不知道此时此刻发现美洲,对于陆齐,对于中国,是多么大的幸运。
  只有少数几个在宫中有关系的人才明白“汪洋之东”对于陆齐真正的价值,能够“看”到这汪洋以东之地不可诉说的“未来”。
  “李道。”宣德阁内,陆谦看着眼前之人,眉头有些皱起,“朕要让此次东探之行在国内具有爆炸性的话题热度,但朕又未曾接到密报,对东探船队的细情尚无知晓,心中没底。你可有法子确保此事?”
  陆皇帝的话语相当的不要脸,就差没说要弄虚作假了。可李道就仿佛在聆听着圣人教训一样,一脸的肃穆,一脸的郑重其事。
  这实际上也是种不错的本领。
  乐和没在内书房中,他人在外头喝茶歇息内。陆皇帝召见李道,这是密事。
  “此事简单。百姓之人最是好利,只要暗自使些金银送入船队,待到阮都督率众归来,堆积金银于码头之上,一如当初破朱罗国时,则百姓不需鼓噪便自入彀中。”
  作为内务办总管,李道这些年里满身沾染的都是铜臭味道。可说话是一阵见血!
  陆谦满意的捋了下胡须,李道可以的。这个法他自然也想得到,之前朱罗国赔偿时候已经有了前例,现在照着描绘即可。但一些事他是不能露骨的说出来的,就像记载起居注的史官,也不是真就与他寸步不相离的。此刻也与乐和一样在内书房外,起居注上也顶多记下一笔:今日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