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杨沐在这里,一定会觉得很熟悉。
这他妈不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塔防游戏么!
朱雀军团在唯一的一条路上阻击,然后那些云国将士,一边硬抗一边撤退。
真实版塔防!
半个时辰过后,包围圈不断缩小,直到后面消失不见。
就这样,云国大军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于成功突围。
但是,剩下的人数,已经不足十万了。
接连三天,朱雀军团都派出军队在后面追击,一路上云队留下的尸体无数。
与此同时,云国三十万大军战败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以战场为中心,迅速的向外扩散。
云国朝野大惊,君臣连夜召开晚朝,商议应对之策。
最后,还是决定调集各地的大军,前来堵截。
韩桐又是一阵头疼。
因为,云国毕竟是一个大国,若是下定决心要调集大军,几十万还是能拼凑出来的。
一阵头疼,韩桐与诸多将士一商量,决定用老办法。
截断粮道!
从位置上判断,朱雀军主力刚好处在那些溃逃败军与云国之间,也就是说,那些败逃的大军要想重新形成战斗力,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
那些临时拼凑出来的府兵,要想来边境,也必须是粮草先行。
卡在粮道运输线上,那么接下来,就只要在这里守株待兔,等待云军的运粮队伍即可。
至于守株待兔的方式,当然就是埋伏了。
“来了!”
在运粮的道路上,一支最起码上千粮拉车的运粮队伍,有的是马拉车,有的纯粹就是靠人力拉乘,或推、或拉着装满货物的拉车。
至于保护的兵马,约有五百名士卒以及几十余名骑兵的样子。
在山丘上窥视了许久,悄悄跟了这支运粮队伍一段,直到看到这支运粮队伍在黄昏前扎下了帐篷,埋伏的朱雀军士卒这才原路返回。
将这些情况,一一禀报上去。
最终,传到了谷益的耳朵里。
根据多年的行军经验,他立即判断出,这只是云国运粮队的一个试探的手段。
更为庞大的队伍,还在后面!
通过这一支运粮队,来试探这个粮道是否安全。
谷益想了想,当机立断地决定,今晚绕过这支运粮队,去偷袭后方那支运粮队伍。
那才是真正的香饽饽!
想必,有前面的运粮小队探路,后方的运粮大队会放松一些警惕。
果然,在后方的十几里处,他找到了猜想的那个运粮队。
“我的天!这得多少粮食!”
连同谷益在内,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片片粮车,一群群民夫,大大小小就像是一个部落一样,连绵不绝!
最少,也足够三十万人两个月的军粮!
这么大一批粮食,防守力量肯定是非常好的,也不可能是谷益带来的这点人能够解决的,于是,他立刻派人通知这附近驻扎的或者巡逻的朱雀军,告诉了他们云国运粮队伍已经抵达这一带的消息。
于是当晚,谷益的身后就聚集了上万大军,随时准备好了进攻,给这支运粮队致命一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a
第511章 又是夜袭?
“他娘的,又是夜袭,我朱雀军都快成夜袭专业户了。”
谷益嘀咕了一声,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击败这批军队,而是要用猛火油烧掉这些粮草!
事实证明,朱雀军对于偷袭的确是轻车熟路,即便是运粮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也还是晚了。
“动手!”
随着谷益一声低喝,麾下几个千人将率领着士卒冲入粮草大营,将视线范围内的帐篷以及那一辆辆装满了粮草的粮车浇上猛火油,统统点燃。
“敌袭!敌袭!”
营地内的云国人,终于察觉到情况不对,争相尖叫着冲出帐篷,而那些民夫,此时更是惊恐地在营地内奔走,使得整个营地更加的混乱,更加的让人搞不懂具体的情况。
且说,苍国的夜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早已经自成体系,有了一套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在突袭中先声夺人,给敌军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刚一突袭,就形成了一种千军进发的态势,让敌军根本搞不懂到底有多少兵力。
押运粮草的军队,本就不是什么前线作战部队,相比于习惯正面战场厮杀的部队来说,战斗力还很不足,尤其是大规模的作战,更是远远不能。
所以,当朱雀军袭击的时候,首先在声势上,就让这些运粮兵心惊胆颤,看着从几个方向涌出来的朱雀军,还以为是自己已经被包围,只是堪堪抵抗了几下,一个运粮队开始溃逃,其余的运粮队见状也纷纷溃逃。
这就是人的一个从众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军队的编制和建制,以及平时的训练,其实就是在尽可能的化解士卒的从众心理,团结一致,即便是周围的袍泽倒下了,也能不受太大的影响,然后立即补缺顶上。
在历次战争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为什么骑兵将敌军的建制冲散后,就能够任意的屠杀?
都是因为这种从众心理!
任何军队,都不乏懦弱的人,或者说有信仰有骨气,但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人。
一支军队中,一旦有人怯战或者逃跑,那么余下的那些本来心有恐惧,或者不知道接下来该听谁的命令,该干些什么事的人,就被影响,觉得没有希望,或者盲目的跟随,一起逃跑。
这就是所谓的士气。
当士气浓烈时,心中的恐惧被暂时压下,信念战胜了负面情绪,全军就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譬如,敌方将帅被斩首,那么自己这边的士气,一定会大涨,是因为擒贼先擒王的思想根深蒂固,历史的经验总结告诉大家,一般敌军的将帅一死,基本上就输了一大半了。
如果说,己方的将帅一死,那么底下的将士同样也有这种思想,且由于上层的帅令不达,没有一个统一的号令,就会造成指挥混乱,在大战中指挥混乱的军队,往往都是失败的那一方。
如今的云国运粮队,就是这种情况。
其实从人数上说,加上沿途协助的府兵在内,人数未必就会被朱雀军团少了。
再加上,谷益这次准备匆匆,人员又很分散,可以说能发挥出来战斗力很小,甚至不能统一号令,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大。
但是,这支运粮队根本坚持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都溃散而逃。
可见,与正规军之间的素质差距。
在一番混战后,以有备算计的朱雀军,成功烧掉了绝大多数的粮草,运粮队溃散败逃之后,就分出了小股人马,去截断前面的那一支运粮小队,剩下的人则是留了下来,胁迫那些民夫,将粮草押运到朱雀军团的驻地。
从烧粮草,到抢粮草,一气呵成。
……
次日天明,当粮草被袭的消息传开之后,孟火和曹无伤等人,心情简直是糟糕到了极点。
“咳咳……可恨!可恨!”
孟火脸色涨红,从草席上坐了起来,剧烈的咳嗽,本就一副病态的脸上,更是让人觉得诡异。
从重骑兵覆灭的那一天之后,他就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逃亡的路上,连马匹都不能乘骑,只能被亲卫用担架抬着。
一旁,曹无伤也十分无奈。
落差太大了,五万重骑兵只逃出来了五千不到,而且在逃亡的过程中,还丢盔弃甲,变成轻骑兵才掏出来的。
五万重骑兵变成五千轻骑兵,这是云国来说,是何等的损失?
如果一早,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重骑兵身上,云国三十万大军也还能与朱雀军团一战,至少也很周旋相持,重骑兵在某些时候还能发挥一些作用,也不会导致一开始,二十万大军就陷入包围圈。
云国,或许不会现在这般狼狈。
现在,好不容易逃出来十万大军,大军重新整顿了一番,又融合其余的各部与驻军,算上来差不多有二十万样子,算是获得了新生,得到了国内的粮草辎重补给之后,还能继续投入战场,不必再被追得到处跑。
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补给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运粮队一下子阴沟里翻了船,将足够二十万大军吃上三个月的粮草,都给弄没了!
这对于一支军队来,不啻于晴天霹雳,灭顶之灾!
一支军队,就算是打仗的时候战斗力再高,再有凝聚力,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也无法生存。
面对粮食的窘迫境地,想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一般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搜刮附近村庄与城池,收集粮草。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办法,但是对于云国的二十万军来说,却有些不现实。
因为,现如今他们的粮食,大部分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附近的村庄都已经搜刮干净了,那些只有几万人,城墙都没有的小城,各家各户和府衙粮仓,也都搬得一干二净。
再凑合其余友军的粮草,才勉强能支撑二十万大军的消耗。
想要再搜刮一次,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至于另一种,就是在剩余粮草吃完之前,打败敌人,将敌人的粮食抢夺在手。
但是很尴尬,以云**队目前的情况,想要击败朱雀军,那是在白日做梦。
甚至是袭击朱雀军团的一支万人队,都不太可能。
第512章 撤退吧?
难道,二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只能活生生的饿死?
等不到那一天!
不管是孟火还是曹无伤,都非常明白一个道理,在军队中,饥饿和谣言,远远比死亡更可怕。
因为,战场厮杀,死伤是难免的,在厮杀的过程中,是靠信念在支撑的,这样才能够战胜恐惧,这样一来,将士们其实把死亡看得很开,在军队中待久了,在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下,死亡不是那么的可怕,大家都信奉生死有命的道理。
但是,如果将士们饥饿了,情况就不一样了。
军队中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是被官府征召来服兵役的,而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来军队里混一口饭吃,搞不好在战场上立功,还能混一个小官当当,或者说得一笔奖赏安度晚年,所以与苍国不同,在这些国家中,当兵其实是一个低贱的事。
本身,当兵就是为了能吃饱饭,现在没饭吃怎么能行?
往往,军队中缺粮的时候,减少每日的饮食量,军队中就会爆发出骚乱,有人会闹事,这几乎成了一条定律。
这个时候,如果再出现谣言,说粮草没了,大家以后没饭吃了,那就等于是在告诉大家,这场仗已经输了,士卒们的意志,会在短时间被摧毁。
就拿云国这支军队来说,本来很多人就不是土生土长的云国人,他们是云国攻灭各国,将那些国土纳入本国之后,这才征召到这些兵卒的,所以信念本来就很弱,如果没有吃的,在注定会死亡,信念崩溃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当逃兵,反正对于他们来说,给哪个国家当兵都无所谓。
曹无伤看着坐在草席上,一脸病态的孟火,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将军,当务之急得要找一个办法,我们不能够坐以待毙。”
“军中的粮草,还够……支撑几天?”
“若是正常吃喝,只够六七天,如果缩减每日的用量,宰马为食,勉强足够半个月。”
“宰马为食么……我大军已经沦落到了这一步……”
孟火呢喃,眼里滚落下两行浊泪,然后慢慢的闭上眼睛。
他的心里,是深深的无奈与悲凉。
当初,大皇子云毅被刺杀,他都没有这么绝望。
到现在,他还一直恍若梦中,怎么都没搞明白,自己怎么会把军队带到这一步?
见孟火这样,曹无伤的心里也于心不忍,但还是开口问道:“大将军,那我们现在……”
孟火睁开了眼睛,长叹了一口气,道:“宰马为食不可取,一则我大军虽败,骑兵也还有八千余,这是一支十分强大的战力,二则过于显得事态严峻,会导致军心大乱。”
“那……我军最多只能坚守十天了。”曹无伤黯然道。
“……”
孟火无言,现在他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想要在十天之内筹措到一笔粮草是不可能的,打又打不过,抢粮草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忍饥挨饿找找野菜,看能不能多支撑几天。
到时候,看能不能再想一点办法。
“要不然,我们……撤退吧?”
忽然,曹无伤说了一句。
撤退?
瞬间,气氛有些诡异。
孟火抬起头,目光直勾勾的看着他,一主一副两位将帅之间,相顾无言。
曹无伤似乎看出了什么,坚定道:“大将军,事不可违,战线太长了,国内粮草紧张,短时间又无法运抵,与其战败后丢掉土地,还不如保存实力,退回后方的城池……”
“可是……拱手将辛辛苦苦打下的城池想让,你让我……你让我……唉……”
孟火情绪一下子变得激动,在接连几句后,语气变得弱小起来。
诚然,这一年来,云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了大量的军队,可以说是举倾全国之力,在与楚国开战,经过大大小小的数百场战役,这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这也是云国这么多年来,赢得的最大的一次战役,开拓的疆域是最广的,几乎有半个云国大小。
而这些,都是他们这些老将,耗费了无数的心血,才达成的。
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就放弃……
一则,不甘心,对不起那无数战死的兄弟袍泽。
二则,疆土是大国之本,如果将这些东西放弃,云国就失去了最好的一次崛起机会。
三则,那些已经占领的城池,早就有云国的官员接收,被贵族瓜分得七七八八了,要是他将这些地盘拱手相让,国内的那些贵族能么能理解?
肯定会大发雷霆!
而他孟火等一将领,之所以能够成为将帅,统御大军与朱雀军作战,只是因为云国的新君云钩大权旁落,特地涌来拉拢制衡的手段罢了。
后撤之后,只要政敌攻讦,他毫无退路,下场会很凄凉。
“大将军,撤退之后,我云国仍然有可战之力,坚守待变,总是会有转机的。但是一旦失去大军主力,就连国家都难以保全呀!”
曹无伤连忙劝道。
孟火沉吟了一下,而后抬头看向了曹无伤,带着些许的怀疑,打量了他一下,问道:“你该不会是……怯战了吧?”
“怯战?!”曹无伤顿时炸毛了,大吼道:“我曹无伤带兵打仗二十几年,何曾怕过!只是不想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前赴后继去送死,不想看到先帝留下的大好江山,沦丧在我辈手中!”
“无心之失,见谅。”孟火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但是,他的心里已经嘀咕开了。
只是平平常常一句质疑,这在军中讨论战术的时候,常常都会发生,此等怯战之言,在军中并不稀奇。
以他对曹无伤的了解,放在平时绝对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今天因为一句质疑,下意识的这么的反应,恰恰是一种反常的表现。
他转移了视线,用眼角余光瞄了一下,发现曹无伤的额脚处,有细汗的痕迹。
心虚了么?
孟火心里明白,但是并不点破。
因为怯战并不是什么罪名,只要曹无伤不违抗军令,哪怕他这个大将军,也无权责罚他。
挥了挥手,孟火说道:“如此……让本将考虑一二吧,传令下去,让所有的万人将,全部来帅帐议事。”
“是,大将军好生歇息。”
曹无伤拱了拱手,然后快步走出帅帐。
a
第513章 访问武国
云国与朱雀军的第一场正面大战,就这么草草收场。
最终,孟火还是没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在孤立无援死守和撤退保存实力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消息传出,引来无数唏嘘。
云国为了这块地盘,费了多大的劲?可谓是处心积虑挑动与楚国的战争,还两次挫败楚国主力,然后又牢牢拖住了大批的楚军。
对于灭楚的贡献,可谓是最大的。
苍国,只不过是在后期用巧妙手段,凭借装备与手段,才一路高歌猛进,捡了个大便宜。
相比于苍国来说,云国更加需要扩张,更加需要土地。
这就好比是,一个十分饥饿的汉子,刚刚咽下一口肉,又被人活生生的打得呕吐了出来。
苍国的朱雀军团,这是在云国的身上,剜下了一块肉呀!
当然,云国失地,被打回原形,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朱雀军团一战击败云国大军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诸国。
战败一次,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丢失土地,是云国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诸国所关心的,并不是云国战败,而是重骑兵!
作为过去的一年里,风头最盛的一个兵种,重骑兵是诸国最为重视的兵种,比之当初的骑兵还要重视。
道理很简单,轻骑兵就已经非常厉害了,那么能够轻易战胜轻骑兵的重骑兵,岂不是更加厉害?
从苍国购买重骑兵,甚至被提上了各国的第一要务。
在苍国覆灭楚国之前,各国都从苍国的商务部,下了大量的订单,最少的范国都下了五万套的订单,而让人意外是武国,出强敌环伺的考量,竟然下了大决心,几乎搬空了国内近半的粮食和生铁储备,订下了二十万套重骑兵装备。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期望?
相当于,武国把整个国家的希望,整个国家的未来,能不能改变命运……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了这批重骑兵的上面!
本来,各国都还在期待,装备重骑兵后,怎么获取最大的利益,该怎么去碾压对手,需不需要再多购买一批……反正,诸国之间发展重骑兵之风,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事态,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
更让人吐血的是,时至今日,苍国都还只是交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装备,大部分装备都因为契约上的时间没到交付时间,加上各国对苍国宣战,暂时架在那里,没有一个好的处理办法。
当然,对于这一批装备,苍国的商务部也做出了表态,战争与贸易无关,就算是各国对苍国宣战,那些重骑兵装备,也一件都不会少。
这是何等的讽刺?
假如这是重骑兵在战场上,能够称雄称霸,苍国会将之交付给各国吗?
肯定不会!
就是因为,它对苍国没有威胁,甚至说是苍国嘴里的肥肉,所以苍国才会这般肆无忌惮,等于是在大声地告诉大家,我不怕什么重骑兵,给你也无妨,你要是派他们到战场上送死,我们也笑纳。
顿时,各国是有苦说不出。
特别是武国,本来就国力虚弱,耗尽了大半的国库底蕴就是为了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不再被阮国和魏国欺凌,可是没想到,变故这么突然,那二十万套重骑兵装备,就要等同于一堆废铜烂铁!
毕竟,苍国有能力抓住重骑兵的弱点,其余的各国也能呀!
眼下,各国都已经通过一些途径,打听到了云国重骑兵战败的原因,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这些克制重骑兵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武国君臣的心就像是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底。
不过,让武国君臣十分意外的是,就在消息传开后的几天,苍国便派出了使臣来访。
这次来武国的使臣有些特别,乃是外交部的尚书——严华!
这意味着什么?
严华作为一部尚书,地位仅仅在两位丞相之外,尤其是在邦交方面,那是绝对的一把手。
可以说,他若是出使武国,那么他的地位,代表的就完全是苍国皇帝的意志,转达的是第一手的苍国皇帝旨意。
这一下,可把武国君臣给高兴坏了,苍国重臣来访,带来的十有**,是好消息无疑了。
而恰恰,武国最需要的,也就是好消息。
总之,事情出现了转机!
实际上,严华这次出访武国,是花了很大一番功夫的。
由于阮国和魏国已经对苍国宣战,所以严华并不能直接从两国取道,而是从晋国再经过魏国的边境,从沙漠地带穿越而过。
当然,这也是得到了魏国默许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六国共同攻伐苍国是大计,在没有发动全面战争之前,魏国并不想当出头鸟,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说严华,此次出访武国的确是身负重命,如今的诸国只有晋国和武国没有对苍国宣战,前者是出于战略考量,随时都有可能对苍国宣战。
但是后者,却是苍国的天然盟友。
因为,武国夹在阮国和魏国中间,是两个国家都想要吞并的对象,恰巧苍国又不与它为邻。
至少,只要苍国没有吞并晋国和魏国,两国就不会为邻。
而吞并这两个国家……
简直不敢想象!
若是真有这么一天,苍国也就不是武国能抵抗的了。
所以,与苍国交好,对于武国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
这就是远交近攻的最大意义所在。
哪怕,明知道苍国的目的也不纯,但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武国会同意苍国结盟。
这就是两国结盟的基础,杨沐就是料定了武国有这个意向,所以才会派出严华这个最高级别的外教使臣出使。
当然,杨沐也给了严华一些特权,譬如可以允诺一些武器装备和条件,化解武国的担忧。
要想马儿跑,马儿得吃草,哪怕是苍国再强大,一点好处都不给武国,那么这个盟结得也不牢靠,双方之间也没什么信任。
而严华此次,带来的好处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诚意。
第514章 激动的武国皇帝
粮草!
纸钞!
武器!
人才!
武国当前发展最需要的一些,严华都带来了。
虽然不是带在身边,但是那份国书里,可是清清楚楚的写着。
抵达武国皇都后,严华带着人马,首先在城外转了一圈,而后再策马直抵城门。
武国太子已经提前在等候了。
说起来,各国之间的皇族姓氏也很有趣。
在几百年前,大礼王朝分封诸国,那个时候诸国的君主还不敢自称皇帝,君王的姓氏各异,要么是本来有姓氏,要么是被赐予姓氏,要么是直接跟随国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是皇族以国号为姓,要么是将国号以皇族的姓氏命名。
除了少部分国家,例如楚国和晋国这些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武国这个国家很特别,在立国之初,举国尚武之风盛行,甚至是文弱的皇帝登基,会被认为是无德无能。
或许是太过于崇武,而又接连几代皇帝都比较文弱。
所以,经过几次对武夫的打压之后,竟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气,上层人士开始崇文抑武,至于武夫,则会被归于低贱粗鄙的行列。
历年来,武国一直是文武不相容,互相较量。
武国太子名字叫做武靖,只要听名字,就是文武相杂,武国的士大夫阶层非常的独特,一边鄙视武者,却又豢养着大量的武者。
“贵使远道而来,舟车劳顿,真是辛苦了。”
严华一抵达,武靖便满面春风的迎了上来。
“太子殿下亲自迎接,外臣真是受宠若惊,受宠若惊呀!”严华一笑,而后作了一个揖,道:“此次前来,我大苍的左丞相孔尚贤大人,叮嘱外臣一定要转告他的思切问候之意。”
“还真是多谢了,左相身居高位,仍然牵挂故国,令人敬佩。”武靖笑着说。
实际上,他的心里滋味不是很好受。
为何?
因为,孔尚贤当初本来就是武国人,只不过不被朝堂所容,就此心灰意冷周游列国,辗转到了苍国。
也就是说,武国硬生生的,将一位治世能臣给逼走了,让给了苍国。
同时,在武靖的心中,也有一点羞愧。
孔尚贤有大才能,这是显而易见的。
否则,也不会受到连续几个君王的招徕。
但是,在他武国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别的且不说,就说孔尚贤这个名字,还是在苍国崛起之后,偶然打听到孔尚贤的事迹之后,这才知道的。
从真实的角度讲,武靖和孔尚贤两人,其实互相都是不认识的。
所以,所谓的问候,也只是一句寒暄罢了,点明双方都认识这么一个人,调节一下气氛。
这在国家邦交之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礼节。
武国以大礼迎接,从入城开始,两侧就挤满了百姓,一个个伸着脖子冒着头,议论纷纷。
若是别的国家的使臣来访,肯定无法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但是,苍国的使臣不一样。
这些年来,苍国的一切,包括军事和贸易,甚至是人才交流,小到生活中各种调剂的故事,都与苍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苍国的一切,都已经渗透到了武国人的心中。
受益于远交近攻的战略,现在稍微有点见识的武国年轻人,都梦想着要去苍国见一见世面,想方设法得到一些进修名额,只要在苍国学习几年,回到武国之后肯定是高官厚禄,得到重用。
所以,去苍国学习,在武国人的潜意识里,就是镀金。
苍国的东西都是好的,苍国的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超前,那么让人想拥有。
这就是武国百姓普遍的心理,特别是武国皇都的百姓,因为处在政治中心,所以更加的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每一期的大苍时报,都能够在武国皇都畅销。
武国的君臣也没多少文化入侵的意识,因为两国并非邻国,同时也要借助苍国的力量,需要这样一个盟友,所以也就没有打压和禁止,任由发展。
相反的,统治者甚至能够感觉到,在苍国的带动下,武国似乎多了很多的生机与活力。
武国派出太子武靖,亲自在城门等候,就只是为了迎接一个苍国使臣,仅仅从这一件事就能够看得出来,武国已经重视到了何种程度。
要不是碍于国体,武国皇帝甚至想要亲自来迎接!
严华是直接到武国的朝殿的。
武国皇帝在朝殿中设了宴,诸多大臣一起为严华接风。
足见其重视。
当然,严华也并没有受宠若惊,平常心对待。
他知道,这一切的殊荣并不是因为他,而是他背后的国家。
那个叫名字叫苍国的国家。
那个在近年来连续绽放光华的国家。
那个让诸国都忌惮不已的国家。
酒过三巡,武国皇帝终于说到了正事:“贵使此次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严华起身,拜道:“赐教不敢当,这是外臣这次前来,的确是带来了我大苍皇帝陛下的国书。”
“哦?还请贵使呈来一阅。”
武国皇帝眸子中绽放光华,有些急不可耐。
于是,严华从侍从处,呈来了一个盒子,揭开上面的封条,然后取出一本精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