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皋见到黑旋风时候,且还是他当初被齐军俘获时,当时俩人身份相差悬殊。但黑旋风看到一样黑的如是一块碳头的牛皋后,那就是觉得亲近。
后来牛皋降了陆齐,二人就正式立下了交情。前者性情也是爽快,武艺更是高强,还能统军,这般的本事,这样的兄弟叫黑旋风是好不欢喜。再接着牛皋随陆谦征讨西北,人留在了那儿,直到他与李彦仙等随萧嘉穗入岭南都护府,这期间与黑旋风已经分别多时。但很显然,他们二人的交情是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的。
眨眼再相见,他们俩人已经大大的变了一个样。黑旋风没甚个好说的,头上依旧顶着中军都督府右副都督的职衔,便是坐镇济州,那也是陆齐朝军中一根粗大腿。
而牛皋也凭着自己沙场征战立下的功勋和在岭南期间的任劳任怨,现下成为了岭南军中的统兵重将,虽然品阶不高,但较之当初入关中时候已经全然不同了。
想一下当初他的身份,再看看现下的他,人生际遇,真难以预料啊。
“兄弟,哥哥看你神采飞扬,气度俨然。这在岭南为官,是颇有所得啊。”黑旋风披着一件时下民间甚是流行的军大衣,头戴皮毡帽,非是熟知他的人,实认不出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李副都督。
牛皋身上也裹着一件军大衣,光着头,只裹赤帻,却半点不觉得寒冷。
“比不了哥哥你已功成名就,小弟且要抓紧时机立下功劳,不然待到天下太平,安还能建功立业?”
这话说的也直白的很。但黑旋风就吃这一套。“天下大势早有定数。那桂西也好,川蜀也罢,尽是那甚锅底里的鱼。只待皇帝哥哥腾出手来,便把二处给尽数收拾了。”
黑旋风人是粗鲁了些,但站得高就看得远。“岭南都护府要铲平的可不止一个南宋。”那南宋背后还有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萧嘉穗不是简单之辈。能文能武,那是一等一的大才。你跟对了人,还怕日后没出头之日么?”
说话中又是一股冷风吹来,黑旋风眯了眯眼,对牛皋道:“走,且去家中歇息两日。”横竖牛皋身上的任务也不急。他就是去兵部备报兼押运火炮回岭南的。
简而言之,牛皋来益都就是向兵部领装备的。岭南都护府整顿的兵马针对的可不止是南宋,还有它背后的大理、吴哥和蒲甘等国,所以这兵马不会少不说,军中更需要配置不少的轻型火炮。
当然,这也需要大量的钱财和粮秣积累。也是粤东沿海各州府富饶,兼之粤海关之税银,都直接被留在了岭南都护府,这才周转的开。同时,北方也会大力运送兵甲等器物向南。总的来说,此刻岭南都护府还处在备战阶段,距离开大,还有很长的准备时间。
就在这年关将近的时候,牛皋是一路直奔北方而来了,广州城内的萧嘉穗却派出多个小组下到地方,进行工作调查检验。
首先去的几个州便是粤东山区。因为在陆齐大势已成的情况下,在参军明显有大利益可图的情况下,所以越是穷困的地方,越是人多地少的地方,当地民众就越有参军的欲望和激情。
在第一批新兵已经正式成军,马上第二批新兵都要补充进部队时,这个时候军属的优待政策,必须处理好。
错不是萧嘉穗人实在走不开,他都想带着《天南日报》的记者去到粤东山区走访军属家庭。
陆齐的文武官员们早就用超高的敏锐,发现了报纸的巨大宣传作用,那实是刷高个人声望值的不二利器。在这个百姓们还都相信报纸报道的时代。
只是出了洪武三年的正月,益都朝堂上却炸响了一个惊雷,因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被陆皇帝再度正儿八经的提到了众人的眼前——迁都。
这事儿,陆谦已经跟几名文武重臣有过沟通——毫无疑问,只能是金陵。
环看偌大的中国,在如今这一时代,在洛阳、长安、开封被陆续踢出选项后,那最合适建都的就只有南北两京。但燕京那地方对于此刻的中国而言太偏北一些了。
你不能否认燕京的有利地势,还有那地方对于北方的稳定【镇压】意义,甚至是在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之后,所起到平衡南北的用意。至于燕京为京都的缺陷,一是水源问题,二是粮食问题,且也能解决。前者的矛盾更突出的是在新世纪,在古典时代,燕京城内外的人口不可能达到后世的规模。而粮食问题是更容易,不说辽东开发后的粮食产量,就是海运的发达,也会极大程度上减轻漕运的压力。
而这些却不能来证明定都燕京的正确,事实是如今的国人根本不认同把一个失陷在胡虏异族手中长达二百年之久,刚刚被收回来的失地,作为帝国的都城。
兼之,那北方大草原上的威胁在陆皇帝的勾画中,他自以为是能消弱上六七分的。故而,陆谦觉得还是定都金陵为上。
当然了,这忽的将都城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对北地民众而言也是一记心灵创伤。
从秦汉开始,但凡是大一统的王朝,那国都便没有在南方过。现在陆皇帝来的这一击可是叫北地各界人士心里很不是滋味。
即便燕京城同时大兴土木的修筑宫殿,把它北都的政治意义定位更清晰,那也抵消不了这股影响。
但这种事总要有个决断不是?在去岁南巡时候宣布金陵为南都,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
现在陆皇帝乾坤独断,那也就尘埃落定也。不过这个‘迁都’还需要很多年以后,金陵城内的水道和退田还湖工程且还没有彻底完工呢。万万是急不得的。
就在前朝陆皇帝拍定京都事宜的时候,后宫里,方金芝也在满脸泪水的送别了自己的兄嫂。
时间已经翻到新的一年,南洋那场大戏的帷幕就要拉开。而方金芝的家人——方毫夫妇也要彻底离开益都,向着粤东而去。方家与中原与益都,隔断了明面上的最后一丝牵连。
看着嫂子离开的背影,方金芝只有无声的流泪。这一别,真的很难说她们日后是否还有再见的一日。
虽说方家能有现如今的下场,已经是难能可贵。能迁移到南洋占地为王,这是方金芝从来不曾想过的——她都以为她的丈夫和她的父亲之间早晚有一场殊死搏杀呢。
如今的方家能有此结果,她内心里都不知道对陆皇帝有多么的感激肺腑。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方金芝再叹了一口气,肩膀都垮了下来,“无事,我缓缓就好。”她要躺床上好好的歇一歇。可谁知刚一起来,方金芝便是一阵头晕目眩,身子摇晃两下,忙伸手扶住了桌子。
王姑姑和身边伺候的婢女吓了一跳,赶紧过来扶着她坐下。王姑姑一叠声地问道:“娘娘这是怎地了?”那一瞬间里她的心肝都要跳出嗓子眼了。
女婢急道:“怕是坐久了。”而坐这么久是为了甚?谁都知道,就是不能直说。
方金芝心里面恹恹的,自己也是这般想,“不打紧,歇息会儿就是了。”她不觉得自己的身子有多么娇贵的。可不想宣御医。
王姑姑劝道:“还是传御医过来瞧瞧。”没事最好,有事儿,早早治疗。
“那还不管快去传御医。”陆谦的声音传了进来。他刚从宣德阁回来,也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听到方家二夫人已经离去,便过来安慰方金芝。赶来走到门外,正好听到王姑姑的话。
方金芝一扶额头,这下不叫大夫也不行了。
御医很快被传了来,然后,整个紫禁城里一片喜气洋洋。就连内外的侍卫侍从们,一个个脸上都挂起了灿烂的笑容。原因无他,皇后有孕了。
陆皇帝子嗣已经不少,但皇帝永远缺孩子不是?在这个幼儿夭折率甚高的时代,再多的儿女只要没长成,也都是不保险的。就像那康麻子早年,儿子闺女生一个死一个,超能生也超能死。
而且男人能叫女人怀孕,这就意味着陆皇帝的身体依旧“青春”不是么。在这一点上,那赵明诚都羡慕死了。只有一个儿子的豹子头和金枪手也羡慕得紧。
只有至今没儿子也依旧不着急的晁天王和玉麒麟无动于衷。
陆谦自然高兴,就是那一句话,孩子他不嫌多。
方金芝躺在床上神色有些傻傻的,虽然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可后宫嫔妃谁会掀子女多呢?不是儿子是个闺女也好啊。双手扶着自己腹部,都高兴傻了。
陆皇帝在床边坐下,方金芝看到他,眼眶里噙着的泪水都再也抑制不住的哗哗流下。兄嫂亲人离去的悲伤和子女缘分忽的来到的惊喜,真的叫她有些不知所措。
王嬷嬷也抹了抹眼睛的泪,这几年方金芝面上不显,但因为摩尼教和梁山军之间潜在的矛盾,她都不知道伤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泪。这些“苦”可瞒不过她们这些身边人。现在她心头最牵挂的事儿有了一个体面的解决,纵然要亲人分离,就如方毫说那句话一样,也胜过死于非命不是?“愿弥勒佛保佑,再让娘娘诞下龙子。”
陆皇帝坐在床边,拉着方金芝的手轻轻抚摸着。这一胎还不知道是儿是女,时间是最熬人的。现在他就很希望能眼睛一眨,过他个十几二十年去。那个时候他相信整个世界局势与现在都会全然不同……
南宋这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肯定是没有了。蜀宋、北辽、金国也全都飞灰湮灭,党项更是彻底成为了过去式。辽阔的草原成为了一个个册封的藩国,就是那高昌回鹘也早变成了刀下鬼。整个南洋全部被中国红渲染,蓄势待发的大齐水陆大军矛头直指印度……
南方的大洋洲出现了一个个移民点,更遥远的美洲也出现在国人的眼前。
可事实是,这只是遐想。次日陆皇帝一张开眼,看到的还是方金芝那张年轻俏丽的脸。
陆皇帝都没发现,他实是一个爱艰苦奋斗的人,爱迎接困难挑战的人。在最初的艰难局面被彻底打开后,面对着接下来的横扫,他反而兴致缺缺。
只是一个千古明君圣主,需要的不只是马背上打天下的功劳,更需要下了马背后治理天下的能力。
宣德阁里,陆皇帝看着案头一摞内阁递上的奏折,提起朱笔,继续艰苦奋斗。为自己的千古盛名,为中国的‘大好未来’而继续努力。
第751章 南洋水师的美好生活
三月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大江南北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出了小芽的柳丝,探出头来得迎接春天到来的小草,新的一年又到了。
便是那从未体会过寒冷的南洋水师,也期盼着这一日的到来。
因为千里之外的南洋在他们眼中不再是远离故土的孤寂,而是财富,无尽的财富。
就在去岁秋季,一艘驶入麻逸北部地区——泛指后世的菲律宾——的南洋水师侦察船,在与当地土著人的交流中,发现了多块天然狗头金。这一消息被报知上头后,阮小七遂亲自引水师一支并探矿师傅十余人驶入该地,只用了半个月,便传回了确切的消息——一座金矿,且还是一座储存量不小的金矿。
如是,那艘侦察船上下官兵尽数一夜暴富!
而若说这种事情只是极特别的幸运大爆发,那么在新福【马尼拉】,那一个个被征服的土著部落,一颗颗正在砍伐的乌木、檀木,可是分外能赚钱。
当地的土著人蠢笨又懒散,非要用鞭子抽着,才会老老实实的做工。一颗颗乌木和檀木,在新福这儿一钱不值,可只要拉回广州去,那就是一扎扎的钞票。所以,新福才叫新福了。进到这里就是掉进了福窝中了,非是福州这名字已经有在用,那南洋水师一定会把这儿叫做福州呢。
天然的深水良港,周边大片的平坦沃土,一望无际的森林,如此好去处偏偏被一窝蠢笨懒散的土著给占据着。阮小七在给陆皇帝的上疏中就叹道:这不出门不知道天下事,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好地方被那些不开化的蛮子给糟蹋了。思之没遇到陆皇帝之前的苦日子,再看看新福,想到国内百姓们生活之艰辛勤勉,端的叫他不忿!
南洋水师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经内阁的手,陆皇帝却专门把阮小七的折子递给了内阁人等,叫宗泽、赵明诚等人看的是眼冒金光,让闻焕章看的更是直若打了一针鸡血。
内阁之中第一时间表明要走出去的人就只有闻焕章,原因也很简单,他是看到旧日的儒家那套在陆齐朝堂上日趋下风,觉得自己的小身板实在单薄,难以承担振兴宋儒旧学的大任,但是海外封国却给他了一另辟途径的可能。去到海外,自己当家做主,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国,那未必就不是个好事?
好不准百年之后,还有仁主在为,拨乱反正,也未尝可知?
即便是不得见之,闻焕章只要一想到有朝一日:礼失求诸野,孔子礼之不存,求诸四夷。那就心涌澎湃的很!
陆谦对于麻逸地区无做甚指示,只是对南洋舰队说了一声“你们随意”。任由他们折腾去,等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甜头,那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割舍不了海外。
大片沃土空置非天下之福,可陆皇帝现下无力顾及彼处,朝廷更无力组织百姓大规模的向外移民。你们啊,自己随意就是。若是看着大片的沃土空置觉得心里不甘心,那就自己组织人手去耕种开发吧。
这个旨意给整个南洋舰队的官兵都带来了巨大的激励。因为他们就是看到了好处的人。
是的,麻逸的木材和矿产他们没份儿,可麻逸的土地,朝廷无暇理会,可不就便宜了他们?
自己组织人手前去耕种开发,这绝不是难事。谁家还没几家穷亲戚呢?皇帝都有呢。他们完全可以将亲友接来麻逸么。就比如那新福,背靠海岸,周遭多是沃土,且还是南洋水师在麻逸的总基地,不管是安全还是其他,都有保障。
即便是有亲友不愿意背井离乡,那雇佣总可以吧?签下三五年的契文,去到新福做工,时间到后还能回老家,这总可以的吧?至于土地上种什么,水稻他们都不种,种就种能榨糖的甘蔗。这个更赚钱。至于土地肥力不足,我这两年在这里种,过三五年跑那边种,横竖这地方就地多。
等到有钱了,去人力商行购买奴隶,以后就用奴隶干活,亲朋做监工,这日子真美得很。
陆皇帝为什么要组建人力商行?为什么禁止国人为奴,为不全面禁止蓄奴?这原因就在于此。
未来的南洋、西域大开发阶段,主体虽然是中国人,可若是没有奴隶这种廉价的劳动力,那真的会把各处的汉化进度拉慢上一两个等级。
更不要说陆皇帝从心底里就不愿意看到新的疆土上有太多的原住民存在。在他的心中,要肉体消灭的不只是南越的原住民,南洋的原住民也是趁早处理干净的好。虽然这种希望实现的可能性极小。
看看后世各地的原住民,典型的如那南非……
从湾湾的打狗港扬帆南下的刘安举着千里镜在向南打望,站在桅盘里的他能够一眼俯视到整支舰队,大小战船五艘,运输船六艘,里头装着一个新编的陆战营。
这是三阮强挤出来的人手,早已经把麻逸视为一块福地的南洋水师,现下却没富裕的人手经营那儿,南洋水师大半力量且还被牵制在南越。虽然李仁宗的人生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杀戮和蛮横到粉碎一切秩序的破坏让南越这片土地上的抵抗力量越来越弱,前者的使命已经近乎完成。方腊军已经在陆续的收缩力量,准备撤离了。故而南洋水师的主力就只能放在南越,分出一只胳膊去为商船护航,在巴坦群岛到纳土纳群岛之间,数千里的洋面上开辟出一个个新的港口来,这已经叫南洋水师用尽全力了。现在便是如此的一支小型舰队的抽调,都叫三阮绞尽了脑汁。
决意年前时候就下来了。但为了筹足人手和船队,却一直推延到今日。
此刻的南洋,东南风盛行,大小十一艘船只就在逆向风的吹拂下,一路艰难的往南行进。
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新福港,而是更南端的麻逸国。一个总人口不到十万的奴隶村社联盟,即使算上岛上的奴隶。
这样的存在,还是抹去的好。心中知道方腊军很快就要南下三佛齐国的阮氏兄弟,也就无谓影响的好坏了。拿下麻逸,不仅能对整个地区的土著造成更大的震慑,还能收获无数的俘虏。这些都是劳动力啊。
不过事情的发展不会总是一成不变,按照你写好的剧本一板一眼的来的。越过南福岛——这是南洋水师为吕宋岛起的名字,距离麻逸国的都城已经不远了,确是没有想到,他们在这儿碰到了两艘三角帆船。内中竟然还有一艘是大型的天方三桅帆船。
在刘安眼中,这般大的天方船已经是他所见过的最大的三角帆船了。广州港口多的是这种船!
它造型优美,船身狭长,前桅杆向前倾斜,而中桅杆和后桅杆或是垂直或是略微向后倾斜。由于三角帆体积过大导致倾斜的横杆也非常的长,于是常用两根圆材捆绑到一起,与其说是横杆倒不如说是斜桅。且灵巧快捷,逆风下也有不错的机动性能。
刘安立刻就吹响了号角,还不止他一个吹响了号角。其他各船桅盘上的瞭望兵也发现了前方的三角帆船。这真是令人意外啊。因为据他们所知,天方人与麻逸的土著人之间根本没有贸易往来。
这些历经波涛来到东方的异族人,眼睛里只有丝绸、瓷器、布匹等等,他们即便是要收购香料也只会在三佛齐国,麻逸于他们眼中毫无价值。怎么现在他们就看到了两艘慢悠悠的天方商船呢?
两艘三角帆船一大一小,也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悬挂着赤色军旗的南洋水师船队,以它们的力量是根本无能反抗的,五艘水师战船中有两艘炮船,它们就是如今大海上的无敌霸王。天方人还怎么打?面对着占绝对优势的南洋水师船队,两船果断的就调转船头向着南部海域疯狂的逃跑。
南福岛更南端的海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而且海岸线崎岖,到处都是可躲避的港湾。若是在日落前没有将二者追下,两艘三角帆船很轻松的就可以逃出生天。只要他们把船上的战斗痕迹清理干净,就可以摇身一变,作为正规的贸易海船在南海海域自由的航行。
不过三角帆船的速度实也不低,在如今这个时代,天方世界与中国的航海水准是在同一个档次。要是说三角帆船与福船相比最明显的短处,那不在于载货的多少,也不在于造价的高低和远洋耐波性的强弱,而只在于对逆风的利用。
三角帆船也能逆风而行,晚唐时期,天方世界便出现了可逆风而行的三角帆船。但三角帆对逆风的利用显然不如中国帆。
眼下这场追逐,那南洋船队最大的帮手便是海上的逆风。
小两个时辰的角逐后,当两艘三角帆船发现自己逃是逃不掉了的时候,他们用船上仅有的几门弩炮开始绝望的还击,甭管打到打不到。两艘三角帆船一大型一中型,每艘船上都能搭载弩炮。而天方世界的弩炮说起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当然在那些罗吹洋奴眼中,你天方的也好,东方的也罢,在我大罗马的扭力弩炮面前都是渣。这个不提,就说眼前的这场海战,那一切就都是命里注定的。
两艘炮船只是两艘海鲨船,装载的大炮也不多,各六门,再有几门虎蹲炮。除此之外就还是些老样儿的手段,但在大海上要干沉两艘三角帆船也是小菜一碟。
开火的命令下达,六门火炮次第开火,三斤、三斤;五斤,五斤;三斤,三斤……
六颗炮弹在五六百米的距离上呼啸地飞向了三角帆船打去,由于海上风浪大,加之是第一轮炮击,准头不是很好。六发炮弹全落在了海里。
三角帆船的还击跟南洋水师一样,第一轮两边谁也没有打中。双方战船的距离在继续靠近。
当双边距离拉近到四百米左右的时候,南洋水师第二轮炮击开始。
第752章 剐了他!
天方人没有创造奇迹,心慌意乱的他们之所以“迅猛”的还击,只能算是为了开“炮”而开“炮”。根本没有击沉、创伤敌船的念头。而南洋水师的炮火每次轰鸣,却都在瞄了再瞄的之后。
炮弹频频落空,但总有打中的不是?
谁家过年还不吃一顿饺子?
一发链弹便打中了小型三角帆船的主帆。只是在帆面扯开了一个大口子,而不是把桅杆都给打断了。烧得炙红的链弹在雪白的帆布上撕开了一个窗口大小的洞,还引燃一点火苗,可在海风的吹刮下,火苗还没有燃成熊熊大火,就被迅速熄灭了。
这对三角帆船的创伤并不大,只是稍微的影响一些速度。可是有一就有二。
很快,一发五斤重的铁弹就击中了天方人三角帆船的侧舷。立刻,一个不大不小的破洞就在船舷上破开,刘安举着千里镜,远远的都能看到那艘三角帆船上天方人正一片的慌乱。
这场战斗是毫无一丝悬念的。南洋水师要生俘这两艘天方人商船,结果就是俘虏了这两艘三角帆船。风帆都给打烂了,桅杆也给链弹扯断了,天方人不想死的话只能投降。
南洋水师船队的战斗力比他们高出的太多太多了。
而通过审问战俘,船队也总算知道这两艘天方商船为何来麻逸国了。竟然是在做好事——急麻逸人之所需的。
齐军水师力量大规模的进入南洋,沿途在夺取岛屿修建港口的同时,麻逸地区则就是他们的重点经营之地。谁叫这片地方有着那么大的空白呢,且土地肥沃,不同于婆罗洲。后者必然会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如此岂不是正需要刀剑兵器?
这两艘天方商船此来就是做这种生意的。甚至他们所售卖的兵甲器具,都是来自三佛齐国。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三佛齐国自然乐意给中国人制造更多的麻烦。若是麻逸人能抵挡的住中国人的进攻,给中国人一定的创伤和麻烦,便是再送给他们十船兵甲又有何妨?
自从去岁那该死的克塔纳伽拉联合海商上书中国朝廷,中国人的触角便以护航为借口,直伸到了南洋腹地。他们在曾母大岛建立港口和据点,驻扎水师船队,就好比一支长矛直戳到了三佛齐人的眼皮底下,叫三佛齐国的权贵们如坐针毡。
虽然那曾母大岛早就已被土著和天方人视为中国与外国的海域分界,凡从外国来的船只,过了曾母大岛,即进入中国之境。
可那地方距离旧港也太近了。自叫三佛齐国的高层们坐卧难安。
故而,一名看准了时机的天方人趁机游说三佛齐国高层,轻易的就用一个低廉的价格便拿到了大批的兵甲器物。
这个叫做苏哈尔·塞利姆的天方商人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甚不对,他是在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这一趟他也确实赚取到了很大一笔财富,置于风险,只要他带着自己的船只驶入新福港,那一切就都不是问题。至于船上的水手们是否会出卖他,苏哈尔自然早有准备。
可偏偏问题就出在了从麻逸前往新福港的路上,苏哈尔见鬼了一样看着出现在他视野里的中国船队。看来今天真神的荣光并没有抚照他,相反是易卜劣斯的诱惑叫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这支船队的主将不是别人,正是张荣。作为很早时候就入伙梁山的老人,作为南洋水师阮氏兄弟之下有数的大将,张荣现下功成名就,已经走到了他当初想破脑壳也不敢去想的地位。
但张荣一些老习性却没改变。看到好逸恶劳,却偏偏再懒的懒蛋也不用为吃的穿的发愁的南洋土著,在内心里遭受一万吨打击的同时,也对南洋土著产生了无穷的恨意。
当初他在梁山泊打渔,日子过的较之阮氏兄弟还艰难。阮小二兄弟好歹也在水泊里做过私商勾当,张荣却只是打渔为生。那时候的他做梦都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地。
这是他对南洋土著产生恨意的根本。这些混蛋又蠢又懒,但就是命好。南洋这地方再是多毒虫,可气候着实叫人欢喜,终年无有严寒,又食物丰富,果树成林……
与中原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天堂福地。
张荣有时候就在想,要是当年大艺术家组织百姓迁移南洋来,许是老赵家的江山就不会丢了。老赵家的兵是怂了些,却不至于连这些不开化的土著都干不过。
中原之地,再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了这麻逸,老赵家都不用发愁。就在这南福岛的中部和东南部,大块的平原叫人看了就垂涎欲滴。那能养活多少人啊。对之张荣就只想到了天府之国。
可是在这里你却很难看到一望无际的水稻农田。大片的平野上都生长着一片片的椰子林,还有香蕉、芒果、菠萝、甘蔗等等。
南洋水师中,他是坚定的对猴强硬派,主张镇压土著,清空地方,而后大批量的南迁中原百姓。
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土著人的反抗所带来的威胁。
这就像老虎从来不考虑一只兔子对它的威胁一样,非是从苏哈尔嘴里听到消息,张荣都忘记了麻逸国可能出现的反抗对他的威胁。
当然,他现在更愤怒的是苏哈尔,这厮……端的胆大包天。
“将军何须气怒?这等便是商贾。”身边的副官劝张荣息怒。现在陆齐一朝,文官有秘书,副官有副官,后者可不等于武将的副手。
张荣也是一笑,自己气个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不是更该赞叹这苏哈尔生有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镜么?
“小人愿为天兵带路,小人愿意赎罪,只求将军能饶了小人这条贱名。”无论是在旧港还是在天方都甚有体面的苏哈尔,现如今跪在张荣的脚下痛哭流涕,毫无一点人的尊严。把自己骂做贱命一条不说,还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有关麻逸和三佛齐的军事情报一点不剩的全说了出来。张荣且还没叫人刑讯逼供。
“两千土著?”张荣噗嗤一笑,这些不开化的野人,就以为拿着了武器就是军人了么?他想了想自己手中的兵力,五艘战船+六艘运输船+一个陆战营,足以把麻逸生吞活咽了。
他现在已经想去狠狠地蹂躏麻逸人了。
麻逸国所在的民都洛岛实则并不很大,一万平方公里都没有。北部是熔岩组成的起伏高原,南部为低丘陵,东、西沿岸是断续的海岸平原,麻逸人就多集中在这些断断续续的海岸平原上。其中又以东南部人口最多。
后者根本没有应对准备,完全没想到自己前脚刚接收了一批武器,南洋水师后脚就来了。
两艘炮船先就开火向着码头边上的一处麻逸人营地轰去。
无有真正的战争经验的麻逸人,根本没有重点守卫这里。此处的麻逸人,他们的任务也不是警卫和打仗,而是维持码头秩序,毕竟这里是菲律宾地区的贸易中心。总人数才百人左右,被大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