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帅真是大善人啊。”钟秀利虽然不善于溜须拍马也忍不住对张楚说出了奉承的话。
“我是不是善人并不重要,幸福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去争取,我为你们指出了道路,现在就看你们愿不愿意跟我走,对于一切敢于破坏我们美好生活的人进行反击,有时候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张楚是拼了命才有的今天,他知道卫所的人们要过上好生活,不但要靠努力工作,而且还要用生命去保卫所得到的一切。
“大帅请放心,我们会忠心追随大帅,大帅说打谁咱们就打谁。”钟秀利发自内心的向张楚表着忠心。
“好,这我就放心了,这几天要辛苦你一下了,麻烦你带我在威海到处走走,听说这里有一个刘公岛,我想去看看。”张楚还是在惦记着未来的海军基地。
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姨子
刘公岛位于威海海湾之内,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既为海湾遮拦了风浪,又可以在上面建立炮台守住海湾的入口。所以张楚对这里很是重视。
张楚在钟秀利的带领下乘船登上了刘公岛,在路上钟秀利还给张楚讲了刘公刘母的传说,中国的神仙总是善良美好而且乐于助人。岛上的刘公庙依然存在,出海的渔民还时而到庙内供奉香火,祈求平安。
刘公岛北部山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整个岛上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既是海上仙山世外桃源也是驻军的良好场所。
张楚在岛上巡视了一番,选定了几个建立炮台的地点。最后还找到了适合船场建设船坞的地点。张楚计划第一期先在这里建设两个能够建造大型战船的船坞。建成后就可以有两艘“彩云”号的姊妹舰在这里建造。等这批战舰建造完成,保安军的海军就初具规模,可以与周边的海上力量较量一番了。
张楚宣布将刘公岛列为军事禁区,派兵把守。禁止渔民登岛,征调大量的劳力到岛上建设。
张楚回到威海卫,参谋们将新测绘的威海地图送了过来。张楚根据地图和这几天自己亲眼所见提出了威海卫所城池的改建计划。在与参谋们商议一番之后计划正式下达了,威海变成了一个大的工地,各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在城墙的建造工地上工人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不懂本来平直的城墙为什么要费时费力修出一个个尖角。而城内那个塔楼那样高,总兵大人爬上去看风景也很费力气。更为神奇的是保安军带来的那种叫水泥的东西,将砖石粘在一起用锤子敲都不容易分开。但工人们干劲都十分充足,这个总兵大人拉来了一车车的粮食,只要努力干活就能领到不少粮食,总兵大人既不克扣也不拖欠,工钱每天都按时发到手中,家中的老婆孩子都能吃上饭了。
卫所里的年青女子更是欢天喜地,纺织厂的厂房还没有建设好,许多人就被工厂招收了进来。在一片空地里由师傅教授纺织机的使用方法,虽然她们每天只领到很少一点儿的米粮但她们学的却很认真。因为她们知道在工厂建成后将按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发放工钱,学不会就意味着少赚粮米。家中还有人等着吃饭,绝不能因为自己没学好让家中的粮食减少。
卫所内八到十二岁的男童被集中到了卫所的考场之中,他们被按照保安军的编制分成了班、排、连营,保安军的军官将对他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等学校的教室盖好了他们就可以进入学校学习了。到那时军训的时间将减少,但不会停止。更会有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训练的时间要超过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他们将成为保安军的后备力量。虽然训练很艰苦却没有人退缩,一方面是这些孩子都是穷苦出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强,同时也是张楚的恐吓起了作用,谁要完不成训练会被打军棍,还会罚家长的款,在学校挨了打免不了回家还要再打一顿。
张楚这些日子忙的不可开交,各个工地去看工程的进度,协调物资的调拨,时常跟随在张楚身边的钟秀利倒焕发了青春,虽然仍旧头顶一头的白发,却没有一点儿老态龙钟的样子,跑前跑后的腿脚十分利落。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崇祯五年的十月到了,天气变得寒冷起来。随着厂房的完工,工人们已进入工厂开始了生产。儿童们也由卫所的校场转到了新建成的学校里训练。威海卫的工作走上了正轨,事情可以由手下去办了,张楚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轻松的日子没过多久,这一天张楚起床后,少见的将自己打扮了一番。浑身上下收拾的干干净净,中午时分接到报告后带着一大队的卫兵出了威海城,他要去迎接一波重要的客人。
这波客人是张楚从山西抽调来的学校的老师们。老师们都是文化人更看重礼仪,所以张楚丝毫不敢怠慢,眼见着一个车队在保安军的护卫下向这边走来。
张楚赶紧走上前去,站在路边恭恭敬敬的等待马车走近。最前头的一辆车来到张楚近前停了下来,车帘一挑从车上跳下来的竟然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下车的同时对后边的车辆喊到:“全体停车,下车集合,张大帅来接我们了。”
算来她干这种事情已经很久了,车队配合的停了下来,坐在车上的人陆续的下了车,向这边集合了过来。
张楚以为这个小姑娘是个传话的,于是伸长了脖子向第一辆车观看,看还有没有人从车上下来。
“找什么呢,姐夫,不认识我了。”小姑娘转过身来对张楚十分敷衍的施了个礼说道。
管我叫姐夫,我什么时候有这么一个小姨子,张楚不由自主的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姑娘,这一看还真认出来了,赶忙说道;"小姨子好,你怎么来了。“原来这小姑娘还真是他的小姨子,李梅的妹妹李兰。几年下来原先的豆芽菜一样的小姑娘已长高了许多,虽然没有长成大姑娘也已有了一点儿美女的样子。
"你让我姐姐挑选一些教师到山东来建立学校,我不就来了。“李兰见到张楚十分高兴,旅途上的劳累一扫而光。
”你姐姐也真舍得,让你这么个小姑娘跑这么远的路。“张楚给李梅写信要人,没想到这未过门的媳妇将小姨子派了过来。
”不要老叫我小姑娘,我现在是这个队伍的总负责人,将来是你在山东建立的学校的总校长。“李兰毫不客气的将自己摆上保安军山东地区教育一把手的位置。
”你当总校长?“张楚感到奇怪,李梅是十分懂事的人,照顾妹妹也不会胡来。
”当然,我当总校长并不是因为你是我姐夫的缘故,我在保安军已是老资格了,教材上的知识没有人比我理解的透彻。我当总校长是大家一致推举的。“李兰骄傲的说道。
张楚一想也是,李兰在保安军中已有四五年的时间,一直在学校里边教学生,而且还是自己补过课的亲传弟子,在保安军教育界的地位除了李梅还真的没人能比。
想到了李梅不由勾起了张楚的相思,不知李梅如今在忙什么。
第三百五十八章 开学
张楚在威海城外接到了李兰带领的教师车队,本想问一下李梅的情况,见教师们已经聚了过来,只好不停的和大家打招呼,一一表示欢迎。
老师们经过长途的奔波也很疲惫,终于到了目的地,还是忍不住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全新的环境。
这些老师有一些是张楚利用“中阳大开发计划”招募来的读书人,而更多的是张楚这几年开办的学校的毕业生,他们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由于年龄大了不得不毕业,不过教育低龄儿童还是没有问题的。其中就有许多像李兰一样的小姑娘,他们在学校学到知识后不甘心就此离开学校嫁人,过一辈子平庸的生活,在李梅挑选赴山东的教师时踊跃报名参加了这趟远涉千里的冒险之旅。
各位老师有大部分是在张楚的学校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现在学校中专门开设了思想课程,将保安军和张楚有多么伟大列入了必修课,所以大家对张楚十分尊敬,纷纷怀着激动的心情过来向张楚问好。
张楚高兴的看到大家过来向自己招手,一切都十分自然,大家对礼仪的理解已发生了改变,先前那些繁琐的礼节正在被一点儿点儿淡忘。
将教师们安置到了学校中,本来张楚想让李兰和他一起住到原先的指挥使衙门中,被李兰义正词严的拒绝了,她作为总校长一定要和老师们同甘共苦。
张楚没办法只能听她的。不过为了安全专门从部队中又抽调了一批人到学校,他们将负责学校的保卫和学生们日常的军事训练。同时要求年龄大一点儿的学生也要参加放哨执勤,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保卫学校和老师的职责。
张楚想让长途跋涉而来的老师们休息几日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孩子们不能等,要立即开学才不会耽误孩子们的时间,所以第二天就成了学校欢迎新老师和正式开学的日子。
卫所的家长们对开学非常重视,忙着为自家的孩子准备干净的衣服,并带着到处乱跑的孩子去洗澡,卫所内几个新建成的浴室内灯火一直亮到很晚。
大家都希望孩子给老师一个好印象,一个多月过去了,大家已了解了这位新上任的总兵大人,也明白了保安军的规矩。孩子必须上学,这不仅是张楚的要求,也对每个家庭有着现实的好处。少数特别聪明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将来成为官吏,那肯定成为令人羡慕的领导阶层,还有一部分人学习军事技能后将被编入军队,虽然危险,却是军户子弟固有的命运,大家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保安军正式士兵的待遇对他们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一个人当兵就可以保证全家四五口人不至于饿死,如果立了功或升了官,就可以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了。
体弱不适于上战场的,最后也会成为工厂的学徒,工作后得到的工钱养活自己还是没有问题的。
卫所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过上这种日子,张楚安排他们从事了各种工作发放工钱,使每一户人家都揭得开锅。就是一些孤老之人每日里拿着扫帚到街上摆摆样子也会领到少量的米粮,不用在家中等着饿死。所以他们对这份工作很珍惜,拿着扫帚就象拿了上方宝剑一样,在街上慢慢巡视着,如果发现有人乱扔杂物一顿批判是少不了的。所以卫所内自建立以来第一次变得干净整洁了。
太阳刚刚钻出地平线,孩子们就走出了家门,走在干净的街道上欢快的向学校走去,一个多月在教官带领下的军事训练已深入了他们的骨髓,走出家们他们虽呼朋唤友大声说笑着,不经意间就按要求,两人成排,三人成列,排成一个个小小的队伍,然后汇集到一起向学校走去。
学生们进入学校融入自己的班级在操场上列队,等待着开学仪式的开始。
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充满了骄傲,这庞大的新学校就是为他们建造的。教官们说了今天总兵大人也要来学校看望他们,因为他们是保安军未来的希望,从今以后他们不再是穷苦无人关心的卫所子弟,他们有一个新的伟大的名字,大家都是保安军,大帅张楚将带领大家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男校和女校的校区是分开的,开学仪式最先在男校举行,操场上站满了一群小男孩,紧张的盯着操场前边的高台,他们想知道今后教他们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也和对他们进行军训的教官一样板着脸十分的吓人。
令学生们激动的是,最先上台的是一个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女校长,为大家作开学讲话,女校长不但人长的漂亮,说话的声音也很好听,他向大家介绍了学校新来的老师,学生们看到老师们一个个年岁不大和蔼可亲的样子立时觉得学校生活也不那么恐怖了。接下来女校长的讲话更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女校长告诉大家知识能改变命运,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学生们虽然不能全理解,但校长要努力学习的话已记在了心中。
最后总兵大人竟然出现在了台上,台下的孩子们不由自主的用力鼓掌,因为总兵大人来了之后家中才有了真正的粮食,大人们不断的念叨这一切都是总兵大人所赐。总兵大人还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学校让大家上学,这些功德是不能忘的。
总兵大人的讲话很简短,学生们却听懂了,那就是一个男孩子要负起保护自己父母、姐妹的责任,任何怯懦的人都不配称为男子汉。学生们一个个被说的血脉喷张的和张楚一起大喊:“保卫父母,保卫保安军。”
开幕仪式结束了,学生们都回到了教室。张楚向老师们道过贺之后就带着李兰离开了男校,那边还有女子学校的师生们等着开学仪式的举行。
忙忙碌碌一上午女校的开学仪式也结束了,女孩子们对张楚不太感兴趣,却对李兰这个校长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女孩子还可以当校长,可以千里奔波领导一大批老师,这女孩子得有多厉害。看着李兰许多女孩有了新的人生梦想。这让张楚心中很是不平衡,这些小姑娘还是太小,不识货,这么一个帅哥在这里都没人加以关注。
“总算忙完了,中午一起吃饭吧。”张楚终于有机会向李兰发出了邀请。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有钱一起赚
开学典礼结束之后张楚邀请李兰一起吃午饭,李兰愉快的答应了。
“正好我还有许多学校建设方面的事要跟你谈,你一下子铺这么大的摊子这不要人命吗。”
“行行,工作的事以后再说,我现在只想知道更多有关你姐姐的情况。”张楚赶紧拦住了想谈工作的李兰。
“想知道我姐姐的情况要看你这顿饭的好坏了。”李兰扮了个鬼脸说道,这时她终于从一个大校长变回了普通的小女孩。
中午张楚和李兰一起吃饭,终于可以详细的询问一下李梅的情况了。
张楚离开山西后李梅就忙了起来,按照张楚的安排,李梅开始了在各地高调视察工作。《中阳日报》不断的报道着她的行踪,她的一举一动都成了舆论的焦点。
张楚很无奈,自己有了女朋友,却阴错阳差的好几年过去了还没有脱单身生活。李梅也由初见时的少女现在变成大姑娘了。
李兰见张楚在那里发愣问道:“怎么,想我姐姐了?想就娶过来呀。”
“我会找机会的。”张楚很无奈,现在保安军的摊子越铺越大,还真不是娶媳妇的好时机。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儿,张楚说道:“还是说一下山西的形势吧。”关于山西的形势虽然不时的有报告传来,张楚还是希望能了解的更详细一些。
现在山西除了保安军的地盘可谓热闹非凡,洪承畴在被保安军打了几次之后学聪明了,不再攻击保安军的地盘,决定先对其他的义军下手,等平定了其他义军再找保安军算帐。
曹文诏作为洪承畴最忠实的手下,在山西一路征战,许多小股的义军被消灭掉了。势力大点儿的义军也都尽量避免和官军作战。但洪承畴主张的剿灭政策并不能挽救山西的局势,灾荒不除起义就不会停止。饥民在饿死与起义之间自然选择了起义,义军的数量并没有因为被杀戮而减少。
其中发展最好的是李自成的队伍。李自成是一个胸有大志的聪明人,不但自己想办法壮大队伍,而且善于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在众多的起义队伍中保安军是最好的榜样。李自成在与保安军接触的过程中很留心保安军的作法,准备加以借鉴。
保安军的许多政策李自成的队伍根本没法模仿,但管理队伍中的纪律严明,善待百姓却很得李自成的认可。他宁可放慢队伍扩充的速度,也要加强队伍的纪律教育,还严令手下不可抢劫普通百姓。李自成队伍的口碑逐渐的好了起来,更多的饥民愿意投靠到李自成的麾下。李自成努力控制尽量吸收精锐入伙,就这样他手下还是聚集了十几万的人马。他又凭借与保安军的良好关系购入了大量精良的武器装备,作为他队伍的骨干力量,老营不断的壮大,攻坚能力也得到加强,接连攻下几个县城,收获了财物李自成并不据为自己所有而是购买了更多的武器,接下来攻打更大的城池。他的队伍获得了良性循环,正在不断壮大。
张楚不由感叹,这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英雄果真不同凡响,随随便便就拉起十几万人的队伍,那像自己一年到头四处奔波,连娶媳妇的时间都没有。
与张楚吃完饭李兰就赶回学校去了。正如李兰所说张楚一下子铺了这么大的摊子会要人命的,学校里的男女学生加起来要有二千多人,管理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收了威海卫也给张楚自己出了很多难题,光保证这三万多人有饭吃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更别说保安军正要开工建设的各种工厂、造船场,这些都是要用银子的。张楚发现自己永远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一天到晚要为银子发愁,先前他还嘲笑崇祯皇帝天天为向天下富商搜刮银子与大臣们斗来斗去,现在张楚就与崇祯皇帝同病相怜了。
张楚想到富商们,不仅仅要从他们那里弄到银子,而且也是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需要。如果有可能张楚还是希望将大明的富商拉入自己的阵营,必定杀光富人再扶植起一个新的富人阶层不那么现实。不能将富人全都逼的走投无路,全力去支持朝廷,那就麻烦了。张楚将目光投向了山东的首府济南府,准备在那里与富人们建立起联系,有钱大家一起赚,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这些日子里济南府的大商家们既是高兴又有点儿担心。这一切都是因为山西的大商人王继杰来山东发展了。这王继杰在大明商人之中已很有名气,山西的流贼四起,原先生意兴隆的山西商人受到了重创,通往口外的商路被掐断了,山西通往河南的渡口不久前又被贼人占领了。山西商人只能坐吃山空,全部没钱可赚了,而在这时王继杰却异军突起,投下大量资金收购大家手中的物资,大家都在等着看王继杰的笑话之时,他却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将物资卖了出去,然后还运进了大量山西急需的商品。少赚总比不赚强,山西商人只好从王继杰手中购买商品再贩卖,山西生产出来的东西大部分又卖给了王继杰。大家虽不情愿,但还是变成了事实上的下家。后来有传言讲,商路被断就是王继杰搞的鬼,这让大家对王继杰恨的牙根痒痒,但大家不得不承认王家现在是山西第一大商家。王家的名气随着商品的流通也传遍了大明的各地。
王继杰来到济南果然表现的财大气粗,在济南城中心最好的商业地段买下了连在一起的好几家商铺,然后进行了改建,还十分招摇的在那里建起了能够俯瞰济南全城的四层高楼。
能够将楼房建造的如此之高令济南全城的人都十分羡慕,王继杰如此高调,一些城内的小混混却不敢上前去招惹王家的商行。据说王继杰是登州总兵张楚最好的朋友,而这个张楚是山西流贼出身,不喜欢与人讲道理,而喜欢用刀子说话。
王继杰的到来对山东商人来说并不全是坏消息,前一阵子王继杰就撒出了大量的订单收购了大量的物资和商品,让商家们大赚了一笔,没过多久,王家的商行又向外推销起各种济南稀缺的商品,让见机早的商家又赚了一笔。
而这次王继杰向济南数得着的几个大商人发出了邀请,说是大家一起吃个便饭,坐下来聊聊天,说一下商业上的事,也好有钱大家一起赚。
第三百六十章 股份公司
既然王继杰有请,商人们都是很给他面子的,王继杰这几次采购都是大手笔,商人们从中赚了不少钱。济南城内数得着的十几个大富商全来了,大家齐聚城南最有名的酒楼邀月楼内。
王继杰春风满面,在席间频频举杯向大家敬酒。商人们也都在大声的说笑着,这种饭局应酬大家都经历的多了,已经不会感觉有多么新鲜,大家心中都在想着今天王继杰请了这么多的商界大人物肯定有大买卖要做,最好也能向先前一样利润丰厚。
王继杰也在想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将银子拿出来投资,商人逐利,但却十分谨慎小心,看不到利益,算不清得失轻易不会投资的。
“今天我请大家来是因为我要建立一个新公司,吸收愿意投资的人入股,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赚钱。”王继杰终于开口说到了正题。
公司的意思大家都懂,中国古语中早就出现了,意思就是聚众人之财共同运作之意,明朝已经有了大家合股经营的商号,但王继杰要开办的公司怎么运行商人们却要弄个明白,其间有商人当即就问了出来:“王老板,您要让大家入股,这公司内部谁说了算啊?赚了钱大家又怎么分呢?”
“这公司之事全部要按公司章程办理,我已经拟就了一个基本框架在此,大家入股后还可以商议修改,不过一旦商议完成,这个章程没有全体股东的同意是不能改变的。”王继杰边说边招手让随从拿了十几本公司章程分发给大家。
拿到章程大家不再说话,全都认真的看了起来,大家都是商场中的老手,对于与人合作要注意什么事情清楚的很,看了王继杰的公司章程不得不佩服他心思之缜密,将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了,如果真的按章程经营,大家的钱至少不会被管事的人黑掉。
其实这章程也不是王继杰想出来的,这是张楚又抄袭了一回,将后世股份公司的章程照搬了过来,做了些小的改动,这些章程是本着防止人性中的恶而制定的,又有几百年实践的总结,必然要比中国人合伙时简单的约定要严谨的多。
大家看了这个章程首先感觉到的是安全,如果按这章程成立公司,钱投在里边可以避免人为的做手脚,这要比先前大家靠人品一起合伙安全的多。
“这章程中提到要募集上百万两银子组成公司,不知想要经营什么?大家会有多少利润?”相比于安全商人们更看重利润的高低,如果有高额的利润再大的风险他们也敢干。
“公司的主要业务现在还不能对大家讲,这只能在大家入了股参加股东大会时才讨论,我只说一下公司业务其中的一项,我们可以经营粮食,公司已经开拓好渠道,能够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济南,价格要低于漕米。”公司要赚钱当然要干一些大明朝禁止的买卖,这些当然不能当众说,但为了吸引人王继杰还是透露出粮食买卖的部分,只不过没说粮食的来源。
近年来灾害不断,北方各地的粮食都减产严重,粮价飞涨,虽然有南方的米粮通过运河运到北方,可那大部分是供应京师的,其他地方的商人根本买不到。如果王继杰能够弄到大量便宜的米粮,赚钱就是简单的事了。有些有心机的大商人早就研究过王继杰的底细,在山西的家底不说,前一阵子他大手笔的采购就显示了其实力,通过他采购的东西可以看出不是要在本地销售。而后来他又卖出了许多海外才有的东本,商人们已猜出王继杰应该有海外的渠道。
“我们经商有保障吗?海上的风浪可不小,海盗也不少啊。”有人故意提到了海上的风险,因为大明朝在实行海禁,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想向外走私可不容易。
“这个大家可以放心,熟练的船工加上巨大的货船是不怕风浪的,咱们山东登莱巡抚谢琏谢大人平定了叛乱,余下的海盗更不用担心,谢大人正在登州大造海船,没准大家还可以为国家出份力呢。”王继杰找后台当然要挑官大的说,直接抬出了登莱巡抚谢琏。
在商人们的眼中,登莱巡抚确实是很大的官,要罩着王继杰的买卖不成问题,以王继杰的身份也没有必要在这种事上撒谎。巡抚大人造船到时商品装上船挂上官军旗号,在这山东沿海还真的没人能管,开出海外运到什么地方就没人管了。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王继杰的公司对商人们有了巨大的吸引力,这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海上走私公司,而且还有着高层的官员作后盾。
商人要的就是有眼光,并且敢于冒险,所以当王继杰问大家谁有兴趣投资入股,大家一起赚钱时,有几个大商人当场就表达了要投资的意愿。
“大家拿着章程回去一起好好研究,三天之内我都接受大家的投资,第一期我预计集资一百万两白银,我自己先出五十五万两,留下其余的份额由大家来投资,先到先得,如果资金够了就不再接收大家入股了。还请大家谅解。”王继杰先讲明了自己在公司中所占的个人份额,保证了自己在公司有绝对的做决定的权利,如果不是张楚说要联合山东的商人,王继杰自己都想将所有份额包圆了。这赚钱的买卖谁都想做。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大家看王继杰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更觉得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第二天就有人带银子过来找王继杰要求入股,王继杰按银子的数量确定了他们所占的股份。其他人听到消息更怕别人占了先机,纷纷过来要求入股,四十五万两的份额很快就用光了,有人来晚了,要求王继杰增加总资本的数量,被王继杰严词拒绝了。不过王继说等公司赚了钱,增发股本的时候还会找大家的,这次没有机会了,这令没能入股的人很失望。
三天后公司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在王继杰的商行中秘密召开了,投入了股本的大股东过来参加了会议,大家迫切的需要知道自己的钱将投入到什么地方,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第三百六十一章 赚钱了
王继杰在济南组织股份公司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参加会议的都是在公司投入了巨资的股东,他们也在等王继杰揭开谜底,这个公司究竟要向什么方向发展。
“大家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一些小钱是看不上的。这次我们开办公司就是要赚大钱。”王继杰倒是开门见山,一张口就说到了商人们的心坎上。
“王老板,我们将银子都投进来了,这可都是我们的血汗钱,你现在可以说这个公司怎么经营了吧。”商人们有些迫不及待。
“我们公司的业务将分成两部分,最基本的是由江南运粮食过来,这可以保证我们大家稳赚不赔。另一部分将投入海船的建造之中,我们将货物运送到倭国甚至更远的吕宋,这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保证我们发大财。”王继杰坐在上首尊贵的位置,向众人介绍着公司的情况。
“我们听说,这大海之上波涛汹涌,出海之人九死一生,如果遇到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