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战百胜的强军。
官军的伤员张楚也没有放弃,经过简单的包扎后找来强壮的工匠用担架抬了下去,只要他们能坚持到中阳,就会得到现在大明最好和治疗。这也是张楚感到自豪的一点,经过张楚指引方向,张楚医院的医生现在特别敢于下刀,在外科的治疗上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战事结束了工匠们不安的心情并没有平静下来,他们连怎么回事都没有弄明白,又不敢乱打听,听动静应当是押着自己的这一拔人找赢了,接下来不知会怎么处置这些人。
工匠们被通知就地休息,工头们跟随着军士来到了山谷中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看着周围持枪而立的士兵,工头们连交头接耳都不敢。规规矩矩的听从命令坐在地上等待着,这是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
一会各队的工头都到齐了,这时已换上保安军军装的张楚走到时了众人的面前,工头的目光一下子被这个身穿黑衣的年青人吸引了过去。
“大家肯定想知道我们是什么人,想要干什么。那我就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保安军大帅张楚,我们要接大家去中阳工作。”张楚上来介绍着自己。
张楚的话引起了一阵骚动,张楚大多数的工头没听说过,大帅是多大的官没有关心,大家只听清了,这伙人是保安军,要将大家弄去中阳。
“大家安静一下。”张楚的一句话现场立时安静下来,这些工头有的就是本地卫所的人,即便是京师来的工匠,在这几天里也听说过保安军的名号,那可是流贼啊,千万不能惹这位看来在贼人中很有地位的年青人不高兴。
见场面安静了下来张楚继续说道:“大家放心,我请大家到中阳去工作都是有报酬的,一切都按照中阳工匠的标准对待。至于中阳工匠的待遇我说了你们可能不信,你们之中就有本地的卫所的匠人,你们应该听说过中阳工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张楚决定安抚一下工匠们的情绪,这几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工匠到中阳保安军没少搞对外宣传,各卫所的工匠又是宣传的重点,中阳工匠的待遇他们都很清楚,有不少的工匠离开卫所偷偷跑到了中阳。
在张楚的启发下真有一个工头站出来将中阳工匠的生活描述了一番,大量从京师来的工匠听后整个人都愣了,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不但工匠的地位高,而且还挣着高工资,他们都有点怀疑,这个人是不是保安军安排的托,不过又不像,这个人几天来和大家吃住在一起确实是本地卫所的工匠头目。本地另外几个工头附和着,更让大家相信了这些都是真话,有几个本地的匠人甚至兴奋了起来,他们听说中阳工人的生活后早就想去投奔,可惜由于拖家带口的没能成行,这下好了保安军亲自来接他们了。
“他们刚才说的都是真的,我向大家保证,在中阳你只要努力工作,凭自己的手艺挣钱大家都能过上好生活。”张楚见大家在些相信了乘热打铁说道。
“你说的话管用吗?”京师来的工匠还是有些不放心,保安军派这么一个年青人来和大家讲,可到了地方不认账怎么办。
“别说了,他就是保安军的头目。”有本地的匠人在旁边捅了捅问话的人,小声的说道。
“在保安军我说话还是算数的,这个大家倒不用发愁。”张楚笑着说道。
“我有一个问题,我们京师来和工匠有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还有妇女孩子,他们不能劳作大帅能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来自京师的匠人说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这些人都是京城官员为腻味洪承畴专门挑出来家里老人孩子多的家庭,一直都在担心光靠家中的青壮不能养活全家人,见张楚的面像不是很凶恶,所以大着胆子,想为大家争取一条活路。
第二百八十四章 无奈退走
从京师来的工匠对于保安军给工匠的待遇还是很满意的,不过他们还是有些担心,队伍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怎么办。
张楚听了工匠的问话,笑着说道:“老人在我们中阳可是最有价值的人,你们想想,这些老人曾经是不是最好的工匠,只不过是体力跟不上了,才被年青人超越,可他们做工的精细程度没有变,他们的经验最为丰富。在我们中阳的工厂,许多重体力活都被水力带动的机械所取代,老工匠只要从旁边指点就可以了。到时老工匠挣的钱有可能比年青人还要多。你们可不要嫉妒啊。至于妇女儿童你们更不用担心了,我们中阳的纺织厂招收大量的女工,妇女只要能干活就可以到纺织厂工作,女工的工资可不比男工少,到时妇女不用靠男人养活,说起话来可会硬气很多,各位要是挣不到钱还要靠老婆养活呢。在中阳还有专门的学校,招收到岁数的孩子上学。你们的孩子如果足够的聪明,可以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出来之后可以到政府部门当官,如果心灵手巧则可以成为工厂里的高级工匠,每月的收入不比当官少。”
“工匠的子弟也可以当官。”工匠们问了他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工匠的子弟当然可以当官了,当官的孩子还可以当工匠呢。在我们中阳,人不是以职业来划分高低贵贱的,各行各业之间没有区别,只要你有能力干什么都行。努力发奋的人都会有出头之日。”张楚为大家描绘着在中阳工匠生活的美好图景。
“如果真是那样就太好了,我们愿意跟您去中阳。”工匠们在明朝这几百年来,从一出生就被列入匠籍,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匠人的地位要比普通的民户还要低贱,更别说与官员权贵们相比了。张楚说在中阳匠人的后代也能当官,这当然对匠人有极大的吸引了。并且现在还不光是地位高低的问题,明末的匠人在各级官员的盘剥下吃饭都成了问题,大家都没有心思去想地位的高低了。
“大家放心,我们保安军就是穷人的队伍,保卫的就是穷人的利益,对于一切努力工作的人我们都给予保护。在这里我还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下,在不久我将颁一项新的法令,保证为保安军工作过的老工匠都老有所养,具体的内容你们很快就会看到的。”对于老工人和伤残士兵的供养问题张楚已想了很久,现在已有了眉目,正好借此机会向大家吹吹风。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追求了几千年的盛世情景,如果自己能赶上那就太好了,工匠们都欣喜异常。
看着对这些工头们的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张楚趁热打铁让工头们分头下去做工匠们的工作。许多工人们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但离了自己的家乡,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离开了大家活下去都是困难的。并且明朝严格的匠籍制度,使得工匠们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可去。即便是逃回官军那里,自己的身份会不会被承认还很难说。大家只好跟着保安军一起向中阳开进了,不管怎么说先有个吃饭的地方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工匠营中的工匠们很快就安静了下来,这些工匠早就被困苦的生活弄的麻木了,给义军干活还是给官府干活已没有了太大的差别,他们世代忠心服务的朝庭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可留恋的东西,倒是这个义军的首领给大家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如果他所说的真能实现一二的话,工匠们觉得此生无憾了。
短暂的休息之后,工匠们在工头的带领下动身了,这次他们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直奔中阳,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果断下令撤退的曹文诏带队跑出了一段距离,见保安军没有追过来,才停下了脚步。马匹不停的喘着粗气,马上的人盔歪甲斜狼狈不堪,带出来的两千人马现在只剩下了七八百人,而且许多人还有伤,更为凶险的是那些被火枪所伤的人,铅弹还留在体内,如果接近要害部位不能取出来的话,接下来的化脓感染会要了其中大多数人的命,只能靠自己硬挺,看能不能熬过这个险关,这队人马真正的算废了。曹文诏小心爱护的关宁老兵在与保安军一次交锋中就损失了这么多,曹文诏后悔莫及,自己怎么就没吸取教训上来就与保安军硬拼呢。
曹文诏派出探马查明保安军退入了山谷并筑起了防线,知道追回工匠营已不可能,只好带着残兵无奈退走,回太原向洪承畴复命。
洪承畴听到曹文诏败退回来的消息急忙迎了出来,当看到曹文诏队伍的惨状时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曹文诏所带领的关宁铁骑是官军中一等一的强军,曾经在与流贼作战中几千人在上万人的流贼队伍中出入自如,杀的流贼个个胆寒,在山西、陕西剿贼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大的损失,这次只一战就变成了这样。
曹文诏看着洪承畴满脸的惭愧,不知从何说起是好。
洪承畴知道这不是责备人的时候,命人将伤员带下去休息治疗,和曹文诏一起来到内堂,他要详细的了解一下战斗的情况。
“流贼有多少人马?”这是洪承畴最关心的,能够一下子消灭上千官军骑兵的流贼肯定不在少数,这么多的流贼又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
“流贼有一大队乘战车的步兵,应该有一千多人,还有就是大概三千多人的骑兵。”曹文诏久经战阵,对敌情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
“什么?贼人只有三四千人。”洪承畴大吃一惊,流贼的战斗力增长竟然如此之快,如果山西的流贼都这样,官军就没有了取胜的机会。
“确实如此。”曹文诏将整个战斗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
洪承畴听到战斗过程感到心惊胆战。又是保安军,火器,还是火器。给官军造成巨大伤害的还是火器。保安军看来是深知这火器的厉害,才会大老远的跑来将官军好不容易召集起来的工匠全都抢走了。
想到工匠,洪承畴更是恼火,这数万人的工匠怎么说走就走,让保安军赶羊一般赶了数百里地,乖乖的进了保安军的地盘。这里边一定有问题,特别是那个带队的中军官曹迁就没有做一点儿的反抗?
洪承畴决定要先查查曹迁这个人。
第二百八十五章 加入保安军的理由
洪承畴总感到数万人的工匠营就这么跟着流贼走了很是不可思议,这其中肯定出了什么问题。特别是那个负责管理工匠营的中军官曹迁更为可疑,至少他在这件事上是失职的,不但没能阻止,连一点儿消息都没有传出来。
洪承畴下令查一查曹迁的底细。这一查还真查出了问题。曹迁的家人已在几天前全家搬走不知所踪。
洪承畴听到这消息暴跳如雷,压了多日的火气终于爆发了出来。曹迁是他比较信任的亲信,这样的人竟然全家投贼,洪承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可事实摆在那里,没有里应外合工匠们怎么会这么顺利的跟着保安军的人走了,滑投贼曹迁的家人为什么不见。
在洪承畴的严令下又仔细的查找了一番,根据汇总上来的线索曹迁的家人可能全都赶往中阳去了。洪承畴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皇帝那里好不容易要来的工匠没了,这怎么也得给皇帝一个交待,洪承畴只能写奏折向皇帝奏明情况。中军官曹迁与贼人相互勾结,将驻扎在太原城外的工匠悉数拐走,曹文诏虽奋力追赶也没能将工匠们追回来。
工匠是不敢再要了,只好皇帝不生气就不错了。崇祯皇帝接到洪承畴的奏折不可能不生气,作为大明王朝的主宰崇祯觉得自己万事不顺,手下的大臣一个比一个愚蠢,什么事情都办不好。洪承畴在这些大臣中还算是能办事的,可在自己瞍底下的工匠都看不住,大活人还可以被人拐走了。不过丢了千八百户的匠人也不算什么大事。崇祯皇帝只是下旨将洪承畴斥责了一番,并命令他缉拿叛徒曹迁,抓到之后一定严惩不怠。
京城中的大臣很高兴的看到了洪承畴的笑话,不过也没什么人有心情落进下石,有人甚至暗地里猜测是不是洪承畴为了甩掉老弱工匠这个包袱故意没有阻拦他们投贼,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洪承畴手下的将领们不久也得到了圣旨的内容,大家都有些心寒,这总督大人明显的用曹迁作了替罪羊,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曹迁的身上。一些议论传到洪承畴的耳中,洪承畴却没办法解释,这次真的不是在找替罪羊,曹迁确实是举家都投奔了贼人占领的地区。
不久之后在中阳的曹迁看到了朝庭将他作为叛徒追查的决定。曹迁由于对保安军的命令十分配合,在到达中阳之后就被释放了,而且还见到了被保安军连蒙带骗弄到中阳的家人。曹迁心中暗中叫苦,这还不如把他杀了呢,落得个为国捐躯,家人不会受到连累,这下好了连家人都跟着被朝庭通缉了。不过这也只是想想真掉脑袋的事谁也不会干,还是活着比死了要强。
曹迁在中阳游荡了几天之后不得不去求见张楚,离开中阳回到太原肯定是死路一条,官军中找替罪羊的手法曹迁比谁都明白。可在中阳要生活下去也并非易事,张楚这些年来一直奉行不让一个人折吃饭的政策,要想有饭吃就得工作。曹迁在街上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曹迁发现自己在军队中干习惯了,一旦离开军队干什么都不适应。思考良久,曹迁一狠心既然已到这这种地步回头是不可能的了。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好了。于是他来求见张楚要求加入保安军。
对于有人要为自己干活,张楚当然不会拒绝,在中阳的衙门内张楚接见了曹迁。
“我也痛恨贪官污吏,同情百姓的苦难希望能加入保安军。”曹迁这几天对保安军有些了解,所以捡张楚爱听的说。
“贪官污吏谁都痛恨,百姓生活的困苦是有目共睹的。不过这不是你加入保安军的理由吧。“张楚可不想被几句漂亮话所欺骗,他想听听曹迁的真实想法。
曹迁被戳破了谎言不由脸色一红,说道:”其实现在我已远处可去了,我是想找个安身之处。主要的是我看到了保安军的力量,现在保安军已占有了山西和陕西的数县地盘,特别我亲眼所见的保安军骑兵与曹文诏的关宁军对战中,显示出了保安军强大的战斗力,听说保安军这样的骑兵还有上万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官军想要战胜保安军绝非易事。所以我才下决心要加入保安军,您不会以为我是个前来投机的小人吧。“
”你这算不上小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们自身难保你应该远远的离开我们才对。“张楚并不怕有人来他这里投机,有人来投机说明保安军已强大到能够创造出机会的地步了。
”要想您应该不会只满足于只当这几省之地的大帅吧?您会接受朝庭的招抚吗?“曹迁问出了他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如果张楚满足于占领几省之地风光一时,那终究不会长久。如果被朝庭招抚他们这些当过朝庭的官又投靠保安军的人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
”我带着这帮穷弟兄走到今天,是没有回头路的,几省之地是站不住脚的,被招抚更是不可能,被招抚之后我们就变成了以前所痛恨的朝庭的贪官,人活着还是要有一些追求的。“这些天来张楚也在想着自己会走到那一步,从最早的有了不被饿死走到今天,他已没有了退缩的可能,更不会投靠朝庭与那些贪官污吏为伍。
”您会怎样对待那些有钱人?“曹迁能在官军中作到中军官也是有着家族的支持的,他的家中虽称不上豪富也可以列入到富人之列了,义军对待富人基本上就是杀光抢光,这令曹迁心中很是纠结,他总觉得那些富人与他是一伙的,让他将富人都杀光他心中过不去这个槛。
“有我的并不全是坏人,怎么对待有钱人主要是看有钱人对保安军的态度。如果有钱人跟官军想勾结我杀起人来是不会手软了。如果有钱人拥护保安军他们也可以作为团结的对象。当然现在要集中力量建立强大的武装力量,还要救济灾民,肯定会损害一些富人的利益。不过以后他们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张楚知道现在拥护保安军的富人肯定很少,随着保安军不断的强大,会有更的富人站在保安军的一边。这个世界是十分现实的。
”这我就放心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如何面对我的族人。“曹迁的心中轻松了一些,看来张楚确实与那些对富人充满了仇恨的流贼不同。
”你不是找要想加入保安军干一些工作吗,我看你很适合处理保安军与富人关系的工作。“张楚突然想到保安军现在变强大了,怎么处理与富人的关系必须提上日程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统一战线
对于曹迁来投张楚有了更深远的考虑,保安军代表穷人的利益没有问题,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会有大量的穷人加入到保安军之中,成为保安军最基础的力量,可接下来怎么对待富人却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中国发展了几千年还是农业社会,土地始终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每个王朝的末年几乎都是地主的力量不断强大造成土地不断的集中,同时社会的人口又大量增长,大量的饥民无粮可吃开始造反,杀死地主饿死饥民,建立新的王朝社会走向新的平衡,明朝末年的悲剧并不是由于粮食绝对的不够吃,只不过是由于大明王朝的政府失去了执行力,明朝国家财政破产无力发展军队,无力救济灾民,大量的新兴的富人阶层抵制国家税收,更加上藩王等权贵大量兼并土地,国家规定的官员和士子免税的政策,使得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这才是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张楚的心中是痛苦的,从其本心来说,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代表最广大的劳苦大众的利益,可这是明末,张楚记得有一个伟人说过,统治阶级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同时还要代表最广大百姓的利益。至于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对张楚来说并不是难事。可这封建社会按原先的进程还要发展几百年,这地方阶级是不是先进的生产力还不好说。
张楚现在不好将大明朝所有的地主阶级全部消灭掉,消灭了原有的还会有新的地主出现,必定社会的组织形态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在保安军创立之初,因为需要粮食物资,对于地主等富人进行镇压是不可避免的。可发展到现在,对待有产阶级的态度却关系到保安军的生死存亡。
“我准备成立一个搞统一战线的机构,你来任部长,现在只是一个很小的机构,你要是能干的好,将来会是个很重要的部门。”张楚最终还是决定向现实妥协,社会制度的发展是有其自身内在规律的,强行改变也是不可取的。保安军还是要争取原有的富人阶层的支持,实在不行也要取得新兴的富人阶层的支持。
“这统一战线是干什么的?”曹迁有点儿迷惑,他从未听说过统一战线这个名称。这个部门有什么用更是一无所知。
“统一战线简单的说就是拉拢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所有支持我们的人统一到保安军中来。”
“可这要怎么办才行?”曹迁还是有点儿不太明白,统一战线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实在太生疏。
“这个简单,你主要负责做今后保安军俘虏的官军将领的说服工作,同时想办法让更多的富人支持我们。你先干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咱们再一起商量。”张楚觉得自己一时也说不太明白,只好让曹迁先干起来再说。
“是,我一定会努力干好的。”不过曹迁却听明白了张楚要干什么,不就是招降纳叛吗,还非要起什么统一战线的名字,不过这个名字也挺好,统一起来战斗,最终推翻大明王朝实现改朝换代。曹迁并没有将事情如同张楚想的那么复杂。中国人已习惯了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改朝换代被认为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发生罢了。大明朝现在内忧外患危如累卵,很难说不是灭亡的前兆。曹迁觉得如果能将更多的人接入到保安军的阵营之中自己的功劳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他对张楚的安排十分满意。
曹迁热情高涨的开始统一战线工作,他首先的目标就是说服自己一起被俘的官军士兵,曹迁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没用太多的时间,就使这些士兵的大部分加入了保安军。当然他们加入保安军的目的并不是完全相同。张楚满意的对曹迁进行了表彰,曹迁的干劲更足了,逐渐的将统一战线的触角伸向了保安军控制的地盘之外。
曹迁忙于统一战线工作之时张楚也没有闲着。这次张楚连抢带骗弄到中阳的工匠们的安置就是一项重大的工程。
一下子来了数万工匠,即便是在中阳安置起来也很困难,部分人找到了住的地方,大部分人还住在帐篷之中。为了稳定人心,张楚首先派出了中阳的工匠们找亲戚交朋友,现身说法,用事实打动还处于迷茫之中的工匠,这些新来的工匠终于明白了张楚当初所说并不是骗人的,这世上工匠还真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
中阳各个工厂的领导心里都乐开了花,他们和这些新来的工匠接触后发现,在京师传承了几百年的工匠家族的底蕴完全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那些老工匠的技巧和经验更是他人所不能及的。
一场抢人大战就此展开,许多人都跑到张楚那里要求分配更多的工匠到自己的工厂。张楚没办法不断的和他们讨价还价,没两天的工夫所有的工匠都被分配了下去。看到无人可要,有的工厂的厂长心有不甘,找到张楚鼓动他是否可以再抢一次。
张楚很是无奈,这种事要看时机的,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工匠让你去抢。厂长们失望的离去了。这些新来的工匠为中阳的工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很快熟悉了中阳工厂新的工作方式,了解了以前没有见过的新技术。他们的经验为中阳工厂带来了许多新的改进方案,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中阳工厂生产出来的新产品的质量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听到各方面汇报的张楚乐得合不拢嘴,有人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科技不但包括一些社会精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要通过大量的工人制造出产品,将科技变成现实的物质,这才真正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张楚这些天感到十分满足,现在中阳的科技水平在大明应当是最先进的了。甚至放在当今整个世界上也是国际领先水平了。现在所欠缺的就是生产的规模和继续研发的机构。这都是需要大量投入金钱的事情,只能慢慢解决了。
生产大发展,战事也暂时停息了,张楚一天到晚吃的饱睡的着。人在饱暖的时候总要想点儿什么。
张楚决定将远在府谷的李梅接来,改善一下生活。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养老保险
李梅这几年来逐渐的成熟了起来,在府谷从事着学校的管理等许多工作,张楚的一封信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往中阳。
张楚将请李梅来中阳的信发出之后就心神不安计算着李梅的行程,盼望着她早点到来。
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张楚将中阳的事务处理的差不多时李梅终于到来了。
张楚带着人跑出去了很远将李梅接到了中阳城。
为了避免两人的见面成为工作汇报,张楚首先向李梅声明,先不谈工作,两人先吃点饭谈谈心可好。
李梅对张楚这次的提议没有反对,静静的看着张楚忙前忙后的张罗饮食,然后在吃饭时不时的说一些笑话逗她开心。
两人难得的享受了一次这少有的温馨时刻。吃完饭旁人都退了下去二人面对面坐在那里,张楚发现再让他进入进入宅男谈恋爱的状态已经很难。一时看着李梅竟不知说些什么。
李梅看着他的样子感到有些好笑,急火的把自己叫来,不让说工作的事情反而没了话说。于是笑道:“你把我大老远的叫来不会就是想这样看着我吧?”
“能够看着你我已经很满足了。不过叫你来也确实是有事情需要你来出面,这也算是假公济私了吧。”张楚知道这重聚又变成了工作会议了,没办法保安军这一大摊子事都要他来操心。
“什么事你说吧。”李梅正色道,她进入了工作状态。
“现在保安军不断的壮大,财力物力都增加了不少,我想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你看可以不可以?”张楚虽然已想好了相送的方案,他决定征求一下李梅的意见。
“改善生活,是给大家涨工钱吗,这也不需要我到中阳来吧,有朱济世他们来作不就可以了吗?”李梅并不习惯这种商量的口气。
“这涨工钱的事当然要由朱济世他们来办,这次我请你过来是要你和我一起办一件善事,你父亲以前就是官员,你应该听说过官员退休这种事。我准备在保安军中推行退休制度。”
“官员退休我倒是听说过,朝庭中文官员到了六十,武将到了五十就可以退休回家,可一退休回家这俸禄就减少了,这也称不上善事。而且保安军中的官员年青人居多,大部分远未到需要退休的年龄。”李梅如今对保安军各部门的情况已十分的了解了,不由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我决定扩大这个退休的范围,只要为我们保安军工作的人都能够享受退休的待遇。”张楚的这个想法是在保安军接收了大量从京城来的老工匠时产生的。他想依照后世养老保险的办法为年老的劳动者提供生活的保障。由李梅出面建立保安保险公司,接受保安军在职人员的投保,保险费由在职人员工作的单位交纳,这个作为内部运作的制度暂不对外宣传,只宣传为保安军工作到六十岁就可以从李梅的保险公司那里每月领到养老的钱。
“这确实是一件善事,可这些人的工钱本来就是你发,为什么你不直接出钱还要转一圈让各单位交钱?是不是你心痛银子了?”李梅想起了张楚为银子发愁的样子。
“我倒不是心痛钱,我准备将这事作为一个长期的制度坚持下去,让大家都有个盼头,这以后各部门的钱粮也不能总从我这里出,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就如同朝廷的户部什么的。现在我缺货的就是人才,如果有了人,政府的各个机构都要建立起来。”随着保安军地盘的扩大,各种管理事务不断增加,张楚感到有建立起健全的政府机构的必要,可现在他没有足够的有经验的官员,这事只能停留在设想之中。
李梅不再开玩笑认真的听张楚将所有的构想讲了一遍,明白了自己这次要被张楚推向了前台,这下她可要成为了保安军尽人皆知的人物了。张楚决定由李梅来主持这件事也有想树立起李梅威望的意思。这件事办成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的效果。老有所养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如果能在保安军中实现这无疑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