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吏神复杂,扫了一眼这几百个平民,全都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汉子们大多是袒胸露背,全身黝黑,老人和小孩也都一脸菜,女人们穿得稍微整齐点,至少遮住了关键部位,但也都一脸麻木,只有一双双偶尔转动的黑眸子,还证明是个活物。
  “唉,都不容易呐!”小吏叹了一口气,道:“你们莫要担心,我此次来,并非是征收赋税的……咦,我都说了不征税,你们还不开心吗?为何一脸苦?”
  “敢问官老爷……莫非,是要征兵?”人群中,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小心翼翼问道,他的眼里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此话一出,人群中亦有不少附和之声,大家一脸紧张的看着小吏。如果家中男丁被征兵,且不说安危如何,最直接的就是家庭中失去了一个主要劳动力,基本上可以宣告一个家庭厄难的来临,比突然加赋税好不了多少。
  “不不不,绝对不是。”小吏苦笑的摇头,然后摆摆手,道:“大家听我说,不要七嘴八舌的问了,我也不是什么官老爷,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你们当中就有人当的官比我还大!”
  “呵呵呵……”
  “官老爷可真会说笑,我们都是牛羊草狗般的贱命,祖宗八辈以上都是被人欺负的猪狗,怎么可能当官呢!”
  “对对,礼不可废,我们这些贱东西怎可与官老爷相比。”
  民众们纷纷哄然大笑,摇头不止,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平民就是平民,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已经是莫大的福气,哪能奢望当官老爷呢,就说一百多年前,村里的那个傻娃子,因为偶然救了一个大官,受到了赏赐,不也只是在官府里当一个跑腿的,老了之后被赐予了钱财,在村东头买下了十几亩地,至今还被人口口相传,当成传说一般,他不也没有当成官老爷吗?
  平民,哪怕只是当一个跑腿使唤的小吏,没有贵人相助,也基本是不可能的,要说比小吏还大的官老爷,简直就是在做白日梦。
  “大家安静一下,让我把诏令宣读完,你们再议论也不迟!”小吏见此,高声呼喝,他今天可不止这一个任务,待会半个下午的时候,还要去一趟乡下,到另外一个村宣读政令。
  这一呼,几百人立即安静了,没人敢在官老爷的面前放肆。
  小吏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从头至尾,将政令宣读了一遍,看到大家的眼中多有茫然之,他又重头到尾,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稍稍做了解释。
  “各位,大家可听明白了?”小吏问了一遍,他发现尽管自己重新解说了一遍,但是大家还是一副没听懂的样子。
  终于,有一人先反应过来,语气中充满了不信,道:“官、官老爷……您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千真万确。”小吏点头。
  人群中开始响起嘈杂的声音,无论是男女老少,都纷纷低头议论。
  免除人丁税,鼓励垦荒和农桑,奖励战功,人人都有机会做贵族……
  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该不会是脑子烧坏了?。。。“”,。


第16章 皇城沸腾

  大家的怀疑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活了一辈子,还从未听说过如此荒诞的事,种田收粮多的有赏,孩子生得多的有赏,垦荒多的也有赏……皇帝家的银库破了个洞,钱多得放不下了?
  要知道,一个家庭有一半的钱财都是用来叫赋税了,免除人丁税后就等于减免了三成的赋税,每年春季过后,日子再也不用过得那么紧巴,粥里可以多放一把米,逢年过节可以吃一顿饱饭,生下来的孩子也不用含着眼泪溺死……
  一些家里有人投军的,则更是关心军功授爵,万一自己的男人或者儿子,服役期满回家的时候,只要能捞个屁大点的爵位,那简直就是光宗耀祖,家族几辈子都不用发愁。
  只是,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官老爷,官府怎么会出这样的布告,莫不是在消遣我们?”有人胆子稍微大了一点,怀疑中满怀渴望。
  “是诏令!记住,这是皇帝陛下的诏令,不是什么官府布告!”小吏严肃的更正,道:“皇帝陛下体恤民情,关心着广大劳苦平民,这是天恩浩荡,可不是官府能做到的!”
  皇帝陛下?
  随着小吏的提醒,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就是那个得到神仙眷顾,率军击退了郑**队的新皇帝?
  一时间,大家也都顾不上什么礼数了,纷纷七嘴八舌的问起来,对于这个刚登基不久,并且充满神秘彩的皇帝,这几天民间各种各样的传说都有,越传越神乎,如果真是这位新皇推行的政令,那多半就是真的了。
  激烈的讨论后,伴随着小吏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解释,场面突然一下子安静起来。
  然后,就是爆发出剧烈的欢呼。
  “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苍天有眼!今天熬得过去了!”
  “快!快去告诉病床上的老娘,让娘在走之前好好吃一顿饱饭!”
  人群激动,如同清晨公鸡打鸣一般,亢奋激昂,有仰天而泣的,有狂呼跪地的,有相拥大笑的,也有失魂落魄久久无法回神的,每个人无论动作神态如何,都是在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喜悦。
  毕竟,此等德政,千古以来,闻所未闻,对于老百姓来说,每一条都切身相关,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
  “陛下!我们都该感谢陛下,救我们于水火!”人群中,突然有人嚎啕大哭,大喊了一句。
  所有人都反应过来,听说是皇帝陛下力排众议,打破世家门阀的阻挠,这才能顺利推出这几条政令,是真真正正,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
  “陛下万岁,苍国万年!”
  “陛下万岁,苍国万年!”
  “陛下万岁,苍国万年!”
  所有人都跪拜而下,山呼海啸,声势绵绵,气冲云霄,紧接着,从皇城东边的另一条巷子中,又传来同样的呼喊,与之相呼应。
  与此同时,这样的一幕也在皇城各处发生,人们激情汹涌,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以官府都惊讶的速度,关于三大政令迅速传遍全城,让那些正准备宣讲的小吏们,都目瞪口呆。
  不过想想也是,三大政令真正损害到的是世族门阀的利益,普通的贵族和小吏都是依傍门阀而生存,就连他们都因为这些政令而受益,就更别提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平民了。
  白天不懂夜的黑,贵族不懂平民的苦难。
  苍国沸腾了,到了晚上,整个皇城灯火通明,犹如一座不夜城,沉浸在欢呼中的老百姓们,纷纷走上了街头,家家户户大开门庭,祷告上天,祭拜祖先,摆下一应蔬果吃食,左邻右舍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载歌载舞,比任何节日都要热闹。
  就连那些早已被折磨得麻木了的奴隶,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也都放慢了手里的活计,听着各处传来的欢呼声,面露憧憬之。
  三大政令的颁布,不仅仅只是平民受益,他们这些比平民更为低贱的奴隶,也在绝望中找到了一条出路。
  因为,功勋爵制度也将贱奴阶层包含在内,虽然处在最底层,但是也可以通过钱财自赎,或者投军建功,获得摆脱奴藉成为正常平民的机会。
  总之,日子过得有盼头了,无论是平民还是贱奴,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对于皇城中的热闹,官府也颇为头疼,一般情况下,整个全城都是实行宵禁的,除了更夫之外,所有人都不准在户外走动,但是今晚是一个例外,正所谓法不责众,也就只能听之任之,多加派一些人手,防止有人浑水摸鱼,趁机扰乱治安,行偷窃盗抢之事。
  出乎意料的是,今晚的治安好得不得了,衙门刑房值班的小吏都打瞌睡了,都还没有一个人过来报案。
  到了三更时分,也不知道是何人发起,民众竟然不约而同,敲锣打鼓,吹笛奏乐,舞着火龙到了皇宫外面,跪在地上向内廷叩拜,像是完成仪式一般,感恩戴德的呼喊一阵,然后纷纷散去。
  以至于第二天早晨,杨沐醒来的时候,哈欠不止,两个黑眼圈格外显眼。
  姬翎儿一边伺候他穿衣,一边抿嘴偷笑。
  “你若是再笑,信不信朕现在将把你就地正法!”杨沐露出凶狠状,实际上心里也颇为无奈,估计昨天晚上宫廷中没有几个睡着的,皇宫外面呼声震天,吹落打鼓的,任谁都得失眠。
  姬翎儿闻言,连忙低下了头,脸颊通红,如火烧火燎一般,她当然知道杨沐说的就地正法是什么意思,这几天黄段子可没少听。
  “对了,城外的百姓,真有这般兴奋?”杨沐洗着脸,突然问道。
  姬翎儿点点头:“陛下仁德,救黎明于水火,百姓自然是欣喜若狂,皇宫外面现在还跪着不少谢恩的人,陛下要不要去观景台看看?”
  观景台?看什么?看他们跪拜磕头,还是教大家唱东方红,太阳升,苍国出了个救世主?
  杨沐想了一下,摇摇头,在他看来,三大政令在封建文明中,其实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基础中的基础。
  只不过,对于这个世界上饱受压榨和摧残的百姓来说,确实如同大旱中的甘霖,那些百姓们欣喜若狂也是正常的,可是如果他连他这个明白人也这么想,那就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改革的步伐基本上就到此结束了。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一定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沉湎在一片歌功颂德中!
  “哦,对了,三个封邑王爷昨日就到了皇城,这也差不多晾了一天了,你即刻传旨下去,召集三王、六部重臣、右相、卫忠全与司马宏,一个时辰后,前往紫宸殿议事。”。。。“”,。


第17章 三王进宫

  杨沐一边吩咐,一边思掣着应对之策。
  这几日,三王的底细他已经打探得很清楚,泽王和沂王都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长,乃是先帝的侧妃所生,泽王是大兄,沂王是二兄,至于盘王,则是三人的皇叔,先帝的弟弟。
  三个王爷都不是什么好货,有着各自的小九九,也一直觊觎着皇位,要不是一干忠臣和卫忠全镇压,恐怕早就翻了天了。
  而就在昨天上午,三王便像是约好了一样,同时到达皇城,先是给太后请安,然后请求觐见皇帝,但是被杨沐给推辞了,故意命人将之安顿在城中的驿馆歇息。
  实话说,杨沐对于这三个王爷的印象差到了极点,这种觊觎大位,只顾着争权夺利而弃国家于不顾的人,甚至比门阀还要让人恶心,若不是那一日他的奇谋,恐怕现在苍国已经被灭了。
  鼠目寸光,害群之马,说的就是这种人。
  但是,对于三王,他又不得不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这三人各自掌控着一座城池,占据了苍国将近四成的力量,还有部分的兵权,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当然,他也知道这三人来的目的,恐怕不止是朝觐这么简单,更是为了利益而来。
  为何?
  杨沐推行变法,迟早会涉及到三座封邑城池,这是大势所趋,三个王爷也不是傻子,多多少少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任由发展,他们就会陷入到被动,连讨价还价的能力都没有了。
  所以只好趁着不温不火的时候,讨取一些利益,如同六大门阀一样,获取一些交换。
  杨沐猜测,他们所觊觎的,估计就是郑康的那些战争赔偿了。
  说起来,根据这些天前线传来的消息,郑康封邑中的贵族和军队,已经陆陆续续从望丰、江顺两座城池撤走,不日即可交接,三十万两白银和一万石粮食也已经凑齐,正在押运的途中。
  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就说三十万两银子,这就相当于苍国将近一年的赋税,几个王爷当然不想放过,如果更贪婪一些的话,或许还想染指望丰和江顺两座城池。
  洗漱完毕,杨沐匆匆喝下一碗粥膳,就前往紫宸殿,批阅昨天六部各官员呈上来的奏折。
  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卫忠全和司马宏两人联袂而至,再然后就是六部重臣、右相范宏济。
  “陛下眼眶发黑,精神不振,莫不是昨晚又梦到神仙了?”刚刚坐定,心直口快的司马宏眼睛一亮,惊喜道。
  闻言,一众臣子也都抬头,精神一震,殷殷的望着杨沐。
  “咳咳……什么神仙不神仙的,只是没睡好、没睡好……仅此而已。”杨沐心虚,自从上次找了个借口忽悠他们之后,这几日像是找茬一样,每日议事之时,朝臣们都会对他的眼眶格外用心,似乎多看几眼就能看出来个大熊猫似的。
  看到众位臣子有些失望的样子,他很是无语,不是整天嚷嚷着陛下要保重龙体吗,怎么这会儿关注的重点全都变了?神仙什么的都是虚的,只有你们面前这位既帅气又可爱的皇帝陛下才是真的好不好!
  看来,以后不能再随便忽悠了,风头都被神仙给抢了……
  郁闷了一会儿,盘王、泽王、沂王,各自带着属臣,姗姗来迟。
  “拜见陛下。”三人行了一礼,不跪地也不参拜,然后就各自在左侧找了个位置,各自坐下。
  杨沐心里冷笑,三人表面看着像是无礼,但是实际上却是在试探自己的深浅,想给来一个下马威。
  “三位王爷,见了陛下为何不跪!”沈安站在龙案的左下侧,见此之后,当即喝问。
  盘王瞥了他一眼,阴阴冷笑,不屑道:“哼,你一个阉狗奴才,也敢喝问我等,是活腻了还是没阉干净?”
  “对,我三人乃是王爷,是陛下的叔父与兄长,难不成也要像你这贱奴一样,每日跪拜?”沂王也出声呼应。
  “哈哈哈哈!”三王同时大笑。
  众官员面面相觑,三王的失礼大家都看在眼里,虽然心有愤懑,但是正如沂王所说,这也是皇帝陛下的家事,他们也不好插嘴。
  毕竟,礼仪一事可大可小,皇帝没有表态之前,谁也不敢多嘴。
  就连脾气暴躁的司马宏,眼见气氛不太对,也看了一下卫忠全的眼,强忍着怒气,悄悄低下头不说话。
  杨沐知道,该是他表态的时候了,这是一场君主与封王之间无声的较量,就譬如明朝嘉靖皇帝入朝登基的那一场礼仪之争,表面上看是为了礼仪和名分,但实际就是君臣之间的较量,谁落了下风,谁的气势就矮了一头,以后就得趴着。
  于是,他淡淡道:“你们几个,进宫之后可曾去参拜太后?”
  “这是自然,不用陛下提醒。”三王傲慢,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得意。
  杨沐面露惊讶之:“哦?据我所知,两位皇兄并非母后亲生,也有此孝心?”
  “陛下慎言。”盘王的脸一冷,带着训导的口气,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太后居于深宫,两位侄儿以晚辈之身表达孝心,这是礼数,应当褒奖。”
  “哦,原来如此……”杨沐点点头,又道:“既然几位知晓这个道理,那么倒要问问,朕乃一国之君,你们却不参不拜,不顾礼仪纲常,是何道理?莫不是瞧不起朕这个皇帝?”
  “这……”
  盘王一时语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的,就掉入了杨沐所下的圈套中,这还是印象中那个稚嫩昏聩的小皇帝吗?
  泽王和沂王也相互对视了一眼,十分惊诧,实际上他们这次回到朝廷,也是想着探探虚实,只是没想到这个平日里被自己欺负的弟弟,竟然一下子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
  难道,传言是真的?
  三个王爷同时深思,他们在进宫之前,一路上听到了很多关于皇帝的神秘传闻,今天早上起来后,也看到很多人跪在皇宫外磕头不止,仿佛一夜之间整座城池都得了魔症,像是一潭死水里注入了一汪清泉,让人顿觉清新的同时,又无所适从。
  这让他们想到了一件恐怖的事,一下子心中大惧。。。。“”,。


第18章 二桃杀三士

  要知道,他们最大的底气,其实就是杨沐的昏聩。
  可是如今,这个对手不仅有神仙相助,还有一个比先帝都要精明的脑子,怎么争?
  当即,以盘王为首,三人一起跪拜在地,连连称罪,请求宽恕。
  第一个回合,杨沐完胜。
  可是很快,三位王爷就表露出了本意,拐弯抹角的说自己的封邑是如何破旧,今年的赋税是如何的少,上交朝廷之后,百姓们是如何遭受苦难等等。
  反正就是一个字——穷!
  并且在最后,三人还委婉的表露出,希望朝廷能接济一下,拨个十几二十几万两银子应应急,如果实在是银子不够的话,可将此次归还的两座城池中的一些接壤的地盘,划归到三王的封邑当中。
  一切听起来都没毛病,仿佛朝廷就应该这样做一样。
  杨沐在心中冷笑,按照苍国的赋税征收规则,不管是封邑还是直辖城池,赋税的征收标准都是一样的,从封邑中征收上来的赋税,只需要上缴一半给国库,其余的都统统归王府,由几位王爷自行调用和挥霍。
  这几年来,没天灾没战乱的,各封邑怎么会没钱了呢?
  杨沐当然不会同意,目前国库中积存着将近五十万两银子,听起来很多,但是推行新的政令之后,花钱的地方更多,他还指望着这三十万两银子救急呢,三个王爷想要染指这笔银子,就是在他的心头上割肉。
  眼见杨沐不答应,泽王有些急了,恼火道:“陛下应当明白,这胜利的果实是大家的,总不能让朝廷独吞!”
  “胜利的果实?”杨沐笑了,目光如电,冷冷的看着他:“你不说朕还忘了提了,郑军围城的时候,你在哪里?该不会是搂着美姬,在王府里饮酒作乐,等着看朕的笑话?”
  “臣……臣不知道,当时并无消息,等诏令到达的时候,皇城之围已解,听说还生擒了敌首,这才大松了一口气。”泽王辩解,但是怎么听都觉得有一股心虚。
  一旁的沂王站出来解围,道:“陛下,若是国库实在拨不出银子,可以将两座城池中的部分交给我们打理,不仅可以解决困境,还可以为陛下分忧。”
  盘王也在一旁点头,目光闪烁。
  “这样呀。”杨沐敲着龙椅,心里乐开花了,但是表面故作沉吟,然后扫视在座的六部重臣,道:“几位王爷的这个提议,你们怎么看?”
  怎么看?
  当然是不行啦!
  众官员纷纷在心里呐喊,要不是几位王爷还在,恐怕早就已经骂开了。
  想染指北方两城,这不是要虎口夺食吗?
  要知道,在第一次朝会的时候,杨沐就因为推行政令的事,向他们这些门阀世族妥协,承诺各门阀势力瓜分那些原本属于郑国贵族的产业,本来好好一块大蛋糕,大家流着口水挥舞着刀叉就准备下手了,这个时候三位王爷却横插一杠,要将蛋糕搬回家独吞。
  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谁能容忍?谁能不怒?
  “陛下容禀,老臣觉得几位王爷或许是昏了头了,说出此等话来,简直有辱皇室贵胄的脸面。”右相范宏济站了出来,阴阳怪气的表达自己的不满,皇帝都已经率先啪啪啪打脸了,做臣子的跟上节奏才是正道
  “朝廷怎么治理城池,无需几位王爷操心,还是想想怎么提高封邑税收,省得又来哭穷,徒增笑料。”户部尚书张韬语气冰冷,讽刺道。
  “张大人说得对,两座城池中有各大家族的产业在,几位王爷还是省点心为好,万一哪天郑**队南侵,几位王爷可不要又像上次,龟缩在封邑之中,误国误民。”吏部尚书上官明文也站了出来,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
  “对!三位王爷莫要贪得无厌。”其余的重臣也纷纷站出来指责。
  三王目瞪口呆,怎么也没想到,城池都还没回归,就已经提前被划分好,自己这才刚刚表露出一点占有的意思,就已经成了大臣们的公敌,似乎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一样,被嘲讽得体无完肤。
  一时间,三王哑口无言,年纪稍小的沂王何事受过这等言语上的侮辱,脸上涨得通红,但是却实在是找不出一句话来反驳。
  怎么形容来着?宝宝委屈,但是宝宝说不出来……
  杨沐高坐在龙椅上,喝了一口参茶,看着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三王,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总算是把憋在心里的一口恶气释放了出来。
  但仅仅是恶心他们还不够,要想在政治上占据优势,还得再下一剂猛药。
  当即,他又道:“先帝之时,国家安定,所以准许三位王爷领兵据守一方,在封邑内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但是如今郑国势大,对我苍国虎视眈眈,唯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变法,以图强国,几位王爷怎么看?”
  又问怎么看?
  三王这一回小心了,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同样的坑再也不能跳第二次了,于是都小心思掣起来。
  对于贵族们来说,无论变法的效果是好是坏,损害都非常大,尤其是割据一方的三位王爷,可以说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只有维持现状不变,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的保证。
  但是眼下,皇帝陛下刚刚推行政令,自己三人又无朝臣支持,就算是有不同的想法,又能怎样?
  沂王自持还算有点头脑,想来想去,咬牙道:“陛下既然坚持变法,国内暂且就推行便罢了,臣等没有异议。”
  “好!沂王识大体,深得朕心!”杨沐大喜,拍案而起:“既然如此,那三王的封邑也如此执行,朕即刻下令吏部筛选出一应负责变法的官吏,进驻到三位的封邑中!”
  “不可!陛下不可!”盘王和泽王吓了一大跳,派官吏到封邑中推行变法,这等于是要夺权呀!简直比答应变法的后果还要严重!
  “怎么?刚才沂王所说,难道有假?”杨沐故作惊讶。
  盘王语凝,狠狠的瞪了沂王一眼,然后道:“沂王所言,臣不敢苟同,贵族才是一国之根基,变法存在诸多漏洞,不仅弱化统治,而且掏空国库,必定会动摇国之根本,瓦解我皇族的权威。所以,此法应当废除,重新恢复旧制。”
  此话一出,周围的六部官员也纷纷点头,之前在朝堂上的妥协只是无奈之举,并不是说大家就拥护变法,现在肉已经吃到了嘴里,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也就出来了,一个个全都盼着变法夭折。
  看到周围有人附和,盘王颇为得意,心里也有了计较,这次变法正好是一个契机,或许能借此拉拢朝堂势力,联合起来扳倒小皇帝也不一定。
  杨沐早知道会如此,之前那个提议只是他故意为之,为接下来的计策做铺垫罢了。
  于是,他笑道:“盘王说得有理,变法一事有待考验,不过也不能朝令夕改。这样,朕也担心三位的封邑一下子无法适应,所以决定先在其中一座封邑中试点推行,如果无用,其余两座封邑就算了,你们看如何?”
  试点推行?三选一?
  此话一出,三王的眉头都是一拧,这个方法听着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也可行。
  但是,该用谁的封邑尝试呢?。。。“”,。


第19章 解惑阳谋

  这是一条毒计,但同时也是一个阳谋,让人挑不出毛病。
  皇帝已经退让一步了,这么好的建议,难道要再次拒绝?
  于情于理,都无法反驳和拒绝。
  三王都沉默了,从政治关系上看,三者是一个整体,相互抱团取暖,以夺位为终极闯关目标。
  但是同时,这种关系也是建立在各自的实力之上,如果失去了对封邑的掌控权,那就不是抱团取暖,而是在一起闯关的时候充当僚机,输了下场悲惨,赢了也什么好处都捞不着,还不如呆在封邑里混吃等死,自保有余。
  三王都有各自的小心思,也有自己的谋划。事实证明,不管多么精明的人,在利益面前都会陷入一个叫做人性的暗坑里,怎么都拉不出来。
  就比如现在的三王,各自沉默,都想着该如何保全自己的封邑,顺便把另外一人推下水。
  “几位王爷,可有决断?不知道谁愿意为朕分忧呀?”杨沐扫视了一眼,道:“愿意贡献出封邑的人,朕也不会亏待,赋税仍然可以获得一半,若是有心为官,可以到朝堂之上谋一个官职。”
  三王心里暗暗嘀咕,谁要你的官职了,王爷当得好好的,在封邑内就如土皇帝一般,过得比你还潇洒,傻子才上当。
  “陛下,臣的盘城贫瘠,水利不通,又地处最南方,不利于变法的推行,请恕臣无法为陛下分忧。”盘王率先站了出来,利益攸关的时刻,他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先把自己撇开再说。
  “臣的泽城亦多有不便,西陲边境经常遭受流匪山脉的掳掠,恐怕力有不逮。”
  “陛下明鉴,沂城亦不堪重负。”
  对于盘王的率先甩锅,泽王和沂王暗骂一了声,然后也先后表态。
  杨沐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事关国运,现在全国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你们,所以你们更要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做党的好……总之,这事容后再议,几位王爷多在城中逗留几日,到底让哪座城池试点,你们自己琢磨,朕就等着好消息了。”
  “是!臣等……遵旨。”三位王爷一脸苦,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封邑!
  三王退去之后,杨沐又跟六部重臣讨论了一阵,话题主要聚焦在巨额赔偿和两座城池上,该如何处置,如何治理,一些小细节上都要有一个规划。
  一直到午膳时间,此次商议才结束,群臣告退,杨沐让卫忠全与司马宏两人留了下来。
  “陛下,老臣有一事不解。”卫忠全说道。
  “哦?说来听听。”杨沐饶有兴致。
  卫忠全顿了顿,说道:“以如今朝堂的局势,陛下要么维持与几位王爷之间的平衡,要么就不计后果以铁血手段见三王镇压,为何单单挑出一座封邑,如此蝇头小利,岂不是既激恼了他们,又无甚收获?”
  杨沐会心一笑,道:“所以,爱卿是觉得,朕这次鲁莽了?”
  “臣不敢,只是觉得有欠妥当。再者说,几位王爷在皇城留几日,肯定会暗地里弄些小动作,联合朝堂中的官员反对变法,这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对,臣也这么觉得。以臣的性子,干脆直接将那几个什么王爷拉出去剁了,一了百了!”司马宏也在一旁插嘴,他整个早上都皱着眉头,对几位王爷的意见大得很。
  杨沐摇摇头,无奈道:“该来的总是要来,变法损害贵族的利益,阻力肯定不小,但是两位爱卿想想,若是自己是三王中的一个,该如何自处?”
  “这……”卫忠全张了张嘴,沉吟了一下,道:“自然是不能坐以待毙,如果准许朝廷官吏在封邑内推行变法,等于是自掘坟墓,反正只是三选一,不如让……”
  突然,卫忠全声音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眸子一亮,大呼:“妙!妙计!此乃阳谋,三王必定会因此争吵不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