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金上次入寇满载而归,同时也看出了大明朝的虚弱,等他们消化完抢劫过去的财物肯定还会再来抢的,我们要提早做好准备。你在这里已有些日子了,可能觉得我们的所作所为大多是违法并且危害朝廷的,可我们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众多的百姓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保护,发生灾害时也要政府协调其他地方的物资来救济。而大明现在已经烂透了,不能完成百姓期待的事情,我们就要重新组织起来自己救自己。我这么着急的四处搂钱,就是为了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到辽东打击后金,将他们驱逐的远远的,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张楚忍不住大发了一番感概。
“我准备一下,会尽快到京师,一定会将事情办成的。”张楚无意间表露出来的内心真实想法却让郭志一大受感动,他本以为张楚所作所为只不过要壮大自己成为一方军阀不被朝廷灭掉,没想到他还有这么多忧国忧民的想法。
郭志一赶回了京师,面见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骆养性见到郭志一满面春风,感慨自己真是慧眼识才,挖掘出来郭志一这样一个人才,这次郭志一到山东办差频频给皇帝传回好消息,皇帝对锦衣卫的态度大为改观。
并且郭志一还给他准备了丰厚的礼物,郭志一从被派出去后竟然转了性子,办事变得圆滑多了。今后的办事还要多倚重于他。
郭志一又委托骆养性找了大太监曹化淳,曹化淳对锦衣卫近期的表现也很满意,看着郭志一送上的银票更是乐开了花,难得这反贼出身的张楚还懂得为官之道。升一个小小参将的官对曹化淳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些银子拿的踏实。
“那张楚有什么想法吗?”既然张楚这么实相,曹化淳也尽量多给他一些好处。
“张楚觉得在山东呆的还挺好的,不想再被调到别处,只想扩大一点儿管辖的地盘能够管理威海卫就行了。”郭志一小心的回答道。
“要那个破地方干吗?”曹化淳常随皇帝左右,对天下的事还是比较清楚,对于卫所的现状也是很清楚的。
“张楚他本是穷人出身,看着威海卫的军户穷困潦倒心中很是不忍,想要将他们收过来,吃着圣上拨下的粮饷也有个活路。”郭志一按着张楚事前教给他的话回答着。
“他一个粗人武将,难得有这样一颗仁慈之心,告诉他,我会让他如愿的。”曹化淳大包大揽着。
第三百五十三章 造船
骆养性和郭志一离开了,曹化淳拿出张楚送来的银票在手里把玩着,心想这个反贼出身的武将还真舍得下本钱,为了一个总兵的官职送了这么多银子。这个张楚可以算自己一手招抚过来的,看样子他也没有人可投靠,对自己跟的很紧,重要的是他确实能打仗,在宫中混了这么多年曹化淳已经能够从奏折中看出事物的实情,那么多官兵救援莱州,与叛军对峙了半年多,只有张楚过去了叛军才逃走,而且是张楚接收了叛军的所有地盘,其他的将领还参奏张楚跋扈,不让其他人进入叛军的地盘,叛军在的时候他们干什么去了。张楚的奏折说是大家一起赶走了叛军,这里边谁出力,谁没有出力,一目了然了。现在社会动荡,武将的重要性突现,这样有战斗力的武将更是难得,一定要牢牢将他把握在自己手中,现在得先给他点儿甜头。
想到这里曹化淳立即起身到皇帝那里,皇帝见曹化淳到来,从成堆的奏折中抬起头来,脸上露出一丝少有的笑容。在众多的臣子之中,只有这几个太监最明白皇帝的心思,一切都为皇帝着想,从来不会顶撞皇帝。
“圣上休息一会儿吧。”曹化淳很心痛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每日里都在忙着处理政事,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
“山东的情况怎么样了?”这一时期内有关山东的事情都是王承恩通过曹化淳传递到皇帝这里,而且基本上都是好消息。现在要休息一下,最好有好消息传来。
“山东重建的计划正在顺利实行,烟台参将张楚带领手下在登莱境内设卡盘查清除余匪,现在民众俱已安居乐业,巡抚谢琏正在组织百姓恢复生产,而且谢琏还在抓紧时间修造舰船,准备派兵收复辽东旧地。”曹化淳边说边观察着皇帝的脸色。
“谢琏还是不错的,在被叛军围攻莱州时始终坚持战斗,可见其气节,这刚被解救出来就开始了山东的重建,像这样的大臣就是太少了。那个张楚也不错,收复登州,打跑了叛军确实是一名勇将。”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说道。
曹化淳走过去扶住崇祯皇帝的胳膊说道:“这全靠皇帝英明,才会有今日之结果,圣上令山西中阳县为山东提供铁料,现已有几批质量上乘的钢铁运到了山东,随同铁料一起过去的还有张楚在山西收降的几千流贼,陛下没费一点儿粮饷又将山西的流贼减少了一大批。”
“那个叫张楚的参将办事倒还稳妥,经他训练过的军队在面对叛军和后金骑兵时都打的不错,王承恩也很好,监督着张楚始终全力为国征战。”崇祯皇帝对于张楚打败后金骑兵总是念念不忘,这整个大明王朝能与后金军野战取胜的军队已不多了。
“王承恩又写信回来了,讲张楚正在全力整军备战,一旦谢琏的战船打造完毕就可以开赴辽东,收复辽东旧地了,这其中只是有个小问题。”说到这里曹化淳停下来看皇帝的反应。
崇祯皇帝果然接话问道:“什么问题?”
“张楚作为一个参将,所辖士卒数量是有限制的,他所管辖的地方也驻扎不下那么多的军队。”曹化淳乘机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本来以张楚收复登州之功升任总兵是没有问题的,可不时有人弹劾张楚行事嚣张,这事就被压下。现在再升他的官应该没有什么人反对了。”崇祯皇帝希望朝中的大臣们不要为一个总兵的升迁再与他作对。
“可以将威海卫那个卫所划归张楚管辖,这样张楚有一帮老弱之兵要养,就不会有人再来争这个职位了。“曹化淳为崇祯皇帝出着对付大臣们的主意。
”也只能如此了,不过这样一来张楚就会多了卫所士兵这一个累赘。“崇祯皇帝对卫所的状况也是清楚的,这些人打不了仗,可又不知道能将他们怎么处理。
”张楚能将山西的饥民练成可以打败后金骑兵的精兵,没准能化腐朽为神奇,使卫所的老弱派上用场了呢。“既然张楚想要这个地方,虽然曹化淳也不看好卫所士兵,但还是努力为张楚争取着。
”但愿如此吧,张楚如果能将卫所的士兵也训练成强军,那就真的创造奇迹了。“崇祯皇帝发现国家现在各方面都困难重重,按照常规的方法很难有新的起色,所以他现在更盼着有奇迹出现。
对于崇祯皇帝这种提一个总兵然后搭上一群老弱的卫所士兵的做法,大臣们很是不解,这究竟是奖赏呢还是陷害呢,卫所那几千号士兵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就要有上万张嘴要吃饭,虽然卫所有一些田地,可这里边的油水也没多大。所以大臣们对抢这个职位兴趣不大,原来卫所的指挥使听到这个消息直接花银子买了个更好的差事走人了,他再也不想看到那群饿的要吃人的穷鬼了。所以张楚顺利的升任登州总兵兼管威海卫。
登州城内的保安军一片喜气洋洋,大家倒不是为张楚升任登州总兵高兴,张楚的官职大小对保安军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张楚在山东的保安军中也配备了教导员,这些人都是在山西锻炼出来的优秀思想工作者,他们根据朱济世的小册子每天都在对士兵进行教育,现在士兵们唯一认可的最高领袖就是张楚,皇帝什么的很少被提及。
大家高兴的是登州的造船厂终于修复完毕,可以开工建造新船了。张楚决定在登州的造船厂内主要制造一些二号福船,这样建造没有难度,还可以锻炼一下工匠,为下一步建造更大的船只做准备。而真正的风帆战舰张楚决定在接收威海卫后在那里建造。威海卫将建设成为保安军的秘密船厂,一些大型的战舰将在那里建造。
巡抚谢琏作为嘉宾出席了船厂重新开工的仪式,离将张楚等人送到辽东又近了一步,谢琏的心里安定了许多,只要保安军与后金打起来那就是朝廷的胜利,而更令他高兴的是旅顺总兵黄龙还真是一条以朝廷大业为重的汉子,谢琏与他虽然没什么交情,可一封信过去黄龙立即将在旅顺的造船工匠和一些水军的士兵送了过来。当然这些造船工匠在旅顺也没什么用,朝廷拨下来的银子只够大家吃饭的,根本没有能力再造新船。
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海卫
谢琏对造船场很是重视,不但联系了黄龙支援登州船场工匠和士兵,而且还利用他的关系四处寻找造船的材料。
张楚当然没有指望大明的官员是大公无私的活雷峰,这些材料都是用真金白银买过来的,不过能及时获得如此多的建造海船的好材料也很难得。
今天船场内建造的新船正式开工,谢琏以巡抚大人的身份讲了话,勉励大家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完工。工匠们在下边听完拼命的为巡抚大人的讲话鼓掌叫好,谢琏知道自己的话并不是真的如此受欢迎,工人们的热情大多来自于张楚这之前宣布的为工人涨了一倍的工钱,而且还宣布在工作中实行各种奖励制度,工人只要努力干活就会有丰厚的收入。
谢琏一开始对于张楚在经费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大幅度的为工匠们涨工资很不理解,直到张楚带着他走进了工匠们的家中,谢琏才明白这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与他巡抚大人的生活有着天上地下的区别,大明百姓的生活本来就很困苦,匠户们的生活水准还在普通百姓之下,看着船场内工匠们居住的破败的草屋和在屋外玩耍的衣不蔽体的孩子们,谢琏明白张楚的良苦用心了。张楚不但给工匠们涨了工钱,而且还在船场内清理出来一块地方,开始建造房屋,说是在房子建成后,工匠们将进行评比,技术最好对船场贡献最大的一批人将得到住房,而且房子要一批批建下去,大家都有机会争取。
为工匠们建造房屋对张楚来说并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个时代土地并不是十分紧张,所以张楚没必要给工匠们建高楼大厦,只要建一排排土坯房就行了。张楚这时也顾不上环境保护了,拿出粮食雇佣了许多百姓,到山上砍伐树木制作土坯,烧制砖瓦和白灰。
房屋的大部分墙体都是土坯垒成,只有一些关键部位用了砖,然后在外墙上抹上白灰屋顶覆瓦,既坚固又保暖。远远望去白墙青瓦,很是漂亮。工匠们有空就到建房工地看看,这里是他们未来的希望。
谢琏见工人们干劲十足忍不住夸奖张楚几句,改善工匠生活后工匠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船场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不再是先前死气沉沉的样子。这样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比先前出工不出力要快的多,好的多。
张楚一边陪谢琏参观,一边在思考着船场的生产进度,这个船场规模还是太小,生产一些福船什么的还可以,要想生产大的战舰就力不从心了。看来还是要抓紧建设新的船场,这新船场张楚已决定在威海建造,那里有天然的良港,同时地形上也是易守难攻。既然皇帝已经下了圣旨命张楚代为管理威海卫,接收威海的时候到了。
威海卫是大明朝有名的四大卫所之一,当年在抵抗倭寇袭扰时起过重要作用,可它和大明朝一样不可避免的没落了,由一个军事单位退化成了由官员把持下的农庄,卫所的士兵用锄头要比用武器熟练的多。大明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卫所的士兵既不能离开也不敢反抗,官员们将卫所的土地占为己有,连卫所周边的一些地主豪强都敢侵占卫所的土地,卫所里出产的粮食被官员掠走大部分,士兵们的生活越来越困苦,这几年来连年的天灾,使得土地的出产减少很多,连官员们都感到靠土地生活困难了,更别说底层的士兵了。原来威海卫的指挥使在接到将他调离由张楚代管威海卫的消息后,高兴的不得了,连夜收拾东西,将可以带走的一切都带走了,连交接都没有交接,命令手下的五个千户等着张楚来接收,自己跑到户部活动去了,被分派到什么地方都比这鸟不拉屎的卫所要强。
卫所内的士兵们对于长官的变化无动于衷,虽然新来的官员会狠狠的搜刮一番,但现在的卫所已经一无所有,还能从这里刮出银子来算是官员的本事。
张楚这次终于威风了一回,费了很大的劲将总兵的官服穿戴了起来,带着两千保安军士兵,打着总兵的全套仪仗,意气风发的来到威海接收卫所。
威海卫对喜欢军事的张楚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因为它地势险要,更重要的是它与关系到中国兴衰的一个名字北洋水师紧密相连,当年中国走向衰落之时中国人进行了最后的抗争,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舰队就在威海的刘公岛上建立,然后又在那里覆灭,中国人百年的耻辱也就从那里开始了。许多穿越人氏都穿越到那个时期去改变那段历史,中国人心中的哀痛用语言是很难安抚的,张楚这次得到了机会穿越到了大明,完全能够改变历史,将中国强大海军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将祸患提早消除,悲剧就不会出现了。
保安军的队伍阵容齐整,总兵大人的仪仗崭新漂亮,这之前从来没有用过,迎接张楚的卫所士兵却一下子将张楚从云端拉回了现实,如同农村里看热闹的农民一样在卫所门口聚集了百十号的老弱人等,见到张楚到来倒懂规矩,跪在地上向骑在马上的张楚见礼。
张楚这才看清楚,这些人确实穿着官军的服装,衣服不但洗的掉了颜色,而且上面补丁连着补丁。就连带头跪在队伍前面的五个人的衣服上补丁也一点儿不少。
“这群人不会在我面前装穷,以示自己廉洁吧。”张楚脑子里最先闪过的竟然是辫子戏中的桥断。
“威海卫千户钟秀利率领威海卫官员参见总兵大人。”跪在前排的五人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大声的说道。
张楚见了急忙从骑上跳了下来,说道:“大家快请起。”张楚不习惯别人向他跪拜,更别说这么大岁数的老人了。
对面的人听了张楚的话,陆续的站起身来,张楚这才看清这群所谓的官员,一个个不但衣服破烂,而且饿的皮包骨头,满脸的菜色,真的不是在给他表演廉洁。
“你们都是什么人?”虽然老者已喊过一嗓子,张楚还不敢确认,张口又问了一遍。
“我们是威海卫的千户、百户等官员在此恭迎总兵大人。”老者听张楚问只好又重复了一次。
张楚心中暗自叫苦:“完了,这卫所连官员都这么穷,那士兵得是什么样子。”
第三百五十五章 接收
张楚不是没见过穷人,陕西、山西的灾民他见的多了。可到威海他总是不自觉的带入后世旅游圣地的印象。他怎么也想不到威海这依山傍水,没有陕西灾害严重的卫所士兵穷困到如此地步。看来有再好的自然环境,没有好的罐底也不行。
“钟千户,今年高寿啊。”张楚对那个须发皆白的钟秀利问道。
“属下今年五十五岁了,不敢称高寿。”钟秀利躬身回答。
张楚忍不住又上下打量了一遍钟秀利,艰苦的岁月不但摧残了人的身体,还让人的精神也提早的老化了,这个钟千户的一举一动在张楚看来都和七八十岁的老人无异。
“走,带我到里边去看看。”张楚已有了心理准备,这里边应该也好不到哪里。
其他的百户、把总什么的小官都向两边散开了,让出了道路,由钟秀利他们五个带领张楚和保安军的队伍开进了威海卫。
望着保安军士兵整齐的队列精良的装备,旁边观后的卫所低级军官们想,这个总兵还真有钱,自己就养了这么多亲兵,但愿他钱多不要向大家伸手了,他从手指缝里流出一点儿就够大家吃的了。
队伍进了威海卫,张楚放眼望去卫所内部的情况果然如张楚想的一样,所有的防卫工事都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已经起不了作用。
士兵们的住房更是惨不忍睹,到处破破烂烂,有的只是用乱草搭起来的棚子,孩子们肯定是被通知不许乱跑,还是有调皮的孩子在那里探头探脑,很快又被家长拉回了屋内,即便如此张楚也看清了他们衣不遮体,蓬头垢面的样子。
“现在卫所共计有多少人口?我问的是真实数字。”张见千户钟秀利虽然年老体弱,可另外四个千户对他还是很尊敬的,说明他还是有一定威望的。于是在问题就向钟秀利来问。
“多少人口?也包括妇女和孩子吗?”钟秀利有些疑惑,到卫所新上任的官员会问一些问题,这个钟秀利是知道的,他也事前作了准备,一般都会问卫所有多少青壮多少可战之兵什么的。他连这些问题的真假两套数字都准备了,长官要是懂行就说真的,要是不懂就说假的,没想到新来的这位年青的总兵更是什么都不懂,上来来了个兜底,问起了卫所的人口,理论上确实是卫所的士兵世世代代都归卫所。生了孩子也算卫所的人,可现在已没有人关心这些了。有青壮为长官出力就行了,没有人官妇孺的死活。
“对所有的人口,另外还有能上战场的士兵吗。”张楚追问着。
“卫所现在全部人口有三万多人,具体数字没有数过。真正能上战场的,如果能吃饱饭的话怎么也有四五百人。”现在卫所的管理越来越混乱,没有人及时去统计卫所内的人口数量,卫所士兵的训练起来越少,只有少数几户人家还坚持练习武艺,会一些攻杀阵法。
“现在卫所还有多少钱粮。”张楚终于问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现在卫所已没有任何钱粮了,卫所田地里的出产的东西已被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原来的指挥使在走时又将余下的东西拉走了。”钟秀利咬牙拼着张楚不高兴也要将实情说出来,省的张楚再来搜刮了。
“这位大人办事倒也利落,一点也没有给我留下?”张楚不甘心的问。
“一点也没留下,连明年春耕用的种子都带走了。”钟秀利告诉了张楚一个更坏的消息。
“这里可有水源?”既然什么都没有了张楚只能自己着手建设了生产了。
“这里的水源倒很丰富,有母猪河从卫所中间流过,浇灌农田,生活用水都不缺。”钟秀利不知张楚怎么会突然想到水源的问题,但还是如实回答。
“有水就好。”张楚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因为张楚以后要干的许多的事情都离不开水和力量。
“你们四个选出一个负责军事的人选,其他的人都听钟千户和指挥负责卫所内的日常事务。”张楚不想多说直接下了命令,看来大家对钟秀利还是服气的,直接将另外的几个人置于了他的领导之下。
他们五个千户在家里嘀咕了半晌才推举出了一个叫段钢的年青千户负责张楚所说的军事。张楚没说要十什么,大家总觉的不会有什么好事。
张楚看了看段钢,见他年纪不大,还多少保持着一点军人的气质。于是问道:“你这个千户是世袭和?你可想好了,管军事就要上战场,上战场是要死人的,如果你不愿意,我不会怪罪你的,我会另选他人的。”
“我的千户是世袭的,我不怕死,只要能让我吃饱饭,上战场没有问题。我们军户子弟自生下来就是为了上战场的。”段钢挺直了胸膛回答。
“那就好。”张楚对段钢的表现很满意,接着说道:“你去找我们队伍中负责训练的军官带着他们去将卫所中原意上战场并且适合上战场的年青人挑出来,顺便问一下我队伍中士兵的待遇,回去后向大家好好宣传宣传。”
其他的人都在想士兵会有什么好待遇,就那么一点军饷还被微薄之力层层克扣,真正拿到手的也没有多少。但官大就是有理,其他人也不敢说什么。
张楚向卫所的中心地带走去,眼前来到了原先的指挥使衙门,这衙门虽然也是年久失修,住人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走到时衙门内,里边的所有的东西都被指挥使大人搬走了。张楚对钟秀利等人说道:“从明天起,每日里你们都要来衙门报到,我将安排工作给你们。”
“是,全凭大人吩咐。”五个的赶紧答应。虽然每日里都到这里报道,要耽误很多活,可这不是反驳的时机,大家只能先接受再说。
“好,钟千户你将被段钢他们挑选剩下的青壮组织起来,等我选好了厂址,你带他们去修建工厂。”张楚开始布置工作了。
卫所内安排士兵干活是很正常的事。这总兵大人没有可搜刮的派大家干活也不算太过分。
可接下来的命令,钟秀利等人听着就十分荒唐了。“钟千户户你立即组织各户的妇孺,按照保安军的标准每户修建一个厕所。”
第三百五十六章 卫所建设计划
张楚将卫所内全部的青壮拉了过去说是要建什么工厂,钟秀利等人虽然不清楚他要干什么,可为长官干活已经是他们的习惯,所以并没有反驳。可张楚要求卫所的老幼在自己家每家建一个厕所,这个举动确实有点儿荒唐,不但要把全卫所动员起来,每家还要搭上材料,这对卫所来说是个难事,钟秀利不由面带难色。
张楚看到了钟秀利回答的并不爽快,知道他怎么想的,于是说道:"厕所修完之后,由保安军验收,每建造合格一个厕所奖给十升粮食。”张楚看到卫所的士兵和家人生活都很困难,知道他们肯定是缺衣少食,决定对他们进行救济,但又不能让他们养成等救济的习惯,所以用建造厕所领粮食的方法将吃的发给他们。
“好,我马上就去通知大家。”钟秀利听后立时来了精神,十升粮食加上野菜和树叶可以让一个家庭坚持很长时间。不管张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对大家有现实的好处的事一定要抓紧办,必定修一个厕所不会用太长的时间。
“你先不要走,我还有事要吩咐,你们几个也一起听清楚了。”张楚将段钢等几个千户也叫过来继续说:“段钢你找几个机灵身体好的士兵带着保安军的参谋测绘整个卫所及周边的地图。钟千户你们几个安排人员对全体人口进行登记,在卫所内所有的人员都要实行身份证制度,另外将卫所的街道平整一下,所有的垃圾都给我扔的远远的。记住我的规矩,今后只要为卫所出工出力的就会得到报酬。每一项工作都要安排人详细的记下参加工作的人的工和量,然后按所出之力发给报酬。”
钟秀利等人听到张楚最后一句话才高兴了起来,看来这个新来的总兵大人还不错,干活还给工钱,不知这个工钱能给多少,至少比白干活要强的多。
张楚只留下钟秀利,命其他人下去忙去了。
张楚在坐位上坐好然后笑着说道:”千户怎么也算是个朝廷官员了,你们怎么混到如此穷苦的地步?“
”这几年连续的干旱,地里的出产减少,加上上面征收的又多,到我们手里实在剩不下什么了。“钟秀利见张楚很和气,到了之后没干什么坑害卫所士兵的事,就实话实说了。
”我的计划是卫所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播种收获和平时的管理都雇用卫所的士兵进行,干活的人按照干活的多少发给报酬。你统计一下有多少家中没有青壮年劳力,年老干不了农活的,给组成一个清洁队,每日里为卫所干点儿打扫卫生的工作,然后发给他们报酬。卫所的青壮年最优秀的吸收入保安军,其他的人参加卫所的劳动获取报酬,在卫所内我还将建设纺织厂,卫所的妇女可以到工厂工作,干好了挣的工钱不会比男人少。你们这些官员不用去盘剥属下,我给你们的报酬肯定要比他们多很多,每升一级就会增加报酬,大家好好干穷日子有到头的时候。不过你们要管好自己,卫所有卫所的规矩,如果谁做了危害卫所的事,肯定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张楚将自己的计划简要的说给了钟秀利,以便他在今后能更好的配合自己的工作。
”这简直是太好了。如果真如大帅所讲我们卫所的老少爷们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张楚只是说了自己的计划,能不能实现还不好说,就让钟秀利感到前景很美好了。
”另外我们要选一块好的地方建立学校,让全部的孩子都能上学。通知大家凡家中有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不管男女都要来学校上学。如果发现不让子女上学的全家一起赶出卫所。“张楚最后说的十分严厉。
”连女孩子也要来上学吗?“张楚突然间变得严肃起来,让钟秀利感到这总兵大人还是很威严的,但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对,包括女孩子,我将建立专门的女校,学校中的老师和工人都是妇女,平时严禁男人入内。“张楚虽然来自现代也不能不对传统习惯妥协,但提高妇女的知识水平关系到一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张楚不得不逐步的打破旧礼教的枷锁。
”可这么多孩子需要大量的先生,这些先生要从哪里去找呢?“钟秀利想问题还是很全面的。他估算了一下卫所儿童的数量,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但建设学校工程巨大,教学生的老师更难找,那些读书人怎么会愿意来教卫所这些穷苦的孩子。
”教孩子们的老师我会从山西调过一些来。另外这些孩子也不完全是要他们读书识字考取功名。这些孩子入学后要不断的挑选分流,只留下少量头脑聪明喜欢读书的人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其余的人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流,一部分身体好勇敢的转入少年军校学习战斗技巧,另一部分跟老工匠学技术准备进入工厂当工人做工。“张楚知道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将书读好,非要他们死读书也是一种浪费,倒不如让他们成为勇敢的战士和合格的工人更好。
”那每人要收多少的学费为好呢?“钟秀利想张楚把所有的孩子都弄来读书,如果每个孩子收很高的学费也是个敛财的手段。
”孩子上学不收学费,但我们卫所的孩子就要有军人的样子,每个入学的孩子都要参加军事训练,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的不但要按军纪打军棍,还要让他的家长交纳罚款,我还将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进行奖励。让好孩子上学也可以赚到钱。”
“大帅真是大善人啊。”钟秀利虽然不善于溜须拍马也忍不住对张楚说出了奉承的话。
“我是不是善人并不重要,幸福生活还是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