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的太宗皇帝也不像他的兄弟一般,结交后宫,在太宗皇帝平定了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以后,高祖让贵妃等几人到洛阳挑选隋朝宫女和收取仓库里的珍宝。

尹德妃私下向太宗皇帝索要宝物,并为自己的亲戚求官,太宗皇帝回答道:“宝物都已经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官位应当授予贤德有才能和有功劳的人。”

没有答应她们的任何要求,因此妃嫔们更加恨他。

太宗皇帝因为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拨给他几十顷田地。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通过尹德妃向高祖请求要这些田,高祖手写敕令将这些田赐给他,李神通因为太宗的教令在先,不让田。

尹德妃便向高祖李渊告状道:“陛下敕赐给我父亲的田地,被秦王夺去了给了李神通。”

高祖因此发怒,责备太宗说:“难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教令吗?”

过了些天,高祖对左仆射裴寂说:“这孩子长期在外掌握军队,受书生们教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儿子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自己的父亲被杜如晦法办入狱,为父亲求田,又被太宗拒绝,尹德妃自然不肯罢休,便联络上了杜睿的生母曹夫人,让曹夫人在杜如晦的酒里下毒,曹夫人当然不肯,尹德妃便以曹夫人的老父亲威胁。

恰时,太子李建成积蓄在太宗皇帝近臣之处安插耳目,尹德妃便又推荐了曹夫人,正好在这个时候,玄武门之变爆发了。

左右为难的曹夫人最终在崔氏的逼迫下服毒自尽,在临死之前将这一桩事告诉了府内最为亲善的马夫人。

杜睿没想到事情居然会是这个样子,原本一直以为自己的母亲是因病过世的,却没想到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杜睿费尽心思的要保大唐的江山社稷,可是他的生母却因为高祖皇帝而亡,虽然高祖未必就记得这个被他随意扔出宫去的宫女,可是彼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亡,说起来也真是个讽刺。

马姨娘过了好半天才接着道:“当时你母亲还曾对我说,她不怨恨任何人,只怨她自己命苦,又将你们兄妹托付给了我与你白姨娘,季姨娘!自打过了年,我这身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你白姨娘不在了,季姨娘又是个没主见的,因此我才将此事全盘告之于你!”

杜睿点点头,突然道:“依着姨娘所言,我母亲初到父亲身边之时,曾备受宠爱,可是又因何失宠!?”

“这~~~~~~”马姨娘的脸色顿时一变,半晌才道,“这个我也不清楚!”

杜睿见马姨娘神色有异,追问道:“母亲明明知晓详情,为何要瞒着孩儿!?难道说是因为母亲在过府之时,已经怀有身孕不成!”

马姨娘闻言,顿时大惊失色,看着杜睿,好一会儿才言道:“罢了!我就知道,这件事本不该告诉你的!告诉了你,只怕是又要引出一桩祸事!”

杜睿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道:“母亲请说!”

马姨娘长叹了一声,道:“三郎!大概这么多年,你也在纳闷,为何府中之人无论是我们姐妹三个,还是杜仲都不愿意提起你母亲的事,没错!你母亲过府之时,确实已经怀有了身孕!”

杜睿闻言,顿时如遭雷击,方才还在异想天开的想着自己或许是皇家血脉,但是没想到这居然是真的。

“是何人!?可是先帝!?”

马姨娘摇了摇头,道:“你母亲在亲王府中之时,只被先帝招在书房,侍候笔墨,先帝敬你母亲的才学,倒是不曾对你母亲如何。”

“难道是高祖!?”杜睿更惊了,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岂不是和太宗皇帝成了异母兄弟,那他岂不是娶了自己的侄女?

“自然不是!你母亲虽然容貌端庄,可在后宫之中,美女如云,如何入得了高祖的法眼!”

杜睿急道:“那究竟是何人!?”

马姨娘犹豫了半晌才道:“是隐太子!”

什么!?

杜睿闻言,彻底愣住了,他怎么都没想到,他的父亲居然会是隐太子李建成。

原来李建成与尹德妃私。通的事情是真的,而当时杜睿的生母就在尹德妃的身边侍候,有一次因太子李建成醉酒,强。暴了杜睿的生母曹夫人,没想到居然珠胎暗结。

这件事被杜如晦发现之后,几经逼问,尹德妃只是不说,大概杜如晦以为杜睿是太宗皇帝的血脉,因此并未声张,虽然冷落了曹夫人,却也不曾将她逐出府门。

居然是李建成!

如此说来的话,杜睿岂不是和李承乾有杀父之仇,太宗皇帝借着玄武门之变,杀了杜睿的生父,杜睿居然为杀父仇人效力了这么多年。

一时间知道了这么多的事情,杜睿都有些接受,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是天家的血脉,还是隐太子李建成的遗孤。

他的生父,他的那些异母兄弟,都是被太宗皇帝所杀,这件事简直是太讽刺了!

第七篇 永徽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生父居然是李建成,这件事虽然离奇,但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杜睿就基本接受了这个现实,杜睿并没有觉得怎么样,更没有认祖归宗的念头。

不用说这件事只是马姨娘的一家之言,就算是真的又如何?

杜睿难道还当真去为他的生父李建成去报仇,打着隐太子遗脉的名义,去撼动整个大唐江山,然后轰轰烈烈的闹上一把,最后再憋憋屈屈的顶着一个反贼的名义去死?

杜睿虽然有能耐,可是面对着这个几乎是他缔造出来的强盛至极的大唐,杜睿可也没有办法去颠覆他。

甚至都不忍心去颠覆他,杜睿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奔波劳累,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国泰民安,为了华夏民族能永远的站在世界主人这个位子上吗?

要是当真为了一己私利,就亲手将其扼杀,致使天下动荡,黎民百姓深受其苦,杜睿于心何忍,杜睿要是那样做了的话,杜睿也就不是杜睿了。

而且杜睿也不会那么天真的去做鲁莽的事,现在也不是贞观初年,玄武门之变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还有多少人记得,在那里曾死过一位太子和一位亲王。

当初多少事都能牵扯出来隐太子余党的旗号,可是现在这杆大旗只怕早就不好使了,杜睿就算是将自己的身份对天底下的每个人都说一遍,又会有几个人相信呢!?

人们只会觉得杜睿是为李家打工,觉得累了,又对自己的待遇不满,然后得了失心疯,决定甩开老板单干。

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谁愿意跟着杜睿去做那没有成功希望的事情,自找没趣!

杜睿!?李睿!?

有什么区别,如果非要杜睿选择的话,他还是更愿意让自己的生父是杜如晦,至少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去背负那么多的仇恨了。

仇恨这种东西是种连锁反应,你仇恨一个人,那么你也会被人仇恨。当你准备报复对方的时候,你就已经踏上了错误的道路。这简直就是多米诺骨牌,滚到最后你会发现你自己除了心中空虚以外,一无所有。

仇恨这种东西在毁灭对方前,往往先毁灭的是自己,杜睿不想毁灭谁,也不想被自己毁灭。

有的时候遗忘才是最好的,如果他的父亲真的是李建成的话,然后杜睿为了报仇,将太宗皇帝以及他的子孙都当成仇人看待,拼尽全力去报仇,可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玄武门的血迹已经干了,一些人死了,一些人成功了,过去的都过去了,再去想,再去看,不过是徒增烦恼。

杜睿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不想坐在那个根本就不可能属于他的位子上,所以这种仇恨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

杜睿是有仇恨,但不是因为这种事,他仇恨所有威胁着华夏民族生存的异族,仇恨着前世曾带给华夏民族苦难的外邦,这种仇恨是国之大仇,里面可并不牵扯着某个人的私利。

所以当马姨娘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之后,杜睿的反应十分平淡,只是无所谓的说了一句:“知道了!以后不可对旁人提及!”

#¥#¥#¥#¥#¥#¥#¥#¥#¥#¥#

次日天明,用过了早饭之后,家人便要回返大观园了,这处宅院只剩下了杜睿和他的四子杜学武,以及冯照等十个护卫。

“这次真的不回去了吗?”安康公主神色有些不快,“眼看就要到年关了,就不能过了年再回来!就非要让涑儿整日的想着你!?”

杜睿笑着帮安康公主披好了狐裘披风,道:“不了!以前太忙,没时间在母亲陵前尽孝,如今总算是得了闲,我在此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况且你我夫妻相聚好些年了,这次便让为夫任性一次!”

安康公主闻言气道:“怎的!你厌烦我们姐妹了!?”

杜睿忙道:“怎么会!我便是厌烦谁也不会厌烦我的涑儿!”

安康公主听了这才笑了起来道:“就知道贫嘴!”

杜睿笑道:“好了!外面冷,快上车吧!”

安康公主轻叹了一声,看着杜睿道:“不然的话,我在这里陪你,可好!?”

杜睿笑着摇了摇头,道:“涑儿!府中之事,多须你这个大妇料理!我不在家,你要是也不在家的话,大观园谁来坐镇,好了!快上车吧!”

杜睿说完,将安康公主扶上了马车,接着又到了另一辆马车跟前,道:“母亲!还望多多保重身体!”

马姨娘和季姨娘两人隔着车窗对着杜睿点了点头,马姨娘的神色有些黯然,显然还在想着昨天夜里的事情。

杜睿看出了端倪,笑道:“母亲!无论怎样,孩儿都是母亲的儿子,此番孩儿在此为生母守孝,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还望母亲多多保重身体,勿使孩儿忧心!”

季姨娘笑道:“三郎只管放心,姐姐处,我自会照料!”

马姨娘死后有什么话要说,但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只是对着杜睿点了点头。

杜睿接着又对宝钗和熙凤两人叮嘱了一番,道:“我不在府中,家中之事多须你们看顾,当小心在意!”

杜睿的众多妻妾当中,安康公主虽然是正室,但是理家之事却并非其所长,还是将家中事都交给宝钗和熙凤两人,杜睿最为放心。

这么多年以来,熙凤和宝钗两人一直都是大观园的内管家,府中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她们两个照料。

宝钗点点头,道:“夫君放心,妾身自会照料!”

熙凤却有些不放心,道:“夫君!不如再多留下些人手,妾身担心那些宵小之辈再来,夫君若是出了意外,让妾身姐妹如何自处!”

前番杜睿去长安途中遇刺的事情,一直都是熙凤心中的一根刺,如今要将杜睿留在这里,她如何能放心得下。

杜睿笑道:“你们只管放心,多少大阵仗都不曾伤到我分毫,那些宵小之辈,我还不放在眼里,让他们只管来就是!”

熙凤忙道:“夫君!万万不可逞强,还是自家安危最重,且不可弄险!”

杜睿笑着在熙凤的琼鼻上刮了一下,道:“知道了!总之我定然平安无事,你就不用再说了!”

熙凤见杜睿突然这般举止亲昵,当着旁人的面不禁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连连点头应诺。

宝钗又道:“夫君!不如让晴雯和袭人两个留下照料夫君的饮食起居!”

杜睿笑道:“好了!宝钗!这就不必了,为夫是在为母亲守孝,又不是来此享受的!再说这边的日子清苦,就不用她们在此跟着受罪了!”

这时晋阳公主也走了过来,叮嘱道:“睿郎!不管怎样,你要答应我,一定不能出了差池,不然的话,我决不饶你!”

杜睿忙笑道:“好!好!好!为夫遵命就是!”

将这几女劝上了车,武媚娘又走了过来,见她面色似乎满腹心事,一想到又要分开不知道多长时间,杜睿正想要宽慰几句,却见武媚娘先开了口。

“夫君!媚娘有件事,还望夫君能如实告之!”

杜睿闻言,笑道:“怎的了?有何等要事,竟如此郑重的!”

武媚娘也不说话,只是带着杜睿走到了一旁,确信没有人能听到自己说什么之后,才小声道:“夫君!你告诉媚娘,前番行刺你的事,究竟是不是京娘做的!?”

杜睿闻言,面色也变得有些古怪了,道:“你怎的会如此想?京娘可是当今的皇后,她怎么的会作出这等事来!”

武媚娘见杜睿言语,神色都有些遮掩,更加确信了心中的想法,道:“如果说是以前,纵然夫君有真凭实据,媚娘也不会相信,可是现在不同了,京娘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京娘了,她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她的心思变得越来越可怕,就连媚娘这个做姐姐的,见着她,都不免心惊!现在的京娘作出什么事情来,媚娘都不会觉得意外,更何况此前,你几次三番的拒绝了她的拉拢,她心中岂能不怨恨你!”

杜睿闻言,心中也是一叹,武媚娘到底是个聪明的女子,不然的话,在历史上,她如何能在一群男人之中,杀出重围,最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自己的妹妹,一旦两人之间爆发了冲突的话,武媚娘夹在当中也是难受。

杜睿不想让武媚娘担心,只得将实情说了出来:“你放心,上次来的刺客并非是皇后所为,而是倭人!”

“倭人!?”武媚娘一愣,忙道,“怎会是倭人,他们不是~~~~~~~”

杜睿笑道:“总归还会有些余孽存在的,不过那些人想要复国,也是痴心妄想,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无需担心!”

杜睿虽然说得轻松,可是武媚娘却不敢大意,毕竟这件事关系着杜睿的安慰:“虽是如此,夫君也不可大意!倭国毕竟是因夫君而亡,当心那些宵小之辈铤而走险!”

杜睿点点头,道:“为夫遵命就是,不过~~~~~~~~”

有些话,杜睿还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和武媚娘说,毕竟这件事关系着武媚娘的嫡亲妹妹。

武媚娘显然也猜到了,勉强一笑,道:“夫君想做什么只管去做,京娘若是当真不知悔改的话,便是我这个做姐姐的也救不了她!”

杜睿闻言,心中也是一阵叹息,如果可能的话,他当真不想走到那一步,无论如何武京娘都是武媚娘的妹妹,当真走到了那一步,让武媚娘情何以堪。

当初为了大唐的安定,杜睿狠下心肠,对付了晋王李治,害的他嫡亲的妹妹杜云莲都要一起被发配到倭州受苦,这件事杜睿至今都心有不安,如何肯再让自己的爱妻受这份苦楚。

“媚娘!你只管放心,无论如何,我是不会让京娘铸成大错的!”

接着杜睿又宽慰了武媚娘一阵,众人便纷纷蹬车,挥手作别。

“父亲!我们真的要在这里住上三年的时间吗?”杜学武看着车队走得远了,这才小声的对着杜睿问道。

杜睿闻言一笑,道:“我也不知道!也许住到我觉得可以离开的时候就行了!怎么?学武!你舍不得离开你母亲和兄弟姐妹吗?”

杜学武低着头,犹豫了一下才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道:“孩儿也不知道,孩儿舍不得离开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不过孩儿也很高兴能和父亲在一起,父亲都不知道,大哥他们不知道有多羡慕孩儿,以前父亲总是很忙,都没时间和我们在一起,现在好了,孩儿总算是有机会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了!”

杜睿闻言,心中不禁一阵歉然,以前他满脑子总是想着怎么能让大唐更加强盛,怎么才能让炎黄子孙永远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端,他甚至有一种紧迫感,他虽然是重生的,可是毕竟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都忽略了妻子儿女的感受。

轻轻的拍了拍杜学武柔弱的肩膀,道:“好了!学武,我们进去吧!从今天开始,父亲亲自负责教导你!你的理想将来能不能实现,就要看你能学多少了!”

杜学武闻言,脸色也变得郑重起来,自从那一日,他得了杜睿的鼓励之后,脑子里始终想着的都是那个还显得朦朦胧胧的理想,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不过一想到杜睿在听他说了那番话之后,那高兴的神情,杜学武就觉得自己绝对不能让杜睿失望。

到了书房,杜睿先让杜学武坐下,便道:“学武!今日父亲便教你什么叫做权利!”

杜学武虽然不过十几岁的年纪,然性子在众多兄弟之中,最是沉稳,一拱手道:“孩儿谨受教!”

#¥#¥#¥#¥#¥#¥#¥#¥#

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一年的时间,杜睿在自家族坟这边享受到了难得的清净,整日里教导杜学武,对外面发生的一切都不闻不问。

那些刺客没有再来,这让杜睿不禁有些失望,如果对方的目标只是他的话,这件事还好办一些,可是看看对方的举动,显然所谋甚大,并不是一个杜承明可以满足他们的。

这一日,杜睿正在书房内给杜学武授课,却见冯照走了进来,对着杜睿一拱手道:“老爷!大少爷来了!”

杜睿闻言一愣,还没等他说话,就见一身武士装的杜学文快步走了进来,对着杜睿拜道:“孩儿参见爹爹!”

杜睿见着杜学文,突然想到了去年父子两个的约定,算算时间,朝廷也确实该到了开武举的时候了,虽说因为马姨娘的那一番话,现在杜睿对李承乾所代表的朝廷有些别扭,毕竟那可是杀父之仇,可是杜睿却并没有让他的儿孙世世代代都不为皇家效力的打算。

毕竟相比较儿子们的前程,那个他都不甚放在心上的仇恨,实在是不值一提。

“怎的!?你当真是下定了决心,要去长安参加武举!”

杜学文连忙道:“那是自然,孩儿自那一日听了父亲的教诲,便日日练武不辍,兵书战册也多有涉猎,此前已经过了乡试和解试,此番来此就是为了向爹爹辞行,去长安参加省试的,怎么?爹爹后悔了,不想让孩儿去!?”

杜睿笑道:“你看为父可是那言而无信之人,难道还会哄骗你这个小辈,不过你母亲可应下了?要是你母亲不肯答应的话,为父是绝对不会放你离开的!”

杜学文连连点头道:“自然是应下了,母亲一开始不放心孩儿,可是孩儿说动了杜小郎,让他和孩儿一同前往,母亲这才放行!”

杜小郎乃是杜平生的长子杜耀设,比杜学文小上一岁,也是自幼好武,又得了杜睿的点拨,也是不凡,这一点倒是和他的父亲杜平生极为相似,看得出将来也是一员猛将。

杜睿点头,道:“既然是杜小郎与你同行,此番也有个照应!”

杜睿说着似乎为什么事情下定了决心,脸色变得郑重起来,道:“学文!说起来,你也该到了行弱冠之礼的年纪了!”

杜学文闻言一愣,他没想到杜睿会在此时提出这件事来,在一愣之后,顿时就是满心的狂喜,杜睿说这话,分明就是要给他行冠礼,算起来,他如今也是十六岁的年纪了,虽然距离周礼所称“男子二十而冠”还差些,不过却也不算唐突,行了冠礼之后,他可就是成年人了。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传承有几千年的历史,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一般来说,成年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古代冠礼都是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行礼时,主人、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

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

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

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

当初杜睿被崔氏赶出了莱国公府,就是在老宅,跪在杜如晦的灵位面前,由杜仲主持完成了冠礼,并自己取字承明!

这么做虽然不合礼法,但是对一个重生者而言,那种东西,杜睿是一向不在乎的,而且当时他也算是要立业了,提前加冠也未尝不可。

冠礼是一个新的成人第一次践行华夏礼仪,冠礼也是冠者理解华夏礼仪的起始,进入华夏礼仪系统的起始。

《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二十而冠,始学礼”,二十岁,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一个孩童,经过了冠礼的教育和启示,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在冠礼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华夏礼仪的语境。

《礼记?冠义》篇系统阐述了“冠礼是礼仪的起始”的观念。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故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己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人而与为礼也。冠玄端,挚于君,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简单地说,举行冠礼就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礼仪文明。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换句话说,冠礼是华夏礼仪在华夏成员心中的“奠基工程”、“基础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由此就不难理解杜学文为何会如此兴奋了,以往在家中之时,他总是被长辈们习惯性的当成一个孩子,一旦行了冠礼,他可就是一个成年人了。

从此之后,安康公主也就不能在他的耳边总是唠叨着让他读书习字,就是杜睿这个做父亲的,也要将他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杜学文岂能不喜。

不过高兴过后,杜学文又犯难了,他虽然不喜读书,可是周礼还是懂的:“父亲!难道就在这里行冠礼吗?是不是太草率了些!”

杜睿笑道:“怎的,难道还委屈了你不成!”

杜学文闻言,也是尴尬的一笑,道:“这倒没有,只是孩儿觉得这似乎不合礼仪!”

一旁的杜学武闻言,顿时忍不住一笑,小声揶揄道:“大兄何时也知礼了,若是让武姨娘知道,定然欢喜,大兄知礼,怕是武姨娘院中的几棵橘子树,总算是保住了!”

杜学文听了,更是尴尬不已,等了杜学武一眼道:“四郎!我可是你大兄,知道你书读得多,可也别这般羞我!”

杜睿看着两兄弟拌嘴,也是忍俊不禁,周礼,杜睿自然知道,周公制礼作乐为华夏文化定下了“礼乐文明”的基调。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昌于天下,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

到了魏晋时,南朝还有一些冠礼遗迹,中原则完全陷入五胡乱华的空前动荡,早就是礼崩乐坏了。

直到前隋恢复了汉家礼仪,到了大唐,唐天子、皇太子、亲王、品官等,都制定了各种等级的冠礼。

唐一品至五品初加缁布冠,再加进贤冠,三品以上进贤冠三梁缨青緌导,四品五品两梁,六品以下一梁,三加冕,一品衮冕,二品鷩冕,三品毳冕,四品絺冕,五品元冕,六品以下用爵弁。

杜学文虽然无官职在身,可却是杜睿这个国公的嫡长子,未来宋国公爵位的继承人,也算是在超品之列。

杜学文突然说道礼法,可是如果按照礼法来行冠礼的话,只怕是他只能等到下一科再去考了,因为周礼上对冠礼的行使时间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是在二月,可现在都已经四月下旬了。

而且要按照严格的礼法行冠礼的话,杜睿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朋友当中择一贤而有礼者为正宾。

等到冠礼的前三天,杜睿还要著深衣到正宾家,出见如日常仪节,饮茶毕,先是要文绉绉的说上一通:“某有子学文,将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而后正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病吾子,敢辞”。

杜睿再道:“愿吾子之终教之也。”

正宾道:“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

行礼前一日再次恭请正宾,遣子弟以书致辞说:“来日某将加冠于子学文,吾子将莅之,敢宿。”

正宾答书曰:“某敢不夙兴。”

而后在家中设盥洗、帨巾于厅,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围成房于厅东北,如果厅无两阶,则画出阶形。

杜睿再将他的公服、带、靴、笏,无官者遥馈⒋⒀ィㄓ迷砩馈⑸钜隆⒋蟠⒙摹㈣巍⒙樱加米雷映律栌诙恐卸浚员蔽鲜住>谱ⅰ⒄蹬桃嘁宰雷映掠诠诜泵妗aネ贰⒚弊印⒐诓⒔恚饕砸慌淌⒅门撩缮希宰雷映掠谖鹘紫隆

冠礼开始之后,杜睿还要穿的像个大公鸡一样,著盛服就位。站在阼阶下,稍偏东的地方,面向西。子弟亲戚童仆在其后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为上。从子弟亲戚习礼者中选一人为傧,站在大门外,面向西。杜学文则要双紒,四衫、勒帛、采履,在东房中,面向南。

正宾自己选择其子弟亲戚习礼者为赞者。正宾、赞者都盛服至大门外,面向东。赞者在正宾右侧,稍退后一点的地方。傧者入,通报杜睿,杜睿出门,面向西,向正宾行再拜之礼。宾答拜。

而后杜睿向赞者行揖礼,赞者报揖。然后主宾一揖入门。正宾、赞者跟随入门,揖让到阶下,又揖让一次,登阶。

杜睿作为主人由阼阶,先登阶,在阼阶上偏东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宾由西阶后登阶,在西阶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东。赞者先盥洗、拭手,由西阶登阶,立于房中,面向西。摈者在东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将冠者出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