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明(特别白)-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项特产,有各种的贸易。
平民百姓们也是发现,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出路,遭了饥荒未必就是要去乞讨,成为流民作乱,他们可以去各处的垦殖农庄种耕种采集,有勇力的人可以去做护卫,靠着自己的气魄和勇力打下衣食温饱和一片天地。
所有人都突然眼界开阔,突然间感觉这个天下,并不只是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大海之外,九边的北方,还有无限广阔的天地,那些地方有无限的财富,那些地方的有众多的奴隶,都等着你去开发,你去抢夺。
在万历五年之前,大明上下嘴上说的硬气,可也知道边墙之外的鞑虏,东南的倭寇都是强敌,但万历五年之后,装备了铠甲和火器,用大车作为屏障的汉人们,发现那些禽兽狼虎原来这样的不堪一击,原来不过是待宰的牛羊。
这是个人心浮动的大时代……
看着身边许多人因为抓住了一个小小的机会而发财,听到许多人碰到了奇迹然后身家豪富,那些人不如自己,当年或许还求过自己,被自己鄙视过,但现在一个个都比自己要强了,这个谁也不会甘心。
他们行,我为何不行,他们能抓住机会,我为什么不能,现在机会这么多,只要留心,只要敢于冒险,就一定能成。
平民百姓有这个想法,豪商勋贵更有这个想法,越是有身份地位,对这等高下比较之事就越发的在意,比如说南京城内,正风光的伯爵却整天气得要命,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那家快要败落的伯爵家一下发达起来了,怎么发达的,就是松江开埠,早早的跟上,结果发了大财。
两淮盐商那都是凭借特权坐地发财的,即便是这样,都有人因为在松江开埠上早下手而大获好处。
有这么几个例子在身边,再加上这一干人行事本就张扬,更是刺激的人心不宁,浮躁异常,都是盯紧了各处,一有商机就准备跟上。
万历十七年三月之后,各处的说书先生所说的评话,除却传统的段子外,都开始讲本朝的战事典故。
大明太祖成祖之后,对外的战绩上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胜利,正德年的一些战斗又是被有意掩盖,说这些一点意思也无,也没人听,不过这一代可以讲的东西却是不少,听着也让人振奋提气。
说书先生说起这个,总是有人愿意听,而且这评话除却那些天子圣明、武将英勇的精彩之外,还总是加不少典故,什么某某人在归化城,在辽镇边墙外,得了大庄子,奴隶几百几千,牲畜上万之类的。
江南商业气氛浓厚,听到这种发财的故事总是让人激动,有那聪明的说书人,索性不说这等东征西讨的,专说这等去外域异乡发财的,结果更加受欢迎,这样白身离乡,在外面敢打敢拼,结果发了大财的故事,从上到下都是欢迎,甚至连挑夫乞丐都愿意听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说得多了,也有不少人慨叹惋惜,后悔自己怎么没有赶上这个时候,现在北地草原上,差不多已经被大商人和豪族们瓜分干净,辽宁边墙外,也都是北方的商人和贵人们划分完毕,这种平地发财的机会已经没了。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还有另外的小册子流传,这个小册子也是所谓南洋笔记,内容倒是和京师流传的那个大同小异。
对于南洋女子的描述少了不少,对于南洋的财富则是描述的详细异常,说那里的金矿和银矿容易开发,而且还没有怎么开发,那里有香料和各种硬木,就地贩卖给番人的商船那都是暴利,能贩运回来,利润会更高。
那里的稻田一年可以熟三季,土人们都是外强中干之辈,只要是能够杀怕了他们,他们就是乖乖为你耕种的奴隶。
每一项都有例子举出来,这也不用凭空编造,许多人去南洋发财了,在本地勤劳刻苦,如果不被人杀猪的话,积攒出身家很容易。
那小册子上好死不死的还提到了一点,这些发财的都是要和本地的番人们缴税,在万丹和苏禄以及满剌加的还要给本地的土人豪酋缴税,如果不交税的话,那该有怎么样的好处进账。
所说的不只是这些,还有什么南洋每一处的番人都不多,不过是千人甚至是几百人占据要点,依仗战舰、堡垒和火器据守,小册子上颇为轻蔑的提到,那些战舰比起松江码头上停泊着的大船根本算不得什么,那些白人兵卒对付土人还算是精强,但比起辽国公的护卫,实在是差的太远。
这册子上还讲了几个典故,比如说某船到南洋某地,一时起意,看到岸上土人如何富庶,结果恶向胆边生,去烧杀抢掠一番,大富回国,成了良善士绅云云,还似真似假的点出了几人的名字,愈发的有真实性。
按说这个比较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写这个小册子的人虽然用的是号,可细究起来也能判断出是松江府那边的人,松江府那里的去过南洋的不少,整日里看到的又是王通的护卫和大船,自然会有这个比较。
但这册子上的东西太撩拨人心了,大明说海外的东西不少,大都是类似于志怪的笔记,这个却很详细,问过那些去南洋的海商,说里面十成准说不上,八成总归是有的。
那边那么多财富,又没有什么防备,这不就等于摆在那里等人拿吗?大明北地的商人拿草原上的,拿白山黑水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南洋的……
大家都听说过北边的商人们如何做,就算是没听说过的,也会有“有心人”主动提醒,你大摇大摆过去拿是不行的,你要有人有枪,要能吓住别人,要是吓不住了,就要动手厮杀,而且一家的力量不够,还要群策群力的好,这不是一个生意,这是一国一地的财富,人去得多把握就大,每个人能分到的都足够多了。
大家手里不缺闲钱,既然动心了,又有那么多成功的例子在前,那就动手去做,先是广船的价钱高上去了,定做的人多,买的人多,自然价高,然后就是有人去王通的船厂那边询问炮舰这样的船要多少钱。
也有人私下询问,如果能给这船上装上火炮有需要加多少银子,有的大家搭伙,而两淮有些富可敌国的商人们,则是一个人就要买一艘或者几艘。
十海大舰,自然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辽国公果然是生意人,怎么都要想着赚钱,说一时造不出,但你们如果急用的话,我这里可以租。
大家心里有数,辽国公也是要发这个财的,只是身份贵重不便参与罢了,有他老人家指点,那肯定事倍功半,大家都是纷纷表示,租金也好说。
这炮舰归炮舰,财货还都是在陆上,弄不了大战舰,弄到广船把人拉上去也是可以的,亡命之徒好搞,但敢于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烧杀抢掠的人就不好找了,那些海盗自然是第一选择。
很多海上的亡命之徒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香饽饽,到处有人开出高价请他们去充当护院乡勇。
并不是只有商人加入了这个大潮之中,按照南京锦衣卫送来的消息,魏国公和几位勋贵的家将家兵都是从家中除名开革,但随即又都是投入了该勋贵家里某位近支子弟的产业,然后他们也买船雇人。
这的确是个浮躁的大时代……
第一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向南
民间如火如荼的准备,甚至几家闽粤地的大势力都被惊动,这些海主纵横海上,一贯看中的是贸易垄断,对吕宋汉民被杀没什么关心,对他们来说,吕宋的西班牙人虽然强悍,却未必能奈何他们,只要双方还在做生意,那就不会翻脸。实际上,在亚洲马六甲向东的广大海面上,海上势力最大的就是大明的海主,不管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或者荷兰人,他们也要缴纳平安航行的“水费”,挂着海主们的旗子,要不然也是寸步难行,对他们来说,最体面的处境就是和大明的海主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的处境,往往是海上没有一个最大的势力的时候,才会出现。
目前差不多就是这个局面,三水王沈枉和沙大成的经营范围都在北移,闽粤一带的海主还没有发展起来,这就有了真空期。
海主们虽然称雄海上,可也是知道天津卫进出的船队得罪不起,现在他们也有意的避开松江这边进出的船队。
且不说他们自己的船只想要进出松江府贸易赚钱,他们害怕王通现在是不是希望他们抢个船做个案子,然后王通就可以大举扫荡。
不少人或者明着,或者暗着的,都看过停在松江码头上的那些炮舰,看的时候都觉得眼皮直跳,这玩意有一艘在海上还能放火船应对,要是**艘一起拉出来,海上那还有别人混的余地。
而且这王通不是就这个大炮舰,他的外围是沙大成的船队,你有心靠上去厮杀都不是对手,跳帮动刀子,难道鲨鱼那帮人就怕了?
先明确了不敢触碰松江府的船只这个立场,然后大家就把这心思放在一起发财上了,想要发财,对松江府和江南各处的消息关注的就多,有什么风吹草动的都会及时传递通知。
现在江南豪强富贵都在谈去南洋发财,很多人家都已经行动了起来,他们往往和海上不熟,自然就先和海主们联系。
海主们知道了消息之后都有个权衡,海主名字好听,说白了就是海盗头子,猖獗的时候他们也领着手下在大明的沿海烧杀抢掠,现在收敛了许多而已。
大明的汉民性命、吕宋的汉民性命,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也不会有什么仇恨或者是惋惜,不过这次去是为了发财的。
江南豪强富贵大多是为海主们提供货物,势大的则是提供私港,像是南京城的勋贵,和江南的高官眷属,甚至有为海主们提供官面上的庇护。
双方里外一体,既然这一干人找上来,海主们也不能敷衍,而且话说回来,江南掀起的这股求富风潮对他们来说也是颇为触动,原来财可以而这样发,西班牙人盘踞着吕宋,在那里做生意还要被他们过一道手,吕宋岛上的金银和特产海主们都沾不太到,如果开了吕宋,大家在那里抢上一把……
更有人想的深远,想要做大坐稳,想要长久下去,怎么也要有自己的港口和基地,要不然不是被其他人吞并打散,就是被官府剿灭,当年五峰船主不就是占住了倭国的平户,这才一步步发展起来。
看看沈枉和沙大成,不就是依仗天津卫,一步步的膨胀了起来,更不要说,那位辽国公了,这个人在海上才起来几年,眼下已经成了最大号的海主。
再者说,如今大明沿海这一块已经被王通和沙大成挤压的厉害,原本这一伙人的中心在天津卫,这还好说,现在重心偏向松江府,逐渐的向南边来了,更没有大家吃饭的空间了,眼下这就是个机会,向南洋腾挪求空间的好机会。
海主们的力量再大,毕竟是有限,他们没有办法持续的获得人口和财力的补充,甚至连兵器上都是瓶颈,不过有了江南这些富贵人物做后盾,倒是可以琢磨琢磨这些事了。
一向是有手腕,有远见的辽国公对这次的南洋热潮反倒是没怎么关注,似乎只是在专心的经营松江府。
大家都是纳闷,辽国公王通莫非真是要修身养性了,说起来辽国公的两个姬妾都有了身孕,这眼看着也是到了生产的时候,或许也有这个原因在其中。
据说王通为了游玩和散心,还专门安排人在舟山群岛的东边找了一个小岛,略加整修之后,就安排人在上面修建宅邸和各项设施,说是取个幽静,闲暇时过去看看,也是散散心。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癖好,且不提这宅子和各项设施的材料都要用船运过去,修建的工匠也要如此,而且许多人不愿意出海,想要请人的话,还要专门工钱加倍,当然了,对王通这样的身家地位来说,这也是不看在眼里的钱财,可你身份这般贵重,又是妻儿双全,也要讲究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什么的。
乘船出海,又是去偏僻海岛,虽然是护卫重重,但海上风大浪大,万一有个什么不测,那不就是大祸了吗?
这个事情许多人看在眼中,南京城内几个身份够的勋贵和太监甚至还出于礼节相劝,怎么也要点到,免得日后上面大人物怪罪下来。
礼尚往来,王通也是客气的回信答复,说自己一定注意,出海的时候一定多带护卫船只,小心谨慎云云。
劝的和回答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年轻气盛,终究还是贪玩,可话也不好多说什么了,该点到的都已经点到,也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了。
到底是富可敌国的人物,手上船也不少,差不多九月前后,那岛上的一切设施都是修建完成了。
这边建成,张红英和卢若梅也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张红英的孩子比卢若梅早了半个月出生,却是个女孩,卢若梅生的也是男孩,王家又是添丁进口,这可是大喜的事情,南直隶和浙江的官商两处都是道贺不提,京师那边也有祝贺,万历皇帝和郑皇后也是各有赏赐,两个还在襁褓之中,就都有了各色衔头。
都说是母以子贵,何况是辽国公这样的宅门,韩霞身为正妻先有了儿子,正妻长子,这个不必说,其他各房,王通这么大的场面,肯定不会一个人全都继承了下去,谁有了儿子,不光是自己的地位得到保证,儿子将来也是前途无量。
卢若梅自然喜上眉梢,张红英却是很失落,这就不要提翟秀儿和宋婵婵两个了,她们两个表面上都维持的不错,笑嘻嘻的帮着忙东忙西,可等到王通过去,少不得有些委屈要倾诉。
王通也是多方安慰,也有些烦躁,到最后都说出“我还没过三十,你们急什么”这样的话语,总算是让内宅安顿下来。
名字这块倒是简单,长子取名王夏,王通本来要把次子取名为王华,但上海县令杨思尘却很不顾及分寸的阻止了他,“华夏”这个词太大,让人想的也是太多,王通避到松江府来为的是什么。
王通对这个倒是无所谓,既然忌讳,那就取名做“王忠”也好,这个长女就取名为“王兰”,实在是简单的很。
取名这事,王通可是被江南士林一顿取笑,认为粗鄙武夫果然如此,名字也就是小门小户人家的格局,不值一提。
倒是京师有些隐秘的消息传过来,说是王通给孩子取名为王忠的事情被万历皇帝知道了,万历皇帝那一天很高兴,当然伴随着这些消息过来的还有万历皇帝对倭女的评价“不过如此,怎能比我大明佳丽”,这个就是纯粹的风月八卦,看看一笑而已。
六月起开始煽动的风潮,九月之后差不多就到了行动的时候,船只纷纷出海,王通这边则是悠哉悠哉。
虎威军系统退伍的老兵也开始从各个途径来到天津卫,王通对他们的安顿也是很光明正大,各个商行和各个船上的护卫,甚至大宅门的护院,都是推荐过去,现在各家各处都是用人的时候,王通推荐过来的这些人都是百战精锐,而且都是守规矩的,这年头武勇之辈不稀罕,稀罕的是武勇之辈还能懂得分寸进退。
这些退伍老兵的去处,看似各处都有,实际上这些去处的前台背后,基本上都是要去南洋发财,并且已经投入行动的人。
保罗。路易斯是西班牙驻吕宋总督兼驻军长官,这个名字威风无比,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代表不了太高的地位。
西班牙在美洲的那些殖民地,总督和驻军长官一定不会是一个人,必须要考虑分权的和平衡的问题,而军政大权合一的,往往就是不被人重视的地方。
吕宋在亚洲到欧洲,美洲到亚洲的航线上是极为重要的节点,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此处重要归重要,可来往的船只和商人们,很少有在这里常驻的,往往都是把这里当成一个中转站。
而且吕宋并没有太大的防御压力,凭借着马尼拉港的炮台和要塞,现在亚洲的任何一支舰队都没有办法打进来,可以安枕无忧,土著们的战斗力比美洲的印加人也就是强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本来西班牙准备在吕宋放置两个步兵团和一个十艘炮舰的分舰队,这不是为了镇压土人和防备其他地方的白人,而是为了针对大明。
这个庞然大物差不多有整个欧洲大,人力甚至还要胜过,还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在这样一个巨兽的身边,要随时提防被他吃掉,不过时间久了,不管是教士还是商人们都发现这个大帝国对海上的事情并不怎么关心,他们甚至把在海外的子民不当做自己的臣民。
既然如此,那么也没有必要保持这么多的常备力量,所以常驻着六百名士兵,还有近一千能够动员的民兵,也就足够了,至于战舰,三十门炮的盖伦船有两艘,二十门炮的则是三艘,如果算上停靠在吕宋的本国武装商船,随时动员起来的力量就足够压制了。
真正的麻烦就是在海上的那些汉人海盗,不过他们更喜欢追求利润,而不是死伤惨重的去争地盘,把握好分寸也就不用担心太多。
路易斯在国内的时候是个少校,担任某个步兵团的副官,在和法国的一次战斗中,救了一位尉官的性命,却没想到那位尉官是一位公爵的儿子,从此他就交上了好运,被提拔成中校后,推荐到吕宋这边来担任殖民地长官。
对于来到东方,保罗路易斯本来是颇为抵触的,他更想去美洲,因为那里和西班牙更类似,而且很发达,等来到这边之后,路易斯才发现自己判断错了。
相对于近乎原始的美洲,这里更加文明和发达,难得的是这边的土著和汉人都很温顺,很听话,压榨和掠夺起来更容易些。
有西班牙国内步兵团的经历,路易斯也压制的住吕宋本地的驻军,这位置也算是稳当,不过自从他来之后,吕宋这边的西班牙人就撺掇他洗掠汉人,汉人已经积攒了足够的财富,而且渐渐挤压白人的生意空间,给他们一个教训也是好的。
一开始路易斯没有答应,他知道这帮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每个在海外的西班牙人都想复制皮萨罗征服美洲的奇迹,说的更准确些,是想复制皮萨罗掠夺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奇迹。
靠着压榨汉人的富商,还有那些汉人主动缴纳的贿赂,路易斯过的足够舒服了,何必去杀鸡取卵呢?
不过西班牙国内的贵族太多,本国的位置太少,算上殖民地的位置也是一样,不可能让一个人在一个肥缺上做太久,当路易斯接到了来自国内的信件,告诉他任期就要结束的时候,路易斯也对下面的提议动心了。
没想到几十倍于自己的汉人抵抗那么弱,没想到这次的屠杀和洗掠如此的容易,路易斯现在已经积攒了可以让自己几代人都挥霍不尽的财富,他心满意足,就等着调任了。
第一卷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海上
对于在南洋的西班牙人来说,一年中最好的时候就是十一月到次年二月这短短的几个月,尽管西班牙在欧洲也是以温暖著称,可热带的气候对于白人来说,还是太热太潮湿了,在这个时段则是最为宜人。
他们的十一月在汉人那里往往才是十月,这让白人们觉得很别扭,这也是让白人觉得汉人永远不会融合的原因之一。
当然,白人们过新年的时候,汉人们还在劳作,因为那不过是他们的十一月或者是十二月初,这种截然不同的气氛每每让西班牙人感觉到很不舒服。
万历十七年还没过去,西班牙人已经开始庆祝一五九零年的新年,每一个白人,每一个白人家庭,都在对汉人的大屠杀中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每个人,不管他在欧洲是什么,是地痞流氓,或者是逃兵,或者是囚犯,现在他们的身家已经可以让他们做个绅士,可以体面富足的过完下半辈子,并且让自己的儿女也得到这个待遇。
吕宋需要汉人作为劳动力,进行过这次大屠杀之后,每个人心里都有些忐忑,屠杀汉人对他们来说本身不是什么罪过,可如果导致接下来吕宋殖民地出现问题,就难保西班牙国内不会发作了。
但是,屠杀过去不过三个月,居然还真有大明的汉人迁居过来,并且表现的更为恭顺,这让吕宋的西班牙人彻底放下了心,这事情发展真和那些熟悉汉人的土著推测一模一样,汉人温顺,只要给他们土地和生存的权利,他们很少会反抗。
白人们甚至琢磨着过几年再杀一次,可现在已经这么富有,抓紧回到欧洲享受才是正事,没个人想到这一点,心里甚至都有些惋惜。
又是得了一大笔钱,又是心情放松下来,他们的新年的确搞成了一次狂欢,平时不舍得喝的美酒以及各种美食都是尽可能多的拿了出来。
保罗。路易斯接受了足够多的敬意,喝得酩酊大醉,早晨起来的时候,他甚至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在那里。
他被三个熟睡的土人女子包围着,当然,大家都是一丝不挂,路易斯晃了晃头,拍醒了一个,让她去给自己倒杯水来,相对于汉人女子,他更喜欢这些土著,所以大屠杀中的战利品,路易斯玩弄几天之后就卖到了其他殖民地去。
吕宋的土著们对西班牙人都是感恩戴德,白人们不过是将汉人们的田地房屋和庄园都给了他们而已。
路易斯也明白,这些田地和房屋落到土著的手里,几年后就要荒废,根本保持不住,可是谁理会他们。
喝了口水,路易斯惬意的躺在大床上,财富、女人、一切都那么完美,若说是有些不和谐音的话,那就是这段时间被抢的商船比往日实在是多了不少,好在从美洲和印度那边过来的商船武力都是足够,这才避免了更大局面的崩坏。
即便是看到船上那些火炮,胆大包天的海盗们都敢贴近了爬船跳帮,往往商船上的水手要经过一番战斗才能脱身,都有一定的死伤。
从东西两个方向来到马尼拉港的船只,只有进入港口之后殖民地的一干人才知道这艘船的消息,如果这艘船在半路上出了事,那马尼拉这边也是一无所知,反正自己也要调任回国了,路易斯对这个并不怎么关心。
对他来说,生活实在是美好的很,将来应该是更加美好。
在南洋的海面上,一艘挂着葡萄牙旗帜的武装船只正在靠近另外一艘西班牙船,葡萄牙船正在不断的打旗语,让他们停下接受检查。
西班牙船实际上还要比对方的武装商船大不少,但在海上久了,看到对方船型、火炮和风帆,就知道没有办法跑过对方,与其被追上,倒不如主动接受检查。
南洋的海面上,葡萄牙的实力大于西班牙人,这样的武装商船也只可能属于葡萄牙人的官方。
“该死的,现在西班牙的国王也是葡萄牙的王,怎么这些乡巴佬还是这么不讲理!”
在船上有人低声咒骂着下令,海上相遇,该做的防备一定要有防备,这艘西班牙商船的火炮中也都是装填了弹药随时准备射击,但毕竟不是碰到英国的海盗,也不是碰到那些贪婪的荷兰人,戒心也不是那么足。
两艘船越靠越近,距离近到足可以看到对面甲板上的船员,西班牙商船上有人愣了愣神,却是大声喊了出来:“那上面有黄种人!!”
在白人的战船上会有黄种人做水手,但绝不会做大副和二副之类的地位,这个大喊好像是个命令,对面的船上也都是大喊起来,船身上的舷窗几乎是在同时被炮口撞开,在甲板上也有小炮被推了出来,然后开炮……
在这个距离上,已经是舰炮的射程之内,尽管西班牙人的船只也是做好了预备,但在开炮的时机上还是晚了一步。
晚了一步就是生死的差别,何况对面那艘船的火炮多于这边,更麻烦的是,西班牙船大部分人都在甲板上忙碌,对方却推出了专门对付甲板上人员的霰弹火炮。
为了保证射程,这样的霰弹都是用几十颗小铁球组成,密度和遮盖面并不是太大,可六门炮的合力,已经足够了。
甲板上顿时是惨叫一片,已经没有几个站着的人了,仓促的遭遇中,甚至西班牙船的火炮才打响了两门,而且还都打空了。
“放下武器投降,不然的话,就让你们和这艘船殉葬!!”
船的侧边已经被打出了许多空洞,甲板上血肉模糊,尸横遍地,这艘船已经是个必败的境地,现在有个投降的机会,那就肯定要抓住了,在海上,对于水手俘虏还是看重的,往往会让他们为新船效命。
也有可能被杀掉,也有可能被放逐到一个孤岛上去自生自灭,可不管怎么说,总有那么一点点机会,只是让他们感觉纳闷的是,这么大这么先进的炮船,什么时候允许黄种人在上面了。
另一艘船投降,这边的船靠近之后,用小艇送人上去,将船彻底控制了起来,重伤员都是补上一刀直接丢到海里去,鲨鱼来到之后,骨头都不会剩下。
西班牙船上的水手被挨个进行的询问,西班牙人被安排在一边,其他地方的人则是被安排在另一边。
众人对这个安排都感觉到奇怪,不过他们马上就明白了,一声命令之后,西班牙的水手和船员被干脆利索的杀死,其余的人则是被安排驾驶船跟随葡萄牙船离开,难道葡萄牙和西班牙开战了?
每个人都胆战心惊的想,问题是他们也是从欧洲过来,不可能他们没有听到的消息,东方海上却知道了,而且还有一桩奇怪的事情,他们能看出的,就是那艘船上过来的黄种人似乎是汉人,而且汉人明显不是雇佣来的,似乎是首领一样的人物。
在这片海面上,大明的海盗本就猖狂之极,现在又有了西洋的炮舰,那这些人会到一个什么程度,真是不可想象。
一轮的炮击虽然在船上打出许多窟窿,不过还能补救,进行了简单的修补之后,船只朝着北方航行。残存的水手们有人琢磨是不是去大明,不过他们想错了,航行了半天的路程之后,就有几艘中国式样的船只在等待,上面有水手来接管了这艘船,俘虏和船上的货物都被搬到了那些船只上去,而“葡萄牙”武装商船则是继续折返回原来的方向。
这些俘虏在海上走的时间不短,到达大陆的时候,已经感觉到颇为寒冷,他们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只知道这里的港口也很简陋,里面停着几艘同样是遭劫的船只,因为船上都有火炮打出的孔洞,有汉人的工匠在那里修补,甚至还可以看到拉丁裔面孔的白人在那里忙碌不停。
他们则是被关进了一个集中营里,倒是没有太多的虐待,可劳役十分的繁重,每日里就是修缮港口,甚至还要去船上清洗和搬运。
然后,到这边的船越来越多,俘虏也是越来越多,有心人发现了一个共性,那就是里面没有西班牙人。
万历十七年十一月的时候,辽国公在舟山的别业建成,韩霞要管家,张红英和卢若梅都是刚刚生产,兴致勃勃的王通也不顾得自己的妻儿需要陪伴,带着翟秀儿和宋婵婵乘船出海,去逍遥自在去了。
要说江南地方的勋贵劝告还是管用的,王通这次去将能带走的炮舰和船只全都带走,装满了几样不说,护卫什么的也都是全部带上。
这就是辽国公没个贵人样子,出海本身就是个荒唐事,带足了护卫有什么用,起一阵大风全都进海底喂鱼了。
不过,大明没有水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