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十万大军虽然保下了二十余万,但是大将军熊芳,也羞愧难当,把剑自刎。
眼下,楚国正在动员全国之力,发誓要攻取吴国。
总之,四月的晋国战场上,两路联军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上的进展。
也利用这个空档,晋国又征召了百万兵卒,充入了战场。
……
五月初,正是百姓们忙于耕种之季节。
不管是粟米还是其余的一些农作物,基本上都该播种了。
同时,大麦小麦也在这个季节收割。
天气有些闷热。
寻常年月,这晋国辽阔富庶的丘陵平原上,正是农人遍野牛车与商旅争道的繁忙日子,一切扰民的徭役征发与官府政事都会消停下来,为国家粮食之储备让道。
当然,除非有必要,一般也不会在这个与天争食的时节打仗。
然而,今年却是不同。
苍国要有大动作了。
原因很简单,粮草的负担越来越重。
这便是苍国底蕴的薄弱之所在,过去几年几乎年年有战争,百姓们虽然富裕起来,但是粮仓里都还很紧巴,可不像阮国和晋国等一些大国,只要没有遇上什么重大的天灾**,储存的战略物质和粮食,够百万大军吃个五年十年是不成问题的。
这在这方面,苍国耗不起。
别说让百万大军吃五年十年了,就是五个月都够呛。
远在乐元城坐镇的杨沐,也深深感觉到了粮食方面的压力,民间的粮米价格都已经涨了三倍了,要不是官府一直在抑制粮价,打击哄抬价格的无良米商,恐怕涨到十倍都有可能。
所以,唯一缓解粮食压力的方办法,就是攻入晋国内,打开伊水粮仓。
没错,就是伊水粮仓。
须知,粮食这种东西运输起来太难了,而且储存的作用也是作为一个战略物质,用来救灾或者支撑大战需要,不可能将整个国家的粮食堆积到一起。
没那个必要,也得不偿失。
所以,就有了国家粮仓。
晋国的国家粮仓一共有五座,以京都的晋城太仓为首,这伊水城的伊水仓就是其中一座,聚集了西境几百座城池每年收纳的粮食。
根据所掌握的情报,这伊水仓能容纳粮食五百万石,即便是晋军筹备粮草抽调了很多,也应该有两三百万石。
一石粮食够一个士卒吃两个月左右,两三百万石够三国联军吃个半年了。
只是,伊水城是一座大城,要想攻下它是一件极难之事。
由于有伊水仓在,所以在晋国诸城中的位置十分的重要,周围就设立了几座坚城防守。
除此之外,还要担心晋军大败之后,将粮草烧掉。
虽然,历来粮仓在设计的时候为了防火,有非常严密的防火措施,就算是放火也不太可能会将粮草烧掉。
但是,粮草可是三国联军的头等大事,哪怕是多烧了一万石,那都是非常大的损失。
第324章 伊水城下
经过半个月的谋划,进攻伊水城势在必行。
从三国联军面对的敌人来看,情况不是很乐观。
晋国经过上一次惨败之后,吸取了教训,征召了百万大军不说,而却还调集了秦堪麾下的军队整合在一起,总兵力超过了一百三十万。
这样规模庞大的敌军,的确给三国联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当然,联军这边也不是没有优势。
第一,经过几个月的经营,晋国大片地区都成了联军的大后方,通过积极的扶持傀儡势力,基本上纳入了苍国的统治范围。
第二,几座主要的大城已经被苍国控制,晋国若是要反攻的话,就得付出几倍的代价。
第三,晋军新征召的百万大军,战斗经验比较少,其中虽然以退役府兵和老兵居多,可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也不少,这样一支鱼龙混杂,且以前没有进行任何协作训练的军队,在协调能力上就比联军低了一大截。
一百一十万的大军,分出了十万大军留守,整整一百万大军的调动,如同一股飓风一般,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伊水城,这是一座数百年的大城,早在还不是晋国之地的时候,便已经存在了。
如此一座战略意义重大的城池,不可能是一座孤城。
其周围还有两座拱卫之城,分别为伊东、伊西。
暮色时分,司马宏巡军,聚集众将,发下三道帅令,将联军分为两部分。
云国的二十万大军一分为二,攻取伊东、伊西两城。
楚国的三十万大军与玄武军团作为攻城部队,进攻伊水城。
白虎军团与麒麟军,截断支援伊水城的晋国援军。
大军出动之后,动静可谓是惊天动地。
百姓们开始四处逃散,纷纷躲进了大山。
不由得他们这样,因为他们已经历过一次了,对晋国失去了耐心。
本来一开始百姓们还没有太在意,不管晋国如何遭受围攻,总共五百多万兵力是实实在在的,打不过一个快要分崩离析的联军是不可能的,苍国就更加了。
及至连续两次大败,凤文城一战五十余万大军灰飞湮灭,百姓们顿时懵了。
然后,便弥漫出一种深深地恐惧。
往昔强大的晋国已经不在了,那个当了百年霸主,没有哪一国敢入侵的晋国不在了!
于是,风气还算开阔的晋国人骤然变得紧张,一边大骂昏君误国,一边惶惶不安地蜂拥出逃。
特别是在晋国这个相对来说文风昌盛的国家,民间舆论是很恐怖的,一人唱衰便万人跟着唱衰,虽然没有指明点姓的责怪晋国皇帝,但是到底是在声讨谁,路人皆知。
历来两国交兵,寻常百姓一般是不逃的,逃跑的只是富庶大族而已。
可这次联军攻城,谁敢不逃?
听说,联军百万士卒的粮草不济,已经无力大战了,这是拼死一搏,一支军队在饥饿的时候会做出什么事来?
多年来,晋国大军攻陷了城池之后,常常为了解决粮草问题而屠城,这是世人皆知的事。
如今联军打的旗号就是要覆灭晋国,哪里还有什么仁义可讲?
所以,大军刚一开动,晋国老百姓便认定,联军一旦遭受到了挫折,定然会屠城。
恐慌瘟疫般弥漫了朝野山乡,便在大军抵达伊水城下的时候,城池周围的百姓纷纷逃进了深山,稍微富庶者便一律往晋城而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唯有那座皇城能给人长久的安定。
毕竟,皇城是一国命脉,皇帝都在那里,国家一定会全力防守,联军再厉害,还能一路攻下晋城?
于是,梁军在伊水城下列阵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已经跑得七七八八了。
楚军与玄武军团共计五十万,在城下列阵。
斥候禀报:“大元帅,城内几乎逃光,除了守军之外,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下令全军,整肃军纪,军马不得进入村庄,不得残杀百姓,不得捡拾财货,违令者立斩不赦!”
朱熙严肃的下令,这个时候他看得比较长远,一支军队的形象不能在敌人的渲染之下,就彻底崩塌,不然的话以后就要耗费十倍的力量重塑。
“是!”
斥候应命。
朱熙手里攥着马鞭,道:“只待云国大军开始攻打城池,我们这边就能够行动了。”
原来,在城池的中间,联军先设下了几处烽火台,一旦有情况便点燃烽火,几炬烽火的传达下,便能短时间获悉消息。
大军布下,朱熙便与万喜一起,登上了临时搭建的瞭望塔。
遥遥望去,但见伊水城头旌旗遍布,甲士密密麻麻站满了城墙。
万喜叹道:“看来有一场恶战了。”
朱熙笑了一下道:“看来将军还在惦记着吴国?”
万喜一愕,苦笑得摇了摇头。
的确,听说了熊芳率领的伐吴大军受挫之后,他就恨不得立即调转兵马回国,准备一举杀回国内。
此时的他,自然也是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事,然后有机会亲自雪耻。
所以,这段时间他确实偶尔会魂不守舍,显得有些焦躁。
朱熙严肃道:“万将军,请辨清主次,伐吴随时都可,但是伐晋就这一次机会了。”
万喜点点头,道:“本将晓得。”
说实话,万喜的心里是很羡慕苍国的各大军团中的统帅的,明明统领只有二十万人,但是在平时都是大元帅的称号,比他这种只有在战时才被称之大帅的显得要上档次多了。
更重要的是,苍国是此次伐晋的统帅,所碰到的两大军团无论是白虎军团的司马宏,还是玄武军团的朱熙,由于有大元帅的身份在身,在战时都要比他高一级,自然也得听从指挥。
朱熙也不管他如何,说道:“我们要是想攻入晋城,这伊水城就是第一道关卡,之后再有中渡河天堑,便是晋城了,当年晋国之所以迁都,就是看重其有利的位置,东西都有屏障可保,纵使我们夺下了伊水城,也只是去除第一道屏障而已,不能骄躁。”
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
“哦?大元帅是想说……”
“我军必须要抓住此机会,不仅仅是要攻破伊水城,更重要的是将敌军主力歼灭,一旦晋国意识到危机,将全国大军收缩防御,要想覆灭晋国就要付出数倍的代价了!”
万喜听完,便是一叹:“大元帅深谋远虑,某自愧不如。”
“眼下两军大战,却与百姓无关,官府溃散,商旅逃亡,敌军已经成了一盘散沙,本帅有一个绝佳的主意,可以加速晋军的土崩瓦解,不知可否行。”
朱熙一边说着,也暗藏着一丝犹豫,有些拿捏不准。
“大元帅但说无妨。”万喜正色。
“某打算,攻下这伊水城后,释放出我大军不攻晋城的消息。”
不攻晋城?
万喜一愕,刚才还在说攻打晋城呢,怎么转头又说不攻了呢?
“大元帅的意思是?”
“晋城,非公不可,但是却要智取。此番攻破伊水城后,我军粮草暂时可缓解,不如就细作去散布谣言,说我大军不攻晋城,如此一来世族百姓皆往晋城而去,然后再进发中渡水,堵住其河道。”
“堵住河道!”
万喜一惊,只觉得心中有一根弦被扣响,顿时茅塞顿开。
晋城,乃是天下第一城。
仅仅是城内,就有二十万户,上百万的人口。
加上其近郊之地,少说也有个几百万人。
这么多人,吃什么呢?
晋城的米粮肯定是无法自给自足的,依靠的是商贸。
而商贸的主要运输途径,就是漕运。
晋城外的两条大河,就是晋城的生命线。
一旦众多百姓涌入到了晋城,肯定会造成粮食紧张,再加上数量庞大的大军,每日的粮食消耗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要是堵住了大河……
万喜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大元帅,此计绝妙,此乃兵不血刃之大计!”
朱熙一喜,道:“将军也认为,此计可行?”
“甚善,此计若是不行,恐怕没有比这更行的办法了!”万喜认真道。
闻言,朱熙一颗心总算是落地了。
说实话,这个计策并不是他想出来的。
而是杨沐传给他的兵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说的是西汉的长安,当时是整个天下最大的城池,在六国之乱中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整座城池严重依赖漕运,随着长安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多,之后不得不数次开挖河道。
包括隋朝的大运河在内,也是为了方便漕运,利于朝廷统管全国。
想出这个计策,就是源于此处灵感。
这个计划在朱熙的心中已经构思了一段时间了,可是一直都担心其可行性,毕竟是影响整个天下格局的大事,不是他能决定的。
有心报告给皇帝陛下,但是又担心会被直接否决。
心里憋了几天,这才和万喜探讨。
万喜是楚军大将,兵法阅历都十分不错,如今他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当即,朱熙回营,写下来了这个计划,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乐元城,让杨沐裁决,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全心投入眼前的大战。
第二日清晨,远方烽火点燃。
“进攻!”
朱熙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朝阳下,万千弓弩整齐排开,云梯撞车壕桥等大型器械列在一个个攻城方阵的中间,阵势分外壮阔。
战鼓擂响,大军山呼海啸般猛攻。
几乎便在同时,城下万箭齐发,杀声震天,一个个方阵推着投石车隆隆向前,巨大的石弹如同陨石一般,砸向了伊水城的城墙。
“轰隆——”
伊水城墙,塌陷了一角。
“轰隆——”
“轰隆——”
“轰隆——”
接连一声声大响,在石弹耗费了一大半之后,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时,石弹停下了。
联军终于不用担心被石弹误伤,蜂拥而上,开始渡护城河。
由于城墙倒塌,所以两侧攀登城墙的士卒压力大减,不到一会儿的功夫,早已被吓破胆的守城晋军,便开始溃退。
小半个时辰,万千士卒便洪水般卷上了雄峻城墙。
几乎不到两个时辰,伊水城便被大军淹没了,联军呼啸而入!
却在此时,一辆云车隆隆推进到城下,朱熙身披帅袍,高声道:“晋军将士们,我是苍国大元帅朱熙,你等但能投降,一律准许还乡,若执意一战,便要曝尸此城!”
大战正酣,这一声倒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投降。
朱熙一怔,大国的将士果然有大国将士的样子,这些晋军都在期待有援军抵达,只凭一口气,竟然没人投降。
于是,屠杀开始了。
一辆辆连弩战车打头阵,士卒们井然有序推进,如同瓮中捉鳖,将城内小股抵抗的晋军一一击溃。
最后,有人往城北门撤退。
但是,等待他们的是麒麟军团一冲而入!
这才是真正的屠杀王者!
大血染红了街道,整座伊水城如同人间地狱,尸骨累累。
“快!去夺占伊水仓!”
朱熙没有忘记这座联军的生命粮仓。
“禀报大元帅,伊水仓内余粮不多了!”一名千人将跑过来,气喘吁吁禀报道:“我军攻下粮仓后,发现里面的粮草十去七八,粮吏司说附近这百万晋军,吃的都是伊水仓的粮食!”
朱熙一惊:“还有多少?”
“账簿记载,已经不足一百五十万石。”
“不足一百五十万石……”朱熙呢喃,只觉得背冒冷汗。
这与料想中的差太多了,几乎缩少了一半不止!
原本,料想应该有三百万石的样子,最少够吃一年。
如今,只够吃两个多月了。
就算加上后方运来的粮食,也只能坚持三个月的样子。
三个月看似很久,但是对于有志于攻入晋城的联军来说,就显得太捉襟见肘了。
或许,这更要实施自己的那一套计划了!
朱熙心里暗想,同时下令道:“传令下去,立即搜刮城内大户人家的粮草,同时传信给云国大军和白虎军团以及麒麟军团,一旦发现在迁徙的大户人家,全部扣留,逼问粮仓所在,以粮换命!”
“是!”
“对了,取本帅印信来,我要给陛下写一封书信。”
“是!”
“还有,传令大军稍做休整,明日一早便拔营前进,伤亡的士卒放在城中修养。”
“是!”
……
当天晚上,大军进驻到了伊水城,三国主要将领在官府的厅堂议事。
主要就议定了一件事——明日一早,即刻进攻!
第326章 慌乱的晋国皇帝
即刻进攻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以往的清点人数之类的,也直接就忽略过去了。
这一战,看起来没有什么波折,可是损失的人数也不少,粗略算起来一共得有将近十万人。
要知道,在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下,还能损失十万人,已经算是比较大了。
这其中,损失的人又大部分是因为伊水城。
三国联军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卒,连番大战下来有些疲惫,但也没到怠战的程度,在帅帐一声令下之后,休息了一夜的大军重新开拔,往前而行。
不过,这一次有些不一样了。
沿途,只要占据到城池,那些地主和富户,无一例外都会遭受一番劫掠,尤其是粮食方面,仅仅留下一家子几个月的口粮。
这个做法虽然有点霸道,但是总比屠杀要仁慈得多。
当然,为了达到威慑目的,也要适当的杀一些人。
不久,一个消息流传开了。
这一次,联军的目标是中渡河!
也有消息传出了,联军的兵力不足,最多只打到中渡河为止,便不会前进。
这一下,沿途的百姓们慌了。
尤其是一些富户,一车一车的将家产打包,拖家带口的往晋城方向跑。
于是,整个晋国上演了一出几十年难遇的一次人口大迁移。
传言的力量是很可怖的,普通老百姓没有人愿意冒险,但凡有点资产的,都拖家带口往晋城的方向逃跑。
当然,这个消息并不是所有人都信,比如一些上层的贵族,那些统治者基本上知道这是一个假消息。
仗都还没打呢,就知道不攻晋城了?
傻子才信!
信不信是一回事,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就连一些官员,也在忐忑中开始了大规模的迁移。
这一下便引发了连锁反应,一些还在踌躇的百姓,见此情况也纷纷动身,着急忙慌的往晋城的方向而逃。
一月之间,大军便攻打到了中渡河。
接着,联军便在中渡河的沿线,布置了几处关卡,所有的漕运事宜一律停止。
同时大军不再采取陆地上推进的方法,还是征用各种民间大船,作为运兵之用。
这时,魏国为首的四国联军在得到消息之后,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攻击,一场血战之后,陈布被攻破了,联军惨胜。
接着,联军使用同样的策略方法,也放出了消息。
一时间,以晋城为中心的区域,人口暴增。
远在天子王畿的华温奇得知此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即将麾下的一百五十万大军分为了两拨,一方面驰援晋城,一方面防范着楚军。
……
晋城皇宫。
当东西两线大军,全数战败的急报传来,晋国皇帝慌乱了。
殿中鸦雀无声的大臣们,目光齐齐地聚向了龙椅。
晋国皇帝却是一句话不说,脸色阴沉,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此时,他的脑子里是一片混沌。
接下来,该怎么办?
如果说,魏国为首的四国联军只是趁势而上,只要增加援军就能抵抗的话,那么苍国为首的三国联军,就是特别棘手了。
强大的攻城器械,正面战场近乎恐怖的骑兵,还有那蛊惑人心的手段……
每一种,都让人升起一种无力感。
他甚至觉得,就算调动再多的兵马,在这支联军的面前都没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被击败,会被打到晋城。
而晋国的大军,因为比较分散的缘故,目前还有两百五十万大军驻扎在王畿……
兵力部署极度不平衡!
这是一个战略失误,苍国为首的联军已经占据了中渡河,眼看就要朝着晋城推进了,援军哪里还来得及?
该死!
当初,就不该这么心急的!
这一刻,晋国皇帝悔悟了。
晋国几代先辈,做了百年的霸主,是因为吞不下王畿吗?
错!
是不能吞并!
到了他这一辈倒好,直接用半攻半骗的方式,将这片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王畿给吞并了,疆域扩大到外面的兵将勤王都来不及。
可是,悔悟是没有用的。
事到临头,要面对的是大局,要面对是庞大的联军!
“哼!小国罢了,竟然敢挑衅我大晋,猛虎沉睡一会儿,莫非以为已经死了么!”晋国皇帝猛然起身,一拍龙椅道:“你们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众臣噤若寒蝉。
有什么要说的?
还能说什么?
大家敢吗?
皇帝都用沉睡的老虎比作晋国了,难道把话接下去,讨论这头老虎死没死的问题?
更何况,这一战之所以输掉,本来就和皇帝之前没有重视有关,如果早一些听从汪执的建议,在凤文城一带增兵,哪能落到今日的局面?
难道实话实说?
真要是这么干了,估计不用等到晋城被攻破,今天就能家破人亡。
尤其是,皇帝的这种表现,当朝的许多臣子也撇开不了关系。
只要一提,得罪的就是一大群人,定然是无法自己走着出宫了。
晋国皇帝的眼神在大殿中扫视了几圈,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朕去找国师!”
猛然,晋国皇帝从龙椅上站起了身,跌跌撞撞跑了出去。
原本已经六神无主的大臣们惊愕万分,有人便不由自主跟着皇帝跑了出去。
听得身后的杂音,晋国皇帝回身便是一声大喝:“干什么!一个个都是饭桶!赶紧给朕滚回去,不商讨出一个对策,别怪朕心狠手辣!”
顿时,一众大臣一个愣怔住了,止住了脚步,一个个讪讪起来。
望望周围虎视眈眈的禁军,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从近一年陛下的做法来看,还真有这个可能,要是惹怒了陛下,宫殿外那个笼子里,可是养了十几条狼犬的。
上一次,殿前侍郎别狼犬撕碎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就这样,众臣子眼睁睁的看着皇帝,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皇宫的内苑。
“那……”
“那是国师所在的地方吧?陛下去国师的洞府了?”
“难道,国师真有办法?”
“也不知道国师如何应对,万一说我们一点坏话……上次就是有人弹劾国师,被满门抄斩了。”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反应过来,惊叫出声。
第327章 国师
国师呀!
那可是国师!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神秘未知的力量还是很有市场的,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一切的背后,似乎都有一个神秘的操控者。
苍国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书畅销之后,世上有神仙的观点就更加的深入人心了。
当今皇帝登基之前,就有一个老者在河边垂钓了一只大龟,敬献给了当时还是皇子的晋国皇帝,说其有真龙护体,注定要登基为皇帝,这大龟是海中的龙王,派来给皇帝进补的。
于是,那只可怜的大龟,就在隆重的祭祀后,成了锅里的食物。
而那个老者,自诩能够与天意沟通,由一个落魄的老士子,在皇帝登基之后,成为了国师,极尽尊荣。
这国师到底有几分可信,这一点大家不知道。
只是在这以后,晋国的祥瑞和异象多了起来。
有时候,是一头老虎能口吐人言,甘愿献出自己的骨头给晋国皇帝泡酒喝。
有时候,是一口水井里喷薄出万丈霞光,倒映出一个人影,反复比对后,竟然和当今皇帝一个模样!
每一次有异象出现,晋国皇帝都会很高兴,给那发现者厚厚的赏赐。
上行下效,底下的官员们也就找到了一个简在帝心的捷径。
谁都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异象,反正都没见过!
此后,诸如此类的异象,一个比一个惊人。
官员们信不信没关系,皇帝听了开心就好!
一看到皇帝进了后苑,顿时一半人欢喜,一般人忧心。
可要好好说呀!
甭管信不信,臣子们匆忙回到正殿,所有的大臣立时精神一振,肃然站立,一边默默祈祷上天佑护,一边静候国师的佳音。
……
晋国皇帝来到了皇宫后苑,便是着急忙慌的往里面跑。
跑动的过程中,不由得有些暗恼,当初修建这座园子的时候,为什么要如此曲折呢。
惬意是惬意了,可这一旦有了大事,跑动起来着实不方便。
要是这个想法被那些修建院子的工匠听到了,恐怕得瑟瑟发抖。
因为将园子修建得太好而被皇帝暗责,恐怕这将成为最不可思议的罪名。
晋国皇帝匆匆通过了一条弯弯绕绕的小道,便跳上一只小船,漂上了一只小船。
湖中有一个小岛。
岛上有一个洞府。
如今正是六月份,酷热难当,湖心倒还算凉爽,洞府外两个童子看到了晋国皇帝,便在哧溜一下跑进了洞。
“方外之人,恭候陛下大驾。”
洞府中出来一个锦衣华服的老头子,拄着一根拐杖,驼着背,微微行了一礼。
看到国师,晋国皇帝长舒了一口气。
国师住进这洞府已经两年有余了,平日里享受帝王般的待遇,他也隔三差五的来此寻访一下,每逢国家大事,也都要请教一二,看能不能沟通天意,由此决断这些大事该不该做。
当初,伐魏的时候国师是支持的,事实证明果然正确。
等到他询问,是否该吞并王畿的时候,国师的回答模棱两可,如今看来国师当时预测得可真准呐!
可不就是么?
只要布置得好一点,或者说没有苍国这个变数,吞并王畿不就屁事没有么?
相比于那些古板的官员或者将军,在军国大事上,他更倾向于请教国师。
“陛下止步。”
正往前走着,国师突然叫做了他。
晋国皇帝也反应过来,于是淡然一笑,差点倒还忘了这一个规矩。
当初国师就说了,他是真龙天子,作为一个方外之人,即便是国师之身,若是与之靠得太近,也要折寿的。
所以每次,晋国皇帝来这,都没有进入到洞府内部。
今天心急了一些,一下子就忘了这一茬。
晋国皇帝也不啰嗦,直接问道:“敢问国师,现在诸国挑战霸主,我大晋岌岌可危,不知有何对策?”
洞府内,沉寂了片刻。
“国师?”
许久不听见声响,晋国皇帝皱了皱眉头,平日里若是询问国事,可没等这么久。
难道,国师也搞不定?
就在晋国皇帝忐忑之际,传来了苍老的声音:“此事天意虽有示警,但是尚且不明朗,待老夫做法,再禀明陛下。”
“做法?”
晋国皇帝眉头拧起,与国师探讨过多次了,还从未碰到这种情况,怎么样做法他还从未听说过。
“陛下,此事不可急,恐怕要过些时日,才能给陛下答复。”国师的声音再一次传来。
“如此,就依国师吧,还请好好做法,晋国大业,全仰仗国师了。”
“陛下慢走。”
……
晋国皇帝满脸愁容的回到了大殿,众臣子当然也不会在这个关口捋虎须,大会很快便散了。
“对了,听闻荀吴之前在邹吉的大军中做一个客卿,如今可还在?”
忽然之间,晋国皇帝像是想起了什么,问身边的一名内侍。
“回禀陛下,前些日子荀大人让陛下给召回来了,一直丢在大牢里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