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苍国北伐,你有何见地?”郑皇问道。
“儿臣以为,应当调集三大营,歼灭苍国主要力量,只待他们溃败,我大郑就可挥师南下,一举吞并苍国,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统一……”
郑皇呢喃了一声,眼里也迸发炙热的光芒,他年轻时也曾有过这样的豪情壮志,但是却被病魔困于这一座小小的宫殿中,常常引以为憾。
而当前的郑国,有统一三个国家的能力,使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诸侯国,被天下所承认。
“唉,朕老了,你们兄弟之间要怎么折腾就随你们吧,但是千万要记住,无论怎么样都不能牺牲贵族利益,否则必定动摇国本。”郑皇告诫道。
听郑皇这么一说,郑翰心中狂喜,他这次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踩一下郑康,更主要的就是为了试探自己这位父皇的态度!
众所周知,郑皇从今年开始身体变得很差,常常咳嗽呕吐,期间还晕厥过几次,皇位的继承人选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这个时候把三大营的兵权交给谁,就意味着那个人是郑皇心中最属意的人选!
至于是为什么,就要说说三大营的地位了。
作为郑国的主力军团,三大营分别是西大营、中大营、东大营,一共是三万余人,且全都是正规军,一直只听命于皇帝。
而三大营的主要职责,就是镇守北疆,抵御北方的大盛国。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估计错误,认为郑康和郑翰的军队足以攻灭两国,导致没有派出三大营协助,那么早在一个月前,郑国就已经统一其余的两个国家了。
也正是因此,让二皇子郑翰很是惋惜。
不过,现在也为时不晚。
三万正规军,再征召五万的农民兵,足以将苍军围歼!
想到这里,郑翰捏紧了拳头,当即请了三道圣旨,然后派人送往边境。
九月二十八日,整个郑国朝堂就已经知道了三大营的事情。
二皇子郑翰,接掌了兵权!
这个消息,对于大皇子郑熊和三皇子郑康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兵权呀!
这可是三大营的兵权!
三大营作为郑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历来只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如今被二皇子接掌,这意味着什么?
太子!
可以这么说,郑翰虽无太子之名,但是已得太子之实,只要在三个大营中耕耘一番,彻底掌握了兵权,就算是郑皇也无法插手,皇位归属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悬念。
一下子,郑翰的府邸上,可以说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国内只要是能排得上号的家族,都纷纷上门攀附,因为如果不出太大意外的话,这皇位是非二皇子莫属了。
这个时候攀附,为时不晚!
……
郑城,大皇子府邸。
“父皇,真的不行了么?”听到这个消息后,大皇子郑熊一屁股坐在门槛上,颓然失色。
原本,国内贵族纷纷依附,太子之位已经唾手可得,只需要慢慢图谋部分兵权,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皇位继承人。
可是没想到,苍国在这个时候北伐,给了郑翰一个绝佳的机会,作为三位皇子中唯一具有统兵才能的人,临危受命。
可以说,一切都天衣无缝,大皇子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如同昙花一现,迅速凋谢。
甚至,由于公开参与皇位争夺,他已经和郑翰成了政敌,比以前的情况更糟糕。
……
与此同时,郑康也在府邸里上窜下跳,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一番谋划,最后却成全了郑翰!
确切的说,是郑翰在这背后主导了一切,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兵权而去的。
“娘的!被骗了!被骗了!”郑康急得大跳,连摔了几个花瓶之后,恼恨大骂。
“殿下如何被骗?”这时,一个白袍书生走了进来。
“孔先生?”郑康愕然,连忙收起了愤怒,道:“先生听错了,事实上我与那二皇兄一起合谋,以图扳倒郑熊那厮,没想到二皇兄却背地里窃取了兵权,置我于不顾,实乃小人之举。”
“确实是小人之举。”孔尚贤点了点头,也不揭破郑康的谎言,然后道:“某此次前来,就是受我皇之托,与殿下联系,两军对峙将如何进行?”
“这……”郑康语塞,一下子为了难,本来定好的计划是诱使苍军深入,但是现在却被二皇子郑翰坑了一把,就算是诱敌深入,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孔尚贤微微一笑,看破了郑康所想,于是道:“三殿下若是为了郑翰之事苦恼,在下或许可以帮上一点小忙。”
“哦?”
“既然二殿下执掌了兵权,何不将其的兵力化解,二皇子殿下您再夺取皇位?”
“夺位!”郑康骇然出声,连忙摇头:“不行,不行!我手上并无兵权,不可能夺位,而且那些贵族也是不会承认的,这要是失败了,那是要丢性命的!”
孔尚贤捋了捋胡须:“殿下莫要忧虑,二殿下能获得兵权,就是因为我苍**队的威胁,同样的道理,三殿下难道就不可以么?而且,殿下您也只能放手一搏了,不然待解决了外患,二殿下迟早要对您出手。”
出手……
郑康吓出了一身冷汗,张口想要答应,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道:“苍国如此帮我,有何图谋?”
“殿下多忧了。我苍国为何北伐,难道殿下心里没有一点数?我苍国帮助殿下夺得皇位,到时候您以皇帝之尊下旨,割让康城赠予我苍国,然后再两国派兵攻打申国,平分申地!”
康城、申国……
郑康心里明白了,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让他觉得浑身舒坦。
当即,他对孔尚贤的话没有太大的怀疑,毕竟苍国总共才两万军队,加上一万五千名义军,能成什么事?
这样一点力量,在郑国的本土上,最多只能扑腾出一点浪花罢了。
第123章 义军出击
了九月二十八日,天空飘起了濛濛细雨。
苍**队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到康城骚扰了一次,与郑**队象征性的对峙那么一下,就匆匆收兵撤军,返回到了营寨。
吃午饭的时候,杨沐和一众将领在营区转了一圈,深感担忧。
士气太低迷了!
一连五六天的僵持,别说郑国兵卒们觉得没意思,就连负责此项任务的玄武军团,士气也非常低迷。
毕竟,普通的士卒和基层军官并不知道高层有什么谋划,大家看到的只是苍**队一直在康城外徘徊,连一座城池都攻陷不了,谈何北伐?
“嘀——”
“嘀嘀——”
一长两短,三声哨笛打破了营寨的平静。
这是紧急集合的讯号,一个多月来已经训练了很多遍。
一瞬间,整个营寨的士卒都动了起来,纷纷跑到营寨口集合。
大坪前面,摆放着一张案桌,几个陶罐。
顿时,士卒们精神一震。
因为这是一个传统,只有在大战之前,才有的誓师仪式!
士卒们一个个喜上眉梢,这几天的对峙就像是小孩子打闹一样,实在是无聊得紧,伤亡倒是很少,但是军功也同样少得可怜,对于郑国士卒来说或许巴不得这样,但是对于苍国士卒来说,那就是煎熬。
现在,终于能畅畅快快的打一仗了!
只见卫忠全走上了帅台,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锐利的扫了一眼面前的军阵,摊开一张大纸。
“顾风南!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五千士卒,在康城外迂回!”
“末将领命——”
“谷益!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五千士卒,在康城后方安营扎寨!”
“末将领命——”
“杨洪!本帅命你,率领本部五千士卒,直奔新安城!”
“末将领命——”
一连三道命令发出,卫忠全看向了青龙军团和玄武军团,然后在万众期待中,淡淡道:“其余人等,待守营寨!”
什么?
待守营寨?
一瞬间,两个军团的士卒都懵了,兴致冲冲的聚集,本来以为有大仗要打,结果战斗力低下的义军被调遣了出去,而自己这一万精锐,却要窝在营寨里!
难道,是我们比不上义军么?
开玩笑!
义军一万五千名士卒,都比不上五千青龙军团士卒好吧!
两个军团中,所有人的心里都十分不服气,这不是对义军的歧视,而是一种忿忿不平,仿佛是已经到了自己嘴里的肉片,却被一个小孩子抢去了一样,实在是有些憋屈。
“大帅!本将不服!”忽然,安静的队列里传出了一个声音,一个将军昂首挺胸站了出来,大声呼喊。
“屈勇?又是你!”卫忠全皱了一下眉头,严肃道:“你有什么不服!要是说不出个名堂,休怪本帅军法无情!”
“敢问大帅,为何义军都有事做,就我们窝在营寨里清闲,末将身为千人将,要为麾下的将士们问出心中的疑惑!”屈勇大声道。
“疑惑?好!既然如此你就去问陛下吧,此事乃是陛下的决定,你可还有什么质疑?”
“陛下……末将、末将没有了!”屈勇脖子一缩,气势全无。
开玩笑,陛下的旨意,谁敢质疑?
皇帝陛下的决定,有过半点差错么?
立即,所有的将士都收起了不服之心,坚信这么安排一定有某种道理。
卫忠全将众将士的表情都看在眼里,默默点头,然后狠狠瞪了屈勇一眼:“自己去领二十军棍,下次再敢质疑主帅,就砍了你的脑袋!”
“是!末将遵命——”
“义军全体行动,其余人解散!”
“是——”
顿时,两个军团有秩序的退回各自的营帐,屈勇垂头丧气,领着几个士卒,一边摸着屁股一边驱赶旁边大笑的士卒。
“哈哈哈!屈将军,您这一回可是踢到铁板咯!”一个百夫长哈哈大笑,挤眉弄眼。
“对对!我们的屈将军这回可真是吃了天大的胆子,竟然质疑皇帝陛下!哈哈哈!”千人将何桑过来了,揶揄道。
“兄弟我先走一步了,听说今晚烤兔子肉,啧啧,那味道,不过兄弟你就没这么好命了,那兔子肉可是要坐着吃才畅快!”
“哈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挨得近的人特意走到屈勇的身边,大肆嘲弄一番。
对此,屈勇只能涨红了脸,无奈苦笑,同时心里也暖暖的。
他何尝不明白,这些袍泽的嘲笑,其实一种变相的安慰,把这次的事件归于一场玩笑。
看起来很损,但是有的时候,只有这些放肆损你的朋友,才是真正过命的袍泽兄弟!
当然,这也是青龙军团的一种变化。
在过去,苍**队是绝对不会有这种气氛的,士卒和将领们各顾各的,可以说是麻木自私也不为过,但是自从引进了新式练兵法,隔三差五举行一些增进感情的团体活动,例如衔纸杯、两人三足、接力赛等等,军队的凝聚力大为提升,将士们之间的感情深厚,说是袍泽和兄弟一点都不为过。
这一切,都被远在哨塔上观望的杨沐看到,满意的点了点头。
本来,他是有意回避,但是没想到最后还发现了一个闪光点,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毕竟,军队的凝聚力和士卒之间的感情,是直接影响到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的。
在战场上,士卒之间的感情越深,就越能加深配合程度,也更能激发血气,当士卒们看到身边的袍泽倒下时,第一反应不是恐惧和逃跑,而是冲上去为兄弟报仇。
这就是凝聚力!
“吼——”
只听下方一声大吼,整个营寨似乎都动摇了一下,气势恢弘,一万五千名义军士卒统一行动,其中以顾风南军团最为壮观,不少士卒还携带了攻城的云梯,以及大捆的羽箭,朝着康城缓缓开去。
这一幕,让乡间的老百姓很吃惊,也很惧怕,不过在看到是苍国士卒后,就全都放下了警惕和担忧,因为这些天来,沿途的老百姓都深切的感受过苍军的军纪,是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师,不仅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有时一些困难的地方还伸出援助之手。
就说上次,村子里共养的那头牛跑丢了,还是一队苍军士卒帮忙找回来的,乡亲们送一些瓜果作为报答,没想那一队士卒使劲的推辞,还说什么三大纪律八大注意,最后实在推辞不过接下了一篮子瓜果,愣是留下了一串铜钱。
第124章 围城
沿义军的行军动静太大,让沿途所有的老百姓都瞩目。
康城的驻军当然也不会忽视,每隔一盏茶的时间,就会有一批斥候快马飞弛入城,禀告动向。
身为三千人将的莫里在第一时间登上了城楼,远眺队形整齐的义军。
“五千么……”莫里呢喃了一声,多日的交战,他自然早已经打听清楚了苍军的人数,五千士卒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罢了。
“报——”一个小兵跑上了城楼,单膝跪地,呈上了一个竹筒:“启禀将军,邓将军急报!”
邓飞?
莫里诧异了一声,邓飞是他的同僚,也是一名三千人将,麾下有一个满编的三千人队,作为支援力量驻扎在康城之内,这个时候急报是为何?
一念之间,莫里心中升起一个不详的预感。
他从小兵手里接过竹筒,拆开信件。
“这……苍军这次来真的了?”莫里大惊失色,因为在邓飞的信件里介绍,还有另外两支千人队从康城侧面,一支驻扎在康城背后,一支直奔新安城!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苍军不但围困了康城,还切断了康城的后援!
新安城……
莫里心里升起一种恐惧,因为新安城就在康城的北边,如果郑国援军到达,肯定是要先救新安城的,双方再进行一场拉锯战,等援军到达康城的时候,至少也得五六天了!
五六天的时间,以康城这低矮的城墙,有希望守住吗?
几乎没有悬念,康城恐怕连一天都守不住,因为一直以来,这座城池从未遭到南方的威胁,城墙几十年没有翻修过,不到两丈的高度,防一些小毛贼都难,更不要说有攻城云梯的苍军了。
“快!问问三殿下该怎么办!”莫里急得大喊,一旦康城被攻破,作为一个三千人将,他就算不死这辈子也完了。
城池被围,康城内的士卒们纷纷乱了方寸。
要知道,康城中虽然有两支三千人队,但却都是这两个月才征召起来的农民兵,战斗力比一万五千名义军还要不如。
“天呐,怎么这么多人!”
“听说我们康城的背后还有一支军队,这一仗我们输定了!”
“老子不干了!受个鸟的气!要是成了苍国的老百姓,家里还有田分嘞!”
“莫将军刚刚急匆匆的下去了,肯定是去找三殿下了!”
城墙上,士卒议论纷纷,虽然还未开战,但是看到城下整整齐齐的队列,不由得心里发怵,脚步本能的往后退。
“呜——”
号角声响,一个个军阵踏着整齐的步伐,一点一点朝着城墙逼近。
顾风南驻马于阵前,拔出了手中的佩剑,大喝道:“将士们,拿出你们的气势,替天行道!”
“吼——”
后方,震耳欲聋的一声大响,这是士卒们中气十足的低吼。
顾风南满意的点点头,这一战不仅是关乎康城的归属,更是整支义军和他个人前途的一战,在出发之前卫忠全可是下了死命令的,无比要摆出阵势,吓住康城的驻军,围而不攻。
没错,就是围而不攻。
尽管现在,对于两支义军来说,攻打一个康城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特别是在战事还没有完全开启的情况下,如果一开始就消耗大量的兵力,对往后的局势会很不利。
所以,整整一个下午,顾风南率领的五千义军士卒,在康城之下站了一下午。
“这……他们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该不会和前几次一样吧?”
“这一仗到底还打不打?”
城楼上,郑军士卒全都懵了,前面几次雷声小雨点也小也就罢了,但是这一次为什么苍军兴师动众而来,怎么又不攻城呢?
作为康城的主人,郑康在莫里的陪同下,也登上了城楼官望,皱着眉头不说话。
直觉告诉他,事情并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因为那位苍国皇帝给他的影响太深刻了,既有猛虎一般的凶狠果决,又有狐狸一般的狡诈,如此一个行事诡异的人,怎么可能只派一支军队到城外干站着?
到底是怎么回事……
郑康心里滋味难明,一方面希望苍军能够战胜郑翰,一方面又想着尽可能的把苍军消耗,让他自己坐收渔利,所以一开始,他就下令让部下后撤,尽量不让麾下士卒与苍军硬拼,可是现在,已经退无可退了。
苍国皇帝,怎么就在康城死磕了呢?
这是郑康唯一想不明白的地方,毕竟要攻入郑国境内,不是只有康城这一条道呀,苍国皇帝是铁定心思要从重兵防守的康城和新安城一带攻入么?
怀着忐忑的心情,郑康眼睁睁的看着康城被围了一天一夜,士气低迷,人心惶惶。
特别是城内一些贵族,本来还大声嚷嚷着要军队护送他们出城,但是听到新安城也被攻打,北撤的路被堵住之后,就开始朝郑康抱怨,要求立即向皇都求援。
没有办法,郑康只好连夜派人,给远在皇都的皇兄郑翰写了一封信,陈明了利害。
十月初三,东大营和中大营,各自出兵一万,再加上三万农民兵,紧急南下救援,这被郑翰视为剿灭苍军的一战,也被视为彻底将郑康打入深渊的一战。
……
与此同时,一支苍军从康城荒郊,悄悄从左侧北上,趁着夜色,摸进了孤狼坳。
孤狼坳,是位于康城和黄田城的交界之处,这个位置是郑国北方与南方的一条通道,平时商队押运货物,都是从这个经过,两边是崎岖不平的丘陵地带,郑**队如果想快速救援,那么从这里赶路无疑是最快速便捷的。
五千青龙军团士卒,如同一个个夜行幽灵,没有一个人在队伍中讲话,整个队伍中的气氛十分压抑和平静,只能听到脚步踏在酥松的泥土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
很多士卒的手里都抬着器械,脸上则是即将面临大事的急促之色,胸口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时间一点点过去,青龙军团在这蜿蜒崎岖的孤狼坳上走了大概十几里地,卫忠全突然望见远方出现了点点的火把。
那些火把,并非固定在一处,仿佛是有人举着它们在挥舞,画着圆圈。
而片刻之后,那些火把便消失了,可能是人为地熄灭了。
看来,那里就是最好的伏击地了……
卫忠全心中了然,那些举着火把的人,是他派往前线查探的斥候,其实早在几天之前,那些派往各地查探的士卒就早已经探听清楚,孤狼坳是一个非常符合伏击的地点。
于是,君臣之间制定了一个大战略,首先派出军队不断的骚扰,降低敌军的戒心,然后以康城和新安城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引诱郑军主力救援。
再然后,青龙军团在沿途设下伏击,给来援的郑军主力迎头痛击,挫伤他们的锐气,随后,玄武军团深入郑国境内,全线开战!
第125章 伏击
手卫忠全看了一眼前方,挥手示意:“传令下去,全军急行!”
听闻此令,青龙军团的士卒们全都是精神一震,仿佛已经闻到了杀伐的气息,全军朝前奔跑前进,行军速度一下子都加快,比之前快了不止一筹。
伏击有讲究,尤其是读过几本中国古代兵书的卫忠全,心里更是清楚,一场伏击能否成功,前期的准备万分重要,一旦被敌军探路的斥候察觉到一点不对劲,那将前功尽弃。
就这样又前进了大概一里地左右,眼前曲曲折折,山路上被一座座丘陵小山遮挡,四周全是难以攀登的高峰,丛木茂密,不仔细看的话,实在是难以辨别清楚。
“命令各千人队,立即分批驻扎,弓箭队在前!”
“是——”
一声低吼,五千士卒立即采取了行动,纷纷清除掉附近的活动痕迹,然后涌上山头,在斥候的带领下,埋伏在了适当的位置之后,纷纷熄灭了火把,安静下来。
整个过程并没有出现什么差错,因为这两个月来,青龙军团早已经组织过数次类似的训练,包括如何筑造掩体,如何通过简单的手势交流,如何借用周围的树枝等物品进行伪装,几乎是烂熟于心。
山间,微风轻拂,带来阵阵凉意。
“大帅,消息可靠吗?”屈勇率领第一千人队,就趴在卫忠全的旁边,望着山下的小路,忐忑问道。
“废话!我们麾下的士卒探查了五六天,早就确定通往康城的两条路,另外一条已经被义军切断,你说他们会走哪一条?”卫忠全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有点恨铁不成钢。
自己麾下这个千人将,战场上率领部下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可就是脑子不太灵光,有点沉不住气。
“这晚上的,郑军会连夜赶路吗?不会这么着急吧……”屈勇呆了一会儿,又问道。
“十万火急,里应外合歼灭我军攻城部队的大好机会,地方的主将一定不会错失的。”卫忠全道。
“那大帅,我们要在这里等到……呃……”屈勇正想再问,忽然见旁边所有的人都在瞪着自己,顿时脖子一缩,趴在土丘上不再说话。
时值月初,天边只有一轮弯弯的月牙,五千士卒如同黑夜中的幽灵,趴在树木和山丘后一动不动,紧紧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由于并不知道对方到底有多少人马,所以作为主帅的卫忠全也不知道这次伏击会不会顺利,所以一直派出斥候,小心在前面探查,一旦有情况就过来汇报。
直到半夜,远方终于亮起了一丝丝微光。
来了?
卫忠全心中一凛,今晚是苍军进入郑国后的第一次大战,成败关乎战局的走势,可以说是十分重要。
约莫半盏茶的时间,一小队斥候回来,禀明了情况。
果不其然,一会儿之后那些亮光越来越密,一条长长的火龙出现在视野中,夹杂着嘈乱的声音匆匆朝着这边而来,而在队伍之前,有一批骑着马匹的斥候,在队伍前一里之地探路。
见此,趴伏在前线的将士心中一紧,纷纷屏住了呼吸,五千士卒的埋伏在山坳中,几乎占据了一片山头,如果被这些敌军斥候发现,那今天的埋伏可就要功亏一篑了。
好在,或许是夜晚的缘故,那些前面探路的郑军斥候并未有太大的警觉,更没想到连绵的山坳上,还埋伏着五千苍军士卒,只是在稍微溜达一圈,便派了一个人折返禀明情况,其余的斥候继续向前探路。
卫忠全松了一口气,等那些探路的斥候过去,让传令兵打出一串手势,示意弓箭队准备。
不,准确来说,应该是弓弩队。
一架架连弩摆放在山丘上,调好了位置,对准下方的山路,在月色下看起来就像是一架架狰狞的战争怪物。
本来,每个千人队配备一百个弓弩手,凑起来整个青龙军团一共是五百个弓弩手,但是在战争中角色常常互换,所以在这之前,每个千人队又各自挑选了一百个箭术相对较好的士卒,正好凑够了一千个弓弩手。
作为弓弩队的依仗,连弩一共有一百架!
没错,就是一百架!
当初,大军出征之前,科技部日夜研发,经过几次改造,终于把连弩的模型固定,交付给工部制造,连日赶工下,出征的时候一共是二十架连弩,如今将近半个月过去了,又从苍国境内又运来了八十架连弩,一起凑够了一百架。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对于青龙军队的将士们来说,这每一刻都是煎熬。
终于,郑国大军举着火把,浩浩荡荡的到了预定的伏击地点,马蹄声响和一些兵卒赶路时的闲聊,飘到了耳中。
“放箭——”
顿时,山道两边埋伏的青龙军团士卒,纷纷冲出掩体,弓弩手最先做出反应,开启了连弩的勾手。
“嗖嗖嗖——”
“嗖嗖嗖——”
“嗖——”
“嗖嗖嗖——”
“嗖——”
漫天箭矢如同下雨一般,从两侧飞向了郑军,连弩中夹杂着普通弓箭的声音,声音紧密而急促。
一百架连弩开动,开启了一波猛烈的齐射。
山道上,顿时传出噗噗的怪响,仿佛是什么东西洞穿了肉躯的声音,伴随着一声声凄厉的惨叫,整支军队大乱不已。
一波又一波箭雨倾泄而下,而且专门朝着有火把的地方猛射,仅仅几十个呼吸的功夫,山道上已经看不到一个移动的火把。
“救命——”
“啊!我身上着火了!”
“快逃——”
“我们中埋伏了!将军,将军在哪里!”
“怎么办——”
郑军士卒们纷纷惊恐大叫,惊慌失措,特别是那些随军的农民兵,哭喊着满地爬,瑟瑟发抖。
有如此状态的不仅仅是士卒,那些骑在马背上的将军也是一样,当马受惊的时候,由于没有马镫之类的东西,很多将领就直接从马背上掉下来,跌落在泥地上。
就譬如千人将蒋英博,眼看着身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就连身边的亲卫都在一**箭雨和战马的惊扰下走散,他背上冒起一阵阵凉气,摸爬着滚到一个小沟中,躲在一块石头的后面。
此刻,他已经意识自己中了埋伏,只是在这漆黑的夜中,根本分不清楚周围的情况,根本不知道要发出什么命令,更何况这人喊马嘶的,一个人的声音很快就会被湮没在人群中。
凭着多年的战场经验,蒋英博根据周围的箭矢密集程度判断,敌军至少也有三千名弓箭手,按照一支军队中弓箭手的比例的计算,也就是说敌军的规模至少在一万以上!
这个推断,使得他心中的恐惧更加浓郁,对于未知物的恐惧,让一名久经战阵的千人将都不自觉地心颤起来。
突然,前方传来了一声破空之响,还未能他反应过来,便猛然感觉到一根什么东西,以强劲的力道贯穿了自己身上的皮甲,扎进自己的身体。
箭矢!
他下意识的朝着胸口摸去,却只能感觉到外面短短一截。
这是箭矢?
面对疼痛和死亡,蒋英博的心中升起一种不甘,箭矢的长度都是差不多的,因为要要使箭镞、箭杆、箭羽三者保持一种平衡,达到最理想的射程和精准度,箭矢的外形都是差不多,尤其是长度,而插入自己的身体中的这一支箭,却比一般的箭矢要短许多!
这么短的箭矢,必须要用更小的弓,怎么可能还有这么大力量?
难道苍国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弓箭了么?
好的武器不用,反而要用更差的兵器?
蒋英博惊骇地想着,旋即只感觉浑身仿佛一轻,所有的痛楚也迅速消失,整个人好似烟气般向上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